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讀后感
當(dāng)閱讀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現(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們仨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們仨讀后感1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一句平實的話語,卻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厚重的愛與刻骨銘心的思念,F(xiàn)代科技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現(xiàn)代科技環(huán)繞中的我們,還能找到那份平淡但卻深刻地情感嗎?電話、互聯(lián)網(wǎng)讓我們的.溝通隨時隨地沒有障礙,但人與人的內(nèi)心之間卻有了越來越厚的屏障。當(dāng)我們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虛擬空間里去尋求心理的安慰時,我們是不是忽略了身邊平淡但卻真實的情感呢?當(dāng)電話、短信讓我們能夠便捷地傳達(dá)心意的時候,我們是少了“云中誰寄錦書來”的苦苦追問,但同時,我們是不是也少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身后情感呢?
當(dāng)飛機(jī)、高速列車讓我們能毫無阻隔地飛越千山萬水,多遠(yuǎn)的距離都不成為距離的時候,我們的心靈距離也隨之拉近了嗎?我們不再有“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的苦苦煎熬,但同時,我們還有那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銘心的思念嗎?
現(xiàn)代人都在追求轟轟烈烈,想要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轟轟烈烈的愛情,卻忽視了平淡中的美麗。我們以為自己有理想、有追求,每天在滾滾紅塵中為了生計和所謂的理想而奔波忙碌,但又有幾個人真正仔細(xì)地思考過自己內(nèi)心深處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我們抱怨工作不夠順利,戀人不夠浪漫,家人不夠體貼,朋友不夠理解,我們抱怨生活太枯燥乏味,但我們有沒有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去尋找樂趣、體會樂趣呢?生活原本就是平淡的,但在這平淡中,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還是可以去享受其中的樂趣的,就像歌中唱到的“曾經(jīng)在幽幽暗暗反反復(fù)復(fù)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
我們仨讀后感2
讀很多的隨記也寫下很多的文字,淺淺淡淡似乎還能感受到那是的安穩(wěn)自由愜意和一種特殊的安靜的力量。我今天想向大家分享的是讀完楊絳先生的《我們仨》這本書讀后感,有溫馨的親子互動的片段,有親人生死離別的悲痛瞬間。
《我們仨》這本書主要分為三部分,分別是我們都老了,我們仨失散了,還有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楊絳先生一開始就是寫了一家人的生活變化,錢鐘書先生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艱難的磨難后得病離開了,而在他離開之前,他們的女兒楊媛不幸得病去世。我覺得全文最能引起讀者共鳴的是第二部分吧,這是楊絳先生將他們仨刻畫得最淋漓盡致的部分,有孩子和家長的親切互動,有福氣之間的小吵小鬧,有一家人的和睦溫馨。在第二部分還有涉及到孩子教育的問題,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等一些和我們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話題。小編最喜歡的片段應(yīng)該是楊媛剛出生和童年的時候,她是很乖的孩子,會逗父母開心,在生病的時候也不想讓父母擔(dān)心,這是多么讓人疼愛的'孩子。
小編我其實是不太喜歡離別的吧,我覺得有時候分別了,就可能再也不見了。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會避免不了離別,我們總會不舍的,也有人會坦然面對,他們覺得畢竟在同一個世界不會再也不見的。《我們仨》中楊絳先生在最后描述了她的女兒和她的丈夫先后離世的過程,在這期間她有過悲痛,有過回憶,最后只剩下思念還在她的生命中,這是令人梗咽的結(jié)局。
在最后小編想說在我們還年輕,父母還能與我們常言歡笑的時候多陪陪他們吧,想想那個童年不斷搗蛋讓父母生氣的自己,想想那個為了我們上學(xué)不遲到天還沒亮就起來做早餐的媽媽,那個放棄出差陪著我們出去郊游的爸爸。
我一定不辜負(fù)世界的溫柔,做一個常懷感恩之心的人。
我們仨讀后感3
淡然讀完楊先生的《我們仨》,終了也是淡淡然,再女兒錢瑗,丈夫錢鐘書相繼過世的沉痛打擊下,楊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記錄著生活里點滴記憶,也許這是她對逝去的人的最好緬懷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脫的唯一途徑吧!
