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心理健康論文>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4-11-11 14:09:48 心理健康論文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2篇(精選)

  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乃至工作,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2篇(精選)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

  醫(yī)學院校藥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大學生是承載社會與家長期望的群體,現(xiàn)代大學生尤其是醫(yī)藥院校大學生面臨著繁重的課業(yè)學習壓力、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和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壓力,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醫(yī)學生的心理負荷,使其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醫(yī)藥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利益,還對其醫(yī)療、藥學服務乃至病人的安危有重大的影響。因此,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從專任教師的角度提出并分析我院藥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以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和基本信息

  隨機抽取我院藥學專業(yè)180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各60人。發(fā)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4%。在有效的170份樣本中,城市人口39人,占22.9%,農村人口131人,占77.1%;獨生子女68人,占40.0%,非獨生子女102人,占60.0%;單親家庭的大學生為16人,占9.4%,非單親家庭的大學生154人,占90.6%。

  1.2調查工具和方法

  從學習任務、學習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人際關系、作息時間等可能影響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幾個因素設計調查問題,進行分類匯總。以班級為單位,由各班班長配合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

  2結果與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在17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心理問題多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和強迫癥狀。輕度和中度心理障礙的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僅占24.1%,重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尚未在樣本中出現(xiàn)。雷思非等[1]對陜西省980名醫(yī)學本科生的心理調查結果顯示,抑郁者867人,其中中度抑郁656人,占75.66%,重度抑郁25人,占2.88%。王斐然等[2]報道了醫(yī)學生中有輕度及以上心身癥狀的人數(shù)比例較高(占54.94%),有中度及以上心身癥狀的人數(shù)占11.70%。本文調查結果表明我校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高于其他文獻報道,這可能和樣本量偏少有一定的關系。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上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男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尤其是一年級和三年級的男生。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低年級和高年級都面臨著不同程度和種類的壓力,在低年級男生中,每天在網絡上花費3小時以上打游戲或聊天娛樂的學生比例較高,達到25.3%,他們向往虛擬世界,不愿學習或與別人交流,造成一定的心理問題;高年級的男生可能受到雙重的學業(yè)和就業(yè)壓力的影響,造成輕度心理障礙。在家庭結構關系方面,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略差于非獨生子女(P;0.05),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父母長輩的保護和溺愛中,缺乏獨立性,一旦離開父母,往往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3提高醫(yī)學院校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徑

  3.1專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專業(yè)學習和心理健康

  引導作用學習壓力大是造成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學習興趣,挖掘有效的學習方法,則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藥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課堂教學是專任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3]。專任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是學生良好行為和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者。一方面,大學專任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科研水平普遍較高,專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專任教師可利用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任,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言傳身教,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溝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2輔導員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過度地在網絡上聊天、交友、玩游戲,容易對網絡產生依賴,更嚴重的會導致網絡成癮,引發(fā)心理疾病。輔導員在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監(jiān)管作用,在構建大學生心理成長支持系統(tǒng)方面不可或缺。輔導員在這一過程中要熟練運用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糾正學生的心理問題,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此外,輔導員還可通過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在各項活動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強化人際溝通技能,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3家長在大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家庭生活在大學生的成長中占很大的比重,大學生的家庭結構和關系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父母拒絕、否認、過分干涉、懲罰、嚴厲的教養(yǎng)方式會影響子女心理健康發(fā)展[4]。父親在教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關心、理解有利于子女形成活潑、愉快和健談的心理特征,融洽的家庭關系對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作用[2]。家長在大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中應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家庭關系,注意自己與其他家庭成員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以身作則。獨生子女家庭的家長應給予子女更大的成長空間,當子女在學習或人際交往中遇到挫折時,家長不要過分苛責,要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避免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綜上所述,提高醫(yī)學院校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大學生自身積極配合,也需要專任教師、輔導員、家長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共同努力,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2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激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tài)度變得更為復雜。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作為現(xiàn)代社會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也十分敏感。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去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fā)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需要共同關注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高校教育

  談到大學生心理健康,這正是當前高校教育常見的一個話題。在大學這片沃土上,人們已經習慣了歲月如歌、青春如畫的大寫意境界。其實不然,大學校園是個多種文化磨礪碰接的地帶,多樣性的價值觀、世界觀在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變,大學生心理疾患正是在這一特有環(huán)境中多種誘因共同作用下發(fā)生的。 國內關于大學生心理素質狀況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現(xiàn),這種狀況又常常被人們模糊地認識著,若走近真實和清晰,我們的思考也許將更有價值。

  請看下面的統(tǒng)計兩份資料:

  1、肖正軍北京市高校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研究課題組調查結果:北京市23所高校中抽取5220個樣本,按照學校層次的類別、男女比例、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調查得出:有23、2%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女生的問題比為(17、34%)高于男生(16、07);低年級心理健康差于高年級,其中二年級心理癥狀最為突出為17、56%;農村學生差于城市學生為19%。

  2、1999年國家教委調查報告顯示:在調查的12、6萬名大學生中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海淀區(qū)16所大學中,因精神方面有問題而休學的占休學人數(shù)的37、9%,退學占退學人數(shù)的64、4%,各居第一位。

  大學生正值人生的盛年,然而,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卻竟如此不樂觀,實在令人費解。那么大學生存在的心理衛(wèi)生問題主要由那些方面引起的呢?

  一、客觀方面。

  1、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發(fā)生了變化。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目的是為今后繼續(xù)深造或就業(yè)做準備;大學學的是專業(yè)知識,目的是把學生塑造成建設祖國的高級專門人才。高中階段的學習基本靠老師的講解,而升入大學以后往往老師講得很少,自覺、自立、自主、創(chuàng)造是大學學習的特點。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因未能掌握大學學習的方法而導致考試不及格,從而帶來厭學、白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有的同學甚至得了考試恐懼癥,每次考試時就生病或不敢考。美國人類資源心理學家赫伯特說,未來的文盲已經不是不能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而學會學習的實質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初入大學的大學生正是由于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心理,才阻礙了知識的獲得和智能的發(fā)展,甚至導致整個心理活動的混亂。

  2、生活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

  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時代沒有寄宿經歷,進入大學后,班級成為主要生活環(huán)境,宿舍成為主要生活區(qū),日常生活完全要自理,這對那些平時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個難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3、人際關系的復雜化。

  任何人都要與周圍的人產生交往。而大學生正處在步入社會的關鍵期,從內心渴望著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來調節(jié)身心、完成學業(yè),而不能正確認識交往和缺乏交往的技巧,又使他們陷入交往的誤區(qū),正是由于這種高期望值與低成果造成心理上的巨大落差,苦苦尋覓卻又毫無結果。于是開始閉鎖自己,郁郁寡歡,久而久之,形成憂郁癥、交際恐慌癥等心理疾病。

  4、生活上的挫折。

  一些偶然的因素,帶給大學生生活挫折,影響他們心理情緒的穩(wěn)定,諸如失戀、失去朋友、家庭的重大變故、經濟困難等。由于絕大多數(shù)大學生是在家長和教師的保護。下一帆風順地成長起來的,很少遭受嚴重的挫折,更缺乏獨立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因而,遇到挫折就束手無策,耐受性比較差,從而造成他們焦慮、煩惱、自卑、痛苦、嫉妒、失望、逆反等不良心理。

  5、經濟貧困的困擾。

  調查中發(fā)現(xiàn),貧苦也是困擾大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以及高校并軌制度的實行,校園里出現(xiàn)了一些經濟上困難的學生,由于家境的貧困,給他們的學習、生活、成長特別是心理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為了適應生存,他們需要克服其他學生所無法遇到和想象的困難,這就造就了他們特有的心理歷程和人格特征。我不僅要問,為什么同樣是大學生,八十年代也不乏貧困者,但為甚么他們能坦然面對,并引之為向上的動力,而今天的你們卻造成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呢?作個橫向比較似乎可以得出結論,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是地地道道的缺衣少吃,而今天的大學生卻明顯帶有相對貧困的性質?陀^的講,相對貧困比絕對貧困容易忍耐,公平的說,相對貧困比絕對貧困構成更為復雜的心理壓力。但今昔之間大學生對待貧苦的心理承受力為何如此懸殊呢?我們或許可以從當前的雙向選擇中得到啟迪:前途未卜,苦海無涯。呈現(xiàn)在八十年代大學生面前的是一幅社會各界對大學生的旺盛需求和禮遇對待的美好畫面,因此他們對前途充滿信心,岡而貧困也就能坦然面對了。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以后,教育改革的'風暴無可避免地波及到大學生身上,自費上學,雙向選擇,這對于貧困大學生無疑是雪上加霜,金錢問題是大學生活的主要矛盾,畢業(yè)之后的貧困依然未有窮期,正是這種悲觀沒落的消極心態(tài),嚴重降低了大學生的心理忍耐力。

  6、擇業(yè)的難題。隨著高等教育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市場帶給大學生更多的擇業(yè)機遇和更大的自由度,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擇業(yè)難度,加重了大學生的行為責任和心理壓力。而畢業(yè)生自身的素質,性別、專業(yè)以及社會關系等又制約著擇業(yè)的自主權,對于少數(shù)大學生來說,甚至畢業(yè)就意味著失業(yè)。這一變化對受“進入大學門,就是國家人,就可以端鐵飯碗吃皇糧”的傳統(tǒng)觀念影響,性格內向,心理承受力較差,心理適應力弱的大學畢業(yè)生來說,是難以解決的現(xiàn)實矛盾?謶、焦慮、煩躁打破了他們的心理平衡,心緒抑郁,使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對前途失去希望,對處境無能為力。

  二、主觀方面。

  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fā)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fā)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huán)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1、盲目自滿與自我陶醉。因為考取了大學,老師表揚,同學羨慕,親友夸獎,父母慶賀,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漸漸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游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大學里成績也不會差,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盲目自滿。

  2、失望與失寵感。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感到理想與現(xiàn)實差距太大,因而產生失望感,有的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保護對象,進入大學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就會產生失寵感。

  3、松氣情緒與歇腳心理。有的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生理上希望得到休整。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適應能力不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4、畏首畏尾。 因為環(huán)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參加,運動場不光顧。整日除了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fā)展。

  面對以上種種主觀和客觀造成心理問題的因素,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那么,大學生們究竟該怎樣做呢?

