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論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時間:2024-07-28 11:29:12 信息技術論文 我要投稿

(優(yōu)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在現(xiàn)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yōu)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

  摘 要: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方式,可以為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以及發(fā)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強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有效運用問題導學應抓好以趣味作為問題導學的開展基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發(fā)表,發(fā)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論文,信息技術教學方法論文投稿

  問題導學模式的引入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增加了活力。高中階段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標,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以及實踐創(chuàng)新精神。但是,由于信息技術課的特質對于邏輯性教學要求較高。而實踐操作中的嚴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學難度。在信息技術課堂引入問題導學法,則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實踐參與熱情,學生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導向,重新認識信息知識的邏輯性和嚴謹性,從而實現(xiàn)信息課堂的有效互動,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一、以“趣味”作為“問題導學”的基礎

  在傳統(tǒng)信息技術教學中,由于過分強調該學科的嚴肅性,造成學生在理論上死記硬背,在實踐操作中按部就班,信息技術教學嚴重缺乏活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受到了抑制。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加以改進,適時采用問題導學方式,學生的注意力將被高度吸引,而教學中抽象的、枯燥的知識點也將轉化為學習興趣點。

  例如在“信息安全”教學中,教師提出了下列問題:世界公認的第一個私人電腦傳播病毒是什么?利用網絡查找并記錄“蠕蟲”的歷史;你了解特洛伊木馬嗎?這些問題的設置,有的是學生有所了解的,例如木馬病毒等,有的是學生需要查閱資料才能獲得答案,例如第一個問題中的C-Brain病毒。通過對這些常識的了解,學生們對于病毒的侵害性和危害性有了更多認識,同時對于網絡安全的防范意識也更加完善。由于這些問題都涉及一定的科學歷史故事,所以在某一層面滿足了學生的獵奇心理,從而對信息安全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

  以問題設置導入學習內容,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課堂氣氛也將更加自由活潑。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探索的氛圍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消除了對教學難點的恐懼感和排斥感,樹立起學習信心,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二、以“實踐”作為“問題導學”的方式

  實踐是獲得知識的捷徑,曾經有教育學家指出:“聽到的知識會在三天內忘記,看到的知識會在七天內忘記,而實踐過的知識則會長期留在記憶中!边@句話雖然具有一定的夸張性,但是卻形象地描繪出實踐在學習中的重要性。而在實踐學習中引入問題導學方式,則能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平衡。

  例如在“信息利用”教學中,教師針對“20xx年3月8日馬航失聯(lián)”事件提出如下問題:在這一事件發(fā)生之后,你是如何得到信息的?當時相關信息的來源有哪些?這些信息具有哪些特點?由于問題的提出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關系密切,不少學生踴躍作答,教師根據學生提供的答案進行梳理,總結出了主要的信息來源:電視、廣播、網絡。在信息特點的提煉上,學生們一致認為網絡信息的傳播效率最高,但是從信息真實性進行評價,網絡信息又遜色于電視、廣播等媒體。通過實踐對比,學生對于信息的來源、傳播途徑、信息特點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而且對信息的辨識和利用更加客觀。

  三、以“互動”作為“問題導學”的動力

  經?梢栽谛畔⒓夹g課堂上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整體掌控教學電腦,在進行理論講解的同時,聽講的學生已經按捺不住要進行實踐操作。但是,教師還沉浸在理論教學的氛圍中,學生卻急于實踐,雙方由于缺乏必要的互動而“不在一個頻道”,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如果教師一味地灌輸理論,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將大打折扣。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互動性,在于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建立學生的學習信心,實現(xiàn)更加良好的學習體驗。尤其是在微機教學的實踐操作中,更要結合教材特點,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實現(xiàn)從理論教學到實踐能力提升的有效轉化。

  問題導學方式的引入,能夠有效增加師生之間的課堂互動。例如在利用PhotoShop軟件做圖過程中,教師相繼提出如下問題:第一,怎樣利用圖形工具繪制橢圓形?第二,怎樣在橢圓形中畫出正方形選區(qū)?第三,選區(qū)顏色填充中,前景色與背景色的快捷鍵是什么?設置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帶領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對于實踐操作中出現(xiàn)問題,學生會積極想辦法進行解決,而不是簡單地“報告老師”,等老師幫助解決。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充分互動,使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強化,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教材知識,并能熟練地進行上機實踐。

  四、以“創(chuàng)新”作為“問題導學”的目標

  信息技術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差異,開展個性化教學,同時利用問題導學模式,制訂出全面的教學方案。由于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往往會出現(xiàn)有的學生“吃不夠”,有的學生“不夠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學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設定個性化導學內容,同時分出教學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對這些分層任務進行自由選擇。

  在“多媒體技術應用”教學中,教師一改原有找課本進行預習的方式,而是提前進行了問題預設,由此切入問題導學模式,教師根據教案內容提出如下問題:多媒體技術的概念以及發(fā)展趨勢?生活中看到的多媒體工具有哪些?在多媒體技術中,其多樣性和非線性特點是如何表現(xiàn)的?這些問題的提出分別有不同的.難度層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選擇回答,從這一點也可以體現(xiàn)出問題導學的教學彈性。由于問題設置難度不一,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不會受到打擊,反而 可以從一個臺階邁向更高臺階,這就是問題導學循序漸進的優(yōu)越性。

  五、以“漸進”作為“問題導學”的途徑

  學生的信息操作和利用能力是通過大量實踐實現(xiàn)的,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每一步都需要學生投入思考,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學生還要對自己的操作進行隨時調整。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正是在實踐中形成的。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操作步驟以及完成過程。教師在掌握全程教學設計的同時,還要對學生實踐操作步驟加以觀察,在信息的收集、傳輸、應用、發(fā)布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

  高中階段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而且在信息道德建設上,教師也有一份社會責任。網絡信息是一把雙刃劍,只有學生分辨出信息的可用度,才能建立起完備的信息道德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問題導學主動設置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不良信息的散播目的是什么?你遭遇過信息詐騙嗎?你身邊的人呢?面對不良信息你應該怎么做?……這些問題能夠喚醒學生的信息道德意識,但是這種素質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這就要求教師以“漸進”的方式不斷積累,不斷豐富。

  未來社會將呈現(xiàn)出信息爆炸趨勢,高中生作為未來社會的中間力量,承載著信息環(huán)境建設的社會責任。高中階段學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夠解決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從而適應科技與社會發(fā)展的多重需求。而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問題導學方式,為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問題導學的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穩(wěn)步提升,發(fā)掘問題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將得到強化。更為重要的是,在問題導學教學條件中,學生成為教學主體,這一教學氛圍的形成,最大限度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信息技術教學質量也會明顯提升。

  參考文獻

  [1]秦雪麗.學案導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10).

