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心得體會>讀后感>《莊子》讀后感

《莊子》讀后感

時間:2022-04-19 09:24:49 讀后感 我要投稿

《莊子》讀后感(通用27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莊子》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莊子》讀后感(通用27篇)

  《莊子》讀后感 篇1

  “無為”,這是在讀《莊子》之前,對莊子的印象。讀后,也還是無為。閱讀的過程中,對于莊子思想的理解幾乎沒有阻礙,仿佛自身本就是這樣子,這些思想與心境早已在很久以前就思考過,只是在這里找到了一個系統(tǒng)而肯定的闡釋。

  莊子,姓莊名周,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道家代表人之一,與老子并稱“老莊”。據(jù)書中序言中關(guān)于莊子的考察,莊子的歷史記載非常少,最早可據(jù)的歷史資料是司馬遷的《史記》,僅有一百多字。如言: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莊子偶爾會出現(xiàn)在書中,通過一些生活事跡,對道家的觀點做更進一步解說。而在這些事跡中,莊子的形象比道家所宣揚的無為思想更加鮮活。比如在與惠子論戰(zhàn)時,無論是關(guān)于“大瓠”、“大樹”,還是關(guān)于“子非魚”的辯論,都可以感覺到莊子很“剛”;而在“游于雕陵之樊”,因“異鵲”而忘其身,遂而遭致虞人誶罵時,他三天不愉快,又可以看出他的小任性;而莊子過惠子墓而語“匠石斫堊”的寓言,并慨嘆“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以言之矣”,又可以看出他是性情中人。而這些,都是他至真的表露,如言:謹守勿失,是謂返其真。

  如果說“逍遙于塵垢之外”是莊子理想的追求,那“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則是他眼中的現(xiàn)實。很多人看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論說之后,都認為莊子對于世界的看法非常消極。不過莊子生活的年代是戰(zhàn)國時期,那時,各國之間混戰(zhàn)不止,謀士奔走各國謀取功名,諸子百家爭鳴不休,有為、賢能之士枉遭慘死,天下民不聊生。要想在亂世之中保存生命的同時,又保有純真的本性,卻真非此不可。即使在現(xiàn)今國家沒有戰(zhàn)爭的時代,保存生命不是相當難的事,但是保有真實的本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么想來,積極還是消極之說,要看個人更加珍視什么,這也應(yīng)了文中的一句。有人覺得這樣那樣也未嘗不可,這也是某個角度的一個道理?墒乔f子將絕對純正的生命視為至高的追求,那也只有“逍遙”“無為”之說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如言: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

  《莊子》一書系統(tǒng)闡釋了莊子的思想,也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該書共33篇,分內(nèi)篇、外篇和雜篇。據(jù)說雜篇多偽作,而辨別真?zhèn)蔚囊粋很重要的方式是寫作風(fēng)格。莊子的風(fēng)格天馬行空,時而“乘云氣”,“御飛龍”,“逍遙于塵世之外”;時而撥開世俗紛爭的面紗,申斥三皇五帝,痛罵仁義禮樂;時而論說至人之道,鞭笞詭辯之術(shù)。他的'文章,浩莽宇宙與秋毫之末同在,卻沒有一絲違和,仿佛渾然天成。他的思想,變幻莫測,又逍遙自在,仿佛于天地間取得一絕世之材,配以鬼神之技,才雕就如此般驚世之作。

  看書的過程中不得不對一些詞匯進行一些思考,以下部分是一些領(lǐng)悟,但這并不一定就代表莊子書中的觀點。這是古人思想的糟粕中找尋的一點殘骸,但也許只是幻影。

  ——道。道是什么?道是宇宙的起源,是天地萬物形成的根源。道在那里?道無所不在,鴻大至宇宙,卑小至螻蟻。道可知嗎?道可知,但不可傳,不可授,也不可語于他人。何人能得道?真正得道的人不知道,接近道的人知道不能言道,知道能言道的人并未得道。

  ——真!爸斒匚鹗,是謂返其真”。

  ——化。天地萬物順應(yīng)自然之道,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而道永存,至人持守唯一的道而與萬物一同變化。

  ——無為!盁o為而無不為”。

  ——齊物。“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世間本無尊貴卑賤,無仁義禮樂,無是非真假,天地萬物同等存在。

  最后,還想提到一點沒有求證,也不一定正確的感想:

  很多永垂不朽的巨作都在強調(diào)一個類似的觀點,這個世界所存在的道德、觀念、是非的判斷等等,都以人類的需求為準則進行定義,但這并不是世界的本質(zhì)。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中有,“人類欲留存于世,先要衡量眾生,于是,他們規(guī)則了眾生的意義,當然也有人的意義!”《莊子》中有,“且也若與予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記得《瓦爾登湖》中也有類似的觀點。同是關(guān)于生命的自然本性,觀點卻各有千秋。莊子說的是要遵循它,不對它做任何改動;梭羅說要找到它,推翻世間種種秩序的束縛,在關(guān)于這個世界的認知與態(tài)度中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而尼采說,要認可它,超越它,站在強權(quán)的頂端,成為超人的存在。

  關(guān)于這一點,我更喜歡梭羅和尼采的觀點。

  《莊子》讀后感 篇2

  兩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莊子在閑靜的午后靜臥,他微閉的雙眸和上翹的嘴角,正展示著他歡悅的夢境;秀遍g他身后長出一對翅膀,莊周化作栩栩蝴蝶飛舞在天地之間。然而豁然夢醒,莊子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發(fā)現(xiàn)自己是睡在床上的莊周,但那只在夢魘里飛翔的蝴蝶卻再也揮之不去。于是這位質(zhì)樸到純真的哲學(xué)家開始懷疑,到底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我是莊周?還是蝴蝶?

  他住在窮鄉(xiāng)陋巷,斜陽草樹之中,享樂天年,布衣芒鞋,鼓盆而歌。倘若用筆勾勒莊子,應(yīng)當用近乎白描的悠閑飄渺的線條畫他的衣紋,用靈動疏放的墨色寫他的鬢發(fā),他厭惡亂耳的五音,迷目的五色而鐘情于自然的高山流水風(fēng)吟蟲唧。他嘯傲山林,憐花惜草,他淡泊名利,息交以絕游,知道人世間的爾虞我詐,不如魚之相忘于江湖。知道繁華落盡必為凋零,故自然而生,自然而死,無欲無求。他的精神高高地飛翔在污濁不堪的泥沼之上,那是何等博大而輝煌的垂天之翅,他驅(qū)散著人類貪欲,殘暴和自大的陰霾。莊子的思想是那樣深刻地影響了我們的民族,那些閃著智慧之光的文字,悠然而至,帶來林林總總自然的生命與言說,歡焉而去,留下了深邃廣博的宇宙蒼穹,以及,美和自由的人生。

  美是什么?美在哪里?難道是世俗彩繪的國棟雕梁?是精致的陶瓷或墓葬的裝飾?是五弦妙手彈奏的音樂?去吧,去吧,這都不是。這些矯偽的藝術(shù),在莊子看來都是惡俗的,不堪的',不可容忍的,真正的美存在于天地之間,是沒有經(jīng)過人工雕鑿,天然淳樸的存在。顯然,莊子追求的是一種沒有經(jīng)過人破壞的天地醇和之美,一種純真不加矯飾的自然之美。而一切人為之美的藝術(shù),不過是一些摧殘事物本性矯偽之作,這些東西與人為天性相執(zhí)拗,必除之而后快!氨酥琳,不失其性命之情”。莊子的美,是徹底的真和樸,故“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朋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你看那云中白鶴,山間明月,水上清風(fēng),那浩浩江流,巍巍高山,層層林海。那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寒光積雪,蒼茫的宇宙之間,何處不是無言的大美?

  自然之美,正是美在率真和純樸,毫無雕飾,靈動清晰,刻意雕琢可能美麗,但已失之于生動。人也應(yīng)該如此。《莊子》中關(guān)于東施效顰的寓言,最能代表他的觀點。西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女,無論舉手投足,還是音容笑貌,都惹人迷醉。即便略施淡妝,衣飾樸素,也無法遮掩她的天生麗質(zhì)。有個長得很丑的人叫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西施患有心口疼的毛病,有一天,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嬌柔無限,十分惹人憐愛。當她從鄉(xiāng)間走過,鄉(xiāng)里人無不睜大眼睛注視。東施看見西施姑娘這個樣子很好看,就模仿著西施的樣子,也手捂胸口,雙眉皺起從鄉(xiāng)間走過,可是村里人看到她這樣子,都嚇得緊緊地關(guān)上門不出來,或是遠遠的走開了。這丑女人只知道人家皺得好看,卻不知道人家皺眉為什么好看,西施麗質(zhì)天成,哪怕陷于疾痛之中,也自有一番風(fēng)韻,動人心弦。那丑女人本已很丑,再以愁苦的樣子,可謂丑上加丑了。

  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人們以為莊子借此嘲笑東施的丑陋和不自量力。其實,莊子講這個故事,不是嘲笑東施的面貌形體,事實上他也并不在意人的外在形體,在他的著作中,對于丑得奇形怪狀但心靈淡泊飄逸的人,莊子都是大加贊美的,他在意的是你是否是個自然的真人,一個誠實本色、率性、純潔的人,一個卸掉眾多虛偽面具的人。

  我們都經(jīng)過孩提時代,那時候餓了就哭,吃飽了就不鬧,沒有貪求的欲望。愛父母,親同伴,惡壞人,全出自內(nèi)心的情感而非虛飾和矯情,面對五彩的的世界,不懂就問,不會就學(xué),只因好奇而非功名利祿之心。所有一切,皆自本性,快樂與悲傷、喜愛與厭惡毫無半點虛假?墒,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卻學(xué)會了各種各樣的虛偽。痛苦的時候不敢放聲大哭,拼命地擠著笑臉面對世人,開心的時候不敢開懷大笑,偏偏板起臉像是沒有發(fā)生任何事。我們一面真實的感受生活給予的苦難和幸福,一面虛偽地掩蓋面容上的喜怒哀樂,慢慢地,我們學(xué)會硬起心腸,不動聲色。我們失落了自己的本真,同時也失去了無所掛礙的自然的快樂。

  “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fēng)流。”一切最美好的都是最真摯的,只有能保持自己自然天性的人,才是精神的偉人,也才是永遠快樂的人。相對于宇宙來說,人生何其短暫,為什么要逼自己背負各種各樣的理想,使自己的心被奴役?假如世外有一雙慧眼俯視紅塵之間的財貌名利之爭?匆娙藗?yōu)榱藵M足自己的貪欲,絞盡腦汁,刻意苛求,不再保持率真與純樸,那它該如何悲憫人的愚昧!世事有其內(nèi)在的運行規(guī)律,絕非人力可以全然改變,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人力之外的聲音,強人強己都不如順其自然,這樣才能是一個合乎自然之道的人,才能是一個“美”的人。

  看見拈花微笑的佛祖和迦葉了嗎?見到鼓盆而歌的莊子嗎?見到發(fā)現(xiàn)了“一切美的相同性”的蘇格拉底嗎?背離了自然的本性,才是讓人越來越不快樂的根源!

  《莊子》讀后感 篇3

  大家知道,我們的任督二脈,這是我們生命最關(guān)鍵的兩個部位。我們的五臟六腑都是掛在脊梁骨上的。如果我們的脊梁骨不出問題,我們的五臟六腑都不會出大問題。出問題都是因為我們脊梁骨出問題了,我們前后不通,中間的這條路不通,我們就會生病,就不得長壽;瘕埳角f的郭老師,很重要的一個治療步驟就是打通你的脊椎經(jīng)絡(luò),他的“經(jīng)絡(luò)條”就是放在你的脊椎部位,通過“火燒”把藥液侵入你的脊椎,打通脊椎,讓氣血暢通。

  下面一段就是發(fā)給你們的“庖丁宰!薄

  這一段很好玩,莊子就不像孟子,孟子是“君子遠庖廚”,就是要遠離這些殺雞、殺魚的廚房,我們很多朋友信佛,就是喊不要殺生,連個蚊子都不滅的,有蚊子,都是轟走,不打死的。這里莊子偏要講殺牛。

  殺豬,宰牛,我們一聽,心里都有點咯忌,一想,就是血淋淋的,很瘆人的。但是莊子不是。他卻通過宰牛告訴我們怎么養(yǎng)生?大家可能覺得有點奇怪。實際上不奇怪。莊子講庖丁宰牛,首先是找了一個宰牛的支點。因為牛很大,肯定比人要大。形體比人大,你怎么去宰?斗牛場上的斗牛士制服牛容易嗎?不容易,牛也是使足全身力氣要把斗牛士掀翻的,那是充滿憤怒情緒的。但是莊子筆下庖丁不是這樣的,他宰牛的聲音“砉然響然”像歡快的樂曲,就是上古時期的音樂,而他跳來跳去宰牛的步伐,就像跳桑林舞一樣輕松悠然。牛就安安靜靜,被庖丁宰殺了。地上一堆,皮啊,肉啊,骨頭啊,筋啊,什么的,清清爽爽的被分離了。文惠王一看,莊子這樣跳跳舞,還是“韶樂”的舞蹈,即我們遠古時代自然界跳的舞蹈,可能有點像我們看非洲原始部落敲著鼓跳的舞蹈一樣,充滿了歡樂。怎么就這樣跳一跳就把牛給宰了?,而且這頭牛在被宰的過程中一點痛苦都沒有,很歡樂地離開世間。前段時間,我在書院里面講這段的時候,有朋友就提這個事情。他說,社會上總有人問,學(xué)國學(xué)有沒有經(jīng)濟價值?他就講了一個很俗氣的理由,說,就講這一段就很有經(jīng)濟價值。我當時沒有反映過來,就問,怎么有經(jīng)濟價值?他說,這個庖丁宰牛,就像在樂曲聲中,歡樂地宰牛,這樣牛就沒有憤恨,驚恐,所以就沒有毒素放出來,它的肉味道就很鮮美。大家經(jīng)常聽宣傳,說,屠宰場里面是一片驚恐,嚎叫聲,被宰殺的動物,都是充滿了憤恨的,這些情緒都轉(zhuǎn)化成毒素留在它們的肉里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吃的肉,味道也不好,并且有毒。但是庖丁宰的牛,是在歡樂聲中被宰殺的,牛高高興興死去了,就沒有毒素放出來,這種牛肉的價格肯定比其他牛肉賣的價格高,經(jīng)濟效益明顯。他說,你看,學(xué)了這個賺不賺錢?肯定賺錢。當時我很想笑,我就說,你這樣的發(fā)揮,我是第一次聽說,莊子宰牛的價錢比其他的高。如果真有這樣的肉出賣,肯定高級賓館要先用,自然價錢也出得高了。

  牛被宰殺后,文惠王就說:善哉,你這么輕松把牛宰了,這是怎么回事?

