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蠟燭讀后感 推薦度:
- 半截蠟燭讀后感 推薦度:
- 讀半截蠟燭有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蠟燭》讀后感(集錦15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吧。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蠟燭》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蠟燭》讀后感1
如果給你一份絕密文件,讓你藏在最安全的地方,你會選擇藏在哪里?如果遇到危機,你的表現(xiàn)會是怎樣?
是小盒子里,是方磚下,是納在鞋底,還是塞在某個幽暗角落的縫隙里?
就慌張,是害怕,是怕得淚水直流,還是驚訝得直站著說不出話來?
也許,你會像我說的那樣做,但是,他們卻與你截然不同,他們就是參加了秘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
他們是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可是他們卻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他們機智、勇敢、沉著、冷靜,利用了人們往往以為最機秘的東西都是藏在最隱蔽的地方,對眼前事物常常忽視的這一心理特點,把機密文件藏在顯眼的蠟燭芯里,瞞過了兇惡、愚蠢的德國軍官。然而危險并沒有化無,狡猾的軍官又點燃了蠟燭,大兒子想辦法借“取柴”之名,把蠟燭奪回。軍官兇狠地搶回蠟燭,小女兒嬌聲向軍官道了晚安,并奪回了裝有情報的蠟燭。
小女兒的.機智與冷靜挽救了三口人的性命。讀完這個故事,我不得不向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的機智勇敢致敬,向德軍強盜伯愚笨、兇惡唾視。面對兇狠的敵人,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臨危不懼、聰慧應對,真令人佩服!
面對困難不畏其厲害,從容面對,勇敢向前,是我從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身上得到的啟示。
《蠟燭》讀后感2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一條大馬路上,
有一盞路燈,非常漂亮的一盞路燈,燈罩上印著美麗的花紋,在燈罩里,蠟燭用盡全身力量,發(fā)出亮光。它們兩個的合作,給走夜路的人帶來了光明,帶來了方便,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嘆。但它們一直默默不語。
終于,有一天燈罩開口了,可它說的第一句話卻是:“你這個白顏色的丑八怪,你算哪根蔥?也配和高貴,美麗的我—花紋燈罩在一起?”聽到這句話把蠟燭嚇了一跳,蠟燭一直以為,它們兩個是世界上最完美的一對,它們兩個的配合是最精美的,而且給這個世界帶來了光明,可是,現(xiàn)在燈罩竟然不愿意和它在一起了。想到這里蠟燭傷心極了,它什么也沒有說便悄然離去了…
燈罩失去了蠟燭,也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它后悔極了,悔不該傷蠟燭的心。
就是這樣一個故事讓我沉思了很久:燈罩只是想在蠟燭面前炫耀一下自己,卻讓自己的伙伴傷透了心,離它而去,因此,它便失去了光澤,失去了自己存在的價值,這樣做值得嗎?
是的,燈罩的確美,的確得到了人們的`贊嘆,免不了有些飄飄然,在蠟燭面前免不了有些驕傲。這與社會中的有些人不是一樣的嗎?有些人靠別人的幫助得到了些名氣,可等有了些名氣以后,反過來又“咬”了別人一口,這種人就是在社會上有一些名氣,也是社會中的敗類!
