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可用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德育工作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
20xx年7月27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由學校組織的德育工作研討會。在研討會上很多優(yōu)秀的班主任展示了他們是如何有效積極的開展班主任工作的。這次別開生面的研討會收獲是豐厚的,意義是重大的!聽完以后,我對自己今后德育工作的開展有了更大的信心,下面就談談我參加本次培訓的收獲和體會:
一、德育工作的重要意義
很多人認為,“德育工作可有可無,只要學習好,成績好,高考考的好就好”等等。其實不然,德育工作是我們各級各類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教育的核心。只有培養(yǎng)出有良好品德的學生,我們的教育才算是取得成功。所以在新時代新形勢下的教育,我們應該走出誤區(qū),既要重視智育,更要重視德育。德育工作是我們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德育工作的艱巨性
德育工作不像文化教育課一樣教什么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不像其他工作是顯而易見的。簡單來說是因為德育是對人的心靈的教育和塑造,是對學生思想行為的指導,是對學生心理的輔導等,換而言之,我們班主任既是對學生教育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學生成才的導師,也是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更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況且,在當今這種社會環(huán)境下:網絡不斷侵蝕著孩子們的生活,不良社會風氣影響著他們的思想,家庭教育又滯后不前,等等,特別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更是受到了非常大的影響。班主任們就是擔當著這么個多種角色的人。
三、如何開展好德育工作
研討會上每位老師都有他獨到的一面。沈群美老師的“以學生為本,嚴愛相濟”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如慈母般的班主任。楊麗萍老師在她的“民主型班級管理模式的的構建”中提到的兩套班干部的構建模式讓在場的每個人印象深刻,感悟頗多。鐘燕兒老師的“關注細節(jié)培養(yǎng)自主”就正好體現了德育工作為主體的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條件---細節(jié)。還有凌學芳老師,黃貴生老師等等,他們的報告讓我們受益匪淺。
通過學習,讓我知道了自己肩膀上的重任,也讓我清楚自己工作的艱巨;也通過學習,讓我得到了各位優(yōu)秀班主任的指導和幫助,也增強了自己要把這項工作做好的信心。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2
德育工作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也尤為重要。
一年級語文的第一課就是學前教育,在這一課里,學生要學習的并不是語文知識點,而是要明確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學習?一個學生應有的學習習慣到底是如何的?在語文書的第二頁,有一幅插圖,里面有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所以,我讓他們自由地說說自己的感受。很多同學也說到了,我們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孩子,跟爸爸媽媽分別時,要跟爸爸媽媽說“再見”;見到老師時,要主動地上前問好。是的,孩子們都很聰明,只需要我們稍加引導,他們就會表現得十分出色。但是,我們也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加以落實好,讓他們成為文明有禮的好學生。
此外,學生還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坐姿,看書時的姿勢和寫字姿勢等。我們要做到三個“一”——一尺、一拳和一寸。這樣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在上課的時候,注意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細節(jié),然后總結出我們該怎樣做。
教材中的德育內容往往是內在的,深層次的。它需要教師們去發(fā)現,去挖掘其中的內涵。例如,《我多想去看看》一課講的是我很想去看看天安門。文章結尾重復出現“我多想去看看”,這說明了作者對我們首都的向往之情。在這里,我們要利用朗讀的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渴望之情。此外,老師也利用多媒體,給同學們展示首都北京的風景,讓同學們好好看看我國的大好河山是怎樣的。在課本的練習題上,有兩個句子提到“我們愛北京!薄拔覀儛畚逍羌t旗!边@是一個讓學生認識我們的祖國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也是培養(yǎng)他們愛國主義情懷的好時機。
《平平搭積木》一課雖然講得很簡單,一個小孩在搭積木,要搭房子。但是,他能想到的人卻有很多,有著無私的奉獻精神。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教導我們的學生,不能總是想著自己,要多為別人想想!督枭铡防锏男≡聘嬖V我們,不能忘記我們親愛的媽媽的生日。是啊,小學生的年紀雖小,但是他們也能深深地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他們的愛,有時也許一個簡單的`問候,也能使爸爸媽媽舒心地笑了。就讓小學生們從小開始,學會怎樣當一個孝順父母、心中有著博大的愛的人吧!
教師可以通過培優(yōu)輔差,批改作業(yè),指導書寫等途徑與學生進行心靈的接觸。通過培優(yōu)輔差,讓學生知道,老師是時刻關注、關心自己的成長的。此外,老師還可以在作業(yè)批改上與學生進行交流,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確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樣,學生才會不斷增強自身的道德情操,并且將它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奮發(fā)向上。
每次的班隊課都會有一個主題,我每次都會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讓學生盡情地說,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例如,我開了一次安全主題班會課,我會把時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我的啟發(fā)下,思考自己應該怎么做。我想,我們要相信孩子們的能力,相信他們能夠把事情做好的。
總的說來,我認為德育教育是一個很細致的工作,他滲透于我們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去。所以,我們要注意每一個細節(jié),抓住每一個教育的良好機會,適當地展開德育工作。我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我們一定培育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3
作為剛參加工作的不久老師,對自己這半年以來的工作,有著太多的感想和體會。作為班主任,我有大量時間和班上的接觸學生。通過走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對于我們班級學生普遍學習基礎較差,學生對學科知識學習不感興趣,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不恰當,班級氛圍懶散等不良現象身有體會。同時也在這短短的一個多學期中,嘗試過各種教育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以下是我在德育工作方面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全面了解學生
初一年級是初中階段的起始年級,我覺得初一班級管理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基礎,而良好的開端是創(chuàng)建優(yōu)秀班集體的關鍵。作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學生的心靈,摸清學生的心理特點,體會他們的內心要求。剛接手一個新班時,如果能在很短時間內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對學生來說,就是很高興的事。這樣,既能證明他們在老師心目中的位置,又能說明老師在工作上,對學生的態(tài)度上是認真負責的。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學生積極向上的、努力學習的信心。了解班風、學風,了解全班主要的優(yōu)缺點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找到亟待糾正的弱點;還要研究學生的個性特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了解個人的生活環(huán)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
二、加強班級管理。
加強班級管理,努力培養(yǎng)“真誠、嚴格、活躍、奮進”的班集體。在活動中選拔和培養(yǎng)好班干部,使之形成堅強的集體核心。班干部不是班主任封的,也不是終身制的,而是在實踐中脫穎而出的,通過實踐活動,比如自我介紹、衛(wèi)生勞動、分發(fā)課本等活動,從中發(fā)現并挖掘有頭腦、有能力、有口才、有吃苦精神、有自信心、有主人翁意識的人才,然后,讓他們自己選擇班干部的職位。這樣選出來的班干部有工作熱情,責任心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有工作的魄力。班委會成立之后,盡快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班主任要大膽放手,把一些具體事務派下去,建立層次分明的立體型管理體系。同時,給予定期的指導監(jiān)督。這樣,班干部的工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培養(yǎng)了他們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心,同時班主任的工作壓力也減輕了不少
三、用真誠的師愛轉化學生
一個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有意無意通過外部流露出來,在班級體活動中,班主任要有意識地通過表情動作來表達自己對學生的情感,達到與學生心靈交流的目的。比如贊許的點頭、會心的微笑、親切的撫摸、嚴肅的手勢等都可以表達班主任對學生的愛心,使學生有一種被重視感和關懷感。還有,找學生談話,與家長聯系等也是心靈交流的重要方式。班主任的情感投入一定要面向全體學生,不能對學生有所偏愛,因為任何偏愛都會失去教育的力量。在老師的心目中,那些外表美的、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很容易獲得老師的愛,而那些相貌丑陋的、衣著簡樸的、成績一般的、智力平庸的、頑皮的學生,一般引不起老師的注意,這就需要班主任去發(fā)現、挖掘這些同學的優(yōu)點,用老師博大的胸懷和高尚的情操去關注這些同學。所以我認為情感教育實在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針對我們班的期中一個學困生,我是這么做的。這位學困生本身對學習不感興趣,從小學開始就沒什么寫作業(yè),常年都不交作業(yè)的,畏難情緒重。即使是教師布置的簡單作業(yè),也懶得動筆,以“不會”為借口。對此,老師要學會寬容,這些學生平常從不做作業(yè),現在突然讓他們做作業(yè),就等于要他們的命。如果老師滿懷熱情地關懷關愛他們,和他們多交談,談他們喜歡的東西。如玩電腦、籃球、踢足球等,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再鼓勵他們盡力完成一些簡單的概念題,只要有點滴進步,就適時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從感情上喜歡上了你這位老師,久而久之,學習積極性自然會提高。
