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精選18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
觀蘇軾一生,無法不對其才智贊嘆不已;而其言行、詩詞、幽默,無一不是其才智的體現(xiàn)。
蘇軾是幽默的。某次與王安石談及王之所謂“字源學”時,引用《詩經(jīng)》中“鳴鳩在桑,其子七兮”,并父母共九只鳥,以王安石的方式來向其解釋為何“鳩”為“九”、“鳥”二字合成,實為嘲諷;后某次更戲謔王安石曰“‘波’若是‘水’之‘皮’,則‘滑’就是‘水’之‘骨’了。”即使在被貶至缺醫(yī)少藥的海南之后,對朋友僧人參寥的關心,他仍在回信中說“但若無醫(yī)藥,京師國醫(yī)手里,死漢尤多!币源藖砀嬷笥巡槐負鷳n。
蘇軾是熱愛生活的。其余不必說,僅在美食方面,就有軼事、傳說數(shù)樁。他自己研究烹飪之法、自己釀酒,更是留下了“東坡肉”、“東坡壺”以傳后世。他在詩詞中,也多次提及美食——“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蘇軾是感情豐富的。他的《江城子》一詞,“十年生死兩茫!,對其亡妻寄以情思,與其“大江東去”風格迥異,凄婉哀傷。在朝云因瘟疫早逝后,他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均表達了深切情愛與傷痛,后來更在《西江月·梅花》一詞中,以梅花象征朝云,既似寫花,又似寫人。
蘇軾是剛直的。盡管有過數(shù)次因詩而被捕、受審,但他仍然不改犀利詞風。好友劉恕罷官出京時,他寫詩諷刺“群烏未可辨雌雄”,后又寫“猶誦麥青青”,對官場榮耀表示鄙夷之意。在某次剛剛被釋出獄后,即寫詩兩首,隨后自己也擲筆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
蘇軾也是幸福的。他一生交友無數(shù),知己遍天下,兄弟情深,妻妾對其關愛有加。盡管不如意事眾多,如朝云笑言其“一肚子不合時宜”,但他的生活又怎可不稱為過得快樂呢?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象一陣清風過了一生”,“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誰說不是呢?僅此感懷東坡居士這位曠古奇才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2
那是一闕詞換一壺酒的朝代。多少風流雅士、絕色佳人,于宋朝的春風亭園,杏花釀酒,松針煎茶,即興填詞,歲序安然。
而正因蘇東坡生于這個一首詞可換一座城的朝代,他才可過的快樂,無所畏懼,似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卻不得不說,他這一生,很是精彩。在煙塵飛揚的世間,猶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學會隨遇而安。他遭貶謫,被放逐,一生輾轉流離,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蘇東坡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他曾感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他雖無意仕途,卻不能徹底做個散淡閑人。他的一生,一半江湖,一半山林,一半忙碌。他喜歡翠竹楊枝,卻舍不下酒肉佳肴。他在濃郁中追求清淡,于深沉中品出清歡。而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許多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留下了他的故事,也留下了他的詩詞,更留下了他的悲歡離合。他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衰煙雨任平生”的.況味。他在黃州偏遠的鄉(xiāng)間,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薄。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雅。
蘇東坡,他于簡潔的茅檐草舍,一壺清茶,幾碟素菜,悟出了人生的境界與禪意。林語堂于書中曾曰: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這個他,當然是蘇東坡。他的一生,堪稱奇跡。
從凄美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股稍高燭照紅妝”,到豪放的“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再到,灑脫的“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最后是哲思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边@一句句詩一首首詞,承載著蘇東坡的人生,起起落落。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是同代人,沒有關系。書中曾云:“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因為我喜歡他。”如是,我愛他,愛他率真,愛他孤傲,愛他清廉,愛他風流。
林語堂于書后遂: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3
在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可謂是幾千年來才一出的奇人,他曾這樣評價文壇的巨子:“李白,一顆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這與雪萊、拜倫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蘇東坡雖然飽經(jīng)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并沒有變得尖酸刻薄!
縱觀蘇軾的一生,在才華畢露的背后,幾度升遷的辛酸,卻只有他獨自品嘗。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弟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到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富貴榮華、安寵榮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
雖然蘇軾的人生道路上有許多的泥濘,可是從他的詩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見聞中,能夠發(fā)現(xiàn)他的人生態(tài)度是樂觀的,是積極向上的。即使是雙足深陷的時候,他依舊能唱著小調,邀上三五個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為娼妓題詩,他和和尚趣談,他為百姓求雨,他四處游歷。蘇東坡的詩詞良篇里,既能寫出《赤壁賦》這樣恢弘的文章,也能寫出“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樣富有深遠意義的詩句。
拿林語堂作結時的話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4
大約用了六個晚上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六天總是想著蘇東坡入睡,念著蘇東坡醒來,特別充實美妙。
蘇東坡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經(jīng)歷了仁宗、哲宗、徽宗,目睹了背誦由盛轉衰的經(jīng)過。了解蘇東坡的生平,也為我補習了宋代的消亡史。
蘇東坡這樣的人,多少贊美的語音形容他都是徒勞的。他多才多藝,愛好廣泛,他身處任何領域都能勝任,而且他善良坦蕩,這樣的人如何不受人敬仰,正如林語堂所寫,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書中的幾處最令我難忘的地方想記錄下來,這讓我合上書本輾轉反側,仰慕得睡不著覺。
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期間,擬了月八百道圣旨,圣旨無不鏗鏘有聲,妥帖工巧,簡練明確。往往引經(jīng)據(jù)典,富有例證譬喻。蘇東坡去世后,另一個人,接他的職位,對自己的文采頗自期許,他問當年侍候蘇東坡的老仆,他比蘇東坡如何?老仆回答說:“蘇東坡寫得并不見得比大人美,不過他永遠不用查書!
