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傳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蕭紅傳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蕭紅傳讀后感1
世間最難說清原由的應該就屬緣份二字了,我與蕭紅作品的緣分也正是如此,早幾年喜歡看林徽因的作品時就知道蕭紅是民國才女之一,也曾想要讀讀她的作品,借來她的《呼蘭河傳》沒看幾頁屬實讀不進去又原樣還了回去。究其原因細想是來自我對她名字的一種偏見,蕭字無端給我一種蕭條悲涼之感,所以會對她的作品產生抗拒。正所謂無善無惡心之體,我承認普通人的煩惱絕大多數是來自于自己的執(zhí)念。今天來讀蕭紅傳,不是因為放下我執(zhí)只是因為孩子讀完了我需要與她交流討論,帶著這樣的任務,我走進了蕭紅的淚雨飄零的世界。
如果說楊絳是上天的寵兒,那蕭紅只能說是上天的棄兒,寵兒給出人生的評價尚且是“人生實苦”,論到蕭紅更是苦不堪言了。她年幼喪母,年少喪家,被父親開除祖籍,接踵而來的厄運,讓這個瘦弱的女子成為無根的草,連同她的生命,注定漂泊。易經中有個上上卦叫地天泰,與它一卦之隔的下下卦叫天地否,由泰入否只需一卦,而想否極泰來卻要經歷63卦,易經總共也不過64卦呀。蕭紅這一生否泰轉化的艱難歷程,實非我等常人能夠體會。蕭紅的父親早早為她選定一家與之門當戶對的人家,為了逼迫蕭紅結婚,斷了她的`學費供給,倔強的蕭紅在表兄的幫助下逃離家門,可是父親的勢力實在非同一般,逼迫表兄的家長也斷了表兄的生活供給,兩個半大的孩子幾乎流落街頭,無奈向父親低頭回到家中的蕭紅,備受家人的冷落與白眼,不堪精神痛苦的蕭紅又一次只身出逃,為生活所迫,這一次她竟然與先前死活不肯嫁的汪家公子哥同居在了一起,轉了一圈,收獲的只有數倍的困難,無可預知的未來,如果當初選擇順從命運,今天或許就不會承受這樣多的痛苦了,這究竟是命運的殘酷還是自己的任性,亦或是這些所有的難都是難逃的劫,無論你以什么方式,終究是繞不開啊。
命運要想折磨一個人,那真是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懷著身孕的蕭紅,因為先前逃婚的種種行為被夫家認定不恥,堅決不許她再進家門,汪公子也無力抵住壓力悄然離去,只留給已是身無分文的蕭紅一筆巨額債務。衣不御寒,食不果腹的她,家人近在咫尺去沒有伸出援手的,任他是死是活。都要活不下去的蕭紅只能寫信給報社求救,命運又給她安排了一見遇見,雖然遇見的結果令她心碎到肝腸欲斷,可是這樣一個真心愛她,她也真愛的男人的出現的確算是命運的一次厚待?v使那個男人是個決絕之人,愛的時候,舍盡生命地待她好,當愛逝去,他卻不留半分情分。容若說:人生若只如初見,然而當初見成為回憶,依靠燃燒記憶溫暖自己,那點熱度或許只能把淚水烘干,淚痕紅綃透的心情誰人能知?