  [2]吳桂成.如何讓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更有效[J].新課程導學,20xx(20).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2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提出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的同時,將傳統(tǒng)的“課上”知識傳授,“課下”內化知識的順序進行了互換,使課堂教學觀念、人才培養(yǎng)方式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本文以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的分析,對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展開研究,為提升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作出努力。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

  前言: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即課程教師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向學生提供視頻等形式的資源,學生在課前對其自行觀看和學習,在課堂中師生直接結合資源中的問題進行共同探究和交流,以達到教學目的的教學模式,由于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建立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其教學中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為了解高中生信息技術課現(xiàn)階段存在的問題,筆者針對所在城市的三所高中的一年級和二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600份,有效回收594份,調查結果顯示73%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有較強興趣;35.8%的學生在小學或初中階段接受過系統(tǒng)的信息技術教育;39.2%學生表示不喜歡當前信息技術教育模式;52.9%學生不滿意當前單一的教學方式;56.7%學生不理解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設置目標;42.9%學生表示教師提供的資源缺乏;44.3%學生不認同現(xiàn)有信息技術課程以上機為主的評價方式;52%學生表示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技術相關能力在教學前后并未發(fā)生明顯變化,這些數據表明信息技術課程的地位、教師能力、設備有效率等方面水平較低,傳統(tǒng)教學缺陷、學生差異大等各方面因素決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模式需要發(fā)生改變。另外通過調查顯示,近89%的高中生家中具備電腦上網的條件,而高中教學計算機資源可以滿足其余學生的學習需要,幾乎所有學生掌握收發(fā)電子郵件的方法;79%以上學生表示其家長對電腦學習表示支持,82.3%學生表示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有較強參與興趣;由此可見現(xiàn)階段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推廣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

 。ㄒ唬└咧行畔⒓夹g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前的應用

  教師方面,應結合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將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劃分和歸納,制作出全面、準確表達教學內容的視頻,視頻制作的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知識點有意識的設置討論問題,例如在傳授“搜索引擎”知識點時,可提出“你常用的搜索引擎是什么?有何特點?”的問題,調動學生的參與興趣,在課堂教學的前3至5天上傳,通知學生自行下載,并對學生利用網絡提出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指導,在課堂授課前一天對學生進行針對視頻資源內容的檢測[1]。學生方面,在對教學資源成功下載后,根據個人情況合理的安排時間、進度對資源進行觀看和學習,當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時要及時的通過網絡與教師或同學進行溝通,在加深個人對知識點的掌握的同時,使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系統(tǒng)地把握,學生要結合教師在視頻中提出的問題,在討論區(qū)進行交流,達到豐富觀點、自我糾正的效果。

  (二)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中的應用

  教師方面,首先應結合課前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對學生的檢測結果以及學生在網絡平臺所提出的問題的整理信息和數據,在課堂授課過程中進行集中解決;其次,結合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內容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在每個小組選擇一名組長進行小組管理和小組學習成果匯報,這一方面有利于課堂管理,另一方面對保持課堂討論的高效性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每個小組安排不同的課堂任務,將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充分的挖掘,例如在學習“關鍵字搜索”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小組設置以“關鍵詞搜索”為核心的不同任務,例如“設計不同區(qū)域的旅游路線”等,再次,強化課堂交流,完善評價機制,教師應結合課堂任務為學生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使學生的知識點掌握范圍得到不斷地拓寬,并有意識的糾正自身存在的問題,由此調動學生參與翻轉課堂的積極性[2]。學生方面,結合課前學習的情況,充分表達個人的觀點和問題,并及時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積極參與交流、討論等活動,使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達到教學要求。

  (三)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后的應用

  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相關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信息技術思維,所以在課后教師應積極利用信息化環(huán)境為學生探究實踐提供機會,但在課后實踐活動安排的過程中要考慮其具體的可行性,例如在學習“關鍵詞搜索”后,教師可安排學生在百度、360等不同的瀏覽器中進行關鍵詞搜索,如果刻意安排學生在“知網”“國家數字圖書館”等涉及到一定費用的網站進行實踐,落實效果將會受到嚴重的影響[3]。

 。ㄋ模└咧行畔⒓夹g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的注意事項

  首先,翻轉教學模式的推廣使用需要高中生逐漸適應和接受,所以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中具體應用要講究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其次,并不是高中信息技術所有課程都適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應系統(tǒng)地把握、科學的劃分;再次,學生之間的交流程度和表達程度是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落實效果的重要衡量標準,教師應注意針對性的引導和管理。

  三、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應用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要求,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推廣應用有利于調動高中生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興趣,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邏輯思維等具有顯著的作用,使有限的信息技術課堂得到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所以將其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推廣應用效果將非常理想。

  參考文獻:

  [1]賀玉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的應用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xx.

  [2]劉芳.高中信息技術翻轉課堂的教學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xx.

  [3]趙瑩瑩.“翻轉課堂”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xx.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3

  一、背景

  社會:在新大綱和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素質教育進一步發(fā)展,教育信息化不斷推進。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尤其是因特網與校園網的接軌,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產生了一種基于網絡的教學形式。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思想,拉開了深化21世紀中國基礎教育改革的序幕。

  學校:我校地理學科組開展了“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研究”的課題研究。在建構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在以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中,重新構建地理學習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學科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實踐能力訓練,信息技術應用”的有機整合,以此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和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如何把老師所傳授的問題真正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如何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當前,學生處在一種被動的教學氛圍中,例如:為什么很多學生會說,老師你一講我就懂了,但是考試就是做不到。似懂并不真正懂,這確是目前高中學生普遍存在的一種現(xiàn)象。

  二、策略

  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重新構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是當前我們高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非常緊迫的任務。

  1、運用信息技術,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例如:講到中東問題,如果僅僅是文字化的表述,新聞聯(lián)播式的播放,學生厭倦了,老師也苦于知識體系的欠缺,頗感到無奈。我們課題組針對這種情況,采集網上信息,收集資料,制作了一個關于中東地區(qū)的課件,里面通過影視資料詳細介紹了中東問題的由來,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并進一步引發(fā)學生尋找中東的位置、資源等。此舉不僅喚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也豐富了老師的知識。

