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
假期中,閱讀了上海市北郊學校校長鄭杰所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全書四個部分:“教師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慧語連連,充分體現此書的精神底色,它像一聲斷喝,喚醒了教師對自身精神性方面的關注與追求;“教師作為一名稱職的員工”重在闡釋教師發(fā)展與學校建設方面的話題;“教師作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從人性關懷的角度論述教師應如何進行藝術性的教育教學活動;“教師作為一種自由職業(yè)者”則是從職業(yè)化的嶄新視角深入剖析教師當如何對待自己的職業(yè),做一名成功的教師這一話題,頗具新意。四大部分一百條建議,融匯在一起,每條建議都與我們息息相關。不是講一些生硬的大道理,而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fā),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讓我一個初來乍到的教育工作者感受頗深。以下幾點印象尤其深刻:
一、做自己的主人。
從來沒有考慮這個問題,就像課文一開頭的反問,“我們難道不是自己的主人嗎?”讀完之后,才發(fā)現自己還沒完全做自己的主人。首先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從自己的業(yè)務水平來說,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那里,還不是完全了解。其次是自己的選擇,說實話選擇教師這一行,本不是我的本意。是從我真正站在講臺上,才發(fā)現我比較適合當教師。這也是一種緣分吧。再者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是應該先從模仿開始,最終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做自己的主人。最后就是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評價。教師常常是通過自己的一堂公開課,對自己業(yè)務水平進行評價。如果光聽領導或其他同事的評價,而自己沒有反思,沒有縱向的和自己比,那你是不會進步的,那也談不上做自己的主人。我很贊同這句話:“自己的主人就是從自我認識到自我選擇到自我設計到自我評價的完整過程,做自己主人的人是昂著頭自信地走路的人,是每一天都活在真實世界里心地純真的人!
二、做一個真實的自己,敢于露拙也敢于表現自己。
無論我多么優(yōu)秀,和幾十個學生比起來,我不如學生的地方實在太多了,學生在某個方面的知識可能遠比我們豐富的多,這是個事實。由于傳統的師道尊嚴,我有時候不好意思在學生面前露拙。殊不知,這是一個誤區(qū)。其實,學生也很清楚,老師不會的東西也很多。所以老師如果在學生面前假裝什么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如果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哼上一曲,也許調走得找不著了,在適當的時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著明顯的破綻,在孩子們哈哈一笑中,讓孩子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那樣不足的你,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子就會拉近了許多。另一方面,如果你在適當的時候慷慨激昂的來幾句演講,聲情并茂地來一段朗誦,不經意間很專業(yè)地評一下當天的球賽,讓學生眼前一亮: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這么一手!學生對你的好感馬上激增?傊,讓學生了解一個真實的你!
三、教師要繼續(xù)學習。
我想現在應該沒什么人不贊成這句話了,但真正實施起來,還是有不少人僅把它當作一句口號。以種種的理由拒絕,但正如書中所提到的教師要繼續(xù)學習的理由只有一條——不學習就不能勝任現在的工作。這決不是危言聳聽,現在課堂中出現學生反駁教師的事已經不是新聞了。這難道不足以引起我們的思考嗎?現在不少老師反映學生越來越難教,我想這是我們的學生在進步,而有的教師止步不前。這應該引起我們的警惕。我想教師不僅要學,而且要有目的的學。教師的魅力在于通過活化了的知識的積淀所形成的諸多良好的品質:個性、修養(yǎng)、風度、氣質、幽默感,對人尊重的態(tài)度,以及對真理的追求與敬畏。學習可能就是這樣一種過程,它能使學生親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
四、教師應設法讓知識本身吸引學生。
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對知識的渴望是人的本能,沒有比本能更大的力量了。可矛盾的是我們的學生就是不喜歡現在的知識才厭學的。原因在哪里?我想一方面是知識的本身,我們現在還將一些老掉牙的知識灌輸給學生,讓學生機械地記憶,而沒有實用的價值,今天的學習就是為了明天的忘記,那學有什么意義呢?還有一方面是我們傳遞知識的方式。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對這樣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他們怎么會去珍惜呢。所以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來找知識,探求知識的形成過程,再探索的過程中,學生有了對知識的親和力,而且實現自己幼小的生命價值,他們才會越學越有勁。
五、理解“誠信”。
誠信就是“心—口—行”的一致,是起于“心”終于“行”的人類美德,它的核心要素是“言”,言發(fā)于心的真實,言實現于行的真實。誠信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多說了?涩F實中我們往往有失去誠信的`時候,從其概念上我們應從兩方面去分析原因。首先是看其言是否發(fā)于心的真實,如果只是隨口說說,那就是不誠,跟騙子沒什么區(qū)別。其次是言發(fā)于心的真實,而沒有實現于行的真實上,這時幸好人類還有“溝通”這個武器,如果溝通好了,那說明你們之間還是有誠信的。因為人生活在千絲萬縷的環(huán)境中,自己不是獨立的,自己的行為也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只要有誠,信是可以遲點進行的。
