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讀后感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讀后感
微明
"低劣的吐槽段子只適合湮沒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中。"
01
—
本書的書名是很"誘人的","中國文化"本身意味著廣度和深度,至于"深層結構",作者解釋為 "中國歷史上由古至今比較穩(wěn)定的某些規(guī)律,它們是使中國在歷經變化后仍保持自身特殊認同的因素".如此看來,本書著重要闡述的是中國文化外在表現形式背后規(guī)律性、本質性的"東西".這"東西"理應是明心見性、直指人心的。
02
—
通讀全書,作者耗字40余萬,主旨為兩點,一是中國人的"良知系統(tǒng)".作者引用"仁者,人也","仁"即"二人","二人"才能稱之為"人"的拆字新解讀來解釋中國的人情社會,作者認為只有在"二人"的對應關系中,才能對任何一方下定義,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二是由此引申出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一句話,個人的"壓抑",集體的"權威".全書圍繞"二人與一人"的關系列舉了種種社會現象來佐證上述觀點。
對于作者提出的各種中國社會現象,如"對外客‘尊而不親’,對自己人‘親而不尊’"、"理性思考和道德判斷容易被感情化,對持有不同見解者視為‘不友好’"、"一個人‘做好人’仍比‘有個性’更受人欣賞"、"存在‘親民’姿勢,而不是‘親民’制度的情況"等等,不一而足,都值得深思。
03
—
然而本書也存在諸多問題。一則,未見規(guī)律性、本質性的"東西".用"仁者,人也"的拆字解讀及眾多自古有之的俗語來論證國人如何"抑制個性、臣服權威"有穿鑿附會之嫌;再則,作者序言寫"本書特點并非泛泛地羅列幾項或十來項國民的‘劣根性’然后提出老生常談的補救之道,而是近乎千刀萬剮式的切割",看似要徹頭徹尾的"解剖",讀來卻更像是一籮筐吐槽,不成系統(tǒng),更遑論明心見性。如此吐槽需洋洋灑灑40余萬字?最后,作者的佐例存在不少為吐槽而吐槽的情況。舉一例如"筆者在美國看到一幕,一位來自香港上層社會的女留學生,當其友人的外籍妻子在抽煙之時,就當眾用手在前面狂扇,驅散煙霧。她的原意可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媽媽的乖女兒’,不過真正證明了的卻是不懂禮貌、‘土’與‘大鄉(xiāng)俚’的心態(tài)".如此臆測和邏輯,不值一駁。
04
—
作者在導論中寫道"不存在人的認知意向對客觀事物‘兼容并蓄’的可能性",以此表明本書的觀點僅是萬千分析構架中一套,并不能"看到"全部的現象。
這種說法是中肯的,正如馬云說"你相信什么才會看到什么",任何一種分析框架必然受到主觀意向的影響而變得不那么"客觀".盡管如此,本書四面出擊,不成系統(tǒng)、缺乏有力論證的"對國民‘劣根性’近乎千刀萬剮式的切割",更像是一本厚厚的吐槽集,沒有"老生常談"的解決方案,也不存在"推成出新"的觀點,只能落入"沽名賣直"的行伍中去,辜負了這么"誘人的"書名,而低劣的吐槽段子只適合湮沒在歷史的滾滾潮流中。
【《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文化的優(yōu)秀作文06-02
關于中國文化的作文08-23
中國文化作文02-24
作文中國文化06-03
句子結構08-23
中國文化遺產作文08-23
中國文化之漢作文05-05
關于中國文化的作文(精)10-20
關于中國文化的作文范文07-13
中國文化遺產作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