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心得體會>讀后感>讀后感寫作

讀后感寫作

時間:2023-01-16 14:38:27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讀后感寫作1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寫作,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后感寫作15篇

讀后感寫作1

  讀完這篇《萬達工作法》文檔后,發(fā)現一個成功的 企業(yè)最離不開的就是制度。不管是總裁還是員工,都必須遵循的合理 有效的制度。

  制度規(guī)范建設是企業(yè)管理的一項基本工作,企業(yè)想要規(guī)范管理, 高效運作就必須建立一個可持續(xù)優(yōu)化不斷更新完善的體制制度。

  “沒 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企業(yè)沒有一個可以約束員工行為,規(guī) 范員工工作的制度,企業(yè)職工按照自己意志工作,那一個企業(yè)還能發(fā) 展下去嗎? 一個先進的企業(yè)必然有一套先進的管理制度。萬達之所以能在 20 幾年內發(fā)展成世界一流企業(yè),與它成熟并且有用的制度是離不開 的!20 多年來我們搞了很多制度,現在每兩年制度要修訂一次,修訂從我開始到總裁,到副總裁,到各個部門全部參加,一般歷時 3 個月左右,每年 9 月份開始。制度一定要做有用,要有操作性!蔽臋n中的這段話顯示了萬達集團對于制度的重視, 不斷的更新修訂恰恰是萬達不斷的隨著時代的 的發(fā)展而完善企業(yè)制度的證明。

  一個已經發(fā)展成熟的一流企業(yè)尚且如 此,這更加印證了制度對企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

  “我們有一個輪崗制度,財務、成本人員三年輪崗。當然也有到其他城市不愿意去,不愿意去就解聘,慢慢地形成文化,現在就沒有說再調動誰誰不去,大家 都知道不去不行,這是強制制度。因為你再嚴,中國社會大環(huán)境就是如此,肯定 有各種各樣的關系。

  ”文檔中這段話則說明了萬達集團對于企業(yè)制度的嚴格執(zhí)行。

  企業(yè)的規(guī)章制度要想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必須嚴格執(zhí)行, 使其產生一定的震懾力,企業(yè)職工能夠嚴格遵守制度做事,像文中說 的那樣——“靠有用的制度設計來堵塞,不給員工犯錯機會。”制度是凌駕于員工意志之上的,一旦制度形成,員工就得無條件 服從——當然,必須是正確合理對企業(yè)有真正意義的制度。企業(yè)依靠 員工而發(fā)展,員工依靠企業(yè)而生存。一個好的企業(yè)擁有好的制度,員 工的利益能夠得到保證,員工堅決擁護執(zhí)行企業(yè)制度,那么企業(yè)就能 發(fā)揮最大效力,企業(yè)運行得到有效保證,員工能夠從中獲得應得的利 益,這是一個良好的循環(huán)。

  所以,一個成功的企業(yè)中,制度所“搭檔”的就是在現代企業(yè)中 有高度紀律性的員工,這樣企業(yè)制度的有效性才能最大化,制度的約 束力和規(guī)范力才能合理的融入到企業(yè)運作當中。而這一切,最基礎也 是最重要的便是制度,所以我們經常聽到‘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制度 建設’ ,從中我們便可一窺企業(yè)制度的重要性,其重要性對企業(yè)的發(fā) 展更是不言而喻。

  通過閱讀《萬達工作法》這本書。使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淺,這本《萬達工作法》就是萬達集團日常工作的具體展示,通過展示管理層面的工作內容和流程,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萬達公司的工作生活模式,感受到了這種精細的管理,務實的作風和有效的行為方式。

  看完這本書,就是說要看這個職工完成任務的態(tài)度是否堅決,完成任務的.能力是不是能夠勝任本職工作。我這一點感受最為深刻,一個人的能力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每個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是可以通過努力,在工作中學習中來提高;一個人的責任是更加重要,不論一個人的能力大小,只要沒有責任心,他將會一事無成。

  《萬達工作法》中優(yōu)秀的員工具備的是一種敬業(yè)的精神,是一種對自己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和執(zhí)著,一種敢于擔當的精神。我們作為一名普通員工,自己的工作同樣是對自己對他人的一種承諾。有了責任感,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就可以干出自己的一片事業(yè)。

  讀了這本書后我感到,努力工作是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對于自己負責的工作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努力工作,要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讓領導對于我們的工作放心,對我們的工作認同。一個努力工作的人是我們社會需要的人,更是我們企業(yè)需要的人才。

  責任是擔當的表現。一個負責的人,應該敢于承擔自己面對于的各種任務,不論領導安排的急與緩,重與輕,我們都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去盡心盡力地完成。在生活中我們應當尊重領導,團結好同事,關心好他人,這是我們的責任。在工作中,我們認真負責,踏踏實實,任勞任怨,努力完成好各項任務,這也是我們的責任。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質,把分內工作高標準完成,也是我們的責任。

  很多人驚嘆萬達的執(zhí)行力,其實你讀懂了萬達是如何開會的,讀懂了萬達會議開的如此成功的背后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沒有導入預算管控系統(tǒng),萬達會議想達到這樣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說你是小企業(yè)不需要導入全面預算管理,那請問你想把企業(yè)做大嗎? 企業(yè)做強,做大,做百年企業(yè),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盈利,是連鎖企業(yè)董事長、總經理的目標和責任。最終能否實現,在所有知名連鎖公司經驗下,則取決于其財務管理和全面預算管理是否卓有成效。

  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一個懂得珍惜的人,就能在工作中多承擔責任,積極主動地去干工作,為公司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領導給我們安排的工作,是在給我們機會,我們要珍惜。領導對我們責任感的認同和肯定就是一種榮譽,一種幸福,我們更要珍惜。領導對我們在工作中的表現進行表揚和肯定就是我們的榮譽!我今后會在平凡的工作中努力工作,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

讀后感寫作2

  俄羅斯文學家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人生漫漫的長河中,書籍就像普羅米修斯盜取的圣火,照亮了我們蒙昧的心靈,指引著人生的航程,F代社會中,為增長知識,獲取信息,我們的一生幾乎都離不開閱讀。當我們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甚或一段文字、一幅畫后,或多或少都會引起我們心靈的振蕩共鳴。我們可以將這點點滴滴的感受整理出來,寫成一篇讀后感。

  讀后感,顧名思義,它主要是談自己讀某篇文章或某本書或某句名言后的感受、體會或收獲。讀后感是議論文的一種形式,它有一定的寫作方法和要求。要寫好讀后感,應首先了解基本寫法,即一篇讀后感,大體包括哪些內容,順序怎么安排等。

  一、基本思路

  寫讀后感一般可以按照“引→議→聯→結”這幾個步驟進行。“引”,概述或引用原文并提出看法;“議”對所引的材料進行分析,從而揭示觀點與材料的邏輯關系。架設“讀”與“感”的橋梁;“聯”,聯系實際,展開論述,“結”,緊扣中心,歸納自己的看法,總結全文。

  當然,這只是基本思路,在初學階段可以套用這一模式,反復練習,比較熟練之后,也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安排。

  二、須注意的問題

 。ㄒ唬 擬題不要太籠統(tǒng)。

  很多同學在寫讀后感的只擬《讀有感》,甚至不擬題目。這樣,總不能讓人一目了然地看清你的見解或主張,給人一種籠統(tǒng)的感覺。

  太籠統(tǒng)的題目難以讓人看出你感受最深的東西是什么,影響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①《讀<高貴的施舍>有感》

 、凇蹲寪坌臏嘏澜纭x<高貴的施舍>有感》

  題目②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給人印象深刻。在讀原文后,也會發(fā)現作者準確地把握了文章的主題。

 。ǘ┮霾牧、圍繞感點。

  在“引”時,首先要選準感點(即本文的中心論點),再從感點表述的需要出發(fā)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其要求是短的'材料,可全文引述;長的材料,往往涉及的面較寬,要摘錄引述,可以是“引”發(fā)“感”的關鍵詞或句,也可以是“引”發(fā)“感”的某一個要點。

