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讀后感
篇一:項羽本紀讀后感項羽,一代英雄豪杰,曾指揮千軍萬馬,卻與在劉邦的戰(zhàn)斗中失利而未能取得天下,最終在烏江含淚自刎。項羽為貴族之后,依仗叔父的栽培發(fā)家,直到使得天下諸侯歸順,證明了他非凡的一面。那么,他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樣在后來的戰(zhàn)斗中,又出于什么原因使得他眾叛親離,走向失敗的呢?這真是一個很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首先,項羽作為楚國貴族的后代,具有先天性優(yōu)勢,在項羽本紀中范增對項梁說道:“當初楚懷王受騙入秦國,楚人無不同情楚懷王。秦滅了六國,只有楚國最為無辜,項君世代為楚將,所以大家都來投靠項君,以興復楚國 .” 由此可以看到,項羽和項梁利用人們的心理而順利起家,又因為項梁善于用人,年長有謀略而得到了眾人的推崇與信服,項羽通過自己的家室和叔父,取得了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其次,項羽天生氣度不凡。有人說他剛愎自用也好,暴虐也罷,但是它具有的勇敢與開創(chuàng)精神,是眾人無法比擬的。巨鹿一戰(zhàn)中,項羽能夠殺掉上將軍宋義,勸說眾人和他一起破釜沉舟,就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膽識與謀略。宋義也非等閑之輩,在項梁和章邯對戰(zhàn)之前就已經預料到了項梁必敗,并勸說使者高陵君做好了防范的準備,深得楚懷王的賞識,盡管在指揮戰(zhàn)爭的過程中失掉民心犯了錯誤,但如此輕易被推翻,也能看出項羽的才華。破釜沉舟,本是正常人不敢做之事,但確實符合孫子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之絕地而后存”的說法,“破釜沉舟”使得兵士的士氣高漲,取得了大捷。項羽本紀中提到過項羽年少時叔父教他學習,最初是寫文章,項羽不學,使用兵器,項羽依然對此表示蔑視,他說:“我要學的是敵萬人的學問!钡髞碛譀]有認真學習兵法。但通過這一次對兵法的使用來看,項羽是一個天生的領導者與軍事家。他的氣度與開創(chuàng)精神也是的諸侯對他頂禮膜拜,成為了首領。
項籍身長八尺有余,力大能舉鐵鼎,力氣超過常人。有著顯赫的家世和叔父的栽培,而劉邦只是一介草民,自身武功實際中沒有相應提及,但據本人推測應該頂多是一般水平,反正肯定是遠遠不及項羽。從自身的各方面條件來看項羽顯然占據了很大優(yōu)勢,但是在爭奪天下的過程中,為什么劉邦會將項羽逼入絕境而取得最后的勝利呢?這也得從項羽自身分析。
首先,項羽對于天下局面的判斷出現(xiàn)了問題,也就是說有些盲目自大,低估了劉邦的實力。而劉邦恰巧又是裝孫子的能手。估計項羽開始真正注意重視是在楚懷王指令“先入關者先為王”,劉邦占了便宜去攻擊秦軍然后入關這件事情發(fā)生之后,脾氣暴躁的項羽哪能容得劉邦稱王這種事發(fā)生,所以立誓除掉劉邦。而劉邦又是老奸巨猾之人,善于聽取別人的意見,又向項羽認錯又說好話,最終使項羽放松了戒心,趁著項羽搖擺不定之時溜之大吉。多年的明爭暗斗中,項羽始終是處于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但劉邦卻低調的不斷積蓄實力,贏得民心直到實力相當才與項羽叫板,一叫板便把項羽拍在了沙灘上。項羽對于對手實力的認識存在缺陷,使得他沒有把威脅扼殺在搖籃之中,最終釀成了苦果。
項羽自身性格的缺陷也是失利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什么樣的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項羽霸氣,勇猛,自信,敢作敢當,具有領導者的風范,但同時性格也存在著易意氣用事,缺乏深度思考,殘暴的弊病。歷史用長達幾千年的時間證明了一件事“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項羽破襄城將守城軍民活埋,擅自廢掉義帝自立為王等事情也一步步使他失掉民心。當初周厲王時,用各種嚴苛刑法堵住國人的嘴,以為這樣天下就得到了大治。但實際上就像進諫的臣子所說:“百姓就像那洪水,一味的堵塞只能使積怨更深;而只有疏通才能治理根本!蓖瑯拥牡览,項羽的種種作為只能讓諸侯畏懼,而并不能像劉邦那樣通過寬厚仁義而使得諸侯從內心歸順。這也可以說是項羽的淺陋之處吧?赐觏椨鸨炯o又聯(lián)想到秦始皇,因為這兩者在性格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但為什么兩者的結果截然相反呢?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講,秦始皇之前有穆公、孝公打下的堅實的基礎,秦國政權當時傳到嬴政時已經非常強盛,統(tǒng)一的時機已經成熟,天下沒有能與秦國相抗衡的,秦始皇雖然為人也暴虐陰險,但是他能很好的認清自己所需要的東西,換句話說,就是能隱忍,“我即使對這個人的某些做法很不滿,對這件事情很反感,但只要有助于我取得天下的,就會去采納!斑@不得不說是秦始皇的高明之處了。至于項羽,天下有劉邦這個強勁的對手,又缺乏對于自身的修養(yǎng)與反省,最后只得發(fā)出類似“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無顏見江東父老了。