  庖丁很自豪地講:吾有道也。大家注意了,“有道”,這個是莊子思想的根本所在。一個人立志就要立在道心上,要“志于道”,要見道,就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說的:明心見性。這個是最根本的目的。

  我宰牛是有道的,不是什么技藝上就完成的。我立了道心,在這條路上認真走下去,最后是從必然王國到達了自由王國境界。庖丁宰牛一開始,牛在他眼中也就是牛,但是三年下來,牛在他眼里就不是牛了,已經(jīng)沒有牛的感覺了。在座的各位,可能都有這方面的體會,只不過自己沒有留意而已。楊芬,你現(xiàn)在打字,與你剛開始學(xué)打字有什么不一樣?現(xiàn)在還需要看鍵盤嗎?還需要去想,哪個字母在什么位置嗎?你還把鍵盤當成就是“鍵盤”嗎?你已經(jīng)不看鍵盤,一看文件的字,自然手指就知道敲那個鍵盤,就知道敲哪個字母,誰告訴這樣做的?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前幾天,我到一個制版公司,特別注意那個小伙子,他的鍵盤是在桌子下面的,從上面根本就看不見他的鍵盤,我們一邊說著要打的文件,只看見,他的手動一動的',文字就全部“跳”到屏幕上去了,他的眼睛只看屏幕,耳朵聽我說話,他的手指就是“神欲行”,有個神在指揮他的手指。我們這里很多人會開車,當你剛學(xué)會開車的時候,上車肯定方向盤,前進擋,剎車,后視鏡,儀表盤等等,面面俱到,有時難免手忙腳亂的,但是幾年下來,還是這樣嗎?不是了,有時一邊打電話,一邊開車,還要禮讓后面來的車,就有點像“千手觀音”還有千只眼一樣了,這個時候你開始就是“官知止而神欲行”。我曾經(jīng)遇見一位“微雕”大師,當時他見我的時候,還是一位工人,不知道現(xiàn)在怎么樣了。當時朋友推薦他來的時候,就告訴我,他想把他的作品展示給世人,需要印刷一些資料。我當時不知道什么叫微雕?我只是看他帶來的照片,覺得很好。我就問他,原件是多大的東西?因為圖片下面要注明尺寸大小。他說,不大,就是小手指甲那么大。我很吃驚,有點不信。他給我的一張照片就是“虢國夫人游春圖”。他可能也看見我不太相信,第二次來的時候,就把原作品帶來了。象牙雕刻的,我用車間的網(wǎng)點鏡一看,清清楚楚的一幅虢國夫人游春圖。我就問他怎么雕刻的,是不是先畫上去,然后像手表行里的師傅修手表一樣,眼睛上夾個放大鏡,雕刻的。他說,畫什么?我腦袋中有這幅圖了,我的手拿這刻刀就在象牙上動動動就行了。你說,這不是“神欲行”是什么?技藝已經(jīng)超過了“必然”達到“自由”了,就是神欲。

  《莊子》讀后感 篇4

  昨天我第一次讀完了《莊子》這本書。從上學(xué)期開始,用課余時間磕磕絆絆的看完了。我談一談我的看法。

  莊子,美而不自知。甚至也不為人知。能見者少,見而能受者更少。知其美不為人知,難,知其不自知,更難。事實上,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美,而是他不在意自己美不美,更何況別人怎樣看他了。

  他無所謂語言,言不盡意。但是他也不逃避語言。他不介意寫很多字。他不在意。開口也好,不開口也好,傳之后世也好,不傳也好。因為他沒有想要守護的東西?酌弦刈o仁義,墨翟要守護苦難,惠施要守護言辭,管商韓要守護法度。他沒有想守護的東西,他所倚仗之物,不需要他的守護。滅亡的是人,不滅亡的是道。

  莊子是庶民。有人提出他是貴族,王族,也有人說漆園吏在楚地待遇是很高的。但我說的庶民,是他的態(tài)度。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小人物的自嘲。這個世界對他而言只是玩笑。這種庶民感,與道德經(jīng)對比起來,尤為明顯。他像落入凡塵的神仙,雖然是神仙,但終究落在凡塵里。但在哪里又有何分別呢?哪里都是無何有之鄉(xiāng)。

  他逃避著人,但不逃避天。他自認為天下無敵,但讓人疑惑的是,在那個時代,他為什么沒有出來拯救?不只是他,李耳也沒有出來拯救。答案我已經(jīng)漸漸明白了。因為世界,不是你想拯救就能拯救的。他或許已經(jīng)看見了天意,看見了自己的命運?浊饹]有看見,他失敗了。誰能保證莊周能比他做得更好呢?莊周是莊周,不是秦始皇。秦始皇也是奮六世之余烈,而不是一蹴而就。他明白自己做不到,也明白孔丘那樣的'拯救沒有意義,與其折磨自己,不如快樂。諸侯授予他爵位,他不接受,是不愿意接受爵位嗎?只是這爵位是人給的,不是天給的而已,既然不是天賜,就不可能長久,也不可能隨心所欲,更不可能借之拯救世界。他已經(jīng)看見了未來,所以不接受。莊周比我們想象的要勇敢。對他而言,放棄拯救,或許比頭破血流更為疼痛。他只是無可奈何,遂不在意。

  最后說說他的孤獨。

  惠施和他爭辯:“人怎么能沒有感情呢?”莊周利索的把他辯倒了。在惠施看來,是莊周贏了。

  然而贏了嗎?惠施死去之后,莊周講了一個故事。他說,有個人鼻子上沾了白土,讓一個木工幫他砍掉。木工刷刷的就砍下來了,鼻子絲毫沒有損傷,而這個人也面色不變。后來木工被王召見,讓他表演這個技術(shù),木工說:“我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對象是這個人,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死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莊周真的沒有感情嗎?惠子其實并不該問,莊子也不該辯,但惠子不明白不言的道理,莊子也因為快樂而駁倒了他。莊周其實喜歡和他說話,惠子或許不明白。

  莊周在惠施的墳前說道:“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

  他說自己逍遙自在,說自己無所待,他覺得自己是匆匆過客,與造物者為友。但身為人類的他,依然存在桎梏。他依然在時空中留下了痕跡;蛟S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不再泛起波瀾,如同他在妻子的尸體前放歌。但他是永遠的放歌著嗎?惠子看見之后訓(xùn)斥他:“你難道一點都不難過嗎?”他說,她剛剛死的時候,他難過。

  只是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

  再怎么悲傷,哭泣,她也不會回來了。

  在他心里存在著翱翔于冥海的魚;覆蓋寰宇的大樹;吸云氣飲露水的神仙;十步殺一人的劍術(shù);莫逆于心的友人;隱姓埋名的漁翁;棄天下如敝履的先賢;侵暴諸侯的大盜……但他看見的是真實的世界。他這么說著,隨便寫著,但他并不虛妄,也不虛無,也不是漫無目的。如果真的沒有私心,又何必留下這樣宏偉的巨著?

  他依然想拯救世界,只是這條路很艱難,除了天道,他孤苦無依,他也明白,在他有生之年見不到天亮,但他依然動筆了。

  他有別的辦法嗎?或許他真的經(jīng)歷過沒米下鍋的困窘。那時候沒有人喜歡他,也沒有人理解他,也沒有人和他說話。這樣的一個人,如果說自己想拯救世界,恐怕會被嘲笑吧。實際上他也不在乎嘲笑。比人清醒,就會比人疼痛。在那個時代,或許他才是最痛的那個人。以至于他并不在意自身的困窘。

  起初孤獨,繼而忘記孤獨。

  莊子在開篇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每次讀到這段話,腦海里便浮現(xiàn)出燦爛的星河。小小的地球上四季榮枯,天空的朱雀緩緩向地平線滑落。

  他是一個多么浪漫的人。

  《莊子》讀后感 篇5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追逐一個夢想——自由。從個體來說,柏拉圖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國”,孔子追求“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精神境界;從民族來說,無數(shù)被壓迫人民為爭取自己民族的自由獨立而奮起反抗不惜流血犧牲;從國家來說,人們?yōu)閷で蟛粩喟l(fā)展提出自由新口號:經(jīng)濟要求發(fā)展“自由貿(mào)易”、“自由競爭”,一實現(xiàn)經(jīng)濟的健康發(fā)展,政治要求“自由民主”以謀求更廣泛人民利益,文化也也同樣要求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呼吸、以達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繁榮面貌……人們心中對自由的呼聲從古一直綿延至今,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愈加洪亮,然而,自由到底是什么?自由在哪里?怎么實現(xiàn)自由?我們心中久久的疑惑誰來解開?

  那么不妨靜下心來,漫步于幽靜的樹木或湖畔,來品讀一番莊子的《逍遙游》,聆聽那從遠古而來的期盼,來體味自由的馨香,任心思自由徜徉于天際。

  《逍遙游》是《莊子》書中的首篇,也是莊子本人的代表作。在上《莊子研究》課程的時候,我認真地聽老師解讀了《逍遙游》這篇文章,在深入閱讀之后,我覺得莊子的確不愧是影響漢文化甚深且遠的一代思想家,其中闡述的觀念也在數(shù)千年以下不斷的對后世產(chǎn)生影響。另外,莊子也不僅是一位思想家,他更是一位重要的散文家,這篇《逍遙游》看似雜亂無章,但是卻有中心思想貫串其中:他就是要人們不要一直被名韁利索牽絆住,更不要人云亦云的迷失在世俗的觀念或是現(xiàn)實取向的功利價值觀之中。

  初見“逍遙游”三個字,很自然的聯(lián)想到這樣一幅悠然愜意的風(fēng)景:一個學(xué)者立于竹筏之上,沒有船槳,竹筏順著水流漂游,兩岸青山徐徐向身后遠去。若問我莊子的自由該如何形容,很自然的想到那句“向詩人一樣自由”。但讀完并深入學(xué)習(xí)《逍遙游》一文后,才發(fā)現(xiàn)上面的兩個“很自然”的反應(yīng)與莊子以及他所崇尚的“逍遙”真是差里百萬里。莊子逍遙,是近乎忘卻凡世間的一切復(fù)雜,纖塵不染的精神與靈魂上得到自由。那些詩人學(xué)者,要么觸景生情,要么因勢感懷,都是為外在客觀和內(nèi)在主觀所限,不能達到真正的逍遙。

  《逍遙游》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與我,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yīng)天地之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作品描寫了一個哲學(xué)意識上天入地以求索宇宙的秘密后倦極而返的心理經(jīng)歷。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反復(fù)申明絕對自由的難得,借鯤鵬和蜩鳩的對比,來說明大小的分別,破除一般人見小不見大的觀念,并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才能做到逍遙游。

  莊子所講的“逍遙”是一種絕對的自由,而不是相對的自由。莊子把人生之最高境界描繪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那是一種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沒有功利目之、心中無我之崇高境界。只要如此,才能潛心學(xué)習(xí),為人生之騰飛打下厚實之基礎(chǔ),才能不畏險阻,翱翔于九萬里之藍天,做才能戰(zhàn)勝自我,不被榮譽所累,才能不去追求名譽和地位,以熱愛作為奮斗之動力。

  “逍遙游”是莊子哲學(xué)的總綱,是莊子對人生的理想的'追求,對精神自由的祈向,是精神從主觀形體和客觀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提煉!跺羞b游》的主旨是人應(yīng)該擺脫一切功名利祿權(quán)勢的束縛,在精神上達到一個超然物外、悠然無為、絕對自由的境界。莊子借《逍遙游》為人們開辟了一個自由空靈、超脫時空的天地。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或是為了名利鉤心斗角,整天生活的惶惶不安;或是沒有人生目標和精神支柱;或是注重物質(zhì)的享受,忽略了精神上的提高。越來越方便快捷的現(xiàn)代生活方式讓我們在享受他的同時也失去了很多美好的追求。有些人舍不得花上一個小時看一本好書,更樂意做得是去泡網(wǎng)吧,或是去麻將桌前搓一小時。社會的進步讓人們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然而社會的進步更需要強大的精神文明來支持和推進。所以,當我們有閑暇時,不妨捧起一本好書,全身心投入地去讀他,去理解它,做一個現(xiàn)代的“至人、神人、圣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暢游。

  《莊子》讀后感 篇6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莊子讀后感。匠石運斤成風(fēng),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

  ——《莊子、徐無鬼》

  世間有這樣一種人,在一起的時候常常面紅耳赤地爭論,可是交情很篤厚。莊子和惠子的關(guān)系就是如此。

  莊子過惠子墓的時候,他給隨從的人講了個奇怪而不可思議的故事:楚地有個人,鼻子給弄了點白色堊土。這是很平常的事情,擦掉就是。怪就怪在這人沒去擦,而是跑到一個木匠那去,叫那木匠給他拿砍掉那塊大小厚薄象蒼蠅翅膀的堊土。更奇怪的是那個木匠,沒象常人那樣叫他擦掉堊土,卻真的隨手拿起斧頭砍去,那斧頭虎虎生風(fēng),從那人的鼻尖擦過,堊土被砍掉了。他站在當?shù)貎,臉不變色心不跳,鼻子完好無損。

  這是怎樣的一種奇景?!這是怎樣的一種際遇。∪耸篱g難得有這么個膽子大的,難得有這么個技術(shù)高的。沒有那斧子當前不眨眼的氣度,誰敢砍?怕是斧子還沒砍下,人已戰(zhàn)栗觳觫了吧?沒有那高水平的技藝,誰敢站在那等著人家砍?只怕是你站得再穩(wěn),也會給那沒水平的家伙砍掉了鼻子吧?或許腦袋都岌岌可危了吧?可這倆人竟然就搭檔配合得這么高妙。所以,當郢人死后,宋元君叫匠石表演一下砍去鼻子上的堊土?xí)r,他再也發(fā)揮不出如此高的技藝了。

  莊子為什么要講這么個故事呢?他自己給我們點破了其中的寓意,他說:“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意思是說,從惠子死后,自己沒有談話的對手了,沒有誰可以說話了。真的是沒有說話的人了嗎?他這不是正在給人家講故事么?其實,他是在哀嘆,自己失去了如此高妙的對手,心中萬分悲涼罷了。

  人世間類似的哀痛我們常會看到,遠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鐘子期死后,伯牙摔琴,不復(fù)再彈,縱有高山流水之音,又有誰能懂呢?世界上最懂得我們的那個人沒了,我們的知心話又該說給誰聽呢?縱使說了,又有誰能懂呢?

