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班會教案>心理健康>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時間:2024-08-25 14:36:12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選8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1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選8篇)

  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必須符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一般特征。一是盡管幼兒對外界各種事物充滿了好奇,渴望獨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但他們從事獨立活動的經驗及能力水平遠跟不上他們的需要,這使得我們在制訂、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考慮以游戲為主,寓教育于游戲之中,對幼兒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幼兒各種心理過程常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不隨意性,而抽象概括性和隨意性只是剛剛開始發(fā)展,因此,在建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時,應盡可能具體化、形象化,具有新穎性。如通過他們所熟悉的動畫人物、故事、游戲等來完成教育活動及功能。三是幼兒在這一時期已開始形成最初的個性傾向,這使得我們在幼兒階段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道德行為等成為可能。因此,我們認為,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主要有兩種:

  1、養(yǎng)成性教育模式

  現代發(fā)展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幼兒期是人生歷程中生理、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的時期,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許多關鍵期都處于這一階段。人的心理疾病主要是由潛意識中的矛盾沖突引起的,這種矛盾從嬰幼兒期就已開始,并對成人時期產生影響。因此,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益于形成健康的心理,而且對他們未來的方方面面都將產生很大的影響。在幼兒時期實施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受幼兒理解、認識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在操作上,主要是要培養(yǎng)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形成一種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勢或反射,包括個性心理品質、情緒情感、社會適應等方面,即采用養(yǎng)成性教育模式。

  2、補償性教育模式

  由于家庭、托幼機構等的教育缺陷以及幼兒心理發(fā)展滯后等方面的原因,我國幼兒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率呈上升的趨勢。不少

  幼兒表現出行為偏異、情緒障礙及人格方面的缺陷等。對于這些已經出現了心理障礙的幼兒,除了應加大養(yǎng)成性教育的力度之外,還應積極采取心理保健措施以及心理咨詢、治療技術,對他們的心理障礙實施有效干預。這種補償性教育模式在幼兒時期的使用不僅重要,而且比等幼兒長大成人之后再進行干預,效果要好得多。

  二、模式實施的原則

  模式的實施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特征,依據一定的原則進行。

 。、發(fā)展性原則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以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幼兒的心理及其問題。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實施應以發(fā)展幼兒良好的品質為主要任務;其次,有些心理問題只是某一時期、階段的一些特殊情況,隨著幼兒年齡的增大,這些問題可能自然減輕甚至消失,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時,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

 。、非價值性評價原則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會涉及到對幼兒心理健康現狀的評價問題。有時,對幼兒實施一些心理測量、診斷是必要的。但對這些測量、診斷的運用應特別慎重,因為運用不當,反而會影響幼兒心理的健康發(fā)展。

 。、主體性原則幼兒也有他們自己的尊嚴、意志及人格,任何輕視他們人格的言行,都可能引起他們的反感甚至對抗。因此,在操作中,應尊重幼兒,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來。

 。础f同性原則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應注意與游戲、體育、音樂、美術等活動的結合、相互滲透;另一方面,應重視幼兒行為、情感、意志、個性等的協同發(fā)展;對自己出現心理障礙的幼兒還應特別注意養(yǎng)成性教育和補償性教育的協同進行。

 。、游戲性原則幼兒的社會實踐活動形式主要有三種:游戲、學習和勞動。而游戲是最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

  活動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貫穿到游戲之中,可以使幼兒比較容易接受有關知識,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也就培養(yǎng)了他們的意志品質。

  6、成功性原則由于幼兒的主動注意時間較短,因此,在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讓幼兒有成功的快樂體驗,以使他們能較長時間專注于活動。這就要求我們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時,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個體差異,針對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

  三、模式的具體實施

  從養(yǎng)成性教育模式看,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情境教育讓幼兒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會情境中作出有效的行為對策。這種方式能幫助幼兒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作出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判別是非的能力、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社會適應性。

  2、家園同步教育幼兒家庭與托幼機構密切配合,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實施同步的教育,但具體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兒園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是“分享與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過游戲進行,那么,在家里也應同時進行這一主題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與父母分享食物,與鄰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戲等。家園同步教育,往往比單方面實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典型教育通過給幼兒一個典型的形象,讓他們模仿,從無意到有意,從自發(fā)到自覺地去學習典型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與典型一致的行為習慣。幼兒多直觀思維,模仿力強,這種教育往往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础⑿袨榫毩曌層變簩σ褜W習過的行為及技能進行反復的練習,加深幼兒對這些行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

 。怠⒅v授教育具體而形象地向幼兒講解有關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淺知識,提高幼兒對維護自身心理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對心理健康的態(tài)度。但這樣做,要注意形式多樣、生動、內容貼切、適宜。

  此外,嘗試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愛教育等均可有選擇性地加以采用。補償性教育模式主要在以下兩種:

 。、行為問題的矯治運用獎罰的原則,改變或消除兒童的不良行為或癥狀,并教給其順應社會的良好行為。這類方法簡單易行,不要求尋找行為問題的根源或提高認知水平,在認知發(fā)展水平比較低的幼兒身上運用,大多能收到明顯的效果。

 。病⑼ㄟ^游戲矯治為幼兒設立一個特別的游戲室(角),通過游戲,讓幼兒自發(fā)地、自然地將自己的心理感受與問題充分表現出來,并獲得情緒上的松弛,最終認識自我,學分控制自我。個體性的游戲矯治對解決由幼兒本身的情緒而導致的問題比較有效,而集體性的游戲矯治對解決由社會適應困難引進的問題較為有效。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2

  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題。所謂健康心理是指一個人心理各方面以及和社會環(huán)境之間處于一種積極協調、統(tǒng)一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的人,情緒愉悅穩(wěn)定,生活態(tài)度積極,人際關系和諧,行為能自我控制,F代心理學表明:健康心理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fā)展、潛能開發(fā)、道德品質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預示21世紀將是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的世紀。而在我國,從在衛(wèi)生部獲悉,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近幾年兒童、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有上升的趨勢。

  xxxx年7月,教育部頒發(fā)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這標志著幼兒教育改革邁進了一個新階段。在總則中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城鄉(xiāng)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這一點強調了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國家已把幼兒教育提到一個很高的議事日程,它不僅和基礎教育同等重要,同時還承擔著“為幼兒的一生發(fā)展打好基礎”的重任。

  眾所周知,幼兒教育的內容也是全面的,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啟蒙教育,《綱要》把它們相對劃分為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

  在這諸多的教育內容中,健康被放在了第一位,對幼兒的健康教育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同時還強調“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

