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時間:2024-06-26 14:26:42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 我要投稿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篇(薦)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篇(薦)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

  教學內容:

  平均數(shù)例1、2(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體會平均數(shù)可以反映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和區(qū)別不同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情況這一統(tǒng)計學上的意義

  3)使學生認識統(tǒng)計與生活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

  重點難點:

  使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籃球,秒表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今天我們進行一次拍球比賽,一二組叫開心隊,三四組叫幸運隊,每隊選出3名代表比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看哪個隊拍球的總數(shù)最多,哪個隊就為勝利隊。

  二、解決問題,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數(shù)產生的需要

  1)每隊各派3名代表參加拍球比賽,每人拍5秒鐘

  師把各隊拍球的數(shù)量板書在黑板上(開心隊:9、13、14,幸運隊:12、14、16)

  2)生計算每隊的結果。師宣布:“通過比總數(shù),開心隊拍了42個,幸運隊拍了36個,開心隊勝了!

  3)這時老師請求加入乙隊,現(xiàn)場拍球5秒種,使乙隊拍球數(shù)增加了12個。老師又一次重新宣布乙隊為獲勝隊(乙隊抗議)

  4)師:看來人數(shù)不相等,用比總數(shù)的辦法來決定勝負不公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比較這兩隊總體拍球水平的高低?

  2.探索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1)生提出求平均的方法,師肯定其方法,告訴學生:當比總數(shù)不公平時可以用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來比較

  2)怎樣計算每個隊拍球的平均數(shù)?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提出了計算的方法:(8+13+14+12)÷4和(11+14+16)÷3

  3)學生計算結果(有余數(shù)時用近似數(shù)表示):幸運隊大約是12,開心隊大約是14———要使人數(shù)少的那隊平均數(shù)大

  3.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開心隊稱甲,幸運隊稱乙)

  1)師:求平均數(shù)用什么方法?(除法)用什么除以什么?

  小結:平均數(shù)=總數(shù)÷相應的總份數(shù)

  2)師以乙隊的平均數(shù)為例追問:12表示什么?

  生:表示乙隊拍球的平均數(shù)

  師:你怎么認識理解12這個數(shù)?這個數(shù)與乙隊每個選手實際拍的次數(shù)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是某某拍的嗎?是拍得最多的嗎?還是拍得最少的呢?

  拍得最多的是14個,怎么變成了12個?拍得最少的怎么也變成12個?

  生:把多的給少的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把多的給少的,這樣就——(生接:平均了)

  3)師:平均數(shù)可能多于14個嗎?或者少于8個呢?(不可能,因為要多的.給少的)

  4)師總結:平均數(shù)并不表示實際每個同學拍的,而是處于最多和最少中間的一個平均水平,只表示這個小組的平均水平,12這個數(shù)是8、13、14、12這一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它比較好地表示了這一組數(shù)據(jù)的總體水平

  5)同樣的方法分析甲隊的平均數(shù),再次鞏固平均數(shù)概念

  6)師:當人數(shù)不相等,比總數(shù)不公平,是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課堂?生:平均數(shù)

  師:此時此刻,你不想對平均數(shù)發(fā)自內心地說兩句嗎?

  生1:平均數(shù)啊平均數(shù),你很公平。生2:平均數(shù),你使不公平的事變公平了

  4.溝通平均數(shù)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師: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也常常遇到平均數(shù)。像這次考試,老師會說我們班的平均分是94分,這個94分是每個人都考的成績嗎?(不是)它是怎么得到的?(多的給少的)如果用計算應該怎么列式?(全班的總分÷全班的人數(shù))

  師:看來平均數(shù)不是一個實際的數(shù),而是多的給少的,這才每個人一樣多。而且平

  均分不可能高于最高分,也不可能低于最低分。

  三、聯(lián)系實際,拓展應用

  師:學習了平均數(shù)能為我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嗎?讓我們繼續(xù)研究

 。ㄒ唬╅T票統(tǒng)計問題

  1)出示統(tǒng)計圖,學生觀察

  廈門五一期間鼓浪嶼售出門票統(tǒng)計圖

  師: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師:面對這么多信息,你還想了解什么?(讓生提問題)

  3)師提問:這五天中平均每天售出門票大約多少張?

  a.讓生動筆列式計算

  b.集體訂正,說說為什么這樣列式?(結合平均數(shù)公式)

  生:我把五天售出的票加起來再除以5

  4)師:大家計算得準不準呢?你們有沒有不同的方法驗證?

  啟發(fā)學生用“移多補少”的方法進行驗證,結果平均每天售出門票1000張

  生:我從1300中拿出300張分給5日,從1100張中拿出100張分給4日,這樣每天售出門票都是1000張了。

  5)師讓同學給自己的方法起個名字:“先加后除法”“移多補少法”

 。ǘ┰缕骄盟

  1.電腦出現(xiàn)一則信息:(出示小剛家各季度用水情況統(tǒng)計表)小剛家每季度用水分別是:16噸、24噸、36噸、27噸”

  請你幫他算一算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噸。應該選擇下面哪個算式?

  出示算式:

 。1)(16+24+36+27)÷4

 。2)(16+24+36+27)÷12

 。3)(16+24+36+27)÷365

  2.同學們形成不同意見

  1)師請代表說明理由:“題目讓我們求平均每用水多少噸,一年有12個月”

  2)師電腦演示:÷4表示求每個季度;÷12表示求每個月;÷365表示求每天

  3.師: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小剛家要節(jié)約用水

  四、總結評價,提高認識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1)平均數(shù)=總數(shù)÷相應的總份數(shù)

  2)平均數(shù)不是一個實際的數(shù),它在最多數(shù)和最少數(shù)之間,表示總體的平均水平

  五.延伸—過河

  一條小河平均水深1米10厘米,小明身高1米30厘米,小明到河里玩會有危險嗎?強調:平均水深的意義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2

  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頁的練習二十一。

  教學目標:

  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和驗算。

  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投影片、表格圖。

  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礎

  練習

  應用

  訓練

  1、口算。

  84÷778÷6

  56÷260÷4

  51÷399÷9

  240÷8700÷5

  2、學生在書上計算。

  在里填上>、<或=。

  學生先算出小得數(shù),再比較大小。

  3、出示表格圖。

  請同學們互相說一說,要怎么算,再在書上填空。

  4、聰明題:()÷6=204......3

 。ǎ4=1600......3

  小組討論,()里要填什么數(shù),再在書上填空。

  1、文字題。

 。1)學生自己讀題。

 。2)根據(jù)題意列豎式計算。

  (3)同桌交換批改。

  2、應用題。(練習二十一的第10、11題。)

  (1)分組讀題,這道題目是什么意思?(小組討論。)

  (2)同學們根據(jù)題意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3、先補充問題,再列式解答。

  1、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開火車回答。

  2、學生填空。

  3、出示表格圖。

  4、在書上填空。

  5、小組討論。

  1、學生自己讀題。

  2、根據(jù)題意列式計算。

  3、小組討論。

  4、列式解答。

  5、集體訂正。

  應用

  訓練

  課堂

  作業(yè)

 。1)同學們,你們根據(jù)條件,能填什么問題?

