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看雪》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優(yōu)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看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看雪》教學反思1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后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后,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托于紛爭喧鬧以外的青山綠水家園,在山與水的調(diào)和中覓到一份安寧,以此再來尋求更高遠的超脫,張岱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夢憶》的,里面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書中的精品,它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寫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本文的教學設計以新課標對文言文的教學要求為依據(jù),注重文言文的詞匯理解和積累,注重對文章的整體感知,注重通過朗讀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根據(jù)這一原則,我把本文的教學過程分為“白文斷句——整體感知”和“賞讀文章——體會情感”兩部分。
文言文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讀讀背背和積累文言詞匯為主要目標。在語文課程中,文言文教學所用課時、師生所花時間都逐漸增多,主要是花在文言詞語的記憶上。在文言字詞教學中,我們大多采用借助課下注釋和參考書、工具書理解課文意思,然后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反復記憶鞏固。這種方法對文言文初學者是必須的,也是有效的。但隨著文言詞匯積累的增加,學生對詞匯的遺忘率也逐漸增高,學生文言文學習的能力沒有提高。這主要是因為死記硬背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缺乏思考,對文言詞語沒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達不到要求。初二學生經(jīng)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文言詞匯積累,這時可以考慮讓學生不借助任何材料給白文斷句(在初始階段可以提示難點),也就是根據(jù)學生自己的積累和經(jīng)驗給白文斷句,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再經(jīng)過看書下注釋,同學互相探究討論、老師點撥理解文章意思。通過給白文斷句這一訓練,我們希望能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能有所進步。這一教學方法也得到市區(qū)教研員和聽課教師的肯定。
賞讀環(huán)節(jié)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我以讀為主,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的“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 說“癡人”三個步驟悟“癡心”。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比宋锏恼Z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地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本節(jié)課的多媒體運用也力求簡單有效。課前的有關西湖的詩詞欣賞營造了良好氛圍。應該注意的是:重點字詞解釋的那張幻燈片應該給重點字詞加點,否則就會造成歧義。 下次注意的問題:
1、備課一定要備學生,而且課前的預設要充分。
2、教學目標一定要明確,這樣教學重點才會突出。
3、課堂上要把握住教學契機,尤其是對學生的講評一定要到位。
《看雪》教學反思2
《雪頓節(jié)上看賽!肥且黄x課文,先概括后具體地記敘了藏族牧民一場賽牦牛會,反映了西藏人民歡度傳統(tǒng)節(jié)日“雪頓節(jié)”的歡樂情景。本文顯著的特點是作者以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按比賽前——比賽時——比賽后三部分構篇。
教學時,運用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感受到各民族特別是藏族濃郁的`民俗風情,尤其是牦牛比賽時的圖片更能讓學生直觀感受場面的壯觀,同時,把課文里一些重點語段提煉出來,更能集中學生注意力。
進而,緊扣文本內(nèi)容、單元訓練重點、課后題,打破傳統(tǒng)的串講串問教學模式,先從整體入手,大體了解課文的記敘順序和內(nèi)容,然后直奔教學重難點,重點學比賽時,再學比賽前和比賽后,層次清楚,條理分明。抓住重點詞語“別開生面”,貫穿教學始終,通過比賽前主人的節(jié)日盛裝,比賽時場面的壯觀、有趣、揪心,比賽后人們的心情是只圖高興加以理解。
再抓住重點段落朗讀深化,還適當加入了語文擴展練習:變換句式和仿寫句子,在語言實踐中加深理解,培養(yǎng)語感。
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學習興趣濃,效果甚好。
《看雪》教學反思3
在設計《湖心亭看雪》這篇的教學中,我想通過遞進式的朗讀,來不斷加深學生對語言的品味,來深化對主旨的理解,在讀中質(zhì)疑,在讀中解疑,在讀中體悟!白x”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同是,為了避免一味朗讀帶來的.枯燥乏味,我設計了不同的朗讀方式,并且將朗讀穿插在的討論理解之間。對的理解,結合學生自身的體會,避免過度拔高,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
