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經歷整十、整百數和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過程,學會口算方法。
2.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 培養(yǎng)學生學會應用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并作用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熟練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
教學難點:
掌握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看到了什么,了解到了哪些數學信息?能提出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喜歡的游樂園的情境,一方面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為下面學習乘法做背景。
二、探究新知
1. 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
提出問題:坐碰碰車20元,3人需要多少錢?應該怎樣列式呢?
預設:20×3=
提出問題:要怎樣計算呢?
預設1:可以用加法計算,20+20+20=60
預設2: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提出問題:那200×3=多少呢?
預設:2個百乘3是6個百,也就是600。
2. 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
提出問題:坐過山車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錢?怎樣列式呢?
預設1:12+12+12=36。
預設2:把12分成10和2,用10×3=30,2×3=6,30+6=36。
預設3:用3乘2等于6寫在個位,1乘3等于3寫在十位,就是36。
提出問題:為什么要把3寫到十位上呢?
預設:因為1表示1個十,1個十乘3就是3個十。
提出問題:想一想,12×4=應該怎樣計算呢?
預設:2乘4等于8寫到個位上,1乘4等于4寫到十位上。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性。
三、鞏固練習
1. 口算下面各題,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0×7= 200×7 = 700×2=
21×4 = 23×2= 32×3=
2. 一輛兒童三輪車的價錢是90元。幼兒園買了4輛,一共用多少錢?
3. 一共運來多少千克蘋果?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口算算法的理解,熟悉計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提出問題:說一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預設1: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先把0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預設2:兩位數乘一位數,把兩位數分解成幾個十和幾個一,分別乘一位數后把乘得的積相加。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總結,幫助學生構建本節(jié)課知識體系,理清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以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2
一、填空題。
1、與東北相對的方向是(),與西北相對的方向是()。
2、太陽每天從()方升起,從()方落下。早晨,當你背對太陽,面向的是()方,這時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右面是()方。
3、古人說:“一江春水向東流”,這是說長江之水是由()方流向()方的。
4、小紅在小麗的東面,小麗在小紅的()面,小明在小芳的西南面,小芳在小明的()面。
5、學校在聰聰家的`東北方向,聰聰放學回家應該向()方向走。
二、選擇題。
1、下面是我國古代四大發(fā)明之一的是()。
A、指南針
B、司南
C、古代羅盤
2、晴朗的夜晚,我們可以利用()來辨別方向。
A、星星
B、月亮
C、北斗星
3、太陽下菲菲的影子在她的東面,太陽在()面。
A、東
B、西
C、南
4、東東向西走了10米,再向右轉,現在他面向()方。
A、東
B、北
C、南
5、刮風時,學校的國旗向西北方向飄,刮的是()風。
A、東北
B、西北
C、東南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3
1教學目標
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qū)分和辨認四邊形。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畫一畫等系列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通過觀察測量、動手操作,使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通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學生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將數學知識用于生活中。
2學情分析
在一、二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初步認識了這些幾何圖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間觀念,學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本節(jié)課將和老師共同參與一系列活動,認識四邊形并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一定基礎的`學習技能,形成合作意識,并具有一定的觀察問題、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思維活躍,應充分給他們動手和表達的空間和時間。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直觀感知認識四邊形的基礎之上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長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驗證。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情景互動,激發(fā)學習興趣
播放生活中各種不同的物體(表面是四邊形)
活動2【講授】學習四邊形的特征
1、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平面圖形和部分立體圖形。
2、激勵學生判斷哪些是四邊形?并做好相應標注。
3、師質疑:為什么其他圖形不是四邊形呢?
4、在理解四邊形特點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觀察,說出生活中的四邊形。
5、鼓勵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四邊形。
活動3【活動】探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
1、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正方形,猜測她們的邊和角有什么特點?
2、師質疑:你們的猜想是否正確呢?
3、給與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尋找驗證的方法。
4、課件展示探究活動的要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
5、板書匯報結果:
長方形 正方形
對邊相等 四邊相等
都是直角 都是直角
6、師:通過觀察比較,發(fā)現長方形一組對邊長,一組對邊短。
順勢引導把長的邊叫長,短的邊叫寬。而正方形各邊沒有長短之分,所以將每條邊叫邊長。(從而認識兩種圖形各部分名稱)
7、通過對比,引導學生歸納總結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他們各部分的名稱。
活動4【練習】拓展應用
1、師:通過剛才一系列的數學活動,你們不僅驗證了自己的猜想,還認識了這兩種圖形各部分的名稱。接下來,就請同學們在方格紙上畫出兩種圖形,并標出各部分名稱。
2、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紙片,(近似正方形的長方形)讓學生判斷:這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如果是長方形,我們怎么把它變成一個正方形?
師:能否利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驗證一下?
