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意蘊探究”并非簡單的個性化解讀——對高考意蘊探究題的一點思考
“意蘊探究”并非簡單的個性化解讀——對高考意蘊探究題的一點思考江蘇南京市第九中學 孫霽蔚
意蘊是文學作品里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nèi)涵,是指隱含于語言、意象和故事之中的“言外之意”,詩歌、散文、小說中都是這樣。意蘊的隱含性、豐富性、含蓄性、模糊性決定讀者每一次接觸文本都會產(chǎn)生新的感觸,都可能領悟出新的意義。讀者對文本的解讀其實就是一個對文本所隱含著的意蘊的不斷“發(fā)現(xiàn)”和“選擇”的過程。簡而言之,意蘊就是作品的多角度主題。
高考考試說明中有一條: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豐富意蘊。所謂“不同的角度和層面”,指的是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表現(xiàn)的各個方面。所謂“作品的豐富意蘊”,包括作品的思想意蘊、道德意蘊、倫理意蘊、政治意蘊、歷史意蘊、情感意蘊、生命意蘊等。近幾年來高考文學類文本閱讀的最后一題常常設置為探究題。探究性試題自2007年高考新課標卷中初露端倪以來,從考試大綱的表述、能力層級要求、情境設置形式、探究內(nèi)容到評價標準已形成了較為科學的體系,體現(xiàn)出了新課標“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fā)展”的價值追求。而其中意蘊探究題出現(xiàn)頻率尤其高。如2010年、2011年江蘇高考卷文學類閱讀《溜索》、《“這是你的戰(zhàn)爭!”》的最后一題;2011年山東高考卷中《審丑》、《沒有天堂》的最后一題等等。意蘊探究越來越被重視。確實,文學作品的動人之處在于其豐富的意蘊,而是否真正讀懂作品也在于能否探究出其中豐富的意蘊。這就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真正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讀懂作品,挖掘內(nèi)涵。
一、意蘊探究題的命題角度
先以近年來全國各省市高考卷、模擬卷中的意蘊探究題為例,探討意蘊題的命題角度。 例1,(2011年江蘇卷)宗璞的《“這是你的戰(zhàn)爭!”》,以景物為切入點提問:
請?zhí)骄课闹凶匀痪拔飻懙纳羁桃馓N,以及對表現(xiàn)人物的作用。 文中的自然景物“雪”和“臘梅林”貫穿全文,緊跟在主要情節(jié)發(fā)展之后。昆明很少下雪,自然景物在這里有所暗示和象征,用來表現(xiàn)人物,所以與文章的主旨、內(nèi)涵有關。景物在這里是切入點,探究景物的用意在于探究意蘊。
例2,(2011年山東卷)嚴歌苓的《審丑》,從題目著眼提問:
“審丑”作為小說的標題,意蘊豐富。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審丑”是題目,也是文章的主要情節(jié)內(nèi)容!皩彸蟆奔仁抢L畫原則,也是文中反映出的社會現(xiàn)象。所以探究題目也是探究主旨。
例3,(2011年西安模擬卷)《提琴》([美國]保·瓊斯),從一個詞入手提問:
小說的第一段說:“它已成為某種象征。”請結合全文,探究“象征”一詞的豐富內(nèi)涵。
《提琴》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教學論文 m.panasonaic.com)舅舅想用他的古董提琴幫我們一家渡過難關,父親和“我”先后得知是贗品,但心照不宣隱瞞了真相,一家人都懷著善良和美好的心愿,提琴成了一家人的精神財富!八殉蔀槟撤N象征”是全文的總起段,提琴的象征義與全文的主旨相關,所以探究“象征”一詞的內(nèi)涵也是探究文章的意蘊。
因此,意蘊探究題命制時,除了直截了當?shù)靥岢觥罢執(zhí)骄抗适碌呢S富意蘊”或“請談談你對文章主題的多種理解”外,還可以抓住貫穿全文并與主旨相關的某個內(nèi)容變換提問方式,如探究文章標題、某個詞、某句話、某個物象等的豐富內(nèi)涵。
二、對意蘊探究題命題的思考
文學作品的內(nèi)涵具有模糊性、隱蔽性,因此對文學作品的解讀一向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面對高考語文試題中的意蘊探究題時,學生的個性化解讀要特別注意分寸,因為高考答案和評分細則中對意蘊探究的角度和內(nèi)容作了嚴格的限定。
比如《溜索》,雖然文中有“我”在面對怒江天險時,在岸邊“顫抖”、“戰(zhàn)戰(zhàn)兢兢跨上角框”、從索頭上下來“腿已經(jīng)抖得站不住”、“頭一遭知道世界上還有土地”等內(nèi)容,但不能解讀為“在危及生命的時候人性暴露出來的懦弱是真實的、可以理解的”。高考答案是“人會在磨煉中成長”,這是強調(diào)作品對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短崆佟芬膊荒芟瘛墩鎸嵉闹e言》那樣被解讀為“善意的謊言是必要的”。高考答案是“琴是善良和精神財富的象征”,直指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
意蘊探究題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各地高考卷、模擬卷中,說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深入理解文章、歸納整理表達的語文綜合能力越來越被看重。但同時意蘊探究題考查的也是學生的探究能力、審美能力。命制意蘊探究題,選文十分重要,所選文章應該內(nèi)涵深刻而不隱晦,主題豐富而角度清晰。與其讓學生在探究角度的選取上猶豫不決,不如一目了然,把精力用在深入挖掘作品內(nèi)涵上。
此外,命題者在擬定答案時是否能更多地考慮到學生個體在探究時的不確定性、多樣性?如果更看重學生的探究能力,是否可以讓學生就某一點深入去談,言之成理即可,而不必過多關注多角度闡釋?這些都值得我們細心揣摩。
【“意蘊探究”并非簡單的個性化解讀——對高考意蘊探究題的一點思考】相關文章:
習作教學的生活意蘊08-24
引導思考.自主探究.激活思維08-17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理論探究08-18
語文材料探究題例談08-17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思考與探究08-17
個性化輔導英語聽力教學探究08-21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探究08-17
“日”部字文化意蘊芻議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