四、經常換位思考。
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互相寬容、理解,多去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比如:學生上課說話、搞小動作的事。學生是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有個性的人。是活潑愛說愛動的年齡,不是一堆木頭。上課說話,搞小動作,在老師目光的示意下,或在老師語言的提醒下,及時控制自己的行為,并能好好聽課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的。比如作業(yè):有個別學生愛玩愛忘,作業(yè)沒有及時交上,我也能理解。所以允許他在一天之內補上,老師不會批評的`。因為只要從事教育,就要終生面對差異,面對不盡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發(fā)牢騷、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面對我們無法改變的現狀,我們唯有能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態(tài),多改變自己,少埋怨環(huán)境,以積極的角色面對生活。人不能要求環(huán)境來適應自己,只能讓自己適應環(huán)境。先適應環(huán)境,才能改變環(huán)境。做到多改變自己,選擇積極的心態(tài)去對待。比如:穿拖鞋的事。我沒有用命令的口氣說,而是這樣說的。穿拖鞋是為了脫穿方便,但在學校不用時常脫,再說了咱班在三樓,每節(jié)課上下樓梯,穿拖鞋上下樓走路不方便,萬一摔倒了,夏天穿的薄,磕一下,碰一下,輕的還好點,重的摔折了腿,崴了腳,要知道“傷筋動骨一百天,”受疼還不能上學多不值。∫虼宋野鄾]有穿拖鞋的。
五、和家長密切配合。
教育由三匹馬拉著,環(huán)境,學校,家庭。對于環(huán)境我們很無奈。如果再放棄家庭的配合,就剩學校還在堅持時很悲哀了。家長會上我就說:家長老師的目標是一致的,因此共同管理孩子是雙方的責任,不要以為把孩子放在學校家長就什么也不用做了。在校老師負責,在家家長負責。老師對孩子的處理家長要理解要支持。老師伸出一雙手,家長伸出一雙手,這樣人多力量大,共同托舉起孩子的人生,未來不是更好嗎?我的說法家長都認同,家長也很配合。我經常與學生家長聯系,就是要讓家長們知道,我們對他們的子女是真的很關心,是真的很用心,是真的為他們的子女操心,我們老師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這些話不是要我們直接對他們家長說出來,而是要用實際行動真誠地表現出來,讓那些家長自覺地配合我們工作,支持我們工作,讓他們發(fā)至內心地感激我們。
當然我做的還很不夠,有時是缺少了會發(fā)現的眼睛,而有時是做了半途而廢的逃兵,因此才讓班級管理出現了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可以說班主任工作是任重道遠?偠灾,班主任的工作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需要用心對待,要用心、細心、開心的做好每一件事。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4
當今社會,未成年人有許多失范行為:誠信缺失,欺騙欺詐,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在這種種失范行為中,我一直在思考:教育對此應負多大的責任?我們的教育到底除了什么問題?為什么在學校中教師眼中的差生有的很快成為社會的叛逆者?時至今日,我頓悟:原來是因為愛的缺失,愛的教育的缺失。
人的心靈,就像一朵小花一樣,它不知不覺地吸收太陽的光,它永遠需要太陽,需要太陽光輝。未成年人需要愛,學生需要愛,同時他們也需要愛與教育。一個學生被教師認定是差生,這對他們心靈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有的將影響他們一生。因此,歧視對學生成長是不幸的。而在目前教育下,這樣被另眼相看的學生還很多,他們的心靈很早就感知社會的殘酷,感受自身價值的被忽視,
當他們進入社會后,怎會去關愛社會,關愛他人?思考其源頭,是無愛教育導致了他們對社會無愛。多一份愛,就可能為社會多造就一個有用人才。我們教育工作者要懂得愛,要去關愛學生,要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去愛自己、愛他人、愛社會。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需要有愛。
在學校中應開展愛心教育。學校的活動主體無非是教師和學生,這樣愛心教育就應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倡導教愛
二、培養(yǎng)友愛
三、教學生自愛。
師愛,則要關懷學生的生命與健康;關心學生知識的積累與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從而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需要教師必須首先樹立平等的觀念,即人格平等,要具備更好的文化素養(yǎng)和更成熟的心愿,要尊重學生。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是學生對我們的肯定、折服和依戀。沒有平等,沒有尊重,沒有理解就不可能有愛。尤其要把愛更多地關注于基礎差的學生,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信心,用愛去感召他們。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我們需要學生信其道,則要思考我們在教學中付出了多少愛心和耐心?是否愛發(fā)怒,一個容易動怒的班主任和教師不會是一個好的教育者。因此,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是我們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學校關愛教育第二是培養(yǎng)友愛。引導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培養(yǎng)學生團結友愛的品質和相互合作精神,提高他們人際交往能力。
培養(yǎng)友愛,就必須建立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培養(yǎng)學生對集體的情感,對集體每個人的情感;還要教會學生關心集體中的弱勢群體。如集體中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身體差的學生,行為習慣不好的學生,性格孤僻的學生等等。班級可以組織一些必要地主題班會和志愿服務活動,如一幫一活動等,使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懂得愛、體會愛、學會愛,使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關愛他人、關愛社會;受到關愛的學生,也可感恩,會盡力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
學校愛心教育第三方面是教會學生自愛。自愛包括自尊、自強、自律、自護四個方面的內涵:自尊即自身人格尊嚴的維護,自強即對實現自身價值的不斷追求,自律即對社會規(guī)范的認同和遵守,自護即對自身生命價值的理解和珍惜。
自愛是被愛的基礎,是進一步去關愛他人,關愛社會的基礎。一個對自己都不愛的人,怎么可能去愛社會、愛祖國?教會學生自愛,首先讓學生珍愛生命與健康,教會學生自愛,還要幫助他們努力掌握知識、鍛煉能力、改進方法、培養(yǎng)毅力等,為他們將來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奠定堅實的基礎。一個懂得愛自己、愛他人、愛教師、愛學校的人,更懂得去愛祖國、愛社會、愛人類。
因此,實施愛心教育,建設和諧得師生關系,建設和諧的同學關系,構建學生發(fā)展得和諧德育環(huán)境,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應積極探索并努力做好的工作。
心得四:教師德育學習心得體會
學?梢园阎黝}教育分解成為內容各異的專題:每年的3月為文明禮貌教育月,4月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月,5月作為法制紀律教育月,6月為理想前途教育月,7—8月為社會實踐教育月,9月為行為規(guī)范教育月,10月為愛國主義教育月,11—12月作為藝術活動月等。這些主題教育,既各有側重,又互為依存,構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德育系列。讓學生的情操在活動中得到了陶冶和升華。增添了他們的德育內力。
社會處于一個不斷變革和發(fā)展的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為了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做到校長重視德育工作,提高教師德育水平,加強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開展系列活動,拓寬德育途徑,方能撐起教育的一片晴空。
一、開展系列活動,拓寬德育途徑。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威力無庸置疑,然而學生的心靈是廣闊的,,思維是活躍的。面對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德育,如何有效的釋疑解惑,讓學生不畏浮云遮望眼。顯而易見,僅課堂的作用是不夠的。老師對5+2=0的感悟很深,學校五天的教育常被兩天的社會負面影響沖得一干二凈。德育,并非理論的詮釋和道德的選擇,也不僅僅意味著概念的掌握和行為的表現,F代的'德育內涵是豐富而博大精深的。為了適應學生身心特點和社會的變化,在堅持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持之以恒打好陣地戰(zhàn)的同時,也要開辟輔戰(zhàn)場,開展好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主題教育等。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恒不變的,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其內容又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德育過程和德育內容,都是針對教育對象特點和教育目標要求進行的。學校要把握住德育特點,順應時代變化,捕捉學生需要,處理好德育過程持續(xù)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系,實現德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就是頗具代表性的舉措。
2、系統(tǒng)全面的開展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首先搞好入學教育,在學校,學生最先接觸的是入學教育,教育內容除學習目的、方法的教育外,大多涉及洗漱、衣著、舉止、衛(wèi)生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日常行為規(guī)范很多,習慣的養(yǎng)成也非一蹴而就,不習就不成慣。學校應結合實際制定可行的《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日常行為規(guī)范三字歌發(fā)至各班張貼,每天早習前,強化學生齊頌。文字,畢竟是一種形式上的要求,或者說是軟要求。讓學生變成自覺的習慣,真正對學生具有約束力,學校要專門設立文明衛(wèi)生監(jiān)督崗,對學生執(zhí)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情況進行實地監(jiān)督。若學生不經意違反規(guī)定,文明衛(wèi)生監(jiān)督崗便會及時提醒,校園廣播站不定期的對那些出格者曝光,每位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情況與班際流動紅旗掛鉤,這樣學生就不敢輕易妄動了,久而久之,好的行為習慣就養(yǎng)成了。
二、學校校長應重視德育工作
目前,上面對學校的評估體系中突出了教學質量(智育)方面的評價,滋生了許多校長以分數論英雄的單一學校發(fā)展模式,忽視了士有百行,以德為首的古訓。古往今來,那些汗青流芳的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5
