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
一、學習目標
1、運用地圖說出我國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及其特點,分析我國的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
2、知道我國的面積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學會在亞洲地圖上查閱我國陸疆和陸上鄰國、海疆與瀕臨的海洋及海上鄰國;
3、學會運用世界地圖及有關統(tǒng)計資料,比較中國和其他面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的面積大小和位置優(yōu)劣。
二、重點難點
要求學生理解我國地理位置及其優(yōu)越性,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空間分布。
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
步驟問題設計、知識要點(含分工)點撥。
導入藍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雞在其中,南北兩分它在北,東西二分它居東,頭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陸。指的就是我國的地理位置。
三、自主學習
1、從東、西半球看,我國位于半球、從南、北半球看,我國位于半球。
2、我國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xx帶,少部分位于xx帶,沒有帶。
3、我國位于xx洲的東部,東部瀕臨xx洋,有許多的海島,是一個海陸兼?zhèn)涞膰摇?/p>
4、我國的陸地領土面積平方千米,僅次于和,居世界第位。
5、自北向南我國頻臨的海有海、海、海、海。獨立自學完成
四、團隊合作
1、與俄羅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國的緯度位置的優(yōu)越性。(從所屬地區(qū)的氣溫對農業(yè)影響去思考)
2、與蒙古、日本相比,我國的'海陸位置的優(yōu)越性。(從海陸位置對國家對外貿易、海洋事業(yè)及國土范圍的影響去思考)
3、閱讀圖1.4說出我國四至點頭上頂著黑龍江,腳踏曾母暗沙島;嘴喝兩江匯合水,帕米爾上擺擺尾。
4、在圖1.4中國疆域示意圖找出陸上鄰國、海上鄰國,其中陸上鄰國中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是俄羅斯,海上鄰國中亞州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是日本。
5、閱讀圖1.5.1.6,說說我國東西端的晨昏差異和南北的季節(jié)差異,試分析原因。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我國人口的數(shù)量、人口增長與分布特點。
2、使學生理解人口增長應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與經濟增長相適應,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閱讀“中國人口的分布”等地理圖表的能力。
2、通過報刊、上網查詢、調查采訪等途徑找出相關資料,初步學會收集地理信息和處理信息,進行辯論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重點
1、我國人口的數(shù)量及增長。
2、我國人口分布特點。
教學難點
我國存在的人口問題及對我國人口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方法
比較法、小組討論辯論等。
教具準備
中國人口的分布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前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我國遼闊的疆域,真正認識了地大物博的祖國。其實在這片遼闊的國土上,還繁衍生息著眾多的中華兒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
。ò鍟┑诙(jié)人口
講授新課
。ò鍟<一>、人口數(shù)量
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祖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眾多”到底是多少呢?請大家看課本第11頁第一段文字,請大家齊讀這一段。
。ò鍟13、40億(20xx年),占世界1/5,最多。
。ɑ顒樱⿸斐鲋袊c俄羅斯、加拿大、美國的面積和人口的比較圖,請大家算一算:
1、中國的人口數(shù)量分別是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人口的多少倍?
2、這四個國家的平均人口密度本別是多少?
。ǹ梢哉垘讉同學上黑板上分別計算)
。w納講述):中國的國土面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卻超過俄羅斯、加拿大、美國三國人口總和的2倍,與面積和我國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國相比,我國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國人口的4.7倍,與比我國面積大得多的俄羅斯相比,我國人口是俄羅斯的9倍,可見我國是名副其實的人口大國。
。ǔ修D)為什么我國的人口數(shù)量如此龐大呢?這與我國的人口增長不無關系。
(板書)<二>、人口增長
(活動)閱讀P11“中國人口增長示意”圖,分析以下問題。
1、從1850年到20xx年前,我國人口增長速度如何?
。ㄐ〗M討論后,代表總結發(fā)言,教師歸納總結)自1850年到1950年這一百年中,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可以說是較慢的,大家讀圖可知,這個時間段這條增長曲線的坡度很小。但到1950年后,這條曲線的坡度開始急劇加大,這表明我國人口進入快速增長階段,人口曲線可以說呈直線上升,即是我國人口增長的高峰,到20xx年我國人口達13.40億。
為什么解放后我國人口增長如此之快呢?
我們知道,人口增長過快主要是因為人口自然增長率過高造成的。祖國經濟得以飛速發(fā)展,醫(yī)療條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從而使我國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還保持較高的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長率較高。
我們常說:“人多力量大”,人口數(shù)量越多越好嗎?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辯論——中國人口多好還是少好?
活動過程:
、賹W生根據(jù)課前準備的.資料確定自己的觀點,分為正反兩個小組,即“多而強”和“少而精”組。
、谛〗M內交流各自搜集的觀點。
③正反方各選出4人小組代表,并確定主辯手、副辯手、三辯手和四辯手。
、茈p方展開辯論。
、萁處熅C合評價辯論雙方的觀點及論據(jù)。
⑥辯證統(tǒng)一。
辯論結論:人多有人多的好處,人少有人少的優(yōu)勢,合理的人口發(fā)展是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與社會、經濟發(fā)展相適應,人口的發(fā)展必須以建設和諧人口為目標,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承轉)那么人口應如何發(fā)展呢?我國是怎樣做的呢?
(板書)<三>、人口政策
請大家讀P11課文最后一段及P12圖1、11“晚婚晚育對人口增長的影響”,回答上述兩個問題。
。ń處煔w納總結)人口的增長應與經濟發(fā)展相一致,與資源環(huán)境相協(xié)調。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國政府把實行計劃生育作為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人口東多西少
我國人口的分布特點?
明確:我國人口分布不均勻;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大體以黑龍江省的黑河市到云南省的騰沖縣劃一直線為界。
東西部人口密度呈現(xiàn)差異的原因;
明確:我國東部地勢平坦,地形以平原為主,土層深厚,土壤肥沃,耕地多,氣候溫暖濕潤,適合發(fā)展種植業(yè),生產的糧食多,能夠養(yǎng)活的人口多,加之東部地區(qū)工商業(yè)發(fā)達,交通便利,城鎮(zhèn)多,城鎮(zhèn)人口集中,所以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地區(qū)地勢高亢,多高原、山地,地形崎嶇,耕地少,氣候為干旱、半干旱氣候,多沙漠、草原,加之西部工商業(yè)落后,交通不便,城鎮(zhèn)少,因此西部人口稀疏。
課后作業(yè):
掌握我國人口的特點,并理解我國的人口政策。并嘗試運用所學知識對自己家鄉(xiāng)的人口狀況進行調查。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3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yǎng)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qū)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中國氣溫的時空分布及原因
課程引入:之前我們一起學習了中國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對生產生活的影響,解釋了河流的流向和水電站的分布。那請同學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生活現(xiàn)象又和哪個地理要素有關呢?