林語堂好幽默,結尾時的人道主義精神真是讓人忍俊不禁,作者夸獎別人批評別人的語音都是那么耐人尋味,就像蘇軾本人一樣。如果人人說話都那么幽默該多好。幾年前讀過《林語堂傳》,林語堂不僅愛寫作,還愛研究,發(fā)明中文打字機,這點很像蘇軾。可正如林語堂自己所說,評價一個人要蓋棺定論的,蘇軾直到人生落幕之時都不曾讓人民有半點非議,林語堂在南洋大學過于貪腐,晚節(jié)不保,這點作者似乎忘記學習蘇東坡了。
在學生時代也學過一些蘇軾詩文,那些趣聞軼事也曾聽老師講過,可都感受不深,甚至于對不上號,這次讀了傳記才深刻體會到蘇軾一生大起大落,每首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不同,不能只停留在理解詩詞本身的意思上。
我也想到,老師在課堂上眉飛色舞地談論蘇軾多么偉大,學生很可能是無動于衷的。有沖擊有感受,必須要親自體會,讀他的傳記、背他的詩詞,道聽途說是左耳聽右耳冒的。學習只能主動。
以史為鏡,以人為鏡,很高興人生能有六天晚上是和宋朝的一位文學家共度的,我愿傾注更多的時間繼續(xù)了解他。這本書是借的,也成為我秉燭夜讀的原因。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5
還記得瞿boss說要讀《蘇東坡傳》,然后我沒讀。這是背景。我可親可敬的母親到學校找班主任的時候,說她自己在讀,結果被瞿boss狠狠地諷刺了一頓。所以,我就讀了。
當然,那么厚一本書,那么多章節(jié),自然不可能一一有感而發(fā),也許是讀前半部分比較認真,就大部分談前面的了。
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再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后,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相似。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當然,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后面還有許多的評論,我也就不一一打上去了。不說李白和杜甫的評論,蘇東坡的評論我還是覺得比較不錯的。一生的才華,經(jīng)歷坎坷,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宋代讀書人的一生,這也是我們讀它的原因,當然有生動形象這一方面,也是了解宋的一個途徑。
當然,蘇東坡和王安石之間的事情那是不得不提的。至于王安石的變法究竟是對是錯,我們暫且不管,但要和當朝的得寵人物,位高權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顆博大的心斗那種善于剪除異己,心胸狹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許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氣的。類比蘇子由—蘇東坡的同胞親弟,在才華上,可能不及蘇軾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當當,官職也扶搖直上,最終也能夠安享晚年。說道底,在于蘇軾面對邪惡,面對錯誤,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評的態(tài)度。也許在他看來,只不過是一己的.私欲,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奮斗目標是定位在百姓生上的,()他的雙眼,更多關注的是他們的愉悅或是疾苦;只要他認為變法脫離了實際,與救百姓于水火發(fā)生了抵觸,他就要反對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轄的州府里,這些所謂的強國措施他概不搭理。他決心爭論變法,可見他永不放棄的性格!
無論是榮居高位,還是落魄南荒,蘇東坡給后人的印象,或瀟灑出塵,或安靜自守,或童趣未泯。我的老師是對蘇東坡的印象不錯的,當然我也是。讀完這本書,當然有些累,但也感覺了解蘇軾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6
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
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這段文字殊為怪異,而后在網(wǎng)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應為:“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踰此者”。
還有一處BUG連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筆,"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應,已變成"南岳華山山崩"。此兩處究竟是何處出錯,是翻譯錯還是原稿錯,抑或是校對錯,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來查了。但是"南岳華山"本身就是個錯誤,華山好像從來不曾被稱為"南岳"過吧。
且丟開這些小破綻不說。