  切忌大段大段地原封不動地摘抄原文,應加上一定的概述,防止因過多的復述,過多的引用原文,將讀后感寫成“讀后抄”。此外,還要做到精煉、準確、具體,有針對性。如果對所讀內容面面俱到地談,勢必會寫成讀書筆記,“感”也不會深刻,就顯得頭重腳輕。

  (三)觀點鮮明、提煉感點。

  成功的讀后感只寫感受最深的一點,所有的論述都必須圍繞它展開,即便你讀了文章之后,有較多的感受,也只能抓住感受最深的一點來說,切忌面面俱到。

  引出感點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取原文內容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可以是一個情節(jié),或一個人物,或一個道理,或一個警句。二是就原文的中心思想來談自己的感受與體會,最好是只取一點來談。

 。ㄋ模⿺⒆h結合、渾然一體。

  讀后感謝要求以議論為主,敘議結合,“敘”是基礎,“議”是關鍵,議是在敘的基礎上寫出的感想,是敘的深化,“敘”是為“議”服務?捎械耐瑢W在寫作時往往只顧大段抄原文,不加議論,或者一下筆就大加議論而不引述原文,造成敘議失重。

  一般來說,開頭要簡單地引述一下原文,之后就該轉入議論,當然不能大段摘錄原文,否則只能叫“讀后抄”。但如果脫離了原文,一下筆就大加議論,那也不符合要求,不能叫“讀后感”。在對感想作深化、開拓的闡述時,不能丟開所讀的文章另起爐灶談,宜恰到好處地引用原文中的素材,使之成為“感”的重要佐證。

  (五)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后感最忌的就是就事論事,泛泛而談,有的同學在寫作讀后感時,可能由于情緒太激動,只顧大加評判原文,空發(fā)議論,這種拘泥于原文寫出的讀后感就失去了“感”的價值,是脫離實際的空洞議論,這樣就使文章過于膚淺或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

  在對材料進行一番分析、挖掘之后,就要緊密聯系實際,聯系現實生活,也可以聯系古今作進一步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在聯系實際深入分析時,要時時與材料保持聯系。

  如何聯系實際呢?有兩種途徑:在論據的選用上聯系實際或在分析說理中聯系實際。由于學生的生活面狹窄,缺少生活素材,選取論據證明論點時,大都喜歡用古代的、外國的材料,而不觀照現實中的,身邊的人、事,影響論證的力度。實質上,我們要選取那些富有新意和充滿時代氣息的理論觀點,名言哲語,典型人事,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新鮮感。(注意:舉例要精當,語言要簡潔概括,可以是正面事例,可以是反面事例,可以舉一個,也可以寫一組,可以寫別人,也可以寫自己。在列舉論據的基礎上,一定要就此論據進行論證,論證這些材料論據是怎樣體現了你的論點,說理時要處處緊扣第一段的觀點。當然,在論證的基礎上可以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點到即止。

  (六)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結尾形式多樣,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但都必須與前文渾然一體。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不能偏離,同時,還可以巧妙地使感點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使主旨得以深化。

讀后感寫作3

  關于讀后感類的文章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寫。

  第一,作者的有關情況的介紹,包括姓名籍貫、出生(逝世)年月、代表作品、后人的評價,主要政治學術觀點及其貢獻和影響。

  第二,概括出作品的梗概。即閱讀本書后,用最簡練的語言將其大意介紹出來,向別人介紹這一本書寫的是什么內容,也可以對其思想價值進行極概括的交待,讓人明白這本書或好在哪里。

  寫梗概的目的是讓人看了它基本能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價值所在。寫梗概時要注意以下幾點:梗概不同于縮寫,也不同于中心思想應該比縮寫更為簡略,比中心思想更詳實。寫梗概要尊重原文,不能改變原文的意思,具體要求可以概括為:中心不變,順序不變,人稱不變,語言精練,保留主干。

  第三,寫作讀后感,這是主要內容。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1、什么是讀后感。

  讀后感就是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它可以是從書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思想,可以是受書中的內容啟發(fā)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也可以是因讀書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丑惡現象的抨擊等等。

  2、寫作讀后感的一般步驟

 。1)在讀完有關作品后,先確定自己所要抒發(fā)的“感”點,然后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對作品的相關內容進行引述,為下文的展開做好鋪墊。在此基礎上,對所引用的內容進行分析、評述和充分地挖掘,引出自己所要抒發(fā)的感想和體會,亮出觀點。

 。2)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或巧妙設喻、或正反對比,對自己的“感”點進行分析、論證,證明其正確性和合理性,為讀者所接受和認同,使自己的觀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

 。3)注意聯系實際,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聯系原閱讀材料,用原材料中的內容證明自己的觀點;二是聯系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實際,也可以是別人的生活實際,還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談出你的“所感所想”的針對性和現實意義。

 。4)最后照應開頭,再次用原閱讀內容中的情節(jié)或語言對文章進行“點綴”,再次強調自己的觀點,并發(fā)出號召或者倡議。

  3、讀后感寫作時應注意的問題

  讀后感寫法不同于一般議論文,也不同于思想評論,更不同于作品評論(書評)。讀后感是“借題發(fā)揮”,是在讀后的基礎上闡發(fā)的感想,必須從作品的某一方面受到感觸、得到啟示,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展開的議論。這種議論是由作品引出,但重點不在作品之中而在作品之外。所以寫作時必須。在具體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1)處理好“讀”和“感”的關系,做到“讀”“感”結合!白x”是基礎,“感”是延伸(結果),“感”從“讀”中來。所以首先要讀懂原作,理清文章思路,正確理解原作內容,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只有讀懂原作,才能真有所“感”。萬不可在對原作一知半解的情況下就隨便發(fā)表感想。

 。2)處理好“思”和“感”的關系,做到由“思”到“感”。“思”,即認真分析、深入思考!八肌笔恰案小钡尼j釀過程,是“感”的深化手段,有了“思”,才有可能使“感”既緊扣原作,又能聯系現實,做到觀點明確、深刻感人。所以,寫讀后感除了“讀”以外,一定要作思考,即從原文中的人和事聯系到自己所歷所見的、與書中相近相似或者相反相對的人和事,闡明自已贊成書中的什么、反對些什么,從而把自已的感想抒發(fā)出來,并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理論化?傊挥小八肌钡蒙钊,才能“感”得深刻,不至于天馬行空、任意發(fā)揮。

  (3)“感”要凸顯重點,切忌面面俱到。讀后感(或讀書隨筆)的重點應落在“感”上!案小北仨殞懙眉。讀完一篇(部)作品,會有很多感想和體會,但不能把它們都寫出來。讀后感是寫感受最深的一點,不要“感”得太多、太雜。這就要求我們對自己諸多的感想和體會加以分析提煉,從中選擇確有話可說的一點(或者幾點)來寫,盡量避免東扯西拉、泛泛而談、中心散亂的弊病。

  (4)“感”要真實獨到,要具有超越性。讀后感中的“感”不是矯揉造作地拼湊所謂的“感受”。一是要避免公式化的寫作,即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系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后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二是要避免用大量的篇幅復述或引用原作原句,而忽視了對“感想”的抒發(fā),將讀后感寫成了“內容介紹”。三是要有獨到的見解,將對現實生活有一定意義、有價值的原作的內核挖掘、闡述出來。四是要具有超越性,即所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甚至超越自我。

 。5)“感”的表現手法要自然。從表現手法上看,讀后感多用夾敘夾議,必要時借助抒情的方法。敘述是聯系實際、擺事實。論是談感想、講道理。抒情是表達讀后的激情。敘述的語言要概括簡潔,議論要準確,抒情要集中。三者要交融一體,切忌空話、大話套話、口號。

 。6)“感”的表現形式要規(guī)范。讀后感的表現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聯系實際來闡發(fā)所感的,即用自己的切身體會和具體生動的事例,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闡明對原作內容和價值的理解與把握,使原作的觀點更加具體化、形象化;另一種是從研究理論的角度出發(fā)闡發(fā)意義,即根據自已的研究和理解闡明較難理解的原作的思想觀點,或估價一部作品的思想價值,它的作用是從理論上幫助讀者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這一種讀后感的重點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論性較強。另外,讀后感最好不要直接以“×××讀后感”、“讀×××有感”等形式命題,應根據自己所感的主題來命題,為了點明文章體裁,可加以“×××讀后感”、“讀×××有感”等副標題。