  2、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的感性認識

  例如:地球的公轉、自轉、月相的成因、水循環(huán)等等,僅僅依靠理論的強灌,學生無法打開思維的大門。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把一些缺乏感性認識的地理現(xiàn)象、難以理解的地理規(guī)律形成過程、難以理清的地理事物之間復雜的聯(lián)系和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利用圖片、動畫、聲音等多種形式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同時引發(fā)學生的興趣,集中注意力,激發(fā)思維活力。

  3、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我們已經習慣了一節(jié)課中老師抑揚頓挫的聲音飛遍整個校園,教學的過程只體現(xiàn)了“教”,而沒有體現(xiàn)出“學”。要運用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主體性,從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yōu)橹R的共同建構者,教師則從“滿堂灌”的主導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

  三、條件

  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整個學科組的集體協(xié)作,又需要必備的硬件支持。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給教育、教學提供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挑戰(zhàn),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師計算機能力的問題、課堂上對學生的組織和控制問題。作為教師,要不斷學習計算機知識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念,掌握課件制作、網絡技術,以適應不斷發(fā)展的教學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學科組一方面組織各級各類培訓,提高教師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水平,促進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以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現(xiàn)代化教育離不開基本的硬件配備。我們在每個教學班“三機一幕”進教室的基礎上,裝備了多功能教室,添置了實物投影儀,建立了校園電視臺。20xx年7月,學校積極籌措資金,投資近幾十萬元,籌建了一個高標準、高品位的微機房,建立了校園網,建設了頗具特色的學校網站。為了讓使教師更好地利用網絡資源,學校為每個辦公室配備了電腦,實現(xiàn)了寬帶上網,購置了相當數量的電教軟件,包括音像資料、投影片、光盤等,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許多資源。這些硬件的投入為我們的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提供了保障。

  四、反思

  1、要善于借鑒,并不斷積累,構建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

  例如:在講到工業(yè)區(qū)位的時候,我們制作了我縣工業(yè)園區(qū)的影視和文字資料;在講到旅游的時候,我們收集了電視臺關于當景觀的專題片等等,把它們融入到教學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了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通過學科組的積累,不斷完善具有校本特色的資源庫,讓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真正派上了用場,而不是停留在花拳繡腿上。

  2、結合傳統(tǒng)教學方法,注重“輔助性”

  制作課件,選用課件,使用網絡資源,要突出其“輔助性”,不可喧賓奪主。其實在一堂課中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如板書、板圖、板畫、談話法、討論法等)和課件演示有機結合,有時候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的運用是來解決一節(jié)課中難以用傳統(tǒng)方法講解的內容,這樣既可以突破教材的重難點,又可以減少課件制作的工作量,發(fā)揮傳統(tǒng)教學手段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各自的優(yōu)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術與地理課堂教學的整合、創(chuàng)新,不僅僅是一種方法上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資源帶到了課堂教學活動中。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教學,對于發(fā)展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4

  一、英語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寫作是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xiàn)。阻礙高中生英語寫作水平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如下:

  (一)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

  足夠的詞匯量是正確靈活使用單詞和語法規(guī)則的前提。寫作中無詞可用或者用錯詞、寫錯詞是高中生在英語寫作中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會使學生感到焦慮,寫作興趣和思維水平降低,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二)缺少足夠的寫作訓練

  英語寫作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期堅持不懈地練習。但是,教學中,高中學生英語寫作的質與量遠遠不能滿足需要。調查結果表明,26-4%的英語教師認為寫作訓練量偏少,73.6%的教師認為寫作訓練量非常少。很多學生只有在有限次數的考試時才認真對待英語寫作,且基本只關注作文的得分,缺少對作文的仔細推敲修改。

  (三)寫作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寫作在學生的各級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相對其它應試技巧的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提高耗時長且見效慢。加之目前英語教學內容多、課時緊,所以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不愿在寫作能力提高上花費太多時間。過程法、成果法、體裁法等好的寫作教學法很少用到寫作教學中,反而是對實際能力提高影響不大的背誦范文法被廣泛應用。盡管也有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寫作的理論知識,評講范文,但這種傳統(tǒng)課堂教學,缺少互動,學生參與率低,收效甚微。

  二、整合模式的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單詞記憶力和寫作能力

  掌握英語知識的最佳辦法就是運用英語知識,這也是英語學習的目的。信息技術下的詞匯記憶既可看又可聽,還能實現(xiàn)人機互動交流。在多種感官的刺激下學生可有效記憶更多的詞匯。掌握較多的詞匯能夠避免寫作中的低級錯誤。而寫作又是一個主動的語言輸出的過程,最能夠促進詞匯的記憶。因此,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興趣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任務,缺乏寫作興趣。而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大量與主題相關的圖片、音頻、視頻等背景資料,制作多媒體課件,創(chuàng)設語言情景,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他們用文字進行交流表達的愿望,激發(fā)他們的寫作靈感。在現(xiàn)有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可通過QQ群、飛信群等即時交流工具,均等的交流機會下,既可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又可廣泛聽取他人的建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這種學習活動中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網絡環(huán)境下的自主學習

  信息技術下,學生擁有大量自主學習資源,可根據自己寫作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選擇單詞拼寫、句子結構、段落排序、語法改錯等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加強學習。教師也可將不同體裁文章的構建寫作框架模板庫,學生在課外自主練習時就可保持清晰的思路,幾番練習后,學生就可掌握此類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后即使沒有模板也能寫出層次分明、內容流暢的好文章。另外,對于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直接登陸國外的英文網站學習,如經濟學人、泰晤士報等;維多利亞大學的寫作指南也有詳細的英文寫作資料供參考。

  三、總結

  信息技術為教學質量的飛速提高提供了可能,根據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原則,找出了信息技術與高中英語寫作教學的整合點,并設計相應的解決方案,將對學生寫作知識的習得、能力的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產生積極的影響。真正使學生高效的寫出高質量的英語文章。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5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和深入,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特別是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更加廣泛;然而,高中語文教師所關注的不僅是怎樣用計算機“輔助”教學,而是關注如何更好的將各種信息技術手段有機地融合到語文學科教學中,進而優(yōu)化和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近年來,許多一線的語文教師在這方面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績,但是如何選準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最佳結合點,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二者之間的辯證關系,如何將信息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達到極致等都是有待我們去處理和解決的問題。

  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體現(xiàn)在“網絡”和“多媒體”兩個方面,二者可以看作是驅動高中語文教學信息化、電教化高速發(fā)展的“雙輪”。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樹立“雙輪”同時驅動的觀念。

  一、要重視網絡這一嶄新載體的作用

  當前,高中語文教師通過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了豐富語文教學資源,拓展語文教學空間的目的。網絡的廣泛應用使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