 。2)同學們,自己選擇1、2個列式解答。

  (3)公布答案。

  4、思考題。

  (1)小組討論,小猴子原來一共有多少只。

  (2)同學們獨立完成。

  在1號本上完成練習二十一的第4、12、13題。

  1、指名回答。

  2、學生列式解答。

  3、集體訂正。

  4、小組討論。

  5、學生獨立完成。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批改。

  板書設計:

  練習二十一

  84÷7=1278÷6=13

  56÷2=2860÷415

  51÷3=1799÷9=11

  240÷8=30700÷5=140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

  學生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能列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小棋子若干、轉盤、彩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生成問題

  1、復習“一定、不可能、可能”

 。◣煶鍪緝珊衅遄,1號盒有6個藍棋子,2號盒有1個藍棋子,5個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里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生:1號盒一定能摸出藍棋子。

  師:哪個盒子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生:1號盒不可能摸出紅棋子。

  師:哪個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生:2號盒子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2、導入

  師:現(xiàn)在老師如果從2號盒內摸一個棋子,同學們猜一下會是什么顏色?(生大部分猜紅棋子)

  師:為什么猜紅棋子的多,猜藍棋子的少呢?真是這樣的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可能性(二)(板書課題:可能性二)

 。ㄔO計意圖:這樣導入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復習了舊知,而且還生成了新的數(shù)學問題,從而自然的過渡到新知的學習中來。)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ㄒ唬⒔虒W例3

 。ㄕn件出示例3第一幅圖)

  師:下面請各小組拿出已準備好的學具,讓我們通過摸棋子游戲來驗證同學們的猜測吧。(盒里裝著5紅1藍6個棋子)

 。ㄉS躍欲試)

  1、小組合作驗證猜測結果

  師:請同學們先認真看一下活動要求

 。1)出示活動要求:

  A:組長分好工有摸棋子的,有記錄的,組員按順序輪流摸棋子。

  B:每次摸棋子前先將棋子搖勻,摸棋子時不能偷看。

  C: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好顏色,再放回去,重復20次。

  D:在摸棋子的過程中想一想:你們組摸到棋子的情況有哪些?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

 。ㄔO計意圖:將活動要求展示出來加以強調,有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2)小組活動

  A:學生摸棋子并記錄結果。(師巡視,隨機指導)

  B:組內交流

  師:現(xiàn)在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組內交流,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ㄓ懻撝凶寣W生明確:每次摸棋子的時候,每個棋子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到棋子的顏色是不確定的,可能摸出紅棋子也可能摸出藍棋子。)

 。3)集體匯報交流

  A:小組匯報

  師:你愿意把你們組交流的情況展示給大家嗎?(生:愿意)

  師:你是第一個上來的,真勇敢!

  生1:我們摸到的棋子,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因為盒內既有紅棋子也有藍棋子。

  師:其他小組有補充嗎?

  生2: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有時摸出紅棋子有時摸出藍棋子,但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因為盒內的紅棋子比藍棋子多。

  師:說得不錯!誰還想說?

  生3:我發(fā)現(xiàn)我們組摸出的棋子既有紅色的也有藍色的,紅棋子多所以摸到紅棋子的機會大。

  生……

  師:說得真不錯!其他小組也是這種結果嗎?(生:是)

  B:共同優(yōu)化,形成結論

  師:通過交流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生思考)

  生1:雖然各小組摸到紅棋子與白棋子的次數(shù)不一定相同,但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得好!

  生2:每個小組都是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的次數(shù)比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少。

  師:說的很詳細!還有要說的嗎?

  生3:各小組摸棋子的情況都說明,紅棋子多所以摸出紅棋子的次數(shù)多。

  師:嗯,簡單明了。

  生……

  師強調:同學們說的“摸出紅棋子次數(shù)多摸出藍棋子次數(shù)少”,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可能性大小”(板書:可能性大小)

  師小結:每一個棋子被摸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紅棋子和藍棋子的數(shù)量不一樣,所以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與摸出藍棋子的可能性大小就不一樣。多次試驗證明紅棋子的數(shù)量多摸到紅棋子的可能性大;相反,藍棋子的數(shù)量少摸到藍棋子的可能性就小。(隨機板書)

  師: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ㄔO計意圖: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通過“摸一摸、想一想、說一說”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xiàn)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2、根據(jù)結論推測

  師:如果現(xiàn)在讓你再摸一次,你一定能摸出紅棋子嗎?

  生:不一定。

  師:下面請同學們實際摸摸看(生每人摸一次)

  (可能既有摸到紅棋子的,也有摸到藍棋子的)

  師:雖然我們知道了摸出紅棋子的可能性大,但在單次試驗中我們并不能確定會摸出紅棋子。

 。ㄔO計意圖:讓學生再摸一次,引起認知沖突,讓學生進一步感受不確定現(xiàn)象的特點,體會概率雖然能幫我們了解不確定現(xiàn)象的規(guī)律,但并不能提供準確無誤的結論。)

  3、應用

  師:下面看看同學們掌握的怎么樣了?

  A:(課件出示p106做一做左題)

  師:你知道每種顏色占整個圓的幾分之幾嗎?生答

  師:那么指針停在哪個區(qū)域的可能性大呢?生答

  B:獨立解決右題,集體訂正。

  (設計意圖:既讓學生明確數(shù)量多少與可能性大小的聯(lián)系,也為以后學習可能性的精確值作鋪墊。)

  (二)教學例4

 。ㄕn件出示例4插圖)

  師:請同學們看例4,剛才我們解決了兩種顏色的問題,現(xiàn)在是三種顏色的了,你敢挑戰(zhàn)嗎?(生:敢)

  師:很好!如果讓你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什么顏色的呢?請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生交流)

  指名匯報:如果只摸一個棋子可能是紅色的,可能是藍色的,也可能是綠色的。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4

  教學內容:

  課本第4至5頁例3和相應的“做一做”題;練習一4至6題。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

  2、通過實際測量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3、在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使學生識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教學難點:

  根據(jù)1厘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準備:

  一把米尺、1米長的小棍、一盤卷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學生自己的哪個手指寬是1厘米。

  2、讓學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實際長度。

  3、用學生尺量數(shù)學教科書的長和寬,并回答量的結果。

  二、導入新課

  教師請一名用學生尺量黑板的長,一名學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長。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出米尺,讓學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要量幾次,量完后,提問:“用哪種尺量黑板的長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場的長用哪種尺方便些”?