讀后感寫作4

  一、激發(fā)興趣

  根據學生的需求,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梢月撓瞪、運用生動的語言、運用實物演示、借助圖畫、播放音樂、角色表演,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手段,營造各種生動活潑、具體形象、民主和諧的良好情境氛圍。拉近學生習作學習和現實生活的距離,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更有利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動口,引發(fā)表達的興趣。如教學觀察作文“不倒翁”。師:(微笑地走進教室)孩子們你們從老師臉上發(fā)現了什么?生:老師臉上掛著微笑。師:美嗎?生:很美。師:謝謝大家。師:就要過新年了,我給你們帶來了新年禮物,猜猜看是什么樣的禮物。生:是書本、布娃娃、文具……。師:(出示一個笑咪咪的不倒翁)孩子們,你們喜歡嗎?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音樂響起,不倒翁在孩子們的手里傳遞)孩子們觀察的很仔細,教室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在交流時,孩子個個躍躍欲試,繪聲繪色地描繪心愛的不倒翁,有的孩子還發(fā)現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觀察、探究、交流的興趣。孩子不僅感受到微笑的不倒翁給人帶來幸福快樂的感覺,還有了新的發(fā)現,增長了知識。

  二、自由命題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實突破傳統(tǒng)的舊的命題方式。解放孩子的心靈和大腦,釋放孩子的'嘴,開拓視野,把命題的自主權讓給學生,引導學生從獨特的生活經歷選取話題,從獨特的心理感受中發(fā)現話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教師出示“夢”要求組詞或補充成一道題材不同的選題。題目給學生留有許多的空間,許多學生思維活躍。出現了“美夢”、“惡夢”、“夢鄉(xiāng)”“夢的解析”“夢的啟示”等命題。孩子對做夢有很大的好奇心,為什么會做夢呢?對自己做了什么樣的夢都愿意和同伴分享。在交流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班里笑聲不斷。這樣讓學生寫自己的生活。許多學生消除了對作文的恐懼,發(fā)現自己都有東西寫,也非常樂意寫。我們老師經常會這樣說:你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會怎么寫。這并不是自由作文,反而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為基點,激活思維,激發(fā)欲望,表達生成,自由寫作。如孩子都愛看動畫片,我就選用了動畫片《貓和老鼠》的配音,讓學聽音樂、編寫一集新版《貓和老鼠》。孩子聽一段,編一段,鼓勵新穎、創(chuàng)造。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為源頭活水來。”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境,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側面感受生活,從不同角度抒寫自己的感受,選擇不同的命題、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獲取素材

  游戲活動就是學生模擬社會實踐。做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他們童年生活中最絢爛的部分,從學生的游戲生活入手,可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石頭、剪子、布游戲大賽”。我選擇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石頭、剪子、布”作為教材,設計了游戲闖關活動:A“小試牛刀”,B“高手過招”C“巔峰對決”。寓教于樂,寓教于玩。引導孩子學習認識生活,體驗游戲生活。長一雙“亮眼睛”學會觀察、認真思考。同時品味游戲,感受游戲。這樣以“玩”“樂”為載體,創(chuàng)設活動的情境讓孩子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角色塑造能力。既訓練作文能力又培養(yǎng)人。

  四、啟發(fā)想象

  課標指出:“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幻想,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兒童最寶貴的思維品質就是愛想象、愛幻想,而且孩子是樂于想象、善于幻想的。在孩子的心中,一切都是活的,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都是可以和自己對話的。在他們的心目中,想象仿佛就是真實的,美好的幻想是可以變成現實的。因此,在教學中就要突出想象,注重想象。教師要善于引領學生進入想象的世界,使學生的思維在想象中空前活躍和豐富起來,追溯過去,展望未來,重新組合相關信息,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審美意味的新形象。啟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可以借助一定的載體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形成適合的氛圍。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想象的通道,使其思緒如飛、文思如泉,使他們能愉快地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想表達的內容。注重發(fā)展個性,展現學生作文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如一次想象作文教學。師:(在黑板上畫了兩個圓)我畫的是什么呀!生:兩個圓圈、兩枚雞蛋、兩個球、兩塊石頭……。師:你們說的都對,就根據你們所說再想想他們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生:。è#繋煟簞e急,老師的畫還沒畫完呢,根據你們劇情的需要畫完這幅畫,想怎么畫就怎么畫。還可以畫成連環(huán)畫的形式。我放了首輕柔的鋼琴曲,孩子一邊想,一邊畫,最后出示孩子的作品,請孩子介紹自己的畫說說他們想象的故事。想象最忌讓學生憑空瞎想象,那就是妄想了,教師一定適時啟發(fā)、點撥、引導,給學生想象需要的推動力,減輕學生在作文上的壓力。

  總之,把情境引入作文課堂,還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要有趣味性、新穎性、多樣性、時代性,更要考慮科學性、思考性、針對性、實效性。教師只有對教學內容孓然于胸,做生活的有心人,才能不斷有靈感產生,將生活中的情境“信手拈來”不著痕跡地巧創(chuàng)佳境。

讀后感寫作5

  (1)引——圍繞感點 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

 。2)概——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要簡練,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

  (3)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4) 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5)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松。

  以上五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一、先要重視感

  感要多讀要少,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二、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

  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四、敘述作品不能用大量篇幅復述原文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初中作文課中,除了寫“讀后感”外,老師還會要求同學們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完某一展覽后寫“觀后感”,觀后感的寫法與讀后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觀的內容,然后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五、寫景、物的讀后感應該怎樣寫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坝^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

 。5)簡要地說明原文有關內容,重寫有感,不要重點介紹,偏離主題。

讀后感寫作6

  《我是一支愛寫作的鉛筆》,看到這本書的名字,就不由得喜歡上了!拔沂且恢АU筆”,多么有趣的比喻!皩懽鳌,是老師和學生都頭疼的問題呀!從題目就感受到這本書的內容一定豐富而有趣。于是,迫不及待地打開了書。在前勒口處我看到了關于這本書的內容簡介。從中我了解到斯沃普老師是一名專門教孩子們寫作的老師,針對班級里不同的孩子,他精心設計了各種教學計劃。而在斯沃普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手中的鉛筆成為了開啟寫作魔法的鑰匙。

  什么方法如此神奇?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向后翻頁!靶颉庇涗浟说谝还(jié)寫作課的一個片段,雖然簡短,但是很有趣。面對孩子們畏懼寫作的心理,斯沃普老師以聊天的方式與孩子們談論,又以游戲的方式神秘地介紹寫作的秘密,最后假扮自己是一名不會寫作的學生運用寫作的秘密進行寫作。其中,面對孩子們各種各樣的猜測,他不僅有肯定,也有否決。整個過程好像是做游戲一樣好玩。斯沃普老師深諳孩子們的心理,他懂得如何幫助孩子消滅對于寫作的畏懼感,如何激發(fā)和調動孩子們對于寫作的興趣。他就像是一位神奇而充滿智慧的長者,面對茫然無措的孩子們,他不慌不忙地循循善誘。

  由斯沃普老師的教學,不由想到的課堂,需要學習的地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幾點是:

  1課堂要有趣味

  我們的班級是大班額,教室內有86名學生,所以課堂紀律是老師上課反復強調的,但即使這樣,教室內依然是說小話、搞小動作的現象層出不斷。表情嚴肅、一本正經地講課,絕對不能給學生以任何可乘之機。過去我認為這才是一節(jié)課紀律良好的保障,但是,每節(jié)課依舊會有情況不斷出現。在斯沃普老師的課堂上,不是老師板著面孔,鄭重嚴肅地向學生講述怎樣學習寫作,他采用幽默的語言,聊天的方式,就像做游戲一樣地輕松,向學生講述寫作的秘訣。就在這不知不覺之間,孩子們對于寫作的畏懼感消失了,都拿起筆開始自己的創(chuàng)作。

