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大全>語文教案>八年級語文教案>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

時間:2024-11-08 07:16:52 八年級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精華)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精華)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

  課文內(nèi)容分析:

  《短文兩篇》選入了兩篇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短文,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山水文章之“美”——美言、美景、美情!洞鹬x中書書》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了人與自然相融相生的生命喜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樂在林泉的情趣;《記承天寺夜游》記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經(jīng)歷,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基礎上,尤其在學習了《三峽》之后,基本了解和把握了寫景文的特點和方法,對于駢文也有了一定感觸,這些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義,背誦并默寫課文。

  2.借助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尋找美文中“美”(美言、美景、美情)的能力。

  3.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熱愛山水、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重點文言詞語理解與積累,背誦并默寫課文。

  2.兩篇短文不同的語言風格、寫景手法以及遣詞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兩篇短文傳遞的作者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和人生態(tài)度。

  教學創(chuàng)意:

  讀美文美言——賞美文美景——悟美文美情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巍巍華夏,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無數(shù)神奇如畫的風光讓人心動神搖。面對令人神往的美景,我們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慨呢?今天,讓我們走進《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游》,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文中的“美”,感受和觸摸作者敏感而細膩的心跳聲。

  二、讀美文“美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ㄍㄟ^美文美讀,讀通、讀懂課文,辨析兩篇文章在句式、節(jié)奏上的不同,分析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與此同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

 。ㄒ唬┌盐兆忠,讀通課文。學生自由慢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ǘ┌盐站涫,分析語言。

  1.學生把握節(jié)奏,注意停頓,進行個人讀、小組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文章之美。

  2.辨析兩篇短文的語言風格!洞鹬x中書書》以駢句為主,多用四字句,間有五、七言,整飭華美,韻律和諧,又有參差變化!队洺刑焖乱褂巍冯m以散句為主,但間有整句,且語調(diào)徐緩自如。

 。ㄈ┌盐兆至x,讀懂課文。

  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義,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指點,共同解決。

  (四)理清思路,把握結構。

  (結合表達方式的運用,梳理文章思路。)

  《答謝中書書》文章以感慨起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接著,作者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以贊美和感慨收束。

  《記承天寺夜游》先敘述了賞月緣由,接下來描寫庭下之景,最后議論抒懷。

  三、賞美文“美景”——品讀課文,領略手法。

 。ㄒ唬┱页鼍拔锩鑼懙木渥,加以品讀。

  學生找出兩篇文章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把握節(jié)奏,結合課后習題四,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品讀,熟讀成誦。

  (二)兩篇文章中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請問美在哪里?

  《答謝中書書》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無窮生機。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相互映襯。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皟砂妒冢迳惠x。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大自然的各種色彩相互配合,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棲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記承天寺夜游》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積水空明”寫出月光的空靈清澈,“藻、荇交橫”寫出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庭中景物,渾然一體,不知月光化為積水,還是積水反射月光了。

 。ㄈ﹥善恼略诰拔锩鑼懮喜捎昧四男┓椒?

  《答謝中書書》通過仰觀、俯察、平視三種視角,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展現(xiàn)出一幅靈動而富有蓬勃生命氣息的畫面。

  《記承天寺夜游》借助比喻把月光比作水,寫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用竹柏的影子襯托月光的空明。

  三、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上一節(jié)課,我們讀美文美言、賞美文美景。眾所周知: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美文美景傳遞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短文兩篇》,悟美文美情。

  二、悟美文“美情”——知人論世,領悟情感。

 。ㄒ唬┝私獗尘埃苏撌。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后。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職無權,過了幾年閑居生活!队洺刑焖乱褂巍愤@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寫于作者被貶黃州的第四年。

 。ǘ┳プ∥难郏治銮楦。

  找出文中點明作者觀點的句子,并結合寫作背景加以分析。

  《答謝中書書》:“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边@句話既是對前賢的欽敬與追慕,又惋惜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而作者卻能夠繼康樂之后,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自許之情,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記承天寺夜游》:“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薄伴e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復雜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三)品味人生,提升情操。

  兩篇文章分別寄予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答謝中書書》:傳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長伴林泉的志趣。

  《記承天寺夜游》:顯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達與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堅守。

  三、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共賞美景愉悅得意

  《記承天寺夜游》:悲涼苦悶豁達樂觀

  教學反思:

  兩篇短文都是歌詠自然山水的美文,充分體現(xiàn)了美言、美景、美情,讀美文美言、賞美文美景、悟美文美情。教學中,自始至終讓學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讀美尋美悟美,最后學美,在作者豁達堅守的人生態(tài)度中得以提升自我。同時,兩篇文章的藝術特色,篇一的“動靜結合”寫作手法,篇二中的“抒情、敘事、議論”融合寫法,在課時中都適時進行學習。不過,學生在理解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上需要適當引導。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誦讀并默寫本詩。

  2.結合詩人的時代背景,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品味文章語言,感受詩中所描述的社會現(xiàn)實,體會詩人的情懷。

  4.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培養(yǎng)關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知道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在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非常舒適、安逸的生活,身居華屋,錦衣玉食?墒聦嵾h非如此。“文章憎命達”,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chǎn)物。對詩人杜甫來說,更是這樣。他不僅沒有過上安穩(wěn)的生活,甚至于飽受戰(zhàn)亂帶來的饑寒之苦,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篇文章——《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他在這種情景下的真實寫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走近作者。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子美,世稱杜工部。杜甫歷經(jīng)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他被稱為“詩圣”,寫出了許多反映現(xiàn)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的詩多沉郁頓挫,其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2.背景資料。

  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zhuǎn)流浪到了成都,在親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蓋了一所茅屋。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后發(fā)動的戰(zhàn)爭,是同唐朝爭奪統(tǒng)治權的內(nèi)戰(zhàn),唐由此由盛轉(zhuǎn)衰,這次戰(zhàn)亂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杜f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nèi),不滿千戶,井邑榛荊,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jīng)于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睅缀醢ㄕ麄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tài)中。

  目標導學二:反復朗讀,整體把握詩歌體裁及內(nèi)容

  1.初讀詩歌,說說這首詩歌在形式上有什么特點。(從字數(shù)、音韻、句式等方面回答)

  明確:全詩篇幅較長,詩歌竟然長達二十四句;本詩為七言詩,以七言為主,也夾雜九言;本詩押韻,但是并不是一韻到底,韻腳換了很多個。

  2.介紹歌行體。

  3.已經(jīng)確定了本首詩是歌行體,按照歌行體的敘事性特征,我們能否猜測本詩可能記敘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為……所……”是一個被動句式。茅屋被風吹破,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詩可能寫了一件風卷茅草并由此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的事。

  4.細讀課文,初步感知詩歌的大意,并給每個自然段擬寫四字小標題,體會作者當時的復雜心情。

  明確:(1)狂風屋破,茅草亂飛。(焦灼苦痛)

  (2)群童抱茅,倚杖自嘆。(憤懣無奈)

  (3)屋漏衾裂,徹夜難眠。(憂思不絕)

  (4)愿現(xiàn)廣廈,大庇寒士。(憂國憂民)

  總結: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目標導學三:品味語言,升華文章情感

  第一段賞析:

  1.在本詩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秋風的?寫出了秋風的哪些特點?

  明確:作者用“怒號”一詞描寫秋風,將秋風擬人化,富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其后又用一“卷”字,更突出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

  2.作者用一系列動詞,如“飛”“灑”“掛”“飄轉(zhuǎn)”“沉”等來描寫風吹茅草的情景,這樣寫的好處在哪里?

  明確:一個“飛”字一個“灑”字,不僅寫出了秋風之大,還寫出了風卷茅屋的凌亂!皰臁笔菕煸陂L林梢上的,“飄轉(zhuǎn)”者皆“沉”于塘坳,不難想象,茅草于風中是沉緩飄動,而詩人的心又十分急切,一急一緩之中突出了詩人眼見茅屋被風卷去的無可奈何。

  第二段賞析:

  茅草被卷走了,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蛇@時一群頑童把草抱走了。這時詩人著急說道:“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边@兩句話很值得體味,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他把頑皮的孩子比喻為盜賊,是否又過于嚴重了?

  明確:“老”字并不是指年齡老,而是寫心情,詩人經(jīng)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抱草的孩子也是窮人家的孩子,心憂天下的杜甫不可能不知道,因此,“盜賊”一詞是杜甫的激憤之詞,但他不是生孩子們的氣,而是生社會的氣,怨憤*的社會造成人民貧困。

  第三段賞析:

  作者是怎樣描述寒冷和秋雨的?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地寫出了秋雨的細密連綿,所謂“雨腳如麻未斷絕”,更可怕的是“床頭屋漏無干處”。面對寒冷,作者更是無可奈何,說“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由此可見其生活境遇的窘困。

  第四段賞析:

  1.賞析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明確:詩人從個人“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一躍聯(lián)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衣食無著落的窮苦百姓,從沉思中振作起來,發(fā)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呼喊,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和崇高理想。

  2.你從本詩中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仿照示例用詩中的句子描繪一下。

  示例:舍己為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示例:(1)年老體弱——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2)生活貧困——布衾多年冷似鐵。(床頭屋漏無干處)(3)憂心國事——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4)關心天下“寒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賣炭翁

  教學目標

  1.了解與本課有關的文學常識及本課的寫作背景,朗讀、背誦全詩。

  2.學習《賣炭翁》中的人物描寫與對比手法的運用。

  3.體會《賣炭翁》一詩的諷喻含義,感受詩人對以賣炭翁為典型代表的廣大勞苦人民的同情及對“宮市”的憎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朝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一個空前鼎盛的時期,經(jīng)濟的發(fā)展,國力的強盛,有力地促進了唐代文學的繁榮,而詩歌作為唐代文學的主流,更是大放異彩。可以說,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黃金時代。這一時期,不僅詩歌的藝術風格、流派多樣化,而且藝術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白居易的一首新樂府詩《賣炭翁》。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那《賣炭翁》作者是為何事而作呢?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1.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唐詩人,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在詩歌上一向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章應該為了反映時代而寫,詩歌應該為了反映現(xiàn)實而作),這首“為事”所作的詩歌——《賣炭翁》,是白居易諷喻詩中的杰出詩篇。

  2.諷喻詩有什么特點?

  特點:從不同角度揭露社會的黑暗,抨擊官僚殘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壓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一類詩歌,是為民而作的詩歌,體現(xiàn)了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精神!顿u炭翁》一詩直接點明了本詩的諷刺目的:揭露了宮市給人民帶來苦難,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的罪行給予有力鞭撻和抨擊。

  3.介紹“宮市”。

  宮市為什么會給人民帶來苦難呢?什么是宮市?從字面上理解,宮是皇宮,市是買、采購的意思,所謂宮市,是指派宦官(也叫“太監(jiān)”)到市場上去購買皇宮里需要的'物品。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宮使,即皇帝的使者。本來,為皇宮采購物品,是由官吏負責的,但到中唐時期,宦官專權,橫行無忌,連這種采購權也被他們奪去了,宦官以宮使的身份到市場上去為皇宮購買物品,實為掠奪。

  目標導學二:理清結構,分析人物形象

  1.這是一首敘事詩,我們說敘事詩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那本文的敘事要素是什么呢?

  明確:地點——市南門外。

  人物——賣炭翁、黃衣使者、白衫兒。

  事件——記敘了賣炭翁燒炭運炭以至被掠奪的經(jīng)過。(板書:燒炭—運炭—搶炭)

  2.開頭一句交代賣炭翁伐薪燒炭的地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交代?

  明確:地點是在長安附近的終南山上。為下文埋下伏筆,說明路遠,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難行。

  3.“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為什么這樣寫?

