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論語讀后感

論語讀后感

時間:2023-09-04 13:16:48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論語讀后感常用[14篇]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后感常用[14篇]

  論語讀后感 篇1

  我覺得,在道德方面,東方更重視實踐而不是理論。老子說:“圣人行不言之教”。道德更多的不是用來講的,也講不出來?鬃釉诮虒У茏拥臅r候,總是言傳身教,因材之異而施教。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弟子體會到什么是“仁”;蛟S后來孔子死了,他的弟子也老了,再傳弟子為了能讓后人能夠受到如師在側般的指導,才從先師的生活中截出一個個片斷,整理出一部《論語》。

  若要用一句話來歸納《論語》講了什么,我覺得應該是“如何做人”。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了。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

  隨著中國近代社會的到來,各種西方學說陸續(xù)傳入中國,形成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沖擊,甚至連長期在中國思想界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在閱讀了一個學期的《論語》這部書后,我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儒學的根,即孔子的《論語》說起!墩撜Z》大概包括的以下幾種思想,即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以下分別加以介紹。

  仁:愛人?鬃铀枷塍w系的理論核心。它是孔子社會政治、倫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標準,也反映他的哲學觀點,對后世影響亦甚深遠。仁體現(xiàn)在教育思想和實踐上是“有教無類”,春秋時代學在官府,孔子首開私學,弟子不問出身貴賤敏鈍,均可來受教。仁體現(xiàn)在政治上是強調(diào)“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實質(zhì)是泛愛眾和博施濟眾,孔子把仁引入禮中,變傳統(tǒng)“禮治”為“德治”,他并沒有否定“禮治”,他的“德治”無疑是對“禮治”的繼承和改造。愛人既為仁的實質(zhì)和基本內(nèi)容,而此種愛人又是推己及人,由親親而擴大到泛眾。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于“禮”?鬃右浴傲x”作為評判人們的思想、行為的道德原則。

  禮: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范疇。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中,“禮”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起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fā)展,特別是封建社會后期,它越來越成為束縛人們思想、行為的繩索,,影響了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半部《論語》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閃光的語言光照古今!不必說一代偉人毛澤東,一代梟雄蔣介石,對它情有獨鐘,就連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遠的影響也不勝枚舉!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道理是:別人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嗎?孔子說的這句深刻而又蘊含哲理的話,告訴人們修養(yǎng)是如此的重要。修養(yǎng)好像花兒在寂靜中開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結實。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論語》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書。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思想在中華幾千年封建王朝里被奉為治國圭臬。

  《為政篇》里說: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是:只是讀書,而不思考問題,就會惘然無知沒有收獲;只是冥思苦想而不認真讀書,就會越來越疑惑。在我們學習中,光讀書而不思考,就會錯誤的理解文章的含義;光思考而不讀書,疑惑越來越多,卻又找不到正確答案。只有既會讀書,又會思考的學生,在學習中才會領先。

  《八佾篇》里說: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要出遠門。如果不得已要出遠門,也必須要告訴他們確切的去處。無論我們在哪兒,爸爸媽媽總是最牽掛我們的人,自己出去玩了,必須要跟父母說一聲,讓他們放心。如果耽誤了時間不能準時回家,也要跟他們說一聲,不讓他們擔心,所以,儒家思想里的孝順理念極大豐富了中華傳統(tǒng)美德“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文化內(nèi)涵。

  與經(jīng)典同行,與圣賢為友。學習前人的智慧,豐富自己的人生。

  論語讀后感 篇2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相信熟悉論語的朋友都知道這一段是選自《論語》的第一篇《學而》篇,這一篇是本書的開宗之論,《學而》篇包括16章,內(nèi)容涉及諸多方面。宋代著名的理學家朱熹曾經(jīng)評價這一章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如此極高的評價真的是比較少見的,單看這三句話的解釋大家也能明白的,人要不斷的學習,那么孔夫子為什么要在這開篇之處連續(xù)的發(fā)出三個反問之語呢,學習與朋友與人不知而不慍有什么關聯(lián)呢?它們?nèi)咧g到底有什么連系呢?他的用意又何在?在這里我也來淺談一下我的感想。

  學指學習,這也毋庸質(zhì)疑,那么學習什么呢即儒家所指的就是學習“傳統(tǒng)”。傳統(tǒng)包括典籍以及技能。典籍包括五經(jīng)即《詩》《書》《禮》《樂》《易》。技能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論語開宗明義指出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時做何解呢?朱熹在《論語集注》一書中把“時”解釋為“時常”。我認為這一解釋是合理的,時不止包括時常,應該還含有偶爾的意思,習指的是復習溫習之意,之代詞所學之內(nèi)容,樂,快樂的意思。朋單指朋友嗎?朋友有三種境界一是泛泛之交,二是平常之交,三指志同道合之友,即君子之交,所以很明顯這個朋友就是指的是第三種人即有志同道合得人,可以和你一起促膝暢談的人,這才算是真正的朋友,人不知,知指的是了解、理解之意。慍,怨恨、發(fā)怒。歷代的文人學者也都有各種各樣的解釋而以這種解釋最為合理即便如此,但是他們也沒有說明孔子為什么會發(fā)出這三個反問的含義。以前學習論語的時候,老師也沒有具體的引導我們?nèi)绾稳ダ斫膺@三句話,所以我們一直都能看明白最淺顯的含義,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孔夫子為什么要連續(xù)提出這三個反問,因此也就沒有明白孔子最真實的意思,就好像是只知道所以,而不明白他的動機。

  這三句話的含義在我認為應該是這樣理解的,這三句其實寫的就是作為一個君子所具備的三種生活的境界,即他的三種生活的方式,第一種方式就是孔子的第一句話,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當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要常常學習,時還有偶爾之意,上文也提過,這句話就可以這樣理解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常常學習你所未知的知識,偶爾也溫習你以前學過了的知識,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其實這與莊子所提出的逍遙遁世是一種意思,他們都是主張當你一個人的時候:莊子追求的絕對的自由,而孔子所追求的自由方式只不過與莊子不同而已,那么這就是孔子眼里作為君子的第一種生活的方式,試想一個人的時候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沒有任何的束縛,隨心而動,怎能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呢,這就是第一句孔子教他的弟子們,當你一個人的時候,你們應該怎樣去面對生活。再來看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

  這又說的是,在朋友面前之時,當你有遠方的朋友來看你的時候,你在朋友面前的態(tài)度,這個朋友不是一般的朋友,而是那些與你志同道合的人,你的知己之人,那么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友人,我們一起促膝暢談,和朋友一起討論我的學說,政治主張,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么?這就是在幾個少數(shù)的幾個好朋友面前你的生活的一種方式,再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就是說別人不了解自己,不懂得自己的時候,我不惱怒他人,不也是一個有德行的君子嗎?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的時候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太在意周圍人的態(tài)度,是很難成功的,很明顯孔子在第三句的時候教他的弟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要去怨恨他人不要去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這就是一個君子在那些庸俗之人面前表現(xiàn)的一種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這三句也是一種孤獨的人生境界,無人之時自己學而時習之,一個孤獨的人是很少有朋友的所以當朋友來看他的時候,在朋友面前,暢所欲言共同探討,一起上談五百年下談五百年,難道不愜意么?我的理想、我的執(zhí)著、我的政治主張、我所堅守的一切情操,豈是你們這些庸俗之人所能夠明白的,所以當你們不理解我時,我只有一笑而之,寬容對待,當我的政治主張得不到采納時,我也絕不會去怨恨別人,孤獨絕不是自負,也絕不是清高,孤獨就是用蘇格拉底的話說就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當按照這樣的一個思路去解讀孔子,那么對于這三句話就不難理解了,它們?nèi)咧g并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承接的,孔子在論語的開篇所發(fā)出的這三個反問,這同樣也是孔子所追求的一種自由之境,他告誡他的弟子們,在混亂的時代如何去應對.。儒家和道家有很大的相似之處他們追求的都是一種自由:莊子主張逍遙遁世,追求的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自由,其實孔子也是如此,都是避世,道不行,吾將乘浮槎于海。他們都是一個孤獨的智者教你如何成為一個真真正正的君子,怎樣保全自己。

