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書心得常用[7篇]
我們心里有一些收獲后,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書心得 篇1
孔子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在一定意義上說,他也是全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教育家,被后人稱為“萬世師表”。孔子首創(chuàng)平民教育,繼承、發(fā)展和傳播了古代文化,相傳孔子“弟子三千,賢人七十”,足見孔子對當時教育的貢獻?鬃釉谝簧慕虒W實踐活動中,積累了一套極有價值的教學理論,在許多方面反映了樸素的辯證法和唯物主義觀點。他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治學態(tài)度,以及所倡導的互敬互愛的師生關系,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學思結合,溫故知新。
孔子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論,他主張“有教無類”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治學的角度看,他強調(diào)“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認為一個人要增長知識,必須認真學習并進行思考;他提倡“溫故而知新”,認為時時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舊知識,由此就能獲取更深的新知識。特別是“學思結合”和“溫故知新”已成為人們長期遵循的學習規(guī)律。新的課改確立了鮮明的課改理念的最高宗旨,就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我們知道教師的一切都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作為學生,要發(fā)展首要任務是學習,這其中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學習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學思結合”;二是學習如何獲得文化知識,這就離不開“溫故知新”。只有這樣,才能用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我個人認為今天課改新理念其實是對《論語》中有價值的孔子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
(二)因材施教,循循善誘。
孔子進行教學活動的特點,是能夠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智力的高下不同而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笨鬃优囵B(yǎng)弟子學習興趣的方法,是通過日常生活中一些生動的事例,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去誘導,如用“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喻指節(jié)操,教導學生要有忍苦耐勞、不屈不撓的精神;用“逝者如斯夫”比喻時間一去不復返,意在勉勵弟子們珍惜時間、發(fā)奮圖強。這樣的教學方式,受到了弟子們的稱贊,顏回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蔽覀兺ㄟ^“校本培訓”,已經(jīng)確立了新的教育觀。新的教育觀要求教師面向全體學生,同時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根據(jù)學生的特點提供個性化教育,讓全體學生都在原先水平上得到發(fā)展。這里提到的個性化教育是與“因材施教”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新的教育觀還要求教師要尊重、理解、寬容每一個學生,要善待學生的錯誤,要用優(yōu)點融化學生的`缺點。現(xiàn)在學生厭學輟學現(xiàn)象嚴重,部分學生存在灰心失望、悲觀消極的心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循循善誘”,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學生燃起希望之火,去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我認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心靈王國,都有一片自己的情感樂園。所以,作為教師就要“因材施教”、“循循善誘”,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智能強項,扶持它,呵護它,使它成為學生的成長起點。
(三)善于啟發(fā),觸類旁通。
孔子特別強調(diào)把握時機,進行啟發(fā)式教育,實際上“啟發(fā)”一詞就來自《論語》。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只有對求知欲強卻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點撥,對竭力想要表達自己的看法卻無從表達的人加以引導,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鬃拥倪@一論點是非常高明的,他要求學生積極地思考問題,善于推論,聞一知二,舉一反三。這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在今天新課改的過程中仍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我們知道科學在飛速發(fā)展,很多知識都會迅速被淘汰而變得一錢不值。因此,知識本身的獲得已經(jīng)不是最重要的了,重要的是如何去獲得知識,如何在知識的獲取過程中,開發(fā)學生的各種潛能。所以說,現(xiàn)代教學不僅是教給學生知識,更應該教會學生學知識。教師“舉一隅”是教給學生知識,學生能“以三隅反”才算教會學生學知識。要想教會學生學知識,使學生真正把知識學活,就得在舉一反三上下功夫,從而收到以一當十、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相互切磋,教學相長。
孔子在教學法上提倡師生之間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以收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論語讀書心得 篇2
當年讀《于丹(論語)心得》時,首先被易中天先生的序言所吸引。他說,孔子是灰色的。因為孔子是屬于大眾的,灰色最具有普適性,與其它色彩搭配,才顯示出“和諧”。我不禁擊節(jié)嘆服,易中天先生說得妙極了。而今,在重讀了《論語》之后,一個鮮活的孔子形象浮現(xiàn)在眼前。于是,我認為,孔子應當是彩色的。
洋洋灑灑萬言《論語》,記錄下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精華。首先,孔子的思想是靈動的,是多姿多彩世界的投影。他的言論涉及到治國從政、修身養(yǎng)性、為人處世、學習探究等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讀著這部著作,你的思維應當始終流動運轉,聯(lián)系當今社會人生百態(tài),做出自己的選擇與判斷。
其次,從《論語》中你會看出來,孔子他老人家不會擺出來“惟我獨尊”的`架勢,從來沒有把自己視為“圣人”,認為自己還有許許多多不足的地方。這才是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而不是“神”。在他的身上被還原的是生活的色彩,而不是千百年來強行涂抹在他身上的“油彩”。正因如此,《論語》中所記錄的很多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語,表達著自己的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
再次,孔子他老人家的積極“入世”思想,也傳達出對社會、對人生的熱愛,對多姿多彩的世界由衷贊美,并投入自己的實踐。
重讀《論語》,常常被一種幸福感所籠罩,為有如此悠久歷史文化的國度,為有如此色彩鮮明的先賢哲人——孔子。
論語讀書心得 篇3
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而且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華。
所謂《論語》,即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它是我國一部最早的語錄體散文,其作者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是春秋末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還是我國第一個系統(tǒng)闡述教育思想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chǎn)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
《論語》一書是孔子學說的體現(xiàn),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為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zhì)。
其中幾則令我印象頗深。
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后,在一定的時候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嘛!