  明確:外貌描寫。著重從顏色加以點染,“滿面塵灰”指臉上的顏色,“蒼蒼”(灰白色)指頭發(fā)耳邊鬢角的顏色!盁熁鹕薄笆负凇闭f明燒炭艱辛。這樣寫形象逼真地刻畫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現(xiàn)老人燒炭的艱辛,說明炭的來之不易。

  4.“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從什么角度刻畫賣炭翁?

  明確:心理描寫。天冷可自己身上“衣正單”,總該盼天氣暖和吧,可老人卻“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賤了;天寒,炭價就會更高一些。為了炭價高一點,他寧愿自己受凍。這種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動,深刻地揭示了賣炭老人的悲慘處境。

  目標導學三:感受對比,體會作者情感

  文章多處使用了對比,既有賣炭翁自身的對比,又有賣炭翁與宮使的對比,請從文章中找出這些句子,并說說各自的作用。

  明確:(1)“一車炭,千余斤”與“半匹紅紗一丈綾”對比,寫出宮市掠奪的殘酷。

  (2)“牛困人饑”與“翩翩兩騎”對比,反襯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的懸殊。

  (3)“衣正單”與“愿天寒”對比,強烈對比之中寫出了賣炭翁為生活所迫的悲苦無奈,“可憐”兩字傾注了無限同情,催人淚下。

  小結:白居易寫作《新樂府》是在元和初年,這正是宮市危害最深的時候。他對宮市十分了解,懷著對人民深切的同情寫出了這首感人至深的《賣炭翁》!顿u炭翁》是白居易《新樂府》五十首詩歌當中的一首。它描寫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宮市的罪惡。但《賣炭翁》的意義遠不止對宮市的揭露。詩人在賣炭翁這個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勞動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賣炭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不平。讀這首詩,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賣炭翁一個人,透過他,仿佛有許許多多種田的、打魚的、織布的人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他們雖然不是“兩鬢蒼蒼十指黑”,但也各自帶著勞苦生活的標記;他們雖然不會因為賣炭而受到損害,但也各自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著辛酸和仇恨的淚水!顿u炭翁》這首詩不僅在當時有積極意義,對于今天的讀者也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全詩通過賣炭翁辛勞燒炭、艱難運炭上市、炭被宮使掠奪的悲慘經(jīng)過,借賣炭翁的不幸遭遇,為百姓鳴不平,用賣炭翁的形象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的辛酸和痛苦,打擊中唐的弊政之一“宮市”以及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本文的教學目標在此次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實現(xiàn)了,學生對詩歌的描寫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掌握得不錯,這種以學生理解分析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比較適用于較淺顯的詩文篇目。

  不足之處學生們在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環(huán)境中,還不能很好地理解本文所反映的深刻的社會情感和現(xiàn)實意義,需要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明白現(xiàn)在的美好安穩(wěn)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學會珍惜。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性浪漫灑脫,他的詩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圣”。

  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詩圣”嗎?

 。ㄒ驗槎鸥Φ拇蠖鄶(shù)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案琛,是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寫法上比較自由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說,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xiàn)他偉大的政治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政治抱負破產(chǎn)。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亂。你們知道是什么戰(zhàn)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了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fā)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叛亂。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兵變,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zhuǎn)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zhàn)亂才被平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qū)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卷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著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著朗讀。(放課件,錄音朗讀)

  現(xiàn)在同學們也學著讀一讀。(讀書,檢查范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jié),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jié),你們看看第一節(jié)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說,第一個是秋風,那么第二個是什么?)(茅草)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注意詩中的動詞啊,看看詩人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分析,討論)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熬怼、“飛”、“渡”、“灑”、“掛罥”、“飄轉(zhuǎn)”,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jié),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卷茅草……等)

 。ǔ鍪菊n件:風卷茅草)

  問:這一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說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ǔ鍪菊n件:痛惜)

  師:將第一節(jié)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jié)。

 。ㄟ^渡語: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過了浣花溪,有的被掛在了高高的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難道就沒有飄在地上可以撿回來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詩歌的第二節(jié)。我也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ɡ蠋熖嵝眩哼@一節(jié)中,老無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讀。嘆息這個詞,要讀出詩人的那種無奈嘆息的感情。請再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nèi)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等)

 。ǔ鍪菊n件:群童抱茅)

  問: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墒,這時卻跑來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皻w來倚杖自嘆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嘆息”,他“嘆息”什么呢?

  師:詩人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辦呢?二嘆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嘆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嘆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嘆”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nèi)心的凄苦、凄涼。

  問: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學生討論、發(fā)言,注意點撥;出示課件《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保

  總結: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jīng)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西邊的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jīng)常來草堂打棗充饑。杜甫走后,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筑起了一道籬笆。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著落了,就托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說后,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其中有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zhuǎn)須親!币馑际钦f,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么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么,在本節(jié)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并不是真的說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因為戰(zhàn)禍連連,人民已經(jīng)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jīng)常能看到的現(xiàn)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政治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jié)。

  學習第三節(jié)。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節(jié),詩人杜甫正碰上了這樣的遭遇!拔萋┢赀B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老師范讀第三節(jié)。注意,“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該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么?睡不好。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蓋著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jīng)困窮到什么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lián)系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么?“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嗌偃思移迫送,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里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zhàn)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說,在第一節(jié)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著急”,是“痛惜”,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是“嘆”,是“無奈”。那么,這節(jié)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說說。(教師也說幾個詞,供學生選擇。選擇:慘、愁、苦、憐、悲,學生討論,出示課件:憂傷)(憂傷、悲苦、凄苦等)

  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

  學習第四節(jié)。

 。ㄟ^渡語: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代表。”由個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這就是偉大的杜甫,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詩人又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呢?我們來欣賞最后一部分,請先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請仍然用四個字概括本節(jié)內(nèi)容。(大庇天下、廣廈萬間、企盼廣廈等)(出示課件:企盼廣廈)

  師:“企盼廣廈”是詩人的一個美好愿望!拔釓]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曾經(jīng)在陜西流傳的一首民歌,其中有這樣兩句:“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倍鸥@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這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所說:

 。ǔ鍪菊n件)“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請齊讀這一節(jié)。

  四、結束講授

 。ㄟ^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jīng)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后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平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出示課件: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這是朱德參觀杜甫草堂后題的一副對聯(lián)。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最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練習。請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并完成課后練習一。

  《賣炭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人物描寫、分析法,識記實詞,理解詩歌內(nèi)容及主題,背誦默寫該詩。(重點)

  2、過程與方法:

  多讀自賞自解,感悟詩意詩人心。體會本詩敘事和抒情結合法。(重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賣炭翁可憐遭遇,體會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難點)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唐德宗貞元末,宮中派宦官到民間市場強行買物,名為“宮市”,實為掠奪。

  二、白居易:

 。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繼杜甫之后又一位偉大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人稱詩魔。著有《白氏長慶集》,其中《新樂府》最有名。

  三、教學內(nèi)容:

  原文: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余斤,宮使驅(qū)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譯文:

  有位賣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燒炭。他滿臉灰塵,顯出被煙熏火燎的顏色,兩鬢頭發(fā)灰白,十個手指也被炭燒得很黑。賣炭得到的錢做什么用?買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蓱z他身上只穿著單薄的衣服,心里卻擔心炭賤賣不出去,還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駕著炭車碾軋著冰凍的車轍往集市上趕去。牛累了,人餓了,太陽已經(jīng)升得很高了,他們就在集市南門外泥濘的道路上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騎著兩匹馬的人是誰?是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和太監(jiān)的手下。太監(jiān)手里拿著文書,嘴里說是皇帝的命令,調(diào)轉(zhuǎn)車頭,吆喝著趕著牛朝皇宮走去。一車炭,一千多斤,太監(jiān)差役們硬是要趕著走,老翁舍不得(它),(卻也)沒辦法。那些人把半匹紅紗和一丈綾,朝牛頭上一掛就充當買炭的錢了。

  注釋:

  ⑴賣炭翁:此篇是組詩《新樂府》中的第32首,題注云:“苦宮市也!睂m市,指唐代皇宮里需要物品,就

  向市場上去拿,隨便給點錢,實際上是公開掠奪。唐德宗時用太監(jiān)專管其事。

 、品ィ嚎撤。薪:柴。南山:城南之山。

  ⑶煙火色:煙熏色的臉。此處突出賣炭翁的辛勞。

 、壬n蒼:灰白色,形容鬢發(fā)花白。

 、傻茫旱玫健:嗡鶢I:做什么用。營,經(jīng)營,這里指需求。

 、士蓱z:使人憐憫。⑺愿:希望。

 、虝裕禾炝。輾(niǎn):同“碾”,壓。轍:車輪滾過地面輾出的痕跡。

 、屠В豪Ь,疲乏。⑽市:長安有貿(mào)易專區(qū),稱市,市周圍有墻有門。

 、萧骠妫狠p快灑脫的情狀。這里形容得意忘形的樣子。騎(jì):騎馬的人。

  ⑿黃衣使者白衫兒:黃衣使者,指皇宮內(nèi)的太監(jiān)。白衫兒,指太監(jiān)手下的爪牙。

 、寻眩耗。稱:說。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詔書。

 、一兀赫{(diào)轉(zhuǎn)。叱:喝斥。牽向北:指牽向?qū)m中。

 、忧в嘟铮翰皇菍嵵,形容很多。

  ⒃驅(qū):趕著走。將:語助詞。惜不得:舍不得。得,能夠。惜,舍。

 、瞻肫ゼt綃一丈綾:唐代商務交易,絹帛等絲織品可以代貨幣使用。當時錢貴絹賤,半匹紗和一丈綾,比一車炭的價值相差很遠。這是官方用賤價強奪民財。

 、窒担╦ì):綁扎。這里是掛的意思。直:通“值”,指價格。

  四、詩內(nèi)容:

  一段:描寫賣炭翁燒炭、運炭(賣炭)的艱辛及目的。

  二段:描寫賣炭翁賣炭被宮使搶奪走。(賣炭遇宮使,炭被奪走。)

  詩意:(這是一首敘事詩),描寫了一個燒木炭的老人謀生的艱難,通過賣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宮市”的腐敗本質(zhì),對統(tǒng)治者掠奪人民財產(chǎn)的罪行給予了有力的鞭撻與抨擊,諷刺了當時腐敗的社會現(xiàn)實,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詩色:1、人物描寫等畫面生動。

  2、靈活運用襯托、反襯、對比手法。(難點)(需要細細回味)

  用“一尺雪”、“碾冰轍”側(cè)面描述陪襯“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衣正單”正面描述。表現(xiàn)賣炭翁生活難上加難,可憐之狀著實令人同情。

  用“心憂炭賤愿天寒”反襯“身上衣裳口中食,身上衣正單”,襯出了賣炭翁熾烈的希望之火,只有天寒,炭價才能可觀。

  用“一車炭,千余斤”、“半匹紅綃一丈綾”的炭之多之重、價錢之少反襯“宮市”殘酷的掠奪本性。用“牛困人饑”和“翩翩兩騎”做外觀對比,突出勞動者與統(tǒng)治者境遇懸殊。

  名句: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五、教學過程:

  1、重視朗讀,可能條件下可在網(wǎng)上下載或直接使用朗讀課件作為教學欣賞。

  2、學習書注,讀書必看注。

  3、強調(diào)重點,考察教情學情的知識點。

  比如:找出外貌描寫句子;找出心理描寫句子;找出動作描寫句子。

  部署作業(yè):

  朗讀并默寫(重點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編成一篇記敘文。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

  1、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及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2、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我國江南第宅園林建筑的風貌,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的結構。

  2、難點:文章語言的特點。

  [教學時數(shù)]

  二教時

  第一教時

  一、 導入

  作者簡介: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曾在小學、中學、大學教過書,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設有重大貢獻。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創(chuàng)作道路上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葉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葉圣陶是蘇州人,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因此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體會。

  本文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我們把它作為一篇說明文來學習。它不僅介紹蘇州園林的特點,而且文字生動、優(yōu)美,從寫作構思到語言運用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

  二、朗讀課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進一步理解詞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樣向讀者介紹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征。

  三、從寫作構思入手,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提問,共同探究。

  提問:這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被說明的事物蘇州園林的特征是什么呢?