  這也就是我為什么喜歡讀《論語》的原因,讀《論語》會你更好的走進古人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思想、文化等等,同樣也交你如何處世即:素面朝天,本色做人。

  論語讀后感 篇3

  從夏朝開始有了文字記載以來,就可以稱得上中國有了文明史!兑捉(jīng)》又名《周易》,是流傳至今的最早的經(jīng)書,書中開篇乾卦第一有云:“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钡兰摇兜赖陆(jīng)》一書是道家的基礎,書中有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眰髟挥性疲骸熬右畚,小人役于物!币陨暇又畬W的出現(xiàn)還沒有儒家之說。

  儒家之前就有很多君子之學說了,但是孔子是君子之學說集大成者,儒家的創(chuàng)立人,《論語》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論語》一書中提及君子之道之處有八十余處,可見君子之道是儒家中的重點。學好《論語》就能學好國學,明白中華文明淵博。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贝司涑鲎杂谡撜Z,說的是一個儀地小官請見孔子說,凡是到這個地方的君子,我沒有不求見的。從此中可以看出春秋時期是出君子的年代,孔子在世的時候就被人稱為君子,并且像孔子這樣君子還不少呢。

  論語又有云:“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當時雖然孔子已被人稱贊為君子了,但他還嚴格要求自己,認為自己在這三方面還沒做好,需要繼續(xù)努力,才能做一個名符其實的君子,他時刻反省,學不止息,被后人敬仰為圣人,天之木鐸。

  《論語》是由孔子弟子所著,把孔子的言語,行為記錄下來的一本書。儒家以孔子為首,孟子,荀子次之。《孟子》一書中記載“仲尼不為己甚者也!薄盾髯印芬粫幸捕啻翁峒翱鬃友孕,有云:“子曰:君子未得也,則樂其意;即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眾多春秋戰(zhàn)國時期大家都有引用孔子的言行在他們的書中,這就不一一例舉了。只是可以想到君子的'形象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孔子出生于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前秦春秋時期人,百家爭鳴的年代,出大師和君子的時代,那是一個思想家的高產(chǎn)期,之后兩千多年來中國還沒有一個文化學術時代比得上百家爭鳴的時代。

  之所以儒家學說能留傳至今,并成為中華民族之精神,君子之道是很重要的,功不可沒。在今天看來要想君子是一種高貴,是一種修養(yǎng),甚至是骨子里帶來的血統(tǒng),其實不然,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君子!墩撜Z》中說,哪怕是沒有讀過書的人也可以成為君子,只要他的言行能符合君子的要求,那么他就可以是君子,很接地氣,沒有門坎。世俗的人很多,但不代表他們否認君子之道,不向往君子之道。

  有人會說,君子不懂變通,嚴肅太過,實則不然!墩撜Z》中有云:君子不器。又有云“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意譯來說,是有人問井里面如果有人被困,君子會不會跳下去救?孔子說,難道我不會在井邊放繩子下去救嗎,非要跳下去嗎?跳下去我不是也上不來了嗎?君子不可能被忽悠的?梢娍鬃右稽c都不呆板,不單把道理說清楚了而且很有幽默感。

  又有人會說,不犯錯的人沒有,做君子太難,這是一種誤解,實際上君子也有犯錯的時候,《論語》有云“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不二過,不遷怒。沒有人會愿意在同一件事情上犯兩次錯誤,所以說君子之道也是人之常情。

  百家學說,或多或少都會有和儒家思想相同或相近的地方,直到現(xiàn)在為止,文人寫文章或多或少都會引用儒家學說,只要涉及到人和社會,國家都會提到儒家,儒家學說就是關于人、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和國家之間的關系的學說,簡而言之,教育如何做好人以及處理好人和事物之間關系的學說。

  這在西方人稱為倫理學,包括伏爾泰在內(nèi)的許多哲學家、文學作家都是認同褒獎過儒家思想。這種學說是一種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的修行,是君子的修行。國學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之信仰,而學好國學必須先學好儒家,學好儒家必須要從《論語》開始,學好《論語》則要從二個字開始切入,“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章太炎先生說,“忠恕乃絜矩之道,言推己及人者。”

  忠,要誠心實意,堅定信念,行禮學道,愛國愛民。恕,要寬人嚴己,不強加于人,愛人如愛己。忠恕缺一不可,忠恕領悟了,那么可以說你己經(jīng)走上了君子之路,雖然任重道遠,何不試學而為之呢?

  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做不成君子,做個文質(zhì)彬彬的人也是值得別人稱贊的。

  論語讀后感 篇4

  假期時學校要求讀《論語》,剛拿到這本書時,感覺古文深奧、枯燥,沒有一點興趣,后來堅持讀了一個晚上,感覺不錯,再后來臨睡前每天都要看一會,發(fā)現(xiàn)自己越來越喜歡這本書了。讀完后我覺得真是受益匪淺,它是一本能給你正能量,能給你智慧的書,其中幾則給我印象頗深。

  首先要記住孔子的這句話:“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笨鬃诱f: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努力吸收新知識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以稱為老師,我覺得對于剛調(diào)到小學的我來說,確實是沒有做到熟讀典籍,沒有做到溫故而知新,以至于這次業(yè)務測試中成績不理想,“業(yè)精于勤,荒于嬉”知識只有經(jīng)常復習,時常鞏固,方可積淀下來,如果拋開,它就會像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己之昏昏,焉能使人之昭昭?”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自己對業(yè)務知識都不精通,還怎么能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nèi)容呢?作為一個語文老師一定要博覽群書,知識豐富。不學習、不溫習是難以勝任這項工作的,只有經(jīng)常溫習學過的東西,才會從中獲取更多的經(jīng)驗,我們的老師總是抱怨沒有時間,魯迅先生曾說:時間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還是有的。每天只要擠出那么一丁點的時間,讀讀書,才會讓知識慢慢沉淀在你的腦海中,只有儲備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帶著你的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自在的遨游。我們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如何溫習,再聰明的人,不通過溫習也不可能牢固、系統(tǒng)地掌握好知識,自古以來,不少名人都十分重視復習,我國橋梁專家茅以升八十歲的時候他依然能背誦出圓周率小數(shù)點后面一百位數(shù)字,人們就問他如何記得這么清楚,他說:“很簡單,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同學,學得快同時也忘的快,需要不斷的復習,才能掌握,“復習是學習之母”,一個會復習的孩子才會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一個會復習的孩子才能獲得新的知識與體驗。