  雖然莊子和惠子對事物的'看法大多截然不同,兩人在一起時喜歡互相批評和爭辯,但是這相爭卻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莊子的哲思常常由之激發(fā)。即使在論爭,那也爭得是不亦樂乎!

  站在濠水橋上的惠子和莊子,又開始爭辯了。莊子說:“鰷魚出游從容,是魚之樂也,讀后感《莊子讀后感》!被葑诱f:“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說“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說:“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保ā肚f子、秋水》)

  能一起出游,非好友者何?那莊子出游從容,看魚兒從容歡快地在水里游來游去,心有所感,大發(fā)感慨;葑邮莻不可知論者,所以,他反問莊子,你又不是魚,你怎么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以惠子之矛攻惠子之盾,他說,你惠子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到此,我們覺得惠子該閉嘴了。可那惠子還是沒服氣,辯論水平是高高的,他繼續(xù)著自己的辯論事業(yè):我不是你,本來就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魚的快樂,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大家全都不知道了!這是何等的論辯才能!叫我們怎么聽怎么覺得象繞口令了。這大約已到了論辯的高峰,可莊子仍能在這高峰上在拔高一籌,他告訴惠子,你先前問我怎么知道魚的快樂等等等等,就已經(jīng)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還問我。我在濠水上知道魚的快樂了。

  這次論爭,莊子和惠子各逞口舌之利,沒有惠子的高論,又哪來莊子的妙論!難怪張之純在《評注諸子菁華錄》里說:“莊子、惠子意見雖不同,然惠子猶是解人也。寥寥數(shù)語,寫出低徊躑躅無限凄涼。”

  另一次的論爭,更是叫莊子發(fā)了一通關(guān)于生死的妙論。

  說來莊子可真是個奇人,老婆死了,他老人家大大咧咧坐地上,姿勢不雅觀也就罷了,他竟然敲著個盆兒唱了起來。這情景給前來吊唁的惠子看到了,就狠狠地批評他:“你跟人家過了這么久,她給你養(yǎng)大了孩子,現(xiàn)在老了,死了,你不哭也就罷了,還敲著盆唱歌,這不是太過分了嗎?”這通責(zé)備有理有節(jié),卻沒難住莊子,正象明代陳深輯在《諸子品節(jié)》里說的那樣“莊子遇惠子,便出奇句,便有奇思奇筆,乃知奇文待人而見也。”

  莊子說:“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恍惚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于巨室,而我噍噍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保ā肚f子、至樂》)

  在反駁惠子時,莊子奇句迭出,奇思奇筆叫人不得不嘆為觀止。他把生命過程描述成一個從無氣、無形、無生到恍惚有氣、有形、有生的過程。生死存亡本為一體,我們?yōu)槭裁催要悲哀呢?親愛的老婆,她又回到她生命的本原處了。又回歸到無氣、無形,無生的狀態(tài)中去了。她在天地自然中,又何必傷心呢?

  人生在世,得對手如惠子者,幸甚幸甚!莊子有此對手,足矣!莊子有此知己,足矣!過惠子墓,莊子睹物思人,為失去對手而慨嘆,而感傷。這無盡的悲涼情其始我輩淺陋之人所能深味?

  《莊子》讀后感 篇7

  《養(yǎng)生主》通篇不過600言,是《莊子》內(nèi)篇中篇幅最為短小的,但細細讀來,仍然有頗多尚可深究之處。

  在本片開端,有“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句,歷來廣受爭議!吧暇溆纫酌,下句最難解,似有引人為惡之嫌!苯跏遽合壬慕忉岊H具影響,他說:“所謂善、惡,乃就養(yǎng)生言之!疄樯啤^‘善養(yǎng)生’。為‘惡’,謂‘不善養(yǎng)生’。‘為善無近名’,謂‘善養(yǎng)生無近乎虛浮’,益生、長壽之類,所謂虛浮也。‘為惡無近刑’,謂‘不善養(yǎng)生無近乎傷殘’,勞形、虧精之類,所謂傷殘也!保ā肚f子校詮》)此句乃就養(yǎng)生而言,這自然沒錯,但莊子講養(yǎng)生,主旨在養(yǎng)心,而非養(yǎng)身。在本篇第三章,寫右?guī)熤槭恰疤熘鞘躬氁玻酥灿信c也”,右?guī)熞蛔,并不必然是出生時就有的先天性生理缺陷,亦有可能是后天致殘,但無論哪種情況,都是“天與”,而非“人與”。因為“道與之貌,天與之形”,人的形骸都是受天賦與,人力不能改變。若按王叔岷先生的說法,將“刑”解釋為勞形、虧精一類的傷殘,則與養(yǎng)生的前提——破除形骸殘全的觀念背道而馳了。人之形骸取之于天而人力不可蓄養(yǎng),人只能養(yǎng)其所能養(yǎng),即是心。周縱策說:“至于‘不’傷生的善惡是否該為,本不是他在這里所要討論的范圍。他說的只是:假如你要去為惡,可切不可弄到受刑傷生;至于這假設(shè)的,不致受刑傷生的惡事,你該不該去做,他在這里并未表示意見。這正如‘不近名’的善,不‘已而為知’的知,你該不該去做,他在這里也沒有表示可否。我看莊子一定會要先看看那是什么知,什么善惡了!保ā<莊子?養(yǎng)生主篇>本義復(fù)原》)與成玄英一樣,將“刑”理解成了“刑戮”,此金木之刑仍然只是傷身而已,且后文曲說強通,未得莊旨。

  “為惡無近刑”句,最重要的概念有二,一是“惡”,一是“刑”!皭骸睉(yīng)理解為世俗所認為的惡事,這個基本明朗,眾家的問題主要在后者。聯(lián)系《養(yǎng)生主》篇全文,我認為這個“刑”乃是后文秦失吊老聃中的“遁天之刑”。秦失的原話是:“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庇纱,“無近刑”即是說“無近乎遁天之刑”,不可鄰近逃避自然地刑法。換言之,做(世俗標準中的)惡事,只要與自然天道相順應(yīng)即可。

  《養(yǎng)生主》開篇講“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這個“知”可解釋為知識,但顯然是廣義上的知識,它包含了人們心念中的一切造作,包含了世俗的一切是非善惡標準。又“以有涯隨無涯”,終生惶惶然求善避惡,這些人就好比庖丁解牛篇中的良庖與族庖,在解牛時強行“割”“折”牛骨,而這些一時一世之“標準”即如“歲更”“月更”之“刀”,不斷地在現(xiàn)實中挫敗又在心念中被追逐,儒家有儒家的標準,墨家有墨家的標準,百家相爭,終無所歸,這都是遁天之刑,都是未能“緣督以為經(jīng)”的下場啊。庖丁解牛篇的寓意,有人以為是以龐大的牛比喻“社會”,以解牛比喻“處事”,莊子遂然是在教導(dǎo)世人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的處事技巧,實在是視莊子與汲汲然于世者無異了。顯然,要理解庖丁解牛的寓意,文惠君那句“吾聞庖丁之言,得養(yǎng)生焉”是唯一的鑰匙。養(yǎng)生即養(yǎng)心,此段以牛喻心,以解牛喻剝除心之藩籬,是言解除心之藩籬,當“依乎天理”“順其固然”,而不可“以有涯隨無涯”,徒生出許多是非善惡判斷標準來,這才真正是區(qū)別于道德優(yōu)先的生命優(yōu)先。養(yǎng)心為本,處世為末,以為庖丁解牛篇是在教人處世技巧的,實在是本末倒置,淆亂莊旨。

  “為惡無近刑”之意,可舉例來加深理解。莊子喪妻,竟鼓盆而歌,這在世人看來顯然是不近人情的為惡之舉了。但若跟隨世人的善惡判斷“而我嗷嗷然隨而哭之”,這才是“不同乎命”的.遁天之刑,莊子了解了“人且偶然于巨室”而堪破生死,方才是無近乎遁天之刑了。“為善無近名”的意思相對明朗,即做(世俗標準中的)善事而不近乎名譽,姑且以此來推測《養(yǎng)生主》中的另一個疑點,即秦失吊老聃中秦失對老聃的一句品評。(秦失)曰:“然。始也吾以為至人也,而今非也。”雖然莊子一向被認為是老聃后學(xué),但老聃從未自稱至人,莊子也不是阿諛奉承之人,所以以為老聃并非至人,這不足為怪。奇怪的是,在秦失吊老聃一段中,并沒有直接給出老聃非至人的依據(jù),如此單獨一句品評,就顯得尤為突兀。這一段的內(nèi)容主要是寫老聃死后世人言之哭之,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由此怎么能引出老聃非至人的結(jié)論呢?按我們通常的理解,老聃已死,眾人的慟哭并不關(guān)乎老聃對生死的看法,但細細讀來,“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眾人對老聃的感情甚至可與至親之情相比擬,可見老聃生前必是“為善于之”了,而且不是偶爾為之,必是長期堅持了!爸寥恕钡奶攸c之一是“無待”,鯤鵬萬里,仍有待于海運,而至人的無待乃是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式的“獨”。老聃之“為善”,不一定是有求名之心,但在眾人心中已有了善之名,仍然沒做到純粹意義上的“為善無近名”。老聃不一定有待于他物,但顯然已為他無所依待,仍然沒做到至人式的“無待”與“獨”,也由此可見莊子心中的至人,的確是一個最高理想的化身了,除非人如混沌之未鑿七竅,否則誰能不被世俗所染呢?

  莊子講善惡,本意并不在于要另生一個善惡標準,如此又墮入細細密密的理思之網(wǎng)了。莊子講善惡,原本就是要取消這一虛妄命題,善惡俱譴,是非兩行,超越一切道德判斷,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如此才能緣督以為經(jīng),獲帝之懸解,得養(yǎng)生之旨。

  《莊子》讀后感 篇8

  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濮水一別,濠梁傾覆,終是莊生曉夢,浮世今生。

  ——題記

  一

  蝴蝶,耀目的蝴蝶。

  棲在巖壁上的,騰舞于空中的,鳳凰于飛,流光溢彩,蝶落蝶生,生生不滅。

  那些唯美纖細的精靈,那些絢爛至極的永恒,是本該就如此明艷的張揚,還是理智與幻想邊緣的沉淪?我分不清,只知彼時花落花飛花滿天,煙火灼鬢,流螢成眠。蝶的幻影,美麗的墜落,反倒把蝶中央男子眉目的清冷,襯得越發(fā)清晰。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他淡淡開口,“化而為鳥,其名為鵬,往生天地間,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多年前的道理,你可還懂得?”神色平淡如他,待我,卻如鄰家老友。

  “不樂壽,不哀夭,不榮通,不丑窮,人事貴在無為,莫以心為形役即可。那年相見,你問我何謂自由,今日我便告訴你,自由,便是精神上的超脫!

  我越聽越疑,不知何處見過此人,那雙洞察認識的清透眼睛在都市中本不該輕易被人忘記,只是那人口中的自由讓疲于奔命的我只覺得尖銳刺耳,自由,沒錢談什么自由?

  我急忙打斷了他;“老先生,這片蝴蝶谷一經(jīng)打造一定是有名的風(fēng)景區(qū),咱們一塊商量個價吧,你要多少都成,我給您算算啊………”我沉浸在“黃金夢”里,完全沒有注意到那片蝴蝶的絢麗,在金錢的叮當聲中向更深的黑暗褪去。

  男子嘆了口氣,神色無悲無喜,“名利縛汝身,我當何作為?你不再是那年探求自由的孩童了!

  “老先生,價錢還可以商量……”

  我趕了兩步,想抓住他的衣襟,卻只觸到一片溫涼如水,清皎如月,熟悉的感覺……仿若宿命里的輪回。

  身上一個小本子掉落。我撿起,是兒時一個老人送的涂鴉畫本,翻到首頁,上面赫然寫著——《南華經(jīng)》。

  二

  孩子很小,卻不再樂意和同齡的伙伴一起玩耍,他想追尋一種“道”,一種讓人無限放空的絕對自由,濠水的橋上留下他的吶喊,橋下的魚兒也記住他的找尋。

  終于有一天,一個清淡的聲音叫住了他,“子安知魚之樂乎?”

