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老子》內(nèi)容講解演講稿
《老子》內(nèi)容講解演講稿
《老子》第二十二章內(nèi)容
高二九班 余天一
大家好,今天很高興由我來為大家講解老子第二十二章的內(nèi)容。
在開始我的講解之前,我想簡單給大家再復(fù)習一下《老子》的相關(guān)文學常識:老子字伯陽,謚號聃,又稱李耳。是中國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道教尊為教祖。老子的思想主張是"無為"---不消耗,《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道"為客觀自然規(guī)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義。 《道德經(jīng)》分為上下兩冊,共81章,前37章為上篇道經(jīng),第38章以下屬下篇德經(jīng),全書的思想結(jié)構(gòu)是:道是德的"體",德是道的"用".那么我今天所講的第二十二章,是處在"道經(jīng)"的部分的,所以這篇文章的以"道"為中心。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一下文本。 個人認為,可以將第二十二章的內(nèi)容分為三個層面: 1.由"曲則全"至"多則惑",這六句話涵蓋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范圍,是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正反互動所講的是讓人們領(lǐng)悟相反相成的道理。 "洼則盈,敝則新",意即低洼將可充滿,敝舊將可更新。「洼則盈」是指有低洼才可以充滿。下雨的時候,雨水一定是先填滿低洼的地方,而高且平的地方是存儲不了雨水的。"敝則新"是指舊的才能更新。譬如我們下載了一個最新版本的手機軟件,你要再進一步更新它,對不起,手機屏幕上只會出現(xiàn)幾個字:"當前已是最新版本".而要是你的軟件一年沒更新,有一天你突然要去更新,這時手機才可以幫你更新到新版本。這就是相反才能夠相成的道理。"曲則全,枉則直",意即彎曲才可保全,委屈才可伸展。這是一種辯證法,如果已經(jīng)「全」了的話,就無法再全了,所以要隨時保持曲的姿態(tài),才得以保全。同樣,要發(fā)展必先委屈!兑捉(jīng)》有一句話,說「潛龍勿用」,意思是水中龍初生要先潛伏,不能急于"飛和走". 「少則得,多則惑」,意即少取反而獲得,多取反而迷惑。假如杜總讓你一晚上,把所有高二下學期數(shù)學書的內(nèi)容都自學了,然后第二天要抽查提問,那么當他抽查的時候,我們只能是"神兜兜的",答不起來的。為何?因為一晚上所要學習的內(nèi)容太多,完全無法消化。「少則得」可以解釋成因為少,所以可以完全吸收消化。"多則惑"是因為無法理出頭緒,"則"字有辯證法上的正反互動之意。 2.跳脫人我對立的框線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意思是因此,圣人堅守著"道",來作為天下事物的準則。"一"是指整體,也就是指"道"作為一個整體。這里我想講一下"圣人"這個詞。我們的印象中,"圣人"一詞就是指那些品德高尚,高不可攀之人,它的意思似乎是統(tǒng)一的,但其實,"圣人"在不同的學派中,其含義是不同的。就拿我們所熟知的道家與儒家來說吧。道家里的圣人是指悟"道"者,能夠體會"知",能夠"行",以"道"作為立身處世的準則的人。而儒家則是身先天下者,為百姓謀福利者,都能被稱為圣人。由此可見,同一個詞,在不同語境中,其含義是不相同的。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在這里老子采用了相反的手法,來說明生存的道理。 "夫唯不爭,而天下莫能與之爭",意及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夠與他相爭。個人認為,此處所講的這段話的本意并不是告訴我們"爭"與"不爭",而是一種大局觀。也就是說,當你鎖定了一個高遠的目標之后,在你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不應(yīng)該因為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事情而處處與別人相爭,而應(yīng)該選擇"不爭",不斷磨練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做到"天下莫能與之爭". 3.真正的保全之道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歸之"是指能夠善度一生,讓自己回到生命的最后歸宿。 老子說:"抱一為天下式",就等于人生面臨的一切相對,有"一"的話就可以化解。人生的挑戰(zhàn)也就在這里。如果能掌握"一"也就是統(tǒng)一的整體的話,什么困難都不會有,會得到平衡的機會,從而保全自己。
這三個層次,看似層層遞進,但其實最后又回到了"曲則全"這一個點上,不過其也不僅僅是在說委屈才能得到保全,而是將范圍擴大,內(nèi)涵加深,告訴我們擁有整體觀的重要性。想必聽完我的講解之后,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收獲吧。
謝謝!