  首先,培養(yǎng)學習的動機,關注個人特長,學會正確看待失敗。

  1)大學生對學習的意義和目的認識愈明確,其學習動機愈強烈。大學生應認識到自己學習與社會發(fā)展、自我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樹立遠大的理想,為理想奮斗。

  2)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有成就感時,他的自信心就建立起來了;當一個人對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時,他總是興趣十足,而個人特長正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必然會做出一定的成績,建立起充分的自信。用自信和興趣去開啟智慧之門,必然會激發(fā)學習興趣。

  3)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心理障礙是由于在學習上遭到失敗和挫折后,進行了不正確的歸因造成的。因此,要建立一種正確的成敗歸因模式(心理咨詢者之任務),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內因一自己不努力,把外因一不可控因素降到最小,從而使自己更加努力。

  其次,建立和保持人際關系技巧,正確對待交往

  1)人際交往是一種藝術,技巧純熟,則會揮灑自如,游刃有余;技巧不當,則難免關系緊張。下面的幾種做法可助你成功:樹立偉大形象,保持親密有間,寬松友善待人,流露真誠笑,主動人度處世,努力善解人意。在掌握技巧的同時需要把握好一定原則如平等相待、互利互惠、守信踐諾、寬厚待人等。

  2)有的同學交往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能正確的對待交往,為交往而交往,整天忙于應酬,苦不堪言,使交往成為一種心理負擔。要明白,交往不是必修課,奮斗才是主戰(zhàn)場。沒有人愿意跟一個毫無才能、毫無涵養(yǎng)的人交往的。只有全面提高自己,才能建立自己的交際圈。因此,建立全新的大學生人際交往觀念,不但可以減少心理問題,更有助于身心健康和事業(yè)成功。

  第三,設計生活,回報真情,付出努力,成就激勵。

  1)貧困大學生全方位籌措四年所需費用,以計劃經濟為主,隨機應變?yōu)檩o,以坦然的心態(tài)接受學校和社會各界的真誠關心和資助,以自己圓滿學業(yè)回報人間的真情。

  2)雙向選擇不是縮小了就業(yè)面,相反提供了更廣闊的就業(yè)機會。只要付出自己艱辛的努力,以專注之心致學,待德才兼?zhèn)洚厴I(yè)之際,何愁工作無著落,貧窮不可脫。

  鑒于此,合適的心理定位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致力于培養(yǎng)適應時代要求的身心健康的大學畢業(yè)生,我認為校方應該加強以下工作:

  1、著重加強對學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適應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導

  時代對大學生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心理適應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作中尤其要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教育和指導。多途徑、多方法地指導和訓練學生學會獨立探索、規(guī)劃自己的學業(yè)和生活,制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合理安排課余時間和課余生活;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覺抵制生活中尤其是網絡中的負面誘惑、消極影響,做自我的主人,指導他們在學習、生活的各個層面,有意識地磨煉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刻意培養(yǎng)個人的心理適應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調適能力。

  2、加大宣傳力度,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大學生是成長中的個體,常常有許多成長的煩惱困擾著他們,影響著他們的身心健康。

  高等教育大眾化、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時代的到來,在知識、能力與心理素質方面對他們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們成長、發(fā)展的環(huán)境更具有競爭性的挑戰(zhàn)性。所以,21世紀的大學生經受著成長的壓力、時代的壓力和環(huán)境的壓力。這三重壓力構成了對個人心理健康最嚴峻的考驗。此時,他們尤其需要心理疏導和幫助,但多數(shù)人主動求助的意識較弱。因此,我們應加大宣傳的,使更多的學生了解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個人求助的積極性。加大宣傳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常識,尤其是自我調適方面的小常識,必要時進行自我調節(jié);另一方面使他們懂得健康的重要性,自覺地維護心理健康。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想起心理咨詢,想起尋求幫助。為此,宣傳工作不僅要經常開展,而且要廣泛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3、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作用。

  學校心理咨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yōu)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咨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fā)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huán)境。近年來,心理咨詢機構不斷完善,增設了多種形式的服務,已成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最有效的途徑。

  4、開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調查,做到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與預防。

  開展心理素質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學生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措施與方案。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問卷”從中篩選出有心理癥狀的學生,主動約請他們到心理咨詢中心進一步通過面談分析診斷,每年約有10%的新生被約請面談,根據(jù)面談分析,區(qū)別不同的問題類型與程度,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問題早期發(fā)現(xiàn)、及時干預,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能得到具體的心理健康指導。

  5、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科教學之中。

  通過各科教學進行心素質教育既是學校心理教育實施的途徑,也是各科教學自身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各科教學過程都包括著極其豐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為教學過程是經社會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道德規(guī)范、思想價值觀念為內容和主導的。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只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就能夠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自己的精神財富,即內化成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并在他們身上持久扎根。

  6、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心理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相應知識的掌握,系統(tǒng)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掌握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心理素質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取決于學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因此,心理素質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7、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

  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健康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離不開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影響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良好的校風會潛移默化地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品質,如團結友愛的校風是學生形成群體凝聚力、集體榮譽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與人之間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同學之間相互溝通、相互幫助。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健康愉悅的情緒特征。因此,學校應該花力量抓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和學術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圍、寬松理解的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深化自我認識,充分發(fā)展個性,改善適應能力。

  8、建立學生綜合能力考核制度。

  在對學生德、智、體定量考核的基礎上,建立學生綜合能力考核制度,作為學生畢業(yè)分配綜合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供用人單位錄用是參考,這樣能促進學生自覺提高綜合能力。

  9、建立學習經驗交流、教學信息反饋、學生互學互助制度。

  通過學習經驗交流會,讓高年級的學習尖子給新生傳“經”送“寶”,通過教學信息反饋座談會,讓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得到反映和解決,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成立各門學科的學習興趣小組,激發(fā)學生勤奮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優(yōu)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二十一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fā)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全面提高跨世紀人才質量已成為高等學校所面臨的迫切任務。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世紀,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未來人才都可能在某一時刻出現(xiàn)心理危機。二十一世紀人才的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作為學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就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yǎng),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zhàn)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qū),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zhàn)!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3

  當前,我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已進入全面的轉型時期,在這重要轉型時期,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深入分析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原因,并據(jù)此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和策略,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顯著地提升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能力和生存能力,能夠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同時立足于當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還需積極地引入人文關懷的概念,要讓學生切實明白“做人為何”“生又為何”的人文教育真諦,要積極引導學生深刻體會人文教育的內涵,鼓勵并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文教育環(huán)境,切實提高當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這對我國當前的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實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及原因

  據(jù)最新的調查研究表明,雖然我國目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主流,但一些突出的心理問題依然存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或有問題者呈上升趨勢,在大學生群體中,有大半都有過心理問題,或多或少地出現(xiàn)過心理偏執(zhí)現(xiàn)象,同時心理健康問題也是造成大學生輟學、自殺等這些不良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在大學生群體中,獨生子女出現(xiàn)嚴重心理障礙的概率更為嚴重[1]。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盡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前景是不容樂觀的,造成當前大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家庭影響

  家長是每一個學生的啟蒙教師,為此,學生家長品質的優(yōu)劣、文化水平層次的高低、教育方法是否得當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眾多因素無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縱觀我國當前的家庭教育現(xiàn)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家長自身的.條件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不利,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方式極為粗暴,動輒打罵孩子,使得孩子從小就對父母望而生畏,和父母自然也交流甚少,缺乏必要的情感溝通和交流。孩子在家庭成長過程中,往往遭遇到困難得不到有效的家庭幫助,在學習生活中遇到挫折也難以得到家長的有效引導和鼓勵,致使這部分學生往往容易遭受更多的“壓抑感”和“委屈感”。

  2.學校教育不當

  受制于整體的教育環(huán)境,我國的高校教育在某些方面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和弊端,片面重視學生的專業(yè)素質教育,而忽視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我國長久以來的應試教育體制的弊端在一定范圍內還將長期存在,高校教育雖不像中學教育那樣片面追求升學率,但這種應試教育的弊端依然存在,很多高校片面注重學生自身的專業(yè)素質教育,將學生專業(yè)成績的優(yōu)劣作為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這勢必會造成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生活單調,使得很多學生不得不面臨嚴重的升學和就業(yè)壓力,長此以往,勢必會造成眾多學生存在持續(xù)的心理壓力和一定的心理問題。

  3.社會不良影響的存在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腐朽思想和自由主義思潮日益滲透到當前的大學生群體,而大學生群體由于其自身的思想成熟度還不夠穩(wěn)定,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還處在形成和穩(wěn)定時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對社會上各種現(xiàn)象和是非缺乏清晰的辨認,尤其是西方的一些色情暴力影視等內容的傳入,對大學生思想造成了巨大的沖擊,有的學生對這些甚至倍加推崇和模仿,這些來自社會上的負面影響,造成了當前大學生的一些非正常心理,是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所謂的“人文”包括出現(xiàn)在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xiàn)象,因此,人文素質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成是文化素質,即指為人處世的基本素養(yǎng)。一般而言,一個人的人文素質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人文知識、人文態(tài)度和人文精神,在這其中尤以人文精神最為重要,人文精神是整個人文素質的最高形態(tài)[2]。人文教育對學生內在品格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人文教育即是通過積極有效地傳播人類文化,將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內化成人的穩(wěn)定的基本品格。這些品格包括我們的人格、品質和修養(yǎng)。通過這種品格的內化,人文教育可以使學生的言行更加符合社會進步的標準。由此可見,人文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學生積極地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生活和如何生存。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還體現(xiàn)在它是我國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文教育并非簡單意義上的追求完美的人性,而是要通過人文教育讓學生學會怎樣做一個順應現(xiàn)代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文明人。在人文教育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凸顯出人與自然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自身內在的理性、情感和意志的和諧性,積極領悟其中的真諦所在,并用以幫助大學生解決在現(xiàn)實學習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矛盾,要積極鼓勵大學生更多地了解社會、參與社會,并據(jù)此有效探索個人成長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契合點,進一步明確并追求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用以滿足自身自尊和成功的需要,進一步協(xié)調好內心的和諧和均衡發(fā)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人文關懷的策略

  1.積極消除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誤區(qū)