  師生互動是教學活動的`本質特征之一。但這種互動,長期以來基本上是通過教師在同步條件下對學生“耳提面命”來實現(xiàn)的。過多的耳提面命,會使語文教學失去活力,學生沒有興趣。因為語文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并非一門自身有著嚴密知識體系的知識課。幾十年來的實踐早已證明,嚴格按照文體、語法、寫作、文學史等知識體系進行語文教學,不僅不能保證語文教學的高效率,甚至適得其反。因為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母語能力,它需要以“能力”立意,需要在讀寫聽說等各方面切實從學生母語實際水平出發(fā)來著意培養(yǎng)訓練。說它是“能力課”,更能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特點。倘若是傳授知識,“耳提面命”自然有其優(yōu)勢。但若要提高母語的能力,高質量的讀、寫、聽、說等母語的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20世紀80年代以來,自讀、自學、討論、研究等做法,在語文教學中一再被提倡、被強調,但效果一直不顯著。時至今日,“講”風不息仍是語文教學中難以革除的一大弊端。

  在一周幾個“45分鐘”的語文課上,師生“交互”的局限性的確很大。一位語文老師一學期如果能夠找班上每位同學談心一次,就很不容易。但如果借助網絡,這些問題會大為改觀。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十分容易、方便、快捷,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異步的。不僅師生之間如此,“生生”之間亦如此。這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興趣,這兩年很多教師積極探索憑借網絡除弊興利、改進語文教學的方法,效果明顯。

  二、要提升對語文多媒體教學的關注度

  在網絡還未普及的時候,多媒體教學主要是以“課件”的形式在課堂上進行演示,通常被稱為“演示課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當出現(xiàn)關鍵詞、句或一段重要文字時可以用多媒體顯示出來,達到視聽結合的強化效果,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質量?梢姸嗝襟w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僅是簡單的直觀演示,課堂上恰當的使用文本顯現(xiàn)、模擬動畫或表演的片段,有利于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如學習《神奇的極光》一課,看看科技工作者拍攝的極光照片,看看追蹤極光出現(xiàn)過程的實況錄象;學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導言》,操作一下模擬貝格爾號巡洋艦環(huán)球航行的動畫,讓學生自行選擇達爾文日記中幾處記述,瀏覽一下那些地方的風光;將連環(huán)畫穿插在長篇名著中,這有利于相當一部分學生閱讀原著,證明了多媒體技術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有較大的作用和發(fā)展空間。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高中語文教師對多媒體教學的認識不斷深化,多媒體課件的應用也悄然地發(fā)生了變化。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出由局部使用到全部使用,由為教師講授服務到為學生學習服務,從單純使用到多媒體與網絡相結合的趨勢。在語文課件的觀摩交流中,不少教師意識到,語文課件不應僅僅為教師授課提供背景,更不應僅僅是對某種結論起說明作用的多媒體“板書”,而應當是體現(xiàn)資源呈現(xiàn)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教學方式綜合優(yōu)化的平臺。必須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開發(fā)開放性強的課件,以保證師生互動和學生主動學習的需要;基于這樣的理念,產生了用網頁制作、便于教學中隨機選擇的“素材積成”型課件,產生了微型網站型課件,也產生了供學生自學的“學件”型課件。課件類型的多樣化,說明“課件”最初的概念已經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有的仍探索“局部使用課件”,有的潛心于探索貫穿全課的多媒體教案設計。在極富啟發(fā)的“講授討論”中,結合重難點插入制作精美的課件,這種做法確實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也有教師鼓勵學生把自學課文的體會作成課件,上課要求學生結合自制課件討論交流,學生也很感興趣。有的實驗是在網絡教室進行,探索讓學生當堂提交作業(yè)、當堂交流、當堂評改的規(guī)律;有的實驗則選定一定范圍,廣泛整合有關資源,打通課內課外,探索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的方法。

  總而言之,語文多媒體教學所呈現(xiàn)的以上走勢,反映了語文學科在應用多媒體方面的長足進步,也反映了語文教育工作者在教學方法方面的深入思考。語文學科在重視網絡應用的同時,對多媒體教學同樣應給以高度重視。局部使用課件也可以完成一節(jié)高質量的高中語文課的教學;使用信息技術的先進與否并不是評價語文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更何況目前各地各校軟硬件條件差別很大。語文教師掌握信息技術必須經過一個較長的過程,所以在語文多媒體教學方面,應當不拘一格;對于課件,應看重所反映的教學思想是否正確;對于課件的使用,要在體現(xiàn)語文教學規(guī)律上下功夫。至于那種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的做法,則斷不可取。

  將信息技術合理運用到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化難為易,變抽象為具體,使教學生動形象,能全方位地調動學生思維,充分發(fā)揮視覺和感知的作用,把學生領人多姿多彩的語文世界,讓學生輕松、愉快、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達到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6

  進入新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引進教育領域,在沖擊傳統(tǒng)媒體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媒體。它就像當年的班級授課制一樣,必將引發(fā)教育界的一場深刻革命,會帶來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環(huán)境,教學模式以及教學評價的變革。教育現(xiàn)代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標志和當代教育發(fā)展的趨勢。

  高中思想政治課具有集知識性、政策性、時效性于一體和鮮明的思想性、社會性、實踐性的特點。理論性過強會導致照本宣科,學生沒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和新穎的教學設計來讓學生明白課本的觀點、原理、道德行為規(guī)范,從而使思想政治這門學科放射出征服人們心靈的魅力。利用多媒體及網絡的資源共享優(yōu)勢,最大限度的利用網上資源、信息,進行篩選、整理、提煉為我所用,再結合教學的實際,從根本上改變了單純使用有限的教材、教參備課的老套路,同時可在網上便捷的獲取信息,為備課提供最新的'素材,也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形象、生動、直觀地展現(xiàn)各門學科的知識,使學生的學習空間得到極大的拓展和延伸。

  但是,我們清楚地看到,大家對信息技術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的理解和運用還處在初級階段。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經常性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組織課堂教學的教師并不多;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許多偏差:沒有選擇好合適的媒體來輔助教學內容的實施,過分依賴電教媒體,多種媒體之間配合不協(xié)調,課堂教學僅是一個“空架子”,課堂效率不高。信息技術手段只是機械的計算機操作,屏幕的演示,而且其程序的事先編排性,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定的距離感,缺乏傳統(tǒng)手段的親切感和人情味,不利于師生情感交流的充分進行,不利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情商。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信息容量的加大,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必將促使學生思維的高度緊張,思維活動受屏幕內容的抑制,容易造成學生身心疲勞,影響教學質量和課堂教學效益。