  但是,從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現狀來看,由于傳統(tǒng)教育觀念、文化等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嚴重忽視幼兒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培養(yǎng),致使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無法回避的課題。那么,幼兒園該如何進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呢?這是大家一直在研討之中的問題。

  一、確立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目標

  幼兒教育是關乎人的一生發(fā)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因此一定要確立一個長遠的教育目標。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為:

  1、能關心周圍世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有較好的觀察、注意、想象、概括、分析能力、有較強的求知欲,并能認識自己和周圍世界中各種事物和現象的關系。

  2、能與父母、老師、小朋友表達、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樂意尋求新的生活體驗,有良好的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

  4、做事有信心和有一定的耐心,力求做成功,不懼怕失敗和挫折。

  5、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6、能主動參與集體活動,敢于自我表現。

  7、和小朋友友好相處、平等合作、樂意關心他人、富有同情心。

  8、有一定的自我評價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

  9、遇到困難能主動想辦法解決。

  10、能接受教師和家長的勸導,不任性。

  二、探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1、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承擔著啟蒙教育的重任,雖然已有一定的專業(yè)理論基礎,但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師還是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加強學習。在理論上要系統(tǒng)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點、原則、途徑和方法等,把握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規(guī)律,提高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增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覺性,從而提高所需知識和能力,要翻閱大量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料,使得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規(guī)范化、科學化。

  2、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實際相結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雖然一個新課題,但這種現象卻由來已久,只是以前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達,帶動了整個社會的不斷進步。但同時,很多不良現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面而來,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做出反應時,它的負面影響已讓我們措手不及。

  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們敲響了警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刻不容緩!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視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聯系起來,與自身的保教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探索、研究。如:語言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yǎng)幼兒的表述能力,讓幼兒能在老師和小朋友面前表達、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樂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合群性;美術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將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來。這樣,將會給中小學教育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3、心理健康教育與一日活動相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動,應該融入幼兒一日活動之中:首先,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這對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在實踐中,我們應該認識到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這就要求我們要精心地選擇游戲,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

  同時,在教學活動中要有機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動環(huán)節(jié),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學活動,而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動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能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這就對我們廣大的幼兒教師的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不僅具備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要加強對幼兒心理學的研究,在教學中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更好地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孩子的健康發(fā)展打好基礎。

  4、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統(tǒng)一

  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家長的水平參差不齊,素質高低不一,作為學?梢詮囊韵聨讉方面入手:

 。1)開設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幫助家長提高認識。

  (2)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親子活動,密切家長和孩子的關系。

 。3)家訪,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家園聯系活動,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還要注意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都具有自身的特點,因此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幼兒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我們在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梢酝ㄟ^開展個別輔導的形式,對問題突出的孩子還要和家長聯系,咨詢專家,進行心理治療。

  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引起全社會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但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這項教育內容將會越來越成為人們不容忽視的教育關鍵,作為一個幼教工作者,承擔著為孩子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的重任,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緊跟形勢,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想,這才是我們工作的意義所在,這也是我們對社會的最大貢獻!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3

  蒙臺梭利有一個精彩論斷:兒童擁有一份吸收性心智。兒童出生后4—6年,是形成健康的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是與成人直接接觸中感受最為真切、最為深刻的社會性行為。在這一時期,如果成人能積極鼓勵兒童的獨創(chuàng)性和想象力,就有助于培養(yǎng)其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的目的的勇氣。反之,兒童就會缺乏自信心,產生內疚感!敖】怠背酥干碚o病痛外,還包括心理健康,F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教師和家長一般比較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卻往往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因此,幼兒園教師有必要重視幼兒心理健康這一問題。要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孩子真正“健康”,我認為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熱愛幼兒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營養(yǎng)。只有沐浴在愛的甘霖下的幼兒才會有安全感,才能適應幼兒園環(huán)境,學會與同伴、教師交往,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幼兒總是先感受到成人對自己的愛,進而才能發(fā)展到愛周圍的人。如果教師不愛幼兒,幼兒就無法適應冷漠的幼兒園環(huán)境與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間的巨大反差,就會怕上幼兒園,怕老師,患“幼兒園恐懼癥”。

  二、尊重幼兒

  馬斯洛有一句著名論斷:“最健康的自尊是建立在當之無愧的來自他人的'尊重之上的。”尊重兒童是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前提, 是幼兒人格和諧發(fā)展的保證。尊重幼兒,主要表現在平等、民主地對待幼兒,尊重幼兒發(fā)展的積極因素,讓幼兒主動地發(fā)展。幼兒有其獨立存在的價值,教師要尊重其權利和地位。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教師往往以長者自居,要幼兒聽命于自己,否則就批評懲罰或斥責,要么不準參加游戲,要么罰站……其實,幼兒出現“對抗”行為一定事出有因,且這正是其獨立意識和自主性萌發(fā)的表現。因而遇到沖突,教師要研究其原因,再作處理!奥犜挼暮⒆硬攀枪院⒆印钡年惻f觀念一定要剔除。另外教師要尊重幼兒發(fā)展的積極因素,給予其充分活動和自我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如果成人的言行中處處體現著對幼兒的尊重,就會使幼兒意識到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是有價值、有能力和必不可少的,從而幫助他們獲得積極的自我概念;如果幼兒發(fā)現自己是被忽視的,又經常為做錯事遭到責備,幼兒會逐漸在心里確認自己是無能的,進而導致幼兒喪失最基本的自尊與自信,建立起消極的自我概念。作為一種穩(wěn)固的心理特征,幼兒的自我概念一經確立,便會相對持久地保持下去。我們無法相信,一個整天要服從于成人指令或是不時遭成人指責的幼兒會構建出活潑開朗、寬容友善的人格特征。因而“尊重幼兒”這一行為本身所內含的潛在教育價值是不該也不能被忽視的。

  三、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的環(huán)境

  首先,教師應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的教師情緒沮喪時,態(tài)度粗暴生硬;情緒愉快時,就無原則地遷就容忍。教師的情緒波動最易導致孩子產生心理障礙,所以教師應始終保持平和愉快的心境,使幼兒生活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中。其次,要為幼兒提供充滿生機、能陶冶心靈的自然環(huán)境,讓孩子多接觸大自然,陶冶他們的情操,培養(yǎng)其審美情趣。