“心上又綻了幾個血泡”這么一個百歲老人一生又該綻起多少血泡,看著血泡一個個變大,最后噴薄而出,留下的可能才是痛苦之后的溫情。讓我記起《湯姆叔叔的小屋》里的'一段話“當(dāng)一種強(qiáng)大的壓力把一個人壓得忍無可忍時,他就會立刻調(diào)動他全部體力和意志進(jìn)行垂死掙扎,企圖掀翻這個重壓,由于這個道理,痛苦達(dá)到最高潮之后,退潮時往往會給人帶來喜悅和勇氣”。這生離死別帶給楊先生的除了深秋的悲涼,還有什么?
《我們仨》這樣一本紀(jì)實文集,輕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過的六十幾年歲月。從兩口之家的小甜蜜,到兩人去到牛津,在圖書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總也找不到什么喧嘩的聲音,找不出任何干擾項去打破這片寧靜,老人像是在輕輕的對自己言語,在親人墓前一起回憶那逝去的日子。她不曾想把人生描繪的多么壯麗,多么繽紛,卻在不經(jīng)意間告訴我們,她愛著她的丈夫,女兒,她有著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熱忱,那份牽掛。然她的不同,除了書本,除了學(xué)生,除了家庭,其他的紛紛擾擾均與她絕緣,他的文字里透出來的盡是黑白底色,年輕時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閨秀,到老年時候的沉著堅毅。在這片田地里,你何處去尋找市儈氣息?又有什么比這無聲的坦然更有重量。
了不起的,是她在浪濤滾滾塵世間,瘦弱身軀下投出的堅毅,視野的寬廣,對知識的渴求,對任務(wù)的負(fù)責(zé),對丈夫的肯定,對女兒的寬容,只在其內(nèi)心擁有一顆淡然的心,不計名利,不求富貴,書香四溢,如入芷蘭之室!女人當(dāng)有對生活如此之真誠,又何如收獲不了安然的晚年?
我們仨讀后感4
轉(zhuǎn)眼在中山這個城市已經(jīng)生活半年多了,越發(fā)喜歡中山這個城市。
就讀書而言,中山的圖書館就比北京便利很多,這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無需押金,刷身份證即可(國家圖書館和朝陽區(qū)圖書館的押金合計1000多,還沒有退掉呢),全程自助,刷身份證機(jī)子自動吐出一個讀者證,選好的書放在指定位置,自動全部借閱成功。便捷的我都不確定自己借閱成功沒,哈哈。
“市民選書,政府買單”,不錯吧,幾乎你想讀的書都可以在圖書館里借到哦,如果借不到,給政府發(fā)書單啊,哈哈。
最近借閱的是楊絳先生的《我們仨》,讀書之前對楊絳先生和錢鐘書先生的經(jīng)典語錄多有耳聞,只覺得是距離自己遙遠(yuǎn)的名人而已。讀完之后更是多了一份敬意,出乎意料的平實、簡單、真實、樸素、智慧,就像生活在身邊的一個賢良的妻子、一個乖巧的女兒、一個有趣的爸爸,讓凡人的`生活也可以有很多啟發(fā)。
最喜歡他們仨“小石子”的習(xí)慣:鐘書每和我分離,必詳盡地記下所見所聞和思念之情。阿瑗回家后,我曾出國,而他和阿瑗同在家,他也詳盡地記下家中瑣碎還加上阿瑗的評語附識。這種瑣瑣碎碎的事,我們稱為“石子”,比作潮退潮落滯留海灘上的石子。我們偶爾出門一天半天,或阿瑗出差十天八天,回家必帶回大把小把的“石子”,相聚時搬出來觀賞玩弄。
陪伴女兒成長的日子,每天都有很多值得記憶的“小石子”,可惜我這個母親太懶了,總是有各種借口忘記記下,過一段時間又忘記了。讀完此書,熬夜寫此文,那個小可愛不停地在身邊搗亂,那就先寫到這里吧,晚安啦!
