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歸納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讓我們學習事半功倍!那么,怎樣學習才能更高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政治學習方法歸納,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歸納1
1、“關鍵詞化”:對基本知識點的掌握上要注意發(fā)現、歸納和概括出基本概念和原理中的“關鍵詞”,以利于記憶和理解。比如,價值規(guī)律的三個作用可以分別概括為:“調節(jié)”、“刺激”、“促進”或者“棒子作用”、“鞭子作用”和“篩子作用”;提高企業(yè)經濟效益的途徑和方法的三點可以概括為“對內”和”對外”兩個大的方面。企業(yè)的兼并就是“大魚吃小魚”,企業(yè)的破產可以理解為企業(yè)按法定程序“安樂死”等等。關鍵詞的概括和總結可以自己進行,也可以上課聽老師的總結。
2、“事例化”:對于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尤其是比較難懂的),一定找到一個比較典型的事例輔助理解,作到抽象理論具體化。比如:市場經濟的“盲目性”就可以對應到課本上的圖畫“一哄而下”;理解商品的概念就聯(lián)系“自己用的書”不是商品,而“書店出售的書”才是商品。“社會主義國家的強有力的宏觀調空”可以聯(lián)系“神六的成功發(fā)射”、“三峽工程、西氣東輸等重大工程的建設”等等。事例的尋找注意上課從老師那里找,也可以自己總結,事例應該是材料、圖表、漫畫、數字等直觀形象的東西。
3、“對比聯(lián)系化”:對于相近的、相反的概念和原理,把他們放到一快加以對比和聯(lián)系,比單純對一個要好理解和記憶。比如,學習“價值”,要對比聯(lián)系“使用價值”、“交換價值”、“價格”等概念;學習“價值規(guī)律的作用”,要對比聯(lián)系“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學習“企業(yè)”,要對比聯(lián)系“市場主體”、“公司”、“企業(yè)法人”等概念。每學完一節(jié)尤其是一課的內容后,要做這一項工作。另外要注意老師上課在這方面的總結和參考書上面的總結。
4、“典型錯誤對應化”:對于比較重要的感念和原理,注意經常容易犯的錯誤。比如關于“使用價值”的:使用價值決定價值;關于“價值規(guī)律”的:不等價交換現象是對價值規(guī)律的否定;關于“經濟效益”的:利潤、經濟發(fā)展速度、勞動生產率高了,經濟效益就高了等等。對應錯的,就知道正確的了。典型錯誤,要注意從做練習中總結,也應該注意老師的總結。
高一政治學習方法
上課很重要。上認真聽講40分鐘,比課外努力兩個小時的效果還好。逼自己把講的東西當成故事來聽,會有趣、輕松很多。課后沒事干時偶爾翻翻課本,抽點時間理清一下的邏輯關系,對有很大幫助。如果有時間,還可以找點課外書來看。不一定要和有關,隨便什么有關社會、科學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說、野史亦可。多看點書,答題時雖然用不到這些東西,但會帶來很多。
多做題。對選擇題搞題海戰(zhàn)術,形成條件反射,考前重點看自己曾經做錯過的題目。對于解答題,要多看,從標準答案習一些答題技巧。注意選擇一些解答詳細,最好有分析思路的參考書。參考書貴精不貴多。
偶爾看看報紙、,或從其它方面了解一些社會上最近發(fā)生的事情,有助于開放性題的解答。答開卷部分時,能寫多少寫多少。因為少寫扣分,多寫不扣。閱讀材料時注意看清楚題目,不僅要理解文章,把握好答題的大概方向,還需弄清楚材料的每個細節(jié),根據一些關鍵字答題。同時注意組織好語言,不僅要讓改卷老師看得懂,還要讓老師看得舒服。
高中政治課本的閱讀方法
課本是、閱讀的根本,是題目答案的依據!暗陌l(fā)展,則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的課本閱讀,不僅對學生當前成績的提高有利,對學生的有利,而且對學生今后的終身發(fā)展也很有利。學生應該充分使用好課本這個“本本”,在課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閱讀課本的,學會閱讀、理解政治課本的策略和。
1、劃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許多政治名詞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復雜,但只要我們運用劃分句子成分的辦法,就能迅速地、準確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例如,對于政治第二課第一節(jié)第一框中的重點名詞“聯(lián)系”(“聯(lián)系是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的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運用句子成分劃分的辦法,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加以理解:
。1)主干成分:“聯(lián)系是關系”。簡單地說,聯(lián)系就是關系。這種“化繁為簡”的辦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地掌握“聯(lián)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要義。
(2)第一修飾詞:“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關系都是聯(lián)系。也就是說,聯(lián)系是有條件的,并不是任何“關系”都是“聯(lián)系”,只有那些“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才是“聯(lián)系”。這樣,我們就能幫助學生準確解“聯(lián)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內涵。