  最后,教師要為幼兒提供一個自由活動的游戲場所,以及有吸引力的玩具,讓孩子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快樂地游戲。兒童只有在自己選擇的有興趣的活動中,才能達到專注和自主,此時,他們的困擾將會消失,夢魘不再出現,行為問題會逐漸減少,食欲與健康也會恢復如常。如藝術教育活動就能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愛美天性,使幼兒的人格變得高尚、精神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四、參與并引導幼兒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同伴關系是兒童社會性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在同伴中受歡迎的幼兒會有安全感、歸屬感;反之,會產生孤獨感、自卑感,F在,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建立良好同伴關系對其社會性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要以“大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交往中,如引導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學會合作;教育幼兒助人為樂;鼓勵小朋友在父母帶領下彼此串門等。在這種開放環(huán)境中,幼兒交往機會多,更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形成。

  五、加強家園合作

  近些年來,幼兒產生情緒和心理問題的人數比例在升高。究其原因,大多由社會和家庭生活緊張、家庭變化、家庭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不當、家庭人際交往缺乏等原因引起。所以,幼兒園教師和家長在思想及行為上必須保持一致。出現問題,教師們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取得家長們的理解與支持,共同采取行動,消除幼兒心理健康障礙,這樣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4

  當今社會高速發(fā)展,社會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身為父母,身為老師總是對孩子給予太多的期望,或是期待他能夠實現自己未能實現的愿望,或是期待他能光宗耀祖。最起碼也要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雖然有這種想法沒錯,可是,身為愛他們的人應該明白,這些期望太過遙遠,對于尚在孩提時期的孩子,這顯得有些過于“高瞻遠矚”了。對于正在成長的孩子來說,是需要被關注的。因此我結合幾個案例來談一下。

  案例一:最近幼兒園里經常會傳來響亮而清脆的哭聲,一遍又一遍響徹教師的走廊,每天早上上學的時候都會哭,老師都會關心的抱抱文博,希望能止住那讓人心疼的哭聲,以及那委屈固執(zhí)的哽咽。可是這一切都無濟于事。

  還多孩子都有愛哭的毛病,一些父母老師對此并不在意,認為這是孩子的天性所致。孩子愛哭,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表示他的痛苦,孩子不愿說出內心想法,慣用哭來獲取所求,孩子感到壓力大,還有就是母子脆弱癥。當然也可能是孩子沒有安全感的一種心理反應,這樣的孩子往往性格內向,經不起挫折。

  首先,不要怕孩子哭,要想辦法轉移他的注意力。

  孩子哭泣時,父母首先不要怕,更不要因此就把他想要的東西都拿給他,以至于讓他有有一種錯誤思想――想要得到什么東西就哭。當孩子哭泣的時候安撫他們后緊接著要學著轉移他的注意力。因為孩子年紀越小他的情感就越不穩(wěn)定,注意力也就越容易轉移。讓孩子情緒轉移最佳的方法就是活動轉移,讓他的情緒得到宣泄,也可以有意識的提起孩子平時感興趣的事,比如給孩子講個故事,或帶她玩平時喜歡的`游戲等。想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一定要從愛心出發(fā),從情感上愛他安撫她。哄勸孩子千萬要有耐心,不要嚴厲斥責、指責,更不能打罵孩子。否則,愛哭的毛病只會越來越厲害。

  第二,要聆聽孩子的心聲,了解孩子的目的。

  當孩子在哭泣時,、在安慰他的基礎上,要他主動把委屈說出來。如果孩子哭得稀里嘩啦,讓他立即停止是不可能的。那這時候我們就要安靜站在一邊,等他平復后,耐心聆聽孩子講述自己哭的原因。不要催促也不要表現的很不耐煩。要了解孩子哭得目的,有的孩子是為了達到某個目的而哭泣,而有的孩子是真正的受了委屈哭泣。如果是前者,態(tài)度堅決的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是非常錯誤的。如果是后者,那絕對不能因此按照他的意思去做,如果長期如此,他會習以為常,以這種方式要求為他做一些事或想得到某些東西。

  第三,告訴孩子愛哭是錯誤行為,還要注意表達方式。

  對于那些動不動就哭的孩子,有必要想他解釋清楚哭泣是一種錯誤行為,教導他遇到問題應該立即想辦法去解決。孩子哭時安慰她,教育他,這不是解決孩子脆弱心理的根本措施。想讓孩子逐漸堅強,就要在日常生活中鍛煉他的心里承受能力。一些父母老師總是對孩子說:“不要哭,別哭”這樣反而提醒了她,可能他已經平靜下來了,有提醒了他。所以要注意自己教育孩子時的表達方式。

  案例二: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喜歡享受成功的喜悅,牧軒這個3歲半的小姑娘也不例外,在學校里,幾個小朋友一起比賽跳皮筋,贏得時候她就高興地拍手,可是當他輸的時候就哭鬧。

  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出生起就被父母的細心呵護包圍著,在一片贊揚聲中長大,他們對輸是沒有概念的,所以,在這種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總認為他們的生活就該“萬事如意”,所以當他們遇到小小的不如意就會出現輸不起、承受能力差的情況。孩子的好奇心過重和嚴重缺乏安全感都會導致孩子輸不起。

  首先,要察言觀色,具體指導

  應當教育孩子,讓他建立起尊重他人的觀念,但是,不要訓斥孩子,否則,孩子很難接受,根本聽不進那些大道理。

  第二,要適度安慰,講清道理

  當孩子受到挫折耍賴是,需要對他進行適度安慰,等他的情緒稍稍緩和下來,在學他剛才霸道的樣子,讓他體會別人的心情。

  第三,將心比心,巧妙溝通

  孩子自身能力有限,他的挫折承受力就比較低,一不開心就會把責任歸于別人,這個時候,情緒疏導是很重要的。要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在加以教育。通過設身處地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給孩子提供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這樣,孩子就會發(fā)現自己錯在哪里,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改變。

  案例三:澤涵3歲半了,大小便不成問題,可是在學校午睡的時候經常“畫地圖”,更頭疼的時候,有的時候早叫起來去小便可是站在床鋪前動作很慢,等穿上鞋子就已經畫了地圖。

  很多孩子都有尿床的毛病,對于這種隨處小便自己卻完全察覺不到的異常行為,常使孩子感到羞愧、恐懼,精神負擔加重。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對孩子加以斥責和嘲笑,否則會加大他們的心理壓力,更讓事態(tài)嚴重。要認識到,孩子尿床并非大毛病,實際上,5歲以下幼兒在白天或者晚上發(fā)生不自主排尿是一種普遍現象。有幾方面原因造成,孩子的大腦尚未發(fā)育完全,孩子白天過于疲倦,老師父母總是訓斥孩子,孩子對環(huán)境十分敏感。

