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與實踐反思
教學內(nèi)容: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教科書第2——6頁。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
課堂實錄:
(課前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已出示課本2-3頁“解決問題”的主題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師:剛才上課前,大家都在觀察和議論這幅圖,你能說說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生1:有很多小朋友,他們玩得很開心。
生2:有的小朋友在玩蹺蹺板,有的小朋友在看木偶戲。
生3:還有一個小朋友說“我要去買面包”。
生4:看木偶戲的小朋友中有幾個想去丟沙包,走開了。而另一部分小朋友又加入進來看木偶戲了。
生5:有12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
……
2、師: 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現(xiàn)在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
師:那我們一起去看看木偶戲的情況吧。
(課件出示“木偶戲”主題圖)
二、主動探索,協(xié)作交流,領悟解法。
1、解決看戲問題。
師:這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和同桌交流一下。(師邊說邊點擊出示對話誆“原來有22人在看戲”;“我們?nèi)G沙包吧”;“我們也來看戲了”。)
(學生交流。)
師:看了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
生:我能解決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看戲了。
師:(邊點擊對話誆邊說):你跟小精靈明明的問題一樣“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師: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試試看,做在本子上。
(學生嘗試解題)
師:誰來說說“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生:現(xiàn)在看戲的有29人。
師:有不同答案嗎?(生:沒有。)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誰來說給大家聽聽。
生1:我是22-6+13=29(人),因為原來有22人,走掉6人要去掉,又來了13人要加上。
生2:我是22+13-6=29(人),先加上來的13人,再去掉6人。
師:可以嗎?(生:可以。)
生3:我是22-6=16(人),16+13=29(人)。
(生:也對的,就是分開來了。)
生4:那么還可以這樣:22+13=35(人),35-6=29(人)
(生:我也想到了。)
你能不能把這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說給同桌聽聽。
(學生協(xié)作交流。)附板書:(1)22-6+13=29(人) (2)22+13-6=29(人)
(3)22-6=16(人)
(4)22+13=35(人)
16+13=29(人) 35-6=29(人)
師:在剛才的交流中,對這四種方法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問題?
生:第(1)種和第(3)種其實是一樣的,第(2)種和第(4)種也是一樣的,只是下面兩種是分開寫的。
師:大家思考一下,是不是這樣。(學生在瞬間的思考后都欣喜地表示認同。)
2、解決買面包問題。
師:我們解決了看戲的問題,下面我們該去面包房了。(課件出示面包房的主題圖)
師:這里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生:小朋友再排隊買面包。
師:對呀,可能剛才小朋友玩得有點餓了吧,看他們買面包多有秩序,不濟不鬧,排隊購買,我們平時去超市排隊嗎?
生:當然排隊。
師:看了這幅圖,你想到些什么問題?
生1:面包師傅的面包有可能會不夠,因為排隊的還有好多小朋友。
生2:面包師傅零錢可能會不夠,找不開了。
生3:面包師傅一共做了多少面包?
生4:一個面包要多少錢?
生5:王老師,看到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
師:大家的想象非常豐富。可能我們平時會碰到這樣的事情,F(xiàn)在,圖上出現(xiàn)了這么些信息。(課件出示對話:“我一共做了54個面包。”“我們買了22個面包!薄拔覀冑I了8個面包!保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
生1:面包師傅一共做了54個面包,賣去22個面包,還剩幾個面包?
生2:左邊的小朋友和右邊的小朋友一共買走了幾個面包?
生3:如果知道一個面包的價錢,我還能算出買8個面包多少錢了。
師:當然,你真棒。
生4:面包師傅那里還有多少面包沒有買走?
師:這個問題又和小精靈明明的一樣了——“還剩多少個?”(課件出示對話?)
師: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思考片刻
師:大家在本子上試試看,該怎么列式計算。
——生嘗試解題。
反饋:方法(1)54-8-22=24(個) (2)54-22-8=24(個)
(3)54-8=46(個) (4)54-22=32(個)
46-22=24(個) 32-8=24(個)
(5)22+8=30(個)
54-30=24(個)
師:能不能把第(5)種方法也寫成一個兩步的算式呢?
54 – 30 = 24(個)
22 + 8
(有的說能,有的說不能。)
生1:把22和8放在30的下面。(生1板書: )
生2:王老師,我和他不一樣一點。
54 – 30 = 24(個)
22 8
(生2板書: )
……
師:你們的想法都對,30就是由22+8得來的,你們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了創(chuàng)新,老師你們鼓掌。(師生鼓掌)
師:那么,我們能不能把30去掉,寫成54-22+8呢?
(生:不能,這樣答案不一樣了。)
師:在數(shù)學中我們一般用一種小括號的形式來把這個算式寫成兩步式題。54-(22+8)=24(個),小括號象兩扇門,把22和8這對好朋友關在一起,在計算時,我們就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2+8=30,再算54-30=24,這和剛才兩位小朋友的意思一模一樣,只是在寫法上改用了小括號。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1、鞏固小括號的應用
[1] [2] 下一頁
。
師:我們認識了新朋友小括號,你能來算一算嗎?