  2方法巧,鼓勵多

  寫作對于學生和老師來說,都是一塊難啃的骨頭。如何啃下這塊骨頭?斯沃普老師借用多種方法。在《序幕.黑鳥在飛》部分,斯沃普老師運用史蒂文斯的一首詩《觀鳥十三式》來訓練學生從新奇的角度來研究他們以“樹”為主題的課題!队^鳥十三式》是一篇非常抽象的.一首詩,即使作為成人的我也模模糊糊不甚明了,更何況五年級的孩子又怎么可能讀得懂呢?斯沃普老師采用了詩人肯尼斯.柯克的建議:用成人詩啟發(fā)孩子創(chuàng)作詩歌。面對孩子們茫然的目光他沒有放棄,雖然很難。他選擇詩歌中較易讀的部分一條一條地與學生進行討論,然后讓學生學習作家觀察思考鳥的方法來觀察思考樹,并用詩歌的語言表述出來。

  對于學生難以言說的清楚的感覺,他也表示理解。對于學生的一點點感受,他馬上給予鼓勵。在這樣一小步一小步的引領下,經過兩個星期的切磋磨合,學生不僅僅寫下了自己的詩歌,而且對于斯蒂文斯的這首深奧難解的詩也產生了興趣。所以,有的時候,只要我們找對方法,不急不躁,循序漸行,學生就會有巨大的進步。

  繼續(xù)閱讀《我是一支愛寫作的鉛筆》這本書,不僅學習到指導學生習作的的方法,而且斯沃普老師管理班級的一些做法也值得學習。就拿召開家長會這項班級活動來說吧,斯沃普老師一些做法值得反思與借鑒。

  1.家長會后與家長個別交談,一對一交流孩子的情況。

  家長會后,斯沃普老師與每位家長進行十分鐘的交談,這樣一對一地交流,不僅能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一些做法,而且還可以保護孩子的隱私。一對一的交流既是對學生的尊重,也是對家長的尊重。

  2.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不告狀。

  曾幾何時,家長會被冠以“告狀會”的美稱,就是因為很多老師在家長會上針對學生的缺點與不足大批特批。雖然老師對學生高度負責的責任心不容置疑,但是這種以告狀為手段、以揭發(fā)來激勵的教育方式是否就是最好的做法呢?答案是否定的。斯沃普老師的班級中也有許多不盡人意、不夠優(yōu)秀的學生,但當面對家長時,斯沃普老師不做揭短、告狀老師,他真誠地向家長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當無意之中透露出了孩子的不足之處家長要跟孩子談話時,斯沃普老師的心中充滿愧疚。文中這樣寫道:“我真想踢自己。為什么我要說那樣的話?那樣一點好作用也不會有,反而會有害,讓法蒂瑪認為我在告她的狀。”這就是斯沃普老師,一個作家老師,在他的眼里、心中,雖然他的學生沒有那么完美,但是他并不把他們當做差生,更沒有不可救藥的學生。他小心翼翼地呵護著每一位學生的幼小心靈,避免使他們受到傷害。

  3.建議親子閱讀。

  斯沃普老師所面對的二十多名學生來自二十一個不同的國家,孩子們的母語不同,但在與家長的談話之中,他不斷地向家長建議:

  “父親講故事的聲音會是永久的記憶,用你的母語讀!

  “母親讀故事的記憶對于孩子非常重要!

  “父親讀故事的聲音對她來說會是很重要的記憶!

  “你會給她念書嗎?你在家說什么語?”

  “你用西班牙語給他念書嗎?”

  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家長進行親子閱讀,大力提倡,不斷地宣傳。那么,家長的素質提高了,家庭營建了閱讀的氛圍,孩子的寫作水平肯定會有一定的提高。

  4.家訪跟進

  家長會結束了,似乎這一工作也就畫上了句號,但對于斯沃普老師來說,卻并不是這樣的。在家長會結束后,他又繼續(xù)來到米格爾家進行家訪,與家長進行更深入的交談。

  一個小小的家長會,斯沃普老師的工作是如此的精細,對于教育學生必定會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讀后感寫作7

  好的作家是會講故事的人,這是《跟莫言學寫作》整本書貫穿始終的一句話。作者從莫言的人生經歷入手,結合具體作品,分析文字背后的寫作密碼。這是能一口氣讀完的書,因她平易、淺顯。對寫作愛好者而言,有具體的寫作指導,可借鑒、可操作。讀罷,你會產生重讀莫言小說的沖動。如果你是語文老師,讀了本書,會對習作教學產生進一步的認識。無論成人寫作還是兒童習作,道理是一樣的。

  豐富的生活經歷

  莫言說:“小說家無論如何千方百計挖空心思搞創(chuàng)新,不管他有多么豐富的想象力,確實還應該有一個生活的底子,萬丈高樓還是要從平地上建起來,無論多么大的大樹,還是要把根扎到泥土里。無論什么樣的天才詩人,他的想象力有多么發(fā)達豐富,也不可能脫離現實!

  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都是他寫作的素材和靈感,而他成長道路上的那些經歷,那些故事更是寫作時幫助他騰飛的羽翼。

  上學時,老師經常對我們說,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整天困在屋子里的孩子,脫離大自然,沒有跟花花草草和小動物接觸的機會,他的生活就是僵死的。補習班里培養(yǎng)不出對大自然的感情。蘇霍姆林斯基早就意識到這一點,他很早提出讓孩子在大自然中學習。

  “我們每星期出去參觀或旅行一次,在參觀時編寫帶圖畫的小作文。孩子們把個人的見聞和感受畫下來,在畫的下面寫上一兩句話,這就是“帶圖畫的小作文”。孩子們在教室里讀這些小作文,這樣做給了他們很大的滿足!

  “我?guī)ьI他們到果園、樹林、河岸邊和田野里去。我們的“課本”就是我們周圍的世界,就是太陽、樹木、花朵、云彩、蝴蝶、各種顏色和聲音、自然界的各種各樣的復雜的音樂。我們每出去參觀一次,就把這大自然的書讀上一頁!

  現代化社會里,兒童的自由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周末和寒暑假也被各種名目的培訓班占滿,在草地上打幾個滾,在水洼里踩幾下水,在土地上蹦一蹦,捉蜻蜓,撈小魚,挖野菜……最便宜的童年樂趣被昂貴的旅游取而代之,可憐,可惜,可嘆。如果有機會,帶孩子去田野山澗放肆地瘋玩,在自然的懷抱里觀察、體驗、感受。有豐富的生活打底,表達的欲望就會如清澈的泉水汩汩流出。即使苦難卻不乏味的生活,是打開寫作之門的第一把鑰匙。

  用耳朵閱讀

  20xx年在悉尼大學的演講中,莫言明確提出了“用耳朵閱讀”的概念。最早的閱讀來自于祖母的故事,后來他不滿足于此,聽村子里老人講故事,到集市上聽說書人講故事。常常因為聽書耽誤了干活,于是小莫言就把聽到的故事轉述給母親,以彌補心中的不安。

  “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也為了向她炫耀我的記憶力,我會把白天聽到的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她聽。很快的,我就不滿足復述說書人講的故事了,我在復述的過程中不斷地添油加醋,我會投我母親所好,編造一些情節(jié),有時候甚至改變故事的結局。我的聽眾也不僅僅是我的母親,連我的姐姐、我的嬸嬸、我的奶奶都成為我的聽眾!