  在山東省全面實行新課改和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改革以及山東省規(guī)范辦學行為以后,學生自主支配的時間增加,教師講課時間相對減少,如何指導學生有計劃的科學安排自主學習時間,將課堂學習與自主支配時間有機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學科學習延伸、拓展、深化,讓學生課余生活從自由走向自主,從自主走向自覺,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新形勢下,制約普通高中教育持續(xù)發(fā)展和教學質量提高的瓶頸是課時減少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依靠現(xiàn)有的正課時間,如果不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就難以圓滿完成教學任務;诖,我們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政治學科的整合,探索了“BCA”教學模式。

  “BCA”教學模式將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課堂”,鋪設出一條素質教育的高速公路。

  (一)信息技術和思想政治的整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xiàn)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系,因為我們之所以對于一個對象發(fā)生興趣是由于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毙畔⒓夹g的視、聽、動結合的教學方法,依托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情景設計,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改善教學環(huán)境,增強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這對于發(fā)揮學生參與性,并最終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大大改變以往教學過程中,一味依靠教師講解而導致學生機械被動接受知識,并導致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乏味而產生厭學情緒。在強烈的求知欲望的推動下,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能最大程度地集中到思想政治教學活動上來。

  (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協(xié)作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在多媒體環(huán)境下,由于呈現(xiàn)了大量的信息,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學到不同的內容,對同一個主題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組織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包括教師和學生的互相交流和溝通,協(xié)商學習,通過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組織和交流信息,共同完成一個主題。

  1.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即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當個體在學習過程中不能獨立完成某一學習任務,如在自學課文對話時,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可以向其他同學或老師請教。這樣,學生通過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借助別人的幫助,利用有效的學習資料,完成了自己的學習任務。

  2.小組間的協(xié)作學習。即小組和小組,小組和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在時政鏈接的操練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2至4人組成的小組,大家共同來完成一個主題。比如,根據多媒體軟件創(chuàng)設的情景,每個小組成員扮演一個或兩個角色,互相幫助,最后通過小組的協(xié)同合作完成探究問題,共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化枯燥為神奇,加強教學直觀性

  采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教學,能做到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把思想政治課最能剖析、破解教學重點、難點的古今中外的各種社會現(xiàn)象、人物基本事實、趣聞和例證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多媒體的深刻感染和刺激,加深了對教材基本理論的理解,在輕松的氣氛中掌握了比較抽象的內容。在此基礎上再組織學生通過聯(lián)系自我實際,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所學原理。

  總之,我們希望能通過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政治學科教學的整合來變革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在教育中尊重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合作性,把政治課上成真正培養(yǎng)“人”的課程。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7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愉快式教學模式

  這是一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重系統(tǒng)化的講授,便于學生對概念、理論性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但由于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學習效果差,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在信息技術課堂中我們采用的次數較少,只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時,輔以多媒體課件使用。適用范圍是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如中國地圖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一章《認識信息世界》;A知識理論課對每一學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既要讓學生有興趣聽,又要掌握知識與技能,這是所有科目當中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信息技術課,許多理論知識與術語,學生平常接觸得多,但是并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更有必要改變教學方法,制定出適合我校高中生特點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利用語言、圖片、實物、音樂及社會時事和教學環(huán)境中的有利因素,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動形象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與情緒,把接受知識的過程變成自然而又享受的過程。在預備講授第一章第三節(jié)《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的課程內容之前,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做好準備工作,一是剪輯電影《泰坦尼克號》等精彩片段,在上課開始時播放,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引出信息技術的概念。

  二、任務驅動———探究式教學模式

  通過任務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會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教師隨時給予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最后學生經過實踐達到最終目標。應用于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獲取信息、加工和表達信息的教學。如中國地圖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信息技術基礎(必修)》第二、三、四章。這三個章節(jié)的內容涉及相關軟件的使用與具體的操作較多,而每一個軟件的操作與使用過程都非常煩瑣,講解起來有時顯得較為啰唆;另外,在窗口操作系統(tǒng)中,大部分軟件操作有許多的一致性,學生只要掌握一種軟件的規(guī)律,就會有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可以利用這種特點,再結合信息技術課程操作性強的特點,通過若干有目的、分層次的題目的設置,讓學生自己帶著疑問學習、摸索,這樣有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增強,讓學生在探究中完成學習任務,收獲成功的喜悅。以完成某一個具體的主題任務為線索,由教師設置分支任務,把教學內容融入實際主題任務中,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經過自主探索和教師點撥,自主解決問題。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得到培養(yǎng)。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是指導學生如何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任務,并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或把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的主要作用是使學生了解知識主題任務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的愛好,產生完成主題的動機。例如在講授《信息的獲取》、《信息的加工與表達》與《制作電子作品》這些章節(jié)時,以“最美家鄉(xiāng)———遵化”為主題,要求每位學生制作一個旨在宣傳遵化這座美麗城市的電子作品。學生應當先掌握獲取信息的方法與手段。當運用以往的方法與技能不能得到所需信息時,教師應及時提供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及時完成教材第二章內容的學習,并適時提供一些課外的操作技巧,讓學生既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又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在獲取信息后,要利用或嘗試使用合適的方法對得到的各種信息進行鑒別、評價、分析、保存,這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與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初步完成自己的作品,這就要求學生學習與使用恰當的工具軟件,可以讓學生有目的地完成教材第四章內容的學習,邊學習邊制作,逐步完成書本內容的學習。

  三、學科整合式研究性學習模式

  這種教學學習模式,以學生的`學為出發(fā)點,使各科知識的學習、掌握、運用融為一體。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完成對某個問題、某項專題或某一主題的了解、認識,其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研究、探索、找到方法、得出結論或規(guī)律的過程。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及與別人交流的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充分利用電腦作品表現(xiàn)自己,展示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綜上所述,以學生為中心,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是多姿多彩的,學生的學習才會是快樂的。教師要在平時多注意素材的積累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注重理論的學習及實踐的運用,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研究、總結,才能合理、恰當地選擇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營造一種學生可參與的教學氛圍,從而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8

  一、計算機課程的現(xiàn)實實踐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清楚地闡明需使同學們理解信息科技在平常生活里面的運用,培育同學們學習、運用電腦的興致與理念,亦即是需使同學們親自動手,將所學會的理論與技藝用來處理現(xiàn)實生活里面的難題。所以,在課程上需注重貫徹活學活用的準則。