  孩子回頭,男子坐在河邊悠然垂釣,眉目間的清冷,極為清晰。

  “我不知,那你知道嗎?”孩子不服氣。

  “無憂無慮的自由,便是魚的快樂。”

  自由!孩子精神一震,停下了繼續(xù)找尋的腳步。

  言談中,孩子漸漸了解了他。涸轍之鮒,濠梁觀魚,惠子相梁,擊缶而歌,一個超脫世俗虛名的大智慧者,一個不屈財富寧生而曳尾涂中的大無畏者,一個看破生死超然灑脫的大自由者。孩子想追求的“道”,在他身上,有了最完美也最矛盾的體現(xiàn)。

  貧困交加,麻鞋為生。孩子覺得他可憐,然而是這個人,“以天地為棺淳,以日月為連璧”,氣魄灑脫超然若天神。朋友離開,妻子辭世,孩子覺得他孤獨,可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超凡人格,對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讓任何贊美的語言,都無法形容他的充實。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弊夏凹t塵,他是獨守心靈月亮的月桂,讓所有孤獨彷徨的人一抬首總能發(fā)現(xiàn)一輪皎白的圓月——是他的`靈魂在永不放棄的追逐。天下紛爭,諸侯戰(zhàn)亂,他放下功名利祿坦然守住一池的游魚,用道家的樂生詮釋精神自由的超脫與快樂——那是他自己的逍遙游,在別人難以企及的心靈高度。

  當一種美美到無法言表,只能舞之蹈之,頌之詠之;當一種淡淡到無從品味,只能嘆之惜之,贊之賞之。孩子沐浴在道的自由中,想:有一天我會像他一樣。

  可還沒等到這“有一天”,他走了。孩子伏在池邊大哭,橋上一本小書飄來:“自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三

  那孩子是我,那小書,我今天才知,是莊子的《南華經(jīng)》。

  思緒回到現(xiàn)實,看著那些不斷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間淚流滿面。莊周,是你么?這些年,原來你一直都在,看著我從一開始向往純凈的自由一直到掙扎于名利難以自拔。圣人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你看來,我和他們沒什么不同。只是這一次的對話,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訴我自由的定義,是回答多年前的問題,還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驀地,縈繞心頭的疑惑消失殆盡。

  自由,是一尾雀躍于心間的游魚。

  蝴蝶重又出現(xiàn),男子逍遙跳躍,一如往昔。這一次,沒了年少的執(zhí)著,沒了名利的追尋,我只沖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與他的第一次對話,是啟蒙,第二次對話,是救贖。對所謂名利的糾纏,不過拘泥于外物罷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脫。對所謂自由的追尋,關(guān)鍵是看自己。

  出了山洞,風(fēng)清月朗,心如明鏡,所有的一切倏忽消失,仿佛永久存在,又仿佛從未來過……

  《莊子》讀后感 篇9

  偶然的機會,從朋友的介紹中,初識了這本于丹莊子心得。細細咀嚼,慢慢品讀,在靜靜的夜晚輕輕的與心靈對話,感受到了生命寧靜中的顫動之姿,搖曳中的沉靜風(fēng)骨。

  莊子與我并不陌生,或許應(yīng)該說有些老莊思想以于不知不覺深入人心了。于丹莊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從人對寓言的最直接的“覺”,結(jié)合現(xiàn)代社會的現(xiàn)象,引導(dǎo)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dǎo)人生,懂得用心生活,體會超越的“悟”。我認為人生有許多“覺”的過程,就像有些“屠夫”解牛的過程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和超越外在的表現(xiàn),尋找內(nèi)心地慧眼游刃有余,所在之差就在于精神世界的悟!

  “覺”與“悟”的聯(lián)系

  故事是這樣展開闡述的:庖丁解牛,節(jié)選自莊子。內(nèi)篇。養(yǎng)生主,描述了庖丁在解牛時達到游刃有余的境界,而他的刀十九年還像新的一樣。庖丁解牛,如果引申一點,也可以說是一個人怎么達到對人生的掌控,庖丁解牛也是不斷進步的:先是目有全牛,三年后目無全牛,最后是神遇全牛而游刃有余。

  人生的掌控,最高境界不也是從有到無到游刃有余的過程嗎?先是規(guī)劃人生,但未免有點像站在山底去規(guī)劃登山的路徑,顯得路途遙遠,容易迷失方向,所以要有一種“無”的精神,能夠超越山的最高處,才能最終將“有”和“無”結(jié)合起來,達到“神遇”的境界,既能超脫一切而又能順應(yīng)一切,順其自然地將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合到無限的最樸素而且最本初的生命大道中去。

  我聯(lián)想到了我們的職業(yè)崗位。在我們的教育教學(xué)中也是這樣,“覺”的事件和過程是隨處可見的:孩子們在學(xué)習(xí)中什么時候表現(xiàn)的最有興趣,他們是這樣看待老師對他們的評價,當他們高舉著小手是在渴望著什么……而這時我們作為老師,作為引導(dǎo)者,囫圇吞棗,一筆帶過的結(jié)果便是“丟失”了“悟”。

  進而是丟失了一次“超越”的契機,升華的“境界”。如果,你注意到學(xué)生喜歡在游戲中學(xué),那么你就會去有意的創(chuàng)設(shè)一個好的學(xué)習(xí)氛圍,更好的調(diào)動情緒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你理解老師的一句肯定會在他們的臉上澆開一朵花,那么你的課堂將是融洽的,富有吸引力的;如果,你從他們高舉的雙手中讀懂了交流的渴望,那么你的課堂就是充滿互動,靈動的……其中這或許便是悟的瞬間,它是基于積極的思考,經(jīng)驗的不斷累積而成的。

  “覺”到“悟”的成長

  于丹莊子心得還著重描述了內(nèi)心的力量,強調(diào)認識自己的重要性。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生歷程,需要你不斷的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是讓你隨波浮沉,盲目仿效。面對現(xiàn)代物質(zhì)化愈來愈強的社會,它常讓我們在潮流的.浪尖,迷失雙眼,終而腳步零亂的踏上膚淺,流行的航船。失去品味、品質(zhì)的本質(zhì),我們要擺脫外在的標準和評價來判斷自己的能力。

  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大家都知道扁鵲的名字,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yī)生,成為中國名醫(yī)的代稱。扁鵲去見魏王。魏王說:“我聽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擅長醫(yī)術(shù),你跟我說說,你們?nèi)酥,誰的醫(yī)術(shù)最高明啊?”扁鵲老老實實地回話:“我大哥醫(yī)術(shù)是最高的,我二哥其次,我的醫(yī)術(shù)最差!蔽和躞@訝地問:“那為什么你天下聞名,而他們兩人卻默默無聞呢?”扁鵲說:“因為我大哥給人治病,總能夠做到防患于未然。

  這個人得病但還沒顯出征兆,他手到病除,把病根給消除了。這個病人就像沒得病一樣,所以有的人都不知道,他是給人除預(yù)先的病!拔叶缰尾∈窃诓≌灼鸪踔畷r,他用藥就把病除了。大家總認為他能治的是小病,而不矢此病發(fā)展下去那會要命的大病。 

  扁鵲能夠在自己名聲大揚之時說出此番事實,而不以別人的看法去認識自己,實屬不易。它再一次的告訴我們要時時刻刻去傾聽自己的心聲,不要受別人的觀點和束縛。教學(xué)是我們的生命線,汲取從一次次教學(xué)反思中認識自己的淺層表現(xiàn),挖掘其內(nèi)在的知識漏洞,用一雙從懂得傾聽到善于傾聽的升華!

  一次公開課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沾沾自喜,得意忘形,在別人的肯定中迷失自己的位置。其實細思中,我們只關(guān)注到別人眼中的自己,卻沒扣響迎向朝陽的那扇大門:及時地反思,挖掘內(nèi)在成功的寶藏,善于傾聽總結(jié),運用到更多的實踐教學(xué)中,這便是缺失了對現(xiàn)有位置的“悟”!

  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擺正人生的方向。用一顆平常心去適應(yīng)生活帶給我們不同的恩賜,使得其所才是個人價值所在。“外化而不內(nèi)化”這是獲得“游刃有余”人生境界的不二法門!從認識自己的“覺”中,品味出人生的大“悟”,懂得感悟這些有著厚重內(nèi)心價值的不鳴不已的平常人。

  每個人都能擁有輝煌和成功的人生,只要懂得去“覺”,從覺中“悟”!

  《莊子》讀后感 篇10

  讀于丹《莊子》心得之《境界有大小》,于丹在里面寫道:“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別人。”為此,她還專門列舉了《莊子——人世間》中的一個關(guān)于樹的例子:

  一個姓石的木匠到齊國去,路上看到有一棵櫟樹。這棵櫟樹被這個地方的人奉為社神來祭祀。

  這樹有多大?莊子的形容很夸張。他說,這棵樹的樹陰可以遮蔽幾千頭牛在這樹底下乘涼,量一量樹干可以達到百尺粗,跟山一樣高,很多丈高以上才生枝干。

  這棵大樹吸引了好多人來觀賞,但石木匠看也不看一眼,就離開了。他的徒弟問師傅:“這么好的木材為什么看都不看呢?”

  石木匠說:“這種樹木是沒有用的散木,木質(zhì)不好。用它做船,那船很快就沉;用它做棺材,這棺材很快就會腐爛;用它做器物,這個器物很快就會折斷;用它做門,這門就會流污漿;用它做柱子,會被蟲蛀。所以,這是‘不材之木’,做什么都不行。”

  晚上,石木匠夢見這棵櫟樹來跟他說話。

  櫟樹說:“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你說我是一棵沒用的樹,如果我有用的話,不就早給你們砍掉了嗎?我還能活到今天這樣子嗎?

  那棵散木說,你看那些果樹和瓜果,那是大家所認為的有用之材,每年碩果累累,大家對它贊不絕口,結(jié)果是大枝條全被折斷了,小枝條都被拉下來,那上面結(jié)的果實,年年一熟,人們就來剝奪它。因為它們有用,所以傷害了自己,早早就死了。我就是沒用,所以才保全了自己。

  莊子的故事講得似乎有些超現(xiàn)實,但也提醒我們不必去羨慕那些被世俗人所贊不絕口的人;因為他們的`所謂有用背后,不知對自己做出了多少傷害?付出了多少的代價!

  《莊子-——逍遙游》有一個最著名的故事:

  北海有一種魚,叫做鯤。鯤十分巨大,不知道有幾千里長。它能化成一種叫鵬的鳥,也有幾千里。當它振翅而飛的時候,翅膀像遮蔽天日的云彩。鵬會在海運來臨的時候飛往南海。南海,也就是天池。當它飛往南海的時候,會擊起三千里高的浪花,乘著風(fēng)直上九萬里的高空,而且這一飛就是六個月。

  然而,蟬和斑鳩卻嘲笑說:“我們快速飛起,沖上榆樹和檀樹,但有時達不到目的地,就掉落到地面上,何必要飛到九萬里那么高呢?”麻雀也嘲笑說:“它究竟想要飛到哪兒去呢?我使勁的往上飛,也不過飛幾十丈那么高就得回來,在蓬蒿之間翱翔,已經(jīng)是飛翔的最高境界了。它究竟要飛到哪兒去呢?”

  在這個故事中,人們往往會羨慕大鵬鳥的視野寬闊,氣魄宏大,會嘲諷蟬、斑鳩和麻雀在大鵬面前如小丑般的無知、可笑,它們鼠目寸光,即使盡力氣地翻飛騰躍,也不過蓬蒿之間,數(shù)丈而已,它們又有什么資格去嘲笑翱翔于天際的大鵬鳥呢!難怪連莊子也說“這幾個小蟲子又知道什么!”大有“燕雀安知鴻鵠之志?”的感覺。

  然而,這只不過是從很世俗的、狹隘的角度得出的結(jié)論。而事實卻并不如此!

  我們知道,宇宙(或道)是無限的,到底無限到何種程度呢?有一部電影描述得很好:在地球上,外星人與人類尋找一個決定雙方命運的宇宙,經(jīng)過雙方的生死較量,這個宇宙最終被人類尋獲并奪得,你知道這個宇宙在哪里嗎?它在一只黑貓的脖子上掛著,只有玻璃彈珠那么大,但當你從外向里望時,里面卻是繁星密布,浩瀚無邊,的的確確的是一個宇宙。宇宙就只有那么大嗎?不是的!電影到結(jié)束時,鏡頭拉向遠方,我們偉大的地球慢慢地縮小,變成藍色的球,再縮小,在太陽系里變成一顆小星星發(fā)著微弱的光,再縮小,地球早已看不清了,太陽系在銀河系里縮成一小片,再縮小,銀河系已變成一小團霧,再縮小,銀河系在我們的宇宙里已看不見了,最后我們的宇宙變成一顆小小的彈珠在地上滾動,掉到一個小坑里,與另外一顆彈珠撞在一起。這時,一個外星人伸出一只長著柔軟大手的瘦長胳膊,用手抓起兩顆彈珠,放到一個布袋里,布袋里已有滿滿的一袋子呢!

  這個故事可能是我們當下對宇宙最好的詮釋了。宇宙的無限是可想而知的了,那么大鵬鳥無論飛得有多高、多遠和多長時間,這一切又有什么了不起呢?在廣袤無垠的宇宙里,你飛得出宇宙嗎?仍不過是在蓬蒿之間罷了。大鵬鳥飛得很高、很遠,它知道永遠飛不到邊,這不是很痛苦嗎?

  相反,麻雀、斑鳩和蟬倒是很幸福的,它們的幸福正在于它們的無知和自我滿足!

  現(xiàn)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有一個朋友通過自己十來年的奮斗,已經(jīng)擁有上千萬的家產(chǎn),家中的住房已從鄉(xiāng)下的農(nóng)房換成了小別墅,后來他覺得小別墅也不好看,又想買三十畝地造個小園林,現(xiàn)在他已在付諸實踐了。有人對他說,怎么這么不知滿足呢?等你有一小園林后,就有會想,似乎家中少了一座山,你就又會不滿足了。

  是!到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滿足呢!這不是自尋煩惱嗎。不是很痛苦嗎。

  所以,做一只無知、無用和自我滿足的小麻雀又有什么不好呢!