我們仨讀后感5
我們仨手挽著手踏過那萬里長夢,我們仨肩并肩越過那凜冽寒風(fēng),而如今我一個人在暖陽里,迎著清風(fēng)雨露,思念過往的天空。
《我們仨》這本書飽含的是沉甸甸的暖意,書寫的是平淡生活中如涓涓細(xì)流般的愛。它是暖,是愛,它深深打動著我,似水流年飛逝而去,但是經(jīng)過時間淘洗過的真誠力量,卻如黃鐘大呂般震撼我的心靈,久久不消。
合上書本,錢老夫婦和女兒平凡的日常生活躍然眼前,——出國期間,和妻子一起“逃會”,細(xì)心照顧生產(chǎn)后的妻子,和女兒圓圓“沒大沒小”的“打鬧”……整本書里沒有動人心魄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從每天的一日三餐,衣食住行,到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平淡瑣屑的林林總總,在我們看來不值得一提,卻是三人平淡中的真情,尋常中的幸福。從兩個人的甜蜜到三個人的`溫馨,一路扶持、一路相守,苦也釀成了樂,悲也釀成了喜。這應(yīng)該就是生活的真諦吧!
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每天早起父親為我準(zhǔn)備早餐那忙碌的身影,深夜苦讀母親那一杯溫?zé)嵯闾鸬呐D,長久以來都被我遺忘、忽略,也許,看多了長江黃河那樣的壯觀美景,聽多了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故事,我的內(nèi)心深處總潛藏著一股英雄情結(jié),幻想著有不一樣的人生,不曾想這平靜中的純真美麗竟如小石子一樣在我的心田泛起了陣陣漣漪,聽風(fēng)看雨可以是幸福,喝茶賞花可以是溫馨。
在歲月的長河里彼此凝望,互相守護(hù),倚在時間的角落里一同慢慢地老去,也是一件悅事,只可惜“世間好物不堅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空悲切,女兒,丈夫先后離她而去,徒留自己在世間獨飲相思的毒酒。我能聽到作者楊絳在深夜里的隱隱啜泣,我能看到作者楊絳文字背后的凄婉,我能摸出她溫?zé)嵝呐K背后的悲愴。
一如作者所說“我們?nèi)司痛耸⒘。就這么輕易地失散了!蔽覀冐,已不再是我們仨,但還是我們仨,我們仨已融成了一生,融入了時光中,即便是散落在宇宙無垠的廣袤中,我們也能第一眼望見對方,這便是我們仨。
我們仨讀后感6
終于讀完了本月的第二本書《我們仨》,這本書可能并不是在我固定的書單里面,只是有一天逛知乎看到有個書單推薦,索性就九塊九買來讀讀。讀完第一章,真心感嘆,大師手筆,果然不凡。自己也多多少少看過一些散文,但是像這樣平鋪直述,卻又絲絲入扣,這樣的風(fēng)格,真的少見。
今天看完這本書,去看了大家對這本書的書評,有一則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芍^‘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是呀,書很薄,沒有華麗的辭藻,更沒有令人驚嘆的修辭,就是“我們仨”的往事。讀起來很平淡,讀完卻覺得很厚重。
關(guān)于別后重逢,書中說“我們仨人又相聚了。不用說話,都覺得心上舒坦”;關(guān)于孩子,書中說“我不要兒子,我要女兒,只要一個,像你的。可我對于“像我”并不滿意。我要一個像鐘書的女兒。女兒,又像鐘書,不知是何模樣,很費想象”;關(guān)于做學(xué)問,書中說“我們無論在多么艱苦的境地,從不停頓的是讀書和工作,因為這也是我們的樂趣”;關(guān)于生離死別,書中說“人間也沒有永遠(yuǎn),我們一生坎坷,暮年了才有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
看完這些文字,看完這些煙塵往事,真的'不知道該說什么。千年以來大家講的“相濡以沫,相敬如賓”應(yīng)該是這個樣子的吧。一家人沒有爭吵,沒有困頓,相互照顧著,相互憐惜著,而后安安靜靜的做著各自喜歡的事業(yè)。若如此,夫復(fù)何求。就書中的“我們仨”來說,突然有一天這樣的美好生活再也不在的時候,那該怎么辦呢,就連書中都說“.......現(xiàn)在,只剩下我一個人了。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
我們仨讀后感7
楊絳先生的《我們仨》我讀了兩遍。第一遍是兩年前,在書店里,站在書架旁邊,從頭到尾速讀完成。這本不到200頁的書(其中還包括五十來頁的附頁照片)對我這樣一個讀書很快的人來說,算是很輕松的事。當(dāng)時為什么沒馬上掏錢買書?可能是還看到更好看的書了。