  在聽和說的切換中,訓練了莫言的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表達力,早期語言材料的'大量積累奠定了通向文學殿堂之路的基石。

  這對習作教學有什么啟示呢?“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四大支柱,語文的終極目標指向——寫,而“聽,說,讀”是基礎。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是打開寫作之門的第二把鑰匙。在這個過程中,不容忽視的一個細節(jié)是聽眾。有人聽,講故事的人才有動力講好故事。老師和家長無非是耐著性子,聽孩子興致勃勃地把故事講完。

  孫友田在《月光啟蒙》中同樣寫到母親坐在月光下抱著我,給我講故事的情景:“母親唱累了就給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講牛郎織女天河相會的故事……高深莫測的夜空竟是個神話的世界。此時明月已至中天,母親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蔽蚁嘈牛瑹o論古今,媽媽給孩子講故事的畫面都會牢牢地刻在孩子的腦海里,鑄成一生抹不掉的回憶。

  想象力是靈魂

  莫言說:“浮想聯翩,類似精神錯亂,把風牛馬不相及的若干事物聯系在一起融為一爐,匯成一鍋,揉成一團,剪不斷撕不爛,扯著尾巴頭動彈,這就是想象的簡單公式和一般目的。”從小輟學的他其想象力為何如此豐沛?作者總結出兩點,也就是大量的聽故事、讀故事、講故事,和大自然的親近。想象力是打開寫作之門最重要的第三把鑰匙。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復制的,但成功的路徑基本相同。莫言的成功有著鮮明的“特立獨行”的特征。讀完整本書,腦海里突然冒出一句非常熟悉的話——“風格即是人”。

讀后感寫作8

  文題設計

  讀書,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凈如水,開闊視野,豐富閱歷,益于人生。書籍就是望遠鏡,書籍就是一盞明燈,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更遠、更清晰的欣賞風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為“世界讀書日”。我國把每年的12月定為“全民讀書月”。

  請?zhí)暨x您讀過的印最深刻的書或文章,寫一篇讀后感,題目自擬。

  思路點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后感的寫作的宗旨就在于此長,如學習作品中優(yōu)秀人物的品質,針砭作品中丑惡現象,借鑒作品的寫作方法,凡此種種都在于促進同學們的心智成。讀后感的寫作中,有哪些需要特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呢?

  深入的閱讀,切忌全文復述讀后感的寫作,是在“讀”的基礎上再寫感悟,而且重點在于“感”。因此必須對所要感悟的作品進行深入細致的閱讀,然后對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點來談感悟,或其中的一個人物,一個細節(jié),一個主題,一種寫法,甚至可以是一個句子、一個詞語。因此同學們一定要對作品的閱讀深入而細致,避免斷章起義。但是在以往學生的讀后感中,存在一個通。鹤x后感中“讀”的內容多,停留在對原文的復述的層面,而“感”的內容過少,這就容易給人一種舍本逐末的感受,因此寫讀后感的時候對作品內容的再現需要簡明扼要的概述。

  深刻的感悟,切忌泛泛而談俗語曰:“一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就需要同學們對作品有個性化的感悟,而不能泛泛而談。要想寫出的讀后感有個性化、多元化的感悟,這就需要同學們有的放矢的來寫,避免寫起來看似有感而發(fā),實則一盤散沙,尤其是中學生作文,面面俱到的把握作品能力相對而言還是有所欠缺,更要選準好角度來談感悟,一方面有利于行文的主題確立,也有利于避免與他人寫過的讀后感產生雷同感。

  深情的寫作,切忌無我之境“讀書可以鏟除一切心理上的'障礙,正如適當的運動能夠矯治身體上某些疾病一般。”讀后感的重點既然是同學們讀過作品后的個人感悟,那么讀后感中就需要有同學們的內心真實再現,也就是讀后感中要融入自我,比如結合自身的實際,談讀過作品后對自己有哪些方面的感觸,或讀過作品之后對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反思,正如“讀書在于造就完全的人格”。這樣的讀后感才顯示出同學們的真情實感。換句話說讀后感就需要把同學們的“感同身受”或“身臨其境”的感悟深情的寫出來,而且有時還要有敢于解剖自己的勇氣。

  本文當年發(fā)表在《課程導報》,之后,當年中考作文題為:

  以“我讀_________”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在橫線上填上一本書的書名,將題目補充完整。

  當年通過我一位在浙江德清教書的同學推薦他們同事班上的一篇作文,我在修改過后,同時發(fā)表。

  言情小說背后其實隱藏著友情

  讀《夢里花落知多少》有感浙江德清蔡淑萍書桌上,放著的依然是那本曾經讓我心甘情愿痛哭流涕的《夢里花落知多少》,它靜靜地躺在那里,象是在等待什么,情不自禁,又再次懷著沉重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陳舊泛黃的紙張似乎是在向我傾訴著回憶。故事的內容、人物,并不復雜,貫穿著帶有些獨特京味兒的黑色幽默,林嵐,性格開朗的女孩,有最好的朋友聞婧和男朋友顧小北,可與顧小北分手后,美女姚珊珊又介入他們之間,林嵐因此認識了陸敘,可陸敘卻是林嵐好友聞婧的意中人,本該是純真的友誼卻演繹成三角戀的糾葛。書中的人物仿佛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正是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讓我笑著開始了小說的閱讀,翻完最后一頁,卻不得不悲涼地輕嘆:青春原來如此沉重!青春夢中,有單純,也有輕狂,青春是一去不復返的,失去了最美好的青春也就意味著悲涼。美麗的夢想,似乎經過一個輪回,還只是個夢想。我想一個人從瀟灑的青春,最后到無奈的人生,為什么呢?不懂得珍惜!我想到了我們的青春,想到了我們身邊的少數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男女同學,彼此你來我往的傳遞一封封甜言蜜語的情書,可是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深深地感到:青春是值得珍惜的,而不能肆意的放縱!有人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可是我們還處在懵懂的少年,我們怎么能經受住愛情的洗禮?其實友情也一樣偉大,一樣值得書寫,也是《夢》這本書讓我懂得:真正的友情是彼此最真誠的目光——信任與關懷。倘若那段原本輕松快樂的歲月多了些沉重和磨難,我們無需責備生活,也無需再責備自己。因為生活就象連續(xù)劇,有精彩的瞬間,有落魄的時刻,然而再多的哀愁和煩惱也只不過是過眼云煙,因為我相信,時間就是最好的證明,我想這應該就代表我對生活多了一份理解與詮釋。但愿我的同齡人喜歡《夢》這本書的,是因為它讓涉世未深的我們明白了友情的可貴。合上書本,陽光依然是那么明媚溫暖,沉醉于書海中的我,已經走了出來。

  點評:《夢里花落知多少》里,描寫了年輕人的成長歷程,他們的友情,他們的愛情都在悄悄地發(fā)生著變化。現在的很多中學生,就喜歡看這樣的小說,因為他們也懵懵懂懂的希望得到愛情——早戀現象,然而本文的作者在再讀這部小說的時候卻領悟到友情的可貴。因為中學生還是難以承受愛情之重?梢哉f這篇讀后感寫出了作者的獨特感受,具有個性化。

讀后感寫作9

  一、起好題目

  很多學生在寫讀后感的時候直接用“《XXX》讀后感”或者是“讀《XXX》有感”作為題目,讀者看到這種題目時閱讀興趣就會減少。標題是一篇文章的靈魂,也是給予讀者的第一印象,所以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擬定一個亮眼的標題,以此來吸引讀者的興趣。

  在擬定讀后感的題目時我們可以采用“主標題+副標題”的模式,主標題點名文章的中心,副標題來介紹所讀文章的名稱。

  例如,逆境,更利于成才——讀《向命運挑戰(zhàn)》有感

  狹路相逢勇者勝——讀《海底兩萬里》有感

  幸福原來就在我們身邊——讀《青鳥》有感

  生活的艱辛——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二、寫好開頭

  一般情況下,在讀后感的開頭應該向讀者表明所讀的書或者文章的名字,然后簡單地概括自己的感受,總結全文。也可以用一段與文章內容相關的段落抒發(fā)自己的感想。

  例如:《狼牙山五壯士》的讀后感的開頭可以這樣寫:

  《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敘述了1941的秋天,五位抗日英雄勝利地完成了阻擊敵人,掩護人民群眾和連隊轉移的光榮而艱巨的任務。在彈盡糧絕,就要被敵人俘虜時,毅然跳崖,以身殉國,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樂章。

  再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開頭可以這樣寫:

  生活就像一架鋼琴,有的人在鍵盤上彈奏出了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綠蔭,秋天的收獲,冬天的`喜悅,有的人卻彈奏出了春天的寂寞,夏天的焦灼,秋天的哀愁,冬天的悲涼。琴音如何,全取決于彈奏者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三、引述原文