蘇東坡的盛名傳播了將近一千年,時人稱道,后人敬仰,一方面是因他天縱其才,在詩,文,字,畫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場,哲學修養(yǎng)也極其貼合中國人的理想。為這么一個完人做傳顯然不太討巧,再加上史料豐富評論一邊倒,這本傳記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語堂在序言中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正因我喜愛他。"既然在蘇軾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觀,偏愛之心更不加掩飾。
卷二寫蘇東坡壯年經(jīng)歷,與王安石的糾葛占了好長篇幅,在"王安石變法"和"拗相公"兩節(jié),王安石是主角,蘇東坡反而成了小配角,這兩個章節(jié)似乎游離在全書之外。林語堂貶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是為抬高蘇軾,更多是他想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包括對司馬光的褒揚也是如此。歷史其實無所謂真相,政治也很難分辨清濁,好比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去都是不一樣的面目。這一部分能夠跟柏楊的書比照著看,那是兩種完全相左的意見。跟蘇軾不一樣,王安石從來都充滿爭議,歷史上是這樣,到這天還是這樣。
林語堂自己也是個爭議人物,但是他的才情倒還算公認的。這本蘇東坡傳,時不時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語出現(xiàn)。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這么一句:
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之類的還有很多,但是沒了前后文,單看就少了好多味道。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7
書還沒看完,慢悠悠的翻著。林語堂這本書原就是用英文寫的,張振玉譯筆還算不錯,但粗糙之處也隨處可見,比如卷一第一章處:
一天,蘇東坡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這段文字殊為怪異,而后在網(wǎng)上搜索出一篇天涯高手的文章,才知道原文應為:“某生平無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則筆力曲折無不盡意,自謂世間樂事無踰此者”。
還有一處BUG連那位天涯高手也未提到,卷二第七章埋伏筆,"中岳嵩山崩陷",到第九章呼應,已變成"南岳華山山崩"。此兩處究竟就是何處出錯,就是翻譯錯還就是原稿錯,抑或就是校對錯,恐怕需要找英文原版來查了。但就是"南岳華山"本身就就是個錯誤,華山好像從來不曾被稱為"南岳"過吧。
且丟開這些小破綻不說。
蘇東坡的盛名傳播了將近一千年,時人稱道,后人敬仰,一方面就是因他天縱其才,在詩,文,字,畫各個領域都出類拔萃;另一方面,他的人格魅力,政治立場,哲學修養(yǎng)也極其貼合中國人的理想。為這么一個完人做傳顯然不太討巧,再加上史料豐富評論一邊倒,這本傳記的"新意欠奉"也在情理中。林語堂在序言中說,"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正因我了解他,我了解他,就是正因我喜愛他。"既然在蘇軾身上寄托了自己的人生觀,偏愛之心更不加掩飾。
卷二寫蘇東坡壯年經(jīng)歷,與王安石的糾葛占了好長篇幅,在"王安石變法"和"拗相公"兩節(jié),王安石就是主角,蘇東坡反而成了小配角,這兩個章節(jié)似乎游離在全書之外。林語堂貶低王安石,我看目的倒不就是為抬高蘇軾,更多就是他想表達對歷史的看法。包括對司馬光的褒揚也就是如此。歷史其實無所謂真相,政治也很難分辨清濁,好比一面鏡子,每個人照去都就是不一樣的'面目。這一部分能夠跟柏楊的書比照著看,那就是兩種完全相左的意見。跟蘇軾不一樣,王安石從來都充滿爭議,歷史上就是這樣,到這天還就是這樣。
林語堂自己也就是個爭議人物,但就是他的才情倒還算公認的。這本蘇東坡傳,時不時也有沁人心脾的妙語出現(xiàn)。比如正看到卷三第16章就有這么一句:
倘若哲學有何用處,就就是能使人自我嘲笑。
之類的還有很多,但就是沒了前后文,單看就少了好多味道。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8
蘇東坡是比較遙遠的,但并不是他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就沒有意義。蘇東坡他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學財富,他將人生的意義,對生命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寫進了他的詩里,給他的詩注入了生命,與其說現(xiàn)在我們不斷的去讀他的詩祈求獲得一些靈感,不如說我們在渴望獲得他那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蘇東坡一生大起大落,21歲進京應試,所做文章得到歐陽修賞識,名動京師,少年得志。如果他趨炎附勢,如果他只是為了做官。如果他只是為了得到皇帝的寵幸,他是不會被我們記住的,因反對新法,與王安石政見不合,他自請出京,他走的是瀟灑極了,可是朝廷是政治家們的朝廷,他只是一個詩人卻不是一個政治家,他怎么會想到新法的官員對他的記恨呢!烏臺詩案這一巨大的'打擊成為他一生的轉折點,新黨們欲致他于死地而后快,幸好有眾多好友的幫助及宋朝不殺士大夫的傳統(tǒng),他才幸免于難!即使新黨們這么對他,而他卻把那些迫害過他的名字寫在了沙灘山。讀過蘇東坡的人都知道,宋哲宗即位時,司馬光被重用,蘇東坡隨機東山再起,守舊派對于新黨的攻擊,他是看不下去的,所以戲劇性的一幕發(fā)生了,因政見不合蘇東坡又得到了守舊派的攻擊,想來蘇東坡是不怕攻擊與迫害的,因為他肚子里裝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你方唱罷我登臺,新舊大臣輪番執(zhí)政。他總被召回朝廷,又總因政見不合被貶往他鄉(xiāng),只因他一肚子的不合時宜。