  其次要以“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眮韯衩阕约?鬃诱f,學生在家要孝順父母,在外敬愛兄長,做事要嚴謹講誠信,博愛眾生,多和有德行的人接近,這樣做了之后,還有余力,再去學習文獻知識。是啊,好好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時候而后悔莫及,老爸老媽的臉上已經(jīng)爬滿了皺紋,工作之余我們要常回家看看,看看父母,陪他們聊聊天,嘮嘮嗑,一個人如果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和兄弟姐妹不和睦,那么他的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將來也是一個不孝不仁的人,小時候聽過一個故事,一個老人打碎了一個碗,他的兒媳婦對著老人大發(fā)雷霆,老人從此就找了一個木碗,有一天兒子在玩木頭,就問兒子做什么?兒子說:“我在做木頭碗,等你老了,我也給你用這個碗!边@個故事告訴我們身教是最好的教育,作為一個教師,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孩子,你的學生,生活中多向年長者請教,工作中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學習,人生中多和仁愛而誠信的人做朋友,只有具備了孝順、仁愛、誠信,才是一個完整的人,只有老師先學會做人,才能教學生如何做人,做人是教育的根本,先讓學生學會做人,再去做知書達理的人。

  最后就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边@一句,孔子說:時間就像這奔流的河水,不論白天黑夜不停的流逝。這句話帶給我們無盡的思考。我覺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前途。懂得時間的人,珍惜每分每秒,孜孜不倦,事事如意;不懂得時間的人,浪費每分每秒,虛度年華,碌碌無為。趁著年輕,我們做老師的一定要抓住時間,去讀書,去思考、去鉆研,即使不能桃李滿天下,也愿花開遍地香。俗話說的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如果不懂得珍惜,時間將轉瞬即逝,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視時間為最寶貴的呢?著名科學家丁肇中說:“看電影是金錢和時間上的'浪費,尤其是時間,那是最浪費不起的!瘪R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最討厭的三件事是理發(fā)、剪指甲和上廁所,他認為做這三件事,就是在浪費時間,作家巴爾扎克他的時間是一分一秒也不空過的。一次他太累了,就對朋友說:“我睡一會兒,你1小時后叫醒我!1小時過去了,朋友實在不忍心叫醒他,巴爾扎克醒來后,發(fā)現(xiàn)超了一小時,暴跳如雷地對朋友說:“你為什么不叫醒我,耽誤我多少時間!”是啊,偉人之所以是偉人,就是因為他們不會浪費一丁點的時間,在短暫的人生道路中,在有限的時間里,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再豐富一點,我們不能讓時間停留,但可以在時間的阡陌中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我們不能決定太陽幾點升起,但可以決定自己幾點起床。

  國學博大精深、意蘊深長,值得我們教師學習,今后我還要讀更多的國學經(jīng)典,因為那里藏著人生智慧,當你在工作中、生活中彷徨迷茫時,不妨翻開我們的《論語》,你會收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論語讀后感 篇5

  一談到我們中國文學史上的瑰寶,非《迄語》莫屬了。就連中國文學大師錢穆也認為《論語》應該是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

  《論語》是用來記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鬃邮侨寮覍W派的創(chuàng)始人,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一直有深遠的影響。

  現(xiàn)存《論語》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論語》多為語錄,但都辭綱義富,有些詞句、篇章形象生動?鬃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失子風采,益于格言”,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上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且,還刻畫了一些性格迥異的弟子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想的蕭酒脫俗,等等。

  這個假期我有幸升讀了這部語錄體的著作,其中的'《為政》篇令我印象深刻,感觸頗多。我想談談其中三個章節(jié)的體會。

  第一個章節(jié)是《為政》篇第十八章,這一章中記錄道:“子張學干祿”。子日:“子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龍,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這是在講述子張向孔子學習求官得俸祿的方法?鬃痈嬖V他:“多聽,有懷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知道的部分謹慎地說出,這樣做就能減少錯誤;多看,有懷疑的地方保留,其余了解的部分慎重地去做,就能減少懊侮。說話的過錯少,行為的懊悔少。宮職俸祿就在這里面了。

  我認為孔子說的政錯。身居官位者,應當謹言慎行,說有把握的話,做有把握的事,這樣可以減少失誤。雖然,我如今僅僅是一個學生,但是我也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

  比加有一歡,我競選上了班級里的班干部,老師讓我?guī)兔Π炎鳂I(yè)抄到黑板上,但是,因為記錯了考師讓我寫的作業(yè),導致了許多同學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yè),被老師批評伙伴們對我很失望。

  這就是應驗了這句話。∪绻敃r我記清楚了老師的指令,如果我在記不清的情況找老師確認一下,如果我沒有做這件我沒有百分百把握的事,同學們也就不會因為沒有完成作業(yè)而被老師斥責了吧!我神威信也不會一落千丈。

  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小,也一定要做到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不然就會讓你追悔莫及。

  另外,第十九章也讓我體會較深。這一章是這樣記載的:“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這句話講的是:魯哀公問孔子說:“怎樣做才能使百姓信服呢?”孔子回答道:“推舉正直的人放在邪曲人之上,百姓就信服了。如果推舉邪曲的人放在正直人之上,百姓就不會信服!

  我認為孔子在此論述的是用人之道,說明了為政者必須有明辨是非的眼光和正直無私的心懷。否則,一日出現(xiàn)“親小人,遠賢臣”的情形,不旦會使局勢危險,還會失去百姓們的擁戴。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示例。就拿我們學校的事來說吧!每每評選班干部或三好學生時都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班有一位同學體弱多病,常年住在醫(yī)院里,但是每當評選優(yōu)秀學生、三好學生基至是班干部時,他的名字都會列于名單之上。大家都十分的氣慣,氣憤這位同學什么都沒做就可以輕而易舉的評選上。要知道,許多同學為得了這一個名額爭的“頭破血流”,后來有些同學漸漸明白了,什么公平競爭,不就是只要班主任的一同話,他說你行你不行也是行的,他說你不行你行也是不行的。

  在此事中,班主任就是那個為政者,如果班主任做到了公平公正,那么輸?shù)耐瑢W會服口服,反之,則亦然。那么作為一個為政者,是選擇一舉兩得還是得不償失呢?我相信明智之人一定會毫不猶豫選擇前者。

  而最后我想要談談體會的,則是我認為一個人為人最最重要的一點了吧!

  在《論語》中,是這樣記載的: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這句話說的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做人。就像大車沒有輗(車轅橫木上的關鍵),小東沒有軏(車較模木上的關鍵一樣,怎么能走路呢?”

  想必“狼來了”這個故事大家并不陌生吧?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就是因為欺騙了村民們太多次,而當真的狼來了的時候再也沒人相信他,上來救他,I導致他被狼咬死了嗎?而他死亡的原因,不正是因為他自己的不守信,欺騙村民導致的嗎?如果他不這么做,他不也就不會死了嗎。

  像這樣守誠信的故事還很多。在國外,有一個小男孩名叫華盛頓,他有一次不小心砍倒了一棵父親最喜歡的櫻桃樹,但他并沒有撒滿而是勇敢的承認了這件事,最終他得到了父親的原諒。

  這樣的故事太多太多,曾子殺豬,季布一諾千全,郭沫若與芭蕉花等等。由此可見,誠信是多么的重要!而孔子的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精辟至極。

  怪不得就連商業(yè)大亨馬云也說:《論語》是人類真正的智慧,是我重復看、不斷看,受益最深的書。

  論語讀后感 篇6

  很多人都說于丹的論語心得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讀于丹說論語,讓人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tài),一種融入在現(xiàn)在社會中的理性德行。由于時間的關系,應該說對于丹的這本書只是粗略的讀了,自認為還沒有讀透,但對與自己實際生活和教學相關的章節(jié),讀后確有感觸。

  一。對待生活缺憾的態(tài)度:

  第一個態(tài)度是,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里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tài)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后果是什么呢?