《蠟燭》讀后感3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的心,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纖塵不染的,然而當人長大了,成熟了,有些人的心卻逐漸變得冷漠。
一個女孩搬了家,房子很大,但只有她一個人住。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隔壁住著一戶窮人家,女孩覺得窮人家的人又臟又沒禮貌,所以,一直都不和他們相處。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女孩慶幸家里還有幾根蠟燭。剛準備點上它們,門鈴響了,女孩打開門,是隔壁的小男孩,他問女孩:“您家有蠟燭嗎?”女孩一下子明白了,他們家窮的.連一根蠟燭也沒有便冷冷地說:“沒有!蹦切∧泻⒆晕⑿χf:‘我們就知道你沒有,媽讓我把這兩根蠟燭送給你,你一個人在家,一定很怕。那女孩站在那里,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好,又自責又愧疚又感動,她一把將那小孩緊緊地擁抱在懷里,熱淚盈眶。
一顆炮彈就在近旁炸開了”。戰(zhàn)爭就這樣無情地把傷痛留給了老婦人,“那個蘇聯(lián)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死亡對于老婦人應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為自己的生而死。誰是親人?就是能讓自己感到幸福而溫暖的人。在此時兩個遙遠的國度已經(jīng)沒有了距離,在此時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心應該貼的很近很近。
好好審視自己吧,如果仍保持一顆純樸真摯的心,就將它放進冰箱,使它永遠新鮮,如果染上了厚厚的灰塵,就每天按時清掃保潔。我們沒有理由做一個沒有良心的壞孩子。
《蠟燭》讀后感4
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半截蠟燭》,我深深地被伯諾德夫人和她的一雙兒女的愛國精神所感動了,尤其是她的兒女杰葵琳,有著強烈的愛國精神,而且又聰明機智,使他們一家三口人轉(zhuǎn)危為安。
故事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主婦,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為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國家,全家三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你讀完了這一段后,會不會想問伯諾德夫人這個問題:“你為什么要投入到戰(zhàn)爭中呢?你明明知道這是一種危險的工作,稍有不慎你們?nèi)揖蜁猩kU,你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如果你真的想要問的話,那我就告訴你伯諾德為什么這樣做,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那就是——愛國,目的當然是為了早日把野蠻的法國早日趕出自己的祖國。
他們一家三口的愛國精神使我想起了邱少云的“391高地“事件。那件事情是這樣的:”邱少云他們潛伏在敵人的軍營那兒,藏在稻草堆里觀察敵人。敵人一不小心把稻草堆給點燃了,大火在頃刻間就燒到了缺少云他們埋伏的那里,此刻,邱少云他們只要動一下身子,就能夠把自己身體邊的火焰給熄滅,可是這樣做的話就會有動靜,一有動靜的話敵人就有可能把他們捉去作俘虜,邱少云他們不愿被敵人捉去作俘虜,被逼問出任何一絲有關(guān)情報的.事。于是他們便一動不動的,忍者劇痛,最后這位偉大的愛國的英雄人物,還是為了國家而犧牲了。
讓我們熱愛祖國吧!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幸福生活是多少英雄人物的生命和獻血換來的啊!
《蠟燭》讀后感5
誰聽過一位家庭婦女和兩個孩子為了保住情報站的事與德國軍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而這所有的一切就在半截蠟燭的身上?當我第一次看到這篇短文時,我很納悶:就區(qū)區(qū)母子三人是怎樣與敵人“斗爭”的呢?
我懷著種種疑問就讀了這篇文章,原來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發(fā)生的一件事。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可情報怎樣才能藏的安全呢?她想了很多主意,但最后都被否定了。直到她想到把裝著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nèi),讓后把這半截蠟燭藏在燭臺上。
但當我讀到這一片段時,我的心也跟著他們一家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燭焰搖曳,發(fā)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他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餓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那一刻,我仿佛感到了伯諾德夫人的緊張與無奈,那深深的絕望讓人無比的心急如焚。
可小女孩嬌聲細語的的一段話就改變了一切,那十分動聽又頗有禮貌的話語騙過了德軍。從容不迫使母子三人保住了性命,保全了秘密。
讀了這篇短文,我覺得在進行心理描寫時應通過動作、表情、語言來反映人物心理。例如文中,只描寫了人物的表情、動作,沒有過多的著重描寫人物的心理,但雖沒有直接刻畫人物的心理,但卻總給人一種緊張激烈的感覺。
《蠟燭》讀后感6