出示我國不同地區(qū)衣、食、住的景觀圖片。
承轉過渡:剛才看到的這些現(xiàn)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響呢?對,就是氣候。那么從今天起,我們就來學習自然環(huán)境中的第二個要素,來了解──中國的氣候。
回顧展望:之前我們已經學習過有關氣候的一些基本知識,氣候包括哪兩個基本要素呢?──氣溫和降水。今天我們就先來學習中國的氣溫。
感受氣溫:說到我國的氣溫,小明是深有體會,他每年冬天都要從海口回哈爾濱老家過年,體驗著沿途的氣溫變化,服裝也從短袖一點點加到了羽絨服。
有了這樣的經驗,他暑假準備回哈爾濱的時候呢,就有備而回,也帶了羽絨服?墒撬@次沿途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這兩次經歷說明了什么?我國南北氣溫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區(qū)別?──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溫差小。
這個結論是我們感受出來的,接下來我們用專業(yè)點兒的地圖驗證一下──等溫線分布圖。
讀圖歸納:出示我國1月、7月平均氣溫分布圖。
讀圖要先讀圖名,這兩張圖分別是什么?左邊是我國1月的平均氣溫分布圖,右邊是我國7月的平均氣溫分布圖。那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國1月的氣溫分布情況。
1.1月氣溫分布
總體趨勢:
引導學生閱讀我國1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
大家根據(jù)等溫線數(shù)值變化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我國1月氣溫從南向北遞減。
特殊線:
在遞減的過程中,有一條等溫線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條等溫線有著重要意義。──0℃等溫線
它大概穿過哪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呢?從圖上可以看到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冬季這條線以北,平均氣溫在0℃以下,河流會結冰,而這條線以南,平均氣溫在0℃以上,河流不會結冰。
轉承:讀氣溫分布圖,先看總體趨勢,然后再來找極值。
大家看,黑龍江北部最低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30℃左右,1月我國最低平均氣溫呢就出現(xiàn)在這里,是黑龍江漠河,最低達到過-33.3℃。
再看海南島氣溫大概是多少攝氏度呢?──20℃左右。
所以同學們可以計算一下我國1月南北溫差有多大?──50℃
因此可以看出──冬季我國南北溫差很大。
那我們再來看一下夏季的氣溫分布情況。
2.7月氣溫分布
總體趨勢:
閱讀我國7月氣溫分布圖上的等溫線,依次標注各等溫線。
夏季等溫線分布明顯稀疏了很多,說明什么呢?──氣溫變化并不劇烈。
引導學生在圖上找出全國氣溫的地方,這時全國氣溫的地方并不在最南端,而是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
這時16℃以上的范圍,覆蓋了我國大部分,的低溫區(qū)在哪呢?──青藏高原。
請同學概括一下我國夏季氣溫的分布特點?──夏季,除青藏高原外,我國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我國冬夏兩季氣溫的分布情況有很大不同,冬季南北溫差大,而夏天則普遍高溫,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先來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數(shù)據(jù):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12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1.三地正午太陽高度角呈現(xiàn)怎樣的變化規(guī)律?
2.三地晝長時間呈現(xiàn)怎樣的變化規(guī)律?
3.由以上兩個分析,你得到怎樣的結論?三地獲得熱量如何?
──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并且晝長時間逐漸縮短,所以獲得熱量自南向北逐漸減少,使得冬季南北溫差大。
引導: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南北溫差呢?比如每到冬天我們經常能聽到天氣預報報道刮什么風?──偏北風。
出示冬季風示意圖。
這是我國冬季的盛行風,源于哪里?──蒙古、西伯利亞地區(qū),帶來寒冷的`空氣和降溫,對我國南北氣溫影響有什么不同?──北方距離冬季風源地更近,而南方受其影響較小,這也就進一步加劇了南北溫差。
承轉過渡:根據(jù)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原因。那為什么夏季溫差小呢?我換一組數(shù)據(jù)就能說明問題。
思考分析:
出示三組數(shù)據(jù):
漠河、北京、廣州的緯度,以及6月22日三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時間。
學生自主分析──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隨緯度升高正午太陽高度角逐漸降低,但晝長時間逐漸增長,所以南北獲得熱量差異不大,使得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承轉過渡:以上我們分析了我國氣溫的分布及成因,根據(jù)我國氣溫的南北差異,再結合農業(yè)生產的實際,就劃分了不同的溫度帶。我們來看一下溫度帶的含義和劃分標準。
概念明晰:
介紹溫度帶的劃分指標和積溫的概念。出示溫度帶劃分表。
按照這樣的標準劃分出的溫度帶,將我國劃分為這樣一些區(qū)域,大家根據(jù)剛看到的個溫度帶的積溫數(shù)據(jù),看看能不能在對應的區(qū)域填上相應的溫度帶名稱。
特殊線:請同學們看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和哪條線很像呢?──0℃等溫線(秦嶺—淮河一線)。
對于溫度帶,我們特別容易把它和熱量帶混為一談,比如“我國溫度帶的劃分”中的熱帶和地球上五帶中的熱帶在我國的范圍一樣嗎?──它們的劃分標準是不同的,五帶是熱量帶,按照獲得熱量的多少以緯線來劃分的;而溫度帶是根據(jù)積溫劃分的,更多地考慮了農業(yè)生產的實際,和農業(yè)、作物的熟制相關。
讀圖判斷:
1.不同溫度帶的熟制分別是什么呢?
2.不同溫度帶盛產的水果是什么呢?
我們看到,這些水果的分布受到氣溫因素的影響,因此可以用溫度帶的劃分來確定分布。
課后延伸:出示不同干濕地區(qū)的景觀圖,請大家課后思考。
1.這幾張圖片分別對應在哪個點呢?
2.這些植被的分布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呢?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4
學習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yǎng)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qū)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降水的時空分布及原因
溫故知新:
1.我國冬夏季氣溫分布規(guī)律及原因。
2.溫度帶填圖。
3.回顧特殊分界線──秦嶺─淮河。
承轉過渡:上節(jié)課給大家留了思考題,這些植被都對應哪個點呢?(移動圖片到對應點)
那大家說這些植被的分布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降水,好我們這節(jié)課就來學習我國的降水情況。
提問引入:我們先來看看幾個城市的降水情況。
根據(jù)幾個城市的`降水量柱狀圖,同學們覺著它們之間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不同:從降水量上看有多有少;相同點:變化趨勢相同,夏季多雨。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降水空間分布不均,不同地方降水量差異很大,且時間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那大家想一想,為什么我國的降水會集中在夏季呢?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布):
1.降水集中在夏季
出示我國冬夏季風示意圖和對比表格
問:大家能否根據(jù)這組資料來解釋下這一問題?(一邊分析,一邊完成表格。)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布和季風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由于我國地處世界大陸──亞歐大陸,面臨世界大洋──太平洋,西南臨近印度洋,海陸性質差異明顯,因此每年夏季我國盛行由海洋吹向陸地的夏季風──從太平洋吹來的東南季風和從印度洋吹來的西南季風。來自大洋的風,溫暖濕潤,帶來豐沛降水。而每年冬季,盛行來自蒙古、西伯利亞的東北季風,寒冷干燥,使我國降溫減濕。所以我國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承轉過渡:我們再來看這幾個城市的降水,雖然降水都集中在夏季,但是具體持續(xù)的時間又不太一樣,各地降水量超過100mm的月份明顯不一致,能據(jù)此總結出雨季分布規(guī)律嗎?──越向北雨季越短。這又是為什么呢?還是和季風有分不開的關系。
2.東部雨帶的推移
演示我國東部雨帶推移示意圖
冬季我國大陸一直被冷空氣控制,到五月夏季風開始從我國南部沿海登陸,冷暖氣流相遇,這時就會發(fā)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鋒面雨(轉PPT)──因此隨著南部暖氣團勢利的逐漸加強,我國東南地區(qū)自五月起就進入到了雨季。
隨后,暖氣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夏季風向北推移。六月,夏季風北上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qū),我國雨帶隨之向北擴大,此時冷暖氣團勢力相當,在長江中下游徘徊,于是形成了細雨綿綿的梅雨季節(jié)。
之后,夏季風繼續(xù)北上,七八月到達華北、東北地區(qū),全國降水達到最多,而此時的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卻處于下沉暖氣流的控制之下,出現(xiàn)了伏旱天氣。
進入九月,冷氣團勢力增強,暖氣團勢力減弱,夏季風迅速撤回到南部沿海地區(qū),10月,徹底退出我國,我國雨季結束。
歸納總結:我國東部地區(qū)主要雨示意圖
承轉過渡:由于季風的不穩(wěn)定,我國降水不僅存在著季節(jié)的變化,年際之間的降水分布,也很不穩(wěn)定。
3.降水的年際變化
簡述年際變化概念
出示我國北京1951~20xx年降水量變化曲線圖。標注降水量和最低年份,分析這兩年可能的夏季風進退情況。
夏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降水量大;夏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降水量小。
承轉過渡: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了夏季風,也看到了季風對我國降水時間分布的影響,那在這樣夏季風的影響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又會是怎樣的呢?大家能推測一下嗎?──東南多西北少。實際是不是這樣,我們來印證一下。
讀圖分析(降水的時間分布):
出示我國年降水量動態(tài)分布圖,依次展示1600mm,800mm,400mm,200mm,50mm的區(qū)域和界限,學生總結降水分布規(guī)律。
──因夏季風的影響,在夏季風從東南進入西北內陸的過程中,隨著距離的增加,不斷受到山脈的阻擋,因此影響越來越小,所以我國降水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承轉過渡:由此我們再次印證了我國不同地區(qū)降水情況不同,根據(jù)我國不同地區(qū)降水的多少和蒸發(fā)的情況,把全國劃分成不同的干濕地帶。
概念解析:
出示我國干濕地區(qū)分布圖──我國共分為四類干濕地區(qū),分別是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半干旱區(qū)和干旱區(qū)。
對照干濕地區(qū)分布圖和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將各地區(qū)和其降水量范圍連起來。
讀圖判斷:一個地區(qū)的干濕狀況不同會影響到植被的種類和農業(yè)的類型,請同學們判斷下面四幅景觀圖,分別屬于哪個干濕地區(qū)?