多么勤奮的人,多么樂觀的人,多么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為君子誰為君子?這值得我們學習。學后復習,不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而來,大家在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為世界上有這么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為此惱恨、惱怒,應該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僅是勤奮、樂觀、大度的人,還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里,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孔子真是太謙虛了,作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所說所做有很多都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如此重要的偉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即如果一心一意培養(yǎng)仁德,就可以消除惡。的確,品德在一個人的'人生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它決定著人的一生,不好的品德會使一個人丑陋、惡毒,甚至會讓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良好的品德會讓一個人美麗、善良,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可見,培養(yǎng)仁德是很重要的。
《論語》真的是一部很富有哲理的書,不僅僅是現(xiàn)在,甚至是幾百年、幾千年、幾萬年后,它都會激勵著人們不斷的積極進取,在各個領域,都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
論語讀書心得 篇4
《論語》是記錄被后世尊稱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一直被推崇為儒家經(jīng)典。全書20篇,其中涉及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說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很久就想仔細閱讀這本書,吸取其豐富的營養(yǎng)。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粗略地看了一些篇目。因為自己的古文知識還比較淺薄,主要借助譯文才能略微領會其中的深刻含義,也算有了一點膚淺的理解吧。
作為教師,在閱讀中對其中和教育教學相關的'內(nèi)容感受最深。對于學習這個問題,《論語》第十五章中講到:“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笨鬃右馑际钦f自己并不是學得很多又都能記得住的人,而是用一條中心線索把所學的內(nèi)容貫穿起來。這讓我很有感觸,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認識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而要理解,要融會貫通,多么不容易。
又如第七章《述而》中講到:“子曰:‘不憤不起,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笨鬃诱f:“教導學生,不到他想尋求答案而又尋求不到的時候不去啟發(fā)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卻說不出的時候不去開導他。教他一個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幾個方面,我就不再教他了!蔽蚁朊總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能夠把所學的內(nèi)容都理解吸收進去,并且能夠舉一反三,但我們又不能不看到現(xiàn)實中有些學生眼睛看著黑板,人卻已不知神游何處。學習時他們看的不是課本而是參考書,考試前拼命記公式,于是地理不看地圖,歷史不看年歷,平時考試可能結果不錯,但絕不可能有完整的知識概念。
現(xiàn)在的學生讀書都要求“高效”,應付眾多的考試,對策就是臨考前借助參考書復習資料強迫記憶最快。但如此又怎能讓學生喜歡學習,又怎能要求他們舉一反三呢?面對這種問題,孔子當年的一句“不復也”可以說道出了無數(shù)教師心中的“悲涼”,但我們能夠放棄嗎?不能。如何去做,才是真正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去思考的。
論語讀書心得 篇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論語有感于許多耳熟能詳?shù)拿,我們真正能理解能做到的有多少呢?很多時候我們會思考,疑惑甚至苦悶,會用各種方式去排解這些苦惱煩悶,但往往適得其反,卻不知學才是真正解決各種問題的正確方法。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學習他方的經(jīng)驗,了解人世間不同人的經(jīng)歷,慢慢的你就會感到你突破了一層層迷霧,發(fā)現(xiàn)一個新自我的`誕生,人們總是在不斷突破自我中成長的!而學習就是我們從此岸渡到彼岸的橋梁。
論語讀書心得 篇6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八周的論語課程就已結束。沒有想到課程結束,人卻還在家中。疫情期間,讓我們好好的享受到了家庭的溫暖,家人的陪伴,卻也缺少了更為豐富多彩的學習生活。而每周一次的論語,似是一場心靈的洗滌。在這里我們靜下心聆聽老師的講解與教誨,聽老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煩躁不安的心靈得以安靜下來。
首先每次課上先讀課訓,告訴了我們醫(yī)學生的使命與擔當。每節(jié)課上讀誦,講解的論語,讓我們更深的了解了孔子與他的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泊,我們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有了許許多多的感悟。既然大家都具有覺性,我們正要好好的學習與發(fā)揚,好好的守護自己的本性與本心。在結束時的感恩詞,讓我懂得了一草一木皆恩賜,我們要心懷感恩,感恩課程的順利進行,感恩老師的教誨,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感恩國家的培養(yǎng),感恩一天生活的順利結束,期待明天嶄新的生活。