  首先不要讓孩子長時間坐便盆,讓孩子形成依賴,認為只要坐便盆才可以。對廁所具有排斥性。

  第二,不要過早的進行排尿訓練

  為了讓孩子形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有些父母從幾個月就開始刻意地進行排尿訓練,但是孩子由于年齡小,對事物的認知和語言理解能力尚不成熟,不能承受復雜的訓練,刻意反而會讓孩子因為排尿紊亂而尿床。

  第三,不要責罵孩子

  孩子出現尿床時,千萬不要責罵他們。老師父母的責罵,除了給孩子增加心理負擔,對幫助減少尿床毫無用處。要知道,尿床這件事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這是成長中的必然,不會因你的責罵就不發(fā)生了。

  第四,不要刻意的起夜

  為了不讓孩子尿床,有些家長在夜里反復叫醒孩子,讓他排尿,這是不對的,孩子不想尿父母偏要讓他尿,這事讓他多么厭煩的事情啊。但是有的父母去不管孩子的哭鬧、掙扎,一定要他尿完了才能離開便盆,這反而讓他對尿尿這件事產生緊張和恐懼心理,從而加劇孩子尿床。

  案例四:振涵總喜歡把手指放在嘴里,就連午睡時,為了不讓老師看見都偷偷的把頭蒙在被子里,而且,情況越來越厲害,老師一直給他改,可是已看不到又放進了嘴里。

  孩子進入4歲后還吃手,甚至出現咬手指甲,咬被角的等現象,這可能就是行為問題,需要進行矯正。孩子吃手指是對愛的呼喚。由于爸爸媽媽或看護人很少與孩子肌膚接觸,很少陪孩子說話,當孩子感到饑餓、患病是不能得到及時的撫慰,吃手指是孩子的一種自我安慰方法。壓力大的話孩子也會吃手指,如果對孩子要求過嚴、經常訓斥、打罵孩子,家庭關系緊張,等等,在較大的心理壓力下,孩子會通過吃手指來排遣內心壓力。孩子吃手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擺脫孤獨,現在的家里一般就一個寶貝,孩子免不了孤獨。如果孩子長期接觸不到新鮮事物,不免會感到孤獨、寂寞和乏味。此時,孩子就會用吃手指來排遣孤單和寂寞。吃手指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也容易讓孩子產生焦慮、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首先,給孩子小嘴找個依靠。當孩子吃手指時,父母可以給他一塊磨牙餅干,讓他的小嘴啃啃。

  第二,讓他多參加活動,多結交伙伴

  孩子吃手指可能因為孤獨。所以,可以讓孩子多和小伙伴一起玩耍,多交朋友。盡量別讓他一個人能閑著,他就想不起來吃手了。

  第三,就是父母多陪陪孩子

  父母要多摟抱、多陪伴孩子,盡量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梢越o寶貝講睡前故事,讓孩子時時感到安全、幸福、滿足。這樣孩子就不會再想著吃手的事了。

  第四,為寶貝營造寬松、溫馨 的氣氛。要想孩子不吃手,最好給孩子營造一個讓溫暖、舒適、穩(wěn)定、寬松的成長氛圍,讓孩子快樂成長。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雖是一個任重道遠的工作,但只要我們擁有這種精神,從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人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兒都健康快樂地成長。愛孩子就要讀懂孩子的心。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5

  何謂心理健康呢?總的來說,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種固定的狀態(tài)而是一種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心理健康也不是對任何事物都愉快地接受,而只是在對待環(huán)境和問題的反映上能更多地表現出積極的適應傾向。心理健康指的是整個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協調、適度發(fā)展、相對穩(wěn)定,并與客觀環(huán)境相適應的狀態(tài)。心理健康與心理發(fā)展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心理發(fā)展可以說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內容,心理健康是以心理發(fā)展為基礎,同時心理健康又為心理的繼續(xù)發(fā)展提供保證。

  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主題,也是幼兒教育的主題3-6歲的學前兒童還處在心理成長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他們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Γ伤苄,由于他們在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控制水平較低,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tài),極易因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與否,將會對他們的認識、情感、個性、道德的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等產生極其深刻的,有時甚至是難以逆轉的影響。幼兒園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奠基階段,它不僅是為小學階段學習、生活做好準備,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成才打好健康心理和人格素質的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國際教科文組織和國際心理學會,為了保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提出了《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心理權益宣言》等文件。把維護兒童的心理健康放到了極其重要的地位。隨著現代社會的發(fā)展變革,未來社會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每一個人具有面對現實,不怕困難,開拓進取的精神,具有關心他人、家庭、社會、自然的意識和責任感,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強的人格品質。這意味著,跨世紀的一代,不僅要有良好智能素質,更要具有一種健康的心理。

  ?目前兒童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任性、不懂得關心人、缺乏創(chuàng)造性、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孤僻、攻擊性行為、膽怯、多動、情緒障礙等等。這種狀況如不加以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重視和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改革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回避的課題。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尊重幼兒心理權益,把心理教育落實到教育行為上。

  聯合國于1959年頒布了“兒童基本權益宣言”,主要倡導滿足兒童在生活、營養(yǎng)和受教育方面的需要。在幼兒園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行為要努力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贊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你真棒”,“老師相信你能行”、“別害怕,你一定會成功”等話語句句注入孩子們的心田,喚起他們的活潑、開朗和自信。

  (二)在校內外環(huán)境中滲透教育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體化是指幼兒園、家庭和社區(qū)共同關注,形成合力,開張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幼兒園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學前教育子系統(tǒng)的支柱,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起著導向作用。幼兒園應該主動與社區(qū)溝通,優(yōu)化社區(qū)的教育環(huán)境,使幼兒從自然的、社會的、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中,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家庭是幼兒賴依生存和發(fā)展的社會組織,家庭環(huán)境的教育功能會影響兒童的健康發(fā)展。

  1、學校環(huán)境

  其中包括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健康心理養(yǎng)成的物質環(huán)境,如:為幼兒創(chuàng)造溫馨的生活空間,小班幼兒的桌椅是粉紅的,中班幼兒的桌椅是檸檬黃的,大班幼兒的桌椅是湖藍的;幼兒園大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了富有童趣的玩沙、玩水的小世界;而營造一種良好心理素質培養(yǎng)的心理氛圍更不容忽視,如:和諧溫馨的師生關系、友好合作的伙伴關系,團結互助的教師之間的關系,使幼兒在這種良好的心理氛圍中產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促使其健康心理的養(yǎng)成。