活動5【講授】總結、延伸: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師: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再難的數學問題都能找到答案,因為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有心人,去探索出更多的數學秘密。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4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數據整理的意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整理的方法。
2、使學生知道繪制簡單統計表的方法,并學會看簡單的統計表。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
二、教學過程
1、師:統計數據除了可以分類制成統計表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統計圖的種類很多,今天我們學習其中的條形統計圖。出示P、126統計圖
2、問:你有什么想法?(作用、制作方法、和統計表的區(qū)別)
3、認識統計圖
(1)讓學生看剛才的統計表和統計圖,反映的情況都是學生轉圈的情況,請大家認真觀察、仔細對比,想一想他們的效果有什么不同?(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形象、清楚、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板書(形象具體、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2)條形統計圖的結構、意義和作用。
剛才我們通過觀察對比,比統計表更加形象具體、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現在以這一幅統計圖為例,誰能說一說統計圖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標題、制圖日期……)
你從這幅統計圖上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師:怎么看出來的呢?
生:直條越長,數量越多。
師:說明直條的.長度是根據什么畫出來的?
生:數量的多少。
師:(畫出豎軸)垂直射線也可叫做縱軸或Y軸,在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人數。
師:(畫出X軸)水平射線也可叫做橫軸或X軸,在這里表示什么?
生:表示統計的項目。
師生談話制出條形統計圖。
師:這幅圖說明了什么?
師:這樣的統計圖是條形統計圖。
條形統計圖和統計表比較,你覺得條形統計圖有什么優(yōu)點?
生:更清楚、更形象、更容易比較大小。
小結: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形象、直觀、具體,更容易看出數量的多少。
(板書:條形統計圖的作用——很容易看出各種數量的多少。)
聯系實際:你在生活中還見過哪些條形統計圖?它們的Y軸表示什么?X軸表示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還有哪些數據可用條形統計圖來展示?可以怎樣設計?(討論后再回答)
三、自主練習
四、總結
1、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你又知道了哪些知識?學會了什么本領?
2、這些知識和方法你是怎樣學會的?(觀察對比、自學課本、合作交流、動手操作……)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學方法:
觀察法、合作學習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回憶舊知,引入情境
復習四個方向,請學生介紹學校四個方向的建筑物。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學校,可以使用校園示意圖。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出示第4頁彩圖。
6 1.這些小朋友正在繪制示意圖,看過他們的情況你能說出繪制校園示意圖時要畫上哪些內容嗎?
2.生繪制校園示意圖。 3.小組交流展示。
4.看第4頁彩圖,說說怎樣畫更簡便、更清楚?
三、鞏固練習
1.出示第6頁第2題彩圖。
這是小明的.房間,你能幫他介紹一下四面的擺設嗎?
2.一人說房間的陳設,一人繪制出平面示意圖。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
3.全班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把有關方向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學會了繪制簡單的平面示意圖。課后請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東來繪制一張標準的校園示意圖給你們的爸爸媽媽看看,向他們介紹我們的校園。板書設計: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6
設計說明
噸這個質量單位比較抽象,不像長度單位那樣直觀具體,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少接觸,不易直接感受,因此在本節(jié)課,教師通過利用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組織算一算、估一估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感受和體驗質量單位噸。
1.創(chuàng)設情境,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三年級的學生,生活經驗很少,接觸這些質量單位的機會更少。針對這種情況,光靠教師的講解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充分利用PPT課件,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主動接受信息,豐富學生對噸的感性認識。
2.結合已有知識經驗,讓學生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
在學生認識了噸,掌握了噸與千克的關系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獨立完成例8,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各種推理方法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猜一猜同學或老師的體重。
2.講故事。
張伯伯的農場今年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了好多的大米,張伯伯要把這些大米裝在袋子里,準備運到城里出售,他會選擇什么樣的.車呢?
設計意圖:通過猜測游戲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師生交流,探究新知
1.認識噸。
(1)出示課件,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張伯伯要運送大米,選擇集裝箱和火車運送,你知道它們分別能裝多少噸貨物嗎?(學生看車廂上的數,說出它們的載質量)
(2)1噸到底有多重呢?還是讓這些大米告訴我們答案吧!
課件出示: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學生通過計算得出:10袋大米重1000千克。
(3)揭示課題:這10袋大米的質量就是1噸,噸是比千克還大的質量單位。(板書:1噸=1000千克)
2.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
(1)在班級里找到一名體重約25千克的同學,問:1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多少千克?