這本書里面的很多章節(jié)讓我沉浸其中,如做《一名稱職的服務者》,就是說我們做教師的都要為學生服務,為幫助學生的學習服務。那么我們又是怎樣服務于學生呢?我覺得在我現在的教育中,教師要擺正位置為學生的服務,應該以平等的人格對待學生。服務的好壞要學生來評價。教師還要提高服務技能,把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要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去看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服務。在為學生服務的過程中,我們有好的心態(tài),學生就會心存感激。當學生學會感激之后,才會醒悟,才會更好的回報教師。又如《誰是學校的主人》讓我知道了學生、領導、教師誰是學校的主人呢。我們常說學校要生存就得有生源,就此而言學生應該是學校的主人?墒菦Q定學校大事的時候學生有沒有決定權呢?那么學生何來主人之言。那么教師是嗎?領導是嗎?我覺得真正的主人應該是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成員,只有你以主人翁的態(tài)度對待學校的一切,那們你就是學校的主人。
一百條建議,猶如一百個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著我干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此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銳思想的指引下,能夠做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2
借假期時間我認真拜讀了前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這本書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書,如同與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談。
這本書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它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我的確發(fā)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天總是備課、上課、寫反思、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參加教研活動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認為:讀書是節(jié)約老師時間有效的方法之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jié)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余,我也豁然開朗。我們不應該總是抱怨時間太少、事情太多。而應該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時間來豐富自己的知識。書中所舉的那個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用了終生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儲備,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我們只有主動地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學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贏得自身的發(fā)展,這是作一個‘真正的教師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其次,“談談對后進生的工作”這條建議也對我?guī)椭艽蟆筮M生我一直認為這是屬于智力問題,是先天因素造成的。無論是誰,無論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無濟于事的。但讀了這本書后,我的觀念轉變了,從心底里認可了“后進生是可以轉變的”這個道理,只是認為操作起來還是會相當困難。書中的那個“費加”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他和我常認定的笨學生非常相似,我平時對這樣的學生往往采用補課的方式,使他們掌握該掌握的知識,傍晚留下來反復地給他講解、背誦直到她“懂了、會背”為止。而蘇霍姆林斯基卻不這樣做,他給她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集》,給她搜集了一套供她閱讀的書籍,都是關于智力訓練的。蘇霍姆林斯基也從來沒有給她補過課。后來,費加的學業(yè)成績趕上來了,并成了一名高度熟練的機床調整技師。蘇霍姆林斯基這樣的教育為她今后的一生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也從中得到啟發(fā),對費加這樣的孩子,我們要注重訓煉他們的思維,發(fā)展智力,為他們今后的不斷學習提供動力。
另外,這本書對我觸動最大的是它字里行間洋溢出來的對學生的那種人性化的尊重與熱愛。一切的教育方法都是基于對孩子成長的學習需要而引發(fā)的,在那里教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雖然有國別的限制,但我仍深深的感受到教育者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那種神圣的尊重。
書中還特別重視德育教育,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重視對學生足夠的尊重,是真正以人為本的教育。在大師眼里,德育教育絕對不是空洞的說教和口號式的響亮文字,而是生活中的細節(jié),是一個微笑的眼神,一句親切的話語……“應當教會兒童去愛,而不是教他們去談論愛,應當教會兒童體驗和珍藏自己的感情,而不是教他們尋找詞句去訴說并不存在的感情……”反思自己的教育,是不是缺了些什么?