  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了!背姓J現(xiàn)實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F(xiàn)在的英語教學結果應該說對我校的英語教師來說,就是一個很大的缺憾,每一名英語老師都在盡力,都很認真負責,但一次次的考試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總感覺自己的付出和回報不成正比。

  可以說在每一次考試成績出來后,總要有一段時間心情是很郁悶的。讀完這一部分后,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缺憾是我們必須面對,也許還要有很長時間需要面對的,我們要從抱怨學生的懶惰,抱怨家長的不配合,抱怨領導的不理解中跳出來,因為這樣做,除了給自己填堵外,我們得不到一點好處。

  反之,我們要積極思考,班級有好學生,說明我們的教學不是完全失敗的,至少在求精,求尖方面我們做到了,我們需要反思或者在以后加強的是如何找到并實施更好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困生的各項能力。將缺憾降低到最小化,直至消失。

  二。明確的交友標準:謂之,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也就是說,好朋友有三種,壞朋友也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友直就是說要為人正直,要坦蕩要剛正不阿,一個人不能有諂媚之色,要有一種朗朗人格,在這個世界上頂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時候給你勇氣;

  他可以在你猶豫不前的時候給你一種果斷,這是一種好朋友;友諒,也就是寬容的朋友,其實寬容有的時候是一種美德,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們會發(fā)現(xiàn),當我們不小心犯了過錯或者對他人造成傷害的時候,有時候過分的苛責還有一種批評,都不如寬容的力量來得恒久。

  其實有時候最讓我們內(nèi)心受不了的是一個人在懺悔的時候沒有得到他人的怨氣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種包容,所以有一個好朋友,他會給我們內(nèi)心增加一種自省的力量;寬容的朋友不會使我們墮落或者更多的放縱自己反而會讓我們從他人的內(nèi)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寬容的好朋友,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是我們在失落時需要的關懷,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聞,就是見多識廣,學識淵博的朋友,當你在這個社會上感到猶豫彷徨有所躊躇的.時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廣見博識為你做一個參考,來幫助自己做出選擇。

  知道了三種好朋友,同時,還有三種壞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這是三種什么人呢?

  論語告訴我們,第一種壞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們在生活中可能會遇到一些情況,當你還需要理智判斷的時候,你的朋友卻先自盲目下定了結論,這種暴躁的朋友往往因為盲目的激情影響你的判斷,讓你做出可能永遠無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種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種相反,是說那種脾氣特別優(yōu)柔寡斷的朋友。要知道,現(xiàn)在的生活節(jié)奏很快,競爭激烈,很多時候,機遇在我們面前只是一晃而過,你必須果斷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擾了你的思維,使你猶豫不決,這種朋友總是讓你錯失良機。第三種,也是最壞的一種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種不擇手段來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他們往往會打扮出來一副善良的面孔,來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發(fā)現(xiàn)被他利用,而這時往往你已經(jīng)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現(xiàn)在的師生關系中最能起到輔助教學的就是朋友關系。那么在與學生的交流中,論語中的這“三益友,三損友”同樣適用,在給學生評價時要正直,公正;在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時,除了必要的嚴厲,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的寬容,理解與引導;在教學中要盡量做到多聞,現(xiàn)在的時代是信息的時代,“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有一桶水”這句話仍舊是真理,只不過現(xiàn)在的教師要想教好學,也許需要一缸,一池,甚至更多的水。而現(xiàn)在少數(shù)破壞教師形象的個別人,其身上正體現(xiàn)了損友的特點,要么武斷,讓學生心生敬畏,恐懼;要么柔弱,讓學生隨意欺負,或只是錯誤理解了賞識教育的真諦;要么勢利,自私,只求在學生身上獲取眼前的物質(zhì)利益,最終受人鄙視。

  看了《論語》相信我們對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學和生活中,論語將成為我學習,反思,感悟的最有力支持與后盾!也希望學校能給我們提供更多這樣的好書來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論語讀后感 篇7

  讀完《于丹〈論語〉心得》這本書,心靈有所觸動:它使我重新認識了孔子,讓我領略到了一種獨特的智慧,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一種融入到當今社會中理性的道德。

  《論語》是一本記錄著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的語錄。記得讀中學時,我在語文課上機械地背誦著“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其實并未真正讀懂。而今,于丹教授用自己獨到的視角,將這樣一本古老的書籍,用現(xiàn)代的眼光進行系統(tǒng)的解讀和闡釋,拉近了我們普通人和圣賢之間的距離。

  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圣賢?墒乾F(xiàn)在,于丹教授將一般人艱澀難懂的《論語》和現(xiàn)在這個繽紛的世界聯(lián)系起來,通過心得的方式來解讀,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xiàn)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nèi)涵。其中,她的許多獨到見解,仿佛讓人欣賞到了一個個曲徑通幽的勝地,宛如久閉的心門打開了一扇窗,絲絲縷縷的陽光透進來,心里明亮了許多;又如涓涓細流注入心田,沁人心脾而美不勝收。

  于丹教授筆下的孔子沒有圣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出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說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队诘ぁ凑撜Z〉心得》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等七大篇章,并運用講故事的形式告訴我們許多為人處事的哲理。下面,我從五個方面來談談《于丹〈論語〉心得》詮釋的“為人處事”:

  (一)為人之道。在物質(zhì)生活豐富的今天,因為生活節(jié)奏快、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等問題,人們顯得越來越浮躁,精神世界十分空虛,很多人心態(tài)不平衡,怨聲載道。其實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于丹〈論語〉心得》告訴我們,要想讓自己有限的`生命變得有意義,做一個有意義的人,要做到:精神富足、心理健康、積極生活、和他人和睦相處,愛崗敬業(yè)、安于本職,獻于社會。

  (二)處世之道。在社會交往中,無論是工作還是處世,人們都想找到一個法則,既對自己負責任,又要對他人負責任!队诘ぁ凑撜Z〉心得》中提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就是說,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你在什么位置上,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不要越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不在其位,就不要謀其政。在工作上如此,在與人相處方面也要如此,F(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可以說人與人是近了,但也可以說人與人更遠了。因為通訊和交通工具的使用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在鋼筋混泥土的城市中,對門的鄰居卻往往成了陌路人。記得顧城寫的一首詩《遠和近》:“你一會看我\一會看云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看云時很近!边@首詩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述得非常形象、非常微妙。人與人之間,即便走得再近,也還是會有可能產(chǎn)生距離。如何與人和諧相處,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借用《論語》之語總結了與人相處的幾點原則:第一、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第二、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第三、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從三點原則中我們可以悟出,相處之道的確是一門藝術,其前提是要保持一個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其關鍵是要把握好相處的尺度。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與人和諧相處。

  (三)交友之道。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有很多的朋友,但究竟有幾個真正屬于自己的朋友呢?究竟有誰會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手來幫一把呢?《于丹〈論語〉心得》中說,對待朋友要有一定的尺度,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要保留一條界限,這樣朋友也才能夠交往得長久。可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論語》告訴我們的是一種交友方式:怎樣交朋友,交怎樣的朋友并要怎樣維護友情。