詩是蘇東坡的一部分,假如沒有詩,蘇東坡怕是經(jīng)不住這幾遭磨難的。朝堂上的不如意,并沒有讓他消沉,他開啟了人生的另一個意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多么豪邁的語言!生活中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使升官也比不上此時的豪邁。不如與青天共飲一杯酒吧!此時的詩成為了他與青天共飲的一個媒介!翱v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贝藭r的蘇東坡只是一個孤獨抽泣的老人,即使他在堅強,他也會流淚。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碧K東坡寶刀未老,他依舊精神抖擻,依舊有迎接風雨的勇氣,他以詩明志。
不知道是朝堂上的一連串的打擊成就了他,還是祖國的大好河山成就了他,或許源于他那一肚子的不合時宜。他寄情于山水,經(jīng)過一連串的貶出,倒是游覽了大江南北。正如他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此時的我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需吹走那些消極的思想,走進自然,去經(jīng)歷“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9
北宋仁宗天圣元年,蘇軾出生。眉山這個寧靜之地,被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本書介紹了蘇軾一入朝廷還未多久,就因烏臺案被捕入獄,那時,他何嘗不是一位怕死的凡人!整天盯著窗外,想入非非。潮濕幽暗的監(jiān)獄,還常常伴有令人作嘔的老鼠和擠滿灰塵的蜘蛛網(wǎng),縱使一人再有滿腔熱血,再一心想要報效祖國,內心也會被痛苦與疑惑的刀痕劃的傷痕累累。
整整103天后,蘇軾出獄,卻被貶黃州。這卻是不幸中的萬幸,他有一個安逸之地可以靜靜調養(yǎng)了。
一開始,蘇軾對于黃州這一片荒蕪之地,是不知怎樣調整自我的。而且那兒只有忙于耕作的農(nóng)民,他很無措,又很迷惘。他找不到方法治理這里,他看不到自己的未來。直到有一日雨后,雨水從屋檐滴落,不遠處有一座寺,點點禪音奏響,聲韻縈在蘇軾心頭,讓他邁向那座寺。不知,他在寺里遇見了什么,但見蘇軾回到家中,不再閉門不出,他仿佛領悟到人生之真諦:無爭、無搶、自得。
從此,黃州對于他而言并非再是孤寂之地,他品茶、喝酒、寫詩、作畫,還不忘發(fā)明美食。他的詩褪去了年少時的張狂,多了一份淳美,那種只有在釀了多年后的清酒,才能散出的甘甜。
當閱讀到蘇軾的《赤壁》時,一句“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弊屛业难矍安粌H僅只是一本書,而是跨越了千年的一次交談,隱隱燈光中,我的面前還是當年那位蘇東坡。他飲酒作樂,暢談人生,可我能從他眸里,看到一片寧靜的心湖。此時的'他,不再是曾經(jīng)鋒芒畢露的蘇軾,而似一位天仙,先天地生,卻肉身成圣。他不是凡人,不愿追求功名利祿;他同樣也不是神仙,因為他并不愿被天庭的規(guī)則所束縛。
如今,仍有許多人羨慕他:為何能在當時那等混亂的情形下仍不受官場影響?我想我的內心是這么回答的: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正如蘇軾自己所言“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今日仍有許多人為功名和財富而鉆營一生,真想讓他們多讀讀東坡的詩詞,學學他的豁達與從容,為官造福一方,為民奉獻一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應是,蘇軾在今后再怎么坎坷的路途上,總能淡然相對的原因吧!
放下心中雜念,也勿好高騖遠。要知,有些事,有些人,終將成為匆匆一瞥。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0
《蘇東坡傳》,作者林語堂。寫書人與被寫人的名字都如雷貫耳,所以,這是一本含金量非常高的經(jīng)典之作。
當時讀它依然帶著一些目的性和應急性——為講好《大學語文》的一節(jié)專題,即《宋代文學的集大成者——蘇東坡》。后來解到,這本書還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長篇傳記開標立范之作。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浮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
古人之中,我最喜歡蘇東坡,首先是喜歡他那些“明月幾時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等等朗朗上口的詩文,再就是被他的“十年生死兩茫!钡纳钋樗騽樱凰耙凰驘熡耆纹缴钡腵曠達樂觀態(tài)度所折服,讀完這本書后,更覺得他“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也只有林語堂林大師的如椽之筆能把他夸盡、寫真、寫活。林大師說:“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對他是否有同情的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解我們真正喜歡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解他。我解他,是因為我喜歡他。”
