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癡者 智者 行者 仁者
如今,校長既要做名師、教育家,又要做企業(yè)家、外交家、改革家。校長在角色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也越來越找尋不到自己,越來越“去教育化”和“去校長化”了。
校長就是校長,不是別的什么“家”。他必須是理想中的“癡者”,抉擇時的“智者”,現(xiàn)實里的“行者”,人際間的“仁者”。
“癡者”,是在冰冷的現(xiàn)實中沒有丟失熱情的人,是一直把理想和信念小心供奉在心靈深處的人。教育的宗旨就是“用教育的理想打造理想的教育,用理想的教育實現(xiàn)教育的理想”,所以教育要有理想,校長更要對理想有一顆癡心、一片癡情和一份癡迷。這樣才能使學校在與周圍系統(tǒng)的交流中,作為社會的熱源、光源去發(fā)散、發(fā)射能量。
如果把人類文明比作一條河流,那么教育便是源頭。河流的下游被污染了,斷流了,只要源頭水流汩汩,便還有希望在,還有清波蕩漾的一天;如果源頭也被污染了,便是斷了生機和命脈了。再從橫的向度上來考量,社會中的各行各業(yè)雖然平等互助,但教育應該是人類文化派駐的代表,是人類文明占據(jù)的堡壘,是精神的守望者和看夜人。所以,如果學校缺少理想,教育便失去了精神支柱。教育“立足于現(xiàn)實,來源于現(xiàn)實”,但卻要“高于現(xiàn)實、超越現(xiàn)實”、更要“引領現(xiàn)實,推動現(xiàn)實”。
其次,校長要做一名“智者”,勇而有謀,謀而后動。這是“韌”的戰(zhàn)斗,是生存智慧,是管理智慧,是教育智慧。智慧的前提是學習,校長要肯學、會學、善學、樂學。學習是校長終其一生的必修課。
在主觀與客觀、宏觀與微觀的諸多矛盾中,校長要有外圓內(nèi)方的通達圓融,審時度勢,規(guī)避風險,以最小的代價獲取最大化、最優(yōu)化、最長效的發(fā)展。但“圓融”決不是“圓滑”,“智慧”更不是沒有風骨和操守。
學?偸窃诂F(xiàn)實與理想的夾縫中前行,沒有智慧,無助于理想的實現(xiàn)!俺鰩熚唇萆硐人馈笔菬o助于教育改革的。越是好的校長,越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也是保護理想、保護教育的“種子”。一個校長即使可以對自己不負責,但他卻不能不對學生、老師、教育負責,并通過這些對社會的發(fā)展負責。這是有良知的校長無法選擇、無法躲避的職責。
校長還要做一名“行者”,忠于理想,長于謀劃,但更要勇于“行動”,信奉“只有行動就會改變”。校長必須拒絕“胡作為”,更要拒絕“不作為”。
校長更要成為一名“仁者”,“仁者愛人”、“仁者無敵”。人們常說教育不是工業(yè),但教育也不是“農(nóng)業(yè)”。就每一個人的生命而言,他的意義和價值決不該被群體所湮沒,被“他者”所代替,因為每個人都是極其珍貴而又獨一無二的。教育最崇尚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這個重要的思想被普遍狹窄化了,人們往往片面地理解為教師對學生單向地支付。其實,一個校長不教會教師從教育本身獲得愛,他怎么能長期地支付愛;一個校長不教會教師享受教育的幸福,教師怎么能夠給予學生幸福。
一名校長,當他面對理想時,一定是一名“癡者”;面對矛盾困難時,一定是名“智者”;面對現(xiàn)實世界時,一定是名“行者”;面對鮮活生命時,一定是名“仁者”。校長就是這四種精神元素組成的教育精英。他就像個放風箏的人,眼里要有藍天,心中要有大愛,手中要有分寸,腳底要有土地。他,抬頭看天,舉手干事,光著腳在中國教育的漫長征途中,趟出一條路來。
【癡者 智者 行者 仁者】相關文章:
智者相逢仁者勝08-24
智者的回答08-17
智者與愚人08-16
癡優(yōu)秀作文04-05
癡優(yōu)秀作文03-04
我是“歌癡“_750字06-08
行者無疆08-14
大漠行者08-17
智者與愚人的國旗下講話08-24
行者,無疆作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