  教師說明:“前面我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厘米,知道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厘米作單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場的`長用厘米單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長度單位來量。

  今天我們就學習用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卑鍟n題:認識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認識米。

  (1)認識1米的實際長度。

  教師拿出米尺,告訴學生它的長度是1米,并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米尺或1米長的小棍,讓學生把自己的兩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2)、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繩子,兩人1組量出1米、2米、3米的長度給大家看。 (4)、認識米與厘米的進率

  量出1米長的繩子,小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這根繩子有多少厘米。教師提問:“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1米=100厘米,并讓學生齊讀兩遍。

  2、用米量。

  (1)、教師出示一盤卷尺,告訴學生這是一盤卷尺,用它可以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或校長的距離。

  (2)找一找,你身邊有什么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3)指名兩個學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長度是幾米幾厘米。

  四、鞏固練習

  1、做課本練習一第4題第

  1、3兩小題。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米的認識和用米去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還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六、作業(yè)設計

  1、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 )作單位。

  2、1米=( )厘米100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電線桿高8( ) (2)教室長8( ) (3)鋼筆長15( ) (4)小紅從家到學校要走100( ) (5)量籃球場的長度用( )作單位(6)一張課桌長1( )

  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5

  第3課時

  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數(shù)的幾倍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材第6頁5—9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和思考,更加明確“幾倍”和“幾個幾”之間聯(lián)系,進一步認識倍。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推理、遷移的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善于動腦的良好習慣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進一步建立“倍”的概念。

  難點:理解“倍”的本質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想想做做第5題)

  20×6= 4×80= 600×9=

  5×700= 50×6= 3×800=

  二、激趣導入

  1.拍一拍

  學生拍拍表示一倍的次數(shù),老師有節(jié)奏地拍出表示幾倍的.次數(shù)。

 、偕1拍:××。老師拍4個2下。問:老師拍的次數(shù)是你們的幾倍?

 、谏2拍:×××。老師拍3個3下。問:老師拍的次數(shù)是你們的幾倍?

  2.談話:大家表現(xiàn)得真棒,說明大家學習地非常努力。敢不敢迎接更大的挑戰(zhàn)?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然后說一說如何測量線段的長度,要注意什么?最后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解題思路。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解題思路。

  3.完成想想做做第8題。

 。1)觀察圖,你知道了什么?

 。2)如何解答第一個問題?選擇哪兩個條件列式?怎么求出幾倍的?

 。3)選擇哪兩個條件解答第二個問題?怎么求出幾倍的?

  4.完成想想做做第9題。

 。1)自行車的輛數(shù)是電動車的多少倍?你會列式嗎?

  (2)還能提出哪些用除法計算的問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數(shù)學源于生活,以用于生活”,“數(shù)學教學更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情境,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使學生初步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把數(shù)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讓數(shù)學貼近生活,把枯燥的數(shù)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以往的應用題教學主要是根據(jù)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用文字、語言、圖形敘述出一些已知數(shù)量和未知數(shù)量,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運用四則運算求出未知數(shù)量的數(shù)學題。而“解決問題”教學是以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背景,題材選擇更加開放,信息資源更加豐富,表達形式更加生動活潑。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6

  教學內容:教材第72頁練習十四第7—1l題和思考題。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簡便計算的方法,能比較熟練地用簡便方法計算一些加、減法,并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口算。

  練習十四第7題。’

  2、揭示課題。

  我們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和計算的一些規(guī)律,可以使一些加、減法的計算簡便,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知識。今天這節(jié)課,主要進行加、減法簡便計算的綜合練習。(板書課題)

  二、計算練習

  1、練習十四第8題。

  (1)提問:豎著比,每組題里的數(shù)有什么特點?題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橫著比,接近整百的數(sh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練習前兩組。指名兩人板演,每人一組,其余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3)集體訂正。結合提問:

  做第一組兩題時是怎樣想的?

  第二組減法里最后為什么加27加法里最后為什么減27

  (4)提問:這兩組題里減去的或加上的'都是接近整百的數(shù),在用簡便方法計算時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指出: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大一點的數(shù)時,可以

  先把它看做幾百與幾的和,加上或減去幾百,再加上或減去幾;在加上或減去接近整十、整百又稍小一點的數(shù)時,先看做整十、整百的數(shù)計算,然后多加的要減去,多減的要加上。

  2、練習十四第9題。

 。1)學生分兩組練習。指名兩人板演,其余每人在練習本上做一組題。

 。2)集體訂正。

  提問:每組里兩道題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得數(shù)是不是相同?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嗎?

  (3)在加、減混合運算里,先加后減,調換位置先減后加,或者先減后加調換位置先加后減,得數(shù)怎樣?

  指出:在加、減混合運算里,把數(shù)和符號同時調換位置,計算結果不變。

  3、練習十四第10題。

  讓學生直接看題口答得數(shù),結合提問是怎樣想的。

  三、應用題練習

  1、練習十四第11題。

  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做在作業(yè)本上。

  集體訂正。

  提問:第(2)題分哪幾步做?含有未知數(shù)z的等式是根據(jù)什么列的?

  2、思考題。

 。1)讀題。

 。2)提問:哪個店剩下的水果多?為什么?(學生說明理由時,老師結合畫出線段圖。并說明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增加,差就減少)多多少千克?你是怎樣想到的?

  指出:被減數(shù)不變,減數(shù)少多少,差就多多少。

  四、課堂作業(yè)

  練習十四第10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知道噸在實際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噸重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能進行重量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估計重量的能力和推理能力、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重量單位“噸”的概念及噸與千克的換算.

  教學構想:在千克、克的基礎上,由學生對質量單位應填什么的置疑,引出噸的學習。通過由小單位組成大單位的方法,結合同學的體重讓學生感知噸有多重,從而認識噸。

  教與學的過程:

  一、溝通舊知.

  1.同學們學過哪些重量單位?具體描述一下1克與1千克有多重.(可以舉例說明)

  2.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里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一筐蘋果約重20()小蘭體重約25()

  一個雞蛋約重50()一條鯨魚體重約34()

 。ㄗ詈笠活}填單位,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有的學生說出用“噸”做單位,問問他是如何知道的,說不出也不用詳問,教師導入新課.)

  師:鯨魚的重量很大,上面一題用千克做單位不合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重量單位家族的一個新成員--噸.(板書課題:噸的認識)

  三、自主探索,研究問題.

  1.教學噸的認識.

  (1)各小組匯報課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情況,如:稱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跟父母一起去商店買5千克的糧食、油或蔬菜......自己拎回家,體會其重量.學生匯報時,教師及時板書有關數(shù)量.

 。2)提問:那么1噸到底有多重呢?(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

  (3)引導:假設三年級同學平均每人重25千克,10個同學體重共多少千克?

  40個同學的體重多少千克?(可找?guī)讉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讓每個同學都背一背,實際感受一下.)像這樣40個同學的體重約是1000千克,也是1噸.(板書:1噸=1000千克)

 。4)提問:每袋水泥重50千克,那么多少袋水泥重1噸?一桶油重100千克,幾桶油重1噸?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匯報.

  教師小結:40個同學的體重、20袋水泥的重量以及10桶油的.重量大約都是1噸.

 。5)根據(jù)自己課前所做的實踐活動,進行推算,然后匯報“1噸就是......的重量”.

 。6)舉例:讓學生舉出重量大約是1噸的物品.

  (7)出示書上例題的圖片,讓學生填上合適的單位.

  2.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3噸=()千克8000千克=()噸

  讓學生任選一題解答,并說出是怎樣想的.

 。2)師強調:因為1噸是1000千克,3噸是3個1000千克,3個1000千克就是3000千克,所以3噸=3000千克.因為1000千克是1噸,8000千克里有8個1000千克,所以8000千克是8噸.

 。3)練習質疑

 、3噸=()千克5000千克=()噸

 、谝恢淮笙篌w重6噸,是()千克.

  四、鞏固與反思.

