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世界近現(xiàn)代史教材商榷三則
一、英國在印度的侵略據(jù)點《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第三章《西歐國家爭奪殖民霸權的斗爭》講到英國對印度的侵略時說:“英國在 亞洲集中力量侵略印度,以馬得拉斯和加爾各答為殖民侵略據(jù)點!保ǖ23頁)此說有誤。與課本配套編印的 《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地圖冊》第4頁“英法對印度的侵略”圖,在右下角的圖例中,標有“——”符號的地點為“ 英國主要侵略據(jù)點”。在此幅地圖中,除東部沿海的馬得拉斯、加爾各答外,西部沿海的孟買也標有“——” 符號,與課本產(chǎn)生了矛盾。應當說,地圖正確,課文錯誤。
東印度公司成立后,積極在印度展開殖民擴張活動。從17世紀30年代起到90年代,先后侵占了三個據(jù)點, 這就是馬得拉斯(1639年)、孟買(1668年)和加爾各答(1696年)。在這三個地點成立管區(qū),由英國省督管 轄,作為進一步侵略印度的基地。建議歷史教材將“以馬得拉斯和加爾各答……”一句改為“以馬得拉斯、孟 買和加爾各答!
二、明治維新年代
教材講到明治維新時說:“推翻幕府統(tǒng)治以后建立起來的明治政府,就開始采取一系列資產(chǎn)階級性質的改 革措施,來鞏固以天皇為首的新政權!保ㄉ蟽缘131頁)
這一說法存在兩個問題:1.以睦仁天皇為首的新政府早在推翻幕府統(tǒng)治之前便形成了,“明治”這個年號 是在1868年九月初八開始使用,不能把年號的使用與新政府的形成混同起來,這是兩個不同概念。2.這個說法 與上文有矛盾。第130頁說:“(1868年)5月,倒幕派的武裝力量占領了江戶,又經(jīng)過一年的內戰(zhàn),幕府的殘 余武裝力量全被消滅了。統(tǒng)治日本長達260多年的德川幕府被推翻了。”據(jù)此,德川幕府統(tǒng)治被推翻是在1869年 (“又經(jīng)過一年的戰(zhàn)斗”)。但大家知道,明治維新開始于1868年。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問題在于以哪件事 作為幕府統(tǒng)治被推翻的標志。應當說,1868年5月,倒幕武裝力量占領江戶就標志著幕府統(tǒng)治的結束。事實上, 江戶被占領以后,德川慶喜宣布投降,結束了德川幕府265年的封建統(tǒng)治。
建議教材作如下修改:1.將“德川幕府被推翻了”這句話移到“占領了江戶”之后。2.鑒于教材沒有明確 提到明治維新開始的年代,在“明治維新”這個子目的課文中,一上來應增加“1868年”這個年代,同時將“ 建立起來的”幾個字刪掉。這樣,上下文的矛盾便可解決,也可避免新政府是在推翻幕府統(tǒng)治以后才形成的誤 解。
三、是“普軍”還是“德軍”?
《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第149頁:“1871年1月,它(國防政府)同普軍簽訂巴黎投降和前線停戰(zhàn)的協(xié)定 ”,“24萬人的軍隊作了普軍的俘虜……”,“……答應對普魯士賠款50億法郎……”。同書第155頁:“為了 增強反革命力量,梯也爾乞求普魯士放還法國俘虜……”。以上這些引文中的“普”、“普魯士”應一律改為 “德”、“德國”。在本章教材中,編者第一次將普魯士改稱“德國”的地方是:“5月10日,凡爾賽同德國簽 訂了屈辱的和約……”(第155頁)。
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即德意志帝國的皇位是1871年1月18日(教材只提月份,沒提具體日子)。課文說,“ 一個強大的統(tǒng)一的德意志帝國誕生了”(第137頁)。所以,從這個時間以后,“普魯士”這個國名應被“德國 ”代替。“國防政府”簽訂停戰(zhàn)協(xié)定的具體日子是1871年1月28日,此時距威廉一世稱帝正好10天。所以,從此 以后的歷史事件提到德國時不能再使用“普魯士”這個國名。
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材已沿用多年,不少提法值得商榷,許多錯誤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建議對高中歷史教材重 新編寫。
【高中世界近現(xiàn)代史教材商榷】相關文章:
高二教材上冊兩個值得商榷的地方08-13
《世說新語》兩則《陳太丘與友期》與實驗教材編者商榷08-16
這些說法值得商榷08-17
與《故都的秋》教參商榷08-15
中譯外: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瓶頸 ——兼與王寧教授商榷06-02
關于浙教本初中語文古文中兩處翻譯與教材和教參編者和讀者商榷08-17
漫游語文世界——解讀語文新教材08-16
淺議高校世界近代史教材的編寫08-11
高中英語新編教材的特點08-08
對蘇教版高中化學教材的反思與探索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