而我們知道,有時我們愛上一個人,或者將之視為偶像,是因為我們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這樣的人是我們窮極一生也無法成為的,無論是先天的天賦,還是后天的風骨氣韻,或者是大時代給與的波瀾壯闊。我們掙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變成塵埃,那么渺小,那么為現(xiàn)實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因此別人的閃光天賦和放任性情就成我們在暗夜里羨慕嫉妒恨的標的之一。
對韓寒如此,對邁克爾杰克遜如此,對蘇東坡更是如此。蘇東坡的智慧與才情,不但驚艷同時代的人,還穿越千載的悠悠歲月,溫暖著我們,和我們同悲同喜。這樣活潑潑的生命,這樣平易近人的古人,這樣的心胸才華,這樣跌宕起伏的命運和他在命運流轉之間表達出的達觀幽默,享受生命的態(tài)度,真的是古今中外再找不出第二個出來。
每當想到世間曾經(jīng)有一個這樣偉大而溫暖的靈魂生活過,我就覺得非常感動。蘇東坡用他的文,他的行,他的人,讓我看到生命的一種境界。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1
我在前天剛讀完由著名作家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 林語堂先生筆下的蘇東坡是一個正直, 豪放, 有問題敢于指出的人。 本書講述了蘇東坡坎坷的一生和蘇東坡一生所經(jīng)歷的有記錄的事情。
他的性格: 他為人剛正不阿,有問題便會提出,即便有再多的力量阻撓, 他也能堅守自己的原則。比如,神宗皇帝時期,那是一個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萬馬齊喑的年代。除了那些元祐大臣和極少數(shù)正直的人敢于發(fā)表言論以外,就沒有其他人敢說反對新政,反對王安石的話。蘇東坡卻是元祐大臣中最積極的那個,他一直在向皇帝上書說新政的危害,青苗貸款對人民造成的巨大傷害。
他的文學作品:他的文學作品十分優(yōu)美,連歐陽修看了之后也嘆了一口氣說:“30年后就不會有人再談論我了!弊屛易钚蕾p的一點是他的文章沒有一點是虛情假意,都是真的!我覺得一個人真實是最重要的,敢于發(fā)表自己正確的言論也是很重要的。蘇東坡將這一行為做到了最大化,他幾乎一生都在說真話,都在為國家發(fā)表著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言論。蘇東坡十分愛家人,所以他也十分愛他的弟弟,有一次與他弟弟分別之時心中十分傷感便作下了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中秋》。這首詩十分的真實,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蘇東坡內心的傷感,那種對弟弟難得一見的悲傷。
最后,他的思想層次。 我覺得他的思想層次是很高的,因為他從來不會因為自己的居住環(huán)境之陋而悲傷,他看中的是居住環(huán)境周圍的氛圍,周圍的雅。比如,他在被貶嶺南之時,他發(fā)現(xiàn)了周圍的雅,酒的雅,嶺南有桂花酒,他十分沉浸于這種雅之中,因為他也是一位愛飲酒作詩的人。我從此能看出他對自己的居所之簡陋只是一筆帶過,輕描淡寫,對周圍的雅是寫的可謂是十分詳盡。我覺得這種早已脫離物質生活的思想層次值得每個人去學習。還有,他很少會直接正面攻擊自己不喜歡的人,除了在朝上。比如,他再度被流放,去往海南之時,這是被董必所加害的。所以他就在喝醉時寫了鱉相公的故事,使我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將鱉相公寫得繪聲繪色,也將董必這一人物完美的轉化成了鱉相公。
蘇東坡早已逝去很久了,但他的精神,他的思想永存于人間。魯迅先生有一句名言說得好:有的人活著,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我覺得第二類人說的正是蘇東坡!我們都應該學習他的精神,體會他的境界,學習他人生的層次。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2
最近,剛剛讀完了這本書,我對蘇東坡不禁感到無比的崇拜。他不僅是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也是一位新派的畫家,同時也是偉大的書法家。他還是工程師,釀酒師……每次想到他,腦海中東輝浮現(xiàn)他那慈祥的微笑。
在蘇東坡坎坷的一生中,我最感興趣的便是他的“女人緣”。宋朝洶涌澎湃的朝廷中,堅持正義的'蘇東坡總是遭人排斥。好在歷代的皇后們總是在關鍵一刻幫助蘇東坡化險為夷。在他受審時,是仁宗的皇后救了他一命;接著,又是英宗的皇后拔擢他得勢;在晚年時,若不是神宗的皇后攝政,蘇東坡估計早就放逐蠻荒了。雖然,在宋朝有幾個不明事理的皇帝,幸運的是還有幾個賢德的皇后。她們總能看透一切大小事情,能明辨是非黑白。神宗皇帝一去世,太后便廢除一切王安石的政令,重召蘇東坡、司馬光,并皆以重用。這些皇后們的庇蔭總是讓我贊嘆又惋惜。
蘇東坡退出一切朝政,重返“山林”時,他便又稱為百姓之友。他每治理一個地方便都受到百姓愛戴。他幫助百姓們治水挖井,并用竹子做管子連接起來,千家萬戶便都能喝到干凈的水。他還為當?shù)匦藿ㄡt(yī)院,這個“安樂坊”便是中國最早的公立醫(yī)院,僅三年之內,治好了一千個病人,人們的健康得以有了保障。他也干平常太守不干的事——修繕房屋。經(jīng)過歲月的侵蝕,原本古老的房子變得破爛不堪,蘇東坡為了更好的保護他們專門請人修理?梢赃@么說,他所到之處,人們無不歡喜。