  《莊子》讀后感 篇11

  中國哲學(xué)思想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我國思想史上影響最大的,有四大思想資源和思想傳統(tǒng)。那就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國佛學(xué)和宋明理學(xué)。這四大思想傳統(tǒng)的一個共同點是,它們的學(xué)問都是生命的哲學(xué),他們的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這就是說,中國哲學(xué)的智慧是從偉大精神人格中、從哲學(xué)家的實踐行為中流露或顯現(xiàn)出來的。中國哲學(xué)家是先知、詩人和圣賢的綜合人格。他們透視現(xiàn)在,玄想未來,“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把高尚的理想拿到現(xiàn)實世界來實現(xiàn)。

  原始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莊子!独献印肺募s義豐,《莊子》詼詭譎奇!独稀贰肚f》不獨表達了特殊的生存體驗、宇宙觀念、人生智慧,而且代表了特殊的中國藝術(shù)精神,是各類藝術(shù)的靈魂和源頭活水,堪稱世界文化的奇葩。讀《老》、《莊》既要用理智,又要用感情,要有自己對生活的體悟,甚至要投射全幅的生命。

  《老子》又名《道德經(jīng)》,是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寶。老子所著。其人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是軸心文明時代最著名的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又被奉為道教的鼻祖。

  《莊子》一書(莊子著,其名周,先秦著名思想家,道家著名代表。)是道家與道教的經(jīng)典,主要強調(diào)的是整體的和諧與物我的相通,是我國文學(xué)史上不朽的源泉。包含內(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內(nèi)篇語言風(fēng)格接近,思想連貫,自成一體,乃莊子自著,是全書之核心。莊子的精神,也正是中國藝術(shù)精神和中國美學(xué)精神。

  “道”是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恍恍惚惚的東西,無形無狀,混而有一。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為“萬物之母”,是一個終極實在,是萬物的根源,是一種不受局限的.、無終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與原始渾樸的總體!暗馈辈皇且混o止不變的實體,而是永遠不停息的流轉(zhuǎn)與變遷的一個過程。道是整體與過程的統(tǒng)一。道具有否定性和潛在性,它創(chuàng)造和維持了每一肯定的和實在的事物。在這一歷程中,潛在變?yōu)楝F(xiàn)實,否定變?yōu)榭隙,空無變?yōu)閷嵱,一變(yōu)槎。同時,又伴隨著相反的歷程。在這里,相反相成的辯證公式?jīng)Q定了變遷的過程!暗馈边可以視作陰陽、剛?cè)岬葍上鄬χ诺牧α、事物、原理之動態(tài)統(tǒng)合。在人生論上,老子強調(diào)“無為而無不為”;主張“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認為,真正的智慧,必須從否定入手,一層層除去表面的偏見、執(zhí)著、錯誤,穿透到玄奧的深層去。宇宙真相與奧秘,是在層層偏見剝落之后才能一步步見到的,最后豁然貫通在我們?nèi)藘?nèi)在的精神生命中。

  其實道家與儒家殊途同歸,最終都是強調(diào)個人與無限的宇宙契合無間──“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道家通過否定的方法,否定知識、名教,甚至一切外在形式的束縛,包括儒家仁義的束縛,化解人生之憂;追求的自由是精神的超脫解放,人與天地的合一。所以莊子要化解物形,才能作逍遙無待之游,達到“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道家之“道”本體雖具有“自然而然”的特性,但在深層上仍具有價值、意義本體的含義!暗馈背蔀樽罡邷蕜t和最后目的,“為道”即展開了道家人生價值的各種內(nèi)容。莊子所主張的精神自由即以對最高本體“道”的冥悟契會為前提。

  道家認為,個人應(yīng)當追求永恒的逍遙與解脫。莊學(xué)討論了人的生存處境。此身有限,吾生有涯。以有形有限之生投入天下,人要面對無限的時空、知識、意義、價值,這一“無限”令他不安。在熙熙攘攘的人世和各色人等的不同欲望之追逐競爭中,人心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如何化解這些痛苦、困惑?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啟迪我們由現(xiàn)實到理想,由有限到無限,這一自由觀的背景是反對唯我獨尊,主張寬容。承認自己的生存、利益、價值、個性自由、人格尊嚴,必須以承認別人的生存、利益、價值、個性自由、人格尊嚴為先導(dǎo)。這種平等的價值觀肯定、容忍各種相對的價值系統(tǒng)的意義,決不抹殺其他人的利益、追求,或其它的學(xué)派、思潮的存在空間。這樣,每一個生命就可以從緊張、偏執(zhí)中超脫出來,去尋求自我超拔的途徑。人們從超時空的境界中還要再回到現(xiàn)實中來。到最高境界時,道家又以道為出發(fā)點地向下流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币虼耍兰依硐胍惨炞⒌浆F(xiàn)實人生之中。

  “大道廢,有仁義。”仁義禮法正是在大道荒廢、國家混亂、家庭不和的時代,才成為社會的急需。老子在這里主要不是批評儒家,而是講述道德仁義出現(xiàn)的背景。或者我們可以這樣說,老子采取了追問的方式解釋了從“公天下”到“私天下”的蛻變過程中,由于人們普遍信仰和具有原始宗教意味的“道”的旁落,而后才需要強調(diào)人之內(nèi)在的“德”;內(nèi)在德性的削弱,才勉力保留起碼的憐憫心、同情心與推己及人之“仁”;總體的道德原則──“仁”的淪喪,才需要強調(diào)部分的道德原則和合宜、適宜的行為──“義”;義行的喪失,則只有靠外在的秩序、規(guī)范之禮樂制度來約束人的行為,并維系社會,包括使財產(chǎn)與權(quán)力的分配秩序化。

  《莊子》讀后感 篇12

  周莊是一只針尖上的蝴蝶,他有與世抗爭的尖銳,也有“舉世混濁,惟我獨清”桀驁純凈。你說他在憩息,你說他在逃避,不,他其實在思考,他的雙足站立在針尖之上,正小心翼翼的展開雙翅。

  我不敢定論他是否在某些方面比秦初諸子更有造詣,但我卻能真切地感受到他身上的一抹清越不拘,像是他說他懂得魚的快樂,不然,他懂得的其實是自由之樂。

  自由本是不存在的,自由意識以及所謂的靈魂不過是人自身的慰藉之詞,像是遠古時代“天圓地方”這類陰陽學(xué)說的出現(xiàn),只能證明人總是需要信仰的。莊周也深知這一點,但更多的時候他選擇緘口不言。西方著名哲學(xué)家笛卡爾也有闡述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是通過意識來感知世界,世界萬物都是間接被感知的,因此外部世界有可能是真實的,也有可能是虛假的。換句話說,意識是人的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器官就是大腦。意識,就像一個信息系統(tǒng)的主程序,它能接受肢體或器官的感覺信息,并進行處理。主程序,就是意識,也就是靈魂。接受感覺信息,就是感覺;對感覺進行加工處理的過程,就是思維。也就是說本質(zhì)上不存在靈魂,也不存在自由意識,都是人體內(nèi)外部作用的必然結(jié)果。

  但若是莊周早已看得如此清明,為何他還要如此樂觀地去追求自由的本質(zhì)呢?或許正是因為他看得過分清明,他也才可以持著一種“有待”的悲觀態(tài)度去追求一種“無待”的人生。即便在他最具自由精神的《逍遙游》中也不難看出莊子認為生的痛苦卑微,但極具浪漫主義精神的他并不為此沉淪,他是逆流的游魚,立志要在感性的生活中超越悲劇的人生,把握自身的本真,追求著自由的理想境界。

  莊子是這么說的,自然也是這么做的。楚威王派遣兩位大夫問他愿不愿意接管境內(nèi)的國事,他卻持桿不顧,望著清澈的濮水說,“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寧其生而曳尾涂中乎?”兩位大夫的身上似乎還遺留了些正常人的心智,便答“寧生而曳尾涂中!薄巴!吾將曳尾于涂中!鼻f子曰。

  莊子素而不俗,他清潔篤定,摒棄了榮華富貴,一心想像一個山野間的凡夫俗子一般,與禽鳥為樂,思考人生。因此,他比其他文人更為貧窮,甚時以編草鞋為生,也是因為貧窮,使他更為珍惜生活中每一個美麗而卑微的細節(jié),使他悟出了生命的短暫脆弱,卻又是無限延伸般的偉岸。

  在看《齊物論》時我又不覺要發(fā)問:生命是什么,我們?yōu)槭裁匆钪兀窟@個問題從每個人的角度來看也許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但如果要從人體形式上來看待的話,我們很可能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

  前面有說到,所謂人的意識和思維不過是大腦提供給人的感覺,而我們的感覺,卻大部分來自于我們的各個器官及肢體,矛盾的是,你的視覺認為水、玻璃、空氣等是不存在的,但你的觸覺卻會傳達給你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那么,根據(jù)逆向思維,我們是否可以認為我們所認為存在的東西其實并不存在呢?比如海市蜃樓,幻聽、幻覺,還有醫(yī)學(xué)證明的幻肢痛,是否都可以證明人其實并不存在?而生命不過是幻覺呢?

  莊子在他的.《齊物論》中寫到“夢飲酒者,旦而哭泣;夢哭泣者,旦而田獵。方其夢也,不知其夢也。夢之中又占其夢焉,覺而后知其夢也。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而愚者自以為覺,竊竊然知之!!牧乎!’固哉!丘也與女皆夢也,予謂女夢亦夢也。”

  其實人生如夢,現(xiàn)實與夢境不過代表了真實與虛假兩種境界,如果某一天你的夢境可以帶給你比現(xiàn)實更真實的觸感時,你便可認定夢境便是現(xiàn)實,但現(xiàn)實并非如此,現(xiàn)實中你需要食物,你需要攝取營養(yǎng),因此你得以生存,而夢境卻不會讓你的為傳達給你諸如此類的信息。只是人生不過一場大夢,當你可以切實的感知到這一切時,夢境與現(xiàn)實其實早已模糊了界限。

  至于人為什么而活,或許《齊物論》中“莊周夢蝶”這個典故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啟示。無論是人或是蝴蝶,都不過是生命的一種體現(xiàn)形式,根據(jù)守恒定律,生命中的某些力量是不會消失的。在莊周看來,他們不過都是一種現(xiàn)象,是道運動中的一種形態(tài),一個階段而已。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持久存在的一種物質(zhì),我們在生命的各站停靠中選擇或被選擇了一種身體形態(tài),而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拓寬我們生命的厚度,讓她綻放出最大的光彩。

  只是身體的形式不存在高低貴賤,那么是否有幸與不幸之分?

  在清人張潮的《幽夢影》中評價“莊周夢蝶”道,“莊周夢為蝴蝶,莊周之幸也;蝴蝶夢為莊周,蝴蝶之不幸也”。的確,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無需紛擾,輕舒的羽翼是他所向往的自由;但若是蝴蝶變成了莊周,那是否不幸,應(yīng)該由蝴蝶說了算。

  無論如何,莊周用一個個并不輕省卻浪漫唯美的意象點開了生與死的沉重主題,生是否死的對立面,我還無從而知。我只能用我幼稚的筆觸和心智闡述我對《齊物論》的點點感悟。

  《莊子》讀后感 篇13

  心晴時候,雨也是晴;心雨時候,晴也是雨。

  巴爾扎克曾說過:“不幸是天才晉升的階梯,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無底的深淵!

  當我們?yōu)橐黄G蔭沉溺于悲傷的情緒,失去的不僅僅是一片綠蔭,而是一座森林。

  山之仁,在于既含納了蒼天古木,也收容了遍野小草,既孕育了豺狼的怒吼,也滋護了弱小的悲嘯;蛘攮h(huán)抱雙手讓流水變?yōu)楹,或者裂開身軀,讓瀑布倒掛前川。山謙卑地靜立著忍受時間給的苦痛與折磨,依舊不動聲色,山之所以仁,在于它寧靜淡然的態(tài)度,有時候山也可以成為人的榜樣。

  我們不是莊周的魚,不知魚在水里遭受什么,是否真的快樂,但我們可以當自己心情的舵手。創(chuàng)造一些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快樂。

  像莊子一樣,做一泓天上的泉,做一只夜夜鳴叫的鳥兒,做一棵月光下那棵發(fā)寧靜,與超然的精神古樹。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在靜下心來讀莊子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們是否能夠坦然面對別人的各種評論;“無彼無我,非我無所取在讀莊子的時候不妨”問問自己在物欲橫流的世界,我們是否已經(jīng)丟掉自己;“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大仁不仁”在與莊子對話時,問問自己是否將一切囊括于胸,默默體認;“吾生也有涯,而知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是否敢于活得那么真實,那么誠實地去面對學(xué)習(xí)呢。莊子活出了智者的風(fēng)范;钪囊饬x,活著的價值,活著的態(tài)度,精神的源泉莫不在于他身上得到體現(xiàn)。

  活著,我們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能分清物與我的界限,知榮辱,辨是非;钪,我們想要的是什么?有追求,卻不過分要求,只評議卻不去爭議。活著,我們追求的是什么?看得到黑暗,卻依舊執(zhí)著追求光明。淡淡地活著,逍遙的活出自我,活出人生的色彩。此生便無憾了。

  走自己想走的路,唱自己喜歡的歌,一路高歌,冷暖自知,就想走在開滿格桑花,走在朝圣路上的信徒一樣,保持一份信仰。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鼻f周做到了,所以他快樂。若是我們也想活得快樂,我們就應(yīng)該時常思考自己的人生,也時常向自己發(fā)問,是否能夠在恬淡的月光中站成一顆精神的.古樹。盡管滿身布滿斑駁的歲月痕跡,但卻能夠根深百米,不卑不亢,任樹枝在風(fēng)中,站出一種寧靜的姿態(tài)。

  我們快樂的原因有很多,不一定要與世隔絕,忘卻世間冷暖,不看紅塵煙云,不嘗人間苦痛。而應(yīng)是在于看遍人間百態(tài),嘗盡世態(tài)炎涼,歷經(jīng)人間滄桑后,依舊能閑云野鶴,拈花一笑,保持一份寧靜與超脫。

  一朵花的凋零,荒蕪不了整個春天,一顆星的隕落,暗淡不了星空的燦爛,像莊子一樣生活,拂盡世俗塵埃,清凈紅塵紛擾,在雙手合十的微笑詩意中快樂的生活,找尋星輝斑斕里的美好。

  《莊子》讀后感 篇14

  四月桃花芳菲之際,我第一次與《莊子》相遇。

  那天在圖書館,爸爸執(zhí)意讓我借下這本《莊子》,對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興趣,但是易中天的這部中華經(jīng)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選23個經(jīng)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畫,重塑更加現(xiàn)代化的莊子形象。它確確實實地改變了我對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詩人都認為是“桃花蘸水,春意將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卻在書香里找到了一番別有風(fēng)味的領(lǐng)域。

  莊子,原名莊周。他寫這書的時候,已年過七十。莊子一生貧窮潦倒,但在書里卻不寫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寫達官貴族們的宮斗瑣事,這個可會講故事的老頭只寫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看似無關(guān)聯(lián)卻緊扣著結(jié)尾以水為鑒的道教,成為了傳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現(xiàn)代文注解,讓我對這本傳世名作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整本書里,我最喜歡的章節(jié)是那一個“農(nóng)場的故事”。這一章概括了整本書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講了什么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在“農(nóng)場的故事”這一大章里分為幾個小故事。以“沉默的豬”為例。說到有只豬要給先祖祭祀,拿去犧牲,于是豬不樂意了,官員勸他說:“豬啊豬,你為什么不開心呢?你將會被莊重地放在雕花的.瓷盤里。拿最好的白布鋪在桌上,你看怎么樣?”故事到這里就結(jié)束了。莊子的意思也不難理解,一只豬,最好的待遇就是把它留在圈里吃糟糠,而不是什么雕花的盤子。道理人人都懂,但當今社會許多人卻做不到。名利是很重要,可在生命面前卻什么都不是,但在當今社會,許多人,卻為了名利與名聲丟掉了本心。他們的結(jié)局不也和這頭豬一模一樣嗎?