  1、講學授課內容的安排需和同學們的實踐相整合。如今的計算機授課課本,每個地區(qū)所選用的均不一樣。老師在挑選授課用的課本時,應當要秉承一定的準則,那就是要合乎同學們的現(xiàn)實需要的方是最合適的。安排的授課內容,需合乎同學們的年齡情況與現(xiàn)實需求。舉個例子,在講解畫筆的應用時,同學們可以應用其來設計卡片,表達對他人的祝福;關于文檔的文字處理內容,同學們能夠應用它來撰寫日記、發(fā)布通知、登記課程表等;對于PPT的學習,同學們能夠應用其來做好班集體的通訊集;對于各種播放器的使用,同學們能夠通過它來播放他們喜愛的音樂等等。如此種種,同學們在課程上所學的知識均是和自身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均是平日生活里面可以活學活用的,同學們學起來則會趣味更濃厚,也更愿意去學習了。

  2、在運用過程中訓練,溫故而知新。學習某些原理或者技能無非是為了可以方便自己的生活,將其用到生活中來,當知識滿足了這些條件的時候,同學們方會盡可能用各種方式來加強鞏固已掌握的學識。這表明,在堂上規(guī)劃練習時,需注重適用性。舉個例子,在講授了電子郵件的課本內容后,同學們對于以后的作業(yè)筆者均要求他們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發(fā)送至我的郵箱里面,其間包括用畫筆繪成的圖畫、精美的賀卡等。我通過電子郵件的形式返回給他們我的修改意見,包括對他們的進步的肯定、贊許還有激勵,當然也不乏對他們的進一步完善作品的意見建議。通過此種方式,使師生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更加靠近,在鞏固已有學識的基礎上同學們對新的學識的渴望更為迫切了。

  二、計算機課程的授課形式

  1、巧妙設置引入語,開發(fā)同學們學習的興致。古語有云: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老師對于一節(jié)課的引入語的處理非常關鍵。成功的開場白,不但能夠激發(fā)起同學們的學習興致,亦能夠使同學們的心情愉悅,激發(fā)他們更多的學習熱忱。高中信息技術課程老師,需依據各種授課內容,設計好可以引起同學們一窺究竟的欲望的導語帶入新內容,進而盡可能削減同學們與課本的距離,讓大家體會學習的快樂。還有,不妨考慮用示例佳作取代言語,給大家賞析優(yōu)美的樂曲、美不勝收的畫面,通過word制作的版面、通過PPT完成自我介紹、通過Flash完成的動漫佳作等等。以如此生動、活潑、詳細的實例來開發(fā)挑起同學們學習的渴望。

  2、舉辦各種比賽,發(fā)掘學習的興趣。依照各個層級學生的興趣形成各種不同層級的興趣小團隊,對同學們做好相應的培育工作。就像文字錄入、計算機繪圖、計算機動漫、網頁制作基本學識等。學校亦能夠經過各式比賽項目,來挑起同學們對于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像各種文字輸入競賽、計算機創(chuàng)意繪圖競賽、機具創(chuàng)造性的電子期刊展演、網頁制作競賽等等比賽,經過一連串的比賽項目,不僅挑起同學們學習的欲望,還提升了他們計算機操作的水準。亦可將同學們的佳作放上校園網絡里面展覽,按照時間安排,組織評審、整理并給予回饋,對優(yōu)秀的佳作進行肯定。展覽同學們的.佳作(包含展覽它的操作進程和最后成果),對于該同學來講即是一種激勵,而在別的學生那里則建立了一個追逐的標桿,發(fā)揮了榜樣的價值。

  三、多媒體技藝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實踐的若干思考

  1、需正視多媒體在授課中的價值。在授課中應用多媒體科技,雖是能夠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致,提升授課成效,然而不可以過分注重其在授課中的價值,其僅是授課進程中的協(xié)助方式。授課過程中仍需盡可能發(fā)揮老師的主導價值,重視老師與同學們的情感溝通,用老師的專業(yè)知識與人格吸引力感化他們。

  2、多媒體課件需合理制作。多媒體授課課件,不能夠僅僅注重外表的精美,有名無實;亦不可以過分注重各種媒介的運用,將很多的音頻、圖畫、錄像堆就而成,讓授課內容不清晰。多媒體課件的創(chuàng)作,應當以授課內容為根本,凸顯重點,在需要的時候應用各類要素,以服務課程授課為重要目標。

  3、重視對老師素養(yǎng)的培育。多媒體技能的運用對老師做出嚴格的要求。除了要精深于本身的專業(yè)學識外,仍要熟練學會多媒體技能中具有的各類硬件設施與有關應用程序的應用。如此則要求老師持續(xù)地提升自身的素養(yǎng),多學習,多探討。并且,亦要求校方召集老師做好有關的培訓工作,提升老師的技能,讓多媒體技能可以較好地給教學提供服務。

  4、使同學們參加到可見的創(chuàng)作與實操中來。高中生具備相應的計算機基礎,老師需盡可能使同學們參加課件的創(chuàng)作與實操進程中來,這樣一來會讓同學們不但是學習的一員更是探究者,這樣的課程,同學們的參加到其中的渴望會非常強烈,學會的知識當然會留有極深的印象。老師和同學們一塊創(chuàng)作,一塊實操,一塊探討,則授課成效會空前地好。

  四、結束語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課程的開設是為了開拓高中生的視野,使他們跟上這個互聯(lián)網時代的一大舉措。由于其引進的時間較短,可供借鑒的經驗不多,因而需要我們諸位奮戰(zhàn)在一線的教學工作者不斷整理反思并給后人留下一些有益的提醒和可供參考的意見,基于這一點,筆者綜合了自身的從教經驗與對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實踐方式的有益探討在此呈現(xiàn),以期給各位以有益的參考。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9

  【摘要】自科技教學技術發(fā)展之后,信息技術教學就成為我國高中教育體系中的一大新特點,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與高中生物教學的關系也日益密切。本文將以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切實有效地提供解決對策。

  【關鍵詞】高中生物;信息技術

  一、高中生物教學與信息技術結合的意義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fā)展的當下,信息技術手段已經普遍應用于我國的課堂教學之中。無論是多媒體教學還是在線視頻教學都承擔著極為重要的教學輔助角色,同時也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重要媒介。將信息技術運用于高中生物課堂,可以使其變得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有助于實現(xiàn)高中生物知識的難點突破,擺脫落后傳統(tǒng)教育模式,提升學生的課堂效率。在信息技術背景的教學環(huán)境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網絡資源共享的情況下,學生不必再過分依賴于教師,有助于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生物知識的要點,利用共享的網絡資源化繁為簡,讓生物學習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最大程度上的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生物探究式教學的成長。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水準不高