  1、日常生活中計量哪些東西的重量用噸作單位?寫出幾種來.

  2、2噸=()千克5千克=()克

  7000千克=()噸9000克=()千克

  3、一輛卡車的載重量是5000千克,是多少噸?

  五、小結

  這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到了哪些本領?

  課后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8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yǎng)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根據(jù)條件提出問題。

 。1)有兩個書架,一共放有224本書。

  問:根據(jù)這兩個條件可以提出什么問題?怎樣列式?

 。2)有兩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同上)

  2、根據(jù)問題選擇條件解答。

  有150片藥每天吃3次每次吃2片

 。1)每天吃幾片?(2)能吃多少次?

  二、學習新課

  1、觀察圖意

  出示例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問:圖上告訴了我們哪些數(shù)學信息?

  板書:2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一共放224本書

  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

  3、小組討論。出示討論題:

 。1)根據(jù)兩個書架一共有224本書,可以求出什么中間問題?怎樣列式?再根據(jù)哪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怎樣列式?

 。2)根據(jù)有兩個書架,每個書架有4層,可以求出什么中間問題?怎樣列式?再根據(jù)哪兩個條件可以求出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怎樣列式?

  3、交流匯報:

  生:根據(jù)有2個書架,一共放224本書,算出每個書架平均放112本書。再根據(jù)每個書架平均放112本書和每個書架有4層,可以算出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

  (1)224÷2=112(本)112÷4=28(本)

  生:根據(jù)每個書架有4層,有2個書架,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層。再根據(jù)一共放224本書和8層,可以算出平均每個書架每層放多少本。

 。2)4×2=8(層)224÷8=28(本)

  4、討論比較。

  問:這兩種思考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得數(shù)相同,算式不同)

  第一種方法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連除)

  第二種方法是先求什么?用再求什么?用什么方法?(先乘再除)

  5、閱讀第11例題。

  三、應用提高

  1、想想做做1

  先找出題中的條件和要求的問題。學生獨立思考解解,最后同桌交流思考方法。

  交流反饋: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針對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兩種解法進行比較。

  2、想想做做2

  一瓶藥有150片,每日3次,每次2片。這瓶藥可以吃多少天?

  學生獨立思考解答,然后說說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想想做做3

  先找到圖中隱藏的已知條件“有兩個小朋友,然后獨立解答。

  解答后同桌學生交流比較。

  四、總結全課。

  1、這節(jié)你學會了什么?板書課題: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

  2、可以用哪幾種方法解答?

  五、課堂作業(yè)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9

  教學內容: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六冊教科書第24——26頁。

  設計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豐富的例子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體會,以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兩種不同的運動方式,讓學生初步認識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再安排說一說、畫一畫,比劃比劃等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圖形平移的特點。然后提出問題讓學生觀察討論,在觀察討論的過程掌握正確判斷圖形平移的方向和距離。最后通過動手畫一畫,掌握圖形平移的方法。

  教學方法:在教師的適時引導啟發(fā)提示下,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比較、實際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來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通過結合實際生活中學生熟悉的事物的運動,使學生認識、感知、平移和旋轉現(xiàn)象,并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體會平移和旋轉的特點,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教學重點:

  1、認識平移和旋轉;

  2、能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

  教學難點:

  在方格紙上將圖形平移的方法。

  教學準備:

  課件、投影片

  教學實錄: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課件出示:火車在軌道上直線運動。

  電梯在上下運動。

  小朋友玩電纜車。

  [在這兒,以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激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師:同學們見過這些物體的運動嗎?你能描述一下嗎?

  生:見過。

  生:火車在向前開,電梯在上下移動,電纜車在向前開。

  生:它們都是平著走的。

  二、認識平移和旋轉。

  1、認識平移。

  師:像剛才看到的火車、電梯、纜車的運動都是平移。

  板書:平移

  [在這兒教師直接說明這種運動方式是平移,使學生對平移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2、認識旋轉。

  課件繼續(xù)出示:風扇的轉動。

  飛機螺旋槳的轉動。

  鐘擺的擺動。

  師:你能描述一下它們是怎樣運動的嗎?

  生:它們都在轉。

  師:對,說得很好,這幾個物體的運動方式和剛才那幾個物體的運動方式一樣嗎?

  學生討論。

  生:它們的運動不一樣。

  生:火車、電梯、電纜是平著走的,風扇、飛機的螺旋槳,它們都是旋轉的。

  [通過比較討論,使學生充分體會平移和旋轉是兩種不同的運動現(xiàn)象]

  師:像風扇的.轉動、收音機螺旋槳的轉動和鐘擺的擺動都是旋轉。

  板書:旋轉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物體的兩種不同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板書課題)。

  3、練一練

  (1)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題。

  推拉窗的運動。

  國旗的升降。

  擰水龍頭。

  撥算盤。

  旋轉門的轉動。

  拉開抽屜。

  轉轉盤。

  VCD光盤的進出倉。

  汽車方向盤的轉動。

  分別出示各個物體的運動,讓學生獨立判斷,說判斷結果,并描述它們是怎樣運動的。

  [學生通過觀察、判斷、描述,進一步認識平移和旋轉這兩種運動現(xiàn)象]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題。

  師:生活中見過哪些平移和旋轉的現(xiàn)象?

  生在小組里說一說。

  [通過讓學生說進一步加深體會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并用語言描述出平移和旋轉]

  指名說。

  生:自行車輪是旋轉。

  師:應該說成是自行車輪的轉動是旋轉。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師:在跑道上直線跑是平移,轉著圈跑是旋轉。

 。3)師:你能用手勢表示平移或旋轉嗎?

  學生先獨立比劃,教師再比劃讓學生判斷。平移可以是橫著移、豎著移、斜著移,只要在直線上運動都是平移。

  [通過用手勢比劃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

  三、學習方格紙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圖向右平移了(6)格。

  金魚圖向( )平移了( )格。

  火箭圖向( )平移了( )格。

  2、確定平移方向。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小房圖是向右平移的,這是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箭頭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讓學生獨立觀察后說一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等能力]

  3、確定平移距離。

  師指著箭頭說明:從箭頭可以看出小房圖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樣看出來的呢?

  小組內討論。

  在學生討論的時候,教師參與到其中:兩個小房圖中間空著兩個小格,怎么說是平移了6格呢?