  是啊,在這一章最后的故事當中,莊子拿馬舉例,最后一句“此馬只真性情也”道破了真諦。無拘無束的在田野上奔跑,才是馬刻在骨子里的天性。我們不也一樣嗎?

  我認為事實上沉默的豬、飛馳的馬,乃至莊子及整個道家要講的都是這個道理: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的價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無拘無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無愧于人生!

  《莊子》讀后感 篇15

  聞一多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中國人的生命終將永遠留著莊子的印記。是的,莊子作為中華民族偉大樂章上一個不朽的音符,將永遠回響在千萬華夏兒女的心中,莊子作為一份中華民族血脈的奔騰,將永遠流淌在炎黃子孫的心中。

  逍遙,逍遙,這是莊子的夢想,也是莊子的寫照,莊子,他始終不渝的堅持著他自己的一份自在與逍遙。

  曾幾何時你從歷史的深處走來,長衫上帶著上古遺民的風(fēng)采,曾幾何時,你立在荒野,蔑視這朝堂與紛爭;曾幾何時,你鼓盆而歌,用歌聲為妻子送去真誠的悼念……是得,你是人,一個真真切切的人,不是什么南華真人,不是什么神仙上帝,你只是一個人。

  但是,你卻是一個真真正正的大寫的人。

  你不同與那個時代的走卒販夫,庸庸碌碌,不同于那個時代的政客將軍,勾心斗角,不同于那些縱橫策士,唯利是圖,你是一個有著自己理想與信念的大寫的人。

  我們不會忘記在楚地河畔的一幕,你拒絕了諾大一個楚國拱手相送的相位,因為你已看透官場的黑暗與腐敗,你毅然決然的拒絕了唾手可得的權(quán)位與財富,對著身后的.兩位楚王特使,淡然地說出了這樣一句話:

  “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我們不會忘記在你床前的一幕,當你一夢而醒,恍然大悟之時,我們聽見了中國古代哲學(xué)長河源頭的滴水之音,你說:“蝴蝶與周必有分也,此之為物化”

  我們更不會忘記在那個孤寂的山頭,你鼓盆而歌,用歌聲表達你的凄愴,用曠達掩飾你的悲傷,為你的亡妻送行。你的妻子走了,你也走了,只有淡淡的哀傷留給這個世界。

  你生在戰(zhàn)國,生于亂世,滿眼的哀鴻遍野,你自甘貧賤,蔑視權(quán)貴,拋卻一切榮華富貴,一生做過的最大的官不過漆園小吏,你雖然在物質(zhì)上貧苦,卻在精神上富足,用你那智慧的雙眼為華夏打開宇宙的天空,你懷著那永恒的的鄉(xiāng)愁,對精神故園的鄉(xiāng)愁,在華夏的長河之中,留下了逍遙一嘆。

  你不同與同時代的其他諸子百家,他們志在朝堂,而你卻隱居山野,他們熱心都市,你卻終生游蕩在楚地的廣袤江湖之上。你是這個時代的叛逆者,一個黑暗的時代的叛逆者,你懷著一份永恒的鄉(xiāng)愁,對這個時代露出一個哂笑,轉(zhuǎn)身從朝堂上走開,走向你自己的無何有之鄉(xiāng),廣漠之野,逍遙之境。

  你輕輕的來正如你輕輕地走,你從這個世界走過,留下的只有你的智慧,恍然間,我看見了你漸漸遠去的背影的背影,看見了你那永恒的鄉(xiāng)愁,看見了你在那逍遙之境中的一聲嘆息。

  在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里,或許,沒有人懂你,但在你的身后,你的精神不會斷了傳承,千百年來,縱使封建的專制與壓迫,縱使政客的誣賴與詆毀,你始終活在中國人的心中?v使君主們高高的將偽儒學(xué)舉起,總是封建的禮教不斷將三綱五常掛在嘴邊,縱使一次又一次的反老倒莊運動,你卻以強大的生命力在國人心中扎下根來,成為中華民族民族性的一部分。

  因為,你說過

  指窮于為薪也,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莊子》讀后感 篇16

  孔子被人們稱為“圣人”,把莊子稱為“神人”。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文章氣勢磅礴、縱橫恣肆;他的思想深邃宏闊、籠蓋至今;他的寓言想象奇特,寓意深遠;他的風(fēng)格嬉笑怒罵、了無拘囿。

  莊子一生貧而不窮,家住陋巷,以織草鞋為生,有時甚至無米下鍋,要向人借糧。但是他卻能隨心所欲,自得其樂。生不逢時,如之奈何?就是這樣一個一貧如洗的人,斷然拒絕了楚王送上門的相國之位。自稱寧愿做一只在淤泥中拖著尾巴、自由自在的烏龜,也不愿意當供奉在廟堂上,受人尊敬的龜甲。所以莊子選擇了“無為”,敢于從容面對隨之而來的寂寞和貧困,在天地間隨心所欲,逍遙自在,達到心靈所追求的高度與境界。

  《逍遙游》是全書的精髓,開門見山點出“逍遙”的境界,“游”的狀態(tài)。鵬程萬里,扶搖直上,看似逍遙,其實都是“有所待”,不自足。一旦時不我與,則無法成功。如何才能超脫?莊子提出“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也就是說,心靈順應(yīng)天地大道,跳出萬物束縛,無物,無我,無功,無名,與天地精神相往來,逍遙自在。

  看莊子的《逍遙游》,首先就要看一個“大”字!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本搛H大鵬,充盈于天地之間的大氣磅礴!芭w,其翼若垂天之云!贝蟾窬、大氣量、大胸懷是逍遙的第一步。

  其實,生活都一樣,只是每個人看待生活的角度不同而已。在每個人面前,生活都是不同的色彩,只在于你是如何去看待、如何去面對。所以,胸懷博大是莊子、是《逍遙游》給我們上的第一課。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再說如果水的積聚不夠深,那么則無力承載大船。同樣的,在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嘹亮的哭聲就是人生鳴笛啟航的標志。我們在書海中、在困難中逐漸成長,小船歷經(jīng)風(fēng)雨,變成了大船。倘若沒有在學(xué)習(xí)生活中的知識、能力、經(jīng)驗的積淀,水不夠深,人生的大船在未知的`水域里航行,必然危機重重。當然,內(nèi)涵深度的積累無疑是一種漫長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堅持,這也是一種逍遙游的前提與資格。

  《逍遙游》中塑造的境界永遠是沒有邊界的。天地大道,發(fā)乎自然,莊子于虛靜中揮灑他的放誕,于達觀中流露出些許狡黠,讓我們用一生的體溫去溫暖這個智慧的名字,漸行漸遠,隨著莊子去“乘物以游心”“獨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感受到心靈的疲倦與束縛時,讓我們靜下心來,跟著莊子一起展開一次心靈的逍遙游……

  《莊子》讀后感 篇17

  讀《莊子》,我懂得了許多。借助于《百家講壇》的神力,沉寂了很長時間的莊子也終于開始風(fēng)光起來,他的人生哲學(xué)也變得流行起來。什么“逍遙游于物外,”什么“無為,無功,無名”,追求絕對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們也不要忘記了,莊子也是犬儒主義的創(chuàng)造人,莊子的“自由精神”混合而顯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國倡導(dǎo)莊子精神實在不是時候!肚f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為大家公認,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絕,可謂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但我要補充的是:《莊子》中還有大量言論,體現(xiàn)了一種非常糟糕的駝鳥智慧和烏龜哲學(xué)。莊子一方面大罵世俗,一方面又反復(fù)說要“不譴是非而與世俗外”,也就是說,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無條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處,一方面大談“不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誡人們要“與物周游”,“與物為春”,莊子一方面是大膽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又奉行“識時務(wù)者為俊杰”的現(xiàn)實主義策略。莊子的想像更多地體現(xiàn)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實際行為上卻認同價值顛倒的`現(xiàn)實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觸及實際的“神游”而已。其實這看似矛盾的兩個方面的結(jié)合才是完整的莊子,它們共同組成了人生態(tài)度。

  所謂“犬儒主義”,指的是個體與社會之間的一種畸形關(guān)系。犬儒主義誕生于公元5世紀的希臘,它指一種對文化價值的對抗精神,一種深刻的懷疑,它認為世界是不值得嚴肅對待的,不妨游戲。到了現(xiàn)代,犬儒主義的含義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但是對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絕的態(tài)度沒有變,犬儒主義雖然對現(xiàn)實不滿,但是又拒絕參與社會世界,或遁入孤獨和內(nèi)閉,或轉(zhuǎn)向任誕的審美主義,而其骨子里則是虛無主義。他們對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離意識,但是卻不敢或不愿與之正面對抗,而以一種嬉笑怒罵、冷嘲熱諷的處理態(tài)度來曲折的表達自己的不滿和妥協(xié)混合的矛盾立場。犬儒主義不僅僅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黑暗,或者現(xiàn)實世界中道德的顛倒和價值的真空狀態(tài),更是人們對于這種顛倒和真空狀態(tài)的麻木,接受乃至積極認同,犬儒主義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堅持起碼的是非美丑觀念,不但對現(xiàn)實不抱希望,而且對未來也不抱希望。

  犬儒主義的核心是懷疑一切,不但懷疑現(xiàn)實,而且也懷疑改變現(xiàn)實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犬儒主義是一種深刻的虛無主義。這種虛無主義有可能現(xiàn)為死氣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現(xiàn)為裝瘋賣傻,裝神弄鬼。犬儒主義常常出現(xiàn)在社會黑*,絕望感彌漫的歷史時期,這個時候的突出特點是現(xiàn)實世界的無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兩者相互強化。在這個意義上,大概莊子的確算得上是中國精神界的導(dǎo)師,它應(yīng)和了當今中國的普遍的社會冷漠,試圖通過內(nèi)心的所謂“寧靜”來掩蓋現(xiàn)實社會中的無奈。在目前中國的情況下,莊子人生哲學(xué)的流行所導(dǎo)致的只能是全社會的犬儒主義,它可許能夠培養(yǎng)出一批不問世事的逍遙派,卻永遠也不可能培養(yǎng)出積極參與的現(xiàn)代公民,這難道是我們需要的嗎?

  《莊子》讀后感 篇18

  在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史上,有一類書可以稱之為“奇書”。這類書既是思想深邃的哲理之書,有閃耀著文采精華;既充滿詩意的感性文字,有包蘊著深邃的哲學(xué)思辯,超凡脫俗。在這類“奇書”中,最有趣,最有靈性的作品莫過于講《莊子》了。

  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shù)的仁人賢士,可謂是百花盡放,各有千秋。但在這百花之中,我最看好莊子,莊子是繼老子道家學(xué)派的又一大思想家,是一個讓人猜解不透、與眾不同的人。他懂的一切,卻沒有割舍一切,他知道人類有著無窮的缺陷和疾病,但他自己卻沒有隱居山林,過孤獨而清凈的生活。他做的事是唱著歌悠游于人間。

  莊子追求絕對的思想自由!跺羞b游》便是代表之一。充滿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俺颂斓刂鶜庵q,以游無窮!睕]有任何限制的絕對自由!氨壁び恤~,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而且團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在那樣的年代里,只是何等的心胸與氣魄,這是怎樣的宏大的想象力,能穿越眼前的狹小的空間,把思想插上翅膀飛上九天翱翔,距今兩千年了,我們才得以真正的飛上藍天。如果我們和我們的學(xué)生心中能藏有這種乾坤,哪還有什么人生的苦惱不能隨運氣而飛至九天之外呢!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看看這句話,現(xiàn)在中國人中許多人都被平均化、標準化、中庸化了,鮮少有像莊子這樣特立獨行的`人。我們自己生活在標準里面,為了這個,為了那個,為了面子而生存,為了別人的眼光而生活,卻從來很少想到過自己,所以大家都是一個面孔,一個模式的標準化,世界因為多彩而精彩。

  我們什么時候能夠做到全世界的人贊譽我我也不會因此而更加勸勉呢,這且不論,因為更加努力總歸是好事!但是一旦遭到不同意見,不要說是舉世,即便是一部分人就足以讓我們痛苦不堪了,不知道下一步是做下去還是不做了呢。因為心中無境界,所以終其一生也只是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哪有什么自己。莊子的一個一般境界就已值得我們?nèi)パ芯繉W(xué)習(xí)在生活中實踐了。

  莊子言,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予無所用天下為,這亦是我崇拜莊子的一個方面,紅塵滾滾,物欲橫流,我們當世難得發(fā)現(xiàn)人不去為了名利而奮斗的認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家都是為食而死的人,是否有人為了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去做點事情,那樣的人生才有意思。即便是一個普通人,我們的人生也應(yīng)該是云淡風(fēng)輕,過的詩情畫意一點兒!不應(yīng)該在物欲中用盡心機,心情負重,了無生趣!