濕潤區(qū)──植被以森林為主,耕地以水田為主。
半濕潤區(qū)──植被以森林和草原過渡地帶為主,耕地大多是旱地。
半干旱區(qū)──以溫帶草原為主,是我國重要牧區(qū)。
干旱區(qū)──遠離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廣布。
課后延伸:大家再看一下幾個干濕地區(qū)的分界線,有沒有哪個你覺著特別熟悉的?──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分界線,秦嶺淮河一線。
此線都是哪些分界線?有怎樣的地理意義?此線南北又有怎樣的不同?請大家課后思考。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5
學習目標:
(1)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其原因,培養(yǎng)閱讀、分析有關等值線分布圖的能力。
(2)了解我國各溫度帶及干濕地區(qū)的主要分布地區(qū)和劃分標準,認識其對我國的生產生活的影響。
(3)運用資料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讀圖分析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說出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及影響因素。
教學難點:理解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及原因。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講授法
教學課時: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三課時氣候類型及影響因素
溫故知新:上節(jié)課我給大家留了一道思考題,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是什么呢?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界限,是我國冬季0℃等溫線所在,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所在,也是劃分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界線,劃分半濕潤區(qū)和濕潤區(qū)的界線。
在此線南北兩側有著鮮明的景觀差異,此線以北冬季河流有結冰現(xiàn)象,耕地以旱地為主;而此線以南冬季河流不結冰,水田面積廣大。
承轉過渡:由于我國不同地方氣溫和降水都存在著很大差異,將其組合起來,就形成了我國復雜多樣的氣候。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我國復雜多樣的氣候。
讀圖分析:我國一共有五種氣候類型:高原山地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大家看下面這兩張氣溫降水圖,分別應該是哪種氣候類型。
這是我國西部的兩種氣候類型,大家來判斷分別是哪種氣候呢?
要判斷是哪種氣候類型,得先看它們的氣候特點。
──第一張圖,夏季氣溫接近30℃,冬季最低氣溫接近-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所以概括它的氣候特點為──冬冷夏熱,年溫差大,全年降水較少。應該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對應在圖上的吐魯番。
──第二張圖,夏季氣溫7℃左右,冬季最低氣溫接近-20℃,降水較少,7、8月降水最多,所以概括它的氣候特點為──全年低溫,降水集中在夏季。應該屬于高原山地氣候,對應五道梁。這種氣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而形成的。在我國眾多高大山地氣候的垂直變化,使得我國氣候更為豐富多彩,比如橫斷山脈南麓,從山腳到山頂出現(xiàn)這樣的變化,被稱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轉承:我們再來看這三張圖,又分別有什么特點,屬于什么氣候類型呢?
它們分別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溫暖濕潤的溫帶季風氣候,對應漠河;冬季溫和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上海;全年高溫,分旱雨兩季的熱帶季風氣候,對應?凇
這三種氣候有著共同的特點──雨熱同期,這一特點對農作物的生長十分有利,所以我國的季風氣候區(qū)也是重要的農業(yè)區(qū)。
總結歸納: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首先我國氣候類型復雜多樣。此外,我國東部地區(qū)受季風影響,廣泛分布著三種季風氣候,構成了我國氣候的另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典型的`區(qū)域。
承轉過渡:因為我國季風氣候顯著,所以,同世界其他同緯度地區(qū)相比,我國會出現(xiàn)一些不一樣的特征。
實例印證:
同在北回歸線上,阿拉伯半島上沙漠廣布,而我國江南地區(qū)卻是山清水秀,被稱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正是因為長江以南地區(qū)位于亞洲東部,東臨太平洋,夏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使長江以南成為“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
承轉過渡: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風氣候顯著還表現(xiàn)在氣溫上。
出示同緯度城市的氣溫對比數(shù)據(jù)
問:與同緯度城市相比,我國氣溫具有怎樣的特點?──我國夏季氣溫高于同緯度其他地區(qū),而冬季氣溫低于同緯度其他地區(qū),冬夏溫差較大。
承轉過渡:以上我們看到了我國的氣候特征,下面我們來總結下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
總結歸納:
我國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是受到什么因素的影響?──緯度因素。
我國降水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是受到海陸位置(季風)的影響,高原山地氣候、出現(xiàn)垂直分異的現(xiàn)象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響。
受這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所以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受海陸位置的影響,所以我國季風氣候顯著。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6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人口的數(shù)量、分布與增長,理解我國人口數(shù)量過多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影響及為此制定的基本國策。
2、培養(yǎng)學生閱讀《中國人口的分布》和《中國人口的增長》等地理圖表的能力,以及計算和分析能力。
3、使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人口問題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科學的人口觀。
教學重難點
我國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分布,人口過多對資源和環(huán)境的諸多負面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電視畫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異常擁擠。
你遇到過類似的由于人多給你生活帶來的諸多不便和煩惱嗎?談談你這方面的遭遇和體驗。同學們或許只是從平時這些小事中深感我國人口之多,但具體深入的情形并不是很清楚,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1、教師指導讀圖1.10《中國人口增長示意》,根據(jù)人口增長曲線,引導學生分析我國人口增長的特點。
(1)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20xx年有12.66億,20xx年達到13.40億。
。2)增長速度過快。由該圖可知,我國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2、學生討論:
(1)新中國成立以前為什么人口增長緩慢?
。2)新中國成立以后為什么人口呈直線上升的趨勢?
。3)1982年至20xx年人口增長曲線明顯變緩,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算一算,想一想
結合課本P12圖1.11和圖1.12,了解實行計劃生育和晚婚晚育對控制人口增長的顯著成效。算一筆賬,假設你們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個弟、妹,你們家的人均收入是多少呢?對你的成長有沒有影響?
讓學生從“國家”到“自身”真切地感受到實行計劃生育的好處。堅決落實計劃生育政策,將我國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降低;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個弟、妹,會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響自己的成長質量。
4、用一系列漫畫(或做成課件)分析人口數(shù)量過多對資源和環(huán)境、經濟的影響:
(1)第一幅畫:原始自然環(huán)境,其中有森林、草場、河流、小鳥等各種動物,有一個人在一小塊田地里勞作。
。2)第二幅畫:若干年后,人口數(shù)量增加,環(huán)境不變,如果人們要生存,他會怎么做?(完全自然條件下,沒有現(xiàn)代科技)(砍樹、開荒)
(3)第三幅畫:如果人口繼續(xù)增加,人們如何生存?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4)第四幅畫:此地變成一片沙漠,人類離開生活棲息地,另尋生存環(huán)境;人們生活水平還能提高嗎?