在《湖心亭看雪》一文的教學中,我也注意到了教師自身角色的定位。在新課改過程中,有一種趨勢,那就是淡化教師的角色,認為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課堂的主角是學生,課堂是學生的舞臺等等。我認為這樣的觀念是偏頗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一定是主角,但一定要占重要的地位;教師的語言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起關鍵的作用。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了幾個問題的設計。一是提出“作者為什么偏要在清早到湖心亭去看雪?”二是“作者是真的癡,還是別人覺得他癡?”這兩個問題,真正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產(chǎn)生濃厚的探究欲望。在課堂的討論中,學生暢所欲言,講出了很多頗具見解的想法,讓老師也感到新鮮。
《看雪》教學反思4
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雖為自讀課文卻要求全文背誦。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的氣象混莽,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衣爐火、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俄國作家契訶夫在談論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的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最好的證明。《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階段的文言文學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節(jié)本內(nèi)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手搔高雅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辫b于這些,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朗讀課文,掌握文章大意;2.賞析美景,品味雅趣;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置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1.導語;2.展示學目標;3..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4。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對人物描寫的'范例、小練);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zhì)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形成板書);6.拓展古往今來的癡人癡事7.總結語。這個設計體現(xiàn)了四有:有目標,有自學,有討論,有讀寫;其次,三語(導語、過度語、結語)在備課的時候在考慮到了;同時整個環(huán)節(jié)基本符合:自學釋疑、整體趕制;訓練操作、合作探究;反饋矯正,讀寫鞏固;延伸遷移,聯(lián)系實際。以上這些在上課時都體現(xiàn)到了,而且,在合作探究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由于學生質(zhì)疑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我又適當加入了一個討論,自己感覺取得了較好的課堂效果。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在最后的結語處只強調(diào)了學生要選擇自己的癡事去追求,卻沒有強調(diào)追求的前提是癡事的正確性。
《看雪》教學反思5
在《湖心亭看雪》時總想選擇一個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主問題作為綜合分析的突破點,引導理解文本。
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開篇、篇末那些帶強烈感情的詞語,有一定深度的議論抒情的句子,與理解課文內(nèi)容關系密切的語言點,往往是我們教學問題設置的突破點。
思慮良久還是選擇了“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為教學的突破口,設置主問題:“相公癡”中“相公”指誰?何以見得其“癡”?于是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閱讀,便走近了張岱,了解到張岱的“癡”行和眼中的“癡”景;“更有癡似相公者”中“癡似相公者”指誰?他們與張岱一樣嗎?帶著這個問題學生們再次走近,認識到張岱之“癡”是癡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癡迷于世俗之外的閑情雅致,此時變“走近張岱”為“走進張岱”,張岱自有自己用癡情與曠達釀造的'純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
水到渠成,主問題設置卓見成效。
其實,在日常教學中,在“突破點”尋尋覓覓中,在抓住“突破點”設置適度合理有效的主問題反復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教學反思6
《看雪》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學期教材中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描寫臺灣師生渴望到北京看雪景暗示了臺灣人民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情感。根據(jù)《課程標準》的需求我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一是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二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老師和孩子們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三是有盼望臺灣回歸,實現(xiàn)祖國統(tǒng)一的愿望。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是識字、寫字,體會課文蘊含的思想感情。課前預習是布置收集相關的臺灣歷史、現(xiàn)在等方面的資料。安排為兩個課時完成。下面就學完課文后,回顧課堂教學的經(jīng)過做一點記錄和反思。
一、教學流程相機而定:
一般情況下,我教學一篇課文,總是第一課時教學生字詞并指導書寫,第二課時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文章的感情。這種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它脫離一定的語境去學習生字,學生學得困難,記得不牢?墒,由于語文課以一般一天只有一節(jié),你也只能這樣做。剛好在教學本課時,我有兩堂連堂的課,我就采用了先讀通課文,再學習課文,最后檢查復習生字詞,再指導書寫的教學步驟。這樣做,就能在一定的語境去學習生字詞,學生很輕松的就會了。老師也不必給什么特別的心思叫他們記住這些生字。為什么沒有連堂的'語文課就不能采用這種方法呢?主要是因為作業(yè),第一天學完生字能完成抄寫生字的作業(yè),哪怕字看得再眼熟,不手抄總是不行的,俗話說得好:“眼高手低”。第二天學完課文后,完成語文《基礎訓練冊》,摘錄好詞好句等。這樣作業(yè)的分量能因分開而適中,作業(yè)的層次也有字詞到句段,合乎小孩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
二、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可小看。
當我教學“接著”的“接”時,張雨虹同學舉手,(這是因為平常我養(yǎng)成了讓他們舉手發(fā)言,可以打斷老師的講課,所以不管在什么時候,他們有了發(fā)現(xiàn)都立刻舉手),我請他站起來說說有什么問題,她說:“接著”是動詞。還作了一個動作,我剛表揚她說得對。石旭同學也舉手站起來說:“接著”表示先干了什么,現(xiàn)在又接著干什么!澳銈儌z說得都對,說得真好,表揚他們倆!蔽也唤@么說,并順勢告訴同學們“接著”的確有兩種意思,要看具體的那一句話,才能確定它是什么意思,在本文它在哪句中出現(xiàn),讀一讀,告訴我,它是什么意思。同學們當然一讀就明白了。我又說其實文中有許多詞都像“接著”一樣有好幾個意思,同學們一定要多讀書,根據(jù)句子、一段話去思考才能弄清一個詞的真正的意思。
三、調(diào)動人體的各種器官參與理解課文內(nèi)容。
在本文的教學中,當教到欣賞櫥窗里的雪景時,我加進了科文中沒有的一種小朋友平時用手玩雪的感覺敘述,說:“雪看起來是什么顏色,美不美?摸起來呢?用手捏捏呢?”一下子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倍感親切,調(diào)動了學生學問的興趣,他們樂意走進文本去讀文。其實,這篇課文講的情感離孩子太遙遠了,孩子們哪里懂得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哪里會有那么強烈的盼望臺灣回歸的愿望,讀文之后,把他們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我準備的資料一起交流交流,才能讓他們初步了解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性,有了盼望臺灣回歸是好事的想法。調(diào)動人體的各種感官去感受文字,能將枯燥的文字,死靜的課堂變成有趣的文字和活躍的課堂。
《看雪》教學反思7
在我國臺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過春節(jié)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說:“小時候,在我的故鄉(xiāng)。”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說:“不算太遠。”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伙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著問老師:“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nèi)ズ退麄円黄鹜鎯耗兀 ?/p>
【教學準備】
1、學生預習課文,劃出生字。收集臺灣風景名勝的資料。
2、課件準備:北國雪景風光及音樂片段。
3、生字詞卡片,課文朗讀錄音帶,中國地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大家還記得“識字3”里講臺灣島的三字經(jīng)嗎?誰愿意背給大家聽一聽?
2、談話:是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的一部分,臺灣人民本來就和我們是一家人?墒怯捎诟鞣N原因,直到今天,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臺灣人民還很難和祖國大陸的親人團聚。今天,我們學了《看雪》這篇課文,就會更真切地體會到臺灣人民遠離祖國媽媽的心情。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讀課文,劃出生字,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小組內(nèi)自查:注意讀準翹舌音“省、櫥、指、仗”和前鼻音“毯、銀”。
3、課件出示“我會讀”:
臺灣省、商店、櫥窗、指了指、接著
講故事、鋪著、雪毯、銀裝、打雪仗
學生自由讀、齊讀、指名讀。
4、借助游戲,鞏固識字。
。1)用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2)自編短文鞏固識字。
在省城長途汽車站的對面,有一家新開張的金店。金店的櫥窗里擺放著一件件閃閃發(fā)光的金銀首飾樣品。金店地面上鋪著紅色的地毯。媽媽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條銀色的項鏈,便指著這條項鏈,問營業(yè)員多少錢。營業(yè)員拿出這條項鏈說:“8000元,不講價!眿寢尳舆^項鏈,覺得挺不錯,就買下了。
。垤柟套R字是教學的難點。以上環(huán)節(jié),采用多種方法、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不斷地復現(xiàn)所學的詞語,讓學生快快樂樂地認識生字,為閱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看雪景,讀課文
1、出示中國地圖,請學生在地圖上找出北京和臺灣的位置。讀課文,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2、欣賞北國雪景風光音樂片。
3、自由暢談:欣賞了北國冬日雪景,你想說些什么?
4、假設你就是臺灣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帶著對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讀課文。
〔利用地圖和多媒體課件,聯(lián)系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世界,讓學生觀看北國冬日的雪景,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之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深地體會臺灣小朋友對雪、對北京的向往之情!