(3)第二修飾詞:“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各要素之間”。這表明兩層意思:聯(lián)系是事物自身具有的,不是人們強加的,因而,“聯(lián)系”具有“客觀性”;聯(lián)系不僅存在于事物內部,也存在于事物外部,因而聯(lián)系具有“普遍性”。這樣,我們也就能幫助學生全面地理解了“聯(lián)系”這個哲學名詞概念的外延。
2、區(qū)分易混詞——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俗話說:“一字值千金”,所以“讀書須仔細”。這些年高考的選擇題和辨析題,有些題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詞上做文章,用來檢查學生是否對知識準確地掌握。
例如,我國解決民族大團結的基本政策是:A?團結—批評—團結B?大小民族一律平等C?各民族共同繁榮D?在少數民族聚居地方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1990年全國高考題】
這是一道十分簡單的單項選擇題,正確答案是D。但是,據當年的統(tǒng)計,仍然有28.2%的學生做錯。其做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沒有區(qū)分清楚“政策”(民族區(qū)域自治)和“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決定”與“影響”、“根據”與“條件”、“主要”與“全部”、“原則”與“政策”等,就屬于易混詞。課本在知識敘述上,常使用這些詞把知識點準確地加以界定。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時常注意課本上的這些易混詞,區(qū)分易混詞、準確地把握知識點。
3、抓住近義詞——培養(yǎng)信息轉換能力。
信息轉換能力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能力。在近幾年的高考題中,都有一些材料題,要求閱讀后完成一定的題目。這種題就屬于檢測信息轉換能力的題目。在這種題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詞語,其實就對應著我們三個年級的政治課本中的政治名詞概念。重點、中心、關鍵、首要,這四個名詞與“主要矛盾”就是“近義詞”;主流、大局、方向,這三個名詞與“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義詞”……在教學中,對于這些近義詞,我們可以在課本上做好旁批,準確地理解知識點。
例如:“2001年12月10,中國正式成為了WTO的成員。回顧過去,15年艱難談判中最大的困難是中美談判。中國需要WTO,WTO也需要中國。中國政府在談判中始終堅持中國是發(fā)展中國家,只能以發(fā)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WTO,從而維護了我國的國家利益,獲得了令人滿意的雙贏結局。加入WTO,有機遇,也有挑戰(zhàn),有利也有弊,但總體上機遇大于挑戰(zhàn),利大于弊。”“請問,上述材料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2002年某市高二上期期末統(tǒng)考題】
對于上述題目,運用“咬文嚼字”的辦法,把材料中的詞句轉換成“政治術語”,就能比較好地作答。材料中,①“成為了”→“發(fā)展”→發(fā)展的觀點;②“艱難”→“曲折”→事物發(fā)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觀點;③“最”→“主要”→抓主要矛盾的觀點;④“也”→“聯(lián)系”→聯(lián)系的觀點;“只能”→“特殊”→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⑤“雙贏”→“共存”→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⑥“利、弊”→“一分為二”→全面看問題的觀點;⑦“利大于弊”→兩點之中有重點的觀點。
4、注意對應詞——學得靈活。
“主要”對應“次要”、“現象”對應“本質”、“物質”對應“意識”、“主觀”對應“客觀”、“正確”對應“錯誤”……我們首先就應該充分注意教材在表述中的對應詞,在課本上做好批注。這樣,就能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靈活運用的目的`。
例如,政治課本第二課寫到:“在現代商品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主要是依*市場調節(jié)實現的”。因為“主要”對應“次要”,所以,課本上那句話的言下之意是,市場調劑不是資源配置的唯一實現方式。那么,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思考:另外還有什么其它的實現方式呢?——國家的宏觀調控。這樣,就初步地、靈活地把握了市場調劑和宏觀調控的辯證關系。
5、重讀關鍵詞——抓住知識重點。
所謂“關鍵詞”,就是指課文中寓意深刻,能突出地揭示概念、原理的本質屬性或特征的一些詞語。最、首要、前提、基礎、基本、關鍵、核心、主要、主導、實質、本質、根本、根源、標志、目標、目的、原則、源泉、決定、第一,等等,就屬于“關鍵詞”。
教材中的關鍵詞是很多的,它們在課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在學習中,我們可以采用在課本上對關鍵詞劃上點、線、圈、勾等著重號,或用彩色把關鍵詞加以突出。
6、尋找反義詞——正確理解知識點。
任何事物都有其對立面。學會從對立面去觀察事物,能使我們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準確。專家在編寫教材時,為了對概念、觀點、原理等進行準確的表達,一般都是使用一些精確的詞語。我們在閱讀時,應該使用反義詞的方法,準確地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觀點和原理,進而培養(yǎng)辯證思維。
