- 相關推薦
論盧文招保守穩(wěn)健的校書方法
論盧文招保守穩(wěn)健的校書方法姚 麗
摘 要:盧文弨是清代乾嘉學派中皖派?睂W家的代表人物,其校書方法既不同于以惠棟為代表的保守泥古派吳派,又不同于同為皖派的戴震、段玉裁等人,形成了獨樹一幟的以對校為特點的博涉一派,其保守穩(wěn)健的校書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盧文弨;保守穩(wěn)健;校書方法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3-0134-02
盧文弨(1717—1795),字召弓,號磯漁,又號檠齋,晚更號弓父,堂號抱經(jīng),人稱抱經(jīng)先生。浙江杭州府仁和縣東里坊人,余姚縣籍,其先祖從范陽遷越,明代時從余姚遷杭州,故自屬“杭東里人”。盧文弨身歷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乾嘉學派中皖派?睂W家的代表人物。
盧文弨在學術(shù)上的成就主要體現(xiàn)在三方面:?睂W、金石學和目錄學。其中,在校勘學上的成就最大,也最有代表性,堪稱一代?睂W家。他的校書方法以保守穩(wěn)健為特點,突出表現(xiàn)在他強調(diào)一書的校勘要廣采眾本,詳細對校,但除對校之外,他還廣泛地采用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一、對校法
盧文弨校書采用最多也是最顯著的?狈椒ň褪菍π7。對校法是用同書別本互校的?狈椒ā_M行對校法,首先要廣泛搜集同書別本。別本,包括手稿、古抄本及各種刊本。在這些本子中選擇一本錯誤較少的本子作為底本,然后用其他本子?。
盧文弨在《書毛氏袖珍本陶集后》中提到他得三宋本進行對校,此三版本分別為:“此本實從宋刻……得之母舅張段甫先生”;“吳中朱氏有臨宋本,乃就明休寧程氏本上改涂者”;“又有宋紹熙間贛川曾集本”。盧文弨于是“兼得兩宋本可以參校,遂殫旬日之力畢功焉”。即以一本為底本,另兩本為校本,且對其他兩宋本進行了簡單的評價:“朱氏所臨宋本,當出于湯文清……湯本不可見。……至曾氏本,乃刪去五孝傳以下及四八目,非全本也”[1]。
盧文弨!缎聲,用兩宋本、一明刻本對校。其在《書校本賈誼新書后》中說:“近借得前明兩刻本……兩校皆據(jù)宋本是正。今觀宋本科段字句,有絕佳者,而訛脫處亦致不少!钟忻髡履暌豢瘫尽!x不能盡得,其間有為后人出己意增竄者,誦之頗似順口,而實非也!北R文弨“殫旬日之勞,合三本以校是書!背晒哉J為是挺大的:“其不可讀者,不及十之一焉。由所因則易見功也!钡鋺B(tài)度還是謹慎的:“若專輒而改舊所傳,則吾豈敢!盵2]
盧文弨!毒沤(jīng)古義》,用一抄本和一刻本對校,對校之下,皆成善本。其在《題九經(jīng)古義刻本后》中說:“此書乃益都李才江在粵東時所梓也。曲阜孔谷以貽余,余先已就惠氏家得其本錄之,今取以對校抄本,內(nèi)少一條,得刻本補之,而刻本內(nèi)之訛誤,余亦因以正之,皆成完書!盵3]盧文弨!秴问献x詩記》,在《呂氏讀詩記跋》中詳細記載了其校勘過程:“余初得明神廟時南都版本,第二十七卷中脫兩葉,陶孝廉衡川(湘)從嘉靖間舊刻抄補足之。余即喜是書之詳贍,而無偏倚自用之失。又惜完本之不多見,屬二三友人為余寫之,功未半,有以小版本示余者,稱為宋刻,余驚喜亟取對校,則知神廟間本,頗多脫誤!盵4]在有宋本的對校下,才發(fā)現(xiàn)原來認為完善的書頗多脫誤?梢钥闯霰R文弨對宋本是極為重視的。
盧文弨在?獭栋谆⑼ā吠戤呏蟮靡凰伪,仍不辭勞苦,再加以訂正、補充。他在《書吳葵里所藏宋本白虎通后》中提到此本:“實北宋時坊間所行未校本也!嗳∑鋾肿直葘,始知此本尚多古字,而近世本率多改易。至情性篇中有與近本迥異而實勝者,即一二誤讀,尚可循形與聲而得其本字,若近世本則不假思索而徑改矣!跖f本之為可貴也!盵3]
盧文弨在校勘的具體實踐中也以宋本為校勘的依據(jù)和原則,如在《重校方言》中對對校法的大量應用就顯示了這一特點,在他所作的?庇浿蟹謩e有以下數(shù)條可以明顯看出他所用的是對校法:
卷一
第19條:“延,永長也”,考宋本亦如是。
第21條:“嘏”舊誤作“暇”,今從宋本改正。
卷二
第3條:“秦有”二字,各本脫,從宋本補。
第12條:各本作“獸”,許求反,家畜也,今從宋本。
第16條:“齊魯宋衛(wèi)”宋本如是,各本作“齊衛(wèi)宋魯”。
卷三
第9條:俗本作“鈐鐃”,今從宋本正德本,“間”各本作“郊”,今從宋本,“徒合”從宋本,俗本作“大合”。
第12條:“音”俗本作“音聊”,今從宋本。
卷四