  引導學生找出本文說明事物特征的課文內(nèi)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是貫穿全文的中心,圖畫成為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

  提問:作者怎樣抓住中心構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結構呢?

  由同學討論,教師歸納。

  文章開頭:結合重點詞標本(原指供學習、研究時用的動、植物的實物,這里有范本的意思)、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理解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全文的總起,確立本文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總體)。

  提問:第2段課文,作者圍繞蘇州園林共同特征,寫了幾層內(nèi)容?

  討論歸納:

  第一、撇開不同點,專說共同點。

  第二、蘇州園林共同點具體在四個講究。

  第三,再一次強調(diào)共同點(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

  第四,用游覽者的話證實作者的評價突出本文是從欣賞者的角度描寫的。

  提問:課文的第3、4、5、6段內(nèi)容與第2段是什么關系?

  第2段是總說,其他是分說。每一段與前面的一個講究相照應,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某一方面所體現(xiàn)出來的圖畫美。以上四方面是重點,作者作詳細說明。

  提問:課文第7、8、9段寫了什么內(nèi)容,與中心有何關系?

  文章收尾留有余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說明事物的順序是怎樣的?討論歸納:

  從全文看,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從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順序。

  提示:本文先總說后分說的結構層次在段中也有體現(xiàn)。以第3段為例作分析。

  提問:為了能說明事物特征,給讀者具體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選用恰當?shù)恼f明方法。試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歸納:

  運用作比較、打比喻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園林是美術畫,講求自然之趣。

  四、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一。

  第二教時

  一、復習舊課

  二、學習本文語言的多樣性

  提示:本文語言的多樣性,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歸納:

  1、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2、句子的多樣性:描述性和概括性的句子。

  3、用詞的精練、準確和周密。

  4、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

  多種表達方式的運用:

  提問:本文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以第5段為例說明。同學發(fā)言,歸納:

  第1句是說明,說明花草樹林映襯方面的圖畫美。第2句是描寫,描寫了俯下的高樹枝和仰起的低樹枝,交相輝映的情景,富有動態(tài),給人以層次感。第4句因為依據(jù)另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是議論,闡明這樣栽種的藝術效果。

  提問:還能找到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例子嗎?

  如第7段中描寫,第1段中的議論,既增強文章生動性、趣味性,又對蘇州園林作了畫龍點晴的評價。

  提問:前面看到本文有不少具體描述的句子,其實文中也有不少概括說明的句子,同學們找找看。

  如第2段中概括蘇州園林總特征的句子;第5、6、7、8段的第一句都起到了概括蘇州園林特點的作用。

  三、語言的特點

  提問:請同學們找找本文運用詞語的特點。

  1、準確

  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玩賞、欣賞、觀賞)

  2、周密

  請說出以下各句劃線詞的作用。

 、俑鞯貓@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趧毡厥褂斡[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③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

 、芴K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3、精練

  請讀第7段,說說段中栽、蔓延、補幾個動詞用得為什么好?

  這幾個動詞恰當而形象地寫出設計者和匠師們的精心布局,化靜為動,化音調(diào)為色彩。

  提問:能找出本文中使用的多種修辭方法嗎?

  排比:第2段。 設問:第3段。 比喻:第3段。

  有人說本文具有散文特色,是因為作者通過說明描繪,自然、真切的再現(xiàn)了蘇州園林的風貌,使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題目所寫,使人有種眷戀之情,你能從文中找出例子嗎?

  如第4、5、7、8、9段的結尾及全文的結尾,都是有景有情的。

  四、小結

  本文由總到分地說明了各具特色的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表現(xiàn)了對蘇州園林的贊賞和眷戀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

  課后練習二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的】

  1、分析本文從反面論證儒家格物的觀點不能濫用于當今的世界;從正面分析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的寫作方法。

  2、聯(lián)系自己學習生活折實際,體會文章對自己的啟示。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自古以來,人們都在探求事物,科學的`認識世界,獲得新知,追求新生活。無論是大大小小的事例,還是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在體現(xiàn)著“格物致知”的精神。美籍物理學家丁肇中先生,就是如此體現(xiàn)的典范。今天,我們學習的新課文,就是他對“格物致知精神”的闡述。

  2、閱讀課文,掌握基礎知識

  先讓學生各自在課上誦讀全文,標記出讀不準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詞義,書上注釋中沒有的,從工具書上查找,然后老師檢查。

  3、研讀課文,理清思路,歸納段落層次。

  先讓學生齊讀全文,對生疏的字音、詞義進行復習;然后分組討論回答問題;最后老師引導修正,投影顯示。

  明確:論點:應該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課文題目)

  第一部分:話題:怎樣了解自然科學(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反面論證儒家格物的觀點不能適應當今世界(第2~5自然段)

  第三部分:正面論證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學的實驗(第6~12自然段)

  4、歸納小結,明確要點。

  簡答“格物致知”。

  明確:從探索事物而得到知識。

  學生討論為什么要提倡應有格物致知精神?

  【習題精選】

  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a、丁肇中b、朱熹c、論語

  d、儒家e、測量f、向?qū)?/p>

  g、彷徨h、適當

  2、解釋下列詞語

  a、格物:

  b、致知:

  c、袖手旁觀:

  d、儒家:

  3、給下面的一段文字加標點符號。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四書的大《大學》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索物體而得到知識

  【參考答案】

  1、a、zhào;b、xī;c、lún;d、rú;e、liáng;f、xiàng;g、páng;h、dàng

  2、a、推究事物;b、獲得事物的知識;c、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協(xié)助別人;d、先秦時期的一個思想流派,以孔子為代表,主張禮治,強調(diào)傳統(tǒng)的倫理關系。

  3、在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里,最重要的書是“四書”!八臅钡摹洞髮W》里這樣說:一個人教育的出發(fā)點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說,從探索物體而得到知識。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了解有關李白的文學常識;把握詩歌主旨和詩人所抒發(fā)的思想情感。

  2、反復誦讀詩歌,體會本詩的意境美、語言美,提高詩歌欣賞水平。

  3、感悟詩人開闊的胸襟和留戀故鄉(xiāng)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教學方法:朗讀、研討。

  課型:新授課。

  課時數(shù):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釋題導入:

  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是設想故鄉(xiāng)的山水送別自己。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領讀。

  2、學生自由朗讀全詩。

  3、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綿州人。李白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著名作品有《將進酒》《夢游天姥吟留別》《行路難》等,著有《李太白集》。

  4、選自《李太白集》。這首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荊門,即荊門山,位于今湖北宜都,長江南岸,與北岸虎牙山隔江對峙,地勢險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稱。25歲的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cè)ィ康氖堑胶、湖南一帶的楚國故地游覽。這時的詩人正值青年,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視野頓時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5、學生齊讀、背誦。

  三、細讀品味:

  1、“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薄粋“從”字,凸顯了詩人的大氣魄。本是詩人乘船順流東下,可在詩人眼里,竟是長江跟著自己游覽。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薄滋煨兄,天開地闊,詩人開闊的胸襟、舒暢的心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間。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薄雇恚兓媚獪y的江水、月光、云霞讓詩人目不暇接。

  4、“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薄猜(lián)運用了什么修辭?明確:運用擬人手法,借故鄉(xiāng)的水有情,不遠萬里送“我”告別故鄉(xiāng),表達了詩人離開故鄉(xiāng)時依依不舍、思念親人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對詩中“送別”情緒應如何理解?

  明確: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與作者的其他送別詩不同,并非為朋友送行,而是告別故鄉(xiāng)。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25歲遠渡荊門,一直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情,江水流過的蜀地是養(yǎng)育他的故鄉(xiāng),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

  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己遠行,懷著深情厚誼,萬里送行舟,從對方寫來,越發(fā)顯示出自己的.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

  情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

  五、教師小結:

  這首詩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別具特色。

  這首詩,作者描繪了出蜀過荊門山的沿途山川景色,抒發(fā)了詩人對祖國大好

  河山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故鄉(xiāng)無限愛戀的真摯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七、板書設計:

  渡荊門送別

  遠渡地點、出蜀目的——山水(遠景)——月云(近景)景色壯闊——由景及情,留戀故鄉(xiāng)。

  ————贊河山、戀故鄉(xiāng)。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6

  語文課程標準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深入體會古詩的韻律,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掌握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理解詩意,把握感情。

  3、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過程與方法

  1、誦讀中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2、通過設疑、點撥、討論、寫作等方式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情感。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第1課時《野望》《黃鶴樓》

  語文課程標準: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學習目標

  1、了解詩意,體會情感,背誦詩篇。

  2、品味詩歌語言,了解詩的藝術特色。

  3、明確寫景手法的提問方式,積累寫景手法的專業(yè)術語。[:Z&;xx&;]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唐代是中國古代詩歌發(fā)展的巔峰時期,名家輩出,佳作迭現(xiàn)。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入唐詩中,感受律詩的格律之美。

  二、教學新課

  野望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疏通文義

  1、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教師教導:一定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jié)奏。

  2、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3、學生說說詩句的含義。

  目標導學二:理解詩句,概括內(nèi)容

  提問1:第一、二句描繪了怎樣的畫面?

  明確:描繪了詩人臨近黃昏時徘徊在東皋之上,四處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處,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畫面。

  提問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運用了何種手法?描繪了怎樣一幅景象?

  明確:兩聯(lián)運用了動靜結合的表現(xiàn)手法,頷聯(lián)寫作者舉目四望,山、樹一片秋色,在夕陽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頸聯(lián)表現(xiàn)牧歌式的田園氣氛,牧人與獵馬的出現(xiàn),使靜謐的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圖,在閑逸的基調(diào)中,透露出幾分憂郁和苦悶。

  目標導學三:品味分析,體味感情

  提問3:試分析首聯(lián)在全詩中的作用。

  明確:①第一句的“東皋”點明地點,“薄暮”點明時間,“望”字領起中間兩聯(lián)的寫景。第二句呼應尾聯(lián),表現(xiàn)出哀傷的情感,為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②表現(xiàn)了作者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賞識的苦悶、悵惘的心情。

  提問4:請從“景”與“情”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明確:詩歌頷聯(lián)妙在融情于景。詩中描寫了漫山遍野樹葉枯黃,更兼殘陽盡染的蕭瑟衰敗景象,景中寄寓了詩人孤獨、落寞的情懷。

  提問5:詩人在詩中流露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首尾兩聯(lián)抒情言事,中間兩聯(lián)寫景,借景抒情,表現(xiàn)了詩人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黃鶴樓

  目標導學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提問1:談談你所了解的江南三大名樓及與之有關的著名詩文?

  明確:湖北: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湖南:岳陽樓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西:滕王閣王勃《滕王閣序》

  目標導學二:朗讀古詩,分析探究

  提問2:讀了這首詩,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

  明確:生1:我喜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因為這句對仗工整,用詞優(yōu)美,我眼前好像也出現(xiàn)這么一幅令人陶醉的畫面。

  生2:我也喜歡這一句。“歷歷”“萋萋”兩個疊詞讀起來流暢、舒緩,感覺非常寧靜。

  生3:我喜歡“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這句雖然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它講述了一個美麗的傳說。

  提問3:詩中引用神話傳說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與苦悶。

  提問4:詩人在最后感嘆道“煙波江上使人愁”,他為何而愁?愁什么呢?