  近年來,關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引起了各高等院校和相關教育部門的關注和重視,各院校及相關教育部門也采取了積極的措施有效地開展了眾多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然而,就當前我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現(xiàn)狀來看,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存在著嚴重的失衡性[3]。如有的高校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不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在學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沒有產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應有的重視并預以加強,更有甚者,片面地認為,大學生已經成年,其個人的心理品質業(yè)已定性。要想切實優(yōu)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須要積極地轉變觀念和認知,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堅持事實求是的工作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充分認識到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有效地融入相關的人文教育策略,積極地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各種誤區(qū),并據(jù)此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來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均衡發(fā)展。

  2.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

  高校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陣地,是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主要機構,如果高校本身不能對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其自身的心理特點有著充分的認識和把握,那么在此基礎上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勢必收效甚微甚至毫無意義。建立大學生的心理檔案能夠更好地體現(xiàn)對大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的心理檔案一定要依據(jù)科學規(guī)定的量表,全面描述并反映學生的智力、個性及學習適應性,要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其未來的職業(yè)潛能有著準確的描述和預測,能夠較為客觀全面地分析學生心理的各個側面,對學生的評估要堅持從內到外的整體勾畫。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能夠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實施科學育人措施提供必要的依據(jù),也能為高校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關的心理依據(jù)。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提升對自身的認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心理適應能力,從而顯著地幫助他們預防和緩解種種心理問題。

  3.積極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

  大學生作為高素質群體,往往面臨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和沖突。這些壓力和沖突來自多方面,如學業(yè)上的不順,感情上的糾葛,人際關系的緊張以及自我角色的模糊等。這些常常使得大學生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為此,在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據(jù)此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文關懷,積極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團體凝聚力和心理歸屬感。群體心理的有效建立,能夠進一步增強群體對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吸引力。正是因為群體具有共同的目標,才能對群體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4]。學校的任何教育措施,必須要有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通過營造良好的群體心理,使得學生在群體之中建立更為融洽的同學關系。同學彼此之間相互信任和尊重,互助互愛,對于形成健康、和諧的人際心理氛圍有著積極的作用。針對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的突出問題,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關懷和幫助,幫助學生積極地融入到健康、有序的群體生活中去,增強他們的群體凝聚力和群體歸屬感,對于優(yōu)化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4

  大學時代是個人心理發(fā)展逐步走向成熟的困惑期,也是大學生心理變化最強烈的時期。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當代大學生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有相當部分學生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心理健康教育能根據(jù)大學生群體及個體的生理、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輔導或咨詢活動,促進大學生個人心理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高校應深入了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并大力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當代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成因

  1.適應能力較弱

  新生入校后將面對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一些生活自理能力較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弱、戀家情節(jié)較重的學生就會出現(xiàn)心理不適的狀況。部分家庭貧困的學生此時易產生自卑、消極、敏感、脆弱等不良心理;個別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飲食起居方面也會因其特別的風俗習慣,難以快速融入大學生活,從而產生焦慮感。

  2.學習動機缺乏

  大學與中學截然不同的學習方式使部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降低,學習目標模糊。一些學生不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成績的下滑使他們茫然失措,自信心下降。另外,一些高中時期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在人才濟濟的大學校園中突然淪為一名中等生,心理上會產生巨大的失落感和受挫感。

  3.人際交往障礙

  大學生在一個集體中共同生活,就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需要強化集體協(xié)作意識、互相理解與包容。部分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差,有人因任性、自私而經常與其他同學發(fā)生矛盾,有人因性格過于內向而不善與人溝通。這些都會導致人際關系不和諧,久而久之使人產生孤獨感,更有甚者會出現(xiàn)社交恐懼癥,漸漸自我封閉,懼怕接觸外界。

  4.個人就業(yè)壓力

  很多大學生都不知道如何規(guī)劃未來的職業(yè)生涯方向,就業(yè)焦慮感在臨近畢業(yè)時會越發(fā)嚴重。多數(shù)人求職都是高不成低不就,面向高校畢業(yè)生招工的好崗位非常有限,社會需求量很小的專業(yè),學生就業(yè)壓力更大。一些家庭貧困和沒有家庭背景的學生承載了全家人改變命運的期望,但就業(yè)現(xiàn)實又令自己難以如愿,部分人就會出現(xiàn)心理失衡、怨恨社會等不良情緒。

  5.戀愛觀不成熟

  大學生談戀愛對他們自身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能幫助他們的心理逐步趨于成熟,另一方面不成熟的戀愛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心理影響[1]。大學生的情感還比較稚嫩,沒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多數(shù)學生都不善于處理愛情與學業(yè)、愛情與責任的關系,戀愛受挫后,部分大學生會失魂落魄,出現(xiàn)偏激心理。

  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

  1.“補救式”教育為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在“重治療、輕預防”的現(xiàn)象,著重點主要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后的疏導和調適上,關注于如何消除大學生已產生的不良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停留在表面、停留在對個案的心理疾病治療上,主要面向的是少數(shù)已經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缺乏對常見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統(tǒng)一研究和教育,忽略了絕大多數(shù)暫時無明顯心理問題學生的消極心理預防和積極心理引導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一般具有隱蔽性,不易被他人迅速察覺,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強調追根溯源從預防著手,就會治標不治本。

  2.專業(yè)師資力量匱乏

  多數(shù)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職老師非常少,遠遠滿足不了實際工作需要。很多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是非心理學專業(yè)的兼職老師,其中有個別老師僅僅通過了國家心理咨詢師等級考試就能持證上崗,而我國此類考試的各地區(qū)標準及難度不一,導致證書無法代表實際能力。這些非專業(yè)教師缺乏系統(tǒng)的心理咨詢實操訓練,不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業(yè)務水平,影響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體效果。而對比美國,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不僅需通過專業(yè)的心理資格考試,還必須得到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2]。

  3.心理教育形式單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采取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建立心理咨詢中心這兩種形式。目前,課堂教學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具有多面性,不僅需要課堂上的引導,還需將此教育覆蓋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保持課堂之外的教育持久性。心理咨詢中心是心理輔導的課外機構,但其具有被動性,若學生不主動前來咨詢就無法充分發(fā)揮作用,可真正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并不愿意正視自己的不同,一般不會主動求助,怕被人歧視和排擠。

  三、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高校應努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它們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具有極其重要的決定作用。正確的三觀可以讓人充分認識自我和接納自我,使個體在解決問題時能減少盲目與偏執(zhí),維持穩(wěn)定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還能幫助大學生勇敢面對挫折,不因人生中的困難而迷茫,使其能較好地處理、平衡各種復雜關系;同時,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及心理承受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恩意識與責任感。

  2.引入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積極心理學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構建提供了新的視角。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打破了“補救式”心理教育模式,針對傳統(tǒng)病理式、問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以積極的內容和方式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從而消減了傳統(tǒng)心理教育的被動性和局限性[3]。積極心理健康教育關注人的心理機能,能夠調動學生對生活及學習的積極性,改變學生的消極情緒,并全面激發(fā)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堋M瑫r,還能最大程度預防心理疾病的產生,塑造出學生的健全人格。

  3.擴充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體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應僅靠校內幾位心理教育專職老師來完成,應將各院系教師、學生都加入進來、共同參與其中?山⒋髮W生心理健康協(xié)會,由心理素質過硬的學長來勸導、安撫一些有心理困惑的同齡人,這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隊伍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也可設置各院系心理咨詢站,重點培養(yǎng)年級心理輔導員及班級心理委員。要求心理委員每月填寫一份班級心理“晴雨表”并及時上交給心理輔導員,使其能第一時間掌握、了解各班同學的整體心理狀態(tài)。聯(lián)合校園內各方力量共同呵護與保障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將更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為加強這些組織體系的專業(yè)技術能力,學?啥ㄆ诩s請專家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學習培訓,不斷提高他們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鑒別能力及心理危機干預能力[4]。

  4.拓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1)利用網絡構筑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當代大學生善于運用互聯(lián)網,網絡的虛擬性可使大家暢所欲言,心理透明度極高,它是最好的心理觀察室。高校可充分利用本校豐富的網絡資源建立校園心理網站,在網站上設置心理學知識板塊、發(fā)布各類心理測試及心理咨詢案例分析,隨時更新最前沿的心理研究動態(tài)[5];開設能直接和心理教師進行網絡交流的一對一咨詢服務,在自由的網絡世界中學生可盡情表達內心體驗,教師也能以大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主動掌握其心理狀況和思想動態(tài)。另外,高?山柚壳皩W生對移動智能設備的高使用率特點,開發(fā)針對移動終端的心理教育平臺。如建立心理健康微信公眾服務號,將心理教育、心理咨詢活動移動化,方便與學生隨時溝通。高校運用互聯(lián)網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空間不失為一種經濟有效的形式。

 。2)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性教學

  高校可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問題集中多發(fā)點,結合他們所關心的熱門話題,有針對性地舉辦各種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并不定期開展心理健康咨詢日活動;也可每周組織給學生放映一些思想積極向上,題材覆蓋政治、民生、情感、生活等多種類型的影片;還可在校園公示欄的醒目位置設計心理宣傳櫥窗,在校報上開設心理健康教育專欄,并利用校園廣播講解各種心理問題案例。通過這些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生活的.點點滴滴,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引起大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正視。能從大學生心理養(yǎng)護的角度為其排解常見心理困惑,起到預防、疏導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目的。

 。3)提供并創(chuàng)造大學生社會實踐機會

  社會實踐可使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得到真正的鍛煉與完善,能快速、全面地促進個體心理成熟,是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社會實踐不僅令大學生增長了眼界、增加了社會閱歷,也使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團結協(xié)作能力、心理調適及承受能力、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高校可利用節(jié)假日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貧困地區(qū)進行義務支教,并積極與用人單位溝通協(xié)商,使其開放部分實習崗位,爭取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并提供更多的社會工作實踐機會。

  四、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建議

  1.重視大學生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培養(yǎng)

  任何外在的教育都必須通過內在的努力才能奏效,學會自我調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容[6]。自我心理調適能力強大后,大學生才能做到處事不驚、從容理性。高校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jié)與自我規(guī)劃的教育,引導大學生善于借用各種理由進行心理減壓,從而將外部環(huán)境對自己情緒產生的不利因素盡量弱化;還應建議他們主動接觸品質優(yōu)秀且格調高雅的課外教育,多結交正能量的伙伴及多發(fā)展個人興趣愛好,告誡他們需自覺抵制腐朽、不良的意識侵蝕。