  “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睊仐壛藗體的思想,身心的束縛,而獲得宇宙天地的大智慧,與萬物永恒同在。不必苦心追求事物的究竟、是非的標準,遠離那些不值一顧的煩惱,一切自然就好。

  對于莊子,最讓我贊嘆的是他的一些議論。相視而笑,莫逆于心,遂相為友。我對莊子,正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一語驚醒夢中人!胺踩酥碾U于山川!币痪涞榔疲植坏脑谥袊硕紱]興趣去探索自然山川,原來都去探索人心了。“不樂壽,不哀天,不榮通,不丑窮!彪S遇而安,知天樂命,逍遙自在,多好。太追求功名利祿,反而一事無成。倒不如早些收手,也落個知足常樂,自然一切都好。古人說:“戰(zhàn)國之文深于比興,即深與取象也!边@對與莊子來說,尤其恰當。

  《莊子》一書,“寓言十九!鼻f子的散文,汪洋四溢,機趣橫生,在古典散文中是罕有倫比,更是因為如此,才構(gòu)造了一個瑰麗的藝術(shù)境界。我讀莊子,讀他:“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事之業(yè)!蔽易x莊子,讀他:“知天之所為,知人之所為。”我讀莊子,讀他:“謹守而無失,是謂反其真。”

  讀莊子,亦如流水行云,細看來,是樓外青山,山外白云,斜水繞孤村。

  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莊子的境界我一生的夢!一聲的追求!

  《莊子》讀后感 篇19

  尋尋覓覓,我獨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書店中,盡權(quán)利睜大那雙疲倦的雙眼,在密密麻麻的書海之中,尋覓你的身影。你生活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期,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可以不顧政事,活得如此逍遙的人可能并不多。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我看來,只能感嘆:經(jīng)典的不僅影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充斥了書店中這一小小的柜臺。哎!凄凄慘慘戚戚?珊迷谖胰阅茉跁竦慕锹湔业搅四愕纳碛啊肚f子》

  那一日,陽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絲絲芊綿的野花。幾只粉色的蝴蝶,從波光粼粼的湖畔飛來,穿過楊柳撩人的婀娜,掠過蒲公英飛揚的輕盈,在幾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著《莊子》獨坐一旁,不愿驚動她們,一如不愿打擾簾下悠然于夢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夢吧!

  蝴蝶穿過我的雙眼,流下了美的印記,在我心靈中的畫廊翩然飛過!拔粽咔f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在周亦飄然。蝴蝶如仙界閃爍著熒光的精靈,飛過顯示與夢想的界限,飛過天上與人間的聯(lián)結(jié)。飛來告戒世人,擺脫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在書中顯示所想,常被你形之于夢。而在你的夢中我所探尋到的,不僅只有美妙的蝴蝶,更有常人難以想象的骷髏。你不是貪生怕死的人,更不受欲望干擾,死后你愿讓蛆蟲蝕盡你身軀上殘留的最后一點余肉,讓野狗啃盡并任意玩弄你最后的`骨頭,讓禿鷲啄食你的雙眸。熱你始終躺在天地之間無力反抗,卻又不愿防抗,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動容,我祈求司命之神,恢復(fù)你的身軀讓你重回人間,還你父母,妻兒,送你回故鄉(xiāng),再做那個逍遙的莊子怎么樣你愿意嗎

  不,千萬別這樣。你懇求道:我死后在無欲望干擾著我。更不必為其勞形傷體,在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盡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槨,用日月做雙壁,用星辰做珍珠,用萬物做禮物,還有什么葬僅勝于此呢我想這不就是骷髏給我們的忠告嗎只有擺脫了欲望,方能無憂無慮,盡享天地賜予的一切快樂,這便是逍遙。隨風(fēng)飄飄,天地住逍遙。

  反復(fù)品讀莊子的文章,除了驚嘆于作者文學(xué)上的技巧以及哲學(xué)邏輯能力巧奪天工之外。我又無數(shù)次責(zé)備自己的思想造詣的膚淺,無法滲透其逍遙的夢境。同時也慚愧自己筆頭上工夫的拙劣,否則倒是可以彌補內(nèi)涵的不足,如同漂亮衣服之于平庸姿色,多少使文章讀起來賞心悅目。大哉,莊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盂,但我已想飛,飛出這個充滿欲望的社會。我會在空中像你那樣獨自尋覓心靈之中最美的家園。

  《莊子》讀后感 篇20

  《莊子》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重要典藏,莊子的哲學(xué)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長河中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它代表著當時社會最高成就,其亦莊亦諧的寫作風(fēng)格更是給讀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边@是出自莊子名篇《逍遙游》中的一段,也是莊子哲學(xué)思想的體現(xiàn)。莊子是對老子道家思想的繼承,主張?zhí)烊撕弦,順?yīng)自然。任何事物從表面上看不同,但是從本質(zhì)上來看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莊子萬法歸一的思想。從《齊物論》、《大宗師》等篇目中,你都能發(fā)現(xiàn)莊子自然無為的思想,這也就是道家所認為的“道”,他們認為“道”是存在的,但是卻是虛無的。在政治上,無為而治從來都是莊子的主張,對當局統(tǒng)治階級的“仁義”和“法治”進行了強力的抨擊,更是提出“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等精髓見解。在生存處世方面,莊子提倡自然、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對于物欲名利的追求。這是一種超然的態(tài)度,也是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爭相學(xué)習(xí)的`一種精神境界。超脫欲望,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這種思想理論無疑具有極強創(chuàng)造性和超前性。

  莊子不僅是哲學(xué)家,還是一位文學(xué)家,確切的說應(yīng)該是一位浪漫主義散文家。他的文章中具有有強烈的是浪漫主義氣息,想象豐富異常,渾然天成,很具有變現(xiàn)力。而且很善于用典故、寓言來說明哲學(xué)思想,這是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寫作風(fēng)格,我想這都與莊子自然天成,不拘于泥的思想有著很大的關(guān)系。

  讀《莊子》就是了解自身、了解自然、了解宇宙奧秘!肚f子》博大精深,值得反復(fù)揣摩研讀。

  《莊子》讀后感 篇21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很難想象,有一天,我會靜靜的徜徉在《莊子》的世界里不

  忍釋卷。去選擇跟這樣一位先哲對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畢竟我們之間可是橫跨著兩千多年的歷史鴻溝啊。本來,我是抱著完成任務(wù)的心態(tài),硬著頭皮讀下去的。可誰知,這一讀,便是天光乍破,至黎明方清醒。

  《秋水》篇,物我之間的深刻認知。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币汇锼疄a,千載道心明。當讀到《秋水》篇時,我心中就有一種莫名的熟悉感。井底之蛙,夏蟲語冰,一葉之秋……這些兒時便耳熟能詳?shù)男」适乱只蚴浅烧Z典故,竟會在此時重逢。于是晦澀難懂的文言文瞬間生動了起來。井底的蛙,只能看見狹小的'天空,便以為世界只此方寸之地。是什么,限制了它對外物的認知?這便是莊子的《秋水》想要告知我們的東西。

  “有些人沒見過汪洋,以為江河最為壯美;而有人通過一片落葉,卻能感知整個秋天!比藢ν馕锏母兄倘粫芸陀^環(huán)境的局限,而人主觀意識的作用卻不容忽視。“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在蘇軾的《赤壁賊》中,主客之間亦有此物我何分的深刻討論。人類渺小,而宇宙無垠。然而,人類對于宇宙的探索卻永不停息。以至于人的認知,便如這秋水潺潺,是流動的,是發(fā)展的。而莊子的思想亦如秋水,一瀉千里,無止息,亦無涯。

  《說劍》篇,既是隱者心淡泊,亦非冷觀亂世風(fēng)云。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因亂世紛爭不斷,無數(shù)王侯將相粉墨登場,掌風(fēng)云變幻,而莊子依舊在濮水靜靜垂釣。我原也以為莊子是避世的,畢竟他說寧愿在泥巴地里打滾兒,也不愿替楚王賣命?芍钡阶x到這篇《說劍》,我想我錯了,我對莊子的了解太片面。

  趙文王喜劍,他便以劍為喻,說有三劍,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無論我如何形容,亦是蒼白太過,于是莊子原話如下:

  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晉衛(wèi)為脊,周宋為鐔,韓魏為夾;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

  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以賢良士為脊,以忠圣士為鐔,以豪桀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以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nèi),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

  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領(lǐng),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

  很多人讀此篇時,只是嘆服于莊子的辯論口才,而我下意識感受到的,卻是莊子對天下紛爭的清醒認知。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劍”是個挺有意思的東西,上至王侯,下至庶民無喜它。比如越王八劍,那是千古傳奇。所以趙文王亦不能幸免,迷上了劍士斗劍,荒廢了政務(wù),莊子來勸,便有了上述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番言論。也讓后世之人得以窺見莊子淡泊名利以外的另一面。原來他也可以這樣,心系天下,規(guī)勸君王。

  也許道家自老子起都與水有緣,莊子的思想亦像水,或汪洋恣肆,于是有了《逍遙游》;或靜水流深,于是有了《秋水》、《齊物論》;或澤被萬物,心系天下,因而有了《說劍》、《漁父》。說到這里,我也希望《莊子》的思想能涌流至無數(shù)人的心間,傳遞著為人處世的通達智慧。

  我讀完《莊子》,還來不及感嘆,便沉沉睡去。夢里有鯤鵬展翅,駛向無涯的遠方……

  《莊子》讀后感 篇22

  蝶在飛,承載的是一種逍遙。

  丹青揮毫的滿紙荒唐,是一種對道追尋的喧囂?是一種對塵俗的浮躁。

  百年孤獨,孑然一身,總是帶著透徹的目光,和柔婉的心靈,卻不曾孤獨百年。

  莊周夢蝶,夢到的是一個只有飛翔的`境界,美麗的像水,平凡的貌不驚人。

  《莊子》是一片遠離更遠的世界,不曾老去,不曾彷徨,美的像桃花園般不知所措。

  如垂釣,在濮水上,不是功名,而是的寧靜,即使空手而還也淡不經(jīng)心,它此時在九天外御風(fēng)飄游呢。即使有時無意間撈上幾分功名,他也會擲之于江湖,相位的誘惑也不住他一心,無心揮灑不羈的心。

  如午寢。一般人不及莊子?粗谰靶南蛲,自然而然地化蝶而騰空了,沒有梁山伯與祝英臺那么凄怨,只是為挽起幾縷青色,無思無暇,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地飄有此“恣意妄為”“無法無天”,卻不管他,紛紛繁繁的翅膀是他不羈不怯的天堂。

  夢醒了,也不慌不忙,心里也會開著花,在路上,一朵一朵地綻放。

  如送喪,在山野之中,鼓盆而歌,只為送,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歸去,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情。人逝,是一種太過殘酷的現(xiàn)實。

  莊子卻卻笑著,像嬰兒一樣,純潔,無瑕發(fā)自內(nèi)心,死亡是一種安詳,回歸自然,自然就回歸寧靜的世界了。不必哀傷,不必失望,有一種東西叫做道,有一種人生叫順其自然。

  《莊子》讀后感 篇23

  說起閱讀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莊子》,對于《莊子》中的思想,有許多都是對我們生活有所啟發(fā)的。莊子是東周戰(zhàn)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xué)家和文學(xué)家,創(chuàng)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xué)學(xué)派莊學(xué),是繼老子之后,戰(zhàn)國時期道家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也是道家學(xu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在人們的生活方面,他同老子一樣提倡人們回到古樸的先民生活時代去,因此莊子的思想里對于“人為”的一切都持有否定的態(tài)度,而對于“天然”的事物,則是給予了最大的肯定與贊揚。與老子相類似,他也強調(diào)“天道自然無為”,“道”是不能以人為的力量去改變的.自然規(guī)律。下面我想談一談我閱讀《莊子》的感受。

  首先,我想談一談有關(guān)于莊子有關(guān)于崇尚自然與自由的思想。在結(jié)合莊子對于自由和自然的追求之后,我想到莊子在《逍遙游》中寫道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边@里是說人如果能夠遵循自然的本性,把握“六氣”即陰、陽、風(fēng)、雨、晦、明等宇宙萬物的規(guī)律變化,遨游于無窮無盡的境域,卻還是要有所依賴。因此說:道德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順應(yīng)客觀,忘掉自己,“神人”沒有功績心,“圣人”沒有名望心。莊子否認人可以掌握自然規(guī)律,能動地去改造自然,得出了人只能消極地順應(yīng)自然,完全無所作為的結(jié)論,也提出了“絕學(xué)”、“棄智”的主張。認為人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會破壞事物的自然規(guī)律,并且妨礙自己去認識“道”、掌握“道”,因此才會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

  其次,莊子認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強調(diào)以自然為美的審美思想。在莊子《知北游》中這樣寫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边@里強調(diào)真正的“大美”,是不使用語言、不發(fā)表談話、不附加解釋的。這個觀點表達了莊子認為人所表達的文字也好,音樂也好都不是天地之間的“大美”。莊子認為真正的美是一種不加以人工雕琢的,自然而然地體現(xiàn)出來的美。“大美”實為主體以自然為宗,在自由關(guān)照中獲得一種美的體驗。所以莊子的“大美而不言”也是強調(diào)我們對于真正的美應(yīng)該如何把握,認為應(yīng)該否棄人力,追求自然。

  結(jié)合老子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們可以看出老子與莊子同樣的強調(diào)“虛靜”。莊子在老子的理論中,添加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心齋”與“坐忘”。莊子強調(diào)主體應(yīng)該由虛而明,達到無知無欲,不受外物干擾,空明寧靜的心靈狀態(tài)。而“心齋”和“坐忘”在我看來是一種達到“虛靜”的方法或者是過程,通過“心齋”和“坐忘”的方式來進行自我的心靈洗滌,讀后感m提升自己的心靈修養(yǎng),從而達到“虛靜”。而莊子在“虛靜”的狀態(tài)下提出了“物化”的理論。莊子曾在《齊物論》中說到:“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蔽遗c蝴蝶之間必定有所區(qū)別,而這個區(qū)別正是“物化”所在。莊子在認為“虛靜”正是為了達到“物化”,而“物化”之要害是使主體與客體完美地默契合一,不知是我還是物,亦不知是物還是我。同時提出“物化”是一種審美特征,是主體對對象生命情趣和本質(zhì)的感知,是“體通”的境界一種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主客關(guān)系。