  2、家庭環(huán)境

  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搖籃。要把端正家長教育觀念,改進家長教育方式,促進家長自身素質提高、完善這一工作放在家長工作的首位。如:定期開展相關內容的'家長講座,每月出好一份相關內容的家園小報,利用家長園地、家長觀摩活動、家教經驗交流等途徑加以宣傳,許多家庭能主動配合學校做好自己小家庭中的物質、心理方面的準備,為幼兒養(yǎng)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實的基礎。

  3、社區(qū)環(huán)境

  走向社會,爭取社區(qū)的支持也是培養(yǎng)幼兒健康心理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抓住每一契機,如:學雷鋒做好事,樹立助人為樂,"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使幼兒能合作、樂群、創(chuàng)新,養(yǎng)成健康的心理品質。

 。ㄈ┯變阂蝗丈钪械男睦斫】到逃

  1、游戲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游戲是幼兒的生命,一日活動中游戲是貫穿于始終的活動。除了游戲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戲中,就能發(fā)揮發(fā)揮增效作用。游戲是合群性的養(yǎng)成、獨立性的培養(yǎng)的極好手段。在角色游戲中,幼兒通過對游戲主題的確立、角色的選擇、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活動中,學會如何與同伴友好相處,自我意識的良好發(fā)展、合群情感的發(fā)展,社會化和個性化的協調發(fā)展,無疑是有意義的。不是所有的游戲對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義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游戲應該具有目標性和針對性。歸納為三個原則:游戲的功能性原則;兒童需要原則;針對性原則。依據三大原則靈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體育游戲、民間游戲、角色游戲、區(qū)角游戲等。通過游戲,讓兒童體驗合群的愉悅,增強合群意識,提高合作的能力。以游戲的開展使幼兒獲得一片更廣闊的天地。

  2、教學活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把教學活動內在的、潛在的因素挖掘出來,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發(fā)展的需要,更好地發(fā)揮教學活動的心理健康教學活動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論事,“陽春面澆頭”外在式的;也不是對原有材料中內含的心理因素視而不見,不考慮兒童的心理反應,一味地灌輸滲透或是把各類教學活動互相割裂開來?刹捎贸琛⒗L畫、舞蹈、故事、兒歌等對幼兒進行教育培養(yǎng),在實踐過程中,能根據課題內容、階段目標有目的地選擇課程內容,創(chuàng)立了園本課程,其中包括一些大型活動的內容。

  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兒童人際交往相對頻繁和心理品質自然顯露的時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養(yǎng)。利用幼兒的生活活動進行隨機教育。設立生活角,開展編織、繡花、種花等活動,使兒童在共同合作中鍛煉能力,感受一種群體感。

  4、體育活動和感覺統(tǒng)合訓練促進合群性發(fā)展

  體育活促進幼兒大腦的發(fā)育,更是促進合群行為發(fā)展的有效方法。尤其是感統(tǒng)訓練培養(yǎng)團隊精神、合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同步提高,相互促進。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化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根據兒童在幼兒階段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個體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重視幼兒群體心理健康的同時,必須十分關注個體兒童的心理健康,實施個別教育。

  1.開展個別輔導

  兒童合群性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每一個兒童都是獨一無二的。重視對幼兒的個別輔導,是取得心理健康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組織案例討論,學習幼兒心理衛(wèi)生的理論知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從大量的案例中積累經驗,揭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規(guī)律性東西。

  2.開展問題兒童的心理治療

  在幼兒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兒童,心理矯治也是面向全體幼兒不可缺少的一項工作。在同一時空,每一個幼兒都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就如每個幼兒都會生病一樣。在發(fā)展的某些階段,兒童出現一種或少數幾種偏異行為的現象是十分普遍的。并不是只有發(fā)展性和預防性的心理衛(wèi)生工作是面向全體幼兒的。對這部分幼兒的異常心理,不給予關注和幫助,忽視了整體中的部分,實際上就是沒有面向全體幼兒。每一個幼兒都有可能需要心理矯治服務,因此正確認識矯治的全體性,有利于提高幼兒心理衛(wèi)生重要性的認識和幼兒心理衛(wèi)生工作的水平。對膽怯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行為塑造法,取得良好效果,對孤獨型、被動傾向型的兒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暗示法等。

  總之,幼兒心理健康關系到兒童一生的健康發(fā)展,是幼兒期不可忽視的問題,所以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是家庭、幼兒園、社會共同的任務,共同的職責。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6

  摘要:健康的心情能陶冶一個人地情操,使人充滿活力。如果一個人開朗樂觀,不論他遇到什么困難或遭到什么不幸,都能過得灑脫、自如。所以,作為幼兒教育者,更有義務讓每一位幼兒有健康的心理。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師家庭教育

  當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各階層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幼兒期正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人格形成的關鍵期,個性和很多心理品質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可塑性大,心理上極不成熟,自我調節(jié)控制水平低,極易受環(huán)境等不良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我國兒童心理健康的現狀

  國內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做出了大量的調查研究,許多兒童都普遍存在著嫉妒、任性、孤僻、焦慮、情緒反常、社交困難等心理問題。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品行問題

  當今的兒童大多是家庭的過分溺愛中成長,許多家長因為是獨生子女就一味的滿足孩子的需求。而長此以往,在兒童心中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蠻橫霸道,隨著年紀的增長,逐步會發(fā)展到破壞課堂紀律、說謊、打架等劣跡行為,甚至違反社會法紀,這常常令家長追悔莫及。

  (二)情緒問題

  情緒是對一系列主觀認知經驗的通稱,是多種感覺、思想和行為綜合產生的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最普遍、通俗的情緒有喜、怒、哀、驚、恐、愛等,也有一些細膩微妙的情緒如嫉妒、慚愧、羞恥、自豪等。在兒童時期,其情緒問題極易受到家長們的忽視,如果父母不從小就注重孩子情緒培養(yǎng)的話,可能孩子成長后將很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行為。

  (三)人際關系問題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無群!币馑际钦f,人要通過交往、通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過社會生活。調查表明,許多兒童都存在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這種人際關系的障礙會對兒童個體的發(fā)展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幼兒時期培養(yǎng)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四)性格問題

  性格是一個人在對現實的穩(wěn)定的態(tài)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人格特征。在兒童階段,性格問題主要表現在膽小、害羞、自卑、怯懦、暴躁、身體或語言攻擊等眾多方面。兒童由于膽小、害羞等性格,會經常難于完成家長讓他做的如表演、和別人比賽、主動和別人玩等事情,這樣會使他們更加恐懼做這樣的事,反而加重了兒童的心理障礙。