  指名說討論結果。

  沒有生舉手。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說錯了也沒有關系。

  生:(不說話)

  生:可以看小房頂?shù)狞c平移了6格。

  師:說得真棒!圖形平移了幾格,不是看平移前后兩個圖形之間有幾個空格,而是看圖形中每個點的平移距離。

  [通過學生的討論、提問,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讓學生通過理性的思考來獲取知識]

  然后師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點來看一看。

  4、生試著判斷金魚圖和火箭圖的平移,把答案填在書上,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給予及時點撥。

  集體訂正,讓學生說說是如何判斷的。

  [讓學生說,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圖形平移方法的認識]

  師強調要根據(jù)圖形中有代表性的點來判斷。

  四、試一試。

  投影出示“試一試”。

  讓學生先說畫法,教師再提出建議,如:三角形有三個頂點,可分別把三個頂點平移后再連接起來。

  指名到前面畫一畫,其余生在書上畫,集體訂正。

  再讓學生說畫法,在學生畫的時候,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畫的情況,對于個別學生及時給予幫助。

  [在這兒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既不能被困難嚇倒,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機會]

  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題(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題(投影出示)。

  讓學生獨立畫。

  指名到前面畫一畫,集體訂正。

  六、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你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觀點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圖形在方格紙上怎樣平移?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轉。

  生:我知道電扇的轉動是旋轉。

  生:我知道怎樣平移圖形,要平移圖形中的點。

  ……

  七、作業(yè):

  仔細觀察你身邊的物體運動,看看還有哪些是平移或旋轉,并把它記錄下來,告訴你的同位。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0

  一、認識周長。

  1.理解邊線。

  師:今天老師有機會來這里上課非常高興,所以我特意帶來了一件禮物,看是什么?(出示:蠟筆小新、史奴比、機器貓的頭像)老師把它們藏在了你課桌中的1號信封里。把自己最喜歡的那個剪下來。(學生動手剪)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剪的是什么?是怎樣剪的?

  生1:我選的是機器貓,我把邊上的白紙剪掉。

  師:也就是怎樣剪的?

  生2:我是照著輪廓剪的。

  師:也可以說是沿著它的邊線剪的。

  師:老師還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剪的。(出示學生沒有沿邊線剪的作品)你覺得哪個剪得好看?(其他學生說說自己剪得是什么,是怎樣剪得。)

  師:來看看電腦老師是怎樣剪的。和大家一樣,也是沿著邊線剪的。

  2.找一找生活中物體上的邊線。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和圖形,你能找到它的邊線嗎?(學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師:誰愿意來說一說。

  生:我選擇的是剪刀的邊線。

  師:哦,真不錯!

 。ㄆ渌麑W生說一說)

  3.描出平面圖形的邊線。

  師:我們把生活中的物體的一個面畫下來就能得到這樣一些圖形,你把它們的邊線描出來嗎?選擇兩個你喜歡的來描一描。

 。ㄉ蜷_書,完成第2題。)

  學生交流。

  師:他描了多少邊線?

  生:圍了一圈。

  師:她是描了一周的邊線。(板書:一周)

  師:一起看看電腦老師是怎么描的。(電腦展示)

  4.揭示周長概念。

  師:其實,同學剛才摸了這些圖形一周邊線的長,這一周邊線的長有個名字,就是周長。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周長。(板書課題)

  師:誰能說說這個長方形的周長是指什么?

 。▽W生指長方形一周邊線的長。)

  師:這個半圓呢?

 。▽W生指半圓的周長。)

  師:請你選一個圖形說一說,指一指。(同桌活動)

  師:在生活中找一找,周長在哪里?

 。▽W生分別指出了信封、練習本、鋼筆的周長。)

  師:鋼筆選擇一個面也可以找到它的周長。

  師:老師在我們常熟實驗小學里拍了一些鏡頭,想不想去看看。比比誰的`眼力好,找得準,找得多。

 。ǔ鍪緲淙~、樹干、畫、鐘面、操場跑道……等圖片)

  師:說一說你找到了誰的周長?

  生1:我找到了跑道的周長,是最外面的那條線。

  生2:我找到了樹葉的周長,就是它的輪廓線。

  生3:……

  師:顧老師覺得我們三(4)班的同學真得很厲害。

  二、測量周長并計算。

  師:這是什么?(出示五角星、硬幣、明信片)

  師:你認為哪個物體的周長最長,哪個最短?

  生1:明信片周長最長,硬幣的周長最短。

  生2:我認為五角星的周長最短。

  師:最長的是多少?最短的到底是哪一個呢?你有什么辦法知道嗎?

  生:可以用直尺量長方形的長和寬,就可以知道明信片的周長。

  師:每個小組已經選定了一樣東西,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紙上。

 。▽W生小組活動)

  師:我們來看一看大家是怎樣測量的。請你們來交流。

 。ㄕ堃唤M學生說說自己小組是怎樣測量的。)

  生1:我們測量出這些邊的長度,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我只要測量出兩條邊,因為它們相等,就可以了。

  師:只測量2條邊的同學請舉手,有沒有測量4條邊的?

  生3:我們有另一種辦法,是用線把明信片裹起來,再量一量線就可以了。

  師:用尺量的請舉手。用繩子圍的請舉手。有的同學用直尺量,有的用線圍(板書量、圍),都得到了這張明信片的周長。若要選擇一種方法,你覺得用什么方法比較好?

  生:用直尺量。

  師:同學們,測量五角星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1:我們先把線把五角星圍起來,把多余的線剪掉,量出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生2:我們只要量出一條邊,乘10就可以了,因為10條邊一樣長。

  師:測量硬幣你用了什么方法?

  生:我們用線把硬幣圍起來,量出線的長度就可以了。

  師:還有不同方法嗎?在測量五角星時,我們用了量一量和圍一圍的辦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比較方便?在測量硬幣時,我們只能用圍一圍的辦法。

  師:在測量這樣的直線圖形的時候一般用尺量比較方便,而測量象硬幣這樣的曲線圖形用圍的方法比較好。你的方法用對的請舉手。

  師:老師給你一些圖形每條邊的長度,你能很快說出它的周長是多少嗎?可以直接報出答案。

 。ㄈ切危5厘米、5厘米、6厘米。)

  生1:5+5+6=16(厘米)

  生2:5×2+6=16(厘米)

  生3:5×3+1=16(厘米)

 。ㄈ切危3厘米、3厘米、3厘米。)

  生:9厘米。

  師:為什么結果都一樣呢?

  生:都是算的這個三角形的周長。

 。ㄆ叫兴倪呅危3厘米、4厘米、3厘米、4厘米。)

  生1:3×2+4×2=14(厘米)

  生2:3+3+4+4=14(厘米)

  生3:4×4—2=16(厘米)

  (出示一個正方形,沒有邊長數(shù)據(jù)。)

  師:有的時候不需要測量也可以。(出示每一個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厘米)

  生:每一小格的一小段是1厘米。

  師:把你的紙拿出來看一看。請你算一算它的周長。

  生:4×4=16(厘米)

  師:真不錯!同學們不僅方法多,還能從中選擇最好的辦法,學會了算周長。

  三、應用。

  師:顧老師建議,不妨我們自己也來創(chuàng)作一個圖形。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根繩子。它們的長度是60厘米。你能用它來圍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使它的周長是60厘米嗎?

 。▽W生先自己圍一圍,再上臺展示。)

 。ㄓ幸唤M學生在圍的過程中發(fā)生重合——)

  師:這個圖形的周長是60厘米嗎?為什么?