  以多媒體投影教學為例,當前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都會在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制作PPT,在課堂上放映給學生觀看。但是PPT投影的功效僅僅相當于將黑板板書變成了彩色板書而已,學生們依然是針對考試來埋頭苦背知識點,忽略了創(chuàng)新性的思考。生物課堂上正確的信息技術應用,應當能夠通過高水準的PPT制作引發(fā)學生對于知識點學習的興趣,將其與生物實驗結合在一起,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

  (二)高中生物教學內容與課時不匹配

  在傳統(tǒng)的高中教育體系中,生物并不是一門受重視的課程,且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較小,因此每個學期能夠分到的課時都較少,由此也導致學生對于生物課程的不重視。在新課標改革之后,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內容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對高中學生的基本素質教育也提出了新的任務。但是由于課時的不足,以及學生對于生物學的不重視,讓整個高中生物教學中都存在極大的溝通和學習障礙,對于信息技術的的`應用也就同樣忽視了。希望高中教育體系以后可以適當增加生物教學課時,這樣才能讓學生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時間。

 。ㄈ┎糠纸處熑狈ο到y(tǒng)的信息技術教學培訓

  對于新一代的年輕教師來說,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是一件較為輕松的事情,而對于一些年紀在四五十歲的教師而言,信息技術的應用(比如制作PPT)就是一件十分令人頭疼的事情。這極大減少了他們對于信息技術教學的熱情。而年紀大的教師往往具有極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是學校難能可貴的教學資源。如果學校能夠有組織地為這批教師進行專業(yè)的信息技術教學培訓,那么相信學校生物的教學效率可以更加上升一個層次。

  三、信息技術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

  (一)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優(yōu)化生物教學情境

  與單純的文字相比,圖片、視頻無疑是更令人容易產生興趣的表現(xiàn)形式。生物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將生物課堂中的教學知識點,以學生更為感興趣的圖片、視頻等形式呈現(xiàn),構建豐富的教學情境。這樣一來,就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探求生物知識的興趣,呼喚他們的學習熱情,引發(fā)學生與教學情境的共鳴,通過想象力和記憶能力共同記憶知識點。比如在“遺傳與進化”這一章節(jié)中,課本內容知識點的最佳呈現(xiàn)方式,就是通過圖片、動畫、文字等形式相互結合,讓學生能夠清晰地了解到細胞分裂的詳細過程,以及父母與子女之間遺傳的奇妙性,還有基因突變與重組的神奇之處。這樣充分的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在高中生物的教學中達成一個十分突出的優(yōu)化效果,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ǘ⿷{借信息技術優(yōu)勢,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感情的互動,課堂氛圍也較為嚴肅。通過信息技術教學的加入,教師可以引用一些有趣的生物教學動畫以及視頻,引起學生們注意力,然后由淺入深的為學生們講解一些較為難懂的知識點。比如在高一的“分子與細胞”中,可以尋找一些動態(tài)細胞的動畫,吸引學生的眼球,讓他們清楚自己的身體正是由各種大大小小的細胞組成。而在“細胞的生命歷程”這一章節(jié)中,生物教師可以以圖片或者動畫的形式,一步步呈現(xiàn)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了解到細胞所要經歷的生命周期,明白我們所有人的體內每日都會有細胞的產生以及死亡。

  (三)借助信息技術應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

  信息技術教學的應用除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與質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學會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師應當將信息技術的學習條件給予學生,為其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通過網絡搜索生物知識。當前許多學校都擁有站,教師可以定期將課堂上所用的PPT以及一些其他必要的教學輔助材料,上傳到學校的資源網站上,讓學生有機會可以自己下載學習,進而達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目的。總之,在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的當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這是高中教育體系發(fā)展的整體趨勢。今后,生物教師應當注重在信息技術教學方面的素質提升,樹立全面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通過信息技術教學,進行有效的生物學習,全方位提升教學效率。同時,信息技術教學也有利于探究式教學課堂的建立,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潛力。

  參考文獻:

  [1]陳友軍.信息技術視點下高中生物教學模式整合探究[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xx(21):115-116.

  [2]劉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xx.

  [3]曹佳.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現(xiàn)狀與對策[J].考試周刊.20xx(11):164.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0

  摘要:隨著新世紀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并且在教學當中,能夠靈活應用計算機來對學生進行教學。但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的過程還存在著很多的漏洞與不足,很難從根本上來改善我國的教學質量。因此我國找出了當前我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對之進行分析并找出了合理的對策來促進我國的教學事業(yè)。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與策略

  一目前我國高信息技術教學的特點

 。ㄒ唬﹥热莸木C合性與發(fā)展性。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時候,其實反而會涉及到更多的基礎性學科,包含著很多領域的專業(yè)知識或者技能,通過弱化這些學科之間的界限,將各門學科進行融合,互相滲透,從而進行有效的學科整合。另外,現(xiàn)代科學發(fā)展迅速,要求教學信息技術學科的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不斷更新自己信息技術的專業(yè)知識,才能適應該門學科發(fā)展的教學要求。

  (二)學科的實踐性與操作性。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科學類學科,很大一部分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實際操作,但是在操作之前必須掌握扎實的學科理論知識,才能進行有效實踐。如何合理科學的將內容傳輸給學生,并讓他們在這些過程當中學會操作是現(xiàn)在信息技術教師的一大重任。

 。ㄈ┙虒W過程的合作性與自主性。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是一門以培養(yǎng)學生高超的科學素養(yǎng)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協(xié)作能力自己自主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這種協(xié)作能力指的是,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常常會有小組合作操作的教學形式,學生之間應該團結合作,才能完成共同的任務和挑戰(zhàn);但是在合作當中不能失去自我的自主性,也就是不斷創(chuàng)新,能夠在教學實驗當中有些自己的想法,并大膽嘗試。

  二信息技術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在當前的信息技術教學當中,我們已經遇到了一些問題,下面筆者將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闡述。

 。ㄒ唬⿲W生方面。

  1、水平差異化。高中階段的學生生源地較初中和小學都比較廣,從不同學校畢業(yè)而來的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習水平都有所不同。對于城市來的孩子,可能從小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因此在信息技術的課堂當中就顯得尤為自信,敢于大膽嘗試,那么對于信息技術的一些實際操作也就越來越熟練,而反之,從來不計算機之類的同學,可能在剛開始接受這門課程的時候,會感覺到痛苦,因為是全新的知識,并且要求的動手能力也很高,加上一些同學的學習能力不一樣,久而久之,就引起了兩級分化嚴重。