  二、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遺傳素質及來自社會的影響

  1、遺傳素質

  遺傳是指父母的生物特性傳遞給后代的現象。遺傳因素是幼兒心理發(fā)展的物質前提,幼兒是在這種生物的物質前提下形成自己的心理。遺傳的不同奠定了幼兒心理發(fā)展個別差異的最初基礎,每個幼兒都具有他自己的遺傳特性,這些遺傳特性會影響該幼兒心理發(fā)展,如性格內向或外向,行為退縮或攻擊,情緒焦慮或抑郁等。

  2、來自社會的影響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經常處于緊張之中,心理上的`種種沖突、壓力和焦慮不斷地增加。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對幼兒產生了不可低估的影響,潛移默化地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計算機、網絡等先進科學技術與幼兒的生活日益密切,兒童與各種社會傳媒的接觸,直接影響了兒童道德觀念和行為的形成,對其身心發(fā)展產生重要影響。

  (二)父母及家庭對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1、家庭結構簡單,生活空間狹小

  現在大多數的獨生子女家庭,都是二加一的簡單結構。父母是雙職工,白天上班,晚上一家三口獨居單元房,孩子缺少同伴交流玩耍。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2、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在有的家長看來,家長的任務是讓幼兒吃好,穿好,不生病。家長對幼兒的衣食及身體保健舍得投資,卻忽視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1)獨生子女家庭中對孩子過分溺愛,已成普遍問題!澳鐞坌汀钡募议L對孩子處處包辦代替,致使孩子依賴性強、懦弱、缺乏獨立性,導致孩子任性、霸道,不會和同伴友好合作,是非不分,隨心所欲,缺乏自制力,形成唯我獨尊的不良心理,和集體格格不入。

  (2)有些家長對孩子過于嚴厲,使孩子在“絕對服從”的高壓環(huán)境中形成自卑、膽怯、畏縮等不良心理品質。

  (3)家長整日忙于自己的事業(yè),很少抽出時間關注孩子的發(fā)展。缺少父母的陪伴、關愛成了孩子形成不良心理品質的誘發(fā)劑。

  (4)父母經常吵架或離異對孩子的影響。父母離異,對孩子心理上的傷害是巨大的,年齡較小的孩子會出現攻擊行為、退縮行為,并表現出害怕、拒絕、孤獨等問題行為。

  (三)教師教育方法幼兒心理健康的影響

  教師的教育方法是教師在教育幼兒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方式方法。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不僅充當教育者的角色,同時還是母親或親人的角色,因此,教師的教育方式不僅直接影響到教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個性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做為幼兒步入社會的第一任啟蒙者――幼兒教師,在處理每個問題時,教師所體現的個性待征和教育方法都會對幼兒的心理產生影響。因此,適合幼兒發(fā)展、幼兒樂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將會對幼兒的心理發(fā)展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

  三、采取的應對措施

  (一)用愛心擁抱孩子,是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世界上不存在沒有不愛的教育,沒有不需要愛的孩子。教師只有把愛心獻給孩子,孩子才能積極接受教師的教育。

  (二)教師要注意自身言行對幼兒潛移默化得影響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心靈也很脆弱。幼兒教師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為,一次不經意的談話,一個不小心的失誤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成為影響兒童人格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幼兒教師對自己的言行,甚至是一貫認為正確的做法都應該做深刻的反思,以免不經意中使兒童幼小的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

  (三)教師要合理安排好幼兒一日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的積極主動性,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及社會交往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

  一個健康的幼兒,既是一個身體健全的幼兒,也是一個愉快、主動、大膽、自信、不怕困難的幼兒。教師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要以恰當的方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各項活動,充分發(fā)揮幼兒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將幼兒的興趣與必要的規(guī)則相結合,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同時培養(yǎng)幼兒在活動中要學會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用理智去控制情緒,保持健康的情緒,處理好與小朋友之間的人際關系。

  (四)家園共育,共同促進幼兒心理健康成長

  《綱要》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見,家園達成共識,協調教育方法,統(tǒng)一教育要求,是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證。家庭是幼兒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養(yǎng)態(tài)度和方式對孩子健康人格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作用。因此,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講座”“家長園地”等家園合作方式,幫助家長提高認識,促使他們改變不正確的教育觀念。這樣家園互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已,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獨立性強、有責任感、善于社會交往等積極情感,讓幼兒從小開始學習做人,成為具有健康心理的,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zhàn)的一代新人。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把幼兒培養(yǎng)成為能適應未來社會需要和挑戰(zhàn)的一代新人,是我們幼兒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從幼兒細微的心理表現入手,引導幼兒行為,疏導幼兒心理,讓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并不斷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心方法,為祖國培養(yǎng)出積極健康向上的新一代!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7

  摘要:當今世界,心理健康已成為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受到越來越多各階層人們的廣泛關注。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的奠基時期,從小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心理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目前,我國早期教育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幼兒園還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視知識傳授和身體護養(yǎng),而輕視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從事多年幼兒教育,越發(fā)的覺得心理健康教育在幼教工作中凸顯的重要性。

  關鍵詞:幼兒教育心理健康關愛

  一、了解幼兒的心理特點

  大家知道這個時期的幼兒有著顯著的年齡特點,加之時代賦予的特點,只有了解了孩子的這些特點,我們才會有針對性的教育。我看過一個對全國22個城市的調查報告,報告中說: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12.97%。另據某地區(qū)對3000名4-6歲的幼兒心理的調查,8.8%的幼兒有不良行為,11%的幼兒情緒抑郁、自卑,8.5%的幼兒憂慮、緊張。由此可見,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幼兒階段年齡在3至6歲是心理發(fā)展速度最快、最易穩(wěn)固的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行為方面。注意力很不穩(wěn)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非常好動。最喜歡向別人挑戰(zhàn),假如你表達出“我不相信你會做”,他會真的做出來。

  2、情緒方面。幼兒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常為周圍人的情緒所影響。容易激動、變化、外露并且很不穩(wěn)定。比較頑固,會發(fā)脾氣,出現這個階段的叛逆,不大理會別人的感覺,碰到驚慌的事情或意外的事件,情緒起伏大,如果不做好疏導可能會影響到成年。

  3、智力方面。能了解父母在想什么,會察言觀色。有驚人的想象力,帶有夸張性,有時大人會認為他們在撒謊,其實他們對于事實和虛構的界線還分不清楚。成人應了解其心理現象,別加上莫須有的罪名,應耐心地解釋及提醒。假如處理不當,會因為傷其自尊心而引起自卑感。