在閱讀過程中,我從蘇霍姆林斯基清新的筆調中讀到了很多的東西,他沒有空洞的理論訓導,而是以提“建議”的形式,將他對教育的認識和體驗與你娓娓道來。他不喜歡大而空的說教,而是深入你的內心,聯系教育生活的實際,用了很多生動的事例和實際體會,把枯燥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觀點闡述得生動、給我們提出許多飽含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建議。整本書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那些關于教育的真知灼見,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
蘇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向我們闡述了教育的真諦,雖然他來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國度,但他閃光的思想對我們這一代來說,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育的問題是共性的,它不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改變或消失。書中的許多經驗都值得我學習和反思,這些都將成為我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
關于什么是從事教師工作的才能,我是這么想的,才能不外乎知識和能力,例如各學科的知識,處理事情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等。那么這些也是我在教學中所要面對的東西,需要摸索著去鍛煉自己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提高,正式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學生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成為10:1、30:1、50:1!边@也使我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明白教育工作不能心急吃熱豆腐,一名合格的教師都是經過不懈的努力和通過不斷的教學,積累豐富的教學經驗而成長起來的。這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在奔向合格教育工作者道路上走下去的決心。
在讀完前蘇聯當代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遺著《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感覺受益菲淺。做為一名教師,在不斷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同時,還應該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談談其中印象深刻的叫條建議和自己的體會。最后談一下自己總結出來的想法,原本以為教師這個職業(yè)是個很簡單的職業(yè),等到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也累,但也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面對著一張張?zhí)煺娴男δ,學生的聲聲問好,我也為之動容。每個孩子的一生只有一次,同樣他所受教育的機會也只有一次,我希望我?guī)Ыo自己的學生是燦爛的明天。雖然未來從教之路會充滿艱辛與坎坷,但我會用愛心去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用知識去教育學生,這也是我的目標。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凈,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到相關的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真讓我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3
讀了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作為一線教師,書中許多的經驗都很值得我去學習和反思。下面談談我的一些心得體會:
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學習的愿望是一種精細而淘氣的東西。形象地說,它是一枝嬌嫩的花朵,有千萬朵細小的根須在潮濕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著,給它提供滋養(yǎng)。我們看不見這些根須,但是我們悉心地保護它們,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它們,生命和美就會凋謝! “愛,是一種責任”。
反思一下自己七年的教學,自己又做到了哪些呢?每次寫論文絞盡腦汁,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呀!在平時教學中我也往往不自覺地有偏愛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對一些學習成績差、平時又經常搗蛋的學生則總是認為"孺子不可教也",經常大發(fā)脾氣。其實靜下心來想想,每個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天空,每個人身上都有潛能,只是我們把學習成績看的'太重,沒有發(fā)現而已。要善于發(fā)現,這就需要我們對他們同樣的傾注一份愛、一份尊重。
在教學中,善于贊美學生,愛護和尊重學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教師只有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多讀書,才能冷靜地、設身處地處理好師生關系。用全面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學生,從內心來熱愛他們,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世界上最樸素的形象是土地,他不需要任何裝飾,永遠是那么渾厚博大,那么質樸自然,默默地哺育著一切,不思回報的奉獻著一切。教師,何嘗不需要這樣的胸懷呢?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4
我讀了這本名叫《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是一本用我們的愛和經驗寫出的書,是我們幼兒教師職業(yè)的真實寫照。我讀了之后讓我感到既親切又實用,既感動又欣慰,既切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又有較大的成就感,欣慰的是能為自己指明一個正確的方向,讓我深深領悟到怎樣才能當好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是怎樣來當幼兒教師的,使自己的所做所謂有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使自己心中有了一個書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讓我從中書中找到了不斷完善自己的金鑰匙。
從小受媽媽的影響我喜歡上了幼兒教師這個行業(yè),小時候就常常聽媽媽說:“寧愿少打三斗糧,也不當著孩子王”,而我卻偏偏喜歡上了幼兒教師這個行業(yè),我有莫大的成功和無限的喜悅,其實,我們的職業(yè)"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的確如此,我們每天的工作練就了我們不怕吃苦、勇于承當的良好品質。幼兒園工作的核心是"愛",我們要學會熱愛,用無限的愛去關心每一位孩子,關心每一位家長。"
因此,作為幼兒教師的我們要用自己無微不至的愛去主動關心每一位幼兒,用我們廣博而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幼兒,使他們感受來自老師的母親般的溫暖的同時也要和我們的學生成為好朋友,努力讓每一位幼兒在快樂中得到感知、獲得進步的同時,使每位孩子在幼兒也能享受到家的溫暖,使每位孩子都能夠喜歡上幼兒園。使每位孩子享受到我們幼兒教師們偉大的“愛”,這種愛就是偉大的“師愛”!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5