  生:因為有一段重合了。

  師:下面的同學圍成的圖形周長是60厘米的請舉手。

  師:同學們剛才都創(chuàng)造出了自己的圖形,周長都是60厘米,為什么圖形不一樣,但是周長都是60厘米?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生:因為繩子是一樣長的。

  師:當周長相等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圖形。

  師:我們常熟實驗小學(3)班的同學,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是書簽。后面寫下了他們的聯(lián)系方式。書簽就在你的2號信封里,請你課后把這個書簽剪下來,并測量一下它的周長。

  因開放而深入――《認識周長》教學隨感顧惠芳

  認識周長是蘇教版國標本第五冊的教學內容,是小學階段周長認識的起始教材。它肩負著“讓學生認識周長的意義,初步學習測量和計算周長”的任務。教材編排不揭示嚴格的定義,但要求通過教學對“周長”留下深刻的痕跡。如何能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充分感知,進而深入理解周長的意義?最近,執(zhí)教了認識周長一課,頗有感觸:

  1.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在開放的例證中認識本質。

  教材采用舉例的方法,讓學生了解“像游泳池一周邊線的長是游泳池的邊長”。因此,讓學生找到較多的例證是認識周長的前提。教學中,我采用了“剪卡通圖形――找物體一個面的邊線――描平面圖形的邊線――指出平面圖形的周長――找到生活場景中的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學生自己指出物體某個面的周長,學生看到了幾十個例子,學會了自己在生活中尋找、發(fā)現(xiàn),不斷地充實概念的外延。通過充分地感知,周長的意義在他們的腦海中越來越清晰,這得益于對舉例的開放。

  2.讓學生去探索――在多樣的方法中深化認識。

  測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以促進學生對周長意義的理解,是本課又一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對兩類圖形(由線段圍成的圖形和由曲線圍成的圖形)周長的測量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又不至于費時太多,教學中我安排三個圖形――圓、五角星、長方形同時讓學生測量。學生在探索測量方法時,積極動腦,想出了量、圍等多種方法,認識到不管是哪種方法,只要測算出的確實是它們的周長,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對周長的認識。而在此基礎上對方法的優(yōu)化,又提升了他們的思維。

  3.讓學生去創(chuàng)造――在個性創(chuàng)造中展示意義建構

  通過多次的活動,學生理解了周長的意義,他們所認識到的周長的本質特征是一致的。同時,他們的意義建構又是富有個性特征的。在課尾,我組織了“圍一圍”的活動,讓學生用60厘米長的繩子圍一個圖形。說出這個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學生圍成的圖形有:心形、近似圓、橢圓、八字形、三角形、梯形、五邊形……,它們的周長有的是60厘米,有的比60厘米小。安排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有時間創(chuàng)造,有機會展示,也學會了欣賞別人。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此時,提出問題:為什么這些圖形的周長都是60厘米?為什么那些圖形的周長都比60厘米小呢?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再一次思考:什么是這個圖形的周長?周長是多少?周長相等的圖形,形狀不一定相同。這是對周長的認識這一課學習的回顧、總結、提升……

  開放讓學習資源豐富多彩,開放讓概念凸顯本質,開放讓學生的學習更為深入,開放為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1、 進一步鞏固24時記時法,能正確區(qū)分普通記時法與24時記時法,能正確、較熟練地進行兩種記時法的轉換。

  2、 提高綜合運用知識,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3、 養(yǎng)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敢說。

  教學重難點:能熟練地、靈活地計算經過時間。

  教學準備:補充習題。

  教學過程:

  一、填空。

  1、填表:普通記時法

  上午9時半

  晚上8時

  夜里12時半

  24時記時法

  14:00

  23:30

  2、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半,用24時記時法是( : )到( : ),一共經過了( )小時( )分。

  3、圣誕節(jié)夜晚,南京山西路百貨大樓從晚上8點加班營業(yè)到深夜12點。用“24時記時法”表示就是:從( )時加班營業(yè)到( )時,一共加班了( )小時。

  4、“朝九晚五”工作制,是指每天上午九時上班,下午五時下班。照這樣計算,每天從上午上班到下午下班經過( )小時。

  5、一輛汽車9:10從無錫開往南京,11:30到達,途中運行了( 。┬r。

  6、小明上寫字課,從下午2點開始,40分鐘一節(jié)課,應該在(    )下課。

  7、今天的0時也是昨天的.(  )時,也可以說是昨天夜里的(  。⿻r。

  8、小明晚上8:30上床睡覺,第二天早上6:00起床。小明一晚上睡了( )。

  9、下面是一個商店的營業(yè)時間:

  上午:7:00——11:30

  下午:12:30——17:00

  這個商店一天的營業(yè)( )小時。

  二、選擇。

  1、中央電視臺一套新聞聯(lián)播晚上7時開始,就是(  。╅_始。

  A、7:00     B、17:00    C、19:00

  2、22點就是( )

  A、晚上22:00 B、晚上10:00 C、晚上10小時

  3、從早上8時到下午5時,經過了(  。┬r。

  A、13   B、3    C、9

  4、氣象站從2:00起,每隔4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全天共測6次,那么第三次測量的時間是(   )

  A、10:00   B、6:00  C、晚上10:00

  5、小明早上6:30離家去上學,上了4小時課,來回路上共花掉1小時,他( 。⿻r到家。

  A、10:30     B、11:30    C、12:30

  6、下午小紅發(fā)現(xiàn)鐘面上時針在5與6之間,分針指向10。這時是( )

  A、17:10 B、18:10 C、17:50 D、18:50

  三、解決實際問題。

  1、小冬早上7:10進入學校,下午4:10放學回家,小冬在校幾小時?

  2、華聯(lián)商廈上午9時開始營業(yè),晚上10時停止營業(yè),華聯(lián)商廈全天營業(yè)多少小時?

  3、媽媽從上午8:00開始上班,中午回家吃飯休息1小時,下午4:30下班。媽媽一天工作多長時間?

  4、工人師傅上午7時半上班,下午3時半下班,上班時間內共做56個零件,平均每小時做多少個零件?

  5、一列火車下午1時從上海出發(fā),下午5時到達徐州,路上行了幾小時?已知火車每小時行92千米,那么上海和徐州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6、王師傅用挖土機挖土每小時收費90元,幫學校挖沙坑,從上午9:00開始,到上午10:20結束,請你幫學校算一算應付給王師傅多少元工資?動動腦筋,相信你能有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口算百以內的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

  2、經歷探索兩位數(shù)口算方法的過程,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3、增強學生講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重點:

  學會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步驟:

  一、新課導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獲取信息,理解題意。談話: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1頁的例2內容,說一說從圖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大巴票價:48元,普通快客票價:65元,動車票價:54元)提問: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1)普通快客的票價比動車貴多少元?(2)專線大巴的票價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嘗試解決,探究算法。(1)兩位數(shù)的`不退位減。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該怎么列式呢?生:用減法計算,列式65-34.師:我們學習過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的計算方法,這道題中的減數(shù)既不是整十數(shù),又不是一位數(shù),應該怎么計算呢?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然后匯報。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種方法都是把減數(shù)54分成50和4兩部分,然后從被減數(shù)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時,可以把它們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兩位數(shù)減整十數(shù)、一位數(shù)。(2)兩位數(shù)的退位減。師:怎么解決第二個問題呢?生:列式65-48.師:請根據(jù)剛剛的口算經驗,嘗試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然后嘗試填寫下列:先算65-(

 。=(

  )

  再算(

 。穑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兩部分,從65里分別去掉40和8?梢韵人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學生根據(jù)討論填空。(3)比較算式。

  師:觀察上邊的兩個算式,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相同點:都是兩位數(shù)減去兩位數(shù)。