  明確:詩人由黃鶴樓的名字由來想到傳說中的仙人已乘鶴而去,只留下這座樓和千年不變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漢陽城一帶,草木茂盛蒼翠;繼而想起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禁抒發(fā)了懷舊、思鄉(xiāng)的感慨,一股世事蒼茫的愁緒涌上心頭。

  提問5:第五、六句寫看到的繁榮景象,而第七、八兩句卻寫清冷的思鄉(xiāng)之情,運用了什么手法?傳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反襯手法,傳達出詩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對歸宿的向往。

  三、板書設計

  第2課時《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

  語文課程標準:

  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

  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學習目標

  1、朗讀古詩,把握情感。

  2、理解詩句,概括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每一個朝代,都有愛國將士戍守邊關的動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這些有不少被寫進了古人的詩篇之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王維的《使至塞上》。[:學科網(wǎng)]

  二、教學新課

  使至塞上

  目標導學一:了解常識,朗讀詩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感情。

  2.學習并了解詩歌的意境。

  3.熟讀并背誦詩歌。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背誦這首詩歌

  難點: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教學新課

  (一)作者及背景簡介(見課件)

  (二)朗讀詩歌

  1、老師范讀,學生聽讀,要求聽準字音,把握古詩的誦讀節(jié)奏。

  2、學生多種形式練讀。

  (三)讀懂詩意

  1、詞義解釋

  折戟:指殘破的兵器。折,折斷。戟,古代一種兵器。

  銷:銹蝕。

  將:把,拿。

  前朝:以前的年代。

  東風:春風。

  周郎:吳國的將領周瑜。

  銅雀:即銅雀臺。

  二喬:喬公二女,大喬嫁孫策,小喬嫁周瑜。

  2、學生參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詩句,理解詩意。

  詩句的含義:一支折斷了的鐵戟沉沒在水底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物。那時假如不是強勁的東風幫助周瑜實行火攻,打敗了曹軍,東吳的美女大喬和小喬就要被擄去,關在銅雀臺上為曹操所霸占。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對歷史的評價因何而發(fā)?

  沉沙之折戟。(興感之由)

  2、詩人是怎樣評價赤壁之戰(zhàn)的?

  不以成敗論英雄。認為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不過是借助東風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則就會有相反的結果,歷史將被改寫。

  (補充資料

 、俪啾诤喗椋

  赤壁,地名,東漢獻帝十三年(208年)周瑜大敗曹操處,現(xiàn)在湖北省赤壁西北長江南岸。這首詩是作者經(jīng)過赤壁這個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以地名為題,實則是懷古詠史之作。

 、诔啾谥畱(zhàn):

  發(fā)生于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戰(zhàn),是對三國鼎立的歷史形勢起著決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戰(zhàn)役。其結果是孫、劉聯(lián)軍擊敗了曹軍,而三十四歲的孫吳軍統(tǒng)帥周瑜,乃是這次戰(zhàn)役中的頭號風云人物。

  3、“二喬”在詩歌中指代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意義?

  “二喬”形象地代表東吳的命運。

  詩人假設東吳敗亡,不寫山河破碎,而寫二喬入圍供使,不僅以小見大地說明戰(zhàn)爭之利害,而且極其耐人尋味。

  4、杜牧好談兵論戰(zhàn),雖有用世之心,卻無用武之地。在這首詩歌中,他不以成敗論英雄,把歷赤壁之戰(zhàn)的勝利歸功于東風,把周瑜的成功歸為偶然機遇。但赤壁之勝,自然不如杜牧所說的,“出于僥幸”,那么,詩人詠史的真正用意何在呢?

  借周瑜與曹操的故事,表達詩人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氣。

  (五)小結

  詩人借赤壁之戰(zhàn)的成敗慨嘆歷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赤壁》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唐文宗大和二年(828)進士。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號樊川居士,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出生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杜佑曾著有史學巨著《通典》,且官至宰相。

  二、故事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經(jīng)過赤壁(今湖北省武昌縣西南赤磯山)這個的古戰(zhàn)場,有感于三國時代的英雄成敗而寫下的。詩人觀賞了古戰(zhàn)場的遺物,又想到自己的遭遇,有感而發(fā)。

  三、理解詩義

  【注釋】

 、耪坳赫蹟嗟年。戟,古代兵器。

 、其N:銷蝕。

 、菍ⅲ耗闷稹

 、饶ハ矗耗ス庀磧。

  ⑸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⑹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zhàn)役──火燒赤壁。

 、酥芾桑褐钢荑,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乎周郎。后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zhàn)并為此戰(zhàn)役中的主要人物。

 、蹄~雀:即銅雀臺,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臺,樓頂里有大銅雀,臺上住姬妾歌,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⑼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tǒng)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譯文】

  一支折斷了的鐵戟(古代兵器)沉沒在水底的沙中還沒有銷蝕掉,經(jīng)過自己又磨又洗發(fā)現(xiàn)這是當年赤壁之戰(zhàn)的遺留之物。假如東風不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臺了。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詞,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shù)姆椒ǎ?/p>

  3.體會農(nóng)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nóng)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xiāng)的情感。

  【重點難點】

  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詞,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難點: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shù)姆椒ā?/p>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童年是一幅畫,畫上有我們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們繽紛的世界。童年時光是最美好的,充滿著幻想,充滿著歡樂。提起童年,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你一定想起了那段難忘的時光,想起了記憶深刻的某一件事。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魯迅先生的《社戲》,去感受一段童年時代的美好往事。

  二.出示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詞,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shù)姆椒ǎ?/p>

  3.體會農(nóng)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nóng)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xiāng)的情感。

  三.檢查預習:

  1.介紹作者: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魯迅一生在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美術理論引進、基礎科學介紹和古籍?迸c研究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于五四運動以后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fā)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尤其在韓國、日本思想文化領域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1918年5月,首次以“魯迅”作筆名,發(fā)表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阿Q正傳》,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2.字音:

  鉗(qián)撮(cuō)偏僻(piān pì)行輩(háng bèi)照例(zhào lì)欺侮(qī wǔ)寬慰(kuān wèi)囑咐(zhǔ fù)怠慢(dài màn)禮教(lǐ jiào)攛掇(cuān duo)鳧水(fú shuǐ)潺潺(chán chán)踴躍(yǒng yuè)屹立(yì lì)家眷(jiā juàn)皎潔(jiǎo jié)好歹(hǎo dǎi)

  3.詞語:

  大抵:大概;大都。

  消夏:避暑。

  歸。褐赋黾薜呐畠夯啬锛铱赐改。省,探望、問候(多指對尊長)。

  行輩:輩分。

  犯上:觸犯長輩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欺生:欺負新來的人。

  絮叨:來回地說。

  攛掇:從旁鼓動人做某事。

  弄潮:在潮水中搏擊、嬉戲。

  駁回:不允許(請求);不采納(建議)。

  舒展:(身心)安適;舒適。

  朦朧:月光不明。在文中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悠揚:形容聲音時高時低而和諧。

  皎潔:(月亮等)明亮而潔白。

  漂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F(xiàn)在寫作“縹緲“。

  糾葛:糾纏不清的事情;糾紛。

  4.解題:社戲知識簡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qū)域名稱,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guī)戲”。簡單地說,凡一村或幾村合伙出錢,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戲便是“社戲”。

  四.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對讀到的內(nèi)容、精彩的語段、存在的疑惑等寫下批注。同時注意勾畫本文都寫了哪些事情?仿照“夏夜行船”給這幾件事起個恰當?shù)念}目。

  概括方法:按自然段歸納內(nèi)容,多個自然段寫一件事的,歸納到一起。

  答案示例:平橋概況(隨母歸。-伙伴游玩(鄉(xiāng)間生活)-無船出行(戲前風波)-夏夜行船-趙莊看戲(船頭看戲)-停船吃豆(月夜歸航)-深夜返回(偷豆煮豆)-再談吃豆(戲后余波)。

  2.小說題目是“社戲”,那么這到底是一出怎樣的戲呢?請大家細讀課文,勾畫對社戲進行描寫的段落,結合具體語段談看法。

  學生讀具體語段,談看法。

  3.如果讓你給小說重新起個名字,你會怎樣命名呢?

  學生暢談。

  通過這個活動,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原來,作者真正懷念的,并非“社戲”,而是那一段美好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那些淳樸、善良的人們。

  4.這些事件中,哪些詳寫哪些略寫?為什么這樣安排?

  明確:看社戲前、中、后詳寫。因為文章主要寫看社戲,所以趙莊看社戲、夜航去看社戲途中,看社戲前的波折,看社戲后歸航偷豆這些情節(jié)詳寫,其他情節(jié)與看社戲關系不大,所以略寫。

  5.試給小說分出層次來。

  明確:第一部分:1-4段,平橋村隨母歸省的生活。

  第二部分:5-30,在趙莊看社戲的全過程。

  1層,5-9段,看社戲前的波折;

  2層:10-13段,月下出航;

  3層:14-21段,船頭看戲;

  4層:22-30段,月夜歸航、偷豆吃豆。

  第三部分:31-40段,看社戲后的余波。

  五、內(nèi)容探究

  1.“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看戲”這部分沒有平鋪直敘,而是寫得起伏有致。如寫看戲前的三次波折、三次轉(zhuǎn)機。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出來,并思考這樣寫的好處。

  明確:三次波折:

 、俳胁坏酱;

 、诓粶屎蛣e人去;

 、弁庾婺敢獡。

  三次轉(zhuǎn)機:

  ①八叔的船回來了;

  ②小伙伴們與“我”同去;

 、垭p喜寫包票。

  好處:①筆法曲折,文氣搖曳,為看社戲做好充分的鋪墊;②初步表現(xiàn)小伙伴的熱情、能干等特點,尤其是雙喜。

  2.看社戲的過程一波三折,“我”的心情也起伏變化,也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說一說“我”的心情都是怎樣的?

  明確:看戲前的波折:盼望→難過、沮喪→歡喜→急切、激動

  看戲中感受:高興、愉悅→失望

  看戲后歸航偷豆:輕松愉快、懷念……

  尋船周折(急)夏夜行船(切)往事難忘(戀)平橋樂土(樂)趙莊看戲(憾)

  月下歸航(爽)偷豆吃豆(趣)偷豆余波(怪)

  3.“我”這樣盼望的社戲,看到后卻很失望,但文章結尾卻寫道:“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再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這前后不就矛盾了嗎?請說一說你的看法。

  明確:不矛盾。從全文看,“我”為什么十分懷念那夜看到的戲和那夜吃到的豆,關鍵不僅在于看戲和吃豆本身,更在于“我”和平橋村的孩子一起參加了看戲和吃豆的全過程,這樣寫,更加突出那夜經(jīng)歷的難忘,難忘農(nóng)村特有的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以及人們樸實、善良的性格,表達了“我”對鄉(xiāng)間少年朋友誠摯的懷念,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從整體上了解了小說的內(nèi)容,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墨,刻畫了一群農(nóng)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友愛、無私的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少年時代生活的懷念,特別是對農(nóng)家小朋友誠摯情誼的眷念。

  小說是按照“社戲”這一線索組織材料的,在情節(jié)安排上詳略得當。大家應該好好學習借鑒作者這種寫法。

  第二課時

  一、課前檢測

  給加點字注音:

  歸。ǎ┬休叄ǎ⿷劊ǎ┬踹叮ǎ┑÷ǎ⿺x掇()鳧水()潺潺()蘊藻()家眷()皎潔()漂渺()糾葛()踱()

  二、出示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詞,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shù)姆椒ǎ?/p>

  3.體會農(nóng)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nóng)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xiāng)的情感。

  三、內(nèi)容回顧: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小說雖以“社戲”為題,其實戲也沒那么好看,豆也不是那么好吃,“我”所懷念的是那一方樂土一方人。為什么說平橋村是“樂土”呢?請用原文回答。

  明確:(1)因為我在這里不但得到優(yōu)待;

 。2)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等深奧難懂的古書,也沒有那么多束縛人的規(guī)矩;

 。3)有釣蝦、放牛等樂事;