此四幅漫畫說明人口數(shù)量的增長對環(huán)境、經濟產生的影響;氐降诙嫞釂枺喝绻藗儾煌ㄟ^開荒增加耕地,能不能采取其他方式來養(yǎng)活自己?(依靠提高單產來解決)。
教師:人力資源是寶貴的,人是物質財富的創(chuàng)造者,加強人力資源的開發(fā),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可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但人又是消費者,過多的人口,過快的人口增長,勢必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帶來巨大的壓力。
5、舉例說負面
我國人口數(shù)量過多,會產生哪些負面影響,補充更多的實例。
學生回答提要:農民外出找活難,閑居在家導致賭博成風;農村基礎醫(yī)療、衛(wèi)生設施差,就醫(yī)難;城里下崗人員多,社會就業(yè)壓力大;大量廢棄物造成城市垃圾污染;我國自然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國國民生產總值世界排名靠前,但由于人口多,我國人均GDP仍較低……
教師小結:由此可見,人口的增長必須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資源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必須嚴格實行計劃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控制人口數(shù)量,提高人口素質,實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7
知識與技能
1、能運用地形圖,總結出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基本特征。
2、了解我國各階梯的主要特征,并能識記各階梯分界線的名稱。
3、學會分析地勢對我國氣候和河流的影響。
過程與方法
通過讀“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北緯36?剖面)”圖,了解我國地勢特點。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我國地勢特征,了解我國國情,樹立科學的人地觀。
重點
讀圖分析總結我國的地勢特點。
難點
讀圖分析總結我國地勢對氣候和河流的影響。
一、導入新課
我國地形類型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縱橫交錯的山脈之間鑲嵌著眾多的地形區(qū)。地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換句話說也就是哪邊高,哪邊低的`問題。讀我國地勢分布圖,分析我國地勢有何特點。
二、講授新課
讀圖討論:讀圖2.9“中國地勢三級階梯分布示意(北緯36?剖面)”,討論以下問題:
(1)這是一張分層設色的中國地形圖,圖上不同的顏色代表的海拔大約是多少?
(2)請同學們讀圖分析中國地勢哪邊高,哪邊低。
(3)談談你是如何分析的。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請學生各抒己見,教師適時指導訂正,學生派代表展示討論的成果。
學生:西部棕黃色的區(qū)域代表海拔4000米以上,中部淺黃色的區(qū)域代表海拔1000~20xx米,東部綠色的區(qū)域代表海拔500米以下。西部的海拔高,東部的海拔較低,所以我國地勢西高東低。
教師總結:西高東低就是我國的地勢特點。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教師用學生的教材展示說明西部高,東部低)。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的特點,通過讀圖分析、探究討論,大家掌握了讀圖的方法,理解了我國地勢的特點。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8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國主要山脈及其走向。
2.讓學生了解我國地形的分布規(guī)律,五種地形的面積比例。
3.初步掌握地形剖面圖、分層設色地形圖、地形景觀圖等地圖的讀圖方法,學會從這些圖中提取多種信息,歸納分析相關地理特征(本章主要是地形特征)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我國地形的基本特征。
2.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教學難點
1.我國地形的地理意義和影響。
2.熟記較多的地形區(qū)名稱。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引入:我國不同地形區(qū)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東北平原)資料,先讓學生對地形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也通過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和愛國熱情。
二、新課教學
(一)地形類型復雜多樣,山區(qū)面積廣大
1.設疑導讀
(1)有沒有同學知道,在地球陸地表面有哪些地形類型呢?
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
(2)我們?yōu)槭裁凑f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呢?他們呈現(xiàn)出什么特點?
①類型齊全。
②縱橫交錯、相互交織。高原中有盆地,盆地間夾著山脈,山脈間又鑲嵌著平原、高原、盆地。
、墼诿恳环N地形內部,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2.看圖學新知
下面我們再來具體地認識一下我國的一些地形(請對照圖2.2)。
(1)高原:我國有四大高原,它們是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內蒙古高原。
請一位同學告訴我們,這些高原都在什么地方。(青藏高原在西部,云貴高原在西南,黃土高原在北方,內蒙古高原在黃土高原北面。)
它們雖然都是高原,但是還是存在很大差別。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這里有高原牧場、荒漠、草原,還有許多世界知名的山脈、高峰,比如珠穆朗瑪峰。山巔白雪皚皚,冰川廣布。黃土高原身披深厚的黃土,地形豐富多彩。黃土質地疏松,缺乏植被覆蓋的地方水土流失嚴重,許多地方溝壑縱橫。云貴高原地面崎嶇不平,農田多為重重疊疊的梯田,城市、村莊多集中在“壩子”里。內蒙古高原地面平坦,一望無垠。東部水草豐美,西部是荒漠草原。
(2)平原:集中在東部,這里經濟發(fā)達,人口集中。有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3)丘陵:主要分布在我國東部。如東南丘陵,地形起伏和緩,也有不少人口生活在這里。
(4)盆地:主要位于群山環(huán)抱中。主要的是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3.前面我們已經知道五種地形在我國都有分布,下面讓我們對照圖2.3來分析我國各類地形所占的面積比例。
通過對比,我們進一步了解了我國的山地、高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再加上丘陵,比例可以達到70%.這說明山區(qū)在我國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廣大的山區(qū)給我們國家的經濟開發(fā)建設和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許多困難,但也有不少有利條件。請同學們從利和弊兩個方面來考慮山區(qū)對我國的'影響。
(學生討論)
(二)認識我國主要地形區(qū)的分布
1.我國有眾多的山脈,請同學們首先閱讀圖2.6《中國陸上主要山脈的分布》,讓我們從圖中找出一些規(guī)律,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我國山脈的走向主要有哪幾個方向?
(生答)東西走向、南北走向、東北-西南走向、西北-東南走向。
(2)在幾個主要方向上有哪幾條山脈?
(生答)①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天山、陰山、燕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②南北走向的山脈有賀蘭山、六盤山、橫斷山脈。
、蹡|北-西南走向的山脈有長白山、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芪鞅-東南走向的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
⑤弧形走向的有喜馬拉雅山。
大家看看,在這些走向中,哪些走向的山脈比較多呢?(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為主。)
2.完成課本P25“活動2”和“活動3”。
我們按照課本的要求,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將不同走向的山脈分別連線。
連線以后,可以看到:這些山脈將大陸分隔成許多網格,盆地、高原、平原等就分布在這些網格中。
三、課外作業(yè)
此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我國的五種地形,同學們下課后去調査一下我們家鄉(xiāng)所處的地形是什么,有什么特點。進而對我們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9
一、教材分析
學生通過學習上一節(jié)長江,對學習河流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本節(jié)教材主要從中國第二長河,“母親河”的奉獻中國的憂患,根治黃河四方面概況了黃河的整體地勢特征本節(jié)的教學對學生今后學習我國的水資源,水能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西部大開發(fā)等知識內容具有重要意義。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由于具備了學習地理的一般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讀圖和析圖的能力,同時學生學過《長江》一課,對河流的學習方法有了了解,為學習本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學生對于本課提及的地上河的成因的分析及產生的危害和治理的分析,還不夠具體和深入,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進一步探究完成。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省區(qū)、注入的海洋、長度和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并了解黃河的開發(fā)利用狀況。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各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案,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黃河治理的案例,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興利除弊的觀念;逐步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人地協(xié)調觀念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不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分析黃河的水文特征,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開發(fā)和治理的方案。
難點: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知識儲備,探究黃河成為地上河的成因和黃河的治理措施。
分析:從了解黃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過程中可體現(xiàn)出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破壞,人地關系的不協(xié)調,從而可引出治黃的根本措施,所以“地上河”的成因是本節(jié)的重點。黃河的水資源和水能資源都很豐富,如果利用好這些資源將有利于加快西北內陸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而不合理利用也將產生一系列問題,所以黃河的開發(fā)是本節(jié)的另一個重點,F(xiàn)實中,因為人為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原因使黃河中游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且近年出現(xiàn)斷流現(xiàn)象,這是人地關系不和諧的后果,也影響了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黃河的治理是本節(jié)的重點,也是難點。
五、教學方法
學法:
。1)自主探究這是教學的準備階段,我設計學案了提前發(fā)下去,為學生預習和自主學習提供了幫助。
。2)合作交流我采用組內交流、組際交流、同桌交流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給每一個學生以機會。
教法:
。1)目標重現(xiàn):重在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鍛煉了學生的綜合分析評價能力。
。2)自主學習,通過小組內展示預習學案,檢測預習效果
。3)合作探究,通過做綜合題來聯(lián)系所學的知識,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4)精講點撥,對于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疑問、重難點、易錯的、易混的、易漏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探究。
。5)鞏固檢測,針對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檢測查漏補缺,提高學習效率。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課時安排
1課時
八、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觀看黃河錄像導出本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3分鐘)[引入]用課件播放黃河景觀視頻,激昂的音樂伴著滾滾黃河水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
[教師過渡]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在古代就有許多文人墨客歌頌過它。請同學們展示搜集的有關黃河的詩。
[學生展示]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等等。
[師過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河。
。ǘ10分鐘)[課件出示]黃河探險
[教師]先請同學們完成學案上的題:讀圖思考。
[課件展示]黃河流域圖
“動態(tài)移入”法首先畫好黃河“幾”字形狀作為文本。
[師]“黃河的干流像什么形狀?”