最近我一直在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有兩點。
一、做個讓后進生充分體驗學習快樂的教師
每個班級都會有學習不用功、成績比較落后的后進生,如何對付這些學生?往往是很多老師頭疼的難題。對于班上那幾個成績總是不理想又沒有家長輔導的學生,我也很頭疼。曾經使用各種辦法仿佛也無濟于事,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應該嘗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慢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信心,讓所謂的“后進生”也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這就是“賞識教育的理念”。教師應從課堂的點滴中努力去發(fā)現學生點滴的進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去贊揚、鼓勵他,試著讓他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幫助他們不斷進步。而有時,我們教師又常常因為其作業(yè)不能認真完成引起的怒火而忽略了后進生那僅有的、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其實,我們應記住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我們的話:“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二、做個愛讀書、會思考的教師
我感覺自己還算是個愛思考的教師,但仍覺得很慚愧,反思近兩年來讀的書籍少之又少,總是以時間不夠用給自己找借口。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滯的、貧乏的,在他身上產生了一種可以稱為‘不尊重思想’的征兆,那么這一切就會明顯地在教學教育工作中反映出來……學生也就不尊重教師,更加危險的是,學生也象教師一樣不愿意思考!彼,教師要把課上好,就必須讀書增進知識深度;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修養(yǎng),就必須讀書;教師要研究學生問題,處理學生問題,就必須讀書增加心理學知識;教師還要使自己在工作中成長起來。
所以,今后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個愛讀書、會思考的教師。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6
這段時間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發(fā)現這真是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其中的內容對我們一線教師很有借鑒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對于我們教育一線的教師來說非常容易借鑒和操作。下面就里面的16—17章節(jié)結合自己的學科特點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16章中,提到了積極活動的重要性,任何課堂的組成需要有積極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活動,學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了活動中,才能有所得。蘇霍姆林斯基說“積極活動好比是一座把語言和思維連接起來的橋梁”,是的,在我的科學課堂上尤其是,學生只有投入到了科學活動中,觀察、思考、討論、發(fā)現,才能發(fā)展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發(fā)展他們的智力,我們的教育才能取得成效。那么怎樣的活動才是積極的呢?我認為,首先要是有趣的,這樣學生才能被吸引,才能投入;其次是具有一定難度的,有難度才能吸引人,不然再有趣的簡單活動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吸引力也不大,而且有難度才能引發(fā)思考,進而引發(fā)討論,有了思維的碰撞,我們的學生才能有發(fā)展;再者,我們的活動應該是適合學生發(fā)展的,能被學生研究出一定成果的,只有讓學生嘗到了勝利果實的甜美才能引發(fā)他們進入更深層次的研究和探討。這就對我們老師如何設計課堂活動提出了要求,我們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活動。
在17章中,蘇霍姆林斯基提出了教給學生觀察,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在日常的教學中,我發(fā)現很多學生不會觀察,或者說他們不知道應該怎么觀察,而觀察對于我們科學課堂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注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要讓學生養(yǎng)成記錄的習慣,現在我們學生都在用科學記錄本,這很好,這種記錄手段有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科學觀察的習慣。觀察不僅僅是在課堂上的,也應該多帶孩子走出課堂,對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記錄,我相信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觀察習慣將有助于學生的一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7
蘇老在本節(jié)中寫到了許多,我聯系自己的切身體驗,有了以下幾點感想:
一、教師在帶領孩子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就要使孩子獲得明確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識。
蘇老寫到:在學生的意識中,不明確的、模糊的、膚淺的表象越少,壓在他肩上的學業(yè)落后的負擔就越輕,他的思想對于以后再第一次學習新教材的準備就越充分,他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學生第一次獲得的知識是模糊不清的,那么以后他就容易在學習與其相似的知識時感覺混淆不清,或者在學習以前面的知識作為基礎的知識時感覺十分吃力。由此看來,使孩子在第一次接觸教材時就獲得明確的`、清晰的、深刻的知識是我要努力做到的。
二、第一次教學新教材時,要力爭使每個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都進行獨立思考,并努力為他們提供合適的材料。
第一次學習新教材時,及其重要的是要看出“學習困難的”學生的獨立工作如何,因為這些學生思考和領悟比較緩慢,為了使他們理解教材的實質,必須給以較多地事實和較長的時間(有時候,提供他們思考的事實也要跟給一般學生的事實有所不同)。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促使他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一點點進步也好。
三、進行新教材的第一次教學前,教師要充分設想可能出現的疑難點和易錯點,進行精心備課,在正式教學時詳細講解。
蘇老在本節(jié)中提出一個目標:一定要是課堂上沒有錯誤。所以,他對任何一個“可疑的”詞,都預先加以詳細解釋。例如,語文學習中,學生會遇到許多形近字,如果不在第一次學習時就給他們講解清楚,他們就會出現許多錯誤。教師事后再給學生糾正錯誤,學生改起來困難,教師也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所以,在第一次教學新教材時,教師就要力爭消滅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8
“提到教學中的“后進生”,每一位教師都會有大段大段的言語要表達,而且大多是抱怨。在我們的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我們把‘后進生’的轉化看作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那蘇霍姆林斯基對此是如何闡述的呢?