今天我很榮幸地參加xx市踐行核心價值觀暨“兩省三地”德育工作專題交流活動。此次活動時間為期一天,上午報到后,我們首先參加了東石錦青中心小學的早會課,錦青小學的早會課主題為“家校共踐行核心價值觀”,每個班級以不同的內容來學習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人覺得耳目一新的是,早會課的授課老師竟然是該班的某位學生家長,而非本班的班科任老師。由此可見,錦青中心小學十分懂得挖掘家長資源,通過這樣的早會活動來增進學校和家長的聯系。
緊接著是此次活動的開幕式,主要由xx市教師進修學校德育教研室王雯老師主持,開幕式上,xx市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淑端老師、東石教委辦張銘華副主任,以及來自安徽省蕪湖市師范附屬小學德育主任黃楠都發(fā)表了重要講話。
接下來是進行校際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此次交流的有四所學校,來自東石錦青中心小學的葉少霞老師以《“兼容并包和諧共生”—打造學校德育“樹狀”體系文化》為主題,分享了該校在德育工作上的一些經驗,葉老師重點介紹了該校在德育工作方面開展的實際活動和具體做法,讓人覺得很接地氣,且具有操作性。廈門市前埔南區(qū)小學的何婉蓉老師則是交流了《構建以博雅為表征的校園文化》,通過介紹該校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作用及如何推進,來詮釋該校的“博雅”文化!俄槙r而導因地制宜就校取材》來自xx第二實驗小學的黃玲玲老師通過三大板塊:一、順時而導,推波助瀾;二、因地制宜,內外共推;三、就校取材,整合推進。介紹了xx第二實驗小學在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進程的一系列行之有效且極具特色的活動,讓我們贊嘆之余也深有收獲。最后則是由安徽省蕪湖市師范附屬小學的黃楠老師交流了該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經驗,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該校實行的“陽光銀行”活動,通過該活動的開展,為該校學生的成長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并切實引導學生形成并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所學校所來帶來的德育工作經驗交流,就像是一場盛大的精神盛宴,在讓我們學習之余,也讓我們更加明白學校工作該如何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該如何真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去開展。
如果說上午的活動是一場聯系各校實際的理論學習,那么下午的活動,則是在明確的告訴老師們,如何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生活中去落實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堂不同的類型的課程,三位風格迥異的老師,三場以學生為主體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堂教學,讓我們再次感受到這三所學校在德育工作上的思考和踐行。東石錦青中心小學洪艷芳老師的班會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和諧”種子,撒播在每一位孩子的心中,也撒播在聽課老師的腦海里。課堂上洪老師通過創(chuàng)設形式多樣的活動讓美德傳揚,把和諧傳遞。同時也為我們在平時課堂教學中如何去真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接地氣的教學案例。
廈門市前埔南區(qū)小學的任佳妮老師則是提供了一節(jié)品社課,該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生活中的你、我、他》中主題三《爺爺、奶奶好》的第二課時。任老師整堂課以“實話實話”訪談節(jié)目的形式貫穿課堂始終,通過一系列訪談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老人們的'心靈,了解老年人的特點和情感需要,從而激發(fā)孩子們愛老、尊老、敬老的強烈愿望。但是整堂課由于都是以節(jié)目訪談的形式進行,課堂上有太多的問答形式,讓人覺得形式較為單一,難免會造成孩子的課堂疲勞,無法引起學生太多的激情和共鳴。
安徽省蕪湖市師范附屬小學的李梅老師帶來的是一節(jié)四年級語文課——《頤和園》。李老師以“頤和”二字為抓手,通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生字的方法,注意生字的書寫,和了解“頤和”二字的含義來引入課題。全課由兩個板塊構建而成,第一板塊,抓游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實現對全文的整體感知;第二板塊通過精讀品悟、抓關鍵詞等方法感悟游記,抓不同景物的特點運用不同描寫的手法。體現了感受、理解、積累、運用游記這一體裁的話語形式。李梅老師執(zhí)教的《頤和園》可謂是“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fā)展”的精品課的典范。整節(jié)課板塊設計清晰明快,每一板塊教學步步有高招。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李老師都充分發(fā)揮文本的范例作用,凸顯讀寫結合特點,將讀寫進行到底,體現了語文科特有的本性。讀中悟寫,以寫促讀,形成讀寫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是本節(jié)課顯著的特色。
以上為參加本次活動的點滴感受,相信通過此次學習,在今后學校的德育工作和班級的教育教學中,我將會汲取這些專家老師們的經驗方法,讓自己在這些方面都有更大的提升。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6
同學們常把自由看作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把獲得自由看作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德育可以給人自由。德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德育是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道德是樂園,它指出哪些地方可以光顧,哪些事情值得去做且更具有價值。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fā)學生德育的自主性
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對提高學生德育效果十分重要,這就要求建立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教師尊重學生,師生才有真誠的溝通。這是營造良好氛圍最不可忽視的一點。
在這種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學生思維和觸角便能多角度地伸展,學生的潛能才能充分發(fā)揮。在小學生中,真正有效的德育應該為學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而且這種道德行為是發(fā)自內心的自覺行為,為使學生具有一個良好的品質,老師必須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耐心細致,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美好心靈。也不可忽視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所以老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家長會的機會反饋信息,并利用《素質報告單》和家長及時聯系,為學生營造更好的成長環(huán)境。學校組織的各種集體活動也是德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師要學會參與。作為一名德育工作者,在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的同時,還必須積極融入到學生中去,直接參與學生的活動。這是師生溝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這就是說教師對學生的愛是開啟學生心靈之門的金鑰匙。教師愛學生,師生感情好,老師表揚,學生認為是鼓勵;老師批評,學生認為是愛護。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中的一切手段和技巧,離開了這一其礎,都將變得蒼白無力。人們在同一年齡對同一知識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從而形成自己的學習曲線,一個人如果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并不是件難事,但要想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改變一個人的思想則是難上加難,所以在我們對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在學生形成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時時刻刻的貫穿在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讓德育工作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二、精心設計活動,激發(fā)學生德育的主體性
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取過程的參與者。”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激勵學生參與,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內化知識,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認知、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形成,都是通過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實現的,而主客體相互作用的中介正是學生參與的各種活動。在德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親自體驗、感受教學過程,領悟道德觀念,讓他們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學習的主人。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的過程即是學生參與的過程。約翰·洛克講:自由并不是每個人的為所欲為。人的自由是在一定規(guī)則內的自由,人們只有在掌握這些規(guī)則之后才能真正獲得自由。在德育活動中,讓學生在小組內講有趣的故事,學生積極參與。有的學生講妹妹用口紅擦臉,涂成了大花貓;有的學生講包餃子時,包成各式各樣的小動物,妹妹專挑這些特殊的餃子吃……學生講的都是真實的故事,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很高。在辨析哪些行為是好,哪些行為不好時,設計如下幾組情境讓學生來演一演:
、賸寢屔r,小明只顧自己玩,不幫媽媽拿藥還說沒看見;
②小紅在家認真做作業(yè)。媽媽下班回家說太累了,小紅主動幫媽媽揉揉肩;
、垭娨晱V告:小男孩看到媽媽幫奶奶洗腳,自己也端來水幫媽媽洗腳。
學生在對比中得出要孝敬長輩。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結合自身實際,學生說出應如何對待長輩,自己還存有哪些不足,以后應該怎么做。學生了解知識關鍵要落實到行動中去。
寬容、理解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基礎!懊恳粋人就是一個世界”,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十分豐富和復雜的世界。在每個學生的心靈深處,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就會發(fā)出一種獨特的音響。
三、發(fā)揮圖片因素,激發(fā)學生德育的創(chuàng)造性