浪跡天涯的時候,蘇東坡還迷上了釀酒與養(yǎng)生。閑暇之余,蘇東坡便在自家屋子里釀起了酒。偶爾也有人向他求教,但他在做酒方面只是個外行中的內行,有些人甚至嘗了他的釀的梅子酒,腹瀉了好幾天。睡前他時常盤起腿打坐,他認為調整好呼吸節(jié)奏并平息心律便可延年益壽。
蘇東坡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以前耕作過一塊田,那塊地方叫做東坡,于是便有了東坡居士這個稱號。他總是在不同時期遭受不同的打擊與fei謗。 正如人們所說,做好一個普通人并不容易,更何況蘇東坡呢?我的心底,他卻做了一個大寫的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3
上學時一曲“大江東去”讓我對蘇軾初生敬慕,心想:能詠出如此豪邁的句子的人一定也是個不凡之人。后來教高中,因為課本里有許多蘇軾的詞文,而且那兩年的新概念作文里引用蘇軾經(jīng)歷和描寫蘇軾的句子熾手可熱,我對蘇軾其人更是好奇,于是當時就搜集了不少有關蘇軾的軼事。了解到他不僅文章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更開創(chuàng)以詩為詞的詞作新局面,并且自身是豪放詞派的'代表人物;書法造詣與黃庭堅并稱,畫竹可與文與可媲美,枯木怪石更是一絕;通曉音律,棋藝精絕;廚藝精湛,略通岐黃........簡直是個曠世奇才。「屛揖磁宓氖撬鸥甙硕罚鄄糯舐,卻一生仕途多坎坷,幾經(jīng)貶謫,歷經(jīng)磨難,然而在他的詞文里面體現(xiàn)出來的卻始終是樂觀與曠達的情懷。
這次終于讀到了《蘇軾傳》,這是一本嚴格按照編年體的形式來寫的一本人物傳記,講蘇軾的一生寫的詳實而生動。讀過此書,對于這個歷史時空里的偶像,更多了些了解,也更多了些崇敬,當然也多了些唏噓。
蘇軾考中進士那年,在入榜的388名學子中名列第二,而他卻因文章早已名動京師。很快他便做了鳳翔推官,三年期滿,英宗有意擢拔他為翰林,卻被宰相韓琦勸阻,認為年輕人應多一些歷練。不過英宗早就把他視為宰相人選了。可惜的是后來王安石變法,年輕的蘇軾對新法認識不足,又不肯隱忍,只得請求外任。
蘇軾的一生可以說是三起兩落,正當壯年大有為之時卻被陷害,“烏臺詩案”讓他身心俱創(chuàng),事后被貶到黃州達五年之久。可就是在那段最潦倒的時間里,蘇軾仍是交游滿天下。也是在那段日子里,他寫出了著名的《赤壁賦》《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蘇軾的第二次遭貶是在晚年,敵人故伎重演,蘇軾再次被陷害。這次貶得更遠更徹底,幾近流放,安置地在當時的蠻荒之地嶺南。而且這次蘇軾再沒能回來?墒羌幢闳绱,蘇軾仍是樂觀的參禪悟道,同時又積極地關心著百姓的生活。
蘇軾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歷經(jīng)艱險仍不忘初心。儒家的匡時濟世思想與道家的齊物論還有佛家的超然出世的精神巧妙地在他的心中交匯。
讀完《蘇軾傳》不禁佩服他的始終樂觀,更贊賞他的純真與直率,雖說他把這一點叫做“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可我認為沒有這滿肚子的不合時宜也就沒有了大文豪蘇軾,就沒有人人敬仰的蘇學士,就沒有曠世奇才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4
蘇東坡,他,是誰?又該用怎樣一個詞去概括?或許一瞬間你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無數(shù)個詞可以形容,但轉念間又覺得不準。
的確,就像林語堂老先生最直觀的評價那樣:“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chuàng)新的畫家,造酒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個瑜伽修煉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個在政治上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的`徘徊者,一個詩人,亦是一個小丑!彼揪碗y以以一個詞括之,因為他是一個真正的包容者,就像林間的風,飛過花叢攜上花的馥郁芬芳,又繞過竹林帶上竹的清新淡雅;就像那清流,容得下生命之重,容得下塵埃之輕,禁得起山勢波折,高歌著向遠方前行。包容的性格塑造了多面的他,若硬要用一個詞形容,或許只有無敵可匹之,有容者,無敵。
一生因政敵使絆而漂泊的他,怎能說是無敵呢?的確,在我們這些后人看來,他也有敵,而且他還對付不了,有人在他背后說他品行不端,說他寫反詩,肆意的詆毀他,讓才華橫溢的他漂泊一生,壯志難酬,甚至于客死他鄉(xiāng),可在當時東坡先生的眼中呢,我想是沒有敵人的。品行不端的奸佞之人,他從來都不放在眼里,就算皇帝已受讒言失信于自己,仍為民直諫,彰人臣忠義。而小人所造的磨難,在他那儒釋道為核心的精神世界里不過是小問題,他以儒明心堅大志,以佛靜心釋不公,以道修心順自然,將仇恨的風塵輕掃而且。包容的精神境界讓他身于世俗,又超脫于世俗的爾虞我詐,舉杯對月,暢抒與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共適的快意。而那些與他政見不合的人,他從未以敵待之,在他眼中那是對手,若未棋逢敵手,哪有盡情博弈之樂,人生應有對手。只有不知寬容的人才會將對手等同于敵人,爭個你死我活。而在東坡眼中,那只是特殊的朋友,包容使他的性格中繼承著中華民族和而不同的特點,以至于他能與政見對立的王安石在平日互相調侃,在落難時獲其援助,晚年相逢若遇知己。包容使他處處皆友,自己失去了敵人的概念豈不是無敵?