  (4)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卻在到趙莊去看戲。

  四、課文分析

  1.正如上節(jié)課分析的,其實最盼望的戲也沒什么好看的,吃得最香的豆后來發(fā)覺也沒什么好吃的?梢姡髡咦顟涯畹氖悄抢锏娜,尤其是那些小伙伴。文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些人物?請勾畫相關描寫語段,分析人物形象。

  提示:在小說中,人物塑造之所以立體豐滿,就是因為綜合運用了多種人物塑造方法:

  正面描寫: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描寫;

  側(cè)面描寫:用他人的言行側(cè)面烘托主人公。

  細節(jié)描寫:具體細致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環(huán)境和場面的描寫來表現(xiàn)人物。

  本文使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試指出來,并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

  答題模式:這是(肖像、神態(tài))描寫,寫出了人物的 。

  這是(語言、動作)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人物心理(心情),反映出人物的 性格點。

  這是(心理)描寫,生動形象地反映出人物 思想,揭示人性格或品質(zhì)。

  示例:26段:阿發(fā)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彼谑峭鶃淼拿艘换兀逼鹕韥碚f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边@是語言描寫,生動地表現(xiàn)出阿發(fā)樸實、大方、熱情的性格特點。

  示例:結合雙喜的言行分析其性格特點。

  (1)當“我”看社戲受到波折時,雙喜大悟似的提議——表現(xiàn)雙喜聰明。

  (2)當外祖母擔心都是孩子時,雙喜大聲打包票——表現(xiàn)雙喜反應靈敏,考慮周到,善解人意,辦事果斷。

  (3)看戲時雙喜分析鐵頭老生不翻筋斗的原因——表現(xiàn)雙喜聰明、細心。

  (4)歸航偷豆時征求豆主人阿發(fā)的意見——表現(xiàn)雙喜考慮事情周到;雙喜以為再多偷,阿發(fā)的娘知道是要哭罵的——表現(xiàn)雙喜考慮周到;吃完豆,雙喜所慮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鹽和柴,并考慮好對策——表現(xiàn)雙喜考慮事情周到。

  (5)雙喜送“我”回到家,“都回來了!那里會錯。我原說過寫包票的!”——表現(xiàn)雙喜做事有始有終。

  (6)雙喜回答六一公公的問話——表現(xiàn)雙喜反應靈敏。

  小結:雙喜是一個聰明、機靈、善解人意、考慮周到、辦事果斷的“好孩子頭”。

  分析六一公公性格特點:

  ①“雙喜,你們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罷?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壞了不少!弊C實雙喜他們是否偷了豆,重在指責他們踏壞了莊稼——表現(xiàn)六一公公善良、寬厚、愛惜勞動果實。

 、凇傲还匆娢,便停了楫,笑道,‘請客?——這是應該的。’”還問“迅哥兒,昨天的戲可好么?”“豆可中吃呢?”——表現(xiàn)六一公公淳樸、好客。

 、哿还渥约旱亩购茫骸拔业亩狗N是粒粒挑選過的!薄憩F(xiàn)六一公公好強。

 、芰还投菇o母親和“我”吃——表現(xiàn)六一公公淳樸、好客、熱誠。

  可見:六一公公是一個寬厚、善良、淳樸、好客、熱誠的老人。

  總結平橋人身上的優(yōu)良品質(zhì):

  明確:純樸、善良、熱情、好客……

  齊讀25-27段,感受人物形象,與作者一起重溫那段與小伙伴們度過的快樂時光。

  2.就一般而言,“偷”是一個極其惡劣的行為,但本文中孩子們偷豆的行為卻沒有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壞印象,相反卻顯得極為有趣。你能談一談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嗎?

  同學們談各自看法,圍繞這樣幾點均可:

  目的不同:

  對象不同:偷自己家的。

  過程有趣、周密……

  五、問題探究:小說以“社戲”為題,為什么直接描寫社戲的文字很少,而描寫看戲前后的內(nèi)容卻用了很多筆墨?

  明確:(1)“社戲”本身不是小說最主要的描述對象,僅是貫串全文情節(jié)的線索。

 。2)這樣寫是為了更好地表達中心思想。作者的寫作意圖是借描寫看戲的過程來反映農(nóng)村的淳樸民風,贊美農(nóng)民及農(nóng)家少年的勤勞樸實、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品質(zhì)。可以說,社戲的內(nèi)容與本文主旨的表達關系不大,所以直接描寫社戲的文字很少。

  六、拓展練習:

  今天我們重點分析了人物形象,學習了作者將人物塑造得活靈活現(xiàn)的手法,F(xiàn)在我們也進行一個人物描寫練習:

  1.下面是一段電視解說詞,寫的是參加英語冬令營的營員出發(fā)前的一個場景:

  頭戴小紅帽,胸佩營員卡,當晨曦還未淡去,參加“快樂英語跟我來”冬令營的小營員們就已早早地聚集在校門前。初冬的風雪壓不住向往的火焰,興奮與新奇寫在每個孩子的臉龐……

  請續(xù)寫后面的內(nèi)容,要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編寫,運用本節(jié)課學習的人物描寫的方法,重點抓住兩三個人物,突出同學們出發(fā)前的興奮心情。

  2.展示作品,同學們互相點評。

  七、小結本文

  說一說,今天你有哪些收獲?

  正是這些純樸善良的人們,使得那夜的戲是“我”今生難以忘懷的好戲,那豆也是后來再沒有吃過的好豆。這戲、這豆是過去那段天真爛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標志,代表了作者對天真爛漫童年的美好回憶,充滿了浪漫的理想色彩,相對于成人的無限煩惱,重重束縛的現(xiàn)實生活,表現(xiàn)了對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

  第三課時

  一、知識回顧:

  1.文學體裁的分類有哪些?《社戲》屬于哪一類?

  明確:

  文學體裁分為四類:詩歌、散文、小說、戲劇!渡鐟颉肥切≌f。

  2.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

  明確:深入細致的人物刻畫、完整復雜的情節(jié)敘述、具體充分的環(huán)境描寫。

  可見,在小說中,環(huán)境描寫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今天我們就來重點分析《社戲》中的環(huán)境描寫,體會其作用。

  二、出示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識記文中的生字詞,把握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和人物形象;

  2.品味文中優(yōu)美的意境,體會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學習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shù)姆椒ǎ?/p>

  3.體會農(nóng)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nóng)家小朋友的真摯感情;體會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追憶及作者眷戀故鄉(xiāng)的情感。

  今天將重點完成第二個目標。

  三、畫一畫:

  速讀課文,畫出文中環(huán)境描寫的語段。

  明確:1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水草所發(fā)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的吹來;月色便朦朧在這水氣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午夜行船)

  2月還沒有落,仿佛看戲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離趙莊,月光又顯得格外的皎潔;赝麘蚺_在燈火光中,卻又如初來未到時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樓閣,滿被紅霞罩著了。吹到耳邊來的又是橫笛,很悠揚;我疑心老旦已經(jīng)進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說再回去看。(船頭看戲)

  3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圍的黑暗只是濃,可知已經(jīng)到了深夜。他們一面議論著戲子,或罵,或笑,一面加緊的搖船。這一次船頭的激水聲更其響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采起來。(午夜歸航)

  四、讀一讀

  有感情朗讀這三個片斷,想像畫面,然后說一說,你眼前浮現(xiàn)的畫面是怎樣的?能說給同學們聽嗎?

  先說第1個畫面。

  五、品一品

  1.根據(jù)同學們的描繪,大家說一說,1片斷都用到了哪些感覺器官來感受的?

  明確:

  視覺、嗅覺、觸覺(感到清香夾在水氣中撲面地吹來)、聽覺。

  具體來說:色彩上:碧綠的、淡黑的、皎潔;氣味上:水草清香,夾雜在水氣中撲面吹來;聲響上:潺潺激水的聲音、歌吹……

  以上通過簡練概括的筆墨,著重描繪物象的意態(tài)神韻,這是一種寫意的手法。

  寫意:國畫的一種畫法,與工筆相對。用筆不講究工細,注重神態(tài)的表現(xiàn)和抒發(fā)作者的情趣。是一種形簡而意豐的表現(xiàn)手法。

  2.這個片段使用的修辭手法有哪些?效果如何?

  明確:比喻、擬人。淡黑的起伏的連山,仿佛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靜態(tài)的山寫活了,生動形象的表現(xiàn)了“我”急切的心情.

  3.請同學們仿照上面的分析,賞析2、3兩個片斷。重點思考該環(huán)境描寫交待了哪些內(nèi)容,有哪些作用。

  4.由此可見寫景是為寫人服務的。結全以前所學,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有以下幾點:

 、俳淮适掳l(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活動環(huán)境。

 、诎凳旧鐣h(huán)境,揭示社會本質(zhì)特征。

 、劢沂救宋镄木常淮宋锷矸、表現(xiàn)人物性格。

  染營造某種氛圍或氣氛;襯托人物心情;

 、萃苿忧楣(jié)的發(fā)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

  借景的抒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深化作品主題。

  象征和暗示。

  5.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作者在敘述事件的過程中,運用了描寫、抒情、議論等多種表達方式,請你選擇一個語段分析這些表達方式的作用:

  示例:一段多為敘述,語言簡略!暗谖沂菢吠痢边@一外套是充滿感情的議論,表達了“我”對平橋村的熱愛和懷念,以及對自己在城里讀書生活的厭倦。

  又如最后兩段議論:“我”覺得那夜豆好吃,覺得那夜的戲好看,是因為有那種特殊的經(jīng)歷,讓“我”感到新鮮、愉快。這一議論起到了點明主旨的作用。

  六、總結寫作特色:

  景物描寫細致逼真:

  人物刻畫栩栩如生:

  ①“母親送出來吩咐‘要小心’的時候,我們已經(jīng)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边\用“點”“磕”“退后”“上前”這些動作描寫表現(xiàn)小伙伴們駕船熟練敏捷的技巧、勤勞能干的性格和去看戲時的愉快的心情。

  ②“阿發(fā)一面跳,一面說道,‘且慢,讓我來看一看罷!谑峭鶃淼拿艘换,直起身來說道,‘偷我們的罷,我們的大得多呢!蓖ㄟ^對阿發(fā)的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xiàn)了他的善良淳樸、憨厚無私。

  另外敘事詳略得當。

  教師總結:敘述、描寫、議論、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往往是綜合運用,穿插使用的。描寫可以使文章更生動飽滿,議論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的中心更加突出。抒情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間接抒情是一種寓情于事、寓情于景、寓情于理的表達方式,這種把強烈的感情滲透在敘述、描寫、議論之中,使感情同記人、敘事、寫景、狀物、議論融合在一起而自然流露出來。我們寫作文也要注意靈活運用多種表達方式。

  七、寫一寫:

  在作文當中如果能恰到好處地用上一段環(huán)境描寫,會使文章增色不少。現(xiàn)在這們就進行一個寫景片斷練習。

  要求:

  1.選擇你熟悉的一處場景作為描寫對象;

  2.先調(diào)動多種感觀,思考從各個方面可寫的內(nèi)容有哪些;

  3.注意所寫的內(nèi)容要傳達出一種心情。

  4.字數(shù)300以內(nèi)。

  寫作小貼士:

  1.對景物進行細致觀察,充分調(diào)動多種感官,多角度展現(xiàn)景物特征。

  2.充分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巧妙靈活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

  3.要傾注真實情感,達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七、賞一賞

  學生展示習作,大家互評。

  八、課堂小結

  同學們,清代著名詩人、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寫道:“昔人論詩,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币磺袑懢盃钗锏奈淖侄际亲髡弑砬榧囊獾妮d體,只要同學們作個有心人,生活處處有精彩。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作者,把握課文主要觀點,領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蘊深刻的語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點。

  3.探尋作者思想境界,領會課文的人文內(nèi)涵。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永久的生命

  一、導入新課

  生命,總是令人深思。有人說,生命偉大而神秘,豐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說,世上沒有永恒的春天,亦沒有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下面讓我們來聽聽作家嚴文井的答案吧!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閱讀文章,把握文章觀點