蕭紅,歷盡一生跋涉,穿越生命荒寒,她的生命定格在31歲華年,永遠地沉睡在煙雨民國,她的靈魂卻是穿越萬水千山,穿過幽幽時光,她的生承受了淋漓盡致的苦,在她走的時候,我說了一連串的“身先死,不甘”,“身先死,不甘” 。
蕭紅傳讀后感2
“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薄┒
初識蕭紅,是因為三大影后——李冰冰、湯唯、宋佳都曾在影視作品或話劇中飾演過她。而恰巧在畢業(yè)設計的時候,我選擇的課題是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丁玲和蕭紅是黃金時代的女性作家代表,她們代表著時代的女性意識,是近現代女性思想啟蒙的先行者。時代創(chuàng)造了她們,她們?yōu)闀r代發(fā)聲。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1940年創(chuàng)作于香港。小說共7章,文學巨匠茅盾為之作序。蕭紅以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般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追述了家鄉(xiāng)呼蘭河小城的平凡人物和生活瑣事,控訴了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舊社會!逗籼m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于故鄉(xiāng),關于童年。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初讀《呼蘭河傳》是輕松愉悅的,作為自傳體的小說,會讓人輕易地將自己置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細碎的文字不會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但倘若你真正地解蕭紅,你會發(fā)現《呼蘭河傳》所要傳遞的信息,并不如同你想象的一般。第二次讀《呼蘭河傳》,是在看完電影《黃金時代》之后,了解了蕭紅,才能讀懂蕭紅。
蕭紅創(chuàng)作的地方,是一個簡陋的房間,狹窄又陰暗。寫字臺上的油燈是整個空間里唯一的光源,光源映照下閃亮著的除了蕭紅深邃的眼睛,還有她手中那一支老舊的鋼筆。盡管房間簡陋、鋼筆破舊,蕭紅筆下的文字依然是堅強有力的'。呼蘭河小城,生活著一群鮮明、低微、頑強的小人物,處處散發(fā)著特有的時代氣息。蕭紅的文字純凈而真摯,以一個童真童趣的兒童視角,講述著一件件小事,而孩童看見的,不過是一群靈魂居無定所的普通小人物罷了。
呼蘭河小城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里,人的生命不被尊重;在那里,人生軌跡被父母決定;在那里,人們用愚昧的言語掩飾自身的脆弱與無助;在那里,人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幻想。可是,我在蕭紅的文字中,讀不出一點悲哀。蕭紅用她溫柔的筆觸,控訴著那個時代。蕭紅生活的時代給了她無盡的苦難,也賦予了她深深的悲憫心,就像《呼蘭河傳》題記里所說:“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呼蘭河傳》中蕭紅飽含思念,懷念記憶中的故鄉(xiāng);貞浽绞酋r活,越是反襯現實苦澀。蕭紅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溫暖和愛。蕭紅英年早逝,在生命的最后,她雖有不甘,卻也能憑著思念在每個星光閃爍的夜里,與曾經美好的時光道別。
蕭紅傳讀后感3
記不得是什么時候了,我頭一次聽說了《呼蘭河傳》這本小說的名字,就覺得這本書的名字十分奇怪,因為按理來說,所謂“傳”,應該是給一個人寫的,可這本書卻要給一條河寫傳記?在這個學期,借著名著閱讀的機會,我終于有機會去接觸這本書,解開我心中的疑惑。
所謂“呼蘭河”,其實是作者蕭紅故鄉(xiāng)那座小城的名字。這本書,則記錄了發(fā)生在這座小城里面的零星小事,而這也造就了它與其它傳記或者小說最大的不同:沒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因此,有人會覺得它不是一部小說。
在我看來,這本書不僅是小說,更是一部偉大的小說,它是有主人公的,但這個主人公并不是一些具體的人物,而是以書中所提到的人物為代表的在那個時代絕大部分的中國人!
呼蘭河這座小城是寂寞的,是凄清的,是荒涼的。在這里,每個人都過著平淡而枯燥重復的生活,但他們是悠然自得的。在這里,你看不到一絲外來侵略的痕跡,沒有封建的剝削與壓迫,行文平淡,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生動的描寫,但你從字里行間,自然而然的就會感受到從作者內心流露出來的一份悲哀。
小城的要道上,有一個巨大的泥坑。大家習慣于繞行,可曾有誰想過修一下路而一勞永逸?