他認為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他深信,對于這類兒童,最有效的手段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這是對他們進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條件。而且在他們所讀的書籍和所遇到的事物就當經常讓他們發(fā)現是使他們感到驚奇的贊嘆的東西。因為用驚奇、贊嘆可以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并且作者還舉了一個他教過的讓他遠難忘的學生,這名學生叫費佳,這個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礙是算術應用題和乘法表。
作者于是編了一本特別的習題集,這本習題集約有200道應用題,主要是從民間收集來的,解答這些習題首先要求動腦筋思考。費佳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明白:這些故事就是習題,并且他慢慢認為解題原來是這么普通的事。再后來,費佳漸漸地成績趕了上來……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他從來沒有一次給學生補過課,他只教學生閱讀和思考。
在我們的實際教學工作中,一般遇到這種情況的做法與他是相差甚遠的,我們通常是認為這些后進生,只能以本為本來要求,所以在輔導時,我們總是默寫詞語,背誦課文,做與課本配套的練習……可結果仍不是我們所期望的,收效甚微!看了蘇霍姆林斯基介紹的方法后,我恍然大悟,我所做的,只是表面工作而非像他那樣從根本解決所謂的“后進生”的學習困難的根本。他說:請記。簝和膶W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地閱讀!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9
《給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為“教”和“學”提供即時而有效的指導,并且提供各種實用的教學技巧。是我們在教育教學中發(fā)展自我、提高自我和在反思中學會教育教學、學會成長的好教材。
美國作家安奈特用非常樸素的語言,說了一些我們每天都經歷的事情,講了許多我們恍然大悟卻又淺顯易懂的道理。它通過實際的例子來闡述解決問題的技巧和建議。本書的101條建議體現出作者注重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與學生的'接觸中融入他們的情感世界,并強調情感教學與創(chuàng)造性教學手段的結合的教學理念。書中的建議簡單易學、易于實踐。言語和比喻幽默、風趣。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讓你覺察不出教育專著的干澀和乏味,理論與案例有機結合這些建議在改善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上產生迅速而有效的效果,使教學效果“立竿見影”。
此書有七章,第一章關于課堂管理;第二章關于教學規(guī)則;第三章關于課堂指導;第四章職業(yè)精神;優(yōu)秀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第五章積極與和諧:構建成功的師生關系;第六章影響力:永不消散的教師魅力。細細地品讀,感受到本書提供了一些能夠幫助我們教師解決課堂問題的方法和建議,很實在,很智慧。
讀著一條條建議,聯系到現實的教學實際,只感到作者的建議挺好的,里面提出來的教育理念很新,很具有人文關懷。老師們如果真的按照一條條建議去做了,那么我們的師生關系,課堂紀律,教學質量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F實中,有的班級學生紀律不好,只是一味的責怪學生不聽話,素質低,藐視后進學生,上海他們的自尊心,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很少考慮自己工作的方法好不好。
學習101條建議讓我收獲很多,他給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多幫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還要閱讀這樣的好書,讓自己在閱讀中享受教育的樂趣,找到思考的快樂,使自己成為能音響他人,改變他人的老師,并在教育事業(yè)上取得成功。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0
暑假里我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覺得本書對我們幼兒教師非常適宜,特別是對于我們今后的工作幫助很大,在書中第三章中講到教師要聽孩子的話,教師要抓住生活中的隨機教育,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下面的一個例子也是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 。
我們的午睡室邊上有幾棵含笑樹,午睡起床后總有幾個小朋友在那里看看玩玩,在每次午睡起床后總有兩三個、三四個一堆圍著在那里,當我走過去一看,他們手上都沾滿了泥,本來想大聲批評他們,但是我壓住了火氣想看看它們到底在觀察和什么,于是我問:“你們在干什么”?這時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在看泥土里有什么”?接著我繼續(xù)問他們:“那你們看見泥土里有什么?”“有小螞蟻”,“還有小螺絲”,“還有蚯蚓”,“還有西瓜蟲”,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說開了。我說:“小朋友你們觀察的真仔細,那你們再觀察一下,等一會記得要把小手洗干凈呀!”在吃完午點后我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說說土壤有什么作用,土壤里還有些什么?小朋友興趣非常濃,你一言我一句的討論得很積極。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到處都有教育的機會。有時我們之所以會錯過日;顒又羞@些大好的教育時機,是因為我們往往比較重視對幼兒進行有計劃的系統教育,而忽視偶然事件中的隨機教育。如果我們教師的頭腦里樹立起了隨機教育的觀念,善于捕捉隨機教育的機會,善于利用,那么教育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因此,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孩子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它們轉化為我們教育活動中的活教材,把握時機,積極引導,使幼兒在順其自然中掌握新知識,真正做到“有效有學”。如上面看似一個小小的觀察,卻滿足了孩子的部分好奇心,在孩子自己感興趣,想探究問題時,作為老師,隨時解答孩子們碰到的問題,有助于發(fā)展孩子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最主要的是沒有打擊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樂于提問,敢于提問。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1