  4、語言方面。三、四歲的幼兒已能夠掌握全部基本語音,詞匯量增多。在正確的教育下逐步掌握語法結構,幼兒到了五、六歲時,連貫性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大大提高。心里所想的,嘴巴直接說,喜不喜歡誰會直接表達。

  5、個性方面。由于環(huán)境、教育條件和遺傳因素不同,致使幼兒身心發(fā)展存在個別差異,逐漸表現出性格、興趣、能力等方面的個人特點,這些都會在人的一生中保留它的痕跡。

  6、時代特點,F在的幼兒大都是獨生子女,被寵愛為“小公主”“小皇帝”,他們普遍缺少與同齡小伙伴交往的機會,在家很少遇到需要合作的環(huán)境,使許多幼兒并不懂得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加上家長的寵愛和教育方式的不當,因此很容易養(yǎng)成任性、愛發(fā)脾氣、自私等不良性格特點。

  總體來說,好奇、好動、好模仿、好被人稱贊是這個年齡最顯著的心理特點。同時,因為獨生子女增多,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懦弱、懼怕困難、率性、不理解關心人、缺創(chuàng)制性、缺合作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兒童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如合群、攻打性行為、畏怯、多動、情感障礙等等。這種現象如不重視,勢必影響一代人的素質。因此,注重和增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和無法躲避的'課題。

  二、教師關愛幼兒心理健康

  (一)更新觀念

  1、樹立新型的幼兒教育觀。俗話說:“沒有錯誤的學生,只有錯誤的老師”。我們應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不能用是否“聽話”來衡量一個孩子。

  2、提高自身素質。跟上時代發(fā)展,多充電學習,自身素質跟上。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覺抵制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保持一份健康、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做好幼兒心理健康的表率。

  3、將兒童看成一個對社會有積極貢獻的貢獻者,學會發(fā)現每一個孩子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幼兒的潛能在一個有利的環(huán)境中得到自我發(fā)展,催發(fā)幼兒心靈深處智慧的種子發(fā)芽。

  (二)充滿愛心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在于教師如何愛孩子!

  1、愛每一個孩子。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無論孩子美或丑,聰明或愚鈍,我們一定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心,把幼兒當成自己的孩子疼愛,用我們的愛給幼兒帶來自信、安全感、信任感,讓我們懷著一顆愛心走近幼兒,并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愛的策略,多給幼兒一些關懷與微笑,分享他們心中的快樂,分擔排解他們心中的憂慮與不安。

  2、鼓勵孩子。多說:“你真棒”“我相信你能行”或以微笑來肯定、鼓勵幼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積極的情緒,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和接納感。千萬不要以“笨死了”“你怎么干什么都不行啊?”等語言來否定幼兒。否則孩子在負面影響下,情緒會變得消極。

  (三)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

  幼兒的心理猶如一張干凈的白紙,你在上面畫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澆花要澆根,育童先育心!痹谑┙讨,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孩子的優(yōu)勢,做好啟蒙培養(yǎng),引導幼兒擁有積極的心態(tài)。

  1、充分利用教學活動和游戲活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如在語言教學活動中,通過故事、兒歌,使幼兒明辨是非善惡,培養(yǎng)幼兒關心、愛護、尊敬等良好的情感素質,在健康、社會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在美工、音樂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學會遵守規(guī)則、自我約束,幫助幼兒建立友好的同伴關系,學會與同伴友好相處等等。我在所帶的班上曾經開展過“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為主題的試驗教育活動。收到了顯著效果,受到家長和同行的稱贊。

  2、持之以恒。貴在堅持,我們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需要,有效地滲透到每一天教學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四)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交流

  按照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研究,學生在和教師、父母、同齡人、年長者的合作交往中形成自己的行為習慣。家長的行為對幼兒直接起著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而,要做好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家長是至關重要的。

  溫馨的家庭環(huán)境是幼兒形成良好心理品質的搖籃。要把端正家長教育觀念、改變家長教育方法、增進家長素質提高、加強溝通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按期開展相關內容的家長講座,應用家長園地、家長觀摩活動、家教經驗交換等形式宣傳,利用QQ群、手機等媒介加強與家長的溝通,為幼兒養(yǎng)成健康心理打下扎實的基礎。

  幼兒承載著家庭全部的希望,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幼兒教師有著重大的責任,讓我們關注幼兒心理,引導幼兒行為,不斷探索幼兒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健康成長!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8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指身體沒有疾病,而且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的完好狀態(tài)!庇纱丝梢,健康包含著身心兩個方面。人的身體和心理有密切的關系,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心理不健康則會導致身體異常甚至患病。過去那種重身體,輕心理的體育教學觀念是不全面的。未來人才不僅要掌握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質。智力發(fā)展、品德培養(yǎng)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能力、自主人格、適應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都要受心理素質的影響。因此,在幼兒園的體育活動中有效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新課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對學前兒童發(fā)展的重要性

  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賦予兒童健康以新的含義,即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狀態(tài)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近年來教育界一直在廣泛討論有關素質教育的問題,其中也已涉及到如何對兒童進行深層品質培養(yǎng)。

  皮亞杰認為“教育構成關系中的兩個因素,一方面是社會的理智與道德的價值,一方面是成長中的個人。這兩方面的相互作用構成一個通過心理活動這一中介而發(fā)生的動態(tài)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講,兒童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以心理活動為中介的生命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交互作用的社會化過程。因此,將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視為兒童素質教養(yǎng)的核心,是教育思維方式的重大變革,也是促進兒童素質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

  二、幼兒園體育活動與幼兒心理健康的關系

  幼兒園體育是幼兒全面和諧發(fā)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茖W、合理、適于幼兒身心的體育活動能促進幼兒身體正常發(fā)育和機能的協調發(fā)展,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體育對幼兒的心理健康奠定體質基礎。人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是相互制約、密切聯系的兩個方面。

  作為一個身心統(tǒng)一體的人,其身體素質健康與否,必然會對心理健康產生影響,包括其認知、情感、意志、個性等。

  (1)體育運動能促進身體發(fā)展,為心理健康發(fā)展提供堅定的物質基礎

  人的心理是人腦的有機體,人腦是人體的一部分。心理健康發(fā)展,必須以正常發(fā)展的身體,尤其是以正常健康發(fā)展的神經系統(tǒng)和大腦為物質基礎。通過體育運動,促使身體正常、健康地發(fā)展,為心理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這是心理發(fā)展的重要條件。