褒也罷,貶也罷,一點毋庸置疑的是,在茫茫的歷史長河中,項羽必定是最澎湃的那一朵浪花。世人不會遺忘,那個曾經叱咤風云,指揮千軍萬馬的英雄豪杰。
篇二:項羽本紀讀后感
“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臥龍”和“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后世對于司馬遷和《史記》的評價。而項羽又是史記十二本紀中唯一一個沒有統(tǒng)一中國而被列入帝王行列的人物。
項羽本紀從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起兵到最后自刎烏江,歷史跨度八年。期間不乏被廣為流傳的“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最后楚漢相爭并于漢。歷史在這里沒有用最通常的評價標準:“成王敗寇”去評價項羽,而把他和劉邦都評為英雄。劉邦更偏向梟雄,而項羽則更是本色的英雄。從看見秦始皇巡游時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項羽便展開了他敢愛敢恨的一生。
因為不忍看到士卒忍饑受凍而主帥卻置酒高會,他奮起殺帥奪印,帶領楚軍破釜沉舟九戰(zhàn)破秦軍于鉅鹿城下;因為看不慣天下黎民飽受征戰(zhàn)之苦,他竟然在兩軍陣前要求劉邦出來與自己單挑來決一雌雄;因為一個紅顏知己他甚至猶豫不決,打算放棄突圍的機會;因為自己沒能把當年跟自己一起起兵的八千士卒帶回去而只把跟隨自己的烏騅馬交給了亭長,自己卻寧可自刎于滔滔烏江前。項羽的一生活的更像一個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歷史書卷上的人。
以古觀今,雖然已歷千年,但是人們談起項羽卻還是唏噓感嘆。為什么,因為雖然時間的變遷能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但是卻改變不了人性與人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能在早已被淹沒的歷史中探尋真相的原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項羽雖然失了天下,但卻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而我們今人活在當下,有的人為了金錢忙忙碌碌,有的人為了名利爾虞我詐,有的人為了美色朝秦暮楚,有的人為了一時安逸玩物喪志。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項王一樣活出自己最最真實的一面,即使歷經滄海桑田,如今回首仍然讓人感覺到如此的鮮活如此的呼之欲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放下書本,拾起心情,卻又感覺是如此的感慨良多。每天都要把自己藏在面具與外衣之下,在很多人的價值觀的壓迫下生活。雖然能得到上級的肯定,得到朋友的羨慕,卻在這日復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失去了自我。到頭來也許我們的墓志銘上會有華麗的語句來形容我們短暫的一生,但是這是否就是我們想要的呢?人人生而不同,但是很多人都走上了同樣的路,重復了同樣的事,人的個性在社會的砂輪不斷的砥礪下變的暗淡。
項羽的一生可能比我們很多人都短暫,但是他活的是如此的本色。雖然他會因為久攻不下而把別人的父親妻子架在油鍋上要挾;雖然他會因為一個官職,把已經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上反復把玩卻不舍得給;雖然他會因為一句“沐猴而冠”而暴跳如雷;雖然他會為了一個歌姬而愁腸百轉。但是誰又能說他不是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毫無顧忌的展現(xiàn)了出來呢,比起那些在乎“眾口鑠金”而畏首畏尾,首鼠兩端,總把自己藏在迷彩下的人項羽的這些缺點反而更讓他顯得親切與真實。
往事越千年,在品讀《項羽本紀》的時候或許才真正能體會李清照發(fā)出的“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感慨。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后,細心去撿拾,會發(fā)現(xiàn)原來項羽帶給我們的率真與不羈是如此的珍貴,如同一顆夜明珠在冥迷的夜中照亮了前進的路。