  (四)理想之道。一個人應該有理想。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是修身,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修身可理解為:外在能力完善,懂得變通,與時俱進,內(nèi)在心靈完美、富足。因為只有內(nèi)心修為提升了,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去處事。通過《于丹〈論語〉心得》,我們知道了這是孔子對人生理想的總結,這也被后人奉為人生理想的指南。

  (五)人生之道?鬃诱f:“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自道的人生軌跡,卻也成了后人的人生坐標和價值體系。它就像一面鏡子,人們可以通過它比照自己的人生軌跡。當然,人的年齡有生理年齡、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但如果我們能在二三十歲時就能提前感悟到四五十歲的境界,并在內(nèi)心建立起明晰的人生價值體系,做到淡定從容,那這樣的生命一定是有效率、有意義的生命。從《于丹〈論語〉心得》中,我讀到了這份人生的價值體系。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fā)的。通過讀《于丹〈論語〉心得》,我學會了修身養(yǎng)性,品味人生的生活道理。只有以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并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到自然的狀態(tài)中,才能尋找到自己內(nèi)心的那份安寧,也才能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如果看過這本書的同學,不妨體會一下大家對于這本書的看法。沒看過的同學們不妨也看看哦。

  論語讀后感 篇8

  《論語·里仁》凡二十六章,主要講孔子教導我們?nèi)绾巫鋈,如何成仁的?/p>

  第一章、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仁是儒家世界的根本,以仁為本是儒家的價值選擇,盡管孔子之后的儒家提出了性、道、理等諸多概念,然而仁之主體不變,也就是說仁是人之所為人的本質(zhì)所在,也是天、地、人三才之本性。《中庸》說:“仁者,人也”;孟子說:“仁也者,人也”。東漢劉熙的《釋名》說:“人,仁也;仁,生物也。”結合《周易》之“天之大德曰生”來理解,仁不僅僅是人的全德,而是結合、吸納了日月、天地陰陽的之靈氣,故有人為萬物之靈、民胞物與之說。明代張信民的《印證稿》也證明了我這樣的體悟。張信民說“惟于《易傳》發(fā)明最著、最精切,曰:‘天之大德曰生’,又曰:‘元,善之長也’。君子體仁足以長仁,蓋在天之大德曰生。而人稟此生理曰仁。故人之原出于天。而與天之大德同量同體也”。按照陰陽家《雪心賦》的說法:“孤陽不生,獨陰不長”。仁應該是天地和合的精氣,人得其全,才有人性,故孟子道性善。因此,在我們?nèi)寮铱磥,人有能力體悟到天地之道,人生之動力、人之尊嚴、人之價值就在于創(chuàng)造生命,改善環(huán)境,發(fā)揮人的能力實現(xiàn)仁道。

  盡管仁是人本有的,人人都有的本來性。但是因為有的人并沒有看到自己的本來性,不愿意發(fā)明人的本性,甚至還沒有脫離動物的本能,是以處事做人難以安分守己(根據(jù)自己的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不勞而獲、機巧使詐剝奪他人的勞動為人。綜合之,就有崇高、偉大、平凡、平庸、貪婪、多欲、惡毒、善良、美、丑、真、假等等多樣的實在世界,這個世界不是人人的理想世界,更不是儒家認可的世界,因此,儒家就要通過教育、生活實踐提升人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現(xiàn)自己的仁性。在儒家的'視野里,仁不僅僅是道德的范疇,還是自然宇宙秩序本來性的屬性。

  而道家卻反對儒家的這種仁化自然,自然仁化,把主觀世界與外在世界一體化自然人生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于中(《道德經(jīng)》第五章)”。這里有兩個問題需要追問一下,如果聽任人與社會自然變化,人的意義和價值又如何顯現(xiàn)呢?如果個體自然任性,這個自然任性能保證自己的安身立命嗎?“守于中”不也是一種主體的有為嗎?道家的這種看待人世間的立場,必將走向道教個人修行,以求長生不老的境地,盡管漢代黃老無為之術曾經(jīng)顯赫一時,最終還是歸隱于山林之士。大概這是儒家治世、道家養(yǎng)身,佛家養(yǎng)心的歷史使然吧。無論哪一種價值取向,在儒家看來,只是一種生活選擇,一種生活方式。

  有人會問:“究竟什么是仁呢?”孔子沒有給仁下一個邏輯的絕對的靜止的定義,孔子說了好多仁,但是還是沒有給仁下一個邏輯學意義上的定義。這也是現(xiàn)在習慣于西學邏輯思維難以理解的地方所在。其實,生活只能用生活來定義。生活中的人生立場、價值取向、生活理念一旦被定義,就使得生活變成了枯燥的程式,束縛了活潑潑的人生樂趣。因此,儒家的哲學不是分析的知識架構,而是活生生的生命體驗。

  基于以上對仁的一般性把握,對“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句讀就是“里仁為美”是句號或者感嘆號,表示肯定判斷,里是鄉(xiāng)里的意思,就是民間經(jīng)常說的“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鄉(xiāng)里”的意思。在周代的制度里就有“王及諸侯國都郊內(nèi)置鄉(xiāng),民眾聚居之處曰里”,這就是鄉(xiāng)里的來歷,現(xiàn)在韓國農(nóng)村仍然沿用這一制度呢!盀槊馈本褪菫榧,為善,為好的意思!盀椤本褪且允裁礊槭裁!袄铩泵~使動的用法,所以說,“里仁為美”就是說選擇住處或者說選擇安居的地方以仁為最佳的選擇參考。“擇不處仁,焉得知?”處,處于,安于,居于;焉,如何,怎么;知同智。就是說如果選擇居住的地方缺乏仁,怎么(說自己)有智慧呢?

  所以,南宋大儒朱熹說:“擇里而不居于是(處仁)焉,則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為知矣!

  在筆者看來,“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的現(xiàn)實意義是求知、找工作都需要仔細了解、考慮一個單位的文化與教養(yǎng),一個沒有教養(yǎng)的學校絕對不是什么好學校,一個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yè)絕對不是什么可以長久的好企業(yè),一個行政事業(yè)單位缺乏對百姓的尊重、缺乏對人的一視同仁,絕對不是什么合格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下的職能部門。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容易被人忘記的是“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的居家啟示是買房子一定要看所居住的鄰居周邊的關系如何,鄰居偶遇是否有微笑;還有買房子還要看房子內(nèi)的結構、場域是否與所在地的氣候地理環(huán)境相適應,陰陽是否和合,等等。

  總之,儒學是生活的學問,儒學即人學。

  論語讀后感 篇9

  《論語》是一部年代久遠、體量博大、內(nèi)涵豐富、道理深奧、文字怪僻的古代經(jīng)典。在此書問世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讀這本驚世之作,是很有必要的。在社會發(fā)展進步,人類文明顛離重流的今天,在全社會倡導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全民素質(zhì)的今天,用孔子的思想去引導自己的思想、指導自身的行為應該是很有必要的。

  在細讀和品味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先生的《論語》之后,感觸頗深!先就其書而言,“論語”的“論”字讀“倫”音,“倫”字的解釋有三種:第一種是“輩、類”;第二種是“條理、次序”;第三種是“人倫”。單單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其中深含的寓意已經(jīng)很深刻了,體現(xiàn)出了一種最基礎、最根本、最源頭、最本質(zhì)的“倫”字。萬事萬物都有它的發(fā)展規(guī)律,所以人應該講究一個“倫”字,即倫理道德。