  (2)體育活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成為推動心理發(fā)展的一種動力

  幼兒園的體育活動,無論內容和形式都不盡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往往不能滿足所學習的活動的需要。幾乎所有的活動,都要求幼兒有勇敢、堅持、自制、不怕困難等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樂觀、友愛、偷快、同情等多樣的感情。上述心理活動和心理特征,就一個人的自然發(fā)展水平來說,當然不能滿足運動學習和運動競賽的需要。

  但是,在幼兒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活動水平或戰(zhàn)勝對手而進行的活動中,原有心理水平便慢慢獲得提高。也就是說,體育運動的新需要與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動了心理的發(fā)展。

  (3)推動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體育運動有助于幼兒認識自我。幼兒園體育活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自己能力的高低、修養(yǎng)的好壞、魅力的大小,都會明顯的表現出來,使自己對自我有一個比較符合實際的`認識。 體育活動還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較正確地認識自我的基礎上,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修正自己的認識和行為,培養(yǎng)和提高社會所需要的心理品質和各種能力,使自己成為更符合社會需要,更能適應社會的人。

  (4)體育活動能培養(yǎng)良好的意志品質

  體育一般都具有艱苦、疲勞、激烈、緊張相對抗以及競爭性強的特點。幼兒在參加體育鍛煉時,總是伴隨著強烈的情緒體驗和明顯的意志努力。因此、通過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勇敢頑強,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克服困難的思想作風,有助于培養(yǎng)團結友愛,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機智靈活,沉著果斷,謙虛謹慎等意志品質。使幼兒保持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tài)。

  因此,幼兒園必須探究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幼兒不良心理特征,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提高的方法與模式。

  三、幼兒園體育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初探

  (一)以體育游戲為載體,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利用體育游戲發(fā)展幼兒的自我意識

  幼兒的自我認識主要來自于對周圍事物的積極探索和體驗,而形式多樣的體育游戲在某種程度上為幼兒自我認識的發(fā)展提供了優(yōu)良的條件。引導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游戲角色,尤其是通過對成人行為態(tài)度的模仿,來形成真切的社會角色感。這種體驗和感受,使幼兒更真切地發(fā)現了自我,萌發(fā)了自己與集體、社會的關系意識,逐步理解自己的行為方式,促使自我意識的形成,為今后步入社會,成功地履行各種社會角色職責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利用體育游戲幫助幼兒初步掌握人際交往技能

  我們在組織體育游戲時,努力為幼兒營造一種寬松、平等、快樂、率直的良好精神環(huán)境。幼兒通過參與,不斷獲得體能的鍛煉,還學會合作、協商、互相謙讓、互相幫助等。此外,幼兒為能使自己與游戲伙伴間建立更為密切的關系,獲得游戲的快樂,也會主動、積極地改變自己一些不良行為、人際交往障礙等。由此,幼兒最初的社會交往技能在體育活動中得到了良好的發(fā)展。

  3、利用體育游戲培養(yǎng)幼兒自制力,影響幼兒的社會行為規(guī)范

  注重體育游戲所獨具價值的規(guī)則性,提醒幼兒必須保持一定的自制力,才能使游戲能順利進行。幼兒在這其中所形成的自覺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將遷移和反映到現實生活中,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幼兒在現實生活中對社會行為規(guī)范的意識,縮短對社會行為規(guī)范掌握的過程,并可逐漸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習慣。

  4、利用體育游戲,激發(fā)幼兒的進取心和行為的積極性

  我們在中大班可以開展一些競賽性的體育游戲。競賽性使得整個過程活潑而熱烈,對幼兒來說,取勝的機會始終是均等的,而其結果通常又不確定。他們?yōu)榱巳,就必須摒棄一切懈怠和散漫的行為,承受住對手或競爭目標所施加的心理壓力,靠自己的力量、意志勇敢面對困難、解決困難。同時,注重個體差異,以“強對強、弱對弱”的方式,同一內容不同要求,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力參加比賽,更好地激發(fā)了他們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培養(yǎng)自信心。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1、利用操類、體育課形式,鞏固幼兒良好的自我意識

  從晨間韻律活動、輕器械操、模仿操、形體操等不同種類著手,將綜合素質培養(yǎng)持之以恒地貫徹于準備、學操、練操與評價階段。在準備階段,引導幼兒共同收集材料,制作器械,共同參與選操、編操,鼓勵幼兒積極提出建議。并運用觀察模仿等方法,探索創(chuàng)編新動作,以此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學操、練操階段,采用模仿、練習、表演、評價這一系列遞進式活動,再通過鼓勵、表揚等激勵手段,使幼兒增強自信心,獲得良好的自我意識;最后評價階段,引導幼兒在觀賞中反思,對發(fā)展成果和活動質量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自我評價、鞏固自我認識。

  2、利用戶外活動形式,鞏固交往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

  在戶外活動中,淡化教師的權威意識,為幼兒創(chuàng)設寬松的交往心理環(huán)境,盡可能減少對幼兒的直接評價,以提供更多自由的機會,來提高交往頻率、鞏固交往能力。同時,鼓勵幼兒合作游戲,讓他們在自由結伴、合作進行的過程中,體驗樂趣,獲得成就感。再次,注重引導幼兒以整體思維與多向性思維去考慮活動方法的多樣性,并積極參與幼兒的討論、交流,鼓勵他們大膽表達出自己的意愿和見解,培養(yǎng)其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三)豐富多樣的體育活動器材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發(fā)展

  提高體育器材的功能性和可變性,進一步增強幼兒體育活動中的主動參與性,在科學選擇、一物多玩、一物多用的基礎上,全面推進幼兒社會技能、社會適應及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1、充分利用各類自制玩具與自然替代物

  自制材料安全有趣又實用,在制作過程中既可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熱情,又使幼兒的手腦并用能力得到鍛煉,可謂一舉兩得。首先與幼兒共同收集材料,或為他們提供適合年齡特點的半成品材料,通過開放式提問,以旁觀者身份引導幼兒巧用廢物、變廢為寶,與教師一起制作多種玩具。

  幼兒相關經驗不夠豐富時,則以協作者的身份提出質疑、以疑促思、以思促行,來幫助幼兒完成、完善構思。在實踐中,充分挖掘每一自制玩具的可變性和多功能性,引導幼兒從非常態(tài)的角度進行思考,拓寬其功效。如玩紙棒時可夾棒跳、隔棒雙腳跳、過小河跨跳、走迷宮、對擊比賽等,在拓展交往渠道的同時,進行一物多解、一物多玩,進一步樹立了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了競爭、合作等社會性品質。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文章: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01-12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08-25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10-01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精選9篇)01-12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9篇01-12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9篇)01-12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5篇)11-15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5篇11-14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合集9篇01-12

淺談如何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育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