例如,“市場經濟是實現資源優(yōu)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這是一句黑體字,是重點知識,是一個重要觀點。在這句話中,是“一種”,不是“唯一”。優(yōu)化配置資源的有效形式,除了“市場調節(jié)”外,那還有“宏觀調控”。是“有效”,不是“無效”,是“優(yōu)化”,不是“劣化”。通過這樣的分析,對“資源配置”就有了一個全面的映象、對“市場調節(jié)”就有了一個準確的理解。
7、重視“引言”——注意前后兩課之間的聯(lián)系。
現行政治課教材,每一課都有一個引言。這個引言,既概括了該課的主要內容和要求,也言簡意賅地點撥了該課與前一個課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重視引言,能幫助我們在宏觀上把握知識板塊之間的聯(lián)系,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上冊第四課的引言。這個引言的第一和第二句話是:“企業(yè)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也是國民經濟的細胞。各個行業(yè)分屬于不同的產業(yè),不同的產業(yè)構成國民經濟的整體!币缘倪@兩句話,言簡意賅地講了三層意思:一,企業(yè)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細胞;二,國民經濟的產業(yè)構成——三大產業(yè);三,第三課(企業(yè))和第四課(產業(yè)和勞動者)之間的聯(lián)系&mdash 高中歷史;—各個行業(yè)分屬于不同的產業(yè)。因此,我們不要忽視每一課的引言。
8、板書標題——使學習“綱舉目張”。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標題,就統(tǒng)領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課(單元)有課(單元)的標題,節(jié)有節(jié)的標題,框有框的標題。抓住各種標題,就把握了課本內容最主要的東西。把各種標題“串”起來,就能起到“綱舉目張”的效果。
因此,在學習中,不能忽視各種標題,最好用彩色把各種標題加以突出。在學習、時,把各種標題“串”起來,既能對知識起統(tǒng)領作用,又能把知識梳理清楚,還能訓練思維和敘述的條理性。
9、區(qū)別字體——吃透知識點。
現行政治課教材,在編寫體例上,有三種字體:黑體字、宋體字和小字。黑體字是重點。宋體字是黑體字的延伸,它與黑體字一起構成了課本的正文。小字是對重點和正文的補充說明,它與旁邊的名言警句、語錄、諺語等一起對重點知識起輔助作用。閱讀時,我們既要區(qū)別不同字體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進行思考。這樣,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維,從而把知識點吃透。
10、層層追問——發(fā)散思維。
一般地,政治課本上的每句話,都有它的前因后果。我們閱讀政治課本時,必須把每句話同前后句、前后段、前后節(jié)、前后課的內容聯(lián)系起來。具體方法是:圍繞確立的中心(段意、框標題、節(jié)標題、課標題或其他),不斷地對自己提出相應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等類問題。這樣,一句話就就誕生幾句話,一段就擴展成幾段。這樣,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也就越緊密清楚了,思維也就得到了發(fā)散。
11、邏輯推理——理清知識點之間的關系。
在新課的學習時,應盡可能地從舊知識推出新知識。在舊課的復習時,應探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這不僅符合人對事物的認識規(guī)律,而且能建立起知識網絡,便于對知識的。
12、帶問閱讀——對課文進行深層次的思考。
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從而使閱讀變成一個有準備的、批判性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過程。這樣,既可以提高閱讀的效果,又可以提高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13、聯(lián)系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培養(yǎng)政治意識。
政治課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屬于意識形態(tài)的范疇。政治課源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必須為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服務。用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來說明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或用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去說明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就能把政治課本教活,把政治課本讀活。
14、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情況——加強說服力。
聯(lián)系自己的親身經歷,去說明政治課本上的觀點、原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15、聯(lián)系教材提供的材料——熟悉教材。