[生]像個巨大的“幾”字。
[師]鼠標點擊動態(tài)移入地圖上黃河的原位契合并重復幾次。
[學生自主學習]
請學生讀“黃河流域水系略圖”,并在小組內總結以下幾個問題。
1、找出黃河的發(fā)源地和入?冢喊皖伩矫}和渤海;
2、讀課本及地圖,明確黃河干流的長度和形狀:5500多千米;
3、找出黃河干流流經的省區(qū):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共九個省區(qū);
[課件出示中國地形圖]
4、看看黃河流經了哪些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5、在圖上明確黃河上、中、下游的分界點: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口鎮(zhèn)和河南舊孟津;
6、找到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和渭河,并請學生注意,這兩條支流分別位于黃河的哪一個河段。
[師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由各小組充分討論后,派代表上臺交流。讓學生在黑板上畫出黃河的簡圖,并根據(jù)自己畫的圖進行講解。
[學生活動]自探空間:為什么說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而不是第二大河?
學生討論、回答]黃河僅僅是長度居全國第二位,而年入海水量卻遠遠少于長江、珠江。
[師]黃河源于雪域高原,曲折東流,注入渤海灣,那么,它有哪些主要特征?
。ㄈ課件出示]黃河的水文特征(10分)
[師]請學生自學課本49—50頁的閱讀來找出正確答案。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總結出上游的水文特征。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運用圖表認識東北地區(qū)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
2、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對圖文信息的獲取、處理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人地協(xié)調的觀點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1、運用“東北地區(qū)的人口分布”圖和“東北地區(qū)的面積與人口統(tǒng)計”表,歸納東北地區(qū)人口的分布特點。
2、運用“東北地區(qū)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歸納東北地區(qū)城市的分布特點。
難點:掌握本節(jié)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qū)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
三、教學流程設計
【揭示課題,直入主題】
【提出學習目標】
1、運用圖表了解東北地區(qū)的人口、民族和城市分布,能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及地理計算能力。
2、學會運用地圖和其他資料歸納某地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能學以致用,聯(lián)系實際解決問題。
【指出學習重難點】
重點:
1、運用“東北地區(qū)的人口分布”圖和“東北地區(qū)的面積與人口統(tǒng)計”表,歸納東北地區(qū)人口的分布特點。
2、運用“東北地區(qū)城市與鐵路分布”圖,歸納東北地區(qū)城市的分布特點。
難點:掌握本節(jié)教材所滲透的學習區(qū)域地理的一般方法,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運用。
【人口分布】
教學過程:
【自學指導】看圖思考(同桌之間互相協(xié)作)
完成課本P31活動題(大致5分鐘)
活動第一、二題由學生直接計算。第三題引導學生先看圖例明確不同顏色代表不同人口密度,然后讓學生再來看東北地區(qū)人口分布圖。首先找出人口密集區(qū),人口稀疏區(q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歸納總結東北地區(qū)的人口分布特點。學生歸納總結出人口分布特點后,叫幾名學生回答下列問題:
1、通過讀圖分析,請說出東北地區(qū)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區(qū)主要分布在哪里?
老師強調:中部、南部平原區(qū),主要的平原是松嫩平原和遼河平原
2、想一想,影響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學生回答,最后老師總結。影響一個地區(qū)人口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地形、氣候、河流、交通運輸條件,工業(yè)與城市分布、資源分布等。
分析完這個題之后呢,讓學生齊讀31頁課文,指導學生劃出重點知識點。
教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東北地區(qū)以前被人們叫做“北大荒”,人煙稀少,那么昔日的荒涼之地如何成為今日的人口稠密區(qū),經濟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呢?下面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來了解一下造成東北人口急劇增長的原因。(我選的是一部熱播電視劇《闖關東》的片頭部分,它剛好講述的是闖關東的時代背景,這樣更能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大家都知道東北是我國少數(shù)民族主要分布區(qū)之一,請同學們在課本32頁東北地區(qū)主要民族分布圖上找出東北主要的少數(shù)民族所分布的位置。師生互動:老師說哪個民族讓學生找哪個民族,通過看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出分布最廣的民族。完成師生活動之后,讓學生看多媒體,老師引導學生學習各個民族的分布。讓學生對各民族的分布,有更深刻的印象。給出一張滿族特色圖片,吸引學生注意力。找一名學生朗讀《旗袍與旗裝》,增加學生課外知識。
課堂活動:
課本33頁活動題以學生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為主,由學生小組間進行討論,最后由一名學生代表回答相關問題。學生們回答完后,最后由老師總結歸納前面學生所回答的情況,帶領學生看多媒體課件,看兩個民族的習慣和傳統(tǒng)文化以增長課外知識。
教師總結:通過我們前面的學習,我們現(xiàn)在會用地圖和相關圖表來分析一定的地理方面的問題,另外我們了解了不同少數(shù)民族它的生活習慣和文化特色,為我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城市分布】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你們都知道東北有哪些城市嗎?你們知道這些城市是怎樣分布的嗎?
學生自由發(fā)揮
教師:好,同學們說了那么多,說的都不錯,但是比較雜亂,那么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從地理角度來系統(tǒng)分析學習東北地區(qū)的城市分布,學完之后你將有所收獲。
課堂活動
合作探究:老師給出一幅東北地區(qū)城市與鐵路分布圖,結合課文35頁活動題讓學生找出相關城市。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思考課件給出的前兩個問題。第三個問題,給出一張鐵路分布圖,讓學生在圖中找出東北地區(qū)主要鐵路干線——京哈線、哈大線、濱州線、濱綏線,強調每條鐵路干線的起止城市名稱。老師引導學生總結東北城市的分布特點:東北地區(qū)是中國城市密集、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區(qū)域;城市集中在交通干線沿線分布,特別是哈大線、濱州線、濱綏線沿線地區(qū)。
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文及小字部分文字,歸納出哈爾濱、長春、沈陽三個省會城市的主要特點。出示課件加深記憶。
思維升華:大連是一個北方城市,為什么“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呢?在大連舉辦國際服裝節(jié),有哪些優(yōu)勢條件?