四、指導寫字
1、教師在田字格里范寫“奇”。請學生觀察字的結構,寫時應注意什么。這時教師再邊寫邊提示筆順。學生在書上描一遍,臨一遍,在本子上寫兩個字。
2、范寫“指”字,學生運用以前所學的知識了解字形特點,再描紅、臨寫。
3、其余生字請學生自己觀察、書寫。
五、拓展活動
搜集臺灣的有關資料,準備舉行“臺灣知識交流會”。
[課外學習是課內(nèi)學習的延伸。鼓勵學生課下收集有關臺灣的資料或圖片,既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加深對臺灣的了解。]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朗讀課文,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2、課件出示“我會讀”中的生字,進一步鞏固。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提出自己認為最有意思或最有價值的問題。在小組內(nèi)交流解決,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選擇同學們共同關心的問題,引導大家讀書、思考、討論。教師也可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如,課文最后一句話,老師為什么要“深情”地說?老師心里在想什么?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增強自信心。]
3、教師朗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朗讀中表達的感情。
4、自由讀:把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小組的伙伴聽。
5、展示讀:把自己喜歡的片段讀給大家聽,說說喜歡的原因。
6、分小組讀,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意思。教師在各小組巡視,適時點撥,幫助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臺灣的孩子們對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7、分角色朗讀第3—11自然段,著重指導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體會出“孩子們爭著問”的急切心情和老師對故鄉(xiāng)懷念的感情。
8、配樂朗讀。
〔閱讀教學應有層次性、目的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手段,層層推進,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使每一位學生都喜歡讀書、樂于讀書。在輕松愉快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獲得情感的體驗!
三、完成課后“我會連”的練習
四、拓展活動
1、展示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臺灣的資料,貼在教室的墻壁上,學生在教室中自由閱讀,進一步加深對臺灣的了解。
2、給臺灣的小朋友寫一封簡短的邀請信,邀請他們到我們的'學校來做客。
《看雪》一文講的是臺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刮著,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開窗戶一看,嗬!好大的雪。∩缴、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發(fā);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打開門沖進雪地里,腳底下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伙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敝v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么?”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
大地像鋪了一床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里,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著它笑了!薄拔遗郎狭朔宽敚徊恍⌒乃ち讼聛,可一點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薄拔覐纳缴弦幌禄搅松较,像飛一樣。好爽!”“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nèi)齻堆了一個大雪人,用扣子做眼睛,用胡蘿卜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著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薄拔夷,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哎呀!我開著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薄酉聛砦疫給學生講了“瑞雪兆豐年”的知識。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guī)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最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奔馳,從而使自己充滿創(chuàng)造精神。
《看雪》教學反思8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nèi)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著臺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在備課的時候,根據(jù)教學參考書的提示,我就想好了,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我想知道孩子們是不是會學習了。因此,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了三遍課文,然后便告訴學生這節(jié)課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話一出口,孩子們就樂開了花,也許是新鮮吧,但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到了興奮與自信。畢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我不得不羅嗦著提醒學生,每個人都要提出問題,然后大家共同解決。學生們行動了,課堂上完全動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盡管難免有的學生所提問題毫無價值,但所看所聽卻讓我體會到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一組,配合倒也默契。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更是精彩迭出。小組長們認真地匯報了本組的問題及解決情況。用棉花怎么做成雪?“故鄉(xiāng)”是什么意思?“順手指了指”是什么意思?雪毯是什么?銀裝是什么?一個個問題萌生并以解決而結束。最讓我興奮的是有三個同學提出:“深情是什么意思?”這是我最希望學生提出也是最怕學生提不出的問題,借著這一問題,我與孩子將課文從頭梳理了一遍,輔以我畫得并不美觀的'中國“雄雞圖”和狹長的臺灣省,使孩子們對“深情”也就理解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動腦小博士”這一雅號便屬于那三個學生了。