  不同點:前者不退位,計算時直接個位數(shù)減個位數(shù),十位數(shù)減十位數(shù);后者退位,計算時不能直接減。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第6題。以開火車的方式完成計算,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2、完成“練習二”第7題。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后填空。(2)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接力賽。

  老師給每一組的第一個同學一個數(shù)字,后面的同學每人給一個運算符號和一個數(shù)字,第一個同學把數(shù)字告訴第二個同學,第二個同學根據(jù)第一個同學的數(shù)進行計算,然后告訴下一個同學結果,以此類推完成接力賽。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主要講了兩位數(shù)減兩位數(shù)的口算方法,一般把減數(shù)看成一個整十數(shù)和一個一位數(shù),再從被減數(shù)里依次減去整十數(shù)和一位數(shù)。板書設計:教學反思: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3

  教學內容:

  教材第13頁例6及試一試。

  教學目標:

  1. 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的筆算方法。

  2. 引導學生由復習遷移、類推到新知的學習。

  3. 引導學生通過筆算,感覺美源于生活。

  教學重點:

  掌握計算方法,理解“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和“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教學難點:

  理解“滿十向前一位進一”和“滿幾十向前一位進幾”的算理。

  教學準備:

  師生各準備小棒8捆(每捆10根)又7根。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筆算(指名學生板演):

  24×2= 213×3=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1.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情景圖:(課本13頁例6)

  2.抽學生回答從情景圖中獲得哪些數(shù)學信息。(學生觀察并自由發(fā)言)

  灰天鵝:48只;

  白天鵝:是灰天鵝的2倍;

  三、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探討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

  根據(jù)情景圖讓學生提出問題后出示完整題目:

  湖里有48只灰天鵝,白天鵝的只數(shù)是灰天鵝的2倍。白天鵝有多少只?

 。1)請學生思考,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列出算式:48×2

 。2)動手操作,理解算理。

  板書:48×2=

 。ㄟ@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怎樣計算呢?)

 、賹W生估算48×2的積大約是多少?為什么?

 、趲熒餐顒樱菔静僮,第一行擺4捆,另擺8根,表示48。接著再擺同樣一行小棒。要求2個48根一共是多少根,就是要先算出2個8根是多少,再算出2個40是多少,最后把兩次乘的結果加起來。先算2個8根是16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行小棒的下面,另外6根放進這捆小棒的右邊:再算2個4捆是8捆,一共是9捆又6根,那么48×2=96是怎樣算出來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圬Q式計算。

  問:怎樣計算呢?借助直觀操作、邊講解邊板書豎式。

  4 8

  × 2

  1 6----------8×2

  8 -----------40×2(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9 6 ---------(積的十位上為什么是9?)

  然后指出,為了書寫簡便,以上豎式可簡寫為:

  4 8

  × 1 2

  9 6 (進位的表示什么?)

 。3)嘗試討論,掌握算法。

  2 8 4 3

  × 2 3 × 1 3

  8 4 1 2 9

  引導學生比較:這兩題與例題,有什么相同點?有什么不同點?怎樣處理進位的數(shù)?使學生明白乘數(shù)乘被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積滿十,向十位進1;如果積滿二十,應向十位進2,積滿三十呢?如果十位上滿十就向百位進位。

 、贇w納:用一位數(shù)乘被乘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積滿幾十,就向十位進幾。

 、谧⒁猓焊嬖V學生,為了防止忘記,進位數(shù)可寫小一些記在橫線上。

  2.探討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一次進位的筆算乘法

  出示試一試:4×152=

  引導學生列出算式。

 。1)估算出大約的積是多少?

 。2)請一名學生在黑板上寫出豎式,其它同學在練習本上完成。

 。3)指名讓學生說一說:積的百位上寫幾?為什么?

  小結:引導學生歸納乘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乘法計算方法,說明乘的順序及進位法則。用豎式計算時,注意什么?

  四、鞏固、拓展練習

  1.完成課本第14頁1、2題

  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14頁第5題。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五、課堂總結,課后延伸

  1.歸納一下本節(jié)課所學的算理。

  2.歸納一下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筆算乘法應注意的地方。

  六、作業(yè)

  課本14頁第3、4題。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4

  一、教學內容

  第八單元“可能性”。

  二、教學目標

  1、通過“猜測—實踐—驗證”,經歷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過程,初步感受某些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fā)生的結果。

  3、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過程

 。ㄒ唬┘と

 。ǔ鍪竞凶樱

  師:同學們,老師這里有一個神奇的盒子,里面裝著許多球,你們隨意從中摸出一個球,我一定能猜出它是什么顏色的,信不信?

  生:信!

  生:不信!

  師:有的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不信,不如我們摸一摸!

 。ǚ謩e找?guī)孜粚W生摸,教師猜)

  師:我猜你摸的一定是黃球。這次摸的不可能是白球。

 。看谓處煵碌亩纪耆_)

  生:老師,盒子里一定都是黃球!

  師:是這樣嗎?我們來看一看。(打開盒子,里面裝的果然都是黃球)你們真聰明!這么快就猜到了盒子中的秘密!

  師:現(xiàn)在盒子中有9個黃球,我再加一個白球,搖一搖,摸時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生:很可能摸到黃球。

  生:可能摸到黃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師:猜一猜,摸到哪種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ò鍟嚎赡苄裕

  生:黃球!

  師:這只是我們的猜測,實際摸的時候是這樣嗎?不如我們試一試!

  (通過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究竟能夠出現(xiàn)什么樣的結果,只能由學生自己嘗試才能得出結論。同時,這也鞏固了二年級所接觸的關于可能性問題——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二)摸一摸

  1、實踐探索

  師:每個組都有一個盒子,里面裝著9個黃球和1個白球。我們在摸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出示課件)

 。ㄗ⒁猓好總組的同學按順序輪流摸。摸前要先搖一搖再摸,摸后將球放回再摸。摸到黃球打“√”,摸到白球畫“○”。)

  師:開始!(每組一個盒子,一張記錄單)

  2、驗證猜測

  師:觀察每組的記錄單,說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略)

  師:當盒子中既有白球又有黃球時,摸到白球和黃球的可能性都有。因為黃球的數(shù)量多,所以摸到黃球的可能性大(板書:大)。因為白球的數(shù)量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小(板書:。。

 。ㄟ@樣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驗證自己的猜測,感受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同時,在活動交流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三)試一試

  師:老師這里還有一些球,看看都是什么球?(出示課件)

  生:8個白球,4個黃球,2個紅球。

  師:將這些球都放在盒子里,搖一搖,摸的時候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

  生: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黃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紅球大。

 。ǚ此荚趯W生初步體會了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之后,再讓學生進行摸三種顏色的球的游戲,這樣既幫助學生進一步體會到可能性的幾種情況,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濃厚興趣。)

  (四)連一連

 。ǔ鍪荆壕氁痪毜1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連一連,看看每個箱子中分別摸出一個球后結果如何。然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

 。ㄎ澹⿲嵺`應用

  師:同學們,你看過中央電視臺“幸運52”這個節(jié)目嗎?每一期節(jié)目中,主持人李詠都會選出一名幸運觀眾進行答題抽獎的活動。在20個商標牌之后隱藏著不同的圖標。其中有14個“哭臉”,有2個50元,2個100元,1個300元和1個1000元的不同圖案。

  請你猜一猜:任意推開一個商標牌,看到哪一種圖案的可能性?看到50元和100元的可能性大嗎?看到哪種圖案的可能性最?