  再者,就孔子其人來探究,他被后人尊稱為一代圣賢和萬事師表,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十大歷史名人,是世界文明史上的最偉大的文化巨匠。他的思想學說,為中國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產(chǎn)生著極其深遠的影響。孔子生平坎坷,三歲喪父,家境貧寒,他的成長與母親顏氏的辛勤培育是分不開的。他11歲跟隨魯太師學習周禮,19歲已經(jīng)掌握了被總稱為“六藝”的禮、樂、射、御、書、數(shù),并逐步形成了以“仁義”為核心,以“中庸”為準繩的倫理哲學,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理想的儒家學說?鬃拥娜松^是聽天由命,積極投身于社會現(xiàn)實,重實踐,重人倫、重內(nèi);孔子的思想教育是普及教育,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循序漸進,啟發(fā)疏導;孔子的經(jīng)濟思想是以得民安民為出發(fā)點,主張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的軍事思想是反對擅滅人國、擅滅人祀的戰(zhàn)爭征伐。

  本書中,孔子重點闡述了關于學問、為政、禮樂等方面應該遵循的道理。在關于“學”的問題上,他認為學固然有學書本的一面,但是更重要的應該是學做人、學禮樂、學從政、學生活等,他不主張死啃書本,更多的喜歡社會生活實踐。在從“政”的思想核心上,他主張“以德治國”,他認為孝敬信勇是為政之德,圣賢君子才是為政之人。同時他論述了禮樂之事的得與失,指出了禮樂對于為政的重要性。

  本書用經(jīng)典的語言高度概括,深刻透露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欲做事先做人”也許應該是我們涉世之初作為人所必須清楚的最基本的處世之道。做人?應該怎樣去做人,做個怎樣的人?做事?做什么事,應該怎樣去做事?應該是我們永遠追尋和追求的完美人生和理想境界。“思想的高度決定行為的高度”,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行為,相反,什么樣的行為也同樣會折射出你最本質(zhì)的思想。在社會經(jīng)濟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給人的思想造成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在這種環(huán)境的發(fā)展與不斷的變化之中,在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保持思想的穩(wěn)定,形成定性和純潔性,發(fā)展相對的平衡性,給思想的凈化找一個支點,應該是每個人應該深思的問題。我想用孔子的思想和他所闡述的哲理、倡導的觀念去工作、學習和生活,并用以為人處世之道,應該是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和個人成長的。

  在讀了論語之后,在深刻體會了很多的道理之后,我想就如何提升領導力,我想從簡單的做人和做事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應以做人為本。不管你從事什么工作,在哪個工作崗位,人的品格永遠是第一位的,以自身品格形成的人格魅力應該是無形的領導力。只有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才會產(chǎn)生相應的領導效應。領導在很多場合是受人矚目的。換句通俗的話說,你的身上聚集了很多群眾的眼光,大家在看著你,看你是怎么做的.人,怎樣做的事?如果你是一面好的鏡子,就會產(chǎn)生相應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繼而會產(chǎn)生凝聚力,這種凝聚力就會鞏固你的領導力。所以,第一點就是要率先垂范,做群眾的鏡子,給群眾樹立榜樣。

  第二點就是在工作中,在做事的過程中,工作的方法,和對待群眾的工作態(tài)度,也就是與工作伙伴(可以是上級領導、同事、或者是下屬)相處的環(huán)境所產(chǎn)生的工作氛圍是怎樣的?這種工作氛圍應該是用領導力來打造的,和諧的團隊是體現(xiàn)領導力的具體表現(xiàn)。所以,我們倡導快樂工作,工作的快樂應該是源于和諧的。如何來營造和諧,那就需要用孔子的思想,用論語中所闡述的很多潛而易見的道理,蘊涵的深刻哲理來處事。處理好日常工作中的人際關系,處理好工作過程中發(fā)生的大小事情。

  論語讀后感 篇10

  從前,因為各種雜事,從沒有靜下心好好翻看一本書,都是零零碎碎的讀些只字片語,自從參加了讀書協(xié)會,在大家的影響下我開始認真的閱讀一本書。在這個寒假,我翻閱了一本影響中國幾千年文化的巨著——《論語》,這讓我受益匪淺。

  從我們的歷史課本中,大家能知道,西漢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讓儒家思想成文了中國的正統(tǒng)思想,而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成為了那個年代道德思想的標準,直到清朝末年。在這兩千年的學習中,論語已深入中華民族道德文化的骨髓,在中國人的道德觀念中扎根繁衍。但從歷史中,我們獲知,這兩千年統(tǒng)治者更多的還是將儒學和《論語》作為一種統(tǒng)治工具,運用論語中的“禮,仁,忠,孝”來禁錮人們的思想,加強自己的統(tǒng)治,所以,在我們要推翻封建統(tǒng)治時,就必須先推翻它的思想枷鎖!墩撜Z》自然是首當其沖。從這個意義上說,新文化運動中“打倒孔家店”是非常正確的,打得很好。但當時的局限,全盤的否定,也使得中國的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沖擊。拋開任何歷史偏見來閱讀它時,你會發(fā)現(xiàn),他蘊藏著幾千年,我們古人在生活實踐中獲知的大量智慧結晶,這些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是一份及其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就《論語》本身來說,他不像西方人的思想著作,在某個問題上做十分深入的分析,他的思想道理非常廣泛淺顯。對于讀慣西方哲學、神學著作的人來說,孔子的思想可能會太散亂了,沒有一定的系統(tǒng)。然而在細細的品味中,你會發(fā)現(xiàn),“圣人”所說的都是貼近我們?nèi)粘I畹,有著非常強的實踐性,生活性。這也許就是我們中國人的道德思想特點,重實踐不重理論。就像老子說的“圣人行不言之教”,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論語》中看到的,都是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論和日常的瑣事,然而,就是在這些平凡的言論和日,嵤轮校N涵了泱泱五千年中國文化傳統(tǒng)的精髓。

  在讀書協(xié)會的講座中,我聽到老師說:《論語》就是譯本教我們“如何做人”的書。這讓我感觸很深:做人和做學問是不同的。做學問也許還能在紙上做,做人卻只能到生活中去做。讀教人做人的書,自然要放到生活中去讀而不是僅僅在紙上讀,到故紙堆中去尋找疑問的解答。所以,閱讀《論語》要和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我們才能從實踐中去真正感受《論語》中的精髓。

  打開《論語》,我就像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正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造就了一帶圣人——孔子,一個20xx多年前的學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

  孔夫子曾經(jīng)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他也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朝聞道夕死可矣”,這是多么令人不可思議!作為一個學識淵博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這樣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然而,從他的言論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答案是肯定的。這讓我對自身的淺薄感到慚愧。

  從孔子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學術并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真諦。作為有限的“人”,卻投入到探究無限的“人”之中,這也許就是讓孔子感到學無止境的原因吧。

  作為一名教師,在和學生的交流中,我也能偶爾感到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的變化過程中的。每當探究出新的內(nèi)容后,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就被打破了。在閱讀了《論語》后,我才發(fā)現(xiàn)幾千年前,孔子就已經(jīng)把話說得很明白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它的意思是“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原來,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在現(xiàn)在的教學中,我們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學,我想在孔子的言論中已告訴我們“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道理。這讓我想到了自己的教學。