前些日子總算還是惦記著這本書,終將買回了家。第二遍是從這個周末開始重讀,今天早上邊做早餐邊讀完,一字一句,認(rèn)真地讀。離上次的速讀有一段時間,但楊先生并不華麗的詞章表句仍絲絲入扣地牽動我心。
故事內(nèi)容很簡單:
第一部 《我們倆老了》很簡短,就一頁。講了一個夢的故事。我記住了鐘書先生安慰楊老的那句話: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第二部 《我們仨失散了》仍是楊老在講給我們一個“萬里長夢”。夢中她是一名交通員,住在客棧,往返于三地,在病中的鐘書先生和忙碌的女兒阿圓(后來也病重)之間不停地游走奔忙,卻又無可奈何地看著他們父女倆一點一點地在她眼前消散。直至她實在不想動了,先得到女兒“回自己家里去了”的消息,然后又看著載著鐘書先生的船變成一葉小舟,“變成了一個小點,看著看著,那小點也不見了”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第三部 《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附有很多張他們一家三口的'生活照,是那種其樂融融,看了讓人很溫暖的家庭照片。有年輕時,夫妻倆在倫敦和巴黎留學(xué)時的合影;也有錢瑗的成長照片、英國留學(xué)的紀(jì)念照。最喜歡他們父女倆的合影,老先生愛說女兒像他,一樣的有著聰明的頭腦,含蓄的微笑。他們仨各自的工作照,看完也讓人感動。中國知識分子家庭的真實寫照都在這些圖片中定格了。最后兩張老倆口相互理發(fā)的照片,拍得真好。楊先生會用電推子,鐘書先生會用剪刀。我看到這里,才真正領(lǐng)會了什么叫做相濡以沫。
我們仨讀后感8
這是講述一個尋尋覓覓萬里長的夢;一個單純、溫暖的學(xué)長家庭;三個人從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經(jīng)歷。
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第二部分,女兒與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書中以夢幻的形式表現(xiàn)了這段深重的情感經(jīng)歷。第三部分,記錄了自1935年伉儷二人赴英國留學(xué),并在牛津喜得愛女,直至1998年女兒與錢先生相繼逝世,這個家庭鮮為人知的'坎坷歷程。即使艱難的日子里,在楊絳先生的筆下生活還是那么從容不迫,能深刻感受到她在面對艱難生活時的力量。無論什么時候看這本書,對生活還是人生都有很積極向上的作用,絲毫沒有夸大。這是一本常讀常新的書,文字平淡無奇,敘述的事平淡無奇,偏偏卻讓讀的人感到溫情暖心,不講大道理,卻啟發(fā)了讀者該如何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之道。楊絳先生說;“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yuǎn)快快活活地一起子!钡拔覀冐怼备嬖V我們幸福來自全身心的熱愛生活,來自書香的陪伴,來自對生命的虔誠。
《我們仨》這本書幾年前曾經(jīng)看過,這本書隱藏著一種在孤獨享受幸福,在幸福感受溫暖。雖然書中有很多情節(jié),讓人感到很孤獨。但當(dāng)你細(xì)細(xì)品味文字里的故事,你會發(fā)現(xiàn)這本書里的故事更多的是溫暖和幸福。
楊絳先生說;“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人生的幸福!币苍S我也是幸福的!雖然命運束縛了我的行動自由,但讓我擁有比同齡人更多時間來做自己喜歡的事。與文字相伴,與書香相伴這就是幸福。(琳琳)
我們仨讀后感9
這些日子,讀了《我們仨》這本書,雖未感觸深刻,卻也深受感動。
在《我們仨》這本書中,楊絳女士敘述了她和錢鐘書先生以及獨女錢璦(圓圓)三個人的家庭生活,讓我真實地感受到了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單純和與世無爭以及濃濃的親情。