  在寫好文章的開頭之后,就應該圍繞自己的感動地點來寫原文,也就是你通過哪一部分的內容來獲得這個感點的,那么在這一部分就是要闡述這一部分的內容,從而為后文的敘述做好鋪墊。需要注意的是,這一部分在表達的過程中一定要簡潔,不能夠大量地摘抄原文。

  例如,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的引述部分可以這樣寫:

  海倫她雖然在生了一場重病之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正因為有了家庭教師海倫才對生活又充滿了信心。

  她不分晝夜,像一塊干燥的海綿吮吸著知識的甘霖,她是那樣的如饑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頭都磨出了血。后來,又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習說話,海倫在回憶自己學習生活時說:“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親密的伙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我每天練習,練習,練習”……

  四、寫明感點

  在讀完一本書或者一篇文章之后,我們會有很多的感想或者體會,這些感想和體會可以都是圍繞著一個方向和中心進行闡述的,那么在寫感點這一部分就要闡述自己的中心論點。

  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的感點部分:

  通過海倫的故事我們不由得驚嘆:生命是如此偉大。這讓我認識到:一個人能不能取得成就,不在于條件的好壞,而在于有沒有奮斗的精神。

  通過這一句簡練的總結讓我們了解到作者是要從“即使生活條件再艱苦,我們也不能停止奮斗”這一方面來寫這篇讀后感的,給讀者一種清晰明了的感覺。

  五、論證感點

  在論證感點這一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者是社會實際等來論證這一感點,在選取生活中的例子時可以選擇與感點相似的事件,也可以選擇與感點相反的事件,要有針對性和說服力。

  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的感點論證部分:

  現實生活中總有那么一些人,他們擁有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良好的學習條件,但是他們仍然不去珍惜,每天怨天尤人,抱怨上天對他的不公。他們把學習當作是一件苦差,不是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對待學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每天只想著有沒有什么辦法能夠使自己不費什么功夫就可以一舉成名。海倫雙目失明,依然能夠依靠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完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呢?不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呢?

  六、總結感點

  總結感點就是對前文的感點以及論證進行總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想和希望?傊,結感就是有效的呼應標題、感點。

  例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后感的結感部分:

  海倫的成功,不僅是意志戰(zhàn)勝困難、逆境走向順境的典范,她更用行動告訴人們殘疾人的自尊、自立、自強,因此海倫的身上有常人不具備的堅韌剛毅。從她身上我找到了學習的動力,找到了自信、樂觀,并且還應該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努力追尋自己的夢想。

讀后感寫作10

  1.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果要讀的是議論文,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么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fā),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么。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jié),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以及故事發(fā)生在哪年哪月。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么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么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jié)使人受感動,為什么這樣感動等等。

  2.其次,排好感點。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一篇文章可以寫成讀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對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原作其他內容感受得深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對個別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寫成讀后感?傊,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以寫成讀后感。

  3.第三,選準感點。

  一篇文章,可以排出許多感點,但在一篇讀后感里只能論述一個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所以緊接著便是對這些眾多的感點進行篩選比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覺得順暢的一個感點,作為讀后感的中心,然后加以論證成文。

  4.第四,敘述要簡。

  既然讀后感是由讀產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后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于記敘文中“敘”的要求。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后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寫讀后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復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作者還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5.第五,聯想要注意形式。

  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寫讀后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這兩種聯想形式的運用。

  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fā)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后感以“感”為主。

  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

  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如果要寫關于學習的讀后感應該讀什么有感呢?

  1.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簡述原文有關內容。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讀后感寫作11

  一、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

  讀后感重在“感”,而這個“感”是由特定的“讀”生發(fā)的,“引”是“感”的落腳點,所謂“引”就是圍繞感點,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長的,或摘錄“引”發(fā)“感”的關鍵詞、句,或概述引發(fā)“感”的要點。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引述,“引”都要簡練、準確,有針對性。

  二、議——分析材料,提練感點。

  在引出“讀”的內容后,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

  三、聯——聯系實際,縱橫拓展。

  寫讀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于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后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聯,就是要緊密聯系實際,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系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系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當然在聯系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部,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

  四、結——總結全文,升華感點。

  總結既可以回應前文,強調感點;也可以提出希望,發(fā)出號召。不管采用哪種方式結尾,都必須與前文貫通,渾然一體。讀后感始終要受“讀”的約束,開頭要引“讀”,中間還要不時地回扣“讀”的內容,結尾也要恰當回扣“讀”的內容不放松。

  【高中讀后感作文范文】

  《邊城》讀后感

  沈從文被譽為現代中國的“風俗畫家”,它的小說以恬靜沖淡的風格,小品散文的筆調,詩詞曲令的意境,描繪出湘西邊城的美麗風光,反映了“優(yōu)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刻畫出眾多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邊城》,充分體現了他的小說藝術的主要特點。

  有人說,《邊城》是一支湘西山村生活的牧歌,是一曲真摯、熱烈的愛情的贊歌,是一首用小說形式寫成的無韻之詩,繪就的無彩之畫。因此,欣賞《邊城》,需要有一種獨特的眼光,如果僅拿它當一般的小說,就不能領略個中真趣。

  在小說中,沈從文不追求扣人心弦的懸念,也不想營造驚心動魄的氛圍,更不敘述波瀾曲折的情節(jié),他只想給讀者展示真實環(huán)境中的真實的人物。而沈從文的高明之處就在于他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深處,以簡練而又細膩,散淡而又自然的筆法刻畫出人物的心理流程,使你情不自禁地融進人物的心靈世界。

  節(jié)選部分,主要寫了三個人物:翠翠、祖父和天保。他們性格迥異,卻有著共同的心理情感:愛、矛盾、孤寂。

  翠翠對祖父的愛帶著一些任性、一些嬌氣,而對天保兄弟的愛則帶著少女的羞澀和幻想。由于她感覺到祖父不理解自己,便設想著自己出走給祖父帶來的“懲罰”——讓祖父嘗嘗失去她的痛苦;可是當她想到祖父的無奈便又為他擔心起來,于是一次次地叫祖父回家,生怕兩人真的就會分手。這生動地反映出翠翠對祖父的依戀之情。文章最精彩之處就在于翠翠的“哭”。哭得那么的突然,那么的深沉,那么的久長。翠翠的哭,祖父自然不理解,連翠翠自己也覺得好笑。但正是這哭,反映了翠翠內心對祖父的負疚感、無人解懷的孤寂感以及夢與現實的矛盾感。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一個青春少女的躁動不安的心理。

  從整部小說來看,翠翠似乎一直生活在一種夢幻中,她只能在夢中才能品嘗到愛的甘露,而現實卻似乎離她很遠,于是,她只能凄涼地守候,孤獨地等待。從翠翠身上,我們也看到了苗族青春少女的那種對美好生活的渴望與追求。

  祖父是一個閱盡人事、飽經風霜的老人,他稱得上是苗族古老歷史的象征。在祖父的身上,同樣流淌著熾烈的愛,也存在著難以排遣的矛盾與孤寂。祖父對翠翠的愛寄托著對不幸的女兒的哀思,他的后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但他并不真正了解孫女兒內心的情感躁動,他只能用一些不切實際的空洞的話語來安慰孫女兒:“不許哭,做一個大人,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不許哭泣。要硬扎一點,結實一點,才配活到這塊土地上!彼脑S多活動都是圍繞孫女兒能有一個好歸宿展開的。

  但他又害怕翠翠會重蹈母親的悲劇,所以,他去探天保的口風,征求翠翠對天保兄弟的看法,給翠翠講她母親的故事,唱那晚聽來的歌,也因此他沒有把天保兄弟的`選擇直接告訴翠翠,只是提醒翠翠注意夜晚的歌聲。然而他的努力并沒有讓翠翠理解,也沒有成就翠翠與儺送的愛情,反而導致一些誤會。從表面看,他是一個快樂、豪爽而略帶幽默感的老人,但透過他的言行,我們卻能感覺到老人心中的那種愛的矛盾和無奈的孤獨。