  以上的感受都是我通過閱讀《莊子》所體會到的,對我的生活有許多的啟發(fā)。因為愛上閱讀我才會閱讀《莊子》,因此在日后的生活中我會更加熱愛閱讀,將閱讀變成生活中的習(xí)慣,真正做到愛上閱讀,手不及卷。

  《莊子》讀后感 篇24

  莊子是諸子百家中一個重要的代表人物,人們把孔子稱為“”,稱莊子為“”。記得在我的大學(xué)時代,博學(xué)多才的中古文學(xué)老師最喜歡講的也是莊子的作品,在學(xué)校組織了我們集體看過于丹的《論語》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閱讀了于丹《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戰(zhàn)國時代宋國蒙人,曾任蒙之漆園吏。貧而樂道,不慕富貴。他是莊子學(xué)派的創(chuàng)始人。莊子是繼之后,戰(zhàn)國時期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哲學(xué)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代表作《莊子》(又被稱為《南華經(jīng)》)闡發(fā)了思想的精髓,發(fā)展了學(xué)說,使之成為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的哲學(xué)流派。他的學(xué)說涵蓋著當時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還是歸依于的哲學(xué)。后世將他與并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xué)為“老莊哲學(xué)”!肚f子》共三十三篇,分“內(nèi)篇”、“外篇”、“雜篇”三個部分,一般認為“內(nèi)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莊子所寫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認為是莊子的們所寫,或者說是莊子與他的一起合作寫成的,它反映的是莊子真實的思想;“雜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復(fù)雜些,應(yīng)當是莊子學(xué)派或者后來的學(xué)者所寫,有一些篇幅就認為肯定不是莊子學(xué)派所有的思想,如《盜跖》、《說劍》等。

  《于丹莊子》大部分篇幅通過解讀莊子中的寓言,結(jié)合現(xiàn)代的現(xiàn)象,引導(dǎo)我們用莊子的思想來指導(dǎo)人生,認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大境界,這種境界超越名利,超越,超越一切,逍遙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種生活,靈魂生活,是一種“無”的'境界,“歸零”的境界,需要不斷反觀內(nèi)心,需要悟才能體會得到,而且更需要時間,因為“悟”本身是一個過程。在大境界的下,我們就會逐漸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沒有大境界的,我們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樣,用刀亂砍筋骨而損壞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擾,在中被五顏六色,紛紛紜紜的表面現(xiàn)象所惑,不知不覺地浪費我們寶貴的生命。于丹用內(nèi)心、自然流露的語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并用那些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詮釋著人生的,那就是:寬容于,融合于一切自然規(guī)則,地認知自己的內(nèi)心,超越所有的利祿,人生的最高境界,擁有健康的人生心態(tài)和快樂的生活狀態(tài)。

  莊子的人生哲學(xué),就是教我們要以大境界來看人生,已心,淡泊心態(tài),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和。——是一種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讀過此書,讓人在不經(jīng)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碼,給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隨了身心的成長,滿足了心與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細膩意境。于己于人,無論你在何種崗位上,只是一種需要你去的,卻需要你自己內(nèi)心的秉性而不,并讓自己盡力把自身的潛能激發(fā)到最佳狀態(tài),那何嘗不是一種超越的成功;無論在家庭還是,你充當?shù)娜魏我粋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對,付出,等到再回首時,我們可以無怨無悔,因為我們已經(jīng)盡心盡力。作為一名教師,更是如此,我們的快樂,就是可以從孩子們一雙雙清澈的眸子里,看見他們對你的喜愛,夫復(fù)何求!

  《莊子》讀后感 篇25

  在粗略讀完《莊子》一書之后,頗有感觸。不能說是我自己的獨到見解,因為我的閱讀還未曾上升到專門研究的階段,所以,以下的論述,是結(jié)合了他人研究成果及我自己尚膚淺的認識而總結(jié)出來的對,《莊子》一書的評價,主要有四點:

  1.作為百家爭鳴時代產(chǎn)生的作品,莊子首要的特點就在于其內(nèi)飽含道家深邃的思想。

  眾所周知,《莊子》哲學(xué)思想源于老子,而有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道”為其哲學(xué)的基礎(chǔ)和最高范疇,其外涉及政治、處世、養(yǎng)生、世界起源論和本質(zhì)論、唯物辯證法等各個方面。它既是道家,用以認識世界的工具,更始其勸人律己的道德手段。“道”最重要的也是貫穿《莊子》一文始終的觀點是“順天”和“無為”。雖然各篇內(nèi)容各異,思想浩繁,但我們多多少少都能體會到作者希冀的任天為之,不加外物束縛的自由境界!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境界何等雄渾!

  然而,一些消極避世,過分脫離現(xiàn)實的'唯心主義觀點,顯然是不足取的。

  2.正因為莊子本人的思想超脫萬物、穿越古今,必然要求文章中想像和虛構(gòu)奇特磅礴,恣意汪洋。

  寫大物,有扶搖而上九萬里的鯤鵬、有呢感蔭蔽千頭牛的櫟社樹、有中央之帝渾沌;

  寫奇人,有乘云氣游于四海之外的藐姑射山神人、有御風(fēng)而行的列子、有用五十頭做魚餌的任公子;

  寫怪事,有周夢蝶、罔兩問影、骷髏論道;

  寫隱士,有狂人接輿賢人肩吾、悟道者南郭子纂——總之,所繪之人、事、屋、物、景,皆使作者思想得以曲折的展現(xiàn)。

  3.想像和思想有要通過特定的創(chuàng)作方法表現(xiàn)出來—“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

  卮言既出于心、自然流露之語言;

  重言為借尊者、名人之口,說出自己的觀點看法;

  寓言是虛擬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語。

  其中,寓言是最有名的,通覽全書,無一篇不涉及語言故事的創(chuàng)作,而無一個語言故事不是獨出心裁,著意為之!肚f子》的許多思想艱深抽象,而語言卻化虛為實,將理論變得真切自然。重言也是隨處可見,尤其是借孔子之口到處道家觀點。這一點作者是矛盾的:道家避世自修的態(tài)度顯然對儒墨等積極入世的行為表示不屑;

  而當時儒墨并盛,孔子為名人,為了使自己得主張為他人所接受,莊子又不得不托己說于長者,尊者之言以自重!柏囱詾槁堋,層出無窮,散漫流衍地把道理傳播開來,這一點其實在諸子百家的許多著作中都存在。這里將其提出,莊子是想證明:自己的語言皆從內(nèi)心自然涌出,言為心聲,不能為外界功利目的而矯揉造作。

  4。語言跌宕跳躍,句式錯綜復(fù)雜,論辯性強。

  莊子擅用尖新奇特之詞,大段排比,反問,疑問的句式去論辯,讀之或鏗鏘有力,或發(fā)想無端,或尖銳辛辣。當然,正是因為作者不直接表明態(tài)度,而是敘議結(jié)合地讓讀者去領(lǐng)悟其中的道理,加之作者思維跳躍較大,邏輯上往往會有疏漏,常常是開篇的寓言與后文銜接不上,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是《齊物論》和《寓言》。另外,篇末附及的一些寓言讓人感覺過于重復(fù)拖沓,沒有存在的必要。

  《莊子》讀后感 篇26

  人生在世,光怪陸離的東西實在太多,紛雜繁多的誘惑也實在太多,如何擺脫貪念,如何抵制誘惑,如何實現(xiàn)理想往往成為人們思索的問題。在筆者看來,我們也許可以通過理解《莊子》來回答這些問題。

  《人間世》中有這樣一句話:“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币鉃椋喝藶榱饲竺粨袷侄,相互傾軋,而人類用于提升自我、改善生活的知識技巧在此時就成了斗爭的工具,人自身最終為名所困。古人說,普通的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常常為欲望吵架,欲望滿足了,就不吵了;知識分子則不單單是為欲望,欲望滿足了也要吵。但是在爭吵時,知識分子看似是在爭是非,爭對錯,實際上爭的目的是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名聲。在現(xiàn)實生活里,人們難免犯“德蕩乎名,知出乎爭”的毛病,這便是“名心”在作祟。人若想要從名利場中抽身出來,就應(yīng)該把“名心”抹平。

  如何把“名心”抹平,這就要提到《大宗師》里的一句話:“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澤,謂之固也。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蹦蠎谚壬J為這里的“藏”可以理解為執(zhí)著,即抓得很牢。但是人生又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總有些難以預(yù)料的事情,也總有些難以被抓牢的事物,因此有時不必太執(zhí)著。正如感情,感情是一捧細沙,握得越緊,越容易流失;也正如名利,名利是一根向上攀巖的繩索,握得越緊,越容易在原地停留,拽得越緊,越容易繩斷身落。誠如莊子所言,只有昧者才會自以為一切盡在掌握,一切藏得嚴嚴實實。其實,呱呱墜地時,我們渾身赤裸;撒手人寰時,我們兩手空空,既然如此,又何必偏執(zhí)于某一點,某一事,某一物呢?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到某種程度的突破,有時必須放下“執(zhí)著”。當把“執(zhí)著”放下,“名心”自然會離我們而去。

  但是這里的“執(zhí)著”并非是指理想追求,而是指人們?nèi)菀棕澢蟮臇|西。舉個例子,錢固然不可缺少,但我們沒有必要去執(zhí)著于追求花不完的財富。量需而行,量力而行,切不可貪多求全!洞笞趲煛分小昂沃^真人?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本颓『弥赋隽诉@一點。古時的真人都是一切不貪求,一切不計謀,一切順其自然。雖然這樣的境界我們難以企及,但是我們可以做到以下三點:第一,承擔(dān)起我們自身的責(zé)任,不要麻煩任何人為我們代勞,也不要搶著為任何人代勞,即“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第二,看淡成敗得失,看淡他人評價,注重于“養(yǎng)中”即可。過分顧忌別人,把自己弄得像個四處賣笑的戲子,實在是一件出力不討好的事情。第三,正視自我,不自欺欺人;量力而行,不要制定高到令人望而生畏的目標。

  放下不必要的“執(zhí)著”,有利于我們在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堅定前行,不迷失方向。《逍遙游》中提到“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有志氣的青年往往像鯤鵬一樣擁有遠大的理想,但是理想的實現(xiàn)需要由一個又一個小目標的`成功累積而成,因此我們要有遠大的計劃。有這樣一種說法,世界上有三種人:第一種人只會回憶過去,在回憶的過程中體驗感傷;第二種人只會空想未來,在空想的過程中不務(wù)正事;只有第三種人將現(xiàn)實與理想完美結(jié)合,高瞻遠矚,腳踏實地。只有將昨天、今天、明天的事情都打理妥當,才能走好漫漫人生路。但是生活中,常常有人被眼前利益的絢爛外貌蒙住了雙眼,寧愿一直低頭享受那片刻的短暫歡愉,也不肯抬起頭望望遠方,去尋找更大的空間。然而事實往往證明,只為眼前利益的人,會受人性所限,只會陷入庸人自擾的無邊煩惱;唯有立足長遠的人,才能突破人性的瓶頸,活出精彩人生,享受智慧人生。

  簡而言之,我們要正視自我,踏踏實實做人,規(guī)規(guī)矩矩做事;要注重自身的內(nèi)心情感,重視“養(yǎng)中”;放下不必要的“執(zhí)著”,抹平“名心”,堅定前行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通過遠大的計劃將一個個小目標連接匯聚,使之最終化身為理想的實現(xiàn)。

  《莊子》讀后感 篇27

  《莊子》中有一則叫《屠龍術(shù)》的故事,講的是有個名叫朱汗漫的人,變賣全部家產(chǎn)到很遠的地方拜支離益為老師,跟他學(xué)殺龍的技術(shù)。三年后,便回到家中,但因為世上根本沒有龍,他的本領(lǐng)始終未派上用場。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朱汗漫變賣自己全部家產(chǎn),又廢寢忘食地苦練三年,他的意志可謂堅定不移,這是他主觀上的努力;可他忽視了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客觀上根本沒有龍,“殺龍”的本領(lǐng)再強,也根本不可能得以發(fā)揮。

  因為這種本領(lǐng)根本不符合社會的需要,所以他的“人生價值”等于零。

  所謂“人生價值”,其實就是個人的能力、品質(zhì)、道德以及對社會的貢獻可以得以發(fā)揮。現(xiàn)如今社會,大多數(shù)人都打算通過學(xué)習(xí)各種本領(lǐng),將來為社會的發(fā)展做貢獻。

  朱汗漫的“屠龍術(shù)”最終未排上用場,除他忽視了客觀需要外,還在于有像支離益那樣的`騙子。世上本無龍,何來“屠龍術(shù)”?支離益使朱汗漫變賣家產(chǎn),拜自己為師,教習(xí)三年不露破綻,其騙術(shù)可謂高明矣。而今,有些所謂江湖術(shù)士,神漢巫婆,行盡騙術(shù),招搖過市;一些冒牌氣功師、庸醫(yī)等,掛著“名醫(yī)”的招牌,到處行騙,坑害人民;更有甚者,一些大肆宣揚宗教迷信之人,大搞唯心論,混淆是非,不僅弄得許多人家破人亡,而且對社會危害極為嚴重。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打起十二分精神,千萬別像朱汗漫一樣上當受騙?偠灾远傊粋人要想有所作為,一要樹立理想,二要掌握實際而有用的本領(lǐng),三要增強自身“抗腐蝕性”、“抗誘惑性”的能力,謹防上當。這樣,才能在社會及人生的舞臺上盡情地發(fā)揮所學(xué)之長,為國為民奉獻自己的力量。

【《莊子》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莊子語錄03-04

莊子的語錄11-05

莊子名句語錄02-09

與莊子對話作文06-05

莊子優(yōu)秀心得06-11

莊子經(jīng)典語錄11-04

《莊子》讀后感06-25

莊子的讀后感02-03

莊子讀后感07-31

《莊子》的讀后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