這本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我們倆老了,我們仨走散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是飽含深情,在敘述著他們平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兩位一輩子鉆研文學(xué),淡泊名利,生活也不易。先是在外求學(xué),后參加工作,任由別人安排,二老卻毫無怨言,默默無聞。他們不求名分,不求富貴,他們只想擁有最溫馨的家庭。萬般苦難的生活也不會壓垮他們,他們有的只是學(xué)術(shù)上的追求和鉆研。就這樣,他們走過了普通卻又不平凡的.63年。
圓圓的出生,給父母帶來了許多快樂。父女倆是“哥們”,互相打鬧玩笑,一起“對付”媽媽;父母關(guān)心女兒,女兒也懂事,自覺不讓父母操心,對爸爸和媽媽像是貼身的小棉襖,關(guān)懷備至,體貼有加。重病期間還不忘叮囑媽媽要注意身體和飲食,也不忘給爸爸寄賀年卡。
書中有兩句說得很好:人世間不會有小說或童話故事那樣的結(jié)局;“從此,他們永遠(yuǎn)快快活活地一起過幸福的生活”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煩惱和憂慮。另一句是: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fā)現(xiàn),人生最曼妙的風(fēng)景,竟是內(nèi)心的淡定與自在。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rèn)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別人毫無相關(guān)。楊絳女士經(jīng)歷的太多太多了,所以面對錢鐘書先生和女兒錢璦相繼離她而去,讓她感受到悲歡離合,這一生也不就如此。
從書中讓我明白了,不管怎么樣,都不要去抱怨,要一直努力自信。人生中總會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被別人誤解,會被別人嘲笑,那又如何,過好自己的日子,照樣生活最美,陽光最燦爛。
我們仨讀后感10
“當(dāng)你老了,頭發(fā)白了,睡意昏沉,在火爐旁打盹時,請翻開這本書”——《我們仨》;蛟S當(dāng)初不能完全明白葉芝所作《當(dāng)你年老時》的感情,但直至合上《我們仨》的最后一頁,我明白了何做“當(dāng)你老了”。
縱使老了,頭發(fā)白了,翻開這本書,那是我們仨共同暢游在腦海里的回憶:幸福、充實、美滿、和諧。
如今的楊絳只剩下只身一人,丈夫和女兒已離她遠(yuǎn)去。對于別人來說,或許他們是離開了,但對于楊絳來說,她一直在思念著“我們仨”,“我們仨”不過只是一時的別離。
我贊賞于楊絳夫婦間的相待如賓,遇到分歧各自保留意見,誰也不把誰的想法強(qiáng)加于人;我羨慕于楊絳夫婦對女兒的尊重,報考大學(xué)、步入工作旅途,一切尊重錢瑗個人的意愿;我向往于楊絳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即使在錢瑗知道自己將離世時,也不忘叮囑母親照顧好身體。
而事實上,楊絳也的確做到了照顧好身體這一點。現(xiàn)已過百歲的楊絳依舊健康的獨自生活著。我想,這與她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剩下一個人,她也曾感慨過自己好比日暮途窮的羈旅倦客,顧望徘徊,也曾感慨“人生如夢”“如夢幻泡影”。但是,她卻認(rèn)為她這一生并不空虛,活得充實,也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
楊絳一家很樸素,樸素到讓人羨慕不已!拔覀冐怼迸c世無爭,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遇到困難,夫婦共同面對,“困難就不復(fù)困難”;同時又有著阿瑗的相伴相助,苦澀艱難的事似乎都可變得甜潤。
楊絳一家何嘗不是現(xiàn)如今各家各戶的寫照?每一家的相遇似乎都是一件不尋常的遇合。
“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眼前似乎又出現(xiàn)雙鬢花白的楊絳正打開書回憶著“我們仨”的故事……
我們仨讀后感11
感動于楊絳的愛情和生活,想起最近流行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好看的臉蛋很多,有趣的靈魂很少。楊絳先生的我們仨,用樸實的文字記錄了有趣靈魂的生活。把平凡甚至苦難的日子過成令人羨慕的神仙眷侶。