讀完,《半截蠟燭》后,我的眼睛有點濕潤了。故事中的伯諾德夫人是一位愛國家的女英雄。
故事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一位法國家庭主婦和她的兩個孩子身上,他們的祖國被德國軍占領了,一家三口決定參加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趕走敵人。伯諾德是一個機智聰慧的家庭主婦,把密報藏在半截蠟燭中,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所以騙過了德國前來搜查的軍隊,可危機并沒有消除。三個德國軍官闖進了房子。坐下來,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把蠟燭點燃。把伯諾德夫人嚇壞了,趕緊又從廚房里拿出一盞油燈,又把蠟燭熄滅了。伯諾德夫人剛剛放松下來,一個中尉又把蠟燭點了起來,伯諾德夫人又緊張起來。小兒子杰克慢慢地站起來說要去柴房拿柴,生火取暖,可剛端著蠟燭走幾步,軍官就攔住杰克不要去。杰克沒辦法就只好坐下了。這時,小女兒杰葵琳就站出來嬌聲地對德國人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戳丝唇芸眨屯饬,杰葵琳鎮(zhèn)定地把燭臺端走。
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不禁想起了中國女英雄劉胡蘭,擁有著像劉胡蘭的'崇高的品質(zhì),不愿服從敵國的指令,而是誓死保衛(wèi)家園。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是英雄的風范。他們的高尚的品質(zhì)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我們應該要愛護祖國,保護祖國,做一個又有英雄范的人。
指導老師:周老師
指導評語:小作者的文章條理清晰,運用讀后感五部曲——點、介、議、聯(lián)、結(jié)描寫讀后感,并從中聯(lián)想到了實際,很精彩。
《蠟燭》讀后感7
今天看了《蠟燭》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本文圍繞一個停電的故事展開,主人公用蠟燭照明寫作業(yè)。故事短小精悍,通俗易懂,但這個故事背后有一種值得我們?nèi)ネ诰虻母哔F品質(zhì)。
蠟燭愿意犧牲自己來換取主人的光芒,不容易!現(xiàn)實中,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什么都不做,那為什么要比較兩者呢?點燃自己,用光照亮別人。蠟燭就是這樣生活的。它的生命雖然短暫,卻很有意義。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勤奮的老師,令人欽佩的.警察,還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他們都有蠟燭的奉獻。
前蘇聯(lián)大作家高爾基說過:“給予”比“索取”更愉快。蠟燭不就是這樣的嗎?它給人光明,不求回報,卻無私地給人。難道不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嗎?
的確,蠟燭微弱的光芒遠不如電燈,但遇到危險時總能站起來。難道不是一個值得稱贊的“大英雄”嗎?”甚至在這一點上,老太太也沒有說話,只是抬起眼睛,看著那些站著的脫下帽子向他們深深鞠躬的人;然后,拉直她的黑色大圍巾,顫抖著走了……”
老婦人此時雖然沒有說話,但心情極其復雜,有對烈士犧牲的哀悼,也有對紅軍戰(zhàn)士的敬意。因為她飽受法西斯侵略,對侵略者恨之入骨,渴望解放與和平。她對這些為南斯拉夫人民的幸福獻出了一生的戰(zhàn)士們表示了極大的敬意,于是她向紅軍戰(zhàn)士們莊嚴而又深深地鞠了一躬。
在被炮火燒毀的土地上,在彎曲的鐵器和燃燒的樹木之間,南斯拉夫母親唯一珍愛的東西——她的結(jié)婚蠟燭——仍然是一個蘇聯(lián)青年墳墓上的一個亮點。
這根蠟燭不會熄滅。它象征著母親與兒子深厚的友誼——它是人類最好的情感,不分國界,情同母子。它會永遠燃燒,就像母親的眼淚,就像兒子的勇敢,如此不朽。
《蠟燭》讀后感8
人教版十冊第12課《半截蠟燭》,描寫細致,情節(jié)生動,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尤其是化解危機的杰奎琳,聰明機智,沉著冷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杰奎琳的母親把當?shù)聡姽賹⒉赜星閳蟮南灎T點燃后,伯諾徳夫人的兩個孩子臉色蒼白。接著杰克借口搬柴想拿走蠟燭,未能成功。當危險越來越近時,杰奎琳利用自己的嬌弱、禮貌贏得了德國軍官的'好感,得以把蠟燭拿走,成功保護了情報,保全了一家人的生命。
讀到此,不由深思,幼小的杰奎琳緣何能在危險關(guān)頭沉著鎮(zhèn)定?杰奎琳的懂事告訴我們什么?
當然會由此聯(lián)想。少年英雄王二小,在敵人面前不動聲色,把敵人帶進了我軍的埋伏圈,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戰(zhàn)斗的勝利。劉胡蘭,年紀輕輕,已經(jīng)是黨的一個基層領導人。被捕時,大義凜然,堅貞不屈,犧牲時年僅十五歲。更有許多無名的小紅軍,留給我們無數(shù)動人的故事。
這樣的成熟總覺得與他們的年齡不相稱。都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嚯y也是促人成熟的催化劑。這些孩子如此早熟,足見當時戰(zhàn)爭的殘酷與環(huán)境的惡劣。
試想,杰奎琳所處的環(huán)境。血腥的場面,爆炸,殺戮,已是屢見不鮮。她的親友也許逃亡,也許罹難,也許走上了戰(zhàn)場。她的家鄉(xiāng)從此陰霾遍布,她的童年從此歡樂不再。杰奎琳的過早、過分懂事,足以讓我們感受到當時環(huán)境的惡劣。本該屬于童年的天真,卻毀于了戰(zhàn)爭。
讓戰(zhàn)爭遠孩子吧!