  2.營造良好的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

 。1)注重和諧的人文環(huán)境建設

  高校應努力建設優(yōu)良文明的校風學風,倡導友愛溫暖的大學校園人際關系。可多開展一些校園文化娛樂活動,增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培養(yǎng)其集體榮譽感和團隊精神,讓大家可以充分展示自我,增強自信心、消除孤獨感。同時,高校應創(chuàng)建整潔、清新、舒適的校園生活與學習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校園內部公共設施,并對那些易于誘發(fā)大學生產生不良心理意識的校園周邊環(huán)境進行清理、整頓及凈化。這些都是一股無形的力量,能使大學生感到積極、愉悅,使他們在心理上有一種依靠感和歸宿感,從而保持穩(wěn)定良好的心態(tài)。

  (2)充分發(fā)揮教師人格魅力

  言傳不如身教,教師的心理品質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帶來直接性影響,教師本身的人格魅力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積極作用。教師應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高尚的道德品質,要讓學生感受到民主和平等,不斷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建立起融洽友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不自覺的愿意主動與之親近。對于自己尊敬、崇拜和喜愛的老師,學生對其所授課程大多會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同時,老師的思想和行為也給學生樹立了一個模范榜樣,能夠吸引和感染學生并促進其積極心理的形成。

 。3)構建大學生心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tǒng)

  為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心理檔案的信息反饋作用,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手資料得到科學管理,高校應強化大學生心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tǒng)的構建。該系統(tǒng)必須滿足安全性、保密性等要求,注重保障大學生的心理隱私。學生登錄系統(tǒng)后會進行多項心理測評,測評內容以心理檔案的形式錄入數(shù)據(jù)庫并得出相應測評報告,系統(tǒng)會根據(jù)測評結果自動篩選出可能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7]。之后,心理健康老師將依照系統(tǒng)篩選的結果,對有需要的大學生進行一對一的針對性心理輔導。心理檔案信息管理系統(tǒng)便于老師隨時存儲心理咨詢輔導內容,并利于后期的及時跟進和信息查詢工作。

  五、結語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我國對新世紀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引起我們每位學生管理工作者的重視與思考。高校應注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預防與解決,不斷總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益經驗,積極拓展、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與模式。

  參考文獻:

  [1]張英琦.新形勢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路徑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科版),20xx(7).

  [2]曾夢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xx(3).

  [3]袁忠霞.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高校心理教育模式構建[J].教育現(xiàn)代化,20xx(39).

  [4]方瑗.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chuàng)新體系的構建[J].高教學刊,20xx(3).

  [5]莫夢嫻.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探析[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自科版),20xx(6).

  [6]張佳.探析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J].文學教育,20xx(2).

  [7]程安琪.大學生心理檔案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構建[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xx(2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5

  摘要: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加強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對學生心理素質起著積極作用,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可以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正確指引大學生生活和學習,對大學生人生心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影響,對大學生心理和學校的發(fā)展至關重要。

  關鍵詞: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大學生;心理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是促進大學生相互交流,增進同學友誼的重要途徑。隨著社會的迅速發(fā)展,復合型人才需求的趨勢日趨明顯,大學生在自身專業(yè)知識和其他課余知識的積累中需找到平衡點,試探性地與社會接軌,了解社會趨勢和社會需求。開展和參與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對大學生進入社會前有著心理緩沖和過渡的作用,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大學生的認知及心理成熟過程將有著質的變化。大學是大學生心理變化很迅速的階段,大學生在心理的變化上是一個伴隨著個體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個過渡時期。這個時期需要塑造健全人格,促進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積極參加大學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無疑就是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較好途經。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發(fā)展的過程。當前的大學生多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這一年齡段的學生具有鮮明的自我個性,他們的認知心理發(fā)展迅速,并表現(xiàn)出明顯的特征,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可能會呈現(xiàn)出兩個極端,思想參差不齊,難免出現(xiàn)思想的多變性、多元化和動態(tài)性,這時候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去引導,這就需要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當今學生的心理特征來設立。

  在一些大學里,往往過于重視大學生專業(yè)知識,而忽視了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這將會導致大學生在高校校園與社會實際需求脫節(jié),學生不單要學習專業(yè)知識,還要有豐富的高校校園文化生活。要做一個既能學到自身專業(yè)知識,又能學到專業(yè)知識以外技能及其他知識的大學生。大學生需要適應社會,高校校園文化生活就需要結合社會趨勢設置相應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打造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品牌,通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促進學生的社會適應性,許多技能通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實踐領悟出來,鍛煉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來面對社會,達到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兩者共同提高,為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做鋪墊,所以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在開展中應結合多種技能來開展。

  是否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在高校校園里乃至貫穿人生前途的重要因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教育是基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的不斷完善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著促進作用,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氛圍對學生的心理有著廣泛的影響。大學生正處于青年中期,心理發(fā)展基本成熟但尚未成熟。隨著生理發(fā)育的成熟,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特別是大學生特有的學習和活動方式,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大學高校校園是社會的縮影,培育出一個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將能夠使學生在大學高校校園的心理健康上有積極向上的動力。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對學生心理健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一、打造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提升高校校園積極氛圍

  一個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帶給學生更大的平臺展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和潛力,鍛煉自己的自信心,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發(fā)展方向。當今學生對于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十分強烈,維護好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結合每年社會的需求和國家的需要,逐步改良和創(chuàng)新,打造特色品牌激勵學生在大學全方面發(fā)展。高校校園文化活動要讓大學生有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空間,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從而充分顯示當代大學生的青春與活力,使之給予精神需求并滿足,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樹立學生在心理健康上正確的意識,同時能夠進一步專注自己所需的專業(yè)知識。對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設立,需要指導教師、團委、學校層面一一把關審核,并通過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結合社會發(fā)展需求及學校定位,打造更多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成為學校特色的品牌活動,定期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進行評估和檢查,深入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內部進一步優(yōu)化活動的開展。

  二、建立和開展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正能量群體

  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對學生心理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開展優(yōu)良文化教育的講座或者相關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其精髓,對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作風、學習動力、人生的道路都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打造學校的“道德講堂”活動,通過微信群、QQ群、易班等網絡工具,結合開展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對學生進行講解和宣傳,得到更好的效果去啟發(fā)學生的思維來促進心理的健康成長,讓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三、建立一批專業(yè)的高校校園文化團隊和心理健康咨詢隊伍

  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建設需打造品牌并提高活動質量,是廣大師生心目中有關項目從理念、策劃、運行、反饋、提升到媒體輿論、師生口碑、參與率、知曉率和滿意率的集中體現(xiàn)。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結合學生心理狀況、心理需求,當今我國大學生發(fā)展的規(guī)劃以及學生學校的特色開展。建立一批專業(yè)的心理健康隊伍,從輔導員隊伍中進行專業(yè)培養(yǎng),結合學校的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設、學校特色來開展。在活動中重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和諧的人際關系等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形成高尚的人格和積極的心理特征;建立完善的`學校制度、豐富的高校校園生活等來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健康。

  四、建立學生和教師溝通的紐帶,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減少心理問題

  人際關系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課外課程,如何和同學保持良好關系,如何進行溝通,也是在大學里需要學習的課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有助于師生密切合作,形成團結統(tǒng)一,有凝聚力的集體,能更好地發(fā)揮整體效應。學生有疑惑時需要有健全的平臺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形式給學生解答問題,建立更多學生和教師的溝通渠道,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和學生及時溝通,提升教師教書育人的本領,更好地得到學生反饋的信息;另一方面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校的情況,形成一個成熟的反饋機制后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滿足學生物質和精神所需,促進學校高校校園文化的改進方向。建立多種與教師溝通的渠道,比如校長信箱、書記信箱、學生教師交流見面會等。另外,通過多種層面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遞給學生,形成高效的反饋機制,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分析其認知情況,減少和避免傳達過程滯后導致大學生認識出現(xiàn)偏差的問題,達到及時解決學生心理疑惑的目的。

  五、改善學校物質環(huán)境,強化學生心理素質

  物質環(huán)境的好壞會影響學生的情緒,潛意識的作用下長期積累的心理問題會對學生的行為舉止有著影響。結合學校的特色,營造出屬于學校的良好文化活動氛圍,結合發(fā)展的需要,建立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平臺,通過講座,標語,活動,某系列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周、活動月的方式,讓學生知道相關內容的前景趨勢,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信息和分析,帶給他們更多的機會。

  高校校園的德育價值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的影響,加強學校宣傳書籍的內容,打造屬于學校的紀念品,培育一批有知識底蘊、能夠自力更生的學生,獨立主動地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能動性,打造出學生自己閃光的優(yōu)勢,以點帶線、以線帶面的趨勢,增加凝聚力,讓學生努力學習,達到事半功倍,讓整個高校校園氛圍的自主能動性得到很大的提升。

  良好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定對大學生的心理起著導向、凝聚、激勵和約束的作用,樹立遠大理想,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科學態(tài)度的優(yōu)秀大學生,從長遠來看,對于學校的學風建設、學生管理和高校校園氛圍有著重要作用。高校校園文化重在保持,意在創(chuàng)新,提高心理素質是綱,多方面參與是目。

  結合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建立健全高校校園活動規(guī)章制度,定期對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標準進行評估,結合社會需求,根據(jù)學生心理總體變化的衡量,保證高校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順利進行。高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好壞是一所學校穩(wěn)定的基礎部分,高校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xiàn)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高校校園文化的品位,對學校整體學生的凝聚力有著重要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心理引導有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白雪.校園文化建設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J].品牌(理論月刊),20xx(12).

  [2]沈威,姜國玉.當前高校校園文化品牌培育的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xx,27(1).