在德育活動中,老師給學生提供多組圖片讓學生觀察,觸景生情,圖片具有特殊的意義和感染性。教師在教學中緊緊抓住這些情感的激發(fā)點,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提高他們的道德認識。出示三幅圖片:
圖片一:出示兩個無家可回的孩子,手中拿著空碗;
圖片二:一次洪水后小朋友無家可回,失去了家園;
圖片三:地震后場景,一片凄涼,房屋倒了兒童都無法上學。
觀看圖片后,學生發(fā)自內心對那些孩子表示同情,為他們的遭遇難過。自己與圖片中的孩子相比較,現在的生活真是多幸福。在學生自主學習,發(fā)揮圖片因素優(yōu)勢過程中,道德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在德育過程中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獨立自主地行使、支配自己的權利,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四、聯系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德育的.能動性
道德修養(yǎng)是指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方面的自我鍛煉、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達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會道德轉化為個體的道德,關鍵是個體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德育老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思想和生活實際,幫助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老師讓學生說說長輩是怎么關心自己的。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想說的真多。有的說下雨了,忘了帶傘,媽媽給我送傘,回到家時,發(fā)現媽媽衣服都濕透了,我卻沒有被雨淋著;有的說在生活中,奶奶不吃瘦肉,把瘦肉給我吃,她卻吃肥肉;有的說家離學校很遠,有一天烈日炎炎,爺爺送自己上學,當到學校時,爺爺大汗淋漓,衣服濕了。學生講的是身邊中的點點滴滴小事,從中可看出長輩為自己的成長付出了很多。自然引入到家庭中,小學生可以做些什么?梢詭蛬寢屜匆路;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學會騎自行車,不要父母接送。此時老師勿需多語,學生就明白了道理。德育老師要努力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善心、每個學生都有潛能、每個學生都有改變、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
道德情感是人們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礎,對學生主體性發(fā)展起著激發(fā)動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個體認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決心要去實現的信條。它不單是某種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頑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tǒng)一;它是道德動機的高級形式,是個人產生道德行為的真正內在動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結構中處于中心環(huán)節(jié)。自然它應成為學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的目標。
總之,在德育工作中,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生理需要,確定德育內容,營造民主、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同時創(chuàng)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德育教師要將關注班級里的留守兒童,要將不同類型的監(jiān)護人分期辦班,在辦班過程中,同家長交流孩子學習、生活、思想的狀況,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讓德育之花在孩子心里綻放。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7
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教師工作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品德規(guī)范、綜合素質、才藝表現等。是學生的素質的重要表現部分,同時這些也是對學生的個性成長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經過兩個多月的班主任工作,我發(fā)現我們班的學生都很有特色。例如:一個叫彭澤湘的男孩子,個子矮小、很頑皮、上課時喜歡搗亂。剛開始我對他很兇,也經常批評他。但幾乎沒有見到什么效果。在此同時我也和他對立了;不管我說什么他一直唱反調。我反思了一下,轉而采用了表揚的方式。慢慢地我發(fā)現他比以前聽話多了。而且成績也進步了不少。結合他的例子,我也用在其他學生身上,我最終也體會到小學生也一樣喜歡聽表揚的話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對于孩子而言我們必須以一顆寬容之心去愛護每一個學生,而不是忽略某些學生。
我擔任的是二年級班主任工作及數學老師,對如何教數學我可以說我沒有把握,但我會盡力從學生的情況和學生特點去上好每一堂課,如:乘法口訣表,我剛開始教時很吃力,發(fā)現自己一個人在講課而學生在玩其他東西,這個問題是因為我的課根本沒有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他們不感興趣,于是我結合小學生好動、喜歡玩游戲的特點,把乘法口訣與游戲結合起來,這樣學生的興趣大大的提高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特點。
同時關于班風、班級管理的調整,我也想出一些辦法:
一、紀律問題:學生自控能力不強,必須加以條件束縛,如“周之星”。
二、學生的成績方面,現在的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既要具有文化知識,又要學會其他才藝,如“畫畫比賽”、“才藝表演”。
三、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如 亂丟垃圾、亂涂亂畫、不講禮貌等,針對這些我們每個小組選出“監(jiān)督長”,監(jiān)督一個小組,小組之間相互比賽一周評一次。
總之,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必要組成部分;同時,德育工作的好壞也影響到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和道德規(guī)范。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8
我們班剛來了一位新轉學的孩子,這一天,我和來送他的媽媽聊了起來,當問起孩子轉學的原因時,家長說:“孩子以前在的那個幼兒園,他們班的老師是個很年輕的小姑娘,很愛美,去接孩子的時候,經?吹嚼蠋煵皇窃谡甄R子就是在化妝,要不呢就是玩手機,很少在孩子身邊。我們不放心,就轉園了。
聽到這些,我想了很多,作為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的讓家長放心呢
記得有一次,我?guī)е业呐畠旱结t(yī)院去看病,接待我們的是一位長得很普通的.中年女醫(yī)生,但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手是那樣的輕柔,動作也很麻利,話語是那樣親切,就像母親一樣。短短幾個小時的治療,我的孩子一直都是靜靜的注視著她,沒有一點害怕的心理。我突然覺得她是那樣的美麗,他的手是那樣的白皙,服飾那樣的整潔,容貌是那樣的親切可愛。
這位普通的女醫(yī)生用她精湛的醫(yī)術和高尚的醫(yī)德贏得了患者的尊敬和愛戴,那么,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面對幼兒和家長,什么才是我們真正的美麗呢?清晨,當新幼兒入園涕淚交流哭鬧不休時,老師耐心的撫慰和溫柔的摟抱是最美麗的,室外,老師和孩子共同忘我的游戲時,老師身上沾滿的草屑和手上臉上的灰塵是最美麗的。生病幼兒的床前,老師無微不至的關懷照顧是最美麗的,晚上,家長晚接時,老師理解的話語和微笑是最美麗的。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9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么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下列方法。
一、我注重發(fā)揮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數學課,我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后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我注重在數學教材中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
三、聯系實際,寓教育于活動之中。
聯系班內學生的思想實際,通過有意義的活動進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抓住一切機會,用經典教育孩子,如《孔融讓梨》等,使孩子受到教育。再次,遇到學生出錯,努力提供機會讓他改錯,增強學生自我約束的信心。最后,以綜合課為主陣地,強化學生的愛校、愛班意識,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四、耐心教育,以表揚為主。
愛聽表揚是兒童心理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fā)生連鎖反應。例如:上課了,大部分同學在吵嚷,沒有做好上課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別人往往幸災樂禍;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個坐得好,不說話,書本都準備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揚有批評的作用,是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批評。我常用表揚某個學生道德品質、思想行為上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和克服后進學生中存在的消極因素,寓批評于表揚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之間互相學習,達到取長補短的目的。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0
接到學校通知,根據上級精神要求,我認真學習了《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通過學習自己感悟很深,尤其是弄懂了很多這幾年工作中比較困惑的問題,也為自己指明了今后的教育教學方向。下面寫出我的心得體會:
1、科教興國,德育先行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養(yǎng)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質優(yōu)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我們要結合《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解放思想,從少年兒童的實際出發(fā)制定教學計劃。尤其小學低年級的德育目標: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xiāng),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huán)境,愛惜資源,養(yǎng)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更是結合了孩子的特點及年齡,所以,作為低學段教師,要從輿論宣傳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證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2、找對方法,家校協(xié)作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只有學校教育,而無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yǎng)人這一極其細致、復雜的任務!蔽覈糯兄V語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等?梢姡逃ぷ鞑粌H需要學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長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抓好低年級學生的德育工作。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給孩子的影響又是時刻存在的,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的行為習慣起著尤為關鍵的影響。所以老師和家長的聯系就成為了孩子德育教育不可少的`一種手段。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加強家校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家里的思想發(fā)展,并作好學生在校的反饋情況,讓老師和父母都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確的指導。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最好的補充,是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連接紐帶。要想提高德育教育效果,需要家校兩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達成共識,才能給孩子德育培養(yǎng)生長出一雙有力的翅膀,促進孩子健康、茁壯的成長。
3、營造氛圍,提高效果
我們常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但學生對于實際的意義還不是很明確,尤其是低學段學生,他們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都不是很強,這就需要我們結合孩子的心里特點進行德育教育。我認為應該:“營造氛圍,提高效果”。我們不能僅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教育,而更應該從孩子身邊的人、物、事入手,教育學生怎么樣的行為才算是愛祖國愛社會主義,要讓學生知道要愛祖國愛社會主義,首先要愛家鄉(xiāng)、愛學校,讓他們從小事做起;教師要引導學生共同為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出力,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讓學校內的一草一木都成為教育的陣地,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熏陶,提高素質;另外,學校課程也是向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經常的途徑,學校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長,開設種類多樣,內容豐富的校本課程,提高學生德育教育效果。
總之,國家的發(fā)展靠教育,教育的發(fā)展靠學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只有教育思想正確,把學校德育擺在首要位置,才能把我們學校真正辦成有未來的教育。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1
“智育不好是次品,體育不好是廢品,德育不好是危險品”是人們對教育是否成功的生動評價,同時反映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皩W生是主體,老師是主導”。所謂“導”就是在德育教育過程運用輿論引導、學習輔導、行為誘導、心理疏導和思想開導等方式,提升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效果。
一、輿論引導,樹立正氣
在集體中,健康的輿論能扶正壓邪、鼓舞人心,反映著班集體的利益及道德水平,有利于形成良好風氣:精神飽滿、積極向上、人人爭當先進。因此班主任必須針對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恰當而又靈活地采取有效途徑培養(yǎng)正確、健康的輿論,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首先,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資源的教育功能,如精心布置教室,有意識地裝貼相關名言警句,開辟學習、評比專欄,做到藝術性與教育性融為一體,既美化環(huán)境又熏陶學生。把黑板報辦成引導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的輿論宣傳陣地,既鍛煉學生又教育學生。其次,及時組建優(yōu)良的班委會和團支部,讓那些品學兼優(yōu)、集體榮譽感強、做事認真負責的學生擔任班(團)干部,為學生起模范帶頭作用,協(xié)調師生關系并切實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再次,建立激勵機制,賞罰分明,獎懲有度,從多方面引導鼓勵學生,及時發(fā)現他們的“閃光點”,形成“事事有人做,個個都爭先”的良好局面。
二、學習輔導,增強學生的信心
學生在校主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學生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求知欲強,但由于受學習基礎、家庭環(huán)境、接受能力、興趣愛好等諸多因素影響,部分學生的成績會相對落后或不平衡,作為班主任除了給學生指出人人都能成為成功者,都有成功的希望之外,還必須加強個別輔導。這就要求班主任及時全面地了解分析學生的成績變化,既做學生學習的“導師”,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愛護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興趣,又做學生學習的“調度師”,協(xié)調各科作業(yè)情況,合理安排時間,與任課老師共商改進辦法。掃除了學習障礙,改進了學習方法,增強了學生的信心,教學質量才會全面提高。
三、行為誘導,融洽師生關系
為了學生能朝著好的方面發(fā)展,學校有許多規(guī)章制度要求學生遵守。在當今社會現象、家庭狀況與學校教育存在一定矛盾的情況下,光靠苦口婆心地說教顯然太蒼白無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老師應該給學生介紹、樹立一些榜樣。班主任生活在學生中間,是他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最好榜樣。因此當好班主任的有效辦法就是身體力行,要求學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如開會時與學生坐在一起聽會,做操時站在隊伍后面一起做,而不是在前臺閑逛閑聊,也不是躲在遠處偷偷監(jiān)視;勞動時親自動手,而不是只做“甩手掌柜”;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自己就該對人有禮貌、談吐文雅、外表端莊、衣著整潔。如果老師以身作則,學生就會模仿,并下定決心去做好,同時還能感到老師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而融洽師生關系,正所謂“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如果班主任只滿足于說教,不僅效果極差,還會使學生懷疑道德教育的內容和教育工作的`要求。
四、心理疏導,消除心理障礙
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身心正處于迅速發(fā)展階段,在心理上表現出半幼稚、半成熟狀態(tài),再加上家庭過分溺愛,社會不良影響,大多好逸惡勞,自我意識過重,心理素質較差等。面對著學校嚴厲的規(guī)范要求,沉重的書包,飽和的時間安排,有些學生往往會走向極端:過份服從依賴,唯恐做得不夠,整天機械式地埋頭苦學;認為自己無法成才,成功無望,對老師的教育反抗仇視,為所欲為,大有“唯恐天下不亂”之勢,學習上只是敷衍。這些都是學生不良心理品質的表現。班主任應及時順從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取個別談心,開展集體活動等各種方式進行引導和調適,并適當教給他們一些心理保健知識,不斷提高學生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對外來刺激的忍受能力、對心理活動的平衡協(xié)調能力。
五、思想開導,樹立人生理想
初中學生精力充沛,好動好奇,易于接受新鮮事物,但他們缺乏社會生活經驗,辨別是非能力不強,難免會對一些事情有不科學的理解或沾染上一些不良習氣,有的甚至做些錯事,陷入矛盾、痛苦、迷惘的境地,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對人生、未來失去信心。對此,班主任不能只堅持原則,嚴格要求,而應對癥下藥及時開導學生的思想,既不過分計較,也不過分急躁,而是幫助學生找出致錯的根本原因,循循善誘地引導其改正,盡快走出陰影以免造成惡性循環(huán)。同時引導學生培育科學、先進的人生觀、價值觀,加強理論修養(yǎng),豐富知識,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心得體會
能否堅持“導”關鍵在于班主任的愛崗意識和敬業(yè)精神。只要我們堅持了“導”就能建立良好的班風,樹立老師的威信,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素質都得到充分發(fā)展,真正達到“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目的。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2
第一,在生活和職場的選擇上,我愿意為民辦教育做貢獻
大學畢業(yè)后,他在湖南同德職業(yè)學院做了五年輔導員,與民辦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F在他的教育理念在學院中獨樹一幟,作品中體現的語言技巧和方法在班級管理中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因為他始終牢記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的社會責任是把學校交給他的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一個能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有真才實學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他把這種教育理念外化為教學、管理和服務。
在生活中,他也堅持因材施教,嚴格管理。這幾年他確實取得了一些著名的成就,就像他一開始說的,他堅持和德國一起發(fā)展,一起成長。
二、在輔導員的工作中,奉獻青春,不后悔
做好高校輔導員很難,在民辦學校做專職輔導員更難。學生政治思想表達、行為習慣、綜合素質、專業(yè)成績、技能水平,以及學生患病、抑郁、家庭經濟困難等情況。必須用愛和責任。
他知道老師責任重大,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他以學校為家,每當班上出現一點小問題,他都會及時趕到現場了解情況,毫不拖延地幫助解決。王烈光,228班學生,婁底市雙峰縣人。他從小家境貧寒,體弱多病,高考也不理想。自從來到學校,我一直自卑,抬不起頭,甚至有過自殺的念頭。
了解情況后,宋先生和他交心,關心他的生活,甚至搬到學生宿舍和他一起吃飯生活。他不斷受到鼓勵和激勵去學習。后來,這個學生被提升了,充滿了自信,在所有學科中名列前茅,尤其是在專業(yè)技能上。
畢業(yè)后被深圳市雷橫光電有限公司選聘,現已成為公司的技術骨干。此外,259班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如李鑫和楊磊,在他的關心下,克服了許多困難,成為班上的骨干。李鑫也是交誼舞協(xié)會的主席,他對學生一視同仁。狠抓班風學風建設。到目前為止,所有學生都獲得了汽車檢測高級證書、電工證書、電器維修中級證書和特種安全操作證書。并受到培訓車間師傅的高度贊揚。