  記得有一次課堂上,學生對于我提出的一個歷史問題產(chǎn)生了疑惑,根據(jù)他平時看的電視,他不贊同我的觀點。當時,他開始在座位上和旁邊同學,竊竊私語。他的行為已經(jīng)違反了課堂秩序,我很生氣,所以,立刻點名批評了他。他很不服氣,課后在和他的交談中,他始終不認為自己有錯。在讀了《論語》后,我發(fā)現(xiàn),在教人求真的時候,我的錯了,我沒有真正的好好的去了解這個學生,從他的行為,可以看出,他是喜歡歷史的,而且愿意學習,因為只有認真學習了,才會真正產(chǎn)生疑問,而我卻只看其一,而不看其二,做了錯誤的決策。

  教師教的是“人”,這不是一成不變的客觀規(guī)律,而是千變?nèi)f化的事物。從《論語》中我明白了,對待人不能墨守成規(guī),如果那次事件中,我能在課堂上對他的認真加以肯定,對他的行為給以提醒,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吧。

  在閱讀《論語》的過程中,我深感自己對于世界的渺小,深感自己行為的諸多缺失,但從《論語》中,我不斷找到新的自我,不斷成長。我深信《論語》是一本值得我們細細品位的好書。

  論語讀后感 篇11

  工作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過,最近一段時間,按照教育局的要求,讀了一點《論語別裁》來充實自己。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以淵博的學識,旁征博引,談古論今二而撰寫成《論語別裁》,通過南懷瑾先生的論述、詮釋,希望自己從《論語》中學道行多的方法,去治我的工作、生活。下面談一丁點讀《論語別裁》的感受。

  《論語別裁》這部書是南懷謹先生對《論語》這部書別出心裁的解釋,特別是有別于明朝朱熹對《論語》的解釋。他認為現(xiàn)在人們對于儒家學說的錯誤認識和理解,多是由于朱熹的解釋給人們的誤導!墩撜Z》這部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部書的絕大部分是孔子和他的弟子或者其他人的問答的話。聰明的學生問他,有聰明的答復,愚笨的學生問他同樣一個問題,他的答復便又不同。

  孔子說話,是因人而異的,即"因材施教"?鬃邮且粋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學可以說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學,他將人看作是平等的。《論語》中有"性相近,習相遠,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就是說,除了絕頂聰明和絕頂愚笨的人沒有辦法教育以外,其他都是平等的,可教育的能力是一樣的?鬃犹岢隽怂膫字,可以說是中國的民主主義教育哲學,就是"有教無類",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孔子的教育,他"教"什么呢?孔子提出一個很重要的字,就是"仁"?鬃拥目粗"仁"字,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個"仁",就是人的人格,人的人性,人的尊嚴?鬃诱f"修己以敬"?鬃拥膶W生問:"這就夠了嗎?"孔子又說:"修己以安人"。這個學生又問:"這就夠了嗎?"孔子又說:"修己以安百姓"。這句話就是說教育并不是讓你去打坐念經(jīng),"修己"是讓你去做自我教育的工作,但是還有一個社會目標,就是"安人"。安人是給人類以和平、快樂。

  這個教育觀念是新的。教育并不是為自己,為的是一個社會目標。所以《大學》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修身的基礎,而后面的"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社會的目標。所以孔子時代的這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觀念就是將教育個人與社會連貫起來。教育的目標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為升官發(fā)財,而是為"安人、安百姓",為"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這個使命,就感覺到"仁",受教育的人。人本來有人的尊嚴,到了做到自己感覺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時,就格外感覺到一種責任。

  所以《論語》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就是說,必要時,寧可殺身來完善自己的人格。這就是《論語》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鬃拥牡茏釉诱f:"士不可以不弘毅,仁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就是說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氣魄,要有毅力,因為"任重而道遠"。"任"就是擔子,把"仁"拿來做擔子,擔子自然就很重。孟子說:"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說"仁以為己任"。以整個人類作為我們的擔子,就是2500年來一個了不得的傳統(tǒng)。后來宋朝的范仲淹也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修己以安人"而感覺到"任重而道遠"的緣故。明朝的顧亭林認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是這個道理。

  《論語》的深邃,是即便南懷謹先生這樣的國學大師也要窮數(shù)十年的精力才能入其堂奧的巨制。我作為一個后學晚輩,只希望隨著人生經(jīng)驗、閱歷的增加,對《論語》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入,對于我的教學和生活不斷帶來更大的幫助。

  論語讀后感 篇12

  炎炎夏日,看于丹的《心得》看出了一絲清涼,一份釋然,一份感悟。

  于丹說:“我不主張從性別看孔子,在我的心目中,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钡拇_,于丹為我們講述的就是這樣一位孔子,鏈接了多彩世界的灰色孔子,孔子用一部《論語》鏈接了東西南北﹑古今中外。但其主題卻很單純,單純到只有時間和空間,只有溫度,它傳遞的溫度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說,人家都有兄弟,可是我沒有。于是他的同學子夏就說了一番我認為很有深度的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于丹針對這一句話告訴我們:“對于缺憾,我們可以轉化自己的態(tài)度和處事方式。”

  人生決不會盡善盡美,而面對缺憾也是一種勇氣。我個人認為我還是有這種勇氣的,因為我覺得,比起我所擁有的,這些缺憾不算什么,有句話說:“樸素的,溫暖的態(tài)度。

  都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只是通過于丹的講解識得其冰山一角,但我依然把這一角寫下來,因為這見證著我思想高度的一次上升。

  人生百年,誰能無憾!墩撜Z》中說,有一次,司馬牛憂傷的人生中應該計算自己得到了些什么,而不應計較自己失去了什么!痹阢氪ǖ卣鹨恢苣陼r,我寫道:“我們多么幸福,我們還活著,看著冉冉升起的太陽,我們擁有健康的體魄,還可以肆意的奔跑!彼,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面對缺憾和不如意,我們無力改變,但我們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態(tài)度,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這樣我們會很快樂,很滿足,進而很幸福。

  如果只看重缺憾,這個缺憾將成為一種心理暗示,他會成為你生命中的陰影,影響到你生命的質(zhì)量。所以我們對于缺憾學會微笑吧!

  關于處世之道,于丹也教給了我們很多,她引用了《論語》中的一句話。有人問孔子:“以德報德,何如?”孔子回答:“以直報怨,以德報德。”于丹說:“這是孔夫子教給我們的處世的分寸,提倡的是一種人生效率和人生的尊嚴?鬃硬毁澇梢栽贡г,如果永遠以一種惡意,怨恨去面對另外的一種不道德,那么,這個世界將是惡性循環(huán),無休無止。當然孔子也不贊成以德報怨,因為你付出太多的恩德和慈悲,對于已經(jīng)有負于你的人是種浪費。

  于丹這番話讓我對自己做了深刻的反省,在生活中“德”也就是通俗說的寬容是處世的重要因素,我始終摒持這一觀點,然而,久而久之,我發(fā)現(xiàn)因為我對什么事都付之一笑的`態(tài)度,讓不少同學喜歡拿我開刷,為此我很郁悶。知道了這些道理以后,我嘗試讓自己懂得一點分寸,也讓別人給我留些空間。

  說道這兒,我又想起了我以前的一種想法,壞人是可以用善良和寬容感化的。所以我以前對那些不太好的同學都很寬容和友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想法也在腦中淡化,原以為是長大了,世故了,現(xiàn)在我才明白是他們消磨了我的寬容和耐心。對于有些事,有些人,不值得,F(xiàn)在我的原則是:對于該以德報怨的,我一笑置之,不值得的,我不會浪費力氣。