  節(jié)選部分,對天保的刻畫不多,但這個人物的性格卻同樣鮮明地突現在我們的面前。他愛翠翠,但無法讓翠翠同樣愛上自己,當得知弟弟也愛著翠翠,便懷著十分復雜的感情退出了角逐,既表現出濃重的手足之情,又流露著失敗的落寞。從他對老船夫的冷冷的神情和生硬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多么的矛盾和痛苦。為了愛,他孤獨地外出闖灘;又為著愛,孤獨地客死他鄉(xiāng)。

  總之,作者通過一些生活的細節(jié),在貌似不經意中,刻畫出湘西人民的敦厚純樸的品性,反映了鄉(xiāng)村原始人性的美好境界,抒寫了作者重造民族品德的理想。

讀后感寫作12

  一、讀后感的概念

  讀后感的概念有兩重含義:一是真實的、不受任何約束的讀后感,二是一種作文的體裁,考試時要接受各種條件的約束。下面這篇讀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種讀后感。寫這種讀后感,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實,有什么感想(當然感想應當有意義,值得一寫)就寫什么感想,與心得筆記不同,它要展開來寫,盡量像一篇文章,盡量寫得生動、實在、深刻。一般應當寫清楚讀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聯想到了什么,對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體、格式框框,寫起來也可長可短。

  二、讀后感的寫法

  寫讀后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fā)點,這個問題我們已經在上一講里說過了,這里就不多講了。其次,寫讀后感,有它一定的規(guī)矩,有的書上把它歸納為“引、議、聯、結”,四個字,想公式一樣。對于這些規(guī)矩我們不可以不學,考試時只要內容有創(chuàng)意,套用這種公式未嘗不可;但我們也不要受其所限,寫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嘗試在結構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有自己的個性。但不管怎樣,讀后感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等,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這兩個字表達好了,就是好的讀后感。

  三、寫讀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后,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后感”。

  讀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并為后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采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后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于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后脫節(jié)。

  以上四點是寫讀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于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四、寫讀后感應注意的問題

  第一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讀”而后“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后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

  空子可鉆;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后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讀后感寫作13

  斷斷續(xù)續(xù)用了一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北師宸的《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本書雖然有職場工具書的嫌疑,但對于還沒有入門的寫作熱愛者來說,本書通俗易懂,可以激勵并支持我們堅持閱讀和寫作,值得一讀。

  本書用很長的篇幅來告訴我們如何處理人際關系,如何寫簡歷,也用了一些篇幅來高速我們如何寫文案。

  但是讀完之后,映像最深刻的還是作者關于如何收集素材,如何堅持寫作的方法。

  1、弄清寫作的目的

  寫作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的時間去收集素材、構思、修改。我們可能要耗費很長時間坐在書桌前,也可能會很長時間顆粒無收。因此,在寫作之前,我們必須要先弄清寫作的目的。

  如果我們只是想寫給自己看,那我們大可不必用很多時間去研究寫作技巧以及如何吸引讀者等內容。只要自己能看懂,并達到自我放松的目的就可以。

  但如果我們想要通過寫作去展現自己、贏得共鳴,甚至是想要通過寫作變現,那就很有必要去思考更加具體的問題了。包括寫作的方向、寫作的時間安排、素材來源等問題。

  村上春樹為了寫作,每天伏案五六個小時,每天輸出4000字。就連村上春樹那么厲害的作家都需要每天伏案那么久,這說明寫作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小白,就不要想著一步登天,隨隨便便用一兩個小時寫的文章就可以發(fā)表。我們這些小白,為了高質量的文章,伏案多久都不為過了。

  長時間的寫作和修改無疑是一件枯燥又無聊的事情。因此,為了我們能堅持下去,為了我們在寫作這條道路上少走彎路。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寫作的目標。是否想通過寫作變現?想要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作者?想要寫什么方面的內容?文字的讀者是哪些人群?

  其次,再去考慮該如何達到自己的目標。為了達到目標,需要付出什么樣的努力。這方面,可以參照那些已經有所成就的作家的經驗。畢竟寫作的歷史很長,現在走在寫作道路上的人也很多。我們可以多看一看別人的寫作經驗,來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2、1000字的輸出就要有10萬字的輸入

  作者在本書結尾的地方,用了一些篇幅來展示閱讀的重要性。作者本人在寫作之初,通過系統(tǒng)和閱讀和仿寫逐漸走上寫作之路。對這段經歷的描述,給了我一些方向上的啟示。

  相信很多人在年少時候,都有一個寫作夢?捎钟卸嗌偃苏娴膶崿F了自己的夢想呢?甚至當我們走上職場的時候,還常常會因為自己寫作能力不足,而錯過一次又一次的升遷機會。我們會給自己找各種借口,詞匯量不足、沒有靈感、文筆太差等等,總結下來就變成了沒有天賦。

  但其實,寫作并不是一件需要那么多天賦的事情。別人比我們更會寫,只不過別人比我們有更寬闊的視野,有更多地思考,有更多地練習。寫作沒有什么捷徑,最佳的做法就是不斷閱讀、反復思考、堅持輸出。

  我們有很多方法來拓寬我們的視野。與不同的人交流,去不同的地方看看。最簡單、最有效的還是堅持大量閱讀。作者在書中提到,他曾為了寫一篇1000多字的文章而用40多個小時去閱讀。從閱讀中啟發(fā)靈感,收集素材,學習文章結構等。

  大量閱讀確實是高質量輸出的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人會寫出多么有見解的文章,或者多么有深度的故事。

  此外,閱讀也不僅對作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很多非常成功的.人在談及秘訣時,也常常將閱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巴菲特會將80%的工作時間貢獻給閱讀;芒格也曾坦言“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都是每天閱讀的人”,并表示自己和巴菲特的讀書之多完全超乎別人的想象。

  可見,無論是否想成為作家,閱讀都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會成為我們成長路上最牢固的基石。

  3、筆記整理

  然而單單只是閱讀,也很難將輸入的信息內化成可以運用得素材。因此,在閱讀的基礎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就是整理、總結。

  書中曾提到李敖的筆記整理法。將閱讀到的精彩內容剪下來,整理在一起,并寫上自己的思考和觀點。誠然在電子閱讀普及的現在,整理筆記要輕松許多。我們可以借助各種工具將電子化的信息打印出來、分類整理,方便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取用。

  隨著我們閱讀量的增加,筆記肯定會越來越多。為了防止筆記太多而過于雜亂,我們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對筆記進行重新分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對筆記進行篩選,剔除無用的或者已經掌握的知識,將同類型的筆記放在相同的分類下面,方便需要的時候及時調用。

  此外,筆記不僅可以是閱讀時候碰上的閃光點,我們在交談溝通時候遇到的精彩言論和靈感也需要被及時記錄下來。它們隨時可能會成為我們下一個寫作的主題或文中的案例。

  4、堅持練習

  開始動筆寫作其實不難,相信很多人都曾自己動筆寫過自己的小說。但是最后能夠成為小說家的人少之又少,很多人寫到一半就放棄了,甚至故事永遠只有開頭。

  可見開始并不難,難的是堅持。

  高中數學老師告訴我們,為了保證做題的手感,我們需要每天都練習數學題目。哪怕時間再緊,我們每天至少都要寫幾道數學題。我想這個方法用在寫作上也是一樣的。我們需要每天動筆寫,哪怕每天只寫50個字,也要保證每天的輸出量。寫得時間長了,寫作自然會告訴你,你適合什么樣的風格,還有什么樣的缺陷,該怎么去彌補。

  畢竟堅持比努力可怕。堅持練習寫作,相信能堅持下來的我們,最終都會得到想要的結果。

讀后感寫作14

  按照《白鯨》的寫法,我要在開頭說明,這本書是我這兩年讀到的書里最喜歡的一本(當然我的閱讀十分匱乏)。讀這本書花了我13天零6小時,前13頁用了13天,后面200多頁用了6個小時。在讀引言部分時,我以為這是一本艱深的介紹寫作技巧尤其是寫小說技巧的書,可能是通俗版的《文學概論》,所以看完引言就再沒有理會。過了13天,到了不得不看正文的時候,我驚喜地發(fā)現作者用大量豐富的例子,深入淺出地剖析寫作中的一些技巧,有很多精辟的論述,打破了我一直以來對寫作的刻板印象,甚至讓我想起了很多久遠的事情,所以一口氣讀完了全書。作者對小說的深入解讀,對創(chuàng)作案例的分析已經十分到位,我不想梳理作者的觀點,想談一談那些觸動我的地方。