他帶來的學生不僅基礎理論知識扎實,而且具有實際動手操作能力。但在這背后,宋先生犧牲了許多周末和休息時間在訓練車間度過,連他自己都記不清了。因為同學們把宋老師當導師,同學們都很支持和尊重他。師生團結和諧,追求卓越成為時尚。
每期開學時,錄取率達到100%,上課出勤率達到100%,班級年年被評為學院優(yōu)秀班。他如此專注于他的學生,以至于他在28歲的時候從未墜入愛河。有人問他值不值。他說:無悔。
第三,抓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潤物細無聲,寓教于樂。
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教育方式,形成自己的同伴,行動自由,不受約束。有一些不好的現象。為了端正班風,培養(yǎng)健康的風氣,他十分注重校紀校規(guī)的教育。制定班級規(guī)則和
貼在桌子上,提醒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斷進步。與此同時,我們積極組織了一系列主題班會,即:“學會求知,規(guī)劃人生,走向成功,服務祖國”和“愛、責任、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班級紀律建設。
為了豐富學生的業(yè)余文化生活,他利用自己的舞蹈特長帶領學生參加各種文化活動。例如,學院婦女節(jié)晚會、元旦晚會、常德學院學生四月文化藝術節(jié)、世界漢詩協(xié)會劉燁湖篝火晚會等,鼓勵學生加入學院的各種社團,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一些學生已經成為每個協(xié)會的骨干?鞓凡粌H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情操,也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
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他通過暑期實習,帶領20xx多名學生參加了廣東、東莞、深圳、上海的社會實踐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社會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還拿到了第一份工資,賺到了學費,減輕了家庭的`經濟負擔。
總之,做一個好的輔導員的經驗是,如果沒有愛心,沒有責任心,沒有強烈的工作責任感,沒有豐富的知識和技能;沒有一顆善待學生,熱愛學院的心,是不可能勝任輔導員的。
而且他總能把湖南同德職業(yè)學院當成自己的家,把學生當成自己的朋友,把講臺和教室當成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學生需要有發(fā)展和前途,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高技能和應用技術人才,奔向祖國的各個方向。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3
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以身作則樹立榜樣《指南》中指出了小學中高年級的德育目標是: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了解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和國家歷史常識,了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tǒng),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和文明禮貌,初步形成規(guī)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yǎng)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具備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而要做到這一點,老師首先要以身作則。
因為教師是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應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和職業(yè)素養(yǎng),為學生樹立榜樣,這就要求每一位教師要樹立為人師表的'榮譽感,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要保持較強的勤奮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更要當好學生的表率。例如,教師要求學生不將粗話,要講文明禮貌,要求學生不亂仍紙屑、果皮,不隨地吐痰等等,教師首先應要求自己做到這一點,也就是說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首先要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教師絕對不做。
深入了解學生,親近學生,發(fā)現出現的不良行為及時糾正,積極引導一個人的思想道德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在這過程中需要有人引導他,當他偏離道德準則時及時把他拉回來,引導他走入正軌。這就需要廣大教師做一個細心人,深入學生生活中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積極開展個別談話與反映他們心聲的集體活動,用“因材施教”的方針,重視做好轉化工作,變簡單灌輸為啟發(fā)誘導,變消極約束、看管為積極自我激勵、自我管束增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
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為德育工作創(chuàng)設廣闊平臺課外活動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課堂,是思想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載體。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外活動是為學校教育目的,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在課堂以外對學生實施多種影響的教育活動。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受到教育,啟發(fā)與鼓舞,是提高德育工作時效性的有效途徑,課外活動多以集體的方式進行,是學生自愿參加。因此,他們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活動中遇到的困難,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團結互助的團隊意識及集體主義精神,克服困難的毅力。
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素質修養(yǎng),開拓視野,同時也起到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如在“中小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中,我組織本班同學開展“講文明、樹新風、爭做符合時代要求的青少年”的評比活動,組織學生觀看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紀錄片,還有關于國防、自然、科技題材的優(yōu)秀影像作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以及國防教育和環(huán)境教育。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齊下,與時俱進,因,你值得期待材施教,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才能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道德標準的合格人才。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4
學校可以把主題教育分解成為內容各異的專題:每年的3月為文明禮貌教育月,4月為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月,5月作為法制紀律教育月,6月為理想前途教育月,7-8月為社會實踐教育月,9月為行為規(guī)范教育月,10月為愛國主義教育月,11-12月作為藝術活動月等。這些主題教育,既各有側重,又互為依存,構成了一個多姿多彩的德育系列。讓學生的情操在活動中得到了陶冶和升華。增添了他們的德育“內力”。
社會處于一個不斷變革和發(fā)展的時期,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zhàn),為了做好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做到校長重視德育工作,提高教師德育水平,加強校園周邊環(huán)境治理,開展系列活動,拓寬德育途徑,方能撐起教育的一片晴空。
一、開展系列活動,拓寬德育途徑。
課堂教學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其“威力”無庸置疑,然而學生的心靈是廣闊的,,思維是活躍的。面對紛繁復雜,瞬息萬變的社會,德育,如何有效的“釋疑解惑”,讓學生“不畏浮云遮望眼”。顯而易見,僅課堂的作用是不夠的。老師對”5+2=0“的感悟很深,學校五天的教育常被兩天的社會負面影響沖得一干二凈。德育,并非理論的詮釋和道德的選擇,也不僅僅意味著概念的掌握和行為的表現。現代的德育內涵是豐富而博大精深的。為了適應學生身心特點和社會的變化,在堅持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持之以恒打好”陣地戰(zhàn)“的同時,也要開辟”輔戰(zhàn)場“,開展好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主題教育等。
1、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德育,作為一種教育過程,是永恒不變的,作為一種教育現象,其內容又是多種多樣的。每個德育過程和德育內容,都是針對教育對象特點和教育目標要求進行的。學校要把握住德育特點,順應時代變化,捕捉學生需要,處理好德育過程持續(xù)性和內容靈活性的關系,實現德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就是頗具代表性的舉措。
2、系統(tǒng)全面的開展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首先搞好入學教育,在學校,學生最先接觸的是入學教育,教育內容除學習目的、方法的教育外,大多涉及洗漱、衣著、舉止、衛(wèi)生等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guī)范,日常行為規(guī)范很多,習慣的養(yǎng)成也非“一蹴而就”,不“習”就不成“慣”。學校應結合實際制定可行的《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把日常行為規(guī)范“三字歌”發(fā)至各班張貼,每天早習前,強化學生齊頌。
文字,畢竟是一種形式上的要求,或者說是“軟”要求。讓學生變成自覺的習慣,真正對學生具有約束力,學校要專門設立“文明衛(wèi)生監(jiān)督崗”,對學生執(zhí)行《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情況進行實地監(jiān)督。若學生不經意違反規(guī)定,“文明衛(wèi)生監(jiān)督崗”便會及時提醒,校園廣播站不定期的對那些“出格”者曝光,每位學生遵守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情況與班際流動紅旗掛鉤,這樣學生就不敢“輕易妄動”了,久而久之,好的行為習慣就養(yǎng)成了。
二、學校校長應重視德育工作