其實包容不止是人際關系的調和劑,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對自我的升華。包容的態(tài)度讓蘇東坡容許自己出入風月場,又可進大佛堂;允許自己做酒中仙美食家,而不失為官的莊重,允許自己泛舟吟詩登樓作畫,又允許自己兢兢業(yè)業(yè)勤政為民;讓他是那無可救藥樂天派,品味百態(tài)人生,享受生命之風采。而往更深層次去看,包容這更是對人生道路的抉擇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的,包容的態(tài)度隔了蘇東坡一條不同的立世之路,不像屈原辛棄疾之類苦求大志,活于壯志難酬的悲痛之中,不像陶公一樣看見黑暗而選擇避世,也不像大儒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只要沒有“窮”到一無所有,不管生活困窘,便要親自下手濟天下,被貶杭州,他便修蘇堤,將一個爛水塘改成了有人間仙境美譽的西湖。而最后那怕是窮途到了海南島,也不墜濟天下之志,興辦教育,開化當?shù)孛癖姟0菔顾皇軌粝牒同F(xiàn)實所捆綁,而是將夢想和現(xiàn)實完美結合,將志行于生活,一生踐行。
有容者無敵,所謂的無敵不過是不與人為敵,不與己為敵,容得下別人,也寬容對待自己,意簡卻難為,愿意林語堂筆下蘇子為范,做有容之人。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5
一提到蘇東坡,總會讓人產(chǎn)生敬佩之感,因為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蘇東坡。
《蘇東坡傳》以蘇軾的一生為主線,他黃州四年生活及心路歷程為重點內容。通過古樸的語言,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蘇東坡的傳奇一生和他至高無上令人驚嘆的品性,讓我感觸頗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滿十九歲的蘇東坡初次離開生活將近二十年的故鄉(xiāng)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壇的領袖歐陽修。歐陽修閱卷時,讀到一篇文風質樸而明懷太志的文章。歐陽修本以為這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避嫌予了一個第二名的成績。當拆去糊名的紙片,歐陽修才發(fā)現(xiàn),作者并非曾鞏,竟是蘇東坡。歐陽修不禁感嘆道,“三十年后,無人再知我歐陽修,只知有蘇子瞻!
看到這里,我不由得被歐陽修的話所震驚。歐陽修身為詩詞大家,他慧眼識珠,能對年輕初出茅廬的蘇東坡如此贊譽,可想蘇東坡那是怎樣的文采!十年后,果不其然,正如歐陽修所言,蘇東坡名震北宋文壇,三十歲便成了文學大家。如此來說,蘇東坡從小就與文學有法著不解之緣。
誰知世事難料,蘇東坡因詩聞名于世,卻也因詩零落下獄。
公元一零七九年,“烏臺詩案”爆發(fā),蘇東坡入獄。他以為自己時日不長矣,日夜給弟弟蘇轍寫詩,抒發(fā)自己愁苦,悲涼的心境。蘇軾一生坦蕩,到此刻,對死亡也未曾有過任何畏懼。看到這里,敬佩之意不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蘇東坡心憂天下,一心為國,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無所恨懼,兩袖清風,早已不是凡人所能比擬。我不禁贊嘆道:“好一個蘇東坡!”
經(jīng)過諸多波折,在不見天曰的黑牢中過了一百多天的蘇軾,終是出了獄。在漫天風雪中,踏上了去黃州的迷茫之路。從此,他由詩人變?yōu)檗r(nóng)民,由生活無憂變?yōu)橄绿锔N。但他心中卻是更加坦然,將城郊的一塊無的身荒地以“東坡”命名,自號“東坡居士”。
世事的`風雨滄桑,草木的萬千變化,都被收納進蘇東坡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烏臺詩案”,假若他不曾躬耕東坡,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經(jīng)歷那些痛苦與折磨,他不會知道“也無風雨見無晴”,竟是讓人喜悅。
我與蘇東坡相識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當時,我只知他對人世間悲歡離合的感嘆,與兄弟的手足情深,卻未曾想他竟有如此的傳奇一生:
身居高位,他清高文雅,心懷天下百姓,被敗離京,他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如此拿的起,放的下,這人世間也唯有蘇東坡。
當枯樹發(fā)芽,石頭花開,一張紙頁成為傳奇,人們就會從那張古老的紙上,嗅出舊年的芬芳。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6
《蘇東坡傳》終于看完了,一方面俗務纏身看得慢,另一方面是寫得太好了,不忍掩卷。作者林語堂先生不愧是大師,幾十萬字夸一個人都不帶重復的,使我們有幸與一位天才有了全面認識和交流的機會。
我們先前認識的東坡居士是何等人也?大文豪、一生漂泊流放的落魄官員、一位創(chuàng)造了菜譜的美食家。太膚淺!如果我來評價,應該再加上,東坡先生是一位讓人無法仰望的天才,一個忠誠于政治理想的政治家,一個愛民如子的官員,一個癡情的丈夫,慈愛的父親,父親一樣的兄長,親切的朋友,隨遇而安與鄰為睦的和藹老人,甚至是政敵眼中打不死的小強。這些還不夠,他還是一位有獨特見解的經(jīng)濟學家,用富有遠見的判斷力和強有力的措施,抑制了轄區(qū)內由災害引起的饑荒。他疏浚河道,整治西湖,造福百姓,是一位治理有方的能吏,甚至還兼任一段時間的浙江軍區(qū)司令,整肅了軍營風氣。他還是一位出色的醫(yī)生,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yī)院。一個情商極高的'人,從不恃才傲物,每一個流放地的上至官員下至販夫走卒農(nóng)婦,皆為朋友。當他從海外流放歸來,每到一地,都受到熱烈歡迎,眾人爭睹風采。
東坡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人。從容面對人生的大起大落,既能安居翰林謀劃天下,亦可在每個流放地入鄉(xiāng)隨俗隨遇而安結廬而居。在其位謀其政,處江湖之遠思其民。他是一個天生的樂觀主義者,在一生經(jīng)歷了無數(shù)嚴重的政治迫害里,總能在山水、醇酒、詩詞歌賦中找到平衡,最后他居然寬恕了不斷施害的惡毒的政治對手,彰顯了博大的胸襟。