  1.世界上會存在永久的生命嗎?閱讀文章之前,請說說你對題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確:(1)沒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壽命,從生物學的角度以及自然規(guī)律來看,不會存在永久的生命。(2)有永久的生命;個體的生命也許總是有生有滅,但是生命總體卻永遠生機勃勃。

  【教學提示】

  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這本是個有趣而深刻的問題,教師可引導學生對該問題進行思考,引起學生對生命的關注;蛟S,思維敏捷的同學已經(jīng)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這無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學。

  2.閱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表達了什么觀點。

  明確:本文主要表達了“生命是永久的”這一觀點。

  探究:請你在文中找尋支撐“生命是永久的”這一觀點的段落或語句,說說你對它的理解。

  (1)我們應該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動著,永遠不朽。

  理解:結合后文小草生長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動”著的,這個流動即小草隨著寒暑。

  因為生命的整體是永久的,我們要在這永久的生命中留下光彩的一筆,同時又要意識到生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在一定的審美休憩之外,須立即報以百分之百的努力。

  三、板書設計

  永久的生命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本文是一篇說理性散文,其哲學內(nèi)涵十分深刻,因此宜將體悟其人生哲理作為教學重點之一,但哲理思辨內(nèi)容單純靠講解難以令學生深度把握。因此,本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把握課文觀點到把握行文思路,由設置問題到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自主探究,有利于學生深入把握課文內(nèi)容。

  不足之處:本文由于課時限制以及內(nèi)容的難度限制,在哲理性散文的特點方面,只能讓學生形成簡單的印象,不能深入把握。

  第2課時 我為什么而活著

  一、復習回顧、引入新課

  前一課時我們在學習生命具有永久性的特點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了生命的個體性特征。是的,生命如此短暫,正如前文的感嘆,“我們都非?蓱z”。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也許我們該做點什么,換句話說,也許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我們?yōu)槭裁椿钪?關于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羅素是怎么闡釋的。

  二、教學新課

  作者簡介:伯特蘭·羅素(1872—1970),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shù)學家、作家,無神論者,也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1950年,羅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其“多樣且重要的作品,持續(xù)不斷地追求人道主義理想和思想自由”。他的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學史》《數(shù)學原理》《物的分析》等。

  目標導學二:把握文章觀點,理清文章結構

  1.作者在標題中拋出自己的問題“我為什么而活著”,他在文中是如何回答該問題的?

  明確:作者在這篇短文中,開門見山地回答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他活著的三個理由(或三個目標)是:第一,對愛情的渴望;第二,對知識的追求;第三,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用“純潔”“強烈”兩個詞來形容這三種感情,它們是作者在漫長一生中奮斗不息的強大精神動力。

  2.請簡要概括文章五個自然段的內(nèi)容,并說說本文的結構思路。

  內(nèi)容:第一段:回答標題所設下的問題,“我”活著的理由有三個,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第二段:具體闡釋追求愛情可以給人帶來喜悅,可以使人擺脫孤寂,可以讓人領略到美好境界。

  第三段:講述知識能增加人們對自然、科學、人類自身的了解,滿足人類求知欲,給人帶來無限樂趣。

  第四段:寫人類的痛苦促使著“我”不斷努力,以期減少這痛苦,但“我”依然癡心不改,要為此奮斗。

  第五段:是作者對自己一生的總結,認為如此活著是有意義的。

  結構:全文采用了“總—分—總”結構,采用直接說理方式,表達作者的思想。

  目標導學三:理解課文,把握內(nèi)涵

  1.作者為什么把追求愛情作為活著的第一條理由?

  明確:作者說,追求愛情,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愛情可以帶來狂喜;第二,愛情可以解除孤寂;第三,愛情的結合可以使人看到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縮影?傊,愛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愛情,則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這里,作者把愛情描寫得極其美好,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2.作者為什么追求知識?你能說說知識給你帶來了什么嗎?

  明確:一是可以了解人的心靈;二是可以了解星辰為什么發(fā)光;三是能夠理解畢達哥拉斯的思想威力。這三方面實際上包含了人類知識的幾個重要方面:人類、自然和社會。事實上,我們學習的'知識,是人類在對世界的好奇心驅(qū)使下的創(chuàng)造,它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有解開世界之謎的快樂,還有思考過程本身的快樂。

  3.作者活著的第三條理由是什么?這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胸懷?

  明確: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作者耳邊經(jīng);仨懫鹜纯嗟暮籼,眼前浮現(xiàn)饑餓的兒童、被壓迫者折磨的受害者和孤苦無依的老人。在這里表現(xiàn)了一個偉大的思想家為拯救人類苦難的博大胸懷。但作者同時也不得不承認,他對苦難往往無能為力,這就使人更加痛苦。

  目標導學四:認識哲理性散文

  探究:本課的題目為《散文二篇》,但從內(nèi)容上來看,作者都在文中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更像是議論文。然而,又不像議論文,因為我們沒法從論點論證等方面對其進行解讀。也就是說,這兩篇被定義為散文的文章既具有散文的某些特征,也具有議論文的某些特征,并在議論中闡釋著深刻的哲理,我們不妨將名字綜合起來,稱它為哲理性散文(或議論性散文)。

  請同學們結合對這兩篇散文的認識與解讀,說說哲理性散文具備哪些特征。

  明確:(1)從兩篇文章都能通過分析具體的結構與層次把握文章觀點來看,議論性散文應具有議論文的觀點明確、結構清晰的特點,且以議論的表達方式為主。

  (2)從文章語言以及敘述方式上來看,議論性散文具有散文的一般特征,即用語形象,這也就意味著將抽象的說理寓于具體的形象中,能使讀者獲得感悟。同時,哲理性散文并非一味地說理,因而能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具有散文的抒情性特點。

  三、板書設計:略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由于第二課時的內(nèi)容比較簡單,所以不僅講述了文本的具體內(nèi)容,引導學生把握住“我”對生活目的的思考,同時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文體特征,對哲理性散文形成初步認識。

  不足之處:哲理性散文也側(cè)重對情感的抒發(fā),在引導關注情感方面,由于時間限制,做得不夠,需要教師根據(jù)時間安排予以適當補充。此外,對羅素生平的事業(yè)未加詳細介紹,學生或許不能感受到羅素在探索減輕人類痛苦事業(yè)中所做的貢獻。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0

  一、課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它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币蚨,教學本文時,我主要采用討論式教學,在引導學生在理清行文思路的前提下,通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感知語言特色和寫作手法來進一步理解品味本文的重點語句所蘊含的深刻的哲理,從而,挖掘本文的主題思想,提高學生對語文高度的感悟、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文是20xx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十五課《散文二篇》中的第一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散文,或?qū)懭擞浭拢缰熳郧宓摹侗秤啊?或?qū)懢盃钗,如汪曾祺的《昆明的雨?或議論抒情,如《散文二篇》。展示了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會生活,表達出了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前面的幾篇文章的學習,也為《永久的生命》這篇這里散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學生以及學情分析

  雖然本班有尖子生,但是中等生和中等偏下學生依然是全班學生的主力軍,因此,對于此類哲理散文的理解上,會存在些許的障礙。上課時,不僅要培養(yǎng)尖子生的,樹立榜樣作用,還要重視中等學生,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參與課堂,愿意走進文本,愿意探索他們未知的新領域。

  四、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作者,熟讀課文,把握課文內(nèi)容。

  2、感受欲揚先抑寫法的妙處及欣賞富有哲理的語言。

  3、理解作者對生命本質(zhì)的認識。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nèi)容,理解作者對生命的感悟。

  難點:精讀品味,欣賞富有哲理的語言及欲揚先抑寫法的妙處。

  六、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合作探究法

  七、教學用具:

  PPT課件、投影儀

  八、課時安排:

  一課時

  九、教學過程:

  (一)、課前三分鐘

  詩歌簡析:《有的人》

  本詩是當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寫的一首抒情詩。所以副標題是'紀念魯迅有感'。詩歌通過兩種人的對照,對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傾注了無限深情,表達了崇高的敬意;而對高踞人民頭上的人,則無情地揭露,表現(xiàn)出滿腔的憤懣。詩歌的獨特之處在于表現(xiàn)了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shù)人更好地活著而活。

  (生談感受)

  (二)、導入

  宗璞曾在《紫藤蘿瀑布》一文中,這樣說過: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對此,大家是如何理解的?生命到底是怎樣的呢?當代作家嚴文井也有他自己的看法,讓我們一起走進《永久的生命》!

  (板書:永久的生命 嚴文井)

  (三)、初讀感知

  1、作者簡介

  主要著作有《嚴文井散文選》、《嚴文井童話集》、《嚴文井童話寓言集》等,曾獲首屆全國優(yōu)秀散文雜文獎、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chuàng)作榮譽獎。他被稱為“20世紀最知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還被無數(shù)人視為是“未來時代的先知”,亦是的數(shù)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活動家,又被公認為“富有鼓動天才的辯論家”“百科全書式文學家”。

  2、檢查預習

  臼齒(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謝(diāo)

  洗滌(dí) 俯瞰(kàn) 遏制(è)

  (生注音,誦讀并注意字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熟悉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詞,在此基礎上理解識記,為后面理解課文做準備。

  3、通讀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抒發(fā)作者對生命的.情感的詞語或句子。

  (1)我們都非常可憐!

  (2)人們卻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

  (3)讓我們贊美生命,贊美那毀滅不掉的生命吧。

  生反復誦讀,體會其感情,并總結。

  4、寫作手法:

  欲揚先抑。先寫生命的易逝,人們的無奈與可憐,感情轉(zhuǎn)入低谷;接著用“不應該為此感到悲觀”一轉(zhuǎn),描寫生命的神奇,個體生命有限,集體生命無窮,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贊美;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要以愛情來贊美生命,感情高亢,給人以磅礴的力量。這樣寫,前后對比,把對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層次,同時使行文有了波瀾,更能夠打動人心。

  設計意圖: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同時,思考并理解作者面對生命,所書法的情感。進而教會學生這種不一樣的寫作手法——欲揚先抑。層層推進,對文本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以完成教學目標。

  (四)、細讀賞析

  請結合文中的具體語句,談談這篇散文是如何體現(xiàn)嚴老的語言風格的(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1、它是一個不懂疲倦的旅客,總是只暫時在哪一個個體內(nèi)住一會兒,便又離開前去。那些個體消逝了,它卻永遠存在。

  2、讓我們贊美生命,贊美那毀滅不掉的生命吧!

  ……

  除此之外,文中還有很多富有哲理且意味深長的語句,學生可四人一組,討論、探究,并形成文字性的結論。

  設計意圖:學生在尋找語句的同時,會思考,會討論,會分辨,進而組織語言,形成文字性的結論。不僅對學生說的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也對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的合作性學習方式進行了再訓練。

  (五)、主題探究

  關于本文的主題,有以下幾種理解,請結合具體語句,說說你最傾向于哪一種?