  生:(略)

  師:下面我們來輕松一下,我們模擬“幸運52”的現(xiàn)場,我就是李詠,你們是觀眾,在70名同學中選出一名幸運的同學。猜一猜,可能選到誰?

  生:老師,我希望能選到我自己!

  生:我希望能選我的好朋友xx!

  ……

  師:選到每一位同學的可能性都有!我們請一位聽課的老師幫我們抽出今天的幸運觀眾。(出示事先準備好的,裝有每位學生姓名的抽獎盒。)

  師:我宣布,今天的幸運觀眾是xx!祝賀你!你有三次選擇的機會。

 。▽W生選擇商標,教師宣布抽獎結果。)

  (反思將學生喜愛的電視節(jié)目情境引入課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熱情,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悟。使學生玩游戲的同時鞏固了所學的知識,進一步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六)動手操作

  師:老師還為你們帶來了一個大轉盤(出示課件)。轉動轉盤,指針最有可能指向什么顏色?為什么?

  生:指針最有可能指向藍色,因為藍色占的面積多。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來當小小設計師,根據(jù)下面的語言描述,小組同學合作設計轉盤,試一試吧!

  不可能指向x很可能指向x指向x可能性很小指向x藍色的可能性很小

 。ㄕ故緦W生作品)

  師:陳老師也設計了一個轉盤(出示課件)轉動這個盤,指針指向什么顏色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

  生:指針可能指向x也可能指向藍色,因為x藍色的面積同樣多。

 。ǚ此歼@一環(huán)節(jié)充分體現(xiàn)學習與實踐應用相結合。前面的活動都是請學生猜、摸、試,這一活動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合作精神,群策群力,應用所學知識設計轉盤,進行逆向思考鞏固知識。)

 。ㄆ撸┱f一說

  師:想一想,你能用“一定、經常、偶爾、不可能”等詞語說一說生活中一些事情發(fā)生的可能性嗎?

  生:雞不可能下鴨蛋。

  生:人一定會老,頭發(fā)可能會變白。

  生:太陽不可能從西邊出來。

  生:我做題時偶爾會馬虎。

  生:我爸爸不喝酒,所以不可能酒后駕車。

  生:我經常洗澡。

  ……

 。ǚ此剂私馍磉呉恍┦虑榘l(fā)生的可能性,能夠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和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ò耍┙Y束語

  師:同學們,今天的課就要結束了,我們就要說再見了,說到“再見”,不知道以后我們可能不可能再見面。是一定能呢,還是可能,還是不可能呢?

  生:(略)。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15

  【教學內容】

  教材第50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充分認識“倍”的概念。

  2.理解“一個數(shù)的幾倍是多少”的含義,并會運用倍數(shù)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理解“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含義,并會運用倍數(shù)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掌握“已知兩項求倍數(shù)”的解題過程和方法。

  【重點難點】

  重 點:經歷“倍”的概念的形成過程,建立“倍”的概念,學會已知兩項求倍數(shù)的基本方法。

  難 點:建立“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一般思路,體驗“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倍”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揭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們請一些同學上講臺來。教師請3名女生站在第一排,再請6名男生站在第二排(3個3個站在一起)。

  教師提問:第一排有幾個女生?(3個)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

  像今天這種情況,我們就說講臺上的男生的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2倍。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教材第50頁例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幅圖片,兔子特別喜歡吃蘿卜,我們看看在圖片中有多少根大胡蘿卜。(2根)

  那帶葉子的小胡蘿卜有多少根呀?(6根)

  我們把6根小胡蘿卜2根2根放在一起,就是3個2根,對不對?(對)

  所以我們說小胡蘿卜的根數(shù)是大胡蘿卜的3倍。

  大家一起來看一下,白蘿卜一共有幾根?(10根)

  如果白蘿卜每2根放在一起,就有5個2根,那白蘿卜的根數(shù)是大胡蘿卜的幾倍呀?(5倍)

  2.鞏固“倍”的概念。

  現(xiàn)在,請大家拿出自己的`小棒,我們一起來動動手。

  大家看教材第50頁“做一做”第2題。

  第一行擺5根小棒。

  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在第二行每5根小棒擺在一起,要擺幾個5根?一共有多少根?

  學生動手擺小棒,數(shù)小棒,然后匯報。

  由于第一行是5根小棒,第二行是4個5根小棒,所以第二行一共有20根小棒。

  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錯,現(xiàn)在你們都明白了“倍”的概念了嗎?

  3.體驗求倍數(shù)的一般思路。

  ☆○☆○○☆○○○○○○

  那請同學們想想○的個數(shù)是☆的幾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來計算的。

  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答,教師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可能的解法。

  解法一:畫示意圖。

  星星:☆☆☆

  圈圈:○○○○○○○○○

  所以,圈圈的個數(shù)是星星的3倍。

  解法二:要求圈圈的個數(shù)是星星的多少倍,就是求9里面有多少個3,用除法計算:9÷3=3。

  回顧與檢驗:星星有3個,圈圈是它的3倍,就是3個3,所以是9個,解答正確。

  4.鞏固“已知兩項求倍數(shù)”的解題思路。

  教學教材第51頁例2。

 。1)問題討論,需要利用哪些信息?

  問題:擦桌椅的人數(shù)是掃地的幾倍?

  (2)學生討論,歸納方法。

  第一種:圖示法。

  第二種:要求擦桌椅的人數(shù)是掃地的幾倍,就是求12里面有幾個4,用除法計算:12÷4=3。

  師生共同檢驗 :掃地的有4人,4的3倍是12,正好是擦桌椅的人數(shù),解答正確。

  5.歸納與總結。

  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解出了這道題目,這也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已知兩項求倍數(shù)”的一般思路。

  第一步:閱讀與理解,知道問題的條件,明確要解決什么問題。

  第二步: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可以用圖示法,也可以直接用除法計算出結果。

  第三步:回顧與反思,檢驗解答是否正確。(板書)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50頁“做一做”第1題。

  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

  2.教材第53頁練習十一第1、2題。

  讓學生數(shù)一數(shù)、填一填,指名學生回答,并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開始,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通過學生活動,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情境:“有3個女生,男生的個數(shù)是2個3,那么我們就說男生的人數(shù)是女生人數(shù)的2倍!笔剐屡f知識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使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自然地從舊知識轉移到新知識中!氨兜恼J識”這一學習內容,是學生剛接觸的內容,相對低年級學生的理解能力而言,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知識。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獲得感性認識,才能形成“倍”的概念。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7-21

三年級趣味數(shù)學教案01-30

三年級優(yōu)秀數(shù)學教案01-17

有關三年級的數(shù)學教案01-20

三年級上冊的數(shù)學教案01-10

三年級人教版數(shù)學教案02-28

小學數(shù)學教案三年級01-09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2-26

三年級數(shù)學教案01-14

三年級下數(shù)學教案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