  [3]吳永磊.淺議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與建議[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xx(17).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6

  當前,高校心理中心的師生比例偏大且從業(yè)人員所受臨床專業(yè)訓練不充分,工作重心以咨詢?yōu)橹鹘逃秊檩o,心理健康知識和理念普及不充分等問題日益凸顯。根據(jù)中國的國情,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轉型和發(fā)展需要加大投入,提升專業(yè)化水平,加大宣傳,增強學生關愛心理健康的理念,將心理中心的公眾形象由從問題干預中心轉型為成長發(fā)展中心,從而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完善和潛能開發(fā)服務。

  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逐漸凸顯,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家庭、社會和學校的重視。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效性是當代大學生的迫切需求。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現(xiàn)狀

  在高校中,當前承擔心理健康工作的主要部門是學生工作處下設的心理咨詢中心(各校稱謂有些不同,以下統(tǒng)稱心理中心)。高校的心理中心主要承擔以下幾項重要工作:①危機干預;②個體/團體心理咨詢;③課程教學和講座;④科研工作;⑤行政事務。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主要呈現(xiàn)以下幾個特點。

  (一)工作重心以咨詢?yōu)橹鹘逃秊檩o,危機排查和干預是重中之重

  高校的心理中心大多以咨詢?yōu)橹,以學生心理危機的排查和干預為第一要務,只有少數(shù)高校能夠做到重點開展心理學教育。比如清華大學,在校學生約26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授課門數(shù)18門,講座場數(shù)60~80場,參與的學生有26000人次左右。此外,每年約有1000人使用心理中心。[1]大部分高校心理中心的工作重心仍然以咨詢?yōu)橹鳎攸c做好心理危機的排查和干預。各學院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問題,會第一時間聯(lián)系心理中心的老師,心理中心也是心理危機干預中心。

  以北京科技大學為例,20xx年全日制在校本?粕13393人,各類研究生9820人,外國留學生829人。心理素質教育中心50%的經費和近80%的人力重點服務于5%的在校生(咨詢、排查和約談)。咨詢中心在師生心目中的形象更像是一個消防員或者醫(yī)生,它以化解心理危機為重點,以解決心理障礙為主。

  (二)師生比例偏大且從業(yè)人員所受臨床專業(yè)訓練不充分

  我國的學校處于一種重視成績的社會氛圍之中,心理咨詢因其工作成績難以量化,工作效果無法在短時間內奏效而容易被忽視。美國有關行業(yè)協(xié)會的專業(yè)標準是1000~1200名學生配備一名專業(yè)人員。根據(jù)一項對國內26所的高校調查表示,接受調查的高校共有學生516322人,心理健康專職教師47人,折算師生比約為1∶10985人。

  [2]近五年,雖然一些高校陸續(xù)都按照要求實現(xiàn)了3000名學生配備1名專職心理咨詢師,但是依然還有很多高校心理中心的工作人員數(shù)量沒有達到這個要求,甚至還有一些高校的咨詢中心只有1名專職心理咨詢師。從專業(yè)水平上講,由于中國的心理健康事業(yè)起步較晚,雖然目前高校的專職心理咨詢師大部分人有心理學碩士或者博士學位,但是大部分人畢業(yè)時沒有受過嚴格的臨床專業(yè)訓練,所以咨詢專業(yè)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賴于從業(yè)后的各種培訓。

  (三)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度低

  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美國的心理健康教育從小學開始一直延續(xù)到大學。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而且他們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對這門課程十分重視,要求家長和學校共同配合。但是在中國這門課程卻并未受到如此高的重視。

  [3]目前中小學教育還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學生從小就缺乏健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致使青少年階段的很多成長任務如對自我的了解和認識,自主和獨立的意識等都沒有完成,致使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容易產生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由于各所高校心理中心的專職工作人員數(shù)量偏少,面對應接不暇的教學、科研、咨詢和行政工作任務,很多學校在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上用力偏小,所以很多大學生對心理咨詢依然存在偏見,“不聽、不聞、不看”的現(xiàn)象還十分普遍。

  20xx年,北京科技大學心理中心的咨詢量突破了3000人次,在北京市各高校心理中心的咨詢數(shù)量上位列前三,相對比斯坦福大學在校學生約16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接待8000多人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校生22000人,咨詢中心每年接待11000~12000人次。[1]美國高校和中國高校咨詢人數(shù)的差異和大學生關于心理健康的理念有重要關系。

  二、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發(fā)展探索

  (一)公眾形象轉型:從問題干預中心轉型為成長發(fā)展中心

  高校以教育為己任,高校的心理中心在師生中樹立的形象如果由“問題中心”,變?yōu)椤敖⌒酿^”,追求成長的同學會更喜歡中心,也更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就像追求健康的人會更喜歡去“健身館”一樣。這種形象轉變的最直接的益處是減少現(xiàn)實中潛在的危機學生,根本的益處是可以實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普遍提高。假設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負10分到正10分,通過積極正向的理念傳授,可能將一個心理健康分數(shù)為-2分的同學轉變?yōu)?2分的同學,同時也可以將心理健康分數(shù)為6分的同學提升為8分的同學。

  那么如何轉變心理中心的公眾形象呢?一是擴大宣傳。通過課程、講座、團體輔導和校園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心理健康理念的普及性教育;二是不斷提高心理咨詢和心理服務的專業(yè)化水平。為專業(yè)咨詢師的培訓和專業(yè)水平的提升提供時間和經費支持,并逐步增加專職咨詢師的數(shù)量。只有更加專業(yè)化的服務才能有效幫助同學解決困惑,也更容易為心理中心樹立口碑。

  (二)工作內容轉型:以咨詢、危機干預的工作為主轉型為咨詢和教育雙向并重

  長期以來,我們容易將導致心理危機的事實本身看成是心理危機的根源。事實上,它僅僅是危機爆發(fā)的導火索,真正的原因是學生心理上存在不健全的部分,所以我們不僅要關注咨詢和危機干預,還要關愛所有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因為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學生面臨的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不斷增加,心理不健全的學生隨時可能因為考試失利、戀愛等生活事件誘發(fā)焦慮抑郁情緒,造成危機事件。

  所以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目的不僅僅是減少大學生心理障礙的發(fā)生,通過咨詢解決心理問題,更重要的是擴展為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潛能開發(fā)和人格完善服務,所以要充分發(fā)揮教育教學的普及性作用,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課程的教育。(三)工作模式轉變:以被動性干預轉型為主動性激發(fā)

  高校心理中心的普遍設立是在20世紀90年代,由于西方心理咨詢開始秉承的理念是要求來訪者有主動求助的意識,所以很長一段時間高校的心理中心奉行的是“等進來”的理念。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有很大差別,西方高校的學生沒有班級建制,沒有黨團組織,沒有集體住宿(大部分學生),沒有太多校方組織的學生共同的活動,沒有共同的修課計劃。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的普及性以及宗教對大學生世界觀的影響根深蒂固,美國大學生生活獨立性及心理成熟水平要高于中國學生,沒有大規(guī)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中國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普遍不被重視,大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和心理成熟水平低,有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如果我們不論國情按照美國的心理中心的運作模式開展工作只能服務不到10%的同學,90%的同學會對心理健康不了解,不關注。然而,大學生中的心理亞健康問題日趨明顯和嚴重起來,所以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由被動性干預到主動宣傳并激發(fā)他們關注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識十分重要。一是主動實施全面的具有實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力開展必修課,增加選修課,講座、團體活動等,強化學生的心理保健意識,營造全校心理健康關愛氛圍,從而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和競爭力,培養(yǎng)自我成長型人才,使學生的內心與外在的環(huán)境更好的相協(xié)調,更好地成長成才。

  北京科技大學心理中心在轉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念上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從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和突破口入手,每年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學期實施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全體新生以班級為單位到中心逐個進行體驗,內容是一小時的實地參觀和親身體驗心理中心的各種服務項目。

  該課程20xx年榮獲“首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一等獎”。此外,中心以學生社團陽光心理協(xié)會為依托,借鑒團體輔導的理論和技術,運用朋輩輔導的組織模式,通過分組討論、互動游戲、手語合唱等形式,組織所有新生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心理健康快車”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大大提高了學生對心理健康的接受與認可程度,個體和團體咨詢量逐漸上升。二是調動學生提高自身健康的主動性。

  任何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都取決于事物內部的矛盾運動。同樣,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目標的實現(xiàn),必須使受教育者將教育施加的外部壓力主動轉化為自身發(fā)展需求的內在動力,即學生能主動參與到心理教育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喚起其強烈的成長動力。實踐證明,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體驗式教學實踐中效果卓著,可以有效增強學生關愛自身健康的主動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7

  摘要:大學生作為一個在社會上備受關注的群體,心理波動十分顯著,大學生患有心理疾病或在心理上存在問題的人占有一定的比例。本文查閱參考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試論體育鍛煉對緩解心理壓力正確解決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對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大學生作為一個備受關注的社會群體,心理波動是顯著的,對各種應激的承受能力也處于逐漸發(fā)展過程之中,在面對各種緊張生活事件時,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的應激反映,對他們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據(jù)有關調查顯示,患有心理疾病或者心理障礙的,在大學生群體中占有比較大的比例。所以,我們應該努力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體育鍛煉,促進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刻不容緩的。

  1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1心理素質不穩(wěn)定

  大學生的年齡處于親少年和成人之間,遇事的情緒波動較大,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內心的波動大,對很小的刺激容易引起強烈的情緒反應,一時會極其消沉,一時又會因為有希望而忘乎所以。對事物的認識有時看不透,抓不住事物的本質,理解片面、偏激,甚至“鉆牛角”,想不通。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常常不成熟,容易走極端。心理素質的不穩(wěn)定,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1.2對大學校園生活的不適應

  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由于省份不同,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家境因素,氣候等方面存在著差異,再加之有不少大學生在家時過于依賴父母的照料、愛、生活起居、獨立生活的能力極差,當進入大學后,大學生就要面對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全新的生活方式,學習的自覺性等等,完全需要依賴自己獨立完成,有些學生無所適從,不知所措,這就必然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和不安,如不能正確面對現(xiàn)實的差異,不能從困境中走出來,那么隨著挫折感的增強,不良情緒的上升,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心理障礙。

  1.3家庭貧富差異帶來的不健康心理

  大學生有著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家庭的收入也不同,入學前,適應了家庭的生活狀況,衣食住行都由父母操心,一心投入學習,進入大學后,同學的朝夕相處,生活水平明顯拉開了距離,低收入家庭的學生,有些能正確的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學校的勤工儉學,減輕由于家庭收入低帶來的困惑;而有些學生卻不以為然,盲目攀比,當對愿望無能為力時,不良心理膨脹,壓抑之下產生嫉妒、自卑、缺乏自信心、思想不通,甚至有些學生為了達到目的,通過不正當?shù)氖侄沃\取利益,正因為這種不正確的思維觀念,是一些大學生迷失了方向。

