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優(yōu)化小學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
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自然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自然是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基礎學科,擔負著向學 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任務,它對于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提高全民 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然 而,真正完成此項教育任務,全面落實大綱規(guī)定的各項要求,主陣地是自然教學課堂。尤其作為起始年級,課 堂教學質量高低,不僅直接影響著上述任務的完成,而且關系著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入門。因此,優(yōu)化低年 級自然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重中之重。一、準確把握教科書的特點,是優(yōu)化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的前提,我們認為低年級自然教科書主要有以下 幾個突出特點
1.注意貫徹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自然教學大綱精神
九年義務教育自然教學大綱,改變了傳統(tǒng)的認識。即把自然課性質由“知識性”學科,改變?yōu)椤敖逃浴?學科。自然課的任務也由原來的“教給學生一些淺近的自然科學知識”,改變?yōu)椤安粌H要指導學生獲得一些淺 顯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志趣及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新編低年級自然教材,注意 從各個方面體現(xiàn)大綱改革精神:如教科書的能力結構及德育結構是以知識結構為基礎的,通過精心選擇三者的 結合點,把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思想教育緊密有機地結合為一體。
2.教材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規(guī)律
新教材較好地滲透了人類科學認識程序的教育。教材幾乎都是按照“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等程序進行的,意在指導學生體會科學認識的基本程序。也充分體現(xiàn)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個 別到一般的認知規(guī)律。低年級1-4冊共59課,內(nèi)容涉及理化、生物、天文,地學及人體衛(wèi)生保健等多方面淺顯的 科學知識,都著力體現(xiàn)了科學啟蒙性。教材中的自然物體和自然現(xiàn)象具體,直觀,看得見,摸得著,且淺顯易 懂,都是小學生頗感興趣的。如蟋蟀、小金魚、樹葉、風車、不倒翁等。低年級的《砂和粘土》、《你怎么知 道》、《土電話》等課也都是以兒童喜歡且容易找到的自然物體為教材,通過讓他們自己動手,來發(fā)展智力, 培養(yǎng)興趣的。而《銅鐵鋁》、《小水輪》等課介紹的自然現(xiàn)象既熟悉又陌生,促使學生很想去探索研究。教材 的編排,就是通過讓學生看、想、做,使其好奇心得到滿足,既可學到一些淺顯的自然科學知識,又能初步提 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形式多樣,圖文并茂,便于“教”和“學”
新教材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興趣,針對低年級兒童的特點,課本采用了彩色版。考慮他們識字少 ,課文都加注了拼音。根據(jù)低年級兒童好動,好做游戲的特點,教材選取了貼葉畫,做風車和采集種子等需要 人人動手的內(nèi)容,也選取了如磁鐵游戲,踩影子,認東西等采用游戲方式學習的內(nèi)容。新教材十分重視發(fā)揮彩 圖的作用。各項實驗,觀察對象及所涉及的科學知識,都能用清新的畫面來展示。圖是文的依據(jù),文是圖的體 現(xiàn),學生通過讀圖,做什么,怎么做會一目了然。圖文并茂的新教材能夠強化低年級兒童的直觀感受,使他們 學有樣子,動有依據(jù),減輕了師生的負擔,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點明了一條組織教學的新路。
4.教材涉及到的教具、學具簡易,隨手可得
親自動手,實際操作是一種獨特的學習活動,是手腦并用的過程。低年級自然教材幾乎每一課都要使用教 具和學具。為減輕教師的負擔,增加學生的親切感,課本中需要的教具,學具一般比較簡單,很多都是學生身 邊的物體。隨手可得的材料,很容易滿足教學的需要。如鉛筆、尺子、文具盒等學習用品,火柴棍、藥瓶、舊 牙膏皮等生活用品。
二、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是優(yōu)化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學結構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結構框架和活動程序。課堂教學結 構可以理解為一節(jié)課的組成部分(即環(huán)節(jié)或步驟),以及各部分的進行順序與時間分配。它包括導課、新授、 鞏固練習和課堂總結等。
一節(jié)課的效果如何,質量高低往往取決于課堂結構是否合理。因此,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結構,是優(yōu)化低 年級自然課堂教學的關鍵。
設計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結構,要從整體目標出發(fā),突出學科特點,不僅使此結構符合教學目的要求和教 學內(nèi)容的需要,而且要符合教材的課文結構,并且使它不違背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因此,這一結構應力求突出以 下兩點:
一是結構要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有利于調動學生積累科學探究活動經(jīng)驗的積極性。
二是結構要與學生的認知過程相協(xié)調,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有利于完成知識教學、能力培養(yǎng) 和思想教育的任務。
據(jù)此,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結構一般可按如下模式設計:
附圖{圖}
第二部分是新授階段。通過一系列的“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學生自行探究獲取問題的結論。第三 部分是鞏固應用階段。通過反復有效的訓練,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逐步得到鞏固、強化和提高。
三、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是優(yōu)化低年級自然課堂教學的保證
教學方法受教學思想所制約,以往把自然課的性質定為“知識性”學科,其主要任務是教給學生一些淺近 的自然知識,教材也是以敘述現(xiàn)成知識為職能的。教師采用的教法必然是保證學生獲得這些現(xiàn)成知識并驅使他 們被動地記憶現(xiàn)成知識的。而新大綱明確規(guī)定:自然教學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低年級自然的基 本要求是:指導學生認識周圍自然界常見事物的顯著特征。自然課不再是單純傳知識,而是要求教師激發(fā)學生 的興趣,為他們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完成多方面的任務。只有教法靈活,得當,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 的。因此,恰當?shù)慕谭ǎ莾?yōu)化自然課堂教學的保證。
在低年級自然教學中常用的教法是看和做。
看:即觀察。觀察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前提。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生動 具體的感性材料,引導學生對需要觀察的材料進行認真細致的觀察。針對不同的教材內(nèi)容,應采取不同的觀察 形式。一般分為課內(nèi)、課外和獨立觀察(觀察目的單一)三種。前兩種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的觀察,后者是 學生根據(jù)研究對象而進行的獨立觀察。前者是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為后者打基礎,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發(fā)展。
做:即實驗。實驗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借助儀器(材料)認識自然事物的教學方法。有的實驗可以克服 時間、空間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在課堂上再現(xiàn)某種自然現(xiàn)象。有的實驗可以通過控制條件,進行對比,使學生 更清楚地認識某些自然事物的性質、變化過程、變化原因與規(guī)律,通過學生摸一摸,做一做,從中獲得生動形 象的感性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