這絕對是一個偉大而有趣的靈魂,在這面鏡子前,那些自稱中國文人的,不過是些懂得識文斷句粗通文墨,用以為生的俗人罷了。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7
“吾上能夠陪玉帝,下能夠陪卑田院乞兒。眼下見天下無一個不太好人!彼翘K東坡對他徒弟說的話,話說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適當?shù)恰?/p>
林語堂書中的蘇東坡囂張癖好,也可以輕輕松松玩笑話,也可以再三莊重,從蘇東坡的筆頭流露出來的是人們感情之弦的震動。有愉悅,有開心,有夢幻2的覺醒,有聽從的忍耐。林語堂自訴自身是一個樂天派,描繪蘇東坡這另一個樂天派。雖然蘇東坡遭受歷代皇后的庇護,但他的官運一直也不順利,屢屢貶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負重茍且偷生。
我欽佩蘇東坡的勇于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潔,擁有一顆眾多而仁德的心,雖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學家和王安石互斗。在王安石推行變法維新的情況下,他勇于逆向行駛。先不用說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怎么樣,可是在那么一位在當朝頗得寵的丞相眼前勇于言出講出抵制,這一份勇敢無畏的膽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欽佩。
蘇軾的一生能夠說成艱辛動蕩不安,政治上的奸險小人,為了更好地嚴厲打擊這一代文學家,甘愿使盡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貶官,離中華更加漫長,到最終,乃至擁有元黨人碑的發(fā)生,被刻上黨人碑的高官,重則拘押,輕則貶放遠地,非經(jīng)許可,不可內徒,而蘇東坡,與司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單前端。但就這樣的政治上的殘害,蘇東坡分毫不以為然,瀟灑依然。
蘇東坡過得開心,義無反顧,像一陣輕風渡過了自身的一生。在蘇東坡徹底松弛下來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時,他所作的美文雜記,就具備此類香醇的'風趣美。
在蘇東坡臨終前,他曾輕輕地說過一句話:“靈山或許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么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脫之道取決于與當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蘇東坡連遺教都沒對孩子說便來到。
蘇東坡的肉身雖已化作灰塵,但他的精神將永恒不變在大家心里。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恒的,是幸福的,大家將把他的精神弘揚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里。
蘇東坡傳讀后感 篇18
先提一句題外話,
蘇東坡有一首詞廣為流傳: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但今日方知,這首詞竟是蘇東坡為了紀念早逝的妻子的(26歲病逝),由此可見東坡對亡妻的情意深重。
言歸正傳。
同朝為官,作為同時代的大文豪,蘇東坡的一生注定是要與王安石交織在一起的,那就先談談王安石其人。
王安石是一個怪人,思想人品都異乎尋常。學生時代很勤勉,除了語言文字相對比較糟糕之外,還算得上是個好學者,當然是宋朝一個主要的詩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無圓通機智處人治事之術,除了與他本人之外,與天下人都不可以相處。毫無疑問,他又是一個不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不過,王安石之勤勉,確實是令人嘆服,終日只穿一件長袍,被換了也渾然不知,只要衣能蔽體即可;吃飯也只吃自己面前的那一盤菜,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這可以說得上是,一個人把全副精力完全傾注在內在的思想上,自然也就會忽略了他的外表。如此勤勉之人,不禁讓我想到了李密掛牛角讀書。
“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蓖醢彩阅馨l(fā)起中國古代第四次變法,也與他一生勤勉好學,韜光養(yǎng)晦多年有關。
這里不得不提的一點是,王安石從21歲考中進士,到46歲得勢,二十五年如一日,屢屢謝絕皇帝請他入朝為官,寧愿為一邊疆小吏,一方面,這是他寧為雞頭,不做鳳尾,寧愿在小地方去實現(xiàn)自己的政治抱負,也不愿去和朝中那些人去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另一方面,不管他是不是有意為之,有可能是為了靜待時機,他多年拒不入朝,反倒使他名揚天下,人人皆知有這么一位“清高之士”,為他日后得勢也奠定了基礎。
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地成功,如果沒有25年韜光養(yǎng)晦,腳踏實地地去治理地方,潛心摸索和實踐自己的新政,又如何能有日后載入史冊的“王安石變法”呢?
無論如何,王安石學習和做事的態(tài)度都值得學習,至于他的是非功過,就交給后人去評說。
【蘇東坡傳讀后感】相關文章:
《蘇東坡傳》讀后感05-11
蘇東坡傳讀后感05-28
蘇東坡傳的讀后感01-02
林語堂蘇東坡傳讀后感01-17
《蘇東坡傳》讀后感【熱】08-05
《蘇東坡傳》讀后感【薦】07-13
《蘇東坡傳》讀后感【熱門】07-29
2021蘇東坡傳讀后感07-29
【精】《蘇東坡傳》讀后感08-04
【推薦】《蘇東坡傳》讀后感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