(課件出示算式,一組一組出示。)
25-(5+15)==
25-5+15=
(1)
25-15-9==
25-(15-9)=
(2)
25-10+5==
(25-10)+5=
(3)
……
師:通過計算,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1:上面兩組用了小括號后,答案不一樣,第(3)組兩題的結(jié)果是一樣的。
生2:小括號在前面的話,答案是一樣的,小括號在后面結(jié)果就不一樣。
師:在這三組題中是這樣的。
生3:一個算式中,如果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的。
……
2、拓展編題。
師:前面大家還提到“有12個小朋友在玩蹺蹺板”,那么蹺蹺板那里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請你想象一下,然后再聽聽你們小組中其他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學生邊思考邊小組交流。)
反饋:
生1:我是這樣想象的,“原來有12個小朋友再玩蹺蹺板,有4個小朋友玩累了走了,又來了5個小朋友,請問現(xiàn)在有幾個小朋友?”
生2:我能解決他的問題,12-4+5=13(個),現(xiàn)在有13個小朋友。
生3:王老師,我寫了個算式請大家猜一猜什么意思,12-(4+5)。
師:哇,你還用到小括號啦!(生3很是得意。)
師:同桌相互猜猜他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討論猜測非常熱烈。)
生:12個人玩蹺蹺板,一共走掉9人,其中第一次走了4人,第二次走了5人,現(xiàn)在還剩3人。
(大家一致認同。)
師:有可能買面包去了吧。
3、獨立作業(yè)。
師:今天大家都能積極動腦,用自己的智慧解決了一些生活中的問題。下面,請大家獨立完成書本第6頁的第1、2小題。
教學反思:
1、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
從課一開始,學生就以一種輕松的心情進入情境,“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善于想象的低年級孩子思維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在學生感興趣的畫面中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始點燃了。接著的“看木偶戲”和“買面包”學生的興趣有增無減,尤其在買面包中,學生想到
“面包師傅的面包有可能會不夠,因為排隊的還有好多小朋友!薄懊姘鼛煾盗沐X可能會不夠,找不開了!薄懊姘鼛煾狄还沧隽硕嗌倜姘?”“一個面包要多少錢?”“王老師,看到這些面包,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边@些都是學生生活中會碰到的問題,聽來可愛,似乎在進行想象訓練。當師老師提到“蹺蹺板那里又會發(fā)生些什么呢?”孩子們的想象又一次打開了“閘門”,在自主遍題中孩子們不僅掌握了如何去解決問題,而且掌握了如何去提供一定的信息和從中提出問題,鞏固了題目的結(jié)構(gòu)和數(shù)量關系。沒有呆板的數(shù)量關系的說理分析,靈活、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勝過了說理,這是我在新課程中“用數(shù)學”方面的對“說理分析”的嘗試性的突破。
本課從學生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最后自己編題,使整堂課融為一體,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積極、興奮狀態(tài)。
2、學習的主動權始終掌握在學生手中。
問題的產(chǎn)生、提出、解決這一系列過程都是孩子們自行完成的,教師在其中始終處于引導者的地位。、“師: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生1:我想知道原來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現(xiàn)在有幾個小朋友在看木偶戲?”順理成章地把畫面“切換”到了“看木偶戲”的“鏡頭”!皫煟哼@里究竟發(fā)生了什么情況?和同桌交流一下!薄皫煟嚎戳诉@些信息,你能解決什么問題嗎?”教師始終處于引導的地位,由學生根據(jù)畫面情況及自己的想象提出問題,在同桌或小組交流中解決問題。包括小括號的產(chǎn)生:
54 – 30 = 24(個)
22 + 8
54 – 30 = 24(個)
22 8
學生在主動的探索過程中完善地認識了小括號,并掌握了如何運用小括號。如果前人沒有規(guī)定好,那么孩子的方法就已經(jīng)很好地解決了“把第(5)種方法也寫成一個兩步的算式”的問題。當主動權掌握在孩子手中時,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是會不斷閃現(xiàn)火花的。這是我本節(jié)課自感比較滿意的地方。
3、教師的教學始終是為學生學習服務的。
新的理念已經(jīng)告訴我們:“教師的教學始終要為學生學習服務”。本課簡單的幾張幻燈片的制作,卻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引起了孩子無限的想象。盡管課上的很多時間并不是在“解決問題”,比如“從圖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這樣的問題不僅在豐富圖的內(nèi)容,更在豐富兒童的想象。再如“看了這幅圖你想知道什么?”
極好地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當老師要求學生把“22+8=30(個)54-30=24(個)”也寫成一個兩步算式時,孩子們的思維是積極的,創(chuàng)新的,如果老師直接告訴孩子這兩個算式可以寫成“54-(22+8)”,那么就剝奪了孩子主動探索的過程,盡管結(jié)果或許差異不明顯,但至少這個過程是不利于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此以往,我們的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將很難具備。教師的教學不僅要為學生本堂課的學習服務,還要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2005年2月27日星期日
上一頁 [1] [2]
【《解決問題》課堂實錄與實踐反思】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8-25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8-06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3-17
《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4-06
減法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1-19
解決問題2教學反思01-04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反思03-20
《用比例解決問題》教學反思05-11
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教學反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