  1.4人際交往的障礙

  人際交往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由于大學生的.心理不成熟和社會復雜性,一些學生在交往中遭受挫折,如處理不當,會產生相互間的猜疑、冷漠、敵對,隨之而來的是緊張感、壓抑感、孤獨感與不安全感,其內心非?鄲溃窈懿挥淇,這種痛苦復雜的心理狀態(tài)達到一定程度,必然造成各種不同的心理障礙。

  1.5戀愛造成的不良影響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xiàn)今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戀愛現(xiàn)象非常普遍。大學生的心理并不穩(wěn)定,不完全成熟,在戀愛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有不順利的時候,也有失敗的時候,當出現(xiàn)挫折時缺乏處理情感糾葛的能力,一度陷入悲觀的漩渦,不可自拔,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是絕望。不能正確對待失戀,心理上的創(chuàng)傷就易導致心理異常。

  2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和作用

  2.1體育鍛煉可以提高智力功能

  智力功能受非智力影響大。智力功能是指個人在認識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認知能力,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分析能力。非智力功能指人在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性格等心理活動。由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腦力勞動的強度大,通過體育鍛煉,加強呼吸、血液循環(huán)和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的交替,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記憶、想象、思維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穩(wěn)定的情緒、廣泛的興趣,提高反應能力,提高學習成績,減緩疲勞,是大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fā)展。

  2.2健康的身體是為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打好基礎

  身體健康是心理健康的條件和保證,若大學生患有某些生理疾病或生理機能低下,這時他的生活以及學生會帶來負面影響。通過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生理功能,改善機體健康水平,從而預防和消除某些生理疾病。

  2.3體育鍛煉可以緩解心理壓力

  人體受到某種壓力時,在大腦里形成一個強刺激,從而引起一個興奮灶,使人陷進痛苦。如果這時候去從事體育運動,就可以轉移大腦皮層中的興奮中心,運動中樞的興奮就會抑制痛苦中樞的興奮性,這時候往往只注意身體的運動,而把煩惱拋到腦后,起到了轉移注意力的作用,有益于大腦活動的調節(jié),從根本上緩解壓力。

  2.4體育鍛煉可以改善大學生的情緒

  情緒是以主體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形式,它由客觀事物與人們的需要的關系所決定。體育鍛煉蘊藏著許多刺激,例如:競爭、冒險、成功與失敗等等,這些都會相應地引起主體情緒的體驗,這是體育鍛煉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也是體育鍛煉的魅力所在,體育鍛煉對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常用于檢查體育鍛煉的心理健康影響的重要指標。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的改善具有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短期效應產生于活動過程中和活動的結束,能給人帶來舒適和流暢的感覺。由此產生對運動的直接興趣和享受,轉變?yōu)殚L期效應,許多學生能堅持不懈的進行鍛煉。

  2.5培養(yǎng)學生的堅強意志和良好的適應能力

  積極進取、勇于拼搏的競爭精神,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是事業(yè)取得成功的必備素質之一。體育鍛煉作為一種具有豐富強烈的情緒體驗活動,是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培養(yǎng)堅強意志,獲得奮發(fā)進取精神的有效手段。運動過程總是帶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通過老師的指導、同學相互間的鼓勵和自身的努力,而完成了動作,且不斷地成功和超越,獲得了奮進向上的積極情緒體驗,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堅強意志。室外環(huán)境下的體育運動,要經歷風吹日曬,炎熱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參與者必須具備頑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

  2.6體育鍛煉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

  統(tǒng)一的人格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標志之一。體育對學生人格的塑造,具有特殊的作用:①學生正處于發(fā)育的敏感生理期,通過體育不失時機地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練就強壯的體魄,為其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②學生的性格、氣質、能力、價值觀、道德觀處于幼稚待發(fā)展階段,可塑造性很強,而體育過程模擬社會的特點,對人格的形成發(fā)揮直接的作用。心理健康的人格特征是在正確的人生觀和信念的支配下,樹立遠大的理想,使思想認識、行為相一致。體育運動能磨練人的性格,使人變得堅強、剛毅、開朗、樂觀。在集體項目中,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和榮譽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

  2.7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種最為可貴的品質,它能使人在挫折中崛起?v觀古今中外,在事業(yè)上有成就者,大多是非常自信的。自信心是超越自我的內在動因,是人走向成功的基石。體育競賽不僅是對手之間的體能、機能和智慧的較量,也是對每一個學生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的考驗。災區(qū)的體育比賽勝利之后,每一個人都會有一種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正是這種體驗,使學生產生自信心,既是比賽失敗,在經過總結,找差距,再勤學苦練之后取得成功,獲得的自信心還會更加堅定。

  2.8體育活動有助于大學生人際關系的改善

  當代大學生受各種學習、考試壓力的影響,以及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應用,獨立自閉學習的時間越來越多,參加各種群體活動大大減少,交際困難造成心理壓力增大,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情交流,人際關系疏遠。體育運動則能打破這種隔離和孤獨,讓不同院系、年齡、性別的人相聚在運動場上進行平等、友好、和諧的活動和比賽,使人與人之間產生親近感。他們不用言語,有時只需通過一個手勢或幾個動作就可以直接和間接的溝通信息,交流心聲,自覺或不自覺的產生一種情感,并能獲得較高的安全感和自信心。例如籃球運動和足球運動等多人數(shù)配合運動,運動的精華就在于配合的默契和彼此的信任,在運動中不自覺的已經形成了一種信任,并且運動之后依舊保持著這種信任,類似的項目都需要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相互尊重。同時體育活動對于改善大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集體主義觀念都有重要作用。由此,大學生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結識更多的同學和朋友,大家和睦相處,友愛互助,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將令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有更好得校園生活。

  3結語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高等院校應為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積極組織開展各項體育活動,引導和調動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激發(fā)大學生積極進行體育鍛煉的興趣,深刻理解體育鍛煉對大學生所產生的積極而深遠的影響,養(yǎng)成對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和終身鍛煉的思想,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中離不開體育,體育給他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和作用,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錢建龍.心理學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李崢.心理學新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劉婭.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xx(1)

  [4]王小艷.高校體育健康教育的實踐與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xx(1)

  [5]王紅民.學生心理健康與學校體育[J].體育學刊,20xx(1)

  [6]鄧慶標,鐘偉芳.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效益研究.期刊論文——中外健康文摘,20xx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8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互聯(lián)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并對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個領域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各個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高等院校作為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接受新鮮事物的最前沿,勢必要向新媒體網絡世界延伸,尤其是隨著校園網絡建設速度的漸快,催生了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產生,而新媒體也就成為了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型媒介。同時,高校作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基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大學生學習能力、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以及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等,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積極推進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了21實際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即結合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體優(yōu)勢,將其與傳統(tǒng)教育相結合,并根據(jù)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態(tài),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1新媒體的概念和特征

  1.1新媒體的概念

  所謂新媒體,是相對于傳媒媒體而言的,是伴隨著數(shù)字技術、網絡信息技術、無限通信技術以及相關智能終端設備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傳播媒介,是在傳統(tǒng)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當前主要以微博、微信媒體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其突破了傳統(tǒng)媒介中傳播者與受眾者之間的界限,實現(xiàn)的信息傳播結合交流的交互性、及時性和共享性,是當前網絡媒體發(fā)展的主流傳播形態(tài)。

  1.2新媒體的主要特征

  近年來,隨著網絡媒介的發(fā)展的多樣化發(fā)展,新媒體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與其自身特征是分不開的,新媒體不僅消除了傳統(tǒng)媒介之間的邊界給媒體行業(yè)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而且在表現(xiàn)和傳播形式上都表現(xiàn)出其自身的特征性,其具體特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

 。1)受眾主體呈現(xiàn)個性化

  新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受眾主體呈現(xiàn)多樣化,可以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主體,團體、個人均可,社會群體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定制新媒體形式的新聞,更加具有針對性,個性化突出,更有利于滿足于不同的主體需求,從根本上促進了其在多領域的應用和推廣。

 。2)信息表現(xiàn)形式的復合性

  新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突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單一性,呈現(xiàn)多元化發(fā)展其集文字、圖像、聲音、視頻、音頻等于一體,將傳統(tǒng)的報紙、電視、廣播電視等傳播形態(tài)充分融合,整合了多種信息資源,突破了時間和地域的界限,實現(xiàn)了信息傳遞的及時性、交互性和共享性。

 。3)傳播方式的實時性和廣泛性

  新媒體的最大優(yōu)勢就是利用移動通信技術并借助終端設備,實現(xiàn)信息發(fā)布、接收和傳播的即時性和廣泛性,消除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得隨時隨地進行信息的互動表達和獲取成為現(xiàn)實,同時也讓其越來越受到當代大學生的喜愛,并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其心理變化,這對進一步發(fā)揮其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具有積極影響。

  2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具體作用

  根據(jù)相關數(shù)據(jù)調查,目前我國大學校園用戶已逾3000萬,平均年齡為20.84歲,青年學生群體已成為新媒體應用與發(fā)展的主力軍。而隨著新媒體的縱深發(fā)展,其正在逐漸成為各高校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并凸顯其獨特的作用。

  1)新媒體促進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多元化發(fā)展。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復雜的過程,需要結合多種方式,才能夠實現(xiàn)良好的教育效果,而新媒體的出現(xiàn)改變了傳統(tǒng)心理教育中的課堂模式,拓展了教育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思想以圖文并茂的網絡新媒體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并進行廣泛傳播,以此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植于學生的日常信息交流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并塑造著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模式;同時,新媒體發(fā)展下,學生即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發(fā)布者,心理健康教育由被動轉變?yōu)橹鲃樱處熥優(yōu)榻逃囊龑д吆蛶椭,而學生真正成為了教育主體。

  2)新媒體極大的拓寬了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

  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固定、覆蓋面窄、影響范圍和力度小的局限性,實現(xiàn)了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全方位性,將傳統(tǒng)教育模式引向網絡平臺。當前,許多高校也逐漸認識到新媒體技術在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優(yōu)勢,并構建了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借助于網絡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將傳統(tǒng)教學平臺轉向在線遠程教育,一方面促進教育工作者能夠緊跟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更全面、細致的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以便更有針對性的進行矯正教育;另一方面,通過新媒體教學平臺學生能夠拓寬自己的視野,從不同角度理解和認識生活、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從而不斷的完善自我認知結構和認知能力,塑造和鍛煉心理素質,以此適應變幻莫測的社會環(huán)境,達到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