目前,上面對學校的評估體系中突出了教學質量(智育)方面的評價,滋生了許多校長以分數論英雄的單一學校發(fā)展模式,忽視了“士有百行,以德為首”的古訓。古往今來,那些汗青流芳的'偉人豪杰,無不把道德的追求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芭Τ缑,皓首以為期”就是當下人們發(fā)自內心的渴盼。在學校教育中,道德與之相伴的德育,始終被人奉為圭臬,道德成了社會全面、和諧發(fā)展的核心,從而要求校長要重視德政。常言道:“一個好的校長,就是一所好的學校。”的確,校長的辦學理念,人格魅力,學識水平和管理能力,不僅引領著學校的辦學方向,還決定德育目標實現的程度,因此要求校長做到行勝于言,做到校務公開、公平、公正,學校的重大決策,大額開支一律班子集體研究,一個集體的凝聚力,就是通過校長這些“善舉”而使之“潛滋暗長”,比太多的的約法三章來得“美麗”,彰顯了校長的高尚情操,為學校營造良好師德之風開啟了一扇門。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德育水平。
只有加強學校德育工作,培養(yǎng)新世紀的接班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讓全體教師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人生觀、具有良好的師德,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掌握對學生進行正確評價的方法,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為達到此目的,必須做到:
1、務實教師教學基本功,提高“言傳”效率。成立專門的德育教研組,在教師中開展崗位技能比賽,每年開展評選“教學新秀”和每位教師上一節(jié)“德育佳課”活動。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和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不斷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水平。除此之外,還要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和師德水準,增強“身教”的效能。從抓師德教育入手,在教師中深入開展“講師德、育新人、講奉獻、爭先進”和“樹師表形
象、鑄偉大師魂”活動。要求教師做到“五心五提倡”,即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一片忠心;對待學生一片誠心;服務學生周到熱心;了解學生全面細心;教育學生誠摯耐心。提倡艱苦創(chuàng)業(yè),獻身教育;提倡奉獻敬業(yè),崗位成才;提倡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提倡園丁育人,循循善誘;提倡健康娛樂,崇尚科學。在教師中樹立起無私奉獻、敬業(yè)愛生、自尊自重、艱苦奮斗、奮發(fā)爭先的忠告形象。每年的教師節(jié)姚評選表彰“十佳青年教師”和“師德之星”活動,讓榜樣的力量感化每一個心靈。
2、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認真執(zhí)行《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嚴禁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侮辱學生人格等一切違反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行為。
3、教師還要不斷更新德育內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徑,形成符合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因為新時期的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欲強,他們的愛好和興趣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和創(chuàng)新性。從而要求教師成為政治堅定、思想過硬、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精于教學勤于育人的能勝任思想政治工作,實施素質教育的精兵強將。
四、加強校園周邊治理,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關心和保護學生的健康成長,維護好校園治安秩序,是實施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證。要讓世人明確抓好校園治安秩序,不僅是學校的職責,也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和義務。只有動員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齊抓共管,校園治安綜合治理才能落到實處,學校才能安定、穩(wěn)定。充分發(fā)揮法制副校長的功能,組織師生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guī)。成立校園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經常分析校園周邊的治安狀況。配合公安、文化部門清理好校園周邊200米以內的網吧,電子游戲室,桌球室,整治好校門口亂擺攤設點,亂停車的現象。
當今世界正處于一個不斷變革和發(fā)展的時期,人們的道德水平良莠不齊,不良的德行不斷沖擊者學校這方凈土,對學生實施“超強社會化”影響,使學校德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本人通過十多年分管學校德育工作的經歷,略談如何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點滴體會。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5
近年來,中小學德育工作者緊跟時代發(fā)展步伐,從思想觀念到實際工作,都積極創(chuàng)新,謀求改革,進行了一系列大膽的嘗試,在加強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思想品德課程的教研,思想品德評價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不少可喜的進步。然而,處在社會轉型時期,社會生活發(fā)生著急速的多層面的變遷,舊有的、傳統(tǒng)的文化道德觀念和德育范式已無法適應時代的新要求,經驗的、落后的德育舉措和方法步驟已無法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心理需求,文化和價值多元化猛烈地沖擊著學校德育。青少年學生接受新事物迅捷,對新的價值觀念敏感的特點,使得其常常在外界誘惑或內部不正當的需要的推動下,產生不少與德育工作者教育初衷相違背的行為,如自覺性差,自制力弱,行為失范,心理缺失,道德倫喪等,這些現象的出現,不僅給目前中小學德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還能暴露出德育工作者在實施德育過程中,缺少方法上的調整和適應,缺少情感上的激勵與引導,缺少活力與魅力。也難怪德育很難真正打動與感染學生的心靈,學生對德育厭倦,主觀能動性喪失,師生關系失調,這樣以來,德育低效或實效性不佳就成為一種必然。
德育實效性差,不僅意味著投入的德育資源無法產生應有的效益,導致教育資源的浪費,更主要的是影響了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的質量。必須清楚看到,不講求實效,是德育形式主義的表現,這樣的德育不會有生命力,而且會使人對德育的地位和作用產生懷疑。因此,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中小學德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十分緊要的任務。
一、影響德育實效性的因素
目前,中小學德育主要是通過學科德育課程,活動課程和隱性課程來實施的,筆者作為一名一線的德育工作者,在長期的教育實踐和操作過程中,認為導致德育實效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存在著以下幾種值得反思的現象。
一是中小學德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形式主義的傾向。筆者曾在本校及周邊一些兄弟學校進行調研,也發(fā)現了不少德育的所謂亮點。
如一所初中制訂了詳實具體的德育制度,《學生在校一日規(guī)范》、《班級量化考核實施辦法》、《德育學科滲透實施方案》等一應俱全,涉及德育管理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說是細枝末節(jié),實令人汗顏,但與校長的交談中才得知,學校規(guī)模不大,不可能安排幾名專職人員進行常規(guī)性檢查考核,德育主任又堅持代課,故而檢查考核只能落空,象征性地填上這樣或那樣的符號,再加之德育工作不可能全部被量化,如對學生的了解與研究,對學生明辨是非能力的培養(yǎng)等,這種考核也就失去了很強的可操作性,不可能給出班級及至班主任的準確評價,導致班主任工作上、人格上的尷尬,究其制訂制度的目的而言,校長只苦笑一句:“上邊(領導機構)檢查時,有‘制度是否健全’一項”,也就是說,這些方案的確定,目標是應付上邊的,只考慮到上面下達的德育任務,而較少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品德基礎和品德需要。
無獨有偶,本學校也曾經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法制文藝表演活動,當羈押的少年犯動情地向母親懺悔,向師生謝罪之時,大部分同學爆之以熱烈的掌聲。
聽著這刺耳的掌聲,筆者深刻地意識到,我校在設計和組織活動時,對學生及其品德形成與發(fā)展并沒有充分考慮,不切合學生實際,只求有色有聲,轟轟烈烈,而忽視了學生有可能將其作為文藝作品而稱贊的可能性,道德內化的功能已全然喪失了,還不能不說是德育實效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是德育定位不準或者偏移。長期以來,受形而上學和認知主義思維的影響,我國德育理論和實踐中一直存在著誤區(qū),把學校德育從完整的教育中割裂和抽離出來,使之成為學校中一個單獨的實體,試圖單靠單獨的德育課程,單獨的德育機構來實施德育,僅僅在專門的時間里,由專人去搞德育,而沒有形成全部門、全員和全時空抓德育的意識,這又怎樣保證德育的實效,表面上看來是對德育的重視和強調,實際上已演變成一種地位和價值的偏移和變相缺失。同時,因為德育被抽離而作為一個單獨的實體,在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落實,就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甚至干擾。目前,不少學校特別是農村學校,仍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和升學教育的模式,德育“講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還十分嚴重。
三是德育脫離生活實際。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當前的學校德育在內容上存在著過于強調道德的知識體系化和邏輯化的傾向,而只是依靠學校教師,在封閉的“思想無菌室”里傳輸理想化的道德信息,提出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與現實道德實際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距,表現出空疏的特征。對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遇到具體道德情境的道德判斷和選擇幫助不大,學生很難形成道德體驗,因而表現出對德育的厭倦,很難產生興趣。不單如此,道德來源于生活中的各種關系,并體現在生活世界之中,它如果離開了生活實踐,就必然喪失生命力。而筆者所接觸到的現實情況是,學校里校長或德育處開會講德育,做幾次報告,開幾次主題團會,或者搞幾次德育活動,就認為可以使學生思想道德實現質的飛越,真是天方夜譚。不注意把德育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不注意把德育同社會分析評價結合起來,不注意把德育同學生日常生活結合起來,不注意把德育同師生交流結合起來,就不可能形成教育的合力,綜合做功,形成和諧的社會關系,養(yǎng)成至善的學生人格,因而便不可能取得德育實效。
四是德育方法過于簡單。
長期以來,我們在德育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簡單的基本定式,其主要表現有:注重單向灌輸,弱化主體作用。
在德育中較多地關注學生的認知或知識層面,在信息傳達上帶有明顯的強制性認同特征,用既定的道德規(guī)范約束學生的行為,防范學生的行為,其動力系統(tǒng)是外在的,學生不會產生獨立的情感體驗,從某種程度上講,影響了青少年學生道德自覺性的發(fā)展和道德自主判斷與選擇能力的培養(yǎng),不會產生內在需求,實踐證明,對學生過多的控制、懲罰,會導致學生的恐懼和逆反心態(tài),形成表里不一的言行方式和人在德育中而心在德育外的“精神游離現象”,更有甚者,教育者將遭受質問和反判,權威被挑戰(zhàn)和懷疑,由此,教育者主宰的約束防范式德育會步入低效的迷谷。