一節(jié)課下來,我講的不多,孩子們理解得卻多了。想想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的喜悅,倒讓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課堂上的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今天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都參與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團結友愛,發(fā)散思維,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力。學生們在讀與說的過程中,展示了自我,而且在解決重點疑問的時侯,也解決了這節(jié)課的重點。從前的閱讀教學盡管在改革,但仍重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對于一個字,一個詞,左想右說,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現(xiàn)在,學生的思路擴散了,想象豐富,思維也變得敏銳了。再加上我采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帶著動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樂趣,得到收獲,課堂氣氛很活躍。
通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F(xiàn)在,我己試著在多篇課文學習中采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于課堂教學的有效發(fā)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獲。
《看雪》教學反思9
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的課文主要圍繞我國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進行介紹!堆╊D節(jié)上看賽牛》就是介紹了藏族人民在歡度自己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雪頓節(jié)時的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牦牛會,寫出了濃郁的藏族風情。課文按“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后”的'順序描寫了自己在雪頓節(jié)上,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藏族人民歡樂的心情。
我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品讀,讀出情,讀出味,通過讀來理解感悟課文。能抓住重點段落來學習,品味。做到以點帶面。在課文最后,利用板書進行總結:比賽前場地一片熱鬧,比賽時,又是那么有趣、揪心,比賽后,獲勝的沒取得名次的又是那樣歡樂,所以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來形容這場比賽?為了把這場別開生面的比賽介紹清楚,本文作者按比賽前、比賽時和比賽后的順序進行描寫,其中重點寫了比賽時看到的有趣和揪心情景,使我們體會到了藏族人民過雪頓節(jié)賽牦牛的歡樂心情。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寫作中也學習這樣的寫作方法,將平時認真觀察到的場面生動地描寫下來。
《看雪》教學反思10
上完《湖心亭看雪》,我回味無窮:短文長教,簡文豐教真能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這份美好,誕生于以下“突破”。
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白x”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讀”中自有山重水復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了韻味兒,讀出了精神,讀出了靈魂!白x”是主旋律,“讀”也成了文言課堂最大的亮點。
以“用”突破。第一自然段的成語概括和想象不用說了。第二自然段的解讀方法的設計頗費了一番心思。如何在“讀”的基礎上有所深化,從而推動課堂教學,又掀起學生的第二輪的學習興趣呢?因地制宜應用文言的方法效果不錯。學生用得興高采烈,老師導得輕松自如!白x”中“用”,“用”中“讀”,既“讀”又“用”,相得益彰。文言之學習,成了一種有趣的嘗試。這樣的課堂,怎么可能不風起云涌呢?
感到不滿足的`是:學生思維的起點有好些處還開始于老師預先設計好的的“導”,如果能徹底地實現(xiàn)課堂思維從學生始,那樣的課堂才是真正屬于學生的!
《看雪》教學反思11
本堂課主抓關鍵詞“癡”,以朗讀貫穿課堂,同時引用史料,基本達到了教學目的。
導入部分以一組西湖風光圖為例,引發(fā)學生對西湖雪景的好奇,從而引出明末清初的文學家張岱關于雪的文章——《湖心亭看雪》。
接著簡介作者,提醒學生注意:張岱少為富貴公子,明朝滅亡后就不做官,入山著書。有著這種經(jīng)歷的人,他的文章會流露出什么情感。帶著這個疑問,和學生一起去賞讀文章。
一是賞雪景。這是一篇非常簡短的文章,在同學反復朗讀之后把文意疏通,便開始研讀課文。從標題入手,寫湖心亭看雪,必然要寫雪景,于是先引導學生欣賞雪景之美,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雪景之美?主要抓住本文的寫景句,其一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三個“與”字,有什么表達效果?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盡管很多學生沒有見過茫茫雪景,不過,他們發(fā)揮想象,能夠領悟到萬物融為一體的蒼茫意境。其二“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也用了一個對比體味對于量詞的運用,分別改為“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在笑聲中,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借縮小的`量詞來表現(xiàn)人、物渺小,與蒼茫浩大的天地形成對比的藝術效果。