  3)新媒體能夠顯著的提升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壞直接關系著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高的效率實現(xiàn)教育目標是一項重要的研究和實踐課題,新媒體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獨特作用,其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中單板、枯燥和乏味,將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以一種生動、形象、具體的圖文并茂、聲情融匯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形成深刻的內心對比,以此來明辨是非,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接受心理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實現(xiàn)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廣泛參與性和現(xiàn)實教育意義,這都從根本上提高了其教學效率和效果。

  3新媒體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新媒體的發(fā)展突破了信息流通和傳播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加強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為了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然要緊跟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并將兩者充分的融合,彼此促進,從而為構建高校和諧校園和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1)運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當前,網絡新媒體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復雜多元、良莠并存的社會思潮沖擊著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而許多大學生的心理水平還沒有完全成熟,較容易受這些思想觀念的影響,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心理疾病或是心理扭曲,這勢必會使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成為當前各高校研究的熱點話題。關于這一課題許多學者都進行了研究,而新媒體的發(fā)展更是助推了傳統(tǒng)課堂向以網媒為主體的在線課堂轉化,新媒體已經深刻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學生依賴于新媒體,更傾向于利用新媒體技術來獲取知識,網絡心理健康教育者應該以學生為主,只有通過新媒體才能夠密切聯(lián)系學生,充分的認識到學生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從而實現(xiàn)有效的心理溝通和教育。由此,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最為關鍵的就是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將新媒體技術融入其中,以更好的適應教育發(fā)展的新形勢,也能更好的調到學生的主動性,增添教育的樂趣性,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內健康發(fā)展。

  2)構建多元化的新媒體教育模式。

  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就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認識和掌握心理變化規(guī)律,以實現(xiàn)健康成長之目的。在新媒體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緊跟媒體發(fā)展前沿,將新媒體技術滲透其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上深入的挖掘其優(yōu)勢,以凸顯其媒體的個性化、受眾主體的細致化、傳播方式的多樣化信息傳遞的實時性等特性,并充分的利用這些優(yōu)勢,以此為基礎來構建多元化的網絡新媒體教育模式,并充分的與傳統(tǒng)課堂教育相結合,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得兩者互相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推進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斷向前發(fā)展。

  4結語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于推動大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推廣,深化對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律的認識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尤其是在網絡迅速普及的今天,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凸顯,為了有效的改善這一現(xiàn)狀,必需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來矯正學生的不良網絡心理,正確引導其向正確方向發(fā)展,以此來推動高校和諧校園建設,實現(xiàn)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教育目標。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9

  一、結果

  1、長安大學大學生與大學生常模比較

  本研究所采用的常模中一個是在關于大學生SCL-90分析研究中比較常用的胡啟先建立的2685名大學生常模,稱為大學生常模,由于該常模的制定距今有10余年,所以研究中將黃艷蘋等人的薈萃分析結果作為另一常模,稱為新大學生常模。長安大學大學生SCL-90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9個因子均顯著低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大學生常模和新大學生常模,總體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2、男性大學生與女性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本校女大學生SCL-90的10個因子中恐怖因子均值高于男性大學生,且差異具有顯著性。男女大學生SCL-90其余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8項因子的差異不具顯著性。這表明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一定的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對孤獨和公共場合的懼怕高于男性。大學生SCL-90總分為121.71±27.55,本校大學生SCL-90總分大于或等于160分的'陽性檢出率為9.81%,任意一項或一項以上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的檢出率為2.89%,這些信息從一定角度反映了本校學生心理健康態(tài)勢良好。在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方面的中度及以上不適感(因子分≥3)分別占0.41%、1.34%、0.41%、0.41%、0.41%、0.93%、0.21%、0.72%和0.31%,其中強迫因子檢出率最高,其次為敵對和偏執(zhí)。其中男大學生在焦慮因子的檢出率方面顯著低于女大學生(P;0.05),其余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各項的檢出率與女生無明顯差異,表明女生在產生神經過敏、緊張以及由此產生軀體震顫等情緒或行為方面比男生表現(xiàn)的更為明顯。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

  本校大學生SCL-90中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9項因子的均值均顯著低于所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說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高于選取的大學生常模。這可能與學校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有密切關系。我校女大學生SCL-90中恐怖因子均值顯著高于男大學生,且焦慮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的檢出率亦顯著高于男大學生。這表明我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存在性別差異,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恐怖和焦慮方面低于男性大學生。除了男女性格、情感上的這一差異之外,主要是因為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就業(yè)壓力的增大,女性大學生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性大學生更大,在社會角色、性別意識、升學就業(yè)等方面女性大學生所受的壓力很大。盡管本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總體良好,但仍有部分大學生的SCL-90的總分大于或等于160,部分學生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敏感、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9項因子方面某一或某幾項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提示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這些學生需要對其心理健康程度做進一步的篩查,要特別重視,有必要的可行心理治療。

  2、建議

  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赏ㄟ^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印發(fā)宣傳冊和海報、開展相關講座等方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學校應組織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對于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學生進行跟蹤,及時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女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至關重要,針對當前女性大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她們進行及時的心理輔導與矯正,提供有效的心理援助與支持,使她們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發(fā)展。女大學生對孤獨和公眾場合的懼怕可通過集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進行合理的引導,加強安全感。改善部分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于有輕度與中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要以人為本,有針對性通過心理咨詢等形式,改變其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

  三、小結

  大學生的健康水平至關重要,教育部先后通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國家學生體質健康》的實施及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等方法來改善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但20xx年國民體質健康監(jiān)測結果顯示大學生體質健康喜憂參半,作為體質的一部分但又在目前體質健康測試中忽略的心理健康與體質健康之間是何種關系,它們之間能否相互促進,它們各因子之間是否有聯(lián)系,比如軀體化因子是否與體質健康或其中的某一組成成分有聯(lián)系,都是我們在后續(xù)研究中需要進一步探索的,以其尋求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0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正在日益加快,競爭越來越強烈,人際關系也變得越來越復雜;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年代”,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tài)度復雜嬗變。作為現(xiàn)代社會組成部分,在大學院校生活和學習的大學生,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況且,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還有他們自己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huán)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yè)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問題,人際關系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yè)的選擇問題等等。如何使他們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種種心理壓力而造成的心理應激、心理危機或心理障礙,增進心身健康,以積極的、正常的心理狀態(tài)去適應當前和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預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發(fā)生,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tài),即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shù)男袨橛枰钥朔@種安定、適應的狀態(tài)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tài)。衡量心理是否絕對健康是非常困難的。健康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分界線。一般判斷心理是否正常,具有一下三項原則:

  其一,心理與環(huán)境的統(tǒng)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動,在內容和形式上與客觀環(huán)境具有一致性。

  其二,心理與行為的統(tǒng)一性。這是指個體的心理與其行為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和協(xié)調一致的過程。

  其三、人格的穩(wěn)定性。

  人格是個體在長期生活經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個性心理特征的具體體現(xiàn)。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現(xiàn)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shù)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xié)調的矛盾等出現(xiàn),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后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心理障礙的表現(xiàn)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現(xiàn)在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zhí)、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二、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wěn)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xù)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fā)展過程。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只有通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形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chuàng)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能力、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中,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xiàn)自我調節(jié)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fā)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fā)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fā)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接受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方式、環(huán)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fā)展,并且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fā)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達到心理優(yōu)化、健全人格的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fā)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fā)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fā)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xié)調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激發(fā)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助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xiàn)角色轉換,發(fā)展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最終使?jié)撃艿玫匠浞职l(fā)展。

  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xiàn)狀

  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到他們自身的發(fā)展,而且也關系到全民族素質的提高,更關系到跨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一項關于當代人主要素質的調查表明,當代人的素質不能適應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質,具體表現(xiàn)為意志薄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適應能力和自立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和危機意識,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等。究其原因,與教育不重視人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塑造有關。在大學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絕而幾乎失去從事一切行動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試失敗或戀愛受挫而產生輕生念頭或自毀行為;有人因現(xiàn)實不理想而玩世不恭或萬念俱灰;有人因人際關系不和而逃避群體自我封閉。大量調查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已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疾病。具體表現(xiàn)為恐怖、焦慮、強迫、抑郁和情感危機、神經衰弱等。我校每年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每年有大量大學生心理素質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土木水利學院 20xx級學生入學第一年便因心理問題休學4人,他們四人分別因為:

  1、追求女生遭到拒絕而情緒不穩(wěn)定;

  2、長時間懷疑同學背后議論自己、鄙視自己,因而不敢面對別人;3、對生活目標喪失信心,低糜消沉,抑郁;4、狂躁不安,行為異常。最終都不能繼續(xù)學業(yè)。常見的大學生心理問題還表現(xiàn)為環(huán)境應激問題、自我認識失調、人際關系障礙、情緒情感不穩(wěn)、感情適應不良等。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1

  摘要:現(xiàn)代社會中,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這里不乏精英和驕子,他們代表著祖國的未來。因此,他們能否健康成長是社會倍加關注的焦點。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大學生健康成長以及高校穩(wěn)定的突出因素。而開展課內外相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著積極的影響和有益的作用,是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 心理素質 健康教育

  當代大學生有著更高的抱負和追求,面臨著更多的機遇和挑戰(zhàn),同時也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近年來,因心理方面的問題而導致的身心疾病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甚至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隨著高校大學生中獨生子女、貧困大學生的增多以及因學業(yè)方面、經濟方面、情感方面、社會失業(yè)率方面、人際交往方面及職業(yè)選擇方面產生的心理問題尤為常見,當然,也包括少數(shù)大學生的心理變態(tài)以及人格障礙甚至精神病等方面的問題。論文格式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凸現(xiàn),校園極端事件屢見不鮮。因此,積極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和新方法是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社會意義的。