老師提示:結合前面學習人口分布特點的方法從地理位置、氣候、交通運輸條件等方面分析。出示課件,加深理解。
小結:給出本節(jié)課的一個學習框架,讓學生填空,目的是對本節(jié)進行梳理,加強記憶。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我國水資源分布特征及對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知道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了解我國解決水資源問題的對策;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使用地圖和相關圖表、材料及利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本節(jié)課對地圖和圖表的綜合分析,引導學生用過去所學和教師提供的資料,自主探究和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習新知識,并使學生認知知識的連續(xù)性。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認識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初步樹立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并從自己的實際生活出發(fā),節(jié)約用水,有意識的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保護有限的水資源。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我國水資源的現(xiàn)狀及解決措施;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教學難點:分析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造成影響及解決方法;幫助學生樹立對淡水資源危機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在生活中做節(jié)水、護水的模范。
教學方法
本節(jié)課的內容和我們日常生活較為密切,許多內容是我們身邊發(fā)生的事。為了保證課堂教學效果,主要采用“角色扮演”和“討論法”。通過“角色扮演”和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理論聯(lián)系實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f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并通過活動設計,有意識地讓學生親自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主動學習的態(tài)度。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分組,收集相關資料和數(shù)據(jù),準備課堂討論。
2、教師收集相關資料數(shù)據(jù)、圖片,準備相關投影片。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背景音樂——高山流水。教師:聽著這美妙的音樂,請閉上眼睛想象:青山削翠,流水潺潺,飛泉瀑布,水天一色,相映成趣,好不愜意,我們好像聽到高山對流水說:高山仰止,流水不斷;流水對高山講:萬流歸宗,生命永恒。▽W生聽音樂跟隨老師一起體會。)
板書課題:第三節(jié)水資源
一、時空分布不均
新授:
。1)水資源的概念和作用。(學生看書并結合生活經驗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水資源概念
廣義:包括海水在內的地球水量總體。
狹義:是指地球上的淡水資源。
作用:人的生命活動和動植物的生長都離不開水。水不僅維持地球一切生命,而且對一切經濟問題都有生死攸關的重要意義。
。2)多媒體展示“中國主要河流徑流量分布示意圖”,讓學生觀察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南北、東西差異,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在空間上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另外我國水資源從時間配上來看:夏秋多冬春少。
。3)思考: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何影響?(先給學生展資料,學生舉例并討論,教師總結。)
明確: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給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如:南、北方農業(yè)土地利用方式差異明顯,南方以水田為主,北方以旱地為主。我國將水和徑流的季節(jié)、年季節(jié)變化大,是造成水旱災害頻繁、農業(yè)生產不穩(wěn)定的主要原因。在西北干旱地區(qū),水資源的不足更是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瓶頸。
(教師展示我國各地水資源制約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圖片或播放相關視頻。)
板書二、合理利用與保護水資源
(4)如何緩解我國的缺水狀況?(提示學生根據(jù)我國水資源問題尋找解決途徑和方法)
明確: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重視水利工程的建設。興修水庫是解決水資源季節(jié)變化大的措施之一;(列舉生活中的事例,并提示學生我們周圍的水庫的意義,引導學生通過類比理解水庫的作用。)跨流域調水是解決水資源的地區(qū)分布不均的有效辦法之一。(多媒體出示南水北調示意圖,并簡單解說引灤入津、引灤入津、引黃入晉工程的作用及意義,從而提示學生分析理解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5)我國水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僅為世界水平的1/4,總體上我國缺水情況日益加劇。然而在水資源利用過程中,水污染和是浪費的狀況也很嚴重,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有不合理用水的狀況?(學生回答)引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話題。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角色扮演:從以下角色中任選一個,從角色出發(fā),談談如何節(jié)約用水,你現(xiàn)在的身份是:農民、水利工程師、政府官員、造紙廠廠長、家長、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使學生尋找節(jié)水的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節(jié)水是社會各部門各方面需要進行的共同的工作。節(jié)水是社會問題。)
明確:
A、我國為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所做的努力:制定法律、法規(guī);有償使用;制定“中國水周”;制定“節(jié)水標志”。
B、農業(yè)節(jié)水:幫助學生了解我們周圍的農業(yè)用水情況,并把幾種主要的灌溉方式提供給學生。
C、工業(yè)節(jié)水:提示學生根據(jù)教材了解。
D、城市節(jié)水:簡單了解。
E、家庭節(jié)水:調查學生的家庭用水情況,并評出家庭用水小模范,使學生找到身邊的榜樣。
F、出示節(jié)水標志,并通過讓學生介紹這一標志,強化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節(jié)水意識。(觀察節(jié)水標志圖,通過觀察你有哪些想法,這些會不會對你今后的生活產生影響?記住節(jié)水標志,時時不忘節(jié)約水資源。)
(6)動畫“沒有水我們還有什么”。
結束語:不要讓我們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祝愿我們美麗的地球,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播放音樂:《竹林晨曲》。
教學反思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對于水資源的現(xiàn)狀問題以及如何保護水資源有更深入的理解。初步形成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世界觀。
2、在一系列的活動中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交流、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等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的實踐和我們的理想可能還有一段距離,但我們在不斷的探索與思考。這節(jié)課我和我的學生一起邁出了艱難的第一步,相信我們會走得很遠。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氣候多樣,季風顯著》是八年級上冊的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第二節(jié)內容,本節(jié)主要介紹中國的氣候,教材在編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國的氣候特征。氣候特征可以通過其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的特點反映出來,要了解氣候特征首先應了解氣溫和降水,而且氣溫和降水的分布及特點是學習中國地理的基礎知識,掌握這些知識,對后面的河流、自然資源、農業(yè)、區(qū)域地理的學習都非常有利,所以我對本節(jié)內容及時給以鞏固。
二、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通過前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已初步具備了讀圖、利用地圖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能力;在技能訓練方面,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和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
三、設計思想
結合我們中考的大綱要求,這章節(jié)是學好中國地理的基本章節(jié),在這章節(jié)中我認為情感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相對容易,而知識和能力的實現(xiàn)比較難。因此,在落實知識目標方面,我設計了三個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讀圖分析,比較歸納得出結論,逐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在培養(yǎng)能力的目標方面,我重點訓練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以及通過閱讀某地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描述其氣候特點的技能。由于我們學校學困生人數(shù)所占比重大,因此,問題的設計盡量簡單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和興趣。在教學中注重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由于本節(jié)中有些知識點是年年中考必考的,因此在復習時特別強調。
四、教學目的
1、通過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布圖,了解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分布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國溫度帶及干濕地區(qū)的劃分依據(jù)和劃分地區(qū),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我國地理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性。
3、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使學生明確氣候也是一種資源,而且是我國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但同時我國也是災害性天氣頻發(fā)的國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資源、使人和環(huán)境相互協(xié)調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
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1、了解我國冬、夏氣溫分布特點以及降水分布特點,培養(yǎng)學生判讀、分析等值線分布圖的技能。初步學會分析氣溫和降水特點的形成原因。
2、我國季風氣候的基本規(guī)律及季風氣候的影響范圍,季風給我國帶來的好處及不利影響。
難點:了解我國的氣候特征,培養(yǎng)學生分析氣候特征的技能。
六、教學過程
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多媒體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讀圖、析圖、分析綜合、比較歸納等能力。
導入:播放幾張反映氣候與人們生活生產密切聯(lián)系的圖片。以此引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
探究一:我國氣溫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是什么?