《蠟燭》讀后感9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一篇課文,名字叫《半截蠟燭》。讀了這篇文章后,使我受益匪淺,深受啟發(fā)。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法國的伯諾德夫人一家人都參加了秘密情報的傳遞工作。在一次危急的狀況下,母子三人冷靜地周旋于三個德寇之間,機智、勇敢地保護裝有情報的半截蠟燭的故事,最終使情況轉(zhuǎn)危為安。這個故事反映了法國人民為保衛(wèi)祖國、驅(qū)逐侵略者所進行的艱苦斗爭和他們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文章從人物語言和動作進行了描寫,伯諾德和他的大兒子杰克兩次用計,卻兩次受挫,把緊張的氣氛渲染到了極致,使人仿佛身臨其境,為主人公擔心,為主人公緊張!直到最后,我才松了一口氣。從古至今,有多少戰(zhàn)士犧牲在戰(zhàn)場上,為祖國做出巨大的貢獻!伯諾德夫人為了祖國的安全和人民的安康,不顧個人的安危,參加了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他們是那么鎮(zhèn)定自若,因為他們?yōu)榱俗鎳梢誀奚磺,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啊!我們國家當年也曾遭受外國侵略者的侵略,飽受苦難。講到這兒,我便想到《親近母語》上有一篇文章,說的`是有一群日本人看見一位小男孩,便產(chǎn)生了要玩弄小男孩的想法,把他裝進袋里,再澆上一層汽油,點燃后扔到池塘里。侵略者真是無惡不作,是無數(shù)先輩不怕犧牲,艱苦斗爭,終于把侵略者趕出了中國,這才有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讀了這篇文章后,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機智、勇敢、鎮(zhèn)定的精神。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為祖國做出貢獻。
《蠟燭》讀后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每個人的心,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纖塵不染的,然而當人長大了,成熟了,有些人的心卻逐漸變得冷漠。
一個女孩搬了家,房子很大,但只有她一個人住。有一天,她發(fā)現(xiàn)隔壁住著一戶窮人家,女孩覺得窮人家的人又臟又沒禮貌,所以,一直都不和他們相處。那天晚上,突然停電了,女孩慶幸家里還有幾根蠟燭。剛準備點上它們,門鈴響了,女孩打開門,是隔壁的小男孩,他問女孩:“您家有蠟燭嗎?”女孩一下子明白了,他們家窮的連一根蠟燭也沒有便冷冷地說:“沒有。”那小男孩自微笑著說:‘我們就知道你沒有,媽讓我把這兩根蠟燭送給你,你一個人在家,一定很怕。那女孩站在那里,一時不知該說什么好,又自責又愧疚又感動,她一把將那小孩緊緊地擁抱在懷里,熱淚盈眶。
好好審視自己吧,如果仍保持一顆純樸真摯的心,就將它放進冰箱,使它永遠新鮮,如果染上了厚厚的灰塵,就每天按時清掃保潔。我們沒有理由做一個沒有良心的壞孩子。
記得我的妹妹以前是個小氣的`女孩子,有比她更小的孩子來到她家時,她舍不得把好吃的好玩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但直到有一次,她去一位姐姐家玩,姐姐熱情地招待著她,又拿好吃的,又拿好玩的出來,妹妹問那個大姐姐:“為什么你愿意豪不保留的把自己的零食,玩具都給別人玩或吃掉呀!”姐姐說:“你想交朋友就要大方,不能把自己的那顆好客之心隱藏起來,裹上厚厚的盔甲,戴著虛偽的面具生活著,那樣,只會使自己越來越孤獨!
是呀,我們愿永遠留在童年的歲月里,不要長大,永遠做一個聽話懂事的乖孩子!