  一、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大學課堂

  每一個大學生在受到專業(yè)教育的同時也應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既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又要掌握養(yǎng)護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知識和技能。由于我國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列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必修課,心理健康教育也只能停留在學術研究的狹小范圍內,使得現(xiàn)代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技術難以應用。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宏觀指導,使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必修課納入大學課堂中,向學生傳授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努力使學生在接受專業(yè)教育的同時,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首先,應當提高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所謂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教育工作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的原理以及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等對受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響,幫助他們化解心理矛盾、減少心理沖突、緩解心理壓力、優(yōu)化心理素質,使受教育者的心理過程得以正常發(fā)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良好的個性和思想品質,促進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發(fā)展,其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堅忍不拔的意志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健康地發(fā)展。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直接影響整個課堂氣氛,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真誠的微笑、友善的目光、親切的贊語營造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在愉快中求發(fā)展,用對專業(yè)課的熱情喚起學生積極的情緒共鳴,激發(fā)學生愉悅、興奮的狀態(tài)。其次,注意教學內容的選擇難易要適度,教法的運用要因材施教和符合學生當時的心理狀態(tài)和特點,使每個學生在適合自己能力的水平上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課內外相結合,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外活動包括課間活動、課余活動,還有相應的一些競技比賽和運動會等,教師要充分認識課外活動中健康教育的意義和作用,加強課外活動的組織指導和訓練教育,一方面,通過課外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發(fā)育,增強他們的體質,滿足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發(fā)揮他們的特長,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身體健康的教育教學效果。另一方面,通過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合作精神、競爭意識和堅強毅力,達到心理健康的目的。因此,課外活動的開展,對健康教育有著特有的實效性和實踐性。

  三、營造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發(fā)揮學校行政部門、社團的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的、良好的班級文化和校園文化環(huán)境。如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的評比,“五四”系列活動,“一二九”系列活動,具體包括演講比賽、辯論賽、火炬接力賽、大合唱,等等。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并且以這些活動作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健康發(fā)展的有效載體,使學生們在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

  學生在社會上活動、生活,就必然受到社會心理的影響。目前,一些社會上方方面面的不良風氣,給學生的心理素質造成惡劣的影響,更有一些不健康的圖書、音像制品以及不健康的網站等嚴重污染學生的心理環(huán)境,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極為不利。另外,某些宣傳媒介的輿論導向發(fā)生了傾斜,如報道大款大腕多,而報道艱苦創(chuàng)業(yè)少,報道港臺明星多而報道英雄模范少,報道個人奮斗多而報道互助合作少等。以上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某些學生追趕時髦、盲目攀比、孤僻自私等現(xiàn)象。因此,就必須進行社會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穩(wěn)定大學生的社會心理,使他們有正確的心理選擇和取向。

  四、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

  在大學里應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搞好大學生心理健康咨詢和指導。學生入學后,通過輔導員、學生會找學生談話,對學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了解,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分類歸納,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經驗豐富,敬業(yè)精神強、品德高尚的專兼職人員,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建立接待制度,完善各種信息服務網絡,發(fā)揮學生管理隊伍和學生干部隊伍在心理咨詢中的作用,發(fā)現(xiàn)心理問題特別是心理危機的學生要早報告、早干預,以便及時疏通學生存在的心理障礙、心理沖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

  五、結束語

  全社會都應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面對社會的種種變化和沖擊,學生心靈中常常會產生巨大波動:一方面,他們?yōu)樯鐣母母、進步而欣喜;另一方面,對某些具體變化迷惑不解。因此,我們就要在全社會樹正氣、治歪風,盡量減少社會環(huán)境中不良因素對學生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消極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要根據(jù)學生在校期間的心理和行為發(fā)展變化情況,不斷進行跟蹤調查,進行分析研究,不斷充實、完善,并發(fā)揮它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培養(yǎng)中的作用。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普遍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一定會有很大提高,而健康的心理則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基礎,這樣才能真正地培養(yǎng)出德智體諸多方面全面發(fā)展的新世紀人才。

  參考文獻

  [1]賈志勇。健康教育任重道遠。中國學生體育,24,(2)。

  [2]周濤,王曉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4,(1)。

  [3]張海瑩。大學生健康心理養(yǎng)成的途徑和方法。中國成人教育,26,(2)。

  [4]王維銘。淺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4,(1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2

  摘 要: 獨立學院是中國高等教育的新生力氣,獨立學院的學生生源的特殊性,決定了獨立學院展開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這篇文章從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動身,論述了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中存在的疑問,最后提出了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以期對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實習起學習作用。

  關鍵字: 獨立學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對策

  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等學校與社會力氣協(xié)作舉行、運用民營辦學機制和形式的本科層次高等教育組織。現(xiàn)在,中國有303所獨立學院,承當了30%以上本科生的培育使命。準確而全部地把握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剖析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中存在的疑問,是做好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的根底和關鍵。

  一、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1.自決心缺少,自卑感較強。

  獨立學院有些學生的自卑心理與其他本科院校學生有著顯著的不一樣,既有來自于就業(yè)競爭、學習才能、自個實力等,又呈現(xiàn)出一些特有的來歷,如“同學之間的比照”、“社會的情緒”和“家人的期望”等。

  獨立學院的有些學生因社會評價、本身評價等方面要素的影響,在學習與生活中缺少自我認同感,發(fā)生了自卑感,自認為學習才能、學習成績不如普通本科學生,看不清自個應有的定位,對出路和將來缺少決心,加之看到舊日的同學進入了重點大學或是知名學府,便發(fā)生“低人一等”的主意,由此發(fā)生自卑心理。

  2.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沉迷網絡。

  獨立學院大學生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從小受爸爸媽媽的溺愛,形成了以自我為基地的特性,缺少人際往來經歷。有些獨立學院學生只管自個不關心別人,沒有團隊協(xié)作精力。不愛參加團體活動,與同寢室的同學多有摩擦;在各項榮譽評比過程中選用各種不正當手法,缺少推讓精力;在與別人的往來過程中多從自個的視點考慮,總期望別人尊敬自個,缺少忍受別人缺陷的衡量,對別人求全責備[1],一朝一夕,就會被周圍同學孤立,然后發(fā)生人際關系敏感、焦慮、自閉、偏執(zhí)等心理疑問,發(fā)生嚴峻的心理障礙。

  獨立學院有些大學生自控才能差,在豐厚的網上信息面前,由樸實的上網查找學習材料變?yōu)殚喿x頁面、談天,甚至無節(jié)制地上網玩電腦游戲、結交,嚴峻影響了學業(yè)。過火沉迷網絡,影響大學生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會發(fā)生精力依賴性,在平常生活和學習中舉動異常、神情恍惚、行為奇怪。

  3.方針缺失,學習缺少意志。

  獨立學院中的大有些學生家庭經濟狀況都比較好,社會關系多,家長明確表明孩子只需可以順暢結業(yè),家里就能為其組織一個好作業(yè)。他們的學習動機僅為“學習為了拿文憑,找作業(yè)”,如此,他們便缺失了學習的方針,缺少主動學習的知道,平常學習松松垮垮,考前臨時抱佛腳,這種冷漠的學習知道,直接致使學生缺少學習的恒心和意志,遇到困難常常選用躲避和抱怨的情緒,然后失去了學習的決心,發(fā)生無助和失望、厭學等消極情緒。

  二、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中存在的疑問

  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

  一方面,一些獨立學院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多半是名不副實的,搞形式化,名曰“三有”(有場所、有經費、有人員編制),實為虛設,僅僅做做心理測量,測驗完把材料裝入檔案便完事了,忽略測驗結果在具體教育、教育作業(yè)中的應用。另一方面,獨立學院許多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者沒有通過專門訓練和查核,由做思維政治作業(yè)的老師做心理咨詢,所選用的方式辦法簡略老套,隨意操作,表面上讓人感受很重視,實際上是流于形式,走過場。這種形式化的教育掩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質,不光沒有解決學生的心理疑問,反而致使他們對心理健康教育發(fā)生反感和抵觸情緒。

  2.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作業(yè)既相聯(lián)系又相差異,但在教育作業(yè)實習中,有些獨立學院呈現(xiàn)了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景象,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榜首,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基本上是德育老師或思維政治作業(yè)者,大多數(shù)老師沒有接受過規(guī)范的、系統(tǒng)的心理學常識和技能的訓練。第二,在心理教導與咨詢中,常把學生身心展開生長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知道偏差、情感失調歸結為思維疑問,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準則與辦法,呈現(xiàn)了心理健康的德育化傾向。第三,把心理健康教育劃歸在德育管理組織,并在作業(yè)展開中一向套用思維政治教育的辦法或手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顯得機械板滯,收效甚微。

  3.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化。

  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歸納運用心理學、教育學、人類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的基本原理,選用多種辦法對學生的心理施加影響,推進獨立學院學生身心正常展開。其施行的路徑和辦法是多種多樣的,但現(xiàn)在一些獨立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僅限于開幾門選修課,開一些講座或舉行幾次現(xiàn)場心理咨詢活動。別的,因為老師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約束,教育內容僅限于通常的理論常識教授,老師講,學生記,從概念到概念,從理論到理論,教育形式上簡略化,不能科學地剖析學生特性心理疑問,忽略對學生的`心理疑問進行防治和引導。

  4.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專業(yè)化水平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作業(yè),它對從業(yè)者的道德、常識結構、專業(yè)技能和作業(yè)經歷都有非常嚴格的請求。國外從事此項作業(yè)的人員都必須有咨詢心理學、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社會作業(yè)博士以上學位,還要有一定的實習經歷。[2]相比之下,國內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的從業(yè)人員還遠遠不能滿意這種請求,F(xiàn)在在獨立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基本上處于起步期間,受人力、物力、財力約束,許多獨立學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業(yè)者基本是由德育老師或教導員等非專業(yè)人員兼任,一方面,他們中大有些沒有通過規(guī)范的心理學常識和技能的訓練,缺少心理學方面的常識,另一方面他們大有些沒有從事心理咨詢需具有專業(yè)資質的工作資格證書。一起,學生業(yè)務的冗雜也使教導員無暇對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進行深入細致的研討。

  三、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教育的對策

  1.樹立一套新式的獨立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首要,要樹立和健全獨立學院的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機制。獨立學院領導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教育列入學院教育作業(yè)主要議程并予以執(zhí)行,在人、財、物等方面給予支撐。今后獨立學院的展開方向應是逐漸樹立在專家和校長的領導下,以專、兼職心理健康老師為骨干,思維道德課和思維政治課老師、教導員和團學干部為載體,整體老師一起參加的心理健康教育作業(yè)體系。[3]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精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經典]08-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經典)08-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2-24

(熱)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7-09

(精品)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8-09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精品)07-1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實用)07-2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