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呢?(指出:40名這樣體重的同學大約共重1噸。然后讓班級的40名同學到前面站成密集隊形,體會1噸的視覺效果)
(2)讓學生完成課堂活動卡,豐富對噸的感性認識。
(3)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質量是1噸的物體。
(4)說一說日常生活中什么情況下用噸作單位。
(計量鯨、大象的體重,計量煤炭、建筑用的沙石的質量等)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能力目標:通過動手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幾何直觀。
3.德育目標: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情分析:對“整數倍”的學習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教學時,應該通過多個層次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多次感知,在不斷比較和抽象的過程中建立倍的概念。先通過對蘿卜的分類計數、圈圖比較,把抽象的新知識“倍”與學生已經掌握的“幾個幾”建立聯系,初步認識倍的概念。再通過比較圓片、小棒等活動提供大量的比較兩個量的倍數關系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倍的直觀模型。最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借助線段圖,表達出倍概念的本質特征,抽象概括出基本數量關系,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復習一下以前學過的'知識,快速判斷幾個幾。
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又準又快,老師要給你們鼓鼓掌。同學們仔細聽。
師:請同學們也和老師一起拍拍手,要求:你們拍3個2下。
思考:怎樣能讓老師一下子就聽出你拍的是3個2下,引導學生試著拍一拍,引出停頓
、趲熍3下,生拍2個3下。
以最后一次拍手為例,老師拍了3下,同學們拍了2個3下,你能根據這兩條信息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師:以前我們學過,我們反映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可以求和是多少可以求相差多少,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倍來描述他們之間的關系。我們還可以問同學們拍的次數是老師的幾倍。
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倍的認識。
。ㄔO計意圖:通過復習舊知、拍手游戲,鞏固“幾個幾”的知識,為學習新知做準備,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認識倍的概念
看一看
出示主題圖
師:找找關于蘿卜的數學信息?
課件出示:胡蘿卜有2根,紅蘿卜有6根,白蘿卜有10根。
師:這么多關于蘿卜的信息,我們先來研究紅蘿卜和胡蘿卜之間的倍數關系
板書胡蘿卜,紅蘿卜
擺一擺
引導學生用學具代替蘿卜來擺一擺,找一名同學上前面來擺。
是引導學生觀察,我們把胡蘿卜的根數看做一份,你把紅蘿卜的根數分一分,看看紅蘿卜的根數里有幾個這樣的一份。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引導學生說出:胡蘿卜2根,紅蘿卜有3個2根。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圈一圈
為了讓同學們看的更清楚表示胡蘿卜和紅蘿卜的關系,我們可以圈一圈。
學生匯報: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組織學生繼續(xù)表達:胡蘿卜2根,紅蘿卜有3個2根。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芤龑W生繼續(xù)用圈一圈的方法找到白蘿卜和胡蘿卜之間的倍數關系。
完成自學卡一
學生匯報:怎樣圈的?為什么這樣圈?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組織學生繼續(xù)表達:胡蘿卜2根,白蘿卜有5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5倍。
(設計意圖:通過看一看、擺一擺、圈一圈等活動,讓學生初步感知倍的含義,與“幾個幾”建立起聯系。)
2.在變化中,加深對倍的概念的理解。
改變白蘿卜的根數。
師:胡蘿卜有2根,白蘿卜依次有12根、14根、18根、8根,白蘿卜的根數與胡蘿卜的根數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自主探索,再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白蘿卜和胡蘿卜比較,胡蘿卜2根,白蘿卜有幾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幾倍。
改變胡蘿卜的根數。
師:兔媽媽又給小兔們帶來了一根胡蘿卜,現在紅蘿卜和胡蘿卜之間又有怎樣的關系呢?
學生自主探索,再匯報交流。
引導學生說出:比的標準發(fā)生了變化,倍數也相應的發(fā)生了變化。
師:你是怎樣認識倍的呢?
引導學生發(fā)現:兩個數進行比較,一個數里包含幾個另一個數,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設計意圖:通過不斷改變比較的兩個量的數量,在豐富的比較活動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倍的含義,認識到倍的本質是兩個數量在相互比較,即用其中的一個量作為標準,另一個量包含了幾個這個量就是它的幾倍,感受比的“標準”的重要。)
3、練習鞏固、加深理解。
1.圈一圈,再填數。
.
全班匯報交流。(明確是哪兩個量比較)
引導學生發(fā)現:當兩個數量相等時,我們可以說蝴蝶的只數是蜻蜓的1倍,也可以說蜻蜓的只數是蝴蝶的1倍。
2.完成50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思考,在書上完成。
教師組織學生觀察:你還能發(fā)現哪兩種圓之間也存在倍數關系呢?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匯報。
3.生活中的數學辯一辯。
4.拍手游戲。
完成課前老師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拍的次數是老師的幾倍?
拓展:同學們拍的次數是老師的倍,同學們拍了多少下?
同學拍手的次數是老師的2倍,同學們拍了12下,老師拍了幾下?