在孩子的大腦里裝進“激動”的詞匯
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一個理解
教師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險一樣防止兒童那種黯然失色的目光,要把生動的、使人激動的詞匯裝進兒童的意識,并且裝進去之后,還得操心,不要使它變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離巢飛去的歌鳥,盡情地欣賞周圍世界的美麗。
在一個陽光和煦的初秋的日子,柔和的陽光溫暖著大地,樹木穿著各種色彩的鮮艷的盛裝。一個外表儒雅而親切的中年男教師領著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在樹林中散步。孩子們在聽老師講述金色的秋天,講述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在準備度過漫長而寒冷的冬季,然后教師建議孩子們談談自己的見聞和感受。孩子們說:“一群白天鵝漸漸在蔚藍色的天空里消失了”;“啄木鳥敲擊著樹皮,整棵樹都發(fā)出響聲”;“路邊開著一棵孤零零的野菊花”;“鸛鳥站在巢邊上,向很遠很遠的地方眺望,它在想什么呢?”;“一只蝴蝶落在菊花上,它在曬太陽……”孩子們嘰嘰喳喳地說著,體驗著一種無法比擬的思考的樂趣和認識的享受。男教師注意地聽著,微微地點頭,深邃的眼睛里露出一絲微笑。
這個人就是蘇霍姆林斯基,一個偉大的教育家。
在這個“感悟秋天”的案例中,學生們關于秋天的談論可謂異彩紛呈。令我感到驚訝的是,在這些優(yōu)美的語言背后承載的是細膩而鮮明的思想,是孩子們自己的眼睛看到的真實而美好的世界,而且他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已經學會了用語言感受并表達自己看到的一切。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得到了一種無與倫比的思維的快樂,得到了莫大的享受。我不禁想起了我所聽過的一些課(包括在我的課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現過),很多孩子對老師的講解抱著無動于衷的態(tài)度,怎么也不能打動他,點燃不起他眼睛里的渴求知識的火花,仿佛這些孩子的思維停留在遙遠的地方,是教師無論如何也喚不回來的……對于這種現象,相信每一個有良知的教師都曾經深深地困惑過,苦惱過。關于這一點,蘇霍姆林斯基作出了明確的回答。他認為,如果詞匯不是作為創(chuàng)作的手段而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如果兒童只是背誦、接受別人的思想,而不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思想,不用詞匯把這些思想表達出來,那么,他就會變得對詞匯缺乏領會力,因此兒童對教師的講解表現出冷漠的態(tài)度也就不難理解了。他建議教師要像防止最大的危險一樣防止這種冷漠的態(tài)度,防止兒童那種黯然失色的目光,要把生動的、使人激動的詞匯裝進兒童的意識,并且裝進去之后,還得操心,不要使它變成一支干枯的花朵,而要像一只離巢飛去的歌鳥,盡情地欣賞周圍世界的美麗。
我想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實際上包括了一個很重要的思想,那就是:知識到底是什么?知識不僅是目的,還是手段,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可是在我們的頭腦中,我們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取知識,而且這種知識的獲取數量越多越好,因此教學過程也就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長期以來,這種思想在我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難道教學除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還會有別的目的嗎?“記憶,保持,再現”成了我們一貫遵守的教學原則。但事實卻令人不得不深思:許多學生的語言蒼白,辭不達意,受過多年的語文教育后還很難寫出流利明白的文章。雖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們沒有讓孩子頭腦中那些積累的詞匯活起來,變成自己的思想輸出去,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學生已經獲得的知識并沒有變成掌握新知識的手段,沒有變成思維的工具,具體到那些已經在學生頭腦中積存的詞匯,并沒有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沒有變成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那些詞匯僵化得如同一潭死水。由此我聯想到當今的語文教學,“積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詞匯之一,連過去的“基礎訓練”也改成了“積累運用”。但究竟什么是“積累”,怎樣“積累”?“積累”后怎樣運用?許多老師恐怕沒有仔細地考慮過。
我注意到很多學生在老師的建議下建立了讀書筆記,記錄自己在讀書時的感受和見過的妙詞佳句,由老師不定期地進行檢查。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五年級女孩的讀書筆記本,精美的封面,雅致的頁箋,里面被女孩抄滿了一個個優(yōu)美的句子,還有大量的歸類成語,可謂妙詞佳句大薈萃。我被女孩如此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深深地打動了,心想這個女孩的作文一定很棒吧!但當我打開女孩的作文本時,一種深深的失望與驚訝的情緒淹沒了我。這個女孩的作文成績平平,隨意挑選幾篇仔細閱讀,發(fā)現她在讀書筆記本上記下來的那些妙詞佳句并沒有出現在她的作文中,還有些句子簡直連通順也算不上。這種現象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們總是強調“積累”,這個女孩“積累”了那么多詞匯,為什么看不出對她的寫作有所幫助呢?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積累”失去了它的作用?