專家在編寫政治課本時,為了證明所敘述的觀點、原理,在教材中引用了一些材料、漫畫、語錄、諺語、名言警句等。不管這些材料是否過時,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對課本的理解。把課本正文中的觀點與這些材料進行聯(lián)系、思考,這樣能熟悉課本,加強對相應知識點的掌握。
16、聯(lián)系其他學科知識點——拓寬綜合視野。
用其它學科的知識幫助學生理解政治課本上的內容;用政治課本上的知識去解釋其他學科的知識,能夠突破難點,培養(yǎng)綜合能力。我們的政治學習應該有這方面的大視野。
17、概括段意——培養(yǎng)概括能力。
一個段落,往往就講解一個問題。概括段落大意,不僅能理解知識,還能培養(yǎng)概括能力。政治課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幾個不同但又相聯(lián)系的句子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了該段的段落大意或觀點。在閱讀政治課文時,首先應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時整段并沒有一個明顯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該段的段意。這時,就要求我們用精練的一個詞或句子把該段的大意概括出來。這樣,對這一整段的內容就大致清楚了。
例如,對于現行的高一政治教材:“由于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所以,市場經濟的正常發(fā)展,不僅要求充分發(fā)揮市場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國家的宏觀調控。只有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才能克服市場的種種缺陷,把‘有形的手’與‘無形的手’結合起來,保證市場經濟、有序地發(fā)展。”這一段講了一個什么問題。通過“概括段意”的辦法,就能得出“宏觀調控的必要性”這個問題。
18、劃分層次——培養(yǎng)分析能力。
課本在知識的敘述上,有時對一個問題的講解往往要從幾個層面或從幾個角度去進行。我們應該逐層逐層地深入理解。
例如,對于現行高一政治課教材,我們提出了“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的問題之后,應該緊接著思考:“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有哪些表現呢?”這個問題。在這個問題的指引下,回到教材的那個自然段中去進行層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會出來:①市場的作用不是萬能的;②也不是完美無缺的;③才能保證市場經濟健康、有序地發(fā)展。這樣,關于“宏觀調控的必要性”的問題,通過閱讀掌握了。
19、構建圖表——幫助記憶。
每個學科都有自己的知識體系,一個單元也有其知識體系。構建知識體系圖表,把“厚書”變成“薄書”,既培養(yǎng)了概括整理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習、記憶方法。
但要注意,這一步與前面的方法是不同的。它不是鉆研理解知識的細節(jié),而是側重與整理知識體系。這一步,必須自己動手,不能把參考書上的知識結構圖表照抄一遍。通過總結知識體系,構建知識結構圖表,不但可以從頭到尾地把知識復習一遍,還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
20、理清線索——減輕記憶負擔。
政治課的每個框題、每節(jié)、每課乃至全書,都有其敘述的線索,理清線索,從宏觀上掌握知識。
如,高一的《經濟常識》(上、下冊),全書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線,依“市場經濟一般——市場經濟特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樣的三部分來編寫的。一、二課為基礎部分,包括商品經濟基本理論、市場經濟一般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三至八課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具體內容。(上下冊)全書研究的對象是市場經濟關系及其調節(jié)。所以,教材在橫向結構上,介紹了:市場客體、市場主體、市場構成、市場法規(guī)、宏觀調控等市場經濟的五大構成要素;教材在縱向上,以市場經濟的微觀主體(特別是居民個人)為中心,介紹了: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市場經濟的四大環(huán)節(jié)。
21、易混歸類——培養(yǎng)辨別能力。
容易混淆的知識點,往往就是考點,這些知識點往往在選擇題和辨析題中出現。這種題目的難度較大,只有對課本知識掌握得十分扎實,才不容易做錯。例如,關于價值的表現形式的問題,高一課本有兩處,是分別出現的。一處是“交換價值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基礎”,另一處是:“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價值是價格的基礎”。記得上海市在單獨命題高考時,就在價值的表現形式這個問題上曾經考過一道選擇題,結果,得分率很低。又比如,《政治常識》中有:“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四種說法,雖然都是“代表大會”,但卻是最容易混淆的。再比如:“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三種說法,分別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xié)商制度”、“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雖然都是“政治制度”,但也是容易混淆的。