互動一:出示“我國1月份平均氣溫圖”指導學生閱讀等值線圖的方法,共同分析、歸納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出示)閱讀等值線圖的步驟是:
。1)根據(jù)圖例,讀數(shù)值,了解氣溫遞變規(guī)律,概括總結氣溫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
。2)觀察等溫線的延伸方向及突變部分,了解、分析氣溫空間分布的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
。3)根據(jù)等溫線的疏密了解氣溫空間變化的梯度或變化幅度;
。4)閱讀南北氣溫極端數(shù)值,了解氣溫空間分布的具體差異。
(練習一)閱讀分析“我國7月平均氣溫圖”,討論回答下列問題。(讓學生根據(jù)以上方法閱讀“7月份氣溫圖”,總結7月份氣溫分布特點,從而達到技能訓練的目的。)
。1)夏季最北的氣溫在℃以下,最南的氣溫在℃以下,我國南北氣溫大約相差℃。
。2)與1月等溫線分布特點相比,7月等溫線分布(密集或稀疏)。說明夏季我國氣溫南北溫差(大或。。主要是受因素的影響。
。3)等溫線在出現(xiàn)向南的彎曲,并且的氣溫明顯低于全國其他地區(qū),這主要是受因素的影響。
。4)泉州夏季氣溫大約是℃。
互動二:出示“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圖”,觀察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與我國1月0°C等溫線的對應關系。
小結:(學生完成練習二)歸納我國氣溫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探究二:我國降水分布特點是什么?影響因素是什么?
互動一:學生閱讀“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圖,在圖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線,并觀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線與哪條等溫線相吻合,加深秦嶺-淮河自然地理分界線的印象。說出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特點及影響因素。
互動二:出示“我國的干濕地區(qū)”圖,問:干濕地區(qū)劃分的依據(jù)是什么?(降水量和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濕潤,降水量小于蒸發(fā)量——干燥。);出示“我國年降水量的分布”和“我國的干濕地區(qū)”圖,學生觀察各干濕地區(qū)之間的界線大致與哪條等降水量線相吻合,了解不同干濕地區(qū)的降水量狀況。
學生完成練習三:歸納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探究三:分析總結我國的氣候特征,說說你對我國氣候特征有何評價?
互動一:教師講清描述氣候特征的方法,出示圖2.26,學生閱讀四幅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說出四個地區(qū)的氣候特點。出示泉州氣溫曲線、降水柱狀圖,說出泉州的氣候特點。在“不同的氣候類型圖”中找出這五個地區(q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出我國的氣候特征之一——氣候復雜多樣。
互動二:學生閱讀“我國的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圖”及“不同的氣候類型圖”,引導學生分析總結出我國的氣候特征之二——季風氣候顯著。
互動三:學生完成練習四,(閱讀北京、上海、廣州三地氣溫曲線圖和降水柱狀圖,完成:從圖上可以看出,季風區(qū)內哪幾個月降水量較多?哪幾個月氣溫較高?這種降雨和熱量的配合特點對農業(yè)生產有什么好處?)總結季風氣候的特點:雨熱同期。
互動四:討論我國的季風氣候會帶來哪些災害性天氣?
學生完成(練習五):總結我國的氣候特征,說說你對我國氣候特征有何評價?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3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幾千年來,黃河一直是孕育中華燦爛文化的母親河,我們的祖先對其源頭進行長期的探索,唐代詩人李白曾吟誦:“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而后,人們猜測、考察,經過幾千年的實踐與探索,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到底從何而來,終于有了科學的答案,對母親河的源流概況也了如指掌。
出示板書課件黃河的治理與開發(fā)
二、自主研讀,初步感知
同學們自主預習教材49~53頁內容,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1、黃河發(fā)源于哪里?注入哪個海洋?上、中、下游是如何劃分的?主要支流有哪些?
2、黃河干流流經哪些省區(qū)、地形區(qū)?
黃河干流很明顯地呈巨大的“幾”字形,像一條巨龍,從青藏高原越過青海省、甘肅省兩省的崇山峻嶺;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于晉、陜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岳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是中國的第二長河。
3、在中國地形圖上,指出黃河發(fā)源于哪座山脈?黃河流域的主要地形特點是什么?(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脈,黃河流域以高原、平原為主。)
4、黃河中、下游分別流經哪些省級行政區(qū)、地形區(qū)?(黃河中、下游流經的省級行政區(qū)主要是山西省、陜西省和河南省、山東省;流經地形區(qū)主要是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
讀“我國主要河流長度、流域面積年徑流量對比表”,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800千米,年徑流量卻相差14倍。
黃河、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多,年徑流量卻很懸殊,這主要是受氣候的影響。黃河的徑流量受氣候影響很大,黃河流經干旱、半干旱和半濕潤區(qū),降水較少,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蒸發(fā)量大,水量較小。
與長江比,黃河水文特征還有什么差異?
與長江比,黃河的年徑流量集中在夏秋季節(jié)(7~9月),黃河的含沙量大,黃河在冬季會出現(xiàn)結冰現(xiàn)象。
黃河作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發(fā)祥地之一,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作出了哪些貢獻?利用多媒體適當根據(jù)學生反饋情況予以補充,主要體現(xiàn)灌溉、發(fā)電、旅游、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等方面。出示河套平原和寧夏平原景觀圖,在干旱的地區(qū)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出示黃河梯級開發(fā)示意圖、中國地形圖。通過讀圖,我們知道黃河的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峽谷中穿行,蘊藏著豐富的水利資源。主要的`水電站有劉家峽、龍羊峽、三門峽等八座大型的水利樞紐和水電站。這些水電站的建立,為黃河上中游地區(qū)的工農業(yè)發(fā)展提供了豐富的電能和水能。壺口瀑布以其水勢洶涌、奔騰而下的壯觀景象,每年都吸引了大量國內外的游客來此參觀游覽。
三、小組合作,深化探究
古老的黃河如母親般哺育著她的兒女,但是歷史上萬古奔流的黃河也曾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20世紀,黃河陷入危機。黃河“憂患”在它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有何表現(xiàn)?
出示源頭、上游地區(qū)荒漠化圖片資料,提問:黃河上游地區(qū)為何會出現(xiàn)荒漠化問題?與哪些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有關呢?黃河上游地區(qū)荒漠化嚴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降水少,氣候干旱),也有人為因素(人們過度放牧、濫墾草地等)黃河凌汛出現(xiàn)在黃河哪些河段?為什么會出現(xiàn)凌汛?主要與什么因素有關?
、倭柩粗饕霈F(xiàn)在黃河上游和下游。
、诔霈F(xiàn)凌汛原因:由于黃河干流跨的緯度比較大,南北河段地區(qū)的氣溫有明顯的差異,造成河水封凍和解凍的時間不同。凌汛的河段大多從較低緯度流向較高緯度。
、壑饕c自然因素有關。
黃河在流經哪個河段后,產生的泥沙最多?黃土高原地形特征是什么?想一想,下雨后千萬條溝壑會是一種什么情形?黃土高原土層疏松,植被破壞嚴重,又地處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集中在夏季,而且七八月份多暴雨,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就會一起匯入黃河。因而黃土高原成為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qū)之一。
黃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過程。
、冱S河下游的泥沙約90%來自于黃土高原。
、邳S河流入下游,進入華北平原。
③此時黃河河道會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河水流速會變慢,攜帶的泥沙會越來越多;大量的泥沙日積月累,使黃河越“長”越高,成為“地上懸河”。黃河成為世界上最難治理的河流,也成為中國的一大憂患,給兩岸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近年來,黃河又出現(xiàn)了缺水斷流、水污染等新問題。
百病纏身的黃河需要她的兒女加倍地關愛與保衛(wèi),怎樣才能根治黃河呢?
師生討論,引導學生回答。
四、知識梳理,釋疑解惑
板書設計
黃河的憂患(黃河的奉獻)
五、當堂檢測,提高升華
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教師講解答案。
六、課后作業(yè)測評
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4
教學目標
1、從地圖上找出我國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終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歸納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分布特征。
2、從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3、讀圖歸納我國內、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情導入
展示:河流航運、灌溉、旅游等圖片,洪水泛濫圖片,思考討論:河流和湖泊能給我們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給我們造成了哪些災害?