今日展讀蘇霍姆林斯基的書,終于找到了答案。的確,那些優(yōu)美的詞匯并沒有作為一種手段活躍在兒童的心靈里,兒童只是在接受,沒有創(chuàng)造。也就是說,積累本身成了目的。那些詞匯雖然數量可觀,但它們是一只只被困在籠子里的鳥,沒有自由,漸漸失去了飛翔的力量;它們是一支支干枯了的花朵,沒有顏色,也沒有芳香。事實上,學生的思維離不開詞匯,我們很難想象離開了詞匯我們的思考何在。也許有些思考我們沒有覺察到語言的參與,但是當我們在思考邏輯性比較強的問題時,我們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語言的參與了。多年來,科學家的研究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人類的思考是借助于語言而進行的,沒有語言,就沒有思考。上文提到的女孩,雖然積累了大量的詞匯,但那些詞匯并沒有深入到她的意識之中,沒有成為她思考的工具,沒有成為她觀察世界、表達思想的手段,那些詞匯并沒有“活起來”。
那么應該怎么做才能使這些僵死的知識“活起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的建議是:教師要善于在兒童面前打開通往周圍世界的窗口,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引導學生借助詞匯來思考,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作,認識客體、事物、現象和周圍世界,并且認識其極細微的差別,深入思考這些差別。比如蘇霍姆林斯基帶孩子在一個初秋的日子里到樹林去,感受大自然的一切,并在老師的引導下把自己真實的思想用合適的詞匯表達出來,體味思維的歡樂,享受創(chuàng)造的幸福。
因此,不是一味地“積累”,而是把知識變成思考的工具和手段,是我們當今的教師應該特別明確的一個很重要的理念。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2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推薦中提到,我們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種說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說,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一樣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雖然,我們達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們就應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奮。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應是我們發(fā)奮的方向,無論我們采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一年級的剛從幼兒園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中過渡到一年級,難免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拼音教學枯燥乏味,知識點碎而且冗雜。作為教師就應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讓他們慢慢適應慢慢習慣。教育方法在這時就顯得尤其重要。說到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這就應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吧。我覺得要想成為真正的教學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就應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別人好的東西就應吸收借鑒,但決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級的教學更就應如此,只有在教學時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會為孩子的求學之旅鋪一條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3
假期里再次拜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仍然令我如癡如醉,而后心中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情燃燒的更旺。盡管當前的教育形勢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書的年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那閃光的思想,精煉的語言,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就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一顆顆干渴的靈魂,它就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教師的苦惱與困惑娓娓道來,常讀常新,每次讀都有新的收獲和體驗。
在讀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段時,確實讓我產生了很大的共鳴。作為一名教師,的確發(fā)現時間總是不夠用,每一天總是備課、上課、訓練、寫反思等,仰望時鐘,一天時間卻又過去,可收獲卻不大。于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往下尋求答案。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一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書。確實,我們在自我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但是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原先,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持續(xù)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就應首先思考清楚的。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為什么不能在閑暇之余讀讀手邊的書,為什么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閑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4
都說好書就像一泓清泉,清澈明凈,可以當鏡子映照自己。這幾天趁暑假重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我對這本終身受益的書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有的一以貫之,有些結合了新的模本和背景之后的新的體驗,經典之作永不過時。
在近四十的教育生涯中,蘇霍姆林斯基始終用心做教育,研究教育。他所總結出的經驗之談,距今雖時跨半個多世紀,但是依然觸動著讀者的心靈。
一、興趣是教育事業(yè)之源泉
這本書首先給我心靈沖擊的是他在第二條建議中對年輕人發(fā)出的警示和勸告:年輕人,勸告你們,自己檢驗一下,如果工作沒有給你們興趣,那就離開學校。我想,這是每個在職教師以及將教師作為職業(yè)選擇的人必須直面的課題:你到底熱不熱愛教育?它能不能給你帶來創(chuàng)造的快樂?畢竟現實中有很多被教育折磨得身心疲憊甚至生病的老師,正是由于缺乏或喪失了對教育對學生的熱愛。
你可以回憶一下自己的教育工作,如果你的心里充斥的是痛苦、厭惡、想要逃避的情緒,那么你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就是:你不愛教育事業(yè),你不適合做一個教育者。那就離開學校,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工作,否則工作會繼續(xù)地使你感到無止境的痛苦,不但會損害你的身心健康,而且你的學生也會收到諸多消極的影響。
讀到這里,我也暗暗審視了一番自己的內心。慶幸的是,與學生相處給我的總體感覺是快樂的。盡管也遇到過攻擊性強、對老師惡語相向毫不尊敬的問題學生,但我不會在心底里真正怨恨她。問題學生就像珍寶,作為教育者,不該厭惡、逃避、冷漠,而應去分析問題背后的原因,并致力于解決這個問題,這會是教育認識和教育能力的一個質的提升,能帶給你巨大的教育成就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如果這一個個世界在你面前,你感到每個兒童都有個性,那就勇敢地選擇崇高的教師工作作為職業(yè)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創(chuàng)造的喜悅。我想說,這一能力正是基于教師的職業(yè)興趣,只有熱愛學生,才能發(fā)現他們的鮮活個性。反之,你可能會覺得學生們都千篇一律,單調無味,甚至很費力才能記住他們的面貌和名字。
我堅信,對教育的熱愛會是一股源源不斷的源泉,使得教育長河不斷奔騰,永不干涸。
二、只有抽象的大綱,沒有抽象的學生
沒有抽象的學生可以對之機械地搬用一切教育和教學的規(guī)律。沒有什么統一的先決條件能使全體學生都獲得好的學習成績。任何一門功課的教學大綱,只不過是一定水平和一定范圍的知識,而不是活生生的兒童。這是教師必須正視的一個教育現實,我認為針對這一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四個字:因材施教。
面對跟不上教學大綱進度的學生,教師首先要理解接受這個事實:即每朵花綻放的時間并不一樣。當遇到后進生,教師應致力于研究用什么途徑、要多久和克服什么困難,學生才能達到大綱規(guī)定的水平,如何在每個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具體地實施大綱。
三、用一輩子換來的15分鐘
書中談到一個教師的案例:每節(jié)課我都準備了一輩子,但直接準備這個課題的準備,也可以說是教研室里的準備,則僅花了約十五分鐘。
讀到這里,我想肯定有很多讀者跟我一樣,十分佩服和羨慕這個教師的備課效率,也有人可能會持懷疑態(tài)度。但同時我們肯定都會好奇,他所謂一輩子的準備究竟是什么?