久而久之,學生對生活中的道德關系的敏感性,就會被教育者所封殺,只知道背誦道德條文,把口頭的道德言說與自己的生活行為相分離,喪失獨立個性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提高德育實效性的管理對策
要從根本上提高中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構建有魅力的德育,就必須切實提高德育的針對性,真正做到理念上的更新,從實際出發(fā)。
一是要加強德育的科研工作。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德育工作者務必結合自己的工作開展德育課題研究,并將研究成果運用到德育實際中去,以德育科研推動德育工作的改進,增進德育工作實效性。
首先,德育工作者必須認真研究新形勢下的德育規(guī)律,充分考慮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初期的社會生活實際,看到社會轉型期出現的文化,道德和價值多元化的現狀,把引導和澄清學生頭腦中存在的文化、道德和價值混亂作為總體目標,面對全球生態(tài)化、網絡化和多元文化碰撞與交流的大趨勢,引導學生慎重思考主體生命對外部世界和自身的能動作用,創(chuàng)造價值,從而在紛紜繁雜的價值領域選擇牢固樹立對他人、對社會、對國家盡到責任與義務的正確的、積極向上的生命質量意識,并且用寬容的精神,將自己從繁雜的事務中解放出來,從沉重的應試壓力下解脫來出,擺正德育的功能取向和目標取向,勇于反思,敢于質疑,大膽實踐。
還要在德育內容的選擇上做出相應調整,遵循學生品德發(fā)現規(guī)律和年齡特征,使其深度和廣度上與學生品德發(fā)展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相耦合,讓學生易于接受,樂于接受。
在當代獨生子女日益普遍,學生中個人主義日益抬頭的狀況下,引導學生學會交往應該成為具有現實意義的重大課題;其次,德育工作者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發(fā)展實際,積極調研學生品德形成的心理學要素,作為一名中小學德育工作者,要熟悉和掌握學生品德發(fā)展的年齡特征,并將此作為德育工作的出發(fā)點,采取合理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要適時激活學生的道德動機,提供良好的榜樣,創(chuàng)設道德情境,讓學生在有意識模仿的心理準備下,形成道德信念,豐富道德情感,自覺抵制誘惑,培養(yǎng)毅力,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二是強化德育實踐。
學校德育從根本上說是通過學生的日常生活及其經驗而產生作用的,因為德性表現在日常行動中,它本質上是實踐的,是人的具體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體生活的。學生品德的形成與發(fā)展也必須依賴于生活實踐,否則,將無任何效果可言,因此,有魅力的德育是內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與生活的意義聯系在一起的。
筆者以為,在這里提出的德育實踐的強化,必須同時滿足三個層面的特征,一方面,關注學生的道德主體性的自我發(fā)展,它是從學生的道德體驗起始的,相信人的德性發(fā)展的資源在人的道德體驗,唯有把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的權利放在第一位,才意味著以人為本,才意味著德育是以關懷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價值取向的,才是以尊重、關心、寬容、理解、愛心、鼓勵的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或形成自己的道德品質的,才是克服了定位不準的錯位和克服了方法論上的固執(zhí)的,此時的德育才能有效促發(fā)學生的道德體驗,使學生在體驗過程中學會道德判斷,學會選擇,學會行動,自覺發(fā)展其自我道德約束力,產生應有的教育效益。
另一方面,強化師生雙向互動,現在的青少年生長在一個社會經濟、科技文化極大發(fā)展的時代,他們樂于接受新生事物,主體意識和平等意識明顯增強,在價值觀選擇上已不再受以往傳統(tǒng)的、封閉的一元價值觀的左右,有自己的獨立意識,時常在自己的行為中實現一種新的價值追求,他們的一些道德觀念本身就包含著新的社會生產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價值觀的萌芽,誠如孫云曉說的:信息化社會決定了兩代人的雙向社會化。這實質就是互動的過程,也只有在互動中,才可能促進情感意識和尊重意識的增長,促進想互的理解與價值觀的認同與包容,而雙向互動的要旨,就是不斷創(chuàng)造豐富多彩的,能夠真正調動學生主體性活動。
在活動中,讓師生雙方都動起來,真正有了感動,有了理解,有了體悟。學校德育工作者要組織活動,卻不能過分追求形式的熱烈與場面的火爆,不能過分強調我校做了哪些活動,為應付上級檢查而開展活動,必須是讓學生和德育工作者一起,在雙向互動中踐履道德,感受道德,體驗道德,學生自主選擇,發(fā)展品德,內化道德內涵,這才是有效的德育活動。
還有一方面,是德育的實踐不能以紀律為形式,強制的訓誡、評價和獎懲,體現為一種道德的管制,如果學校僅僅利用各種手段獎懲,約束學生的生活行為,那就成了一種監(jiān)督,道德主體就必然生活在處罰的恐懼和焦慮中,那么它不但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斷力,反而把學生訓練成唯唯諾諾的服從者,而這種重負,對學生來說,不亞于目前的學業(yè)負擔,總想尋找機會來釋放,一旦走出學校,那些清規(guī)戒律便不再發(fā)揮作用了,不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反而表現得更加頑劣和難以控制。所以筆者說,德育是持久的復雜的教育工程,缺乏了生活的實踐性,便會失去應有的實效。
三是努力完善德育網絡。要克服學校教育中德育不到位,游移不定和偏移現象,就要從根本上變革思維方式,克服分割性思維的慣性影響,用復雜性思維重新作系統(tǒng)思考。
其實,德育是整個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與靈魂。首先就是要形成人人齊抓共管的德育格局,在學校內建立必要的德育機構,形成完善的組織系統(tǒng),制訂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國家有文件規(guī)定,校長尤其是德育主任要全面負責學校德育工作的組織領導,保證德育工作計劃、時間、人員、經費的落實,健全德育工作指導小組,理順德育處、班級、班主任和團隊組織在德育工作中的相互關系,確保德育合力的形成。校長和德育主任必須通盤考慮各種因素,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和組織實施,注意各部門、人員活動之間的銜接與聯系,發(fā)揮整體效應。
其次,要認清德育必須依托智育、體育、美育等其他各育,以諸育為載體,滲透德育的理論,要在學校中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識,德育機構是主力軍,但其他科任教師、職工、甚至其他各處,各教研組都是德育的生力軍,要充分利用課程特點,想方設法完成好德育滲透任務。
再次,近些年來,許多私立學校,甚至公立學校都大張旗鼓搞所謂封閉式教學,準軍事化管理,在某種意義上講,其對應試教育體制下質量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反過來想,這又是一種陳舊的思想觀念,他把學生品德形成與發(fā)展的重任完全交給學校,是不符合社會規(guī)律的,是在風起云涌的社會改革浪潮中,建立了一個相對封閉的孤島,它斷卻了與外界的聯系,喪失了讓學生認識社會,與時俱進的精力和銳氣,是一種最大意義的犯罪,因為學校教育不可能代替其他教育的配合與補充。
筆者認為,要在堅持學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前提出,注意發(fā)揮學生家長和社會各屆的作用。目前的現狀是家長參與德育方式過分單一,只是一種形式上參與,諸如開個家長會,家校聯系卡,學生作業(yè)展覽時有部分家長參與等,這種參與方式僅限于個別學生的教育問題處理,德育工作者也與家長保持了一定的距離,聯絡性質單向,家長始終處于被動狀態(tài),不懂得也不敢和工作者提出個人需要。
我們應積極倡導心理層面的人際參與和制度層面的管理參與,讓家長與德育工作者在較為親切融洽的氣氛中交流意見建議,甚至可讓家長參與校務委員會,直接參與德育管理和教學管理,形成完善的行政機制,形成相互信任的協(xié)作機制。社會各屆的參與則更是鳳毛麟角了。
其實,學生來源于社會,置身于社會大背景中,他同樣面臨著復雜的人際關系,來自家庭的、親屬的、非新屬的,沾親帶故的,素昧平生的,都出現在學校周圍,都會與學生產生這樣那樣的聯系,產生各種各樣的影響,作為一名出色的德育工作者,特別是領導者,就應將學生的成長空間有效把握,合理利用。
實踐也證明,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學生將耳目一新,并可激發(fā)出更大創(chuàng)造熱情,在此方面,筆者建議,可先采用以下幾種方式挖掘社會資源,請師入門,直接利用社區(qū)人力資源,如請老干部、司法人員入校,攜手共建,利用社區(qū)環(huán)境資源,開設文化教育基地,德育基地,提供社會性勞動實踐場所等,利用大眾媒體,豐富德育內容等。
四是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發(fā)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通過創(chuàng)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值得予以充分肯定,一般來說,我們主張通過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三個方面的工作來建一所學校理想的校園文化。而在這三個方面,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倡師生共建共維護,這樣學生才會珍惜學校的綠美化凈化成果,激發(fā)榮譽感和責任感。
制度文化建設主要彰顯的是規(guī)范和約束作用,告誡師生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不便贅述。
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則是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校長是學校的靈魂,校園文化實際上就是校長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有效推動文化建設,校長必須根據學校發(fā)展規(guī)律,綜合社會各方面對教育的要求,對學校作出長遠的、全局的考慮,然后利用自己和領導班子的榜樣作用,發(fā)揮模范作用,推動目標實現,還必須激勵全校師生,朝著所預定的形象發(fā)展,形成獨特文化,成為一種象征,當然,離開了師生的活動,校園的精神文化產品不僅失去創(chuàng)造性、繼承性,而且原來的精神文化傳統(tǒng)也不再存在生命與活力,因此,校園文化建設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體能動性,激發(fā)師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變被動的接受傳播知識為主動的運用知識,發(fā)現知識和創(chuàng)造知識,而一旦這種人人努力為校園作奉獻的氛圍形成,學生的德育目標就業(yè)已實現了,學生的情操、品德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起來。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德育工作培訓心得體會11-13
小學德育工作心得體會03-16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5篇04-04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15篇)04-07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精選15篇)01-08
學校德育工作心得體會06-29
德育工作心得體會 15篇05-05
班主任德育工作心得體會02-07
德育工作培訓心得體會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