(設計意圖:通過增加變式練習,設計開放題等方式,加深 學生對倍的概念的理解,建立倍概念的模型。練習第1題將標準量畫在下面,目的是通過變式練習,避免學生的思維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學生對倍的認識;第3題,在學生認識了倍之后,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去發(fā)現生活中數據之間的關系,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第2題和第4題是將“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改成開放題,在豐富的比較活動中,讓學生認識倍的本質,感受比的“標準”的重要。)
四、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
師總結:同學們一節(jié)課就快結束了,回顧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怎樣判定兩個數量之間的倍數關系?關鍵看一個數里面包含了幾個另一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2.布置作業(yè):
基礎作業(yè):數學書第53頁練習十一,第1題。
拓展作業(yè):數學書54頁第4題。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8
設計說明
本節(jié)課涉及的集合問題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知識。在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雖然已經學習過分類的思想方法,但對集合這部分的內容還是比較陌生的。針對三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jié)課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去初步體會集合思想,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幫助學生感悟集合思想。
在探究環(huán)節(jié),充分展現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感受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的價值,從而掌握使用集合思想解決重疊問題的方法,給學生充分交流、反思的時間,體驗“維恩圖”的價值,拓展對“維恩圖”的認知,感悟集合思想。
2.重視多元表征,加深對集合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在學生用“維恩圖”表示出題中已知條件及數量關系之后,讓學生說一說集合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在學生列式解答之后,再讓學生結合“維恩圖”說一說算式所表示的意義。通過圖示、算式和語言表征之間的.轉換,加深學生對集合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新知
1.檢查學生課前完成學情檢測卡的情況。(出示學情檢測卡)
(1)集體交流信息。
(2)展示“維恩圖”的分類結果。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引入新課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從中進一步學習簡單的數學推理。
2.通過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3.培養(yǎng)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一位小數大小比較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1.課件出示教材第90頁主題圖,談話引入:今天天氣真熱,童童想到冷飲店買些冷飲。請大家觀察價目表,看看這里有哪些品種的冷飲,價錢分別是多少?
學生看圖,教師指名說說每種冷飲的名稱和價錢。
教師整理板書: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磚1.5元,蛋筒2.2元。
提問:通過這些商品的價錢,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
2.談話:童童想買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個貴一些,你能幫她比一比嗎?揭題:怎樣比較小數的大小呢?這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研究的內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學例3。
提問:如何比較0.8和0.6的大小?
課件出示:0.8○0.6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并選派代表交流、匯報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二:0.8=8686,0.6=,>,所以0.8>0.6.10101010
出示兩個正方形,讓學生在正方形中分別涂色表示0.8和0.6,再比一比。(得出0.8>0.6)小結:兩個小數都是零點幾的,我們可以比較它們的小數部分,十分位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2.試一試。
提出問題:比一比雪糕和冰磚的價格,并和同學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出示:0.8○1.5
(1)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想法。
想法一:0.8的.整數部分是0,1.5的整數部分是1,那么0.8肯定小于1.5,所以雪糕便宜。
想法二:0.8寫成分數是88,;1,而1;1.5,所以0.8;1.5,雪糕便宜。1010
想法三:因為8比15小,所以0.8;1.5,雪糕便宜。
(2)談話:同學們說得很多,這些方法都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我們還可以用數軸來表示這兩個數。
(出示數軸圖)提問:你能在數軸上標出0.8和1.5的位置嗎?
學生在教材中的數軸上標出兩個小數的位置。
學生匯報交流,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小結:兩個小數的整數部分不相同時,可以先比較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
(3)引導:在數軸上標出0.6,比較0.6、0.8和1.5這三個數哪個,哪個最小。學生獨立標出位置,并比較大小。
(4)任意選兩種冷飲,比一比價格,再說說你是怎樣比的。
學生在小組里交流,主要比較以下四種情況:
0.8○2.20.6○2.21.5○2.2
組織學生在班級中交流比較的方法,師生共同講評。
比一比:四種飲品,哪種冷飲最貴,哪種,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結小數的大小比較方法。
提問:我們在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可以采用什么方法來比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先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師總結。
(1)采用換算單位法,把較大的單位換算成小的單位。
(2)數軸比較法,先把這些數依次在數軸上標出,然后比較其大小。
(3)整體比較法,即位數相同,從位比起,相同數位上的數誰大這個數就大;位數不同,先看整數部分,整數部分大的這個小數就大。整數部分相同的時候,就比較十分位上的數,十分位上的數大,這個小數就大。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觀察。
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兩條彩帶各長多少厘米嗎?(6厘米和9厘米)
再問:用分米作單位,這兩條彩帶分別長多少?