一本令人感動的書,記錄一段真實的故事,令我相信世界上真的'有老了我還依然愛你,你不在了,我依然思念你的愛情。我常常看到的愛情故事總是和算計有關(guān),和利益有關(guān),和兩個家庭尖銳的矛盾有關(guān)。兩個人最初相遇的感情最后總是被生活里各種事情磨掉,剩下不得不走下去的日子?磿臅r候我會想難道楊絳和錢鐘書的愛情里沒有現(xiàn)實嗎?他們不會遇到矛盾嗎?他們的日子會不會遇到雙方家庭的碰撞。
有!在書中有個小細(xì)節(jié)“有一天,鐘書回來滿面愁容,說爹爹來信,叫他到藍(lán)田去,當(dāng)英文系主任,同時可以侍奉父親。我認(rèn)為清華這份工作不易得。他工作未滿一年,憑什么也不該換工作。鐘書并不愿意丟棄清華的工作。但是他媽媽,他叔父,他的弟弟妹妹等全部主張他去。他也覺得應(yīng)當(dāng)去。我卻覺得怎么也不應(yīng)當(dāng)去,他該向家人講講不當(dāng)去的道理。遇事兩人一商量就決定了,也是全依他,也是全依我。我們沒有爭吵的必要?墒沁@回我卻覺得應(yīng)該爭執(zhí)。我等鐘書到了錢家去,就一一告訴爸爸,指望聽爸爸怎么說?墒俏野职致犃四樕夏疅o表情,一言不發(fā)。我是個乖女兒。爸爸的沉默啟我深思。我想,一個人的出處去就,是一輩子的大事,當(dāng)由自己抉擇,我只能陳說我的道理,不該干預(yù);尤其不該強(qiáng)他反抗父母。我記得我們夫妻早先制定的約,決計保留自己的見解,不勉強(qiáng)他!
對!每個人的生命中遇到的大多數(shù)煩惱很相似,可是我從楊絳先生身上看到了修煉。不是說大吵大鬧,不是說無休無止嘮叨。而是想辦法解決問題,需要包容,需要理解。
羨慕楊絳先生和錢鐘書的愛情,羨慕他們的生活。更羨慕楊絳先生的智慧!生命的維度需要修煉。我沒有那么聰明,可是我希望自己能慢慢在生活中得到啟示,得到修煉,遇到一如此之人,慢慢牽手到老。
我們仨讀后感12
這個暑假,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楊絳寫的《我們仨》。
《我們仨》這本書是雖然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里面的內(nèi)容卻意義深刻。
這本書有3部,第一部是《我們倆老了》,第二部是《我們仨失散了》,第三部是《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耙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边@是對這本書對美妙的評價。那么,我們仨是哪三個人呢?原來,爸爸是錢鐘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楊絳用夢境的.形式講述了最后幾年中一家三口相依為命的情感體驗。不論暴風(fēng)驟雨,他們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經(jīng)成為楊絳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護(hù)所。
我相信同學(xué)們總會有失去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那一天,可能有些同學(xué)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這些不想經(jīng)歷的事情了。楊絳就是這樣,女兒沒有了,女兒的爸爸也沒有了。大家一定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當(dāng)真的失去了親人,回憶起來,心是非常痛的,想起曾經(jīng)在一起的日子,想起那些快樂時光。想起小時候那些幼稚的事情,真的,淚水會流個不停!不管失去了親人,還是和最好的朋友離別,都是值得懷念的事,我們一生中要經(jīng)歷很多這樣的事,幼兒園的畢業(yè)典禮可能會不太留念,因為那時我們還小,不懂事,但還是拿著同學(xué)錄,忙著記錄好朋友的電話:“喂,你家的電話是多少?你幫我寫吧!”說這句話的時候,是慢慢說的。不能像現(xiàn)在一樣把話說的那么流利。到了小學(xué),大家都明事理了,畢業(yè)典禮也就有很多同學(xué)留下了第一次離別的淚水。至于中學(xué)和大學(xué),我們還沒有經(jīng)歷,所以不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真的,沒了才知道什么是沒了,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失去了!