《老子三章》
高二(7)班 張欣悅
今天我們講的是老子三則中的《道德經(jīng)》八十章,我的演講主要圍繞"為什么"這個詞展開。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原文。
"小國寡民",這里的小和少皆為使動用法,句意為使國家變小,使人民稀少。
"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即使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卻并不使用。人們的生活樸素自然,少量的工具即可滿足一切需要,無須極多的器具,‘什伯之器’也就派不上用場。就如"修渾沌氏道術(shù)"的漢陰丈人,為了載道的需要,寧可抱甕下井取水灌溉,而拒絕運用靈便的桔槔,這里的"使有十百人之器而勿用"想也似之。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使人民重視死亡,而不向遠方遷徙。這里沒有"食稅之多""求生之厚"的統(tǒng)治者了,人民不會忍饑挨餓了,自然會樂其人生、享其天年了,人民的生活安寧自足,因此這里的人民才會愛異生命、看重生死,才無需如"適彼樂土"般背井離鄉(xiāng)地向遠方遷徙了。
"雖有舟車,無所乘之",人們不出遠門,雖有車輛和船只等便利的交通工具,卻沒有必要去乘坐。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這里是和平安寧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爭斗,邦國與邦國之間沒有戰(zhàn)爭,大家和睦相處、相安于道,因此雖然擁有武器裝備,也派不上用場,也沒有必要去陳列它,僅僅是備而不用而已。
"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人們的生活簡單淳樸,不需要高深的文化知識,僅用祖先們用過的結(jié)繩記事的原始方法就足夠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甘、美、安、樂"這四個字訓釋為意動用法,主語是人民。人民吃得甘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適,過得快樂。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鄰國和鄰國彼此和諧地相鄰相望,和平共處,沒有戰(zhàn)爭。我們想象一下:早上,鄰國與鄰國的人民都能聽得見彼此雄雞"喔喔喔"的啼鳴聲,這祥的聲音喚醒了又一個和平美好的白天,寧靜的晚上彼此也能夠聽得見"汪汪汪"的狗叫聲,狗叫聲更增添了夜晚的安祥寧靜;也許有時還會出現(xiàn)"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的美麗畫面。這里的人民從小到老,不需互相往來,過著自給自足、自由和平的幸福生活。
上述情景簡直是一首和諧美妙的田園詩,一個充滿和平與歡樂的‘"桃花源".那么老子又為什么要描繪這樣一幅古代農(nóng)村生活理想化的描繪呢?其原因在于開篇"小國寡民"四字,老子所描述的一切,皆為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所帶來的累累碩果。老子所期望的,是無數(shù)個小村落所組成的安寧平靜的中原,那么問題又來了,老子為什么要提出這樣的一個理想化的社會模式呢?胡寄窗認為:"我們研究老子小國寡民思想,要分析產(chǎn)生這種理想的階級根源、時代因素以及其所企圖要解決的問題。"
老子這一主張是針對廣土眾民的社會現(xiàn)實而提出的。什么是廣土眾民政策?這里我們要聯(lián)系階級根源、時代因素來看。老子生當春秋季世,兼并戰(zhàn)爭日趨激烈,如《史記?太史公自序》曰:‘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娌(zhàn)爭的結(jié)果,一方面是國家越打越少,已形成晉、楚、齊等廣土眾民的萬乘之國,另一方面則是人民陷入越來越探重的苦難之中?辆桦s稅。烽火連天,在他看來,這些都是多欲有為的政治造成的惡果。‘小國寡民’就是對這種廣土眾民的有為政治的反思,是對無為而治的憧憬。顯然,國小民寡,自給自足,沒有更多的需求,自然也就不會有戰(zhàn)爭,無疑更有利于推行清靜無為的政治。
但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不少批注都認為老子八十章是落后、反動、復(fù)古、倒退、愚昧的,甚至是沒落階級的思想,為什么呢?其原因在于以下兩句:
"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不少人嚴厲地批評老子是站在沒落階級的立場上,企圖使歷史倒退回原始社會的時代,這當然是不可取的了。然老子本意并非如此。老子的這一思想并不是要退回到原始社會。對于老子的理想社會,我們須結(jié)合《老子》全書的有關(guān)思想來加以理解。這顯然是一種比喻,乃指人與人之間互誠互信不用契券而言。正如蘇轍所注:"事少民樸,雖結(jié)繩足矣。"老子希望人民返樸歸真,民性淳厚,無私欲,無繁事,心溶于道的理想境界,不必為生存煩心,而非放棄文化。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不少學者認為,老子這一理想場景固然美好,但人人都在享受好衣服好食物好房子,都安逸享樂,那這些物質(zhì)又是誰來提供的呢?一直滿足于這樣的生活,不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死于安樂"的表現(xiàn)嗎?這里我們必須明確,老子"小國寡民"描述的不是事實存在的社會, 而描繪是是他的理想社會。老子描繪和向往的理想社會是:這里和平、和諧、自由,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大家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沒有沖突,沒有戰(zhàn)爭。黃友敬在《道德經(jīng)解讀》中說,它是"老子‘人間天堂’的理想樂地".郭長生說:"這是極美好動人的圖景。千百年來,這圖景成了人間最美妙的設(shè)想,它常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夢中,即使現(xiàn)代,也仍有無數(shù)志士仁人在為這個理想而嘔心瀝血!"老子不滿現(xiàn)實、呼喚和平、反對戰(zhàn)爭,他設(shè)計出來的"小國寡民"這個大道理想社會"桃花源"式的烏托邦,是有著非常進步意義的,這是老子的智慧的精華。
引用
陳鼓應(yīng)《老子評傳》第234頁
應(yīng)元集注直解《宋本老子道德經(jīng)古本集注》,商務(wù)印書館
黃友敬《道德經(jīng)解讀》
徐煥炯先生說解《老子道德經(jīng)》之八十
張揚明《老子斠證譯釋》
【《老子》內(nèi)容講解演講稿】相關(guān)文章:
老子的語錄11-22
老子名言08-23
老子語錄08-23
老子名言08-23
我看《老子》——對《老子》的另外一種解讀08-05
關(guān)于老子的名言06-06
老子為師之道08-04
老子經(jīng)典語錄12-30
老子的經(jīng)典語錄11-16
老子勵志名言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