再問:你能比較這兩個小數嗎?(0.6分米;0.9分米)
(2)要求:先寫出小數再比較大小。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并說說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2題。
讓學生先根據圖中的涂色部分寫出小數,然后比較大小。
指名匯報,匯報時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比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3題。
讓學生先回顧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再獨立完成,完成后指名匯報。
4.完成教材第91頁“想想做做”第4題。
讓學生先在數軸上標出數,然后按順序把三個數填入括號內,最后集體交流,說說比較的過程。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疑問?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圓,正方,長方形,三角形活動重點: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夠數出來
活動難點:
認識基本的平面圖形,能正確數出多少種圖形
活動過程:
1、初步認識長方體。
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的.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拿出一個紙盒)。大家看,這是一個紙盒,誰知道它是什么形狀的?板書:長方形。
讓學生數一數紙盒有幾個面?教學生有順序的數法:上下,左右,前后各兩個面,一共是六個面。
再出示一個長方體實物,其中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要求學生看一看長方體的各個面和相對面有什么特點。
這樣使學生明白長方體有6個面,相對的兩個面的形狀相同。
2、初步認識正方體。
出示一些正方體的實物。問:誰知道它們是什么形狀的?板書:正方體。讓學生數一數正方體有幾個面?并且指出正方體的六個面有什么特點?
3、出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圖。
4、辨認長方體和正方體。
5、認識球體和三角形也同樣列舉出一些道具,例如:乒乓球、籃球、三角尺等。讓幼兒在很直觀的辨認出各種圖形,并讓幼兒自己列舉出生活中都看見過哪些實物是什么圖形?
二、鞏固練習
做練習十五的第1—4題。
三、小結
回憶長方體有幾個面,相對面一樣嗎?
正方體、球體、三角形呢?
課題10以內連加法第11周第4—5課時
活動內容:10以內連加法活動目標:1、學會連加法2、能夠準確計算
活動重點:學習計算方法,能準確計算活動難點:正確,快速的計算活動過程:一、口算練習
4+4 2+3 5+2 2+5 6+2 7+1 8+1 7+2 7+3 10+0 9+1 4+4 2+8 2+6 2+7 6+4 4+3 5+5二、新課學習
教室里有2個同學,不一會來了3個同學,又來了2個同學,現在教室里共有多少名同學呢?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1、經歷分小棒地過程理解合掌握一位數除兩位數地計算順序和商地定位方法。
2、學會一位數除法(被除數每一位商地數都能被除數整除)地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3、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以表內除法的筆算、一位數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基礎上,進行一位數兩位數(被除數每一位上的數都能被除數整除)的筆算除法,難點是著重幫助學生理解被除數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哪一位上面。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打開課本第3頁,在里填上正確地數。 60÷3= 9÷3=
—— 69÷3= 80÷2= 6÷2=
—— 86÷2=
二、新授
1、出示例1,三年級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你會列式計算嗎?
2、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3、如果用豎式計算你會嗎?(教師巡視指導)
4、讓板書的學生說說理由。根據他的回答,同學們用小棒代替書,分一分。看看他這樣計算與思考對嗎?
5、有疑問嗎?(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教師可以提問。)
6、試一試。
三、鞏固練習
第21頁第2題。前兩題
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買書”的問題情境,探索小數加減法(沒有進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經歷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2、能力目標:能用小數加減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3、情感目標:增加學習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豎式計算。
教學難點:
探索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
師出示:星期六,淘氣和笑笑一起到書店買書。笑笑買了一套《中國兒童百科全書》,花了148元,還剩下53元。笑笑帶了多少錢?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師巡視。學生計算結果,師注意關注學生計算過程中的進位問題。才同學們幫笑笑解決了這個問題,真棒!在買書的時候,淘氣也遇到了一個問題,你能幫他解決嗎?
二、互動解疑
1、師出示:淘氣在書店買了一本《童話故事》花了3。2元。他又買了一本《數學世界》,花了11。5元。淘氣一共花了多少元?學生自主列出算式并匯報
板書:3。2+11。5=
2、師:為了幫淘氣解決買書付錢的問題,大家都正確地列出了小數加法的算式?墒俏覀儚膩頉]有嘗試過兩個小數怎么相加,現在就來試一試,看誰能獨立發(fā)現小數加法的算法。
。1)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小組交流。
。3)匯報交流結果。
師:你是怎樣計算3。2+11。5的?
生1:3。2元=32角,11。5元=115角,32角+115角=147角,也就是14。7元生2:可以用豎式計算。 3元2角3。2元+11元5角+11。5元16元7角16。7元
。4)小組討論。
。5)完成課本試一試的題目,你會做嗎?