我們仨讀后感13
在林林總總的小說、名人傳記之中能找到封面如此別具一格的,實屬罕見。泛黃的封面起了毛邊,給人帶來一種歷史的凝重感,但同時,也帶來了雅致、自然之風(fēng)韻。我們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生活中,不妨抽出些時間,看看這一本需要慢慢咀嚼的書。讀了楊絳先生的,真的是一種享受,到了今天為止,我只讀了一遍,我只是想看他們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生活。
而對于他們的生離死別我真的不忍心看。講的是一個塵世中三個奇妙的組合:爸爸是錢鐘書,媽媽是楊絳,女兒是錢媛。60年間的緣起緣滅,因為離合,就成了一段段的故事。在我讀到傷心處時,我會落淚;讀到開心處時,我會歡笑;讀到離別處時,我會心酸;讀到家常處時,我則會認(rèn)同。總之,它能牽動你身上的每一根神經(jīng),能將讀者到會那一段往事之中。
使我大有感觸。它不僅是一本回憶錄,更可以說是一本充滿著人世間一幕幕悲歡離合的劇本。角色都是如此鮮活,即使化作了文字還是如此活靈活現(xiàn),仿佛就發(fā)生在身邊似的。我們便好比從窗戶紙的孔隙中,悄悄窺視著一戶書香門第內(nèi),一天天發(fā)生的不同故事;即使主角中已有人遽歸道山,盡管這故事并不驚心動魄。于是,從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中,我們仿佛從今天返回了昨天,看看那過去的人,聽聽那過去的事。
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就這樣呈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一家人走散了,而一家人相聚相守相依相助的往事給了楊絳最好的回憶。任何的評價都屬多余的,在作者那里是一種自然,在讀者那里卻常常禁不住流下眼淚。
錢老一家人的生活是平凡的,但他們一家人始終是樂觀的,無真是于平凡中顯出不平凡。一個不平凡的人,寫了一本平凡的書,卻引起了意想不到的反響,這就是楊絳和她的《我們仨》。一個尋尋覓覓的萬里長夢,一個單純溫馨的學(xué)者家庭,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痛定之后,只剩下滿紙洞徹生死的達(dá)觀…… 這可是我找了好幾篇 拼起來的 蛤蛤
我們仨讀后感14
看了《我們仨》這本書,我感受到的除了對作者文采的敬佩,更多的,是對那種懷念柔和、平靜的那種舒適的遐想。
剛開始,我看不懂這本書表達(dá)的是什么,準(zhǔn)確來說,是對其中那個“夢”似懂非懂,在這本書中,我分不清哪些是夢里,哪些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它讓我感到一片茫然。之后才明白,這是一家人親情的訴說與回憶。從懵懂突然感到了溫馨,是那么突然與迅速。
懷念與回憶中,作者沒有用筆尖表達(dá)出那種悲傷,也沒有對一些令人自豪的往事表現(xiàn)出激動昂揚,只是用緩和的語氣,緩緩訴說著一家三口的生活,平凡、溫暖。
這本書看上去很厚,可是句子很簡短,訴說很自然,而更多的,是他們一家三口完美的照片,有隨著時間的推逝,一家人模樣的變化,也有三個人工作,各不相擾,鐘書正在添補(bǔ)他的華氏大辭典三個人的認(rèn)真與對工作的目標(biāo)與追求,夫妻倆互相幫忙對方理發(fā)的溫馨場面,讓人感動萬分。這只是一些生活照,甚至還是沒有色彩的照片,可是聞到的,不僅僅是書香,還有甜蜜的味道和溫馨的感覺。
作者追求的沒有那種壯志凜然,也沒有那種激烈奮斗,而她更多的,是細(xì)節(jié)中表現(xiàn)出的.星星點點,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片段,在我們眼中,只是家庭中的理所當(dāng)然,也可能只是生活料理中的小佐料,可是在作者筆下,這些似乎都成了生活料理中不可缺少的大材料。她的素材就像貝殼中的生命體,當(dāng)沙子進(jìn)入時,它會用割傷自我的代價來不斷地磨練這顆沙子,讓它成為一顆珍貴的鉆石,而自我卻漸漸淹沒在大海中。
楊絳女士在這本書中,她沒有去評價自我的生活與家庭,也沒有去講道理,只是像講故事一樣講著講著,似乎這個故事一向在演著,沒有盡頭……她之后在幕后為她的丈夫錢鐘書默默奉獻(xiàn)著,她就像那個貝殼,慢慢被淹沒。這也說明了她對這個家的那份真摯感情。
讀了《我們仨》,是對此刻生活的滿足,更是對那種平凡的味道的流連忘返……
【我們仨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我們仨作文05-21
讀完我們仨心得07-04
《我們仨》讀后感09-12
我們仨讀后感10-14
我們仨讀后感10-14
我們仨讀后感10-05
我們仨讀后感12-01
《我們仨》讀后感10-06
我們仨的讀后感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