 、倜恳粋人的生命雖然是卑微、柔軟的,但整個人類的生命卻是無窮無盡的。

 、谏牡缆肥乔鄣,要經(jīng)歷種種磨難。但它是強大的,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艱難困苦所阻擋。

 、畚覀兠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創(chuàng)造無限的價值。

 、芪覀兌紤撘苑e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人生,去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⑤珍惜時間,珍愛生命,做有意義的事。

  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結合文本,組織語言,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于文本所蘊含的主題,每個學生都有他自己不同的理解,重點在于,怎么樣才能結合文本,回歸教材,將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有理有據(jù)的表達出來,這是設置本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意圖。

  (六)、拓展延伸

  請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寫寫自己對生命的理解。

  (提示:對聯(lián)、小詩、橫幅或一句話,等等。)

  (聯(lián)系學生寫這方面的能力)

  設計意圖:前面訓練了學生讀的能力,說的能力,本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訓練其寫的能力。在寫的過程中,能夠看出學生對本課的理解程度,也能夠看出學生對于生命的看法,以及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體現(xiàn)。

  (七)、小結

  冰心在《談生命》一文中這樣說過:生命像向東流的一江春水,他從生命處發(fā)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許多細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濤,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過了懸崖峭壁,沖倒了層沙積土,挾卷著滾滾的沙石,快樂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著他所遭遇的一切。

  (八)、作業(yè)

  (九)、板書:

  生命的易逝 可憐

  永久的生命 生命的永久 感動 欲揚先抑

  生命的贊歌 贊美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

  1.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畫意美。

  2.學習本文圍繞說明對象的特征,先總后分,由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的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3.掌握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理解課文說明語言多樣性、準確性。

  4.了解我國園林建筑藝術,領會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研討式。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了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chuàng)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鑒賞力。

  2.從環(huán)境保護和建筑遺產(chǎn)的保護的角度談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重點難點】

  1.感受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理清說明順序

  2.培養(yǎng)初步的鑒賞能力

  【教學設計】

  一、新課導入

  1.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焙贾菝涝谖骱K州美園林,那么蘇州園林究竟魅力何在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蘇州園林,感受一下蘇州園林的美趣。

  2.葉圣陶(1894~1988),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名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二三十年代的創(chuàng)作很多,短篇小說集有《隔膜》《火災》等六本,散文集有《腳步集》,童話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長篇小說有《倪煥之》。1925年“五卅”運動后,創(chuàng)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說。他創(chuàng)作態(tài)度嚴謹,語言洗練優(yōu)美,風格樸素自然,有“優(yōu)美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3.有人說:“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蘇州園林,名聞全國,譽滿世界!疤K州園林”不是某個園林的名稱,而是指蘇州這個地方的園林群體。距今約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館娃宮,便是蘇州第一座園林,F(xiàn)存的園林近則四五百年,遠則上千年,可謂源遠流長。蘇州園林究竟有幾處,尚無確切的統(tǒng)計,現(xiàn)存園林尚近二百處,無怪乎人們稱蘇州為“園林城市”。

  拙政園: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并稱為我國四大古典名園,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滄浪亭: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并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是現(xiàn)存蘇州園林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園林。全國景色簡潔古樸,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勝,而以自然為美。

  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享譽盛名,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

  留園:留園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園中分四個風景區(qū),以建筑空間處理得當而居蘇州園林之冠。

  網(wǎng)師園:網(wǎng)師園占地不及拙政園的六分之一,但小中見大,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nèi)有園,景外有景,精巧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見擁塞,山池雖小,卻不覺局促,因此被認為是蘇州古典園林中以少勝多的典范。

  怡園

  怡園是蘇州園林中建筑最晚的園林,因而得以博采眾長,形成其集錦式的特點。

  二、整體感知

  1. 檢查預習:

  軒榭(xuān xiè)池沼(zhǎo) 邱壑(hè) 模(mú)樣 薔薇(qiáng w ēi )

  重巒疊嶂(zhàng) 相間(jiàn) 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 鏤(lòu)空

  鑒賞:對藝術品或文物的欣賞和評價。

  因地制宜:根據(jù)具體地形,設計或選擇適合的事物。

  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 2.文章是從______角度,抓住__________的特點條分縷析地介紹蘇州園林的。

  角度:

  a.建筑學b.園林歷史c.導游d.欣賞者

  特點:

  a.蘇州園林總的特點b.有代表性的園林

  3.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處于怎樣的地位?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么?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

 、俟(jié):是我國園林的'標本。(標本、標志、標準。這里有“范本”之意;標志,記號;標準,規(guī)范、衡量事物的準則。 )

 、诠(jié):總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圖畫美)[總寫](鑒賞、觀賞、欣賞。鑒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觀賞指觀看欣賞;欣賞指對藝術品的領略和玩賞。文中選用“鑒賞”一詞,明確要求我們對蘇州園林不只是觀看,玩賞,還要作分析、評價。 )

 、酃(jié):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 ④節(jié):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莨(jié):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 ⑥節(jié):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

  ⑦節(jié):講究每個角落的搭配 ⑧節(jié):講究門窗圖案的雕鏤

 、峁(jié):講究梁和柱子的著色等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的。[分寫]

  4.理清全文思路,劃分結構層次。

  第一部分(1-2)概括說明蘇州園林的地位及特點。 總

  亭臺軒榭布局的自然美。

  大處 假山池沼的藝術美。

  第二部分(3-9)分類具體 花草樹木的映襯美。

  說明蘇州園林的藝術美。 花墻廊子的層次美。 分

  講究每個角落的構圖美。

  細處 門窗的圖案美。

  園內(nèi)建筑的色彩美。

  第三部分(10)總結全文。 總

  ★★第⑩節(jié)總結了全文,給人以余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于一游蘇州園林的強烈欲望;也使行文縝密。

  5.本文的說明順序是怎樣的?

  文章采用先總后分式的結構展開。先總括蘇州園林從整體上呈現(xiàn)出的特點,再從各個方面分別加以說明。園林建筑特點的概括介紹和分類說明互相照應,前后提挈。“圖畫美”這一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作為線索貫穿全篇。

  6.小結

  作者先介紹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藝術中的地位,從游覽者的角度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即“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然后,從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等四個主要方面和每個角落的構圖美、門窗的圖案美、園內(nèi)建筑的色彩美等三個細微方面來具體說明這個特點。

  三、濃墨重彩畫園林。

  1.文中多次提到繪畫,把繪畫和園林建筑聯(lián)系起來,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筑,或以園林建筑印證繪畫原理,試從課文中找出幾處例子加以簡要說明。

 、賹ΨQ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②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jù)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③還在那兒布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④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⑤蘇州園林在每個角落都注意圖畫美。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⑥有墻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致就見得深了……實際上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①②句以繪畫原理分析園林建筑,以中國的審美觀為依據(jù),畫龍點睛地發(fā)表議論,透過景物表象,找出內(nèi)在規(guī)律。③④⑤是作者隨手摘取的幾幅小景,以園林建筑印證繪畫原理,給人似曾相識的審美感覺。⑥句雖未點明繪畫原理,但作者的分析說明卻完全吻合傳統(tǒng)的畫論,這樣的布局同國畫采用“以大觀小”的畫法、尺幅之中具千里之勢的道理是一樣的。 2.文章用語典范,簡潔精美,試找出自己喜歡的語例加以品析。如:

 、傥矣X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典范、代表的意思,形象地表明蘇州園林繼承了古代園林藝術傳統(tǒng),濃縮了中國園林藝術精華,具有典范性)

 、诩偕降亩询B,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藝術是一種精神的創(chuàng)造,是體現(xiàn)個性的審美活動;技術僅僅是長期重復勞動中獲得的經(jīng)驗、知識或技巧,二者有層次高下之別)

 、劾茸哟蠖嗍莾蛇厽o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盡管花墻和廊子作為一個隔界把景致分為幾個部分,但是好像并沒有真的把景致分開。)

  ④如果開窗正對著白色墻壁,太單調(diào)了,給補上幾竿竹子或幾棵芭蕉。(體現(xiàn)了匠師們的細心和匠心,善于注重圖畫美,使單調(diào)變?yōu)槎嗖?

  四、質(zhì)疑探究

  1.園林內(nèi)裝鏡子,請用物理學知識對這一設計依據(jù)的原理及產(chǎn)生的效果作簡要說明----裝鏡子是運用物理學光學中平面鏡成像原理,通過反射,層次加多了,景致更深了。

  2.結合實例,本文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體會其作用。

  舉例子:

  “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階砌旁邊栽幾叢書帶草。墻上蔓延著爬山虎或者薔薇木香!

  作比較:

  我國的建筑,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么樣,右邊也怎么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

  蘇州園林與北京的園林不同,極少使用彩繪。

  打比方:

  “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筑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作引用:

  “游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摹狀貌:

  “有幾個園里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游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五、精讀4、5兩節(jié):揣摩語句,體會其豐富的內(nèi)涵;

  1.第④節(jié)說明了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 哪一句是中心句?哪幾句寫假山,哪幾句寫池沼?這是哪種結構形式?

  1句、2-3句、4-11句,總分式。

  3.寫池沼除了寫水還寫了什么?為什么這樣安排?

  還寫了橋、石岸、花草、魚。處處寫“畫”。

  4. “藝術”和“技術”能否調(diào)換,為什么?

  不能調(diào)換。藝術,指有創(chuàng)造美的方式方法;技術,指生產(chǎn)操作方面的技能。概念層次高下不同,文章重點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換,為什么?

  不能替換,感情色彩不同。

  6.自讀第⑤節(jié)回答問題(不討論,根據(jù)第四節(jié)為例做)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2

  一、文學常識

  葉圣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字圣陶,江蘇蘇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代表作品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短篇小說《多收了三五斗》,童話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內(nèi)容

  本文通過介紹蘇州園林景色如畫的特點,再現(xiàn)了它的美麗、精巧,顯示了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水平,贊頌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認真、嚴肅、聰慧和杰出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三、重點字詞

  軒榭(xuān 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模樣(mú)

  相間(jiàn) 嶙峋(línxún) 庸俗(yōnɡ)

  薔(qiánɡ)薇 斟酌(zhēn zhuó) 重巒疊嶂(zhànɡ)

  因地制宜:根據(jù)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自出心裁:獨創(chuàng)一格,與眾不同。

  軒榭:軒,有窗戶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臺上的房屋。

  重巒疊嶂:重重疊疊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設計者和匠師的腦中有關于山水風景的高明構思。

  俯仰生姿:高樹好像低著頭,低樹好像抬著頭,形成一種相互呼應的`優(yōu)美姿態(tài)。

  珠光寶氣:形容服飾、陳設等非常華麗。

  鏤空: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

  諸如此類:與此相似的種種事物。

  別具匠心:另有一種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學、藝術方面創(chuàng)造性的構思)。

  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適當。

  四、藝術特色

  總分結合,結構清晰:

  文章開頭就對蘇州園林做了總體概括,即“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說明這個總體特征,作者主要從四個方面加以說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襯、層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說明其他方面也體現(xiàn)了這一總體特征。對蘇州園林的介紹有總說、有分說,總說和分說緊密結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籠統(tǒng)地說明介紹,而是始終抓住蘇州園林的主要特點進行說明。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3

  一、重點詞解釋

  1、州:指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武昌

  2、隅(yú):角落

  3、者:助詞,表肯定語氣

  4、費諱(yī):三國蜀漢大將軍。

  5、登仙:成仙。

  6、嘗:曾經(jīng)

  7、駕:乘、騎。

  8、憩:休息

  9、于:在

  10、遂以名樓:用“黃鶴”命名這座樓。遂:于是;以,介詞,用,后面省略賓語“之”。之,指代黃鶴。名,名詞用作動詞,命名。

  11、列:記載

  12、存:保存

  13、之:助詞,調(diào)節(jié)音節(jié),無實義

  14、觀:觀看

  15、其:代黃鶴樓

  16、聳構:矗立的樓宇(指黃鶴樓),“聳構”與“高標”意思相同。

  17、巍峨:高大雄偉的樣子

  18、最:的事物

  19、倚:靠著

  20、河漢:銀河

  21、臨:臨近

  22、重檐:兩層屋檐

  23、翼:古代建筑的飛檐

  24、闥:門

  25、霞敞:高敞

  26、窺:看

  27、井邑:城鄉(xiāng)

  28、亦:也

  29、荊吳:楚國和吳國,這里泛指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30、形勝:山川勝跡

  31、之:的

  二、作品賞析

  第一層(開頭兩句),交代黃鶴樓的地理位置。[州城西南隅,有黃鶴樓者。]