第7條:“息勇反”俗本作“錯勇反”,今從宋本。
第18條:“所交”正德本作“千苕”,今從宋本。
第20條:正德本“於”作“央”,今從宋本。
第27條:宋本無“所著上”三字,《玉篇》有,又“音但”二字各本在注末,宋本亦無。
第42條:“於怯反”,俗本作“於法反”誤,今人宋本正德本改。
卷五
第31條:“聲轉(zhuǎn)也”俗本作“轉(zhuǎn)聲耳”,今從宋本正德本改正。
第34條:宋本正德本“篷”作“蓬”。
從以上盧文弨所用校對法的條目可知,盧文弨校書博采眾本,但其中的規(guī)律是用宋本同諸刻本對比?保渲90%以上是根據(jù)宋本來改正諸刻本。
因為每校一書都要博采眾本,為了求得好的版本、尤其是宋本,他往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去等待和尋覓,一本書的校勘過程有的長達數(shù)十年。如他在《儀禮注疏詳校自序》中說:乾隆庚申之歲,吾師桑韜甫先生講學于湖上之南屏……余館于城中,不能與共學,而往還恒數(shù)焉,見其手儀禮一經(jīng),匯眾解而研辨之,于其節(jié)次,亦時有更易……余見而好之,亦欲從事于斯,而家無此書,遂輟不為!谷晕斐匠蛇M士,余時亦在京師,因索其向所著,則以褒然成書,因得縱觀焉。嘆其精鑿,實有出于昔人之上者,顧其文繁,力不能倩人抄錄。庸三既得滇南縣令缺,旋出京,蓋余之于此經(jīng),其萌芽實于是乎始。……庚子入京,晤程蕺園(晉芳)太史,言于此經(jīng)已得十一家之本,將為之甄綜而疏通之。……余年六十有四,距庚申已四十年,稍得見諸家之本。往往有因傳寫之訛誤,而遂以訾鄭賈之失者。于是發(fā)奮先為注疏校一善本,已錄成書矣。既而所見更廣。知鄭賈之說實有違錯,凡后人所駁正,信有證據(jù),知非憑臆以靳勝于前人也,因復亟取而件系之!瓌t余書亦庶幾不僅為張淳、毛居正之流亞乎。夫前人有失,后人知而正之,誼也。……余年已七十有九矣,回憶南屏初見是書時,去之五十余年,而始得成是編,不可謂非幸也已[5]。
可見,從盧文弨剛剛接觸此書到他有意校此書的萌芽期,再到以眾本校過此書后,盧文弨自信此書的水平不亞于前人,其間,此書的?边^程長達五十余年,盧文弨可謂一生致力于?薄
二、他校法
他校法是用他書校本書的校勘方法。所謂他書,范圍是很廣的,如內(nèi)容相近的同類的書,本書有引用他書的,或他書有引用本書的,或同記一事的。這些都可以用來做他校的資料。盧文弨也善于運用此方法。如:《冠子》一書,盧文弨一生?边^三次。他在《聚珍版本冠子書后》中說此書:“陸農(nóng)師注《冠子》,余以為說書其后矣!边@指的是乾隆二十五年,四十四歲時所寫的《書冠子后》!敖衲牾U君以文以武英殿聚珍版本贈余,余覆閱一過,與余先所得本無甚異!鼻皟纱蔚膶π2]有發(fā)現(xiàn)問題,但在他校之下,看出了問題:“其《博選編》云:‘樂喈苦咄,則徒隸之人至矣!畼粪唷直救保U咧^據(jù)他本增入。案:陸注云:‘樂則喈之,苦則咄之。’其語頗與正文相合,然余見宋人黃東發(fā)日鈔載此句,則是‘謳籍咄’,不謂‘樂喈苦咄’也!盵2]在他校之下發(fā)現(xiàn),兩本同處,仍有問題。
又《王篇》云:“家里用提”,注引《公羊傳》“提月者,僅逮此月晦日也,提,今刻作是”。因《公羊傳·僖公十六年》作“是月”。陸德明釋文:“是月,如字;蛞灰敉劫夥。”而今本《公羊傳》亦無提月之文。盧文弨于是說:“余按徐堅《初學記·晦日條》下引《公羊傳》,正作‘提月’。是陸氏所見,尚與唐時本不異。今本《公羊》,乃作是月,后人將反以為‘提月’為誤矣!北R文弨以他校的方法,用徐堅的《初學記·晦日條》證明了陸氏所根據(jù)的《公羊傳》為正確[2]。
三、本校法
本校法是以本書校本書的?狈椒。在沒有同書別本可以對校的情況下,采用本校法是一種好方法。根據(jù)本書的上下文文意、相同相近的句式、相同的詞句等,?北緯腻e誤。
如盧文弨在《與丁小雅(杰)進士論校正方言書》中提到他根據(jù)“施於年者謂之延,施于眾長謂之永”的原文來推斷其應為“延,永長也”的過程。戴震!斗窖浴窌r認為“卷一,內(nèi):延,長也。又云:延、永,長也。凡施于年者謂之延,施于眾長謂之永!珦(jù)李善注《嵇康養(yǎng)生論》引作‘延,年長’也,使謂此書作‘延,永長也’,為誤!贝髡鹗怯盟7ㄗC明此處應為“延,長也。”而盧文弨認為戴震所引的“卷一,內(nèi):延,長也。又云:延、永,長也。凡施于年者謂之延,施于眾長謂之永!笔恰稜栄拧肥柚`傳,他在《與丁小雅(杰)進士論校正方言書》中說:“夫善此注特引括施于年者謂之延意爾!稜栄拧肥枋颊`以為即方言本文!蚴乖啤,年長也’,下即當云‘永,眾長也’而后可,不然,兩句復沓,文義殊未安!边@里,盧文弨根據(jù)上下文句式的一致性判定,若不使語義重復,就應當為“延,永長也”。