  在于丹的心得里,還有一部分讓我感受頗深,那便是交友之道。關于這個《論語》中有很多,于丹也講解了很多。但我覺得我最欠缺的于如何與朋友相處融洽。

  《論語》中有句話:“言未及之言謂之躁!庇诘そ忉屨f:就是話還沒有說到那里,你就出來發(fā)表意見了,這是我與朋友相處的最大缺點。于丹告訴我說:“大家有公共話題時,一定要眾望所歸,大家在期待一個話題時,再娓娓道來。”這是我很需要學習的。

  其中還有一句:“言及之而不言。”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話說一半,這是我很討厭的一種行為,但在我身上也找的到蹤跡,這也是我需要克服的一種行為。

  最后一種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換位思考的相處方式是交往中必不可少的。我覺得會不會換位思考是你人緣好壞的關鍵。這也是一種品質(zhì),一種素養(yǎng)。

  于丹說《論語》是最樸素,最溫暖的簡單道理,于丹也用最樸素的言語為我們講解了孔夫子歷經(jīng)杏壇講經(jīng)、雪宮施教﹑泰山登臨﹑齊國聞韶中悟出的《論語》。

  而我也用及其樸素的語言寫下了我的點點感悟,與其說是感悟,倒不如說是啟發(fā)。比起于丹,我體味的太少太少,談起《論語》我也只能說一知半解,但于丹說:“道不遠人,讓我們在圣賢的光輝下學會成長!

  在漫漫的此人生路上,我會慢慢去感悟這些“每個人心中有而口中無”的簡單道理,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用這些溫暖的簡單的道理連接我五彩的一生。

  感謝《論語》!感謝于丹!

  論語讀后感 篇13

  我讀《論語》這部書,當然不是想從中覓得修身、齊家的孔門秘傳.我只是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學貫中西的學者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哲人蘇格拉底相提并論.蘇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權處死的,據(jù)說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這同樣是一種自由精神.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的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的春秋時期,產(chǎn)生了孔子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論述了孝道、治學、治國、為政,為歷代君王所推崇,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論不一定與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相吻合,但對于影響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經(jīng)書,是有必要一讀的.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這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同時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六則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句話包含著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班上的吧.在這個近80人的班集體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象棋大師.有的是上曉天文,有的是下通地理;有的是滿腦子的數(shù)字;有的能歌善舞……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著豐富的養(yǎng)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一個幾歲的小朋友當然不如四十開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樣沒有史學家的見識廣博……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許多偉人.

  孔子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居敬興簡,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我想對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有所啟發(fā).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意思是指孔子說:“弟子在家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則謙恭有禮,對人如兄弟一般,謹慎而誠實可信,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后,還有余力的話,就再去學習知識,.”即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在團結友愛,有愛心,以賢德的人為榜樣,不斷激勵自己,努力實踐,完善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這些做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后,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視野,豐富思想.“德,人之本也,本立而道生.”

  仁義禮智信,國人都按這一標準去做,社會會更加和諧,我們的國家會成為文明、昌盛、禮儀之邦.

  為政方面,孔子講得最多.可我是學工科的,對這一方面也不太感興趣,就草草地看了一點.自然,虎頭而蛇尾也是很正常的.雖然這本經(jīng)書我沒讀完,但已從中受益良多.所以有時間和精力的話,我一定會仔細的重讀幾遍,細品其中滋味.

  論語讀后感 篇14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靈魂,所以當你閱讀的時候,你能夠走進去,你就能與書中的靈魂對話。每一本好書都體現(xiàn)著人性,所以當你從中體會到人的偉大和崇高,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本好書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在這安靜的下午,沉浸在書中的我已悄然懂得了這本《論語譯注》的內(nèi)涵。

  在慢慢咀嚼那些富有哲理的語言中;在靜靜地感受那些通俗易懂的譯注時,眼前時時會出現(xiàn)幾個鮮活豐滿、栩栩如生的人物:孔子、子路、顏淵、有子……

  其中,孔子的言論對我的影響頗大。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同學們又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時他總是樂于幫助并耐心講解。他那么博學卻始終保持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學習,人們夸他他也從不驕傲!墩撜Z》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在《論語譯注》中,我對于"仁"的理解尤為印象深刻?鬃拥"仁",其價值內(nèi)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社交性、實用性等?鬃拥乃枷胧且婚T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關系的學問是一門關注人自身發(fā)展的學問?鬃铀岢氖侨巳绾卧谏鐣䦟嵺`過程中達到理想人格的問題。"仁"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從這本譯注中不僅了解其中含義,更能深入內(nèi)部奧妙,探求人生哲理。我們能夠從《論語譯注》不斷挖掘出價值內(nèi)涵,從而推導出人類和諧發(fā)展所需要的思想根源?鬃拥囊幌盗兴枷朐趲浊旰蟮慕裉煲琅f具有普遍實用性和永恒價值。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核心美德之一,其起源于孔子的孝道觀。作為一個思想家,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孝是做人的基礎,人之行莫大于孝,連孝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品質(zhì)更無法說了。"子曰:弟子,入則孝,謹而信,風愛眾,而親仁。"可見孝之重要性,可謂是對孔子孝道思想的延伸和發(fā)展。

  孔子的孝道思想分為很多層面,其中最貼近我們的則是子女對父母的孝?鬃釉谂c其弟子的討論"三年之喪"的`對話中這樣說:"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子女就算只念到幼時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也應該為父母守三年之喪?梢姼改笩o微不至地疼愛自己的子女,為子女無怨無悔地付出,子女自然會有報答之心,因而向父母行孝盡孝,子女對父母的孝,則是儒家文化極為重視的思想。

  我認為這本偉大的著作,為我們解說了孔子思想的重要性與意義,闡釋了生活中的種種都離不開這位偉大人物的思想。因此,當我深究孔子思想后,我開始思索,我應該過什么樣的人生?我是否具有思想中的各種品質(zhì)?我的人生是否有價值?

  對于我而言,人的人生真正價值在于精神上的勝利,譬如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其表現(xiàn)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孔子的核心理念是"仁愛"主要指一種高尚的品德,仁愛是一種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圍繞這種道德修養(yǎng)而展開的,一個人想追求人生真正價值,應該以愛人為主要前提。"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人在物質(zhì)上無論取得多大的成就,都不能贏得我們崇高的敬意,真正的敬意在于精神上的,才能使我們感動,并為之震撼,正是因為孔子思想具有精神上的心境,才是我們永遠追隨,百看不厭,并為之著迷。論語譯注》的內(nèi)容十分廣泛,具有哲理性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

  "一滴水是小的,一塊石是硬的,但一滴滴的水不斷地滴在石頭的同一地方,天長日久,水滴竟可穿石,同樣我們一次努力的作用是渺小的,但是堅持不懈,不斷努力,終會成功。"這是我在看完這本譯注后的心聲。從這本《論語譯注》中可見,孔子他的門人將孔子人生的言行和經(jīng)歷記錄下來,長期久積,最終成為一部集子,一筆一劃,一字一句,都來自孔子和他的門人不斷努力,堅持不懈。

  《論語譯注》所體現(xiàn)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微微動人,這是一本書,是一本好書。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jīng)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語錄11-13

論語的作文02-27

論語的句子02-05

《論語》 讀后感04-16

《論語》讀后感05-15

論語讀后感05-21

《論語》讀后感 12-22

論語的讀后感12-16

《論語》讀后感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