篇三:項羽本紀讀后感
《史記》,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由我國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為世人呈現(xiàn)了一部包括歷代帝王政績,各國諸侯事跡及各種典章制度的史書巨著。
項羽,這位驍勇善戰(zhàn)的西楚霸王,盡管,離我們很遠,但在司馬遷的筆下卻變的栩栩如生,翻看《項羽本紀》,腦海中仿佛就是一幅幅項羽沖鋒殺敵的壯烈場面。不知是應該感動呢還是惋惜,總覺得,項羽的結局不該如此。他的膽量,他的謀略,他的氣魄,他的智慧本可以讓他成為一名流芳百世的明君;但他的自負,他的殘暴,他的妄自菲薄卻終究帶給他成為一代鬼雄的結局。
短短30年的人生,卻充滿了輝煌與精彩。項羽從小就顯現(xiàn)出來的霸氣注定了他能成為一代梟雄。學書不成,學劍亦不成,卻要學萬人敵。一句“彼可取而代也”讓叔父項梁都相信,他能成就一番大事業(yè);青年時期的籍就長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氣過人,吳中子弟,無不懼之。
鉅鹿,是項羽的一個起點,“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振臂間得到應驗。面對秦軍,是他率領江東的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筆抑或是那喊聲本存在于虛空之中,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項羽揮戈于千軍萬馬,楚軍的吶喊響徹云霄……他注定,是楚國人的驕傲。
垓下決戰(zhàn),韓信指揮漢軍排出十面埋伏的陣法,項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的包圍之中:兵無糧,馬無秣,軍無援。在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無險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堅守戰(zhàn)的。項羽是軍事天才,他深知這一仗的敗局已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圍求生。勝敗乃兵家常事,打成這樣的結局,他心中無可奈何,也異常難過。
夜已深,他無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姬才能夠明白。他坐在帳中,與虞姬相對而飲,處在極度煩惱而又極度興奮的狀態(tài)中,學書“足以記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樣的豪邁詩句。虞姬則和唱說:“漢兵以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著愛與恨,更何況項羽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當虞姬拔劍倒地時,不流淚的蓋世英雄,萬感交匯,抱住他心愛的虞姬,放聲痛哭。
帶著八百精兵的項羽在最后扔奮力拼殺,斬敵數(shù)百。(m.panasonaic.com)但是他只是一個人,面對的確是幾十萬大軍,他累了,他選擇了犧牲而不是偷生。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zhàn)神一般的人便如此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進烏江,讓這江水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沖去了夕陽下的最后的殘戈……
烏江流水滔滔而去,歷史在那里留下最耀目的一筆,也留下項羽的遺憾,項羽讓我有了太多的感受,他的身旁有熱血的江東子弟,有虞姬,有烏騅,他本可騎馬追風。他的自負讓人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無法有善變的結局。項羽的血流入家鄉(xiāng)的水,這水的一旁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而沒有選擇項羽?
歷史長河,無論多么洶涌,多么絢爛,多少英雄,都成過往。我只是站在歷史長河邊緣的看客,無法涉足去改變命運的輪跡。
【項羽本紀讀后感】相關文章:
項羽本紀讀后感03-08
《項羽本紀》讀后感01-24
項羽本紀讀后感(11篇)06-25
項羽本紀讀后感(精選36篇)02-10
項羽本紀讀后感(9篇)04-02
項羽本紀的讀后感(通用15篇)03-28
項羽的作文04-14
項羽優(yōu)秀作文04-11
品項羽作文05-15
關于項羽的作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