《蠟燭》讀后感11
“在炮火焦灼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的珍愛的東西——她結(jié)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边@是《蠟燭》這篇文章中感人至深的一段話,西蒙諾夫的這篇小說歌頌了艱難中各國人民相濡以沫,至深至真的感情。
《蠟燭》敘述了一位蘇聯(lián)青年戰(zhàn)死后,南斯拉夫的老婦人冒著德國人的炮火把他拖到一個炮彈洞邊的故事。她用手掌舀干了洞里的水,用炮彈洞四周的浮土蓋住死者的身體,做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墳堆。最后,老婦人拿出45年前她結(jié)婚的.喜燭,為死者點亮了最后一道光明。 當人們在尋找這位蘇聯(lián)青年的尸體時,發(fā)現(xiàn)了這小小的墳堆,都不由得驚嘆,不由得脫下帽子默哀。
多么感人的故事呀!一位老婦人在被德國人炸毀了自己的房屋后還為蘇聯(lián)青年筑造他最后的家,用珍藏著的蠟燭為他點明天堂之路。我的腦海中不由得浮現(xiàn)出一位南斯拉夫的母親在炮火的煙灰下埋葬一位蘇聯(lián)青年的情景。這再也不是什么樂于助人這些渺小的事情能比得過的,那是一種超越國界、人種以后,一位南斯拉夫母親為蘇聯(lián)青年做出的自己的最后奉獻,讓那些高傲的、無視他人生命的人來想想這位偉大的南斯拉夫母親吧!
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燒著,正像一位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蠟燭》讀后感12
今天,我讀了一個小故事《蠟燭》,讀后心里很不平靜。
故事講的是,一個單身的女子剛剛搬進了新家。新家隔壁住著娘仨。一天晚上,那一帶突然停電了,那女子只好點上蠟燭。沒一會,突然傳來了敲門聲。原來是鄰居家小孩,小孩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女子心:她們家窮得連蠟燭都沒有,可別讓她們粘上了。于是對孩子吼了一聲:“沒有!”孩子從懷里拿出了兩根蠟燭,說:“我媽媽怕你沒有,讓我給你送兩根!迸勇牭竭@里,把孩子緊緊地擁在懷里。
讀到最后,我同情起送蠟燭的小女孩,痛恨那個阿姨了。阿姨不該把鄰居家的好心當成驢肝肺。這樣的事我就經(jīng)歷過了一次。
一天,我和我的朋友伙伴正在開心地玩著,她奶奶突然把我的朋友叫過去,說了一陣子話。朋友聽到后馬上就告訴我說,是她奶奶說我不是個好孩子,讓她不要和我玩。我很生氣,馬上就回到了家里,想和媽媽說說這件事。誰知道媽媽沒等我說,就催我說:“你朋友的奶奶今天沒吃飯,你趕緊把這兩塊月餅給送過去!”
我懷著委屈的心情,很不情愿地來到了我朋友家。給我開門的是朋友的奶奶。我問老奶奶:“奶奶,你家過端午節(jié)買月餅了嗎?”我剛要說媽媽聽說你沒吃飯,讓我給你送兩塊月餅,老奶奶就沒好氣的'說:“沒有!”我心里很生氣,當我告訴老奶奶,是媽媽聽說您沒吃飯,讓我給送兩塊月餅時,老奶奶不好意思了,當著我的面告訴我的朋友,以后你倆要好好處,做好朋友。
通過故事和我的經(jīng)歷,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輕易地誤解好人心,那樣會很傷害人的。
《蠟燭》讀后感13
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就是伯諾德夫人要保護一個黨的秘密,她就把那一個黨的秘密封在了“半截蠟燭”之內(nèi)。
然后,就有三個德國佬來了,一個是少校還有兩個中尉,伯諾德夫人看到了就想把那個半截蠟燭給拿走,就說:“太對不起了,先生們忘了點燈。瞧,這燈亮一些,可以把這個昏暗的小蠟燭熄了!
可是這三個德國佬不同意,說多只蠟燭也好嘛。然后,杰克就說:“天真冷。先生們,我去柴房抱來生個火吧!