三、啟思導疑
師:同學們真棒,想出了這么多好的方法,這幾種算法各有什么特點?小數相加時,為什么智慧老人特別強調“小數點一定要對齊”?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師:多位數相加時,個位數字一定要對齊,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相同數位(單位)上的數才能相加;個位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小數相加時,小數點一定要對齊,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小數點對齊了,所有的數位也都對齊了。教材中前兩種算法的共同特點是化去小數點,把小數相加變成整數相加,但“相同單位的數才能相加”的算理沒有變。所以,只要把小數點對齊了,小數加法的計算與多位數的加法計算就沒有什么不同了。
四、實踐應用
1、完成課本第7萬狀的第1題。
2、用豎式計算。
2。5+0。2 3。9—2。9 6。5+3。1 3。小小文具店:小麗到文具店購買文具。一把尺子1。5元,一本筆記本2。1元,一個文具盒5。3元,一支鋼筆4。4元。
。1)一把尺子和一支鋼筆一共多少元?
。2)一個文具盒比一本筆記本貴多少元?
。3)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五、總結評價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3
一、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結合實例認識周長,并能測量簡單圖形的周長。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描一描、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感知周長的概念,發(fā)展空間觀念。
。ㄈ┣楦袘B(tài)度價值觀
讓學生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感知周長的含義與探究周長的測量與計算方法,為后面學習計算幾何圖形的周長打下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從字面上來看,周長的概念似乎不難理解,但在學習面積之后,學生對周長和面積兩個概念總是容易發(fā)生混淆。究其原因,還是對周長概念認識的不到位。周長的概念中有三個關鍵詞:封閉圖形、一周、長度。教學時我們通常將封閉圖形及一周的理解作為周長概念的重點,很容易把“長度”這個關鍵詞忽略掉。周長的本質就是“長度”,因此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周長與長度的聯系,逐步引領學生建構周長的概念。另外,初步感知周長概念時,要注意從一般性的角度引入,從任意圖形入手,避免學生產生只有長方形、正方形等規(guī)則圖形才有周長的思維定勢,這樣能更好地幫助學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長的概念。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充分觀察,體驗感知周長的概念。
教學難點:理解周長的概念,學會探索圖形周長的測量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長
1.感知、理解“一周”。
(1)描一描。
、賹W生獨立描出樹葉的一周。
、趨R報交流。
教師:誰愿意來為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么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從哪里開始到哪里結束?
教師: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從一點出發(fā),沿樹葉的邊線繞一圈,最后又回到這一點,這就是樹葉的一周。(板書:一周)
。2)找一找,摸一摸。
在生活中,有許多物體的表面也像樹葉一樣有一周。
、僬埻瑢W們用一根手指摸一摸鐘面的一周,再請同學們摸一摸課本封面的一周。
、谕阑ハ蛘疑磉呂矬w表面的一周。
【設計意圖】親身體驗描一描,初步建立“一周”的表象;到生活實際中找一找、摸一摸,加深對“一周”的理解。
2.感知周長的概念。
。1)感知樹葉的周長.
教師:像這樣從一點開始沿著邊繞一圈再回到這兒,這一周的長度就是樹葉的周長。(板書:長度、周長)
教師:如果從這個點開始(另選一個點),你還能指指嗎?
。2)感知圖形的周長。
、俪鍪荆
它們的'周長應該是從哪兒到哪兒的長度?引導學生邊指邊說出月牙一周的長度是月牙的周長,三角形一周的長度是三角形的周長。
、趯W生找一找、說一說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教師巡視時要注意尋找不規(guī)則圖形周長的學生,匯報時要求學生邊指邊說。
③即時練習(教材第83頁例3)。
描一描,獨立在書中描出它們的周長。
教師:像這樣,首尾相連的圖形叫做“封閉圖形”。(板書:封閉圖形)
(3)完善周長的概念。
①出示:
教師:這個圖形有周長嗎?為什么?
預設:從一點開始,沿著邊不能回到開始的這一點。
教師:看來,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誰能完整地說一說周長的概念?
預設: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谡乙徽,下面哪些圖形能找出它們的周長,哪些不能?
【設計意圖】結合實例,讓學生通過指一指、找一找、說一說、描一描等一系列體驗活動,使學生經歷豐富的感知過程,獲得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建立豐富的表象。
3.進一步體會周長與長度的關系。
拿出課前準備的50厘米長的繩子快速圍成一個封閉圖形,并指一指你所圍成的封閉圖形的周長是從哪兒到哪兒的長度?再想一想它的周長是多少?