我們首先學習了孔子的一生,孔子的一生有成功,有失敗,后半生更是顛沛流離,但他從來都沒有放棄過,他堅定地相信他的道,堅定的傳播他的道。他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我們后世人學習的榜樣。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歲。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其言論,編成《論語》一書,共20篇,計492節(jié),合計12700字!墩撜Z》記到孔子晚年的學生曾參的死為止,其中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
讀論語首先學到了孝。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如何做到孝,就是要順從父母,父母對的,要聽從于他們,父母做的不對的,也要耐心的與父母商量,這是我如今理解到的孝。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話真的令我深深地感動。確實啊,父母非常擔心孩子生病,寧愿代替孩子生病。如此的父愛與母愛,怎不讓人感動呢?我們也要拿出自己更多的實際行動來回報自己的父母,愛自己的父母。
我也學會了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在自省也。我要虛心學習,以他人為榜樣,不能有嫉妒之心,及時調(diào)整自身的修養(yǎng)。在學習方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要努力培養(yǎng)自己在學習生活方面的興趣,開心樂觀的學習,學得更好,學得更快樂?鬃舆認為茍志于仁矣,無惡也矣。也就是說我們要一心一意的培養(yǎng)仁德,這樣世上就不會有惡。,這告訴我們,品德在人的一生中非常的重要,我們要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做一個美麗,善良,有心靈美的人。
學習論語,聆聽老師的教誨,使我有許多的心得與體會,在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我將時刻牢記自己所學的內(nèi)容,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做一個善良,有品德,“仁”的人。
論語讀書心得 篇7
學習了于丹的《論語》心得使我受益匪淺。我就從作為一名普通老師的角度就于丹《論語》心得談談自己的感想。
一、心靈之道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一個老師的心靈思想直接影響一批學生的思想觀念。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這樣說道:“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接受下來,而且要用內(nèi)心的淡定與坦然彌補遺憾。”因此我們在與學生接觸的時候要先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不要把自己不良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平靜自己煩躁的心情,于丹是這寫到的“當不幸降臨了,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盡快的過去,這樣你才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才會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不僅我們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還要把這種好的'心態(tài)傳播出去教育學生在今天這么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更加重要。要使學生明白在這個時代無論做什么都要有一個坦蕩蕩的胸懷。
二、處世之道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是相對獨立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我們?nèi)绾魏妥约褐車娜讼嗵幠?如何適應這樣的社會?于丹在“論語”心得中是這樣說的:“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最美的境界!
除了有正確的交際觀點,我們在為人處世上還要自我做起。在與別人交談或評價他人時要先考慮一下自己是否有資格去評價他人。所以我們在為人處世上應該時時刻刻要遵循于丹“論語”心得中提出的“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在工作中努力做到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在遇到問題和處理問題時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用這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處世心態(tài)要約束自己要求自己。并貫穿到教學中去,使學生能從自己的觀念中提前適應社會。無論以后在社會中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三、君子之道于丹在“論語”心得中就孔子提出的“君子”談了自己的三點認識,她認為作為君子要具備三種境界:第一種境界是做一個善良的人,不怨天、不尤人。第二種境界是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第三種境界是矜而不爭,群而不黨。
首先是第一種境界,我認為做一個善良的人不只是“君子”應具有的境界。而且還是我們?yōu)槿说母,做人的標準?赡芪覀儫o法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但是于丹告訴我們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不要讓我們的有限生命在苛責外在的世界中度過。另外不要只一味的抱怨外界的環(huán)境,我們自己的身上也需要這種“苛責”。
【論語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論語心得》讀書心得10-20
論語讀書心得05-30
《論語》讀書心得08-24
論語的讀書心得01-07
論語讀書心得06-14
《論語》學生讀書心得12-24
《教育論語》讀書心得01-25
讀論語的讀書心得11-03
小學論語讀書心得11-26
有關論語讀書心得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