  作者說“有很多不是作家的人堅持認為,作家是稀有高貴的物種”,我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寫作課》的第一部分,談及遣詞造句的重要性,強調情感與理性的統(tǒng)一,讓我想起了那些自己寫作的艱難時刻。我曾經是一名有小小文學夢的少年,因為小時候寫作文屢屢被表揚,就以為自己還不錯。我創(chuàng)作的小火苗從13歲燃燒到17歲,在高二的一次語文課上徹底熄滅。那時我們學習現代詩歌的選修教材,老師布置周末寫一首現代詩。那個周末,我絞盡腦汁,冥思苦想,如學詩的香菱。而現在我已經不記得自己寫了什么,只記得老師表揚了我同桌的作品。而那一首小詩給我的震撼,讓我過了11年依然記得那個讓人昏昏欲睡的下午,老師讀的那首詩的結尾“小蟲兒你不要叫,難道你也有自己的情歌?”在那個瞬間,我明白了,上天真的給了一些人名叫“天賦”的東西,而我不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歡讀我同桌的練筆的小文章,她情感細膩,同樣的詞句在她的排列下就那么動人。像她一樣出色的人都未必能成為作家,更遑論我這等凡夫。通過不斷的學習,不停地練習,或許我可以做到文從字順,但是寫出那種非凡的,深深地打動心靈的句子,是要有天賦的。

  雖然作者反復強調要自信,但作者也承認自己是有文學天賦的人。讀了這本書我依然認為成為作家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才華橫溢,他們都是天選之人。但是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刻板印象。

  我曾經以為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不算粗制濫造的網文)是很神秘的事情。我以為作家的工作與任何工作都不同,他們不必按部就班、事先安排,他們的創(chuàng)作如滔滔江水、氣勢磅礴,寫作往往一氣呵成。這本書讓我了解到,原來作家寫作小說也一樣要排兵布陣,甚至偉大的作家也有靈感枯竭、絞盡腦汁的時候,和我等上班族也有相似之處。作者寫艾略特的采石場,艾略特的采石場里有地圖、人物關系圖、事件年表、分章概述等等,像一個取之不竭的寶藏。艾略特不停的從“采石場”采“石頭”豐富自己的小說,順利完成了《米德爾馬契》。這讓我認識到原來寫作并不神秘,作家是如此創(chuàng)作作品的,作家們的創(chuàng)作方式如此有趣。在加上作者對小說寫作方式,如敘述視角、敘事順序等的解讀,打破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神秘感,拉近了創(chuàng)作與普通人的距離。甚至讓我也產生了轉瞬即逝的創(chuàng)作沖動。

  除此之外,作者在想象力的部分講到真實和虛構也觸動了我。作者常常為自己的學生不能發(fā)揮想象力,而是僅以自己的真實生活創(chuàng)作而遺憾。寫作需要想象力,作者也寫到怎樣獲取靈感,可以取材與身邊的人事物,但不要囿于現實,要展開想象。真希望那些將作家的作品和作家真實生活一一對照,挖空心思在現實生活中尋找作品蛛絲馬跡的人們(如紅學的索隱派)好好理解一下這個部分。記得在《圍城》的最后,楊絳談及錢鐘書《圍城》的創(chuàng)作,提到小說中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是二者并不能等同。比如小說中的趙辛楣原型是鄰居家的五歲小男孩。而有的人卻認定楊絳不是錢鐘書的唯一摯愛,在錢老的生活里一定出現過一個“唐曉芙”,真是無稽之談。這些人就是混淆了虛構與真實,或者說他們忘記了“虛構是小說創(chuàng)作的核心技法”。

  我想這本書一開始的目標讀者是兼職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業(yè)余作家。即使作者在書里反復鼓勵人們大膽的寫作,我也知道這里不包括我這種凡人。但這并不妨礙我從這每本書里汲取營養(yǎng)。作者對寫作方法的解讀,對一些寫作誤區(qū)的剖析,可以從反方面幫助我們理解經典作品。比如講到情節(jié)中的鋪墊和伏筆,《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風雪、偷聽等的設置就是鋪墊與伏筆的教科書。我們讀過的很多經典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路,使用的技法在這本書中都能夠得到印證。這本書讓我們可以站在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作品,對我們的寫作和閱讀教學都有所助益。

讀后感寫作15

  讀后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后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題目可以用《×××讀后感》,也可以用《讀×××有感》。

  一、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后感的關鍵。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么都有一點,什么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擦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寫。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個情節(jié)、一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最好是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總之,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二、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后感的重要內容。

  寫讀后感的重點應是聯系實際發(fā)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系實際范圍很廣泛,可以聯系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系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但最主要的是無論怎樣聯系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

  三、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讀后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讀后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后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于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后,結尾又回扣“讀”。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四、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五、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后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摘取其中的某一點做文章。

  六、寫讀后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后,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

  七、寫讀后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以寫“體會”為主。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讀后感”的寫作要領很多,但如下三個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

  一、概括醒目,耐人尋味的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也是文章的組成部分。標題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文章的好壞。讀后感更不例外。讀后感的標題一般有主副之分。副標題平實客觀,固定性強,當不論。主標題就不可小視了。

  讀后感的主標題應扣緊感想的中心,突出感想的話題,同時講究語言的高度概括。這樣,會使讀者觸題心驚,引人入勝,想探究竟。我曾經具體指導過學生寫讀后感,首先要求學生提煉標題,力求題中見物,涉題有話。如許文鳳同學的《愛,人類不可缺少的太陽——讀〈守財奴〉有感》(此文發(fā)表于河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文圃新秀》一書),楊紅同學的《假如張海迪沒有病殘——讀〈生命的支柱〉斷想》(此文發(fā)表于《中學生寫作報》),這兩篇讀后感,就體現了上述兩種標題特點。前篇主標題用語概括凝練,運用比喻,明確了中心,能引人深思;后篇主標題提出論題,出人意料,耐人尋味。這個“眼睛”給文章打開了一個豁亮的窗口,為寫作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

  二、新穎獨特,具體鮮明的角度

  一篇好文章讀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同一個人的感受也是多方面的。因此,寫作時,選好角度,特別重要。角度是發(fā)感的起點,是選材用據的規(guī)矩。確定角度的原則當是:不可過大,新穎獨特,具體鮮明。切忌面面俱到,含糊不清。應針對性強,啟發(fā)性強。最好是舍面選點,舍大求小,可正可反。如報刊上時常出現的“反彈琵琶”,構思就很新穎,角度就很特別。角度好,會收到“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使讀者看后有些“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受。

  三、有理有據,切中要害的發(fā)感

  讀后感是“讀”與“感”的有機結合,“感”因“讀”而發(fā),“讀”為“感”起點。總體來說,應輕“讀”重“感”。讀后感不同于文學評論。文學評論不離文學作品本身,而讀后感一旦角度確定,重在發(fā)感,原作品只是話題的依托。發(fā)感應從已確定的角度出發(fā),緊密聯系自身實踐和現實生活,利用有代表性和說服力強的證據,抒發(fā)感受,評證觀點。同時,發(fā)感應扣緊主題,切中要害,運用豐富的想象和聯想,正反結合,力求深入淺出,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不可旁敲側擊,節(jié)外生枝,泛泛而論。選據以自身實踐為重,以事實為重。標題和角度在發(fā)感時應得到充分體現。通過發(fā)感,給人以明晰的感受和有力的啟發(fā),引起讀者共鳴。

  另外,發(fā)感不必過多地涉及原文。切記原文只是發(fā)感的起點和比較物,而不是發(fā)感的對象,否則,會拖泥帶水,效果不佳。

【讀后感寫作】相關文章:

讀后感寫作01-16

讀后感寫作指導06-27

讀后感寫作技巧06-30

讀后感的寫作方法12-08

讀后感寫作技巧12-09

經驗材料的寫作技巧-寫作指導02-09

寫作的價值03-22

寫作心得03-20

寫作與釣魚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