在小團圓媳婦被開水燙死之后,小城里面,可曾有誰對她產生過一點同情?大家的口中,誰不是說著妖魔鬼怪之類的話?大清已經滅亡許久了,但封建迷信的思維方式,仍為這座邊陲小城的人們所廣為接受并傳播。人與人之間沒有光,沒有熱,沒有一絲溫情……人與人之間,是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
這座沒有什么新聞的小城里,偶爾也是會有一些活動的:跳大神、唱大戲、放河燈……但這些活動,也如白開水一般,平淡重復,沒有花樣。充斥在其中的,仍是19世紀流傳下來的.迷信習俗。連在這部小說中習慣于記敘的作者也忍不住在章末議論了一句“這些盛舉,都是為鬼而做的,并非為人而做的!。
好在這本書并非從頭到尾都是如此的壓抑,在書的開頭,你尚能感受到一點溫馨與快樂。年幼的蕭紅和她的祖父在一起,于自家的后院玩耍,一起念詩……然而越往下讀,你越能感受到一份沉重,而在這沉重之中,也有美,卻是美得凄婉,美得病態(tài),使人有一種說不出的壓抑之感。
蕭紅寫呼蘭河,確實只是在寫呼蘭河嗎?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物質缺乏的年代,人們逐漸變得麻木,失去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以致于精神也匱乏了。
蕭紅是以筆代刀,用含淚的微笑寫下了一座小城。
蕭紅傳讀后感4
蕭紅筆下的一座小城,坐落在昔日的黑龍江省呼蘭縣。這座小城極為普通,從南到北的十字街貫穿整個小城。一個個生活在這普通小城里的普通人,共同編織成《呼蘭河傳》的故事。
全書由“整體到局部”的結構先總寫呼蘭小城的地理情況、城市內部的構造等等。再寫人,但這本書無主要角色,用小城各個地方不同的人為線索,把小城的面目徐徐鋪開。作者用敘述生活的口吻描寫的事件當中,有善有惡,有悲有喜,黑白交織,如灰色的、大筆點染的水墨畫。
“灰色”——這是我讀完《呼蘭河傳》的第一感受。白與黑交織,便構成了灰!逗籼m河傳》有令人愉悅的片段,有能激勵人心的人物。我至今都記得在第五章有一個片段:“于是我從祖父的身上從上往下掙扎著,喊著:‘我要掉井的'!我要掉井的!’祖父幾乎抱不住我了!蓖づc天真如鉆石一樣鑲嵌在本書中,但僅存的美好便大抵這些了吧。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呼蘭小城的“文化活動”。先是跳大神,大神是要請的,而且還要獻上布匹,大神不高興了還要殺雞。既然活動成本這么高,呼蘭城的市民為什么還要心甘情愿地去做?我認為可以從上下文尋得答案:呼蘭小城有為神鬼服務的店鋪,以扎彩鋪為例,文中作者用細致的描寫寫出了扎彩鋪里金碧輝煌的陰間宅子,加之以豪華的特殊服務——有專門的人拉車,有穿著白凈的廚子拉面,還有精明的管家管賬……然而這一切是還是衣著粗鄙的人做出來的,并沒有因為陰間的宅子如何漂亮而改變現世的生活。作者也在文中說,并未見到做扎彩的人給自己做一間陰間宅子。放河燈也是一大特色活動,例如此場景描寫:“這時,再往遠處的下流看去,看著,看著,那燈就滅了一個,再看著看著,又滅了一個,還有兩個一塊兒滅的。于是就真像被鬼一個一個地托著走了。打過三更,河沿上一個人也沒有了,河里邊一個燈也沒有了!蔽淖蛛m簡潔,但在我腦海中一下子就有了畫面:在視野的盡頭,燈在河的遠處一個個地滅掉,每滅掉一個,天色便暗了幾分。待到燈全部都滅完后,這河,便又恢復死寂。
哪有陽間人渴望陰間的道理?如果真是這樣,只能說明人們對現世的不滿、失望以及對虛無縹緲的“來世”的憧憬。聽著大神唱著跌宕起伏的調子,難道他們感受不到內心的空虛嗎?向鬼神求幸福安穩(wěn),渴望來世的榮華富貴——而這一切,是誰造成的?
作者情感已不必多說,讀者自知。而打動我的是灰色的回憶:如黑白交織,生活不是一昧的美好、順利,也不是一昧的困難、坎坷;只有風雨交織、雨后天晴的生活最是真實,也最是動人。
昔日的黑龍江省呼蘭縣今日已物是人非,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代替了呼蘭縣。但蕭紅筆下的呼蘭小城,似一縷若有若無的炊煙,跨過歷史的河岸,飄過了呼蘭,飄過了黑龍江,飄過了中國北方……向沿途的旅行者訴說這娓娓道來的故事,喜悲交織的故事將會一直延續(xù)下去……
【蕭紅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蕭紅《呼蘭河傳》讀后感02-21
蕭紅呼蘭河傳讀后感04-04
蕭紅呼蘭河傳讀后感02-28
蕭紅呼蘭河傳讀后感7篇01-25
小學生蕭紅讀本讀后感06-13
《小學生蕭紅讀本》讀后感07-30
《小學生蕭紅讀本》讀后感800字03-18
《小學生蕭紅讀本》讀后感4篇07-30
名人傳托爾斯泰傳的讀后感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