在學習中,對類似容易混淆的知識進行歸納、辨別,并進行練習。在新課學習時,要對前面的舊知識與剛學的新知識進行對比,找出其區(qū)別。學完一冊后,應該對全本書中與同一個詞有關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如關于“表現”、關于“基礎”、關于“條件”、關于“制度”等等)。這樣,不但能加深對這些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
22、“濃縮”知識——便于記憶。
作為教材的課本,在闡述理論問題時,當然要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力求作到全面。在對其中的一個角度進行敘述時,又必須“擺事實,講道理”,力求作到深刻。在每一句話的表述上,還必須清楚明白,力求作到準確。這樣一來,對于一個問題,教材就可能出現較大的篇幅,看上去比較“繁雜”。
例如,高一政治課本上冊“發(fā)展農業(yè)”部分,一共12個自然段和一個卡。這么多的篇幅,實際上就講了一個問題:我國農業(yè)的出路——必須走發(fā)展高產、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的道路。而且,教材對這個問題的每一個要點首先都是使用一句比較長的句子來表述,然后又用一個自然段進行闡述,再用一個小字的自然段來對其補充說明。初學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就好象是“霧里看花”、“大海撈針”,記憶起來很費勁。
這就要求我們進行概括,“化繁為簡”。我們必須首先“咬文嚼字”地把課本讀準、聯(lián)系“實際”地把課本讀活(讀“厚”)。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必須用“濃縮”的辦法,將教材12個自然段的內容(一個問題,五個要點)“濃縮”為幾句便于理解、記憶的“順口溜”(把課本讀“薄”)。例如,對上面我國農業(yè)的出路問題,我們可以用這樣的“順口溜”來幫助學生理解、概括和記憶:“‘三高農業(yè)’如何走,政策、科技、投入必須有。產業(yè)化經營很重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好幫手!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歸納2
一.高中政治的學習方法總結
(一)經濟學
1.對于經濟學除了要掌握各個知識點,還要計算,對于知識點大家只要記住,就可以了。但是,計算題,需要你掌握好計算方法,比如,個人所得稅的交納方法,得自己去理解,不可胡亂計算。對于知識點的記憶,需要我們自己整理出要點,在頭腦中有一個大體的框架。
2.我把知識點整理如下
高中政治知識點:第一單元生活與消費,包括三課:第一課:神奇的貨幣;第二課:多變的價格;第三課:多彩的消費,以及綜合探究——正確對待金錢。
高中政治知識點: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包括:第四課:生產與經濟制度;第五課:企業(yè)和勞動者;第六課:投資的選擇;以及綜合探究——做好就業(yè)與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準備。這個就是知識體系,學完每一章都要做好知識體系,要不然你的知識在頭腦里是凌亂的,考試時也是亂的,答題時就沒思路。
(二)哲學板塊
建立知識體系,掌握好各個原理及方法論,只要能記住那些理論,考試就沒問題。
我把哲學核心考點整理如下:
高中政治考點
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哲學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世界觀,是世界觀的理論體系。
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高中政治考點
3.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作用。
4.科學主義、人本主義。
高中政治考點
5.世界的物質性和人的實踐活動。
6.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量變和質變
(1)概念:(質是起點前提)
①質是一事物成為它自身并區(qū)別于他事物的規(guī)定性,質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統(tǒng)一的。
、诹渴鞘挛锎嬖诤桶l(fā)展的規(guī)模、程度、速度以及它的構成成分在空間的排列組合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guī)定性,量和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統(tǒng)一的。認識量是認識事物的深化和精確化。
③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范圍、幅度和限度。認識度要掌握適度原則。
(2)量變和質變既相區(qū)別又相聯(lián)系。
其區(qū)別的標志是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把同質的事物區(qū)別開來的依據是事物的屬性和量。
(三)高三政治學板塊
1.我國的國家制度
我國的國體和政體。國家的國體、政體及其相互關系:國家的政體反映著國體。適當的健全的政體,對于維護和鞏固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地位,實現其階級利益和意志,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國家政體具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一國的歷史、階級力量對比、傳統(tǒng)習慣、國際環(huán)境等,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響國家的政體。因此,在相同性質的階級掌握政權的條件下,不同的國家也會采取不同的政權組織形式。