二是品癡人。欣賞到如此美麗雪景的張岱是一個怎么樣的人?同學們想用一個什么字來形容他?學生思考片刻后異口同聲的答道“癡”。我們現(xiàn)在所理解的“癡”是癡呆、傻子的意思,張岱肯定是不會作此解釋的,應該是癡迷、舉止異常。從而就激發(fā)了學生一探究竟。接著,找“癡”行,初悟癡心。很多學生都找到了“獨往湖心亭看雪”這一句,我順勢一問,下雪天去外面看雪,這樣的舉動是癡的嗎?是傻的嗎?學生都笑了,此時,他們領悟過來,是在“大雪三日”的情況之下,“湖中人鳥聲俱絕”,夜晚還獨自一人去湖中賞雪,加上如此條件,才是“癡行”,同時這個“獨”字又體現(xiàn)出了作者的“孤獨、孤傲”。
三是議“奇遇”,三悟癡心。主要是抓住“金陵人”之喜來分析作者之喜。但是作者只是一時之喜,他終究還是孤獨的,結合背景資料和作者生平,也就能理解張岱的故國之思了。
最后以一副對聯(lián)的形式總結全文。上聯(lián):臘月西湖雪大下聯(lián):更定湖亭人癡。此時學生應該能夠理解課文了,于是以仿寫詩句的方式再次鞏固對文章的理解。
本堂課在上課前花了長時間備課,上完課,自己覺得比較舒暢,學生也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用一課時,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了教學任務,緊抓重點,突破了難點。像類似比較短小的文章,大可不必字字解釋,句句翻譯,抓住文章的核心,一一拓展,會受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沒有任何一堂語文課是完滿的,首先,本文巧妙的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我只是給學生總結了出來,沒有先讓學生感知再讓學生去總結,這樣的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定義給學生講的比較抽象,能夠結合例子再加以說明,學生較容易理解,但是沒有讓學生課堂上練習,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
《看雪》教學反思12
《看雪》這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臺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xiàn)了寶島臺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著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共同心愿。
本課從內(nèi)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臺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tǒng)一對于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本課教學,通過讀、想、寫的結合來學習課文。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1.板書:看雪(今天繼續(xù)學習第12課《看雪》)
2.雪同學們應該并不陌生,因為我們這兒每年都下大雪,讓我們翻閱往年的照片,感受“雪”的世界。
3.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描寫“雪”,你會用哪些詞呢?生說:雪花飄飄、大雪紛飛、一片潔白、冰天雪地……。就勢我出示六個描寫雪景的詞語: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玉樹瓊樹、粉妝玉砌、雪花飄飄。學生讀起來有滋有味。通過畫面,直觀感受,再通過積詞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后面的教學服務,應該說,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的。]
4.臺灣的小朋友卻很能看到雪,他們只能看在櫥窗里的假雪。(齊讀課文第一、二段)
5.在課文中,誰與我們一樣,看到過真雪?(老師、北京的小朋友)
6.老師在哪看到的真雪?那是怎樣的一場真雪?找到文章的段落,自由讀一讀,標出你最喜歡的地方。(出示:課文描寫雪景的那段)
[這段設計,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xiàn)實與虛擬的.空間里,留一條通道——看雪。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閱讀期待的心理。學生在體驗臺灣的孩子們看的是“櫥窗里的雪”和老師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會產(chǎn)生巨大的落差,而這樣的落差,正是課文“情”線產(chǎn)生的“源”,牽好了這條線,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二、品“雪中景”,體驗文字美
1.老師看到的雪景,用了幾句話來描寫的?每一句寫得是什么?第二句呢?
2.請同學讀第一句。說說看,你看到了怎樣的雪景?
——雪花、雪毯、銀裝,到處一片潔白,美嗎?誰來讀一讀。
——不僅是雪花美,也不僅是雪毯美,更不是樹上的銀裝美,還有作者的描寫:你看——飄著雪花、鋪著雪毯、披著銀裝,那飄著、鋪著、披著就像是唱歌,像音樂一樣的美。試著讀讀。再次指導讀。
——飄著雪花,那是“雪花飄飄”,鋪著雪毯,那是“白雪皚皚”,披著銀裝,那是“玉樹瓊枝”,一片潔白,那是“潔白無暇”,多么美啊。誰再來美美地讀讀。指導讀。
3.第二句寫的是雪中的活動,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還有那些活動?告訴老師,你在雪中去做這些游戲的時候,心情怎樣?用一個詞來表示——快樂!
4.將這段話美美地讀讀。
二、“讀問句”,感受鄉(xiāng)情。
1.因為很難看到雪,所以孩子們有許多的問題要問,請在課文中找出孩子們問的問題。
2.自由地讀讀這四句,看看誰能讀出孩子們當時發(fā)問的心情?
3.讀第一問:“您看見過真的雪嗎?”孩子們知道不知道老師看見過雪?那孩子問這句話的時候,是什么心情?(試探語氣)誰來讀一讀。
——(教師微笑著點點頭。)詢問:這里老師微笑著點點頭是什么意思?(肯定讀得好,贊許的意思)那課文中“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又是什么意思?(是對孩子們問話的回答,表示看過的意思)你能把它用語言表達出來嗎?(是的。我看見過真的雪。)
——再讀這句,讀出試探的語氣。
4.讀第二句:“你是在哪兒見過的?”