討論回答:利:灌溉、航運、漁業(yè)、鹽、旅游、水能等;害:洪水災害等。
我國疆域遼闊,有許多源遠流長的大江巨川,奔騰不息,它們與人類的關系非常密切,既可興利,又可作害。我們研究河流,就是為了在今后的生產活動中,興利除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我國河流的概況。
出示板書課件第三節(jié)-河流
二、自主研讀,初步感知
同學們自主預習教材42~44頁內容,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教材42頁2.30中國主要河流的分布圖,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
結合教材圖,找出主要河流:長江、黃河、松花江、黑龍江、額爾齊斯河、塔里木河、怒江。引導學生閱讀中國主要河流的分布圖,提問:
1、我國所有河流都東流嗎?
2、有沒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請說出該河流的名稱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終流向哪里?
(教師點撥)糾正學生指圖缺點。著重指出:在圖上指河流或觀察河流,要順著從源頭到下游的方向指或觀察。把這些最終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終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內流河。我國河流以外流河為主,大多數(shù)外流河曲折東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額爾齊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
地勢對我國的河流流向有何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大部分河流向東流。外流河的流域稱為外流區(qū),內流河的流域稱為內流區(qū)。
內流區(qū)主要分布在我國西北部,外流區(qū)主要分布在我國東南部。為什么內、外流區(qū)的水量有這么大的差異,主要是什么因素帶來了影響?
【學生回答】是降水。仔細讀圖,你會發(fā)現(xiàn)內、外流區(qū)的分界線與哪條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
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分界線與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大體一致,我國東部外流河河流的水量受什么氣候的影響很大?為什么?它的主要補給水源是什么?我國西北內流河主要的補給水源是什么?外流河受季風氣候影響很大;夏季風盛行時,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就;東部外流河的主要補給水源是天然降水。內流河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
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流速、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水量水位、結冰期等。流量指單位時間內通過某一斷面的水流體積,它反映河流水資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為單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時段的水面高度,它是反映水體水量大小的最直觀的重要標志。含沙量指單位體積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結冰期指河流封凍的時間長短。接下來我們重點學習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河流在汛期容易泛濫成災,在枯水期,水量減少,人們生活用水能以滿足,輪船不能正常航行。
三、小組合作,深化探究
河流有無結冰期是以哪條線為界?主要影響結冰期的因素是什么?
以秦嶺—淮河為界。秦嶺—淮河一線以北的河流冬季有冰期,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河流冬季無冰期。
以下面四條河為例,教材43頁圖2.31,注意這四條河的分布情況。我們把它們按自北向南的順序編號。松花江、黃河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長江、西江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南。
這幅圖是什么圖?橫縱坐標各表示什么?單位是什么?能用來分析哪些水文特征?怎樣分析?水量、水位、汛期、結冰期。
1、四條河流什么季節(jié)流量最大?什么季節(jié)流量最小?(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夏季盛行夏季風,降水多;冬季盛行冬季風,降水少。我國外流河大都流經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降水多,形成汛期,汛期徑流量一般占全年徑流量的'60%~80%;而冬季降水少,形成枯水期。)
2、黃河、松花江為什么在冬季出現(xiàn)枯水期,甚至斷流?(黃河、松花江位于秦嶺—淮河一線以北,流量小,冬季出現(xiàn)枯水期,有結冰現(xiàn)象,甚至斷流。)
3、從北到南,河流汛期開始和結束時間有何不同?汛期長短有何變化?(一般北方河流汛期開始較晚,結束時間較早,汛期較短;南方的河流汛期開始較早,結束時間較晚,汛期較長。)
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除了眾多的天然河流外,還有許多人工開鑿的河流——運河,從古至今,它們?yōu)槲覈暮竭\、灌溉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舉世聞名的京杭運河就是一個典型實例(教材44頁閱讀材料)。
四、知識梳理,釋疑解惑
板書設計
水量
汛期
結冰期
含沙量
秦嶺—淮河以北
較小
較短
有
大
秦嶺—淮河以南
豐富
較長
無
小
外流河共性
大
夏季
五、當堂檢測,提高升華
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教師講解答案。
六、課后作業(yè)測評
學習至此,請完成學生用書有關題目。
第2課時長江的開發(fā)與治理
運用流域圖和相關水文資料,描述長江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夠說出長江不同河段突出的開發(fā)或治理問題,進一步理解河流與人類活動的關系。
說出長江不同河段突出的開發(fā)或治理問題。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15
教學目標:
1、讀圖說出黃河的發(fā)源地、流經省區(qū)、注入海洋和大致形狀。
2、培養(yǎng)學生讀圖用圖的能力,學會用地圖等資料,說明黃河的基本概況;能解釋黃河個河段產生災害的原因以及治理的基本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收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分析黃河作為我國的母親河為中華民族的發(fā)展做出的貢獻,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喚起學生對治理黃河保護黃河的責任感,并逐漸樹立人和自然協(xié)調觀念及課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教學重點:
分析黃河作為中華民族所做出的貢獻及帶來的災難,了解黃河當前所面臨的問題,探究黃河治理方案。
教學難點:
運用有關資料和已有的只是儲備,探究黃河所產生問題的原因和治理的措施。
教學準備:
黃河流域水系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黃河大合唱的歌曲。老師講述:有人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為中華文明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有人說,黃河是一條害河,它在歷史上曾經多次決口泛濫,給黃河流域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那么,我們應如何看待黃河的功與過呢?
二、講授新課
。ㄒ唬S河的概況
教師講述并提問:引用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里的天上指的是什么地方?海指的是什么海?
學生活動:讀“黃河流域水系圖”回答問題,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東流注入東海。
問題2:從地圖上看黃河像什么?
學生活動:讀圖回答:幾字形
3看地圖說出黃河的主要支流,流經的省區(qū)和上中下游的三級劃分。
4將黃河與長江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并總結出黃河水的.特點。
學生回答含沙量大水量小
。ǘS河的貢獻
學生自讀第49頁3、4、5段,說一說黃河對中華民族的貢獻
塑造平原提供灌溉發(fā)電和旅游
(三)黃河憂患
老師講述:幾千年來,黃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黃河的哺育下才創(chuàng)造了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那么黃河有沒有過呢?
學生回答:有
教師讓學生讀第53頁的圖2.45分三組說黃河上中下游各有什么憂患
學生回答:上游:氣候趨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
中游:水土流失嚴重
下游: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
從黃河下游地形特點,探究地上河形成的原因
河水流速減慢,泥沙沉積,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
問題:黃河還有哪些病癥?
土地荒漠化、凌汛、斷流和污染等
。ㄋ模└吸S河
分組討論:針對黃河上中下三游的憂患我們因該分別采用什么辦法來處理
上游:修建水庫建立水利樞紐工程
中游:植樹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下游:加固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教師講述同學們可以通過閱讀黃土高原地表植被變化的相關資料,了解治黃的成就設計理念:本環(huán)節(jié)重在讓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地觀,選擇新的熱點素材對知識進行重組。目的有三啟發(fā)學生積極發(fā)散思維,水到渠成形成過程不拘泥于具體的知識框架突出重點拉近學生與陌生知識之家的距離,是學生親知善學
三、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黃河的概況,黃河有哪些功,有哪些過,以及如何治理黃河,短暫的學校也許遠遠達不到你對黃河的了解的要求,如果你想了解黃河更多資訊,詳情可閱讀《黃河兒女》累報刊雜志或登錄黃河網等,對黃河進一步的了解。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2-29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11-24
八年級上冊地理教案[熱門]07-13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12-27
[經典]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07-22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湘教版10-16
八年級地理上冊人口教案09-09
八年級地理上冊教案【優(yōu)選】07-22
八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工業(yè)》教案09-04
八年級上冊地理人教版教案9篇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