交流后小結:我們用的是同樣長的繩子,不管圍成什么形狀,這一周的長度都是50厘米,它的周長就是這根繩子的長度。
【設計意圖】通過圍一圍、指一指、想一想等體驗活動,使學生深刻意識到圖形的周長就是繩子的總長度,周長的本質就是“長度”已經深深扎根于學生的頭腦之中。
。ǘ┨骄壳笾荛L的策略
我們已經認識了周長,要想知道下面圖形的周長是多長,怎么辦?(測量)
1.小組合作要求。
。1)老師為大家準備了直尺、軟尺、繩子,請大家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測量工具測量出它們的周長。
。2)小組4人每人選擇1個圖形進行測量。請先獨立思考選擇什么測量工具,有想法或者有困難的都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然后再動手。
2.動手測量。
3.展示方法。
誰來說一說你們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1)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直邊的測量方法。
預設:
學生1:我用直尺先量了一下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再把三條邊的長度加起來,就知道了它的周長。
學生2:我用直尺測量了長方形四條邊的長度,然后再把四條邊的長度加在了一起,周長是……
學生3:我測量的是長方形,因為長方形對邊相等,我只要用直尺測量長方形的一條長和一條寬就行了,周長也是……
學生4:我用直尺測量了正方形四條邊的長度,然后再把四條邊的長度加在了一起,周長是……
學生5:我用直尺只測量了正方形一條邊的長度,因為它的四條邊相等,所以周長是……
如果出現了學生3和學生5的測量方法,老師要及時肯定并給予鼓勵。
思考:如果老師給你的是五邊形,它的周長是幾條邊的總長度?六邊形呢?八邊形呢?
小結:先測量圖形的各邊有多長,再把幾條邊的長度加在一起,就是圖形的周長。
。2)心形等曲邊的測量方法。
預設:
學生:我們是用繩子直接沿著它的邊繞一圈,再用尺子量出繩子的長度,繩子的長度就是心形的周長。
小結: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碰到無法直接用直尺測量的情況,就可以向同學們這樣先用繩子圍一圍,再將繩子拉直,測量繩子的長度,這也就是“化曲為直”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之后,引導學生探究不同圖形的周長,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的工具思考并得出測量周長的不同方法。形式多樣的測量方法,豐富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測量、計算中進一步體會周長的含義,同時感受到“化曲為直”的數學思想方法。
(三)實踐應用,拓展延伸
兩只小螞蟻圍著各自的圖形爬了一圈,都說自己爬的長度最長,為此吵得不可開交,可是誰也不能說服誰,你能運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幫它們嗎?
【設計意圖】通過對比、辨析加深學生對周長含義的理解,體會圖形的轉化思想。以兩只小螞蟻爭吵的方式呈現,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思考數學問題,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趣味性。
。ㄋ模w納總結,內化新知
今天,我們認識了周長,并且用周長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問題,你能談談你都學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收獲,是對本課知識的梳理和加深,從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實物或圖形認識周長,并能指出和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2.經歷觀察、操作等活動,在獲得直觀經驗的同時發(fā)展空間觀念。
3.體驗現實生活與數學的聯系,發(fā)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yǎng)合作和探究能力。
學情分析
“認識周長”是一節(jié)幫助學生建立周長概念的一節(jié)課,這是學生在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等平面圖形的基礎上展開的,認識平面圖形是學習的平面圖形周長的基礎。
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并理解周長的含義,會測量具體圖形的周長。
難點:建立周長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嘗試探究,認識周長
1、創(chuàng)設情景,感知周長。
師:孩子們喜歡看動畫片,老師先請大家欣賞一段動畫好嗎?
。ㄑ菔緞赢嫞簝芍恍∥浵伇荣愓l爬得快,找了兩片相同的樹葉,要求沿著樹葉的邊緣爬一周。紅螞蟻爬到一半的時候,就沒有沿著樹葉的邊緣爬了,而是從樹葉的中間先爬到終點;而黑螞蟻是沿著樹葉的邊緣爬的,比紅螞蟻后到終點。)
師:你認為誰應該是冠軍?說說你的理由。
(落實到規(guī)則上來。強調是沿著樹葉的邊緣爬一周。)
師:你們真是公正的小裁判,黑螞蟻才是真正的冠軍。
師:(出現表示樹葉周長的邊框。)我們的冠軍黑螞蟻沿著樹葉的邊緣爬了一周,那黑螞蟻究竟爬了多長呢?同學們想想,這實際上是在求什么?
生:求這片樹葉一周的長度。
師:樹葉一周的長度就叫做這片樹葉的周長。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數學王國里的一個新朋友------周長。(板書:周長)(齊讀課題兩遍)以前聽說過周長,從字面上理解,周長是什么意思?
生:周就是一周,長就是長度,周長就是一周的長度。(教師引導)
2、嘗試操作,理解周長。
(1)摸一摸
師:(拿一個三角板)孩子們,你能指出這個三角板的一周嗎?(學生邊指邊說)
師:(走到學生中間,任意拿起一本數學書)問:你會指出數學書封面的一周嗎?學生回答。
師:老師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平面圖形,放在課桌里的,請孩子們選擇一個你喜歡的,摸一摸它的一周。
(生自由的摸。師巡視。)
師:你是怎么摸的?(請兩個孩子來描述一下自己摸的情況,主要是引導孩子說出“剛好摸了的一周。)
。ㄗ⒁庥^察學生有沒有摸完,或是摸過了的情況,如果沒有,教師可以故意摸錯給學生看,讓學生充分理解一周是由起點出發(fā),最后回到起點。)
。2)描一描
師:你能在這張紙上描出這個圖形的一周嗎?來,試一試。
。ㄉ_始描,師巡視)
師:誰上來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找兩生上來展示。師引導:你描的是什么?引導孩子說出“我描的是的一周”。再得出“那這一周的長度就是……。并鼓勵孩子,你能把這句話連著說嗎?)