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人民民主專政,這是我國的國家階級性質的體現,是我國的國體。它表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lián)盟為基礎的國家。
2.我國的民族與宗教
(1)民族的基本特征
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共同的心理素質。民族的這些基本特征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依存的,它們是識別民族的依據。
(2)我國是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二.高中政治答題方法
1.選擇題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除非你很肯定你選的是錯的,否則別亂改。
2.大題。簡答類是最簡單的大題一類,你只要將知道的相關知識點答上去就可以了。分析類,是相對難一點的,這類考的是靈活運用知識點的能力,第一步,先看問題,找到答題范圍。第二步,吃透材料,讀懂材料的中心意思,然后,勾畫一些關鍵詞,找出這些關鍵詞里面蘊涵的知識點。第三步,找出切合題意知識點,開始作答。切忌不可雜亂無章地答題,分條做答,標上序號,這樣閱卷老師看來起舒服,給分也就多。辯解類,就不是一般人能拿滿分的了,但是很少出,若出到了這就需要看你平時的綜合分析能力了。這類題也是給你一段材料讓你來評價材料中的事件,誰對?誰錯?為什么對?為什么錯?我們自己又應該怎么做?憑著你對知識點的熟悉,稍加思考和判斷,最后整合一下,答出知識點,再用自己的話闡述一下,就可以了。
高中政治學習方法歸納3
材料分析題是高考文綜政治常見的一種題。從材料分析題的材料設置來看,有的是通俗引文的形式、有的是圖表的形式、還有的是古文的形式,或者是詩詞歌賦的形式等;從材料分析題的設問設置來看,有演繹型、歸納型、思考型等形式。演繹型的試題特點是:答案隱含在前提中,材料與設問密切相關。要求是先審后讀,重視材料,分層分段,理例結合,邏輯清楚,分層敘述;歸納型更多的是出現在圖表型的材料中,這類題的`特點是答案隱藏圖表后,要求讀表頭、內容、注解,提煉歸納,有序表達;聯(lián)想思考型的特點是材料與設問過渡性相關,聯(lián)想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要求是明確問題,對應原理,論述正確。由于材料分析題是不少考生所關注的題型,記者日前采訪了衡水中學的代忖老師,請她結合例題談了談材料分析題的解題步驟。
審題
審題是做題的關鍵,當然也就成了得分的關鍵。審題事實上考查的是高考文綜考試大綱所要求的“獲取和解讀信息能力”的集中體現。考生需要通過審題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即材料中心、材料結構和關鍵詞語等內容提取出來。這一環(huán)節(jié)是重中之重,要格外重視。審題包括審材料和審設問兩個部分。
(1)審材料。審材料時注意兩點:一是劃分材料層次并分別概括出段落大意,并且要注意各個層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二是要注意材料的中心意思和教材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煉出材料所體現出的原理。這一高考例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出于開發(fā)新能源和消化陳化糧等多種考慮,中國發(fā)展了燃料乙醇等玉米深加工產業(yè);二是由于實際情況出現了新的變化,國家對這一產業(yè)政策進行了調整。
(2)審設問。首先要分析出角度,是經濟常識、哲學常識還是政治常識,或是更為具體的知識范圍;其次要弄清設問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明確考查的“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笆鞘裁础本褪且獙Σ牧纤从车默F象作判斷型的說明!盀槭裁础卑ㄔ蚝陀绊憙蓚方面,原因也就是產生材料中這種現象的原因,影響則要從性質上判斷是積極的影響還是消極的影響!霸趺崔k”是指措施的角度,而且要視情況而定,是從宏觀上講措施還是從微觀上講措施。這一考題要求分析中國玉米深加工產業(yè)政策調整的哲學依據,事實上是“為什么”的問題,而且更側重的是原因。根據變化的實際情況調整產業(yè)政策,體現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唯物主義原理;從玉米深加工產業(yè)對其他產業(yè)的影響來統(tǒng)籌考慮相關政策,體現了整體和部分辯證統(tǒng)一的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如果答出根據中國玉米加工產業(yè)在中國產業(yè)結構中所處地位不同、條件不同,因而不能照搬美國的做法,體現了矛盾特殊性原理;或者答出玉米加工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要有一個度的把握,體現了量變質變的規(guī)律,可酌情給分,但總分不超過10分)
解答
組織答案是對學生論證和探究問題能力的考察。針對不同形式的問法,所作的答案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不論做哪一種答案,都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不論是經濟學、哲學還是政治學,都要語言表述準確規(guī)范,盡量用教材上的主干知識語句或材料中的相關語句。
二是要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詳略得當?偟脑瓌t是相關理論+材料分析,千萬不要一大段理論知識的羅列堆積。
三是理論表述和材料分析要相匹配,理論和材料的結合要分析得體,避免兩張皮。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這,祝愿同學們用辛勤的汗水去收獲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