四、理校法
理校法是以充足理由為依據(jù)的?狈ǎ卜Q推理?狈āK闹饕攸c是從文章義理、同詞習慣、行文體例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察、分析推理、得出結(jié)論,所以有人認為:最高超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
盧文弨運用此法是十分小心謹慎的,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使用。因此在他的校書實踐中理校法也是運用得最少的。但這不代表他沒有用過。如盧文弨在《王厚齋詩考跋》中說:“毛詩今所傳亦有訛,如‘朔月辛卯’,今皆訛為‘朔日辛卯’矣!也S宰’,今皆訛為‘家伯冢宰’矣。此非三家之文,乃轉(zhuǎn)寫致誤,而舉世習讀,鮮有知其訛者,余恐后世反得議此書之漏,是以并附著焉!盵4]盧文弨認為后人用自己所處語言環(huán)境的用詞法臆斷先朝古詞元文,是一種無意識的以訛傳訛的錯誤,但已為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為了保持古書原貌,有必要恢復舊詞。
五、多種方法的交互使用
盧文弨校書時,經(jīng)常將數(shù)種校書法交互使用,以增其說服力,他在《書北夢瑣言后》中說此書:“紀唐及五代近世……其中可喜可愕之事甚多。……在稗官中,固自成一家言!庞瓯R氏,得葉石君抄本……以為優(yōu)于前明商氏《稗!分斜荆嘟袷既∩淌媳鞠啾葘,乃知商本亦大有佳者。其不知當時語意而妄改者間有之,即盧本亦不免也。……余十數(shù)年前偶翻《太平廣記》,取以正此之脫誤,更有出于兩本之外者!盵7]盧文弨因此書記稗史自成一家,于是先用葉石君抄本和商氏《稗!分斜咀髁藢π#髞碛钟谩短綇V記》進行他校,又有所收獲。此篇?敝芯筒⒂昧藢π7ê退7。
而且,越是重要的古籍,他運用的校書方法就越多。如在《重校方言》中,他就并用了前四種方法。例子很多,在此不加贅言。
總之,盧文弨的校書方法偏重于對校,可以說開辟了對校派的先河。在諸多版本中過于崇尚宋本,因宋本中多善本,因而?敝卸嘁运伪緸闇剩湫?憋L格因而以保守穩(wěn)健為特點,甚至有點謹小慎微,難以有獨創(chuàng)之見。但是他豐富的?睂W思想、嚴謹?shù)男椒、眾多豐富的?苯(jīng)驗,直到今天仍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
參考文獻:
[1]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13卷·跋六·尹河南集跋[M].北京:中華書局,2006.
[2]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10卷·跋三·書呂氏春秋后[M].北京:中華書局,2006.
[3]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12卷·跋五[M].北京:中華書局,2006.
[4]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8卷·跋一[M].北京:中華書局,2006.
[5]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3卷·序二[M].北京:中華書局,2006.
[6]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20卷·書四[M].北京:中華書局,2006.
[7]盧文弨。抱經(jīng)堂文集:第11卷·跋四[M].北京:中華書局,2006.
[8]盧文弨。重校方言[M].北京:中華書局,1985.
[9]戴震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0.
【論盧文招保守穩(wěn)健的校書方法】相關文章:
論穩(wěn)健的財政政策與提升財稅立法08-07
論宗密的方法論模式08-06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05-10
校招面試自我介紹02-10
《法學變革論》/文正邦08-05
體育科研方法初論08-17
論師德修養(yǎng)建設的方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