——驚奇的表情說明什么?這里除了驚喜,還有羨慕。誰來讀一讀。
5.老師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接著問的問題是什么?“北京離這兒很遠吧”
——問這句話的什么,同學們在想的是什么?讀出這樣的語氣。
——出示地圖:北京與臺灣。相聚不是很遠,如果直航,很方便,個把小時就到?墒牵阱氤,臺灣只能看到“櫥窗里的人造雪”而北京卻能看到“那么美的真雪”,如果你是臺灣小朋友,你的里會怎樣想?
6.所以,孩子們這樣問“什么時候能帶我們?nèi)ヅ_灣看看真的雪呢?”
——指導讀。
7.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大家都盼望著去北京看真的雪。你從課文中哪個詞看出大家急迫的心情?
——“爭著問”,一起讀句子。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chǎn)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著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贊許。二是“爭著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
三、讀詩句,邀請“看雪”
1.出示臺灣島圖,出示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2、你有興趣邀請臺灣小朋友來我們這兒看雪嗎?那就給他們寫一封信吧!
3.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用識字三的詩句: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國統(tǒng)一的思想感情。]
《看雪》教學反思13
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編寫的。從識字、課文到語文園地,都突出了歌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燦爛文化和民族精神,培植學生愛祖國、愛首都、愛中華民族的情感這一主旨。
《看雪》是本單元一篇課文。這篇課文通過敘述臺灣師生渴望到北京看雪景,從而表達了兩岸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tǒng)一的情感。在教學本課我認為應該把握好以下兩點:
1、《看雪》這課文的語言看上去自然、平易,中間卻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同時還給讀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間。如:“您看見過真的雪嗎?”中的“真”字。在描寫美麗雪景食連用了四個短句“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逼渲,“飄、鋪、披”等詞的運用如此準確生動,表現(xiàn)了雪的大。在引導學生讀課文時,我沒有平均用力,而是捉住了這些重點詞語和句子讓學生去讀、去品,使學生加深對全文的理解。
2、感悟課文情感方面,我讓他們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學著聯(lián)系上下文,給學生補充文字資料等多種方法。但是,實話說,這篇課文表達的情感對學生來說太遙遠了,他們哪里懂得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性,哪里來那么強烈的盼望臺灣回歸的'愿望,讀文之后,把他們收集的相關資料和我準備的資料一起交流交流,才能讓他們初步了解祖國統(tǒng)一的重要性,有了盼望臺灣回歸是好事的想法。這樣能調(diào)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去感受枯燥的文字,死靜的課堂變成有趣的文字和活躍的課堂。
《看雪》教學反思14
《看雪》是人教版語文第三冊中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主要在學生理解臺灣地區(qū)很難看到雪,所以當老師介紹故鄉(xiāng)北京的雪時,孩子們十分好奇,產(chǎn)生了很多疑問,并產(chǎn)生想要去北京看雪的想法。而文章的最后一個“盼”字則寫出了北京孩子對于臺灣的歡迎,側面寫出了作者對于祖國統(tǒng)一的期盼。
教師在教授此課時應先為孩子用地圖和講解的方式,為他們設置情境,讓他們更容易的接受“祖國統(tǒng)一”這個歷史問題。在此基礎上,了解本文是以對話為主的課文。這樣的課文適合學生們反復朗讀,并注重提示語的設置,學習根據(jù)提示語的'注釋,來朗讀課文。訓練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理解重點字詞,反復積累。教師引導學生一步一步的從臺灣走向北京的雪,到走向北京。并結合識字三中所學的三字經(jīng),最終理解“臺灣和我們是一家人”的情感。
但是本課在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的同時。還是有一些瑕疵的。比如在細節(jié)的重點詞語分析上,還可以在如何運用上下下功夫,出些相應練習。教師應更富有激情的去帶動學生,營造氣氛。這都是教師應繼續(xù)努力的地方。
《看雪》教學反思15
教師在課堂上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問題。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注意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字詞解釋和文義疏通讓學生在預習中對照課后注解完成,有疑難小組交流解決,取得了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