  第二層(第3至8句),交代黃鶴樓命名的由來。[《圖經(jīng)》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事列《神仙》之傳。跡存《述異》之志。]黃鶴樓始建成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據(jù)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吳黃武二年,(孫權)城江夏,以安屯戍地也。城西臨大江,西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最初修建是作為防守戍邊的軍事望樓:黃鶴樓雖然是-座軍事哨所,名稱卻十分典雅,富于浪漫色彩的楚地子民自然會給它另外一些說法:本文作者基于此,轉(zhuǎn)引《圖經(jīng)》云:"費諱登仙,嘗駕黃鶴返憩于此,遂以名樓。"交代了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接著作者又旁征博引,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任P的《述異記》都記載了關于黃鶴的故事,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涂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采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主旨服務,為下文伏筆。

  第三層(第9至17句),寫黃鶴樓的巍峨高大和登樓所見所感。[觀其聳構巍峨,高標a伲弦瀉雍海鋁俳重檐翼館,四闥霞敞,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亦荊吳形勝之最也。]前六句寫樓的外貌:"聳構巍峨,高標a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a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上倚河漢"寫樓的頂端,用夸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檐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筑結構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讀后令人胸襟為之一爽。"坐窺井邑,俯拍云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云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xiāng)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云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思別致,而"云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凌霄漢的高樓已歷歷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難怪作者發(fā)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嘆。"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nèi)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nèi)容,理解作者通過新聞事實傳達出的觀點。

  2、理清課文的新聞要素,了解消息在寫作方式和語言等方面的主要特點。

  3、學習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可由學生介紹諾貝爾導入,也可由20xx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導入,或者由復習消息的一般知識導入。

  2、學習字詞。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己不會讀或讀不準的字詞。

  重點詞語:

  頒(bān)發(fā):發(fā)布或授予獎狀、勛章等。

  遺囑(zhǔ):指人在生前或臨終時囑咐處理死后各事的話或字據(jù)。卓(zhuó)有成就:有很突出的成就。卓,高超。

  頗(pō):相當?shù),很!邦H”還有“偏”“不正”的意思,如“偏頗”等。建樹:建立的功績,取得的成就。注意不要寫成“建數(shù)”。

  仲(zhòng)裁:雙方爭執(zhí)不決時,由第三方居中調(diào)解,作出裁決。法律上特指發(fā)生糾紛者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關的.第三方審理,由其作出對雙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以解決糾紛。

  撥款(kuǎn):撥給錢款。注意不要寫成“拔款”。巨額(é):巨大的數(shù)額。

  利息:因存款等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錢。

  字形辨析與詞義辨析:

  遺—遣;滲—摻;即—既;裁—栽—載;

  貢獻—奉獻;成就—成績;評定—評議—評論

  3、整體感知,了解內(nèi)容。

 。1)教師采用播音的形式范讀這則消息,學生聽讀,也可以指導學生范讀。

  聽讀之前,教師提出正音要求:注意還有哪些字詞的讀音是自己拿不準的,邊聽邊標好拼音,或者圈畫出來請教老師和同學。提出閱讀任務:根據(jù)上節(jié)課所學的有關消息的知識,找出本則消息的要素和結構中的“背景”部分。

 。2)初步理解。學生互相交流后,師生共同明確閱讀任務,特別是要明確第4段是背景部分。

 。3)進一步理解。讓學生結合批注簡要概括:消息的電頭、#教案# 導語、主體部分分別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為什么這么安排?

  教師點撥:電頭交代了新聞發(fā)稿的單位、地點、時間;#教案# 導語部分概括了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的情況;主體部分敘述了首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其貢獻,諾貝爾獎頒發(fā)的機構、時間及地點,諾貝爾獎的獎金來源及評議權等背景。作者這樣安排內(nèi)容,是從內(nèi)容的重要程度,以及受眾的關注程度來考慮的。

  4、重點研讀,深入思考。

 。1)讓學生思考:主體部分已經(jīng)把消息的主要內(nèi)容概括完整了,為什么還要寫第4段,這一段可否刪去?

  教師點撥:文章的第4段是背景部分,進一步介紹頒獎資金的來源,補充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暗含評獎客觀公正的意思,也說明獎金確實是發(fā)給了那些“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

 。2)讓學生將自己所搜集的諾貝爾的資料與這則消息結合起來閱讀,說一說諾貝爾是個什么樣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5、比較辨析,體會語言。

  設問:本文怎樣體現(xiàn)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要求學生在文中勾畫出具體詞句,自行批注,之后四人一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學生交流中教師就以下內(nèi)容作隨機指導。

  第一句:瑞典國王和挪威諾貝爾基金會今天首次頒發(fā)了諾貝爾獎。

  明確:“首次”說明了這是第一次頒獎,如果去掉,體現(xiàn)不了消息語言的準確性。

  第二句:根據(jù)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由4個機構(瑞典3個,挪威1個)頒發(fā),從按諾貝爾遺囑建立的基金中撥款。

  明確:“根據(jù)”一詞準確地說明了實施及頒發(fā)諾貝爾獎的依據(jù);同時,運用數(shù)字也準確說明了不同國家頒獎機構的數(shù)量。

  第三句:德國的倫琴(物理學獎),他發(fā)現(xiàn)了X射線;荷蘭的范托夫(化學獎),他發(fā)現(xiàn)了化學動力學定律和滲透壓定律;德國的貝林(生理學或醫(yī)學獎),他在血清療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頗有成就。

  明確:評價貝林的研究成果是“卓有成就”,普呂多姆的詩歌創(chuàng)作是“頗有建樹”,語言極有分寸,準確平實。

  6、布置作業(yè),學以致用。

  (1)從報紙或互聯(lián)網(wǎng)上選擇一則有一定篇幅的消息,標示出其結構的各部分,看看它是不是使用了“倒金字塔結構”。

 。2)如果這則消息使用了“倒金字塔結構”,想一想各部分內(nèi)容之間有什么關系;如果沒有,想一想能否用倒金字塔結構來改寫。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1、理解游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澳銖难┥阶邅,春潮是你的風采”,聽著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聯(lián)翩,歌詞中的“雪山”就是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東經(jīng)91度07分,北緯33度29分,F(xiàn)在請同學們結合觀看的紀錄片,說一說各拉丹冬為什么會成為長江的源頭呢。

  今天我們學習馬麗華的游記散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揭開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紗,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理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關于時間推移、地點轉(zhuǎn)換的詞語。

  1、第1自然段寫到“各拉丹冬有陰陽二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diào),東南陽坡才好看”。你認為“我”游覽的是哪里呢?

  明確:“我”游覽的是東南陽坡。從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可知游覽的是東南陽坡。

  2、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覽中體現(xiàn)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zhuǎn)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敘述了“我”游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有: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走下礫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

  請同學們品讀第5—6自然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觸覺:寫冰窟。特點:溫暖。

  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及對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聽覺:寫風。特點:聲音大(呼嘯);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掃蕩)。

  視覺:冰體。特點:晶瑩潔白;漂亮,千姿百態(tài)(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fā)披肩);熠熠爍爍,光彩奪目。

  感受:是瓊瑤仙境;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這兩次描寫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第5—6自然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第10—11自然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韻。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xiàn)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請同學們品讀第12—14自然段。

  4、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么?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礫石堆和堅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異壯美,我們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偉力,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對如此的美景,內(nèi)心所生發(fā)出的怎樣的情感震撼。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

  聯(lián)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語句的妙處。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_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xiàn),富有雕塑感。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里自然環(huán)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

  明確:“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tǒng)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明確:“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tǒng)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為,表現(xiàn)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

  目標導學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

  作者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想象,讓學生品讀課文,標畫聯(lián)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chǎn)生了哪些聯(lián)想和想象?

  明確:(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

  (2)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huán)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2、這些聯(lián)想和想象中分別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1)句,“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zhuǎn)”,這里是被眼前的奇?zhèn)サ木跋笏鄯Y澝涝煳镏鞯膫ゴ笊衿娴膭?chuàng)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lián)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贊頌雪山的神奇,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般。

  第(3)句,“演繹”是“鋪陳,發(fā)揮”的意思,這里是說堅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潔的,是長江的生命源頭,從這里開啟了長江的生命之旅,長江從此開啟了孕育生命,造福人類之旅,這流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

  小結: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并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蘊含著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抒發(fā)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贊美。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馬麗華,山東濟南人。1976年開始發(fā)表作品,著有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報告文學《青藏蒼!,散文集《終極風景》《追你到高原》,詩集《我的太陽》,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馬麗華從遙遠的山東來到西藏,正如三毛癡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樣,馬麗華深情地眷戀著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這種自然和人文“秘境”,讓馬麗華產(chǎn)生了“審美眩暈”。馬麗華的足跡幾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個角落。她曾自豪地寫道:我所能談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視過,已被自己的雙腳接觸過,已被自己的心靈感知過。多年的西藏游歷,讓馬麗華有機會對自己的所到之處進行觀察、欣賞、體驗、記錄,這段經(jīng)歷不經(jīng)意間構成了她個人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馬麗華說:從中提取的關鍵詞,全都響亮而光彩。

  三、理解詞義

  1、醞釀:比喻做準備工作,如事先考慮、商量、相互協(xié)調(diào)等。

  2、恭順:恭敬順從。

  3、豁然:形容開闊或通達。

  4、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6、歷歷在目:(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總寫各拉丹冬的特點,交代時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描寫“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發(fā)現(xiàn)流水,抒發(fā)情感。

  五、問題歸納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一句運用什么修辭?這句話有何作用?

  此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層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點。

  2、第①段的結尾句,有什么必要?

  交代長江考察熱及有探險者犧牲在這項事業(yè)里,說明“認識長江”是一項既危險又偉大的事業(yè)。這次“我”隨攝制組接近各拉丹東也是一件危險而又偉大的事情,為下文描寫各拉丹東作鋪墊,引起讀者的關注。

  3、第②段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

  準確生動地刻畫出了各拉丹冬嚴寒氣候停留的時間之久。增強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為下文描寫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艱難埋下伏筆。

  4、寫安托師傅“力大如!保藭r卻“氣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钡陌餐袔煾刀肌皻獯跤酢,側(cè)面襯托出各拉丹東環(huán)境的惡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靂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效果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幽默風趣的筆調(diào)把活動時緩慢的動作比作霹靂舞的“太空步”,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高原反應帶給作者的痛苦。

  6、“蠕動”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蠕動”一詞傳神地寫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時身影的渺小,側(cè)面表現(xiàn)了冰谷的寬闊巨大。

  7、“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chuàng)造力!闭垙脑~的角度賞析這句話。

  本題運用賞析句子三步法!百u弄”本是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的意思,這里是貶詞褒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贊美之情。

  8、“眼看著興致極高的伙伴們,大口喘著氣,扛著攝影器材,翻過一面冰墻,不見了。”從對伙伴們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我”怎樣的心情?

  本題運用對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著缺氧反應與新傷的劇痛,無法行動,而伙伴們卻興致高昂繼續(xù)工作,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xiàn)了“我”郁悶的心情及對伙伴們的羨慕之情。

  9、“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边@句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賞析。

  運用短句,富有節(jié)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改變冰體形態(tài)的驚訝、贊美之情。

  10、第?段中“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此處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由冰川的裂紋和皺褶想象到漫長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并通過對“是否就是年輪”的疑問,表現(xiàn)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贊美。

  11、結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結構上,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內(nèi)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發(fā)現(xiàn)流水聲,暗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寓情于景,贊美各拉丹冬作為長江源頭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華文明。

  六、課文主題

  本文記述了“我”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游覽的經(jīng)歷,描繪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給“我”帶來的震撼,表達了“我”對自然神奇?zhèn)チΦ馁澝馈?/p>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案02-05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案05-16

部編版語文園地六教案04-29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08-22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6-13

部編版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7-08

[熱]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6-13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教案[集合]10-18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優(yōu)秀05-16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