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有作為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有作為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材是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為依據(jù),以發(fā)展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制度為基本出發(fā)點而編寫的。初中開設這門課的目的和任務,就是育人成才。從這個角度來說,教材的編寫無疑是成功的。但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卻往往存在著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認為只要臨時抱佛腳,背背答案要點,應付應付考試即可的現(xiàn)象。這與教師不善于把教材和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只是就課本講課本有很大關系。作為政治教師,我們認為至少可以在如下幾方面有所作為:一、理想教育
有人曾對目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確立的形勢下中學生的心態(tài)和思想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大多數(shù)中學生視祖國利益為最高利益,能從振興中華、為國效力的高度來認識學習的意義,但也有少數(shù)中學生學習目的不正確,缺乏遠大理想。有的學生把上大學看作唯一的追求,個別學生甚至認為學習就是為了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初三《思想政治》教材第8課第一節(jié)《樹立崇高理想,認清歷史責任》,主要就講了這個問題。教材明確指出:“共產主義一定能實現(xiàn),這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并強調指出:“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不是一代人或幾代人所能完成的事業(yè),需要若干代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從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是一個漫長的、曲折的歷史過程”,繼而指出當代青年的歷史責任是“振興中華,實現(xiàn)四化”。
中學生“考大學”的理想和“振興中華,實現(xiàn)四化”的歷史責任之間是什么關系呢?應當說,這二者是不矛盾的。關鍵在于,部分中學生把考大學當成了學習的唯一目的,而不是從國家強盛的角度(關于國家觀念的教育,安排在初一教材之首,可以結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教育)來認識學習的意義。實際上,在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國家要強盛,要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就必須有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來支撐,而大學畢業(yè)生顯然是建設和發(fā)展祖國事業(yè)的重要力量。否則,國家便不會在國民經濟有一定困難的情況下,投入那么多的人力財力發(fā)展高等教育,培養(yǎng)大學生。由于大學畢業(yè)生素質好,水平高,能力強,創(chuàng)造的社會價值高,對國家的貢獻大,國家給予他們較高的榮譽和地位,這是正常的。但作為一個具有遠大理想的中學生,不應只看到榮譽、地位,而應把國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應該學習那些優(yōu)秀的大學畢業(yè)生不計名利、無私奉獻的高尚精神。許多老科學家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待遇,回到當時還一窮二白的祖國工作,決不是為了出風頭,圖名利,而是為了祖國的早日強大。這是愛國的表現(xiàn)。因為他們通過自身的經歷,深刻地認識到了“只有強大的祖國,才有個人的幸!钡牡览恚粋貧窮落后、被侵略、被剝削的國家的公民,是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的。因而我們今天的學習,絕不僅僅是為了個人乃至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生存與發(fā)展,而是和“振興中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大事。認識不到這一點,就不能算是真正明白了學習的意義,就是缺乏遠大的理想。
作為政治教師,尤其應當利用各種機會,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結合優(yōu)秀科學家的事跡,反復向學生灌輸上述思想,使這種意識在學生心中落地生根,不可動遙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明確、校正自己的奮斗目標,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堅實的基礎,才能不辱政治教師的光榮使命。
二、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教育
對中學生心態(tài)和思想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學生雖然“認為”勞動是光榮的,但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的觀念淡薄,追求享受、自理能力差的中學生大有人在。有的初中生,日常生活中享樂思想較為嚴重,過于依賴父母、家庭,自私、任性,有的學生從未洗過自己的衣服,有的學生則隨便亂花錢,飯菜稍不可口就倒掉,毫不愛惜勞動成果。
上述事實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思想教育的必要性。而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之學生中獨生子女越來越多,進行這方面的教育也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
“熱愛勞動,艱苦奮斗”,是初一教材第6課的主要內容,初三第8課第1節(jié)中也有所涉及。同時這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國古代文人、政治家對此有過許多精辟的論述。墨子有言:“節(jié)約則昌,淫佚則亡。”意思是說,崇尚節(jié)約儉樸,國家就興旺發(fā)達,追求荒淫享受,國家就會滅亡。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詠史》中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名句。清代朱柏廬在《朱子治家格言》中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闭Z文課本中也有許多這方面的文章,如司馬光的《訓儉示康》,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故事等。把這些內容巧妙引用、“嫁接”到政治教學課堂上,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往往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筆者認為,關于艱苦奮斗的教育,還應該包含勤奮刻苦的內容。勤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我國歷史上流傳過許多勤奮刻苦學文化的故事,頭懸梁、錐刺股、囊螢夜讀、鑿壁偷光、映雪讀書等故事,曾激勵過無數(shù)莘莘學子,在今天仍不失其積極意義。今天的中學生,生活在和平環(huán)境里,吃不愁,穿不愁,對于苦難缺乏深刻的理解,因而往往有“我現(xiàn)在已經很勤奮,很吃苦了,還要我怎么樣”的思想。其實他們所謂的苦,不但在真正吃苦的人眼里是非常奢侈的“幸!,而且離“振興中華,實現(xiàn)四化”的要求相去甚遠。一個有遠大理想,并能為實現(xiàn)遠大理想不懈追求的人,在追求的過程中是不會感到“苦”的。相反的,往往把刻苦追求的過程看作一種幸福。那些一味追求享樂、追求所謂榮華富貴的人,是永遠不能體會到這種真正的幸福的。這樣,聯(lián)系國家觀念、理想教育等內容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jié)約教育,對學生來說更具針對性。
三、法制和文明禮貌教育
調查結果還表明:絕大多數(shù)中學生對貪污受賄、流氓犯罪等各類社會丑惡現(xiàn)象深惡痛絕,且能做到遵紀守法。但也有極少數(shù)中學生目無組織紀律,拉幫結伙,打架斗毆,欺侮低年級學生,甚至搶劫偷盜,看黃色錄像。還有一些中學生給老師起綽號,動輒以出走、逃學威脅家長,有的則滿口臟話,動作粗野,行為不端。
自覺遵守紀律,學法、知法、守法、護法,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第5課、第9課、第10課、初三第6課中多次列為主要內容。重視和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也在初三第4課中作為主要內容得到體現(xiàn)。應該說,教材編寫者對上述問題是給予了足夠重視的。之所以出現(xiàn)一些令人痛心的現(xiàn)象,一方面是因為近年來迫于升學壓力,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現(xiàn)了“重智不重德”的傾向,放松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也是社會上不正之風及文化環(huán)境不良影響的結果。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一任務并非是政治課教師所能擔負的了的。近一個時期以來,由于黨和政府狠抓了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十四屆六中全會又專門研究了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問題,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大有好轉。我們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做好這項工作,加強這方面的教育,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學政治教師在利用現(xiàn)有教材,結合社會和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有作為】相關文章: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大有作為08-17
美育與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08-17
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把握“四度”08-17
淺議思想政治課教學08-17
淺談中學思想政治課的德育功能08-20
論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08-17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空白”藝術08-17
CAI課件與思想政治課教學08-17
淺談思想政治課教學的“點”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