答案揭曉,這就是閱讀。教師應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江河。我們平時要養(yǎng)成看書的習慣,把閱讀當成一種甜蜜的.“負擔”,首先要對自己所教學科的知識有科學正確的把握,在此基礎上要對自己所教專業(yè)融會貫通,同時還要涉獵更多的書籍,形成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里的一滴水,這個時候備課也就無須花多少時間了。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句話看來在每個行業(yè)都受用。對教師來說,15分鐘備課可以不是奢談,但要用一輩子的準備作為支撐。
四、教育工作是一項協同合作
每個孩子出生的時候就像一張白紙,而在這張白紙上畫上第一筆的正是父母。父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父母的畫筆從來不應中斷,他能在孩子的一生中持續(xù)發(fā)揮作用。
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會持有這樣一種錯誤的心態(tài),他們認為孩子入學后,學校就應該“包攬”孩子的教育工作,自己則能徹底省心。這其實就是缺乏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沒能正視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教育工作說到底是一種學校、家庭、學生個體的協同合作。
那么如何改變這一不良狀況呢?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提到,可以設置家長教育學校,其中分為學前部,一至三年級學生家長部,四至八年級學生家長部等。在送自己孩子入學前三年,母親和父親就開始在家長教育學校里學習。其中包括“怎樣培養(yǎng)兒童尊敬長者”、“怎樣防止兒童冷酷無情”、“學前兒童的大自然教育”等豐富的課程內容。這樣實施以后,就有利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產生一個連貫的銜接,使教師工作變得更輕松有效。
五、培養(yǎng)兒童熱愛繪畫
你也許會納悶,這不是美術老師的工作嗎?其實不然,學科都是相通的,跨學科的學習有時能產生奇效。在我看來,無論什么學科,都可以跟繪畫結合起來,將繪畫融入到課堂中。雖然現在多媒體技術很發(fā)達,PPT就可以呈現精致的彩色圖片,但如果教師能在講課過程中畫出相應的情節(jié)圖,一定能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首先他們的注意力會高度集中,也有助于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這么嘗試一番之后,你會發(fā)現,這群可愛的學生,他們有時候會對你的畫評頭論足,甚至躍躍欲試想要自己上來一展身手。
繪畫是一種美感教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感受力、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教師們如果能夠運用好這一工具,將對教學產生不少幫助。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15
幸得學校領導的安排,今年我接任一年級的班主任。一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自制力差,注意力保持時間短。教過一年級的老師一定還記得,有些同學在課的后半段要么發(fā)呆,要么玩橡皮、鉛筆,要么亂動、坐不住,即使自己想認真聽課,但管不住自己。也就是說一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在整堂課上都能認真的聽老師講,能維持的時間大約是在十五到二十分鐘左右。培養(yǎng)孩子們的注意力是我重要任務之一。
《給教師的建議》中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書中這樣闡述:“要能控制注意力,就必須懂得兒童的心理,了解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把握住兒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條途徑,這就要形成、確立并且保持兒童的這樣一種內心狀態(tài)即──情緒高漲、智力振奮的狀態(tài),使兒童體驗到自己在追求真理,進行腦力活動的一種自豪感。”細讀之下,反復思考,理解為:我們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保持比較長的注意力,你就要將學的內容與他所掌握的與這一部分有關的知識讓他們發(fā)生聯系,他就會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會越集中。
實際操作中,我讓自己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我需要的和喜歡的,讓學生處于一種相對積極的狀態(tài)中。在教學設計中,我努力營造閱讀期待,教學提問指向認知沖突,力求使問題有思維沖擊力,有探究價值。在課堂上,我放低師道尊嚴的.架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把自己當成他們的學習伙伴,適時地穿插幾句幽默的話語,調節(jié)課堂氣氛,收一收學生的心。
這些措施的實行,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內需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們班的孩子常常會說:“哎呀!這節(jié)課怎么這么快就結束了!我都還沒上夠呢!”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相關文章: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01-12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12-13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05
《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7-20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7-0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6-27
《給教師的建議》讀后感05-16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17
《給教師的建議》的讀后感12-02
給教師建議讀后感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