可是這三個德國人還是不同意,最后最小的女兒故意打了一個哈欠說:“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
最后,那三個德國佬終于同意了。
我認為在這篇文章中杰奎琳做得很好,她在媽媽哥哥報情報,失敗后挺身而出,保全了情報。如果是我們,我們肯定不會如此地機智,勇敢。是長期的斗爭使她變得如此機智勇敢。
白娜的夫人是用一盞油燈換取了一點時間,杰克想用搬柴生火之際拿走蠟燭,但是沒有成功。他倆是用冷靜的態(tài)度來面對,如果不用冷靜的態(tài)度,敵人一定會發(fā)覺的。
在生活中我們要對待事物,災難先采用冷靜的頭腦,機智的思維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記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玩回來買了一大堆東西,我還騎著自行車,好多袋子勒的我們手疼,姐姐先把東西分三類:兩大袋重的,一袋輕的重的.掛在自行車不會感到重,輕的姐姐拎,一舉兩得,又可以再買了。
做事,我們要學習杰奎琳,要冷靜的頭腦,機智的思維那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蠟燭》讀后感14
開學后的一段時間里,我們與老師一起領略了氣勢磅礴的長江、景象獨特的煙臺的海、變化多端的雙龍洞……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半截蠟燭》這篇課文。
初讀課文,并沒有什么過多的感觸,但隨著課文講解的深入,我開始喜歡上了這篇課文。文中的伯諾德夫人能在德軍搜查之前想到將情報藏于半截蠟燭之內(nèi),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她的智慧;杰克在計劃失敗之后,并沒有露出沮喪的神情,而是搬回了一捆木柴,默默地坐待著,讓我覺得他的'心思縝密,考慮問題的周到;杰奎琳能在危險面前急中生智,取回了蠟燭而不讓德軍發(fā)現(xiàn)端倪,這真讓我很欽佩……
在老師的安排下,我飾演了課本劇中的伯諾德夫人,這也讓我有機會對課文進行更深層次的理解。在排演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其實伯諾德夫人的內(nèi)心并不像看起來的那么平靜,而是十分緊張的,她也在害伯與擔憂著,只不過是由于怕德軍發(fā)現(xiàn)端倪,從而隱藏了自已的情緒。
學完了課文,我進行了反思。為什么杰克與杰奎琳這兩個孩子能在危險面前臨危不懼,考慮問題那么周到,而如今的我們卻不可以呢?我想答案只有一個,現(xiàn)在的我們有了依賴性。在危險面前、困難面前,總想著去依靠誰,卻從來沒有自己去認真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在危險面前驚慌失措,不能做到臨危不懼、鎮(zhèn)定自若,與文中的杰克與杰奎琳相比,我們相差甚遠啊!
“好書不厭百回讀!蔽蚁耄哼@樣的好課文,每一次的閱讀都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新的體會。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走進書的世界,閱讀吧!
《蠟燭》讀后感15
一個老婦人孤零零地在地窖中躲避戰(zhàn)火時,懷中的兩支蠟燭對于她是多么重要呀!這是她去世的丈夫留給她的最珍貴的禮物,給在痛苦與不安中的她帶來最好的撫慰。她把蠟燭放在自己的身上,此時她應該不會害怕,因為在她心中有最真的摯愛呵護著她。也許她會在這兩支蠟燭的陪伴下走完最后的路程。蠟燭與老人相伴,但硝煙更將老人包圍,心中對法西斯入骨的恨隨著炮火的猛烈與日劇增。
此時有另一種愛毅然出現(xiàn)在她的眼前!八髅靼装卓匆娢鍌紅軍爬到了方場上”“她看見德國人的炮口對準了這五個紅軍”。她知道蘇聯(lián)紅軍為誰而來,她知道蘇聯(lián)紅軍正在為自己的祖國--南斯拉夫的解放而戰(zhàn),還沒來得及招呼一聲,“一顆炮彈就在近旁炸開了”。戰(zhàn)爭就這樣無情地把傷痛留給了老婦人,“那個蘇聯(lián)人孤零零地躺在那毫無遮掩的方場上”。死亡對于老婦人應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為自己的生而死。誰是親人?就是能讓自己感到幸福而溫暖的人。在此時兩個遙遠的國度已經(jīng)沒有了距離,在此時兩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的心應該貼的很近很近。
“蠟燭快點完了,燭芯快給蠟淚淹沒了,但是那一朵小花依然在閃爍!毕矤T是會燃完的.,但會有更耀眼的燭光跟隨戰(zhàn)斗者的腳步而閃亮。
懷里的蠟燭只有兩支,但誰能數(shù)得清沒有國界的正義者的心里的蠟燭有多少呢?
育乞西老人與契柯拉耶夫英雄,蘇聯(lián)與南斯拉夫,正義與感恩,都由小小的“蠟燭”一一定義
【《蠟燭》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蠟燭的日記02-04
蠟燭作文05-30
蠟燭的作文09-20
蠟燭說課稿12-19
有關(guān)蠟燭作文10-26
蠟燭的優(yōu)秀作文11-08
蠟燭學生作文09-02
贊美蠟燭的作文02-14
語文蠟燭說課稿02-17
蠟燭優(yōu)秀作文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