師:孩子們,剛才你們都描出了圖形一周,這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周長。(課件展示剛才兩個孩子所畫的圖形的一周。)
。3)想一想
師:下面我們來想象一下,另外這幾個圖形的一周如果描下來是什么樣子呢?請閉上眼睛,你也可以用手比畫比畫。
師:好了,請看屏幕。(課件里展示相應的圖形及其周長。)你想象的是這樣嗎?
。4)找一找。
師:那你還能不能在我們的周圍找一個物體,說說它某一個面的周長!
。▽W生邊摸邊說,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參與到其中,引導孩子說,這一周的長度是的周長。)
師:你還能看得更遠,更寬一些嗎?(用手勢表示出來。)
。5)說一說
師: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周長嗎?
師:周長,就是指的圍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平面圖形的周長。
。ò鍟簢鷪D形一周的'長度。)
(6)指一指:你能指出下面哪些圖形的周長?哪些不能?為什么?
(強調能指出的圖形是圍了圖形一周,而有些圖形不是圍一周。)
師:孩子們真是很有智慧,所以一個平面圖形的周長就是指圍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強調“圍”字)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
。ㄟ^渡):咱們已經認識了周長,其實周長的知識還有很多等著我們去發(fā)現、去研究,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周長的世界,共同去探索周長的秘密。
師:我們怎么才能知道這些圖形的周長究竟是多長呢?
生:用尺子量。
師:陳老師這里有一個三角板,如果要你來測量它的周長,你會怎么做?
。ㄒ簧鷶⑹。師點評。)
師:請孩子們合作,測量出這些圖形的周長,并把結果寫在圖形的下面。
師:誰給大家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測量的?
。ㄩL方形:為什么可以只量兩次?)
。ㄈ切危簻y出三條邊的長度,然后加起來。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厘米。)
(正方形:只量一條邊,然后乘4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長。師引導:你量了幾次?為什么只需要量一次?)
。ㄎ褰切牵褐涣恳粭l邊,乘10就可以了。)
師:在求圖形的周長的時候,都是把這個圖形每條邊的長度合起來,就得到了這個圖形的周長。
師:還敢挑戰(zhàn)難度更大的圖形嗎?
師:如果要你來量這個圓的周長,你想怎么量?
。ㄉ伎5秒鐘。陸續(xù)有人舉手了。)
師:小組內先商量一下,看看你們需要什么工具,老師可以提供一部分,如果沒有,你也可以說出你的思路,我們一起來討論。量出這個圓的周長,如果你的方法能夠與別人不一樣,那就最好了。
。ㄉ僮鳌熝惨,引導出多種方法。測量圓的辦法有:1是用毛線繞,然后量毛線的長度;2是用圓在直尺上滾;3是把圓折起來,如果對折一次,就用量的結果乘2,如果對折兩次,就用量的結果乘4;4是用直尺在圓上一厘米一厘米地量;5是用軟尺量;6是先把這個圓畫出來,再用線繞。)
師:你通過測量和探索這么多圖形的周長,又獲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哪個小組首先來匯報?帶上你所使用的工具。ê⒆由蟻怼#
師總結:孩子們剛才想出了很多的方法,都測出了這些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也就是它們的周長。
孩子們回家后還可以找一些不規(guī)則的圖形,量一量它們的周長。
三、聯系生活、應用周長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一個新朋友,他的名字叫什么?(周長)周長很高興認識了我們這些聰明可愛的小朋友,他很樂意和你們一起學習。如果你是“周長”你怎么向大家介紹一下呢?
師:那孩子們再想想,我們認識了周長,掌握了測量周長的方法,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沒有用呢?
。◣咨e例。)
師:周長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是很多的,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就一定會發(fā)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孩子們請看……(用課件展示生活中周長的應用。)
師:你知道自己的腰圍嗎?想不想馬上來量一下?
生:想。
師:好,請孩子們先起立。先摸一摸腰在哪里?大概就是肚臍這個位置的一圈。腰圍就是我們腰的一周的長度。
我們由兩個孩子合作,互相量一下對方的腰圍,再比一比。
四、課堂總結
師小結:希望孩子們能把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去。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2-29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0-21
小學三年級上冊的教案數學03-05
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優(yōu)秀08-28
【精品】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0-21
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04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3-09
小學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20
小學三年級數學上冊教案05-27
數學三年級上冊教案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