  2、學習缺乏自主性,認識不正確很多高中生認為高中階段的第一要務就是高考,不僅老師,學生家長也都把目光放在高考的那些科目上,重點強調語數英,弱化像信息技術這樣的學科,因此對之不加以好好學習,認為信息技術的學習就是為了上網打游戲,聊天之類的,由此不好好加以利用,如此這般的學習態(tài)度,反而讓家長老師認為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很多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中,缺乏自主性,介于信息技術是一門經常要求小組合作的學科,很多同學就在小組內渾水摸魚,不僅不利于自己的學習,阻礙了個性發(fā)展,這種缺乏競爭性的合作模式也不利于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提高。

 。ǘ┙處煼矫妗

  1、只重理論不重實踐,偏離教學目標很多高中教師也跟家長具有類似的觀念,認為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既然不作為高考考點,那就沒有必要讓孩子學得比較深入,就算把它列入高考,按照以往的教學目標來說,只要記住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重點難點就可以了,因此,在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理論灌輸當中,經常將操作這一個步驟省略,很多實驗操作讓學生私底下完成,但是,卻沒有進行監(jiān)督管理,很多學生也就對之置之不理了。另外就算教師會帶著學生操作一遍,但是,很多學生也只是為了應付上課,機械式的模仿,沒有真正掌握的話,課后一樣什么都不知道了。

  2、教學方式較為老套其實,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很多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并不陌生,甚至,有的學生對這方面的認識還要比老師更加豐富。這個時候如果老師,還像以前一樣,用其他學科的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不懂得與時俱進,很難吸引到學生的注意力。大部分這樣的學生在面對這樣無趣的教學時,不僅提不起興趣繼續(xù)學習,還會影響其他同學,從而導致整個課堂組織渙散。

  3、教學內容過于局限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不一樣,不是多年就一個版本,也不像語文學科那樣,歷史怎么寫的就是怎樣的。因為時代在進步,我們的科學技術正在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中,很多教材上的內容還來不及更新?lián)Q代。但是很多教師仍然以課本為主,對學生進行固化知識的教學,這樣,不僅老師,學生的思想就會被老套的'信息技術侵蝕,接觸不到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技術,達不到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ㄈ⿲W校方面。

  1、教學結構簡單,教學設施落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一個特點,就是:更加側重于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yǎng)。雖然這種培養(yǎng)也應該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然而,很多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對于學生的要求并沒有那么高,因此,整個課程構架就按照學校的教學要求來實施,加之,很多學校不愿意在這樣一門不是很重要的學科上面下成本,給學生用的電腦等學習工具非常落后,老舊,有些甚至已經出現(xiàn)了問題,但是卻沒有得到修復,這樣的教學設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心情,也不利于教師教學的正常開展。

  2、教學評價體系不完善并不是只有主科才能對學生建立起評價評估系統(tǒng),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評估系統(tǒng)的建立也很重要,它是對學生學習信息技術學科態(tài)度的觀察以及知識運用和操作掌握能力的監(jiān)管。但是,目前,很多高中學校,只注重知識性的考察來對學生進行這門學科的一個定奪,并以此為學生的最終成績。這種陳舊,死板的考察方式會使學生喪失對這門學科的重視程度,也不符合信息技術學科實踐性的特點。

  三關于解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問題的策略

  (一)具體分析學生情況,因材施教。每一個學生的生長環(huán)境有所不同,所接觸到的事物也有所不一樣,并且個人的接受能力自己興趣愛好不一,因此,在信息技術的學習當中,所領悟到的程度便有了高低之分。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進行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在教學當中,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掌握好的加以肯定,引導像更高級別的信息技術學習,,對學習慢的,慢慢指導,可以從最簡單的打字練習開始,慢慢像優(yōu)秀的學生靠攏,這樣才會讓大家一起提高信息技術水平,不會形成學科歧視。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信息技術課程多以實踐為主,在實踐教學當中,多多增加學生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多提倡小組教學,但是在小組教學當中要讓學生之間開展討論,養(yǎng)成自己分析,得出各自結論的習慣,積極參與到這樣的活動當中。適當對組內成員進行提問,回答正確的給予獎勵,讓他們擁有競爭意識,回答錯誤的,也不輕易批評學生,學會保護他們的自尊,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學習也會更加熱情。

  (三)教師應該對信息技術教學有一個正確認識。教師也要學會全面分析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指標,結合當今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趨勢,提高自身的科學素養(yǎng),跟隨時代腳步,將更新內容融入到教學當中,并采用新型的教學模式,比如:進行探究式教學、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創(chuàng)建一個網絡交流平臺,讓學生在網上直接操作,與教師適時溝通,這也算是實踐性教學模式,只有這三管齊下,對學生進行教學,才能促進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的發(fā)展。由此,教師就會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學模式,從自身方面來影響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認識;另外,在教學當中,要突出重點難點,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在積極構建和諧,自主的學習氛圍中傳授給學生理論和實踐的能力。

 。ㄋ模﹥(yōu)化內容,完善學科評價體系。不僅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學校也應該不斷更新教學教材和設備,并且建立起完善的評估體系,即由一貫的考察結果轉變?yōu)檫^程和結果都應當進行考察和評估。過程考察重在觀察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能力以及運用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的能力,對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進行評估,給予相應的成績,這不僅能夠適當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從很大程度上促進了信息技術課程的公平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周彩萍.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信息技術與教學,20xx(6):194-194

  [2]吳湉.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電腦學習,20xx(6):84-86

  [3]閆素芬.淺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信息技術,20xx(3):227

  [4]李巖巖.高中信息技術問題解決式教學策略研究[N].遼寧師范大學,20xx(6)t

  [5]王麗梅.高中信息技術分層教學實踐與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xx,(31):177-178.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1

  [論文摘要]:項目教學法體現(xiàn)了“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越來越受到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的青睞。詳細地介紹了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項目教學法時應遵循確定項目內容、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評估項目內容三個步驟,并告誡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運用項目教學法時要避免項目教學法的濫用、項目評價片面性、單一學科的項目教學。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地完成項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設計、項目設施和項目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中真正體現(xiàn)了“以項目為主線,以教師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的特征,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完成項目的艱辛和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創(chuàng)新的興趣。因此,越來越多的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課堂中運用項目教學法。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實施步驟

  (一)確定項目內容

  項目要生活化。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設置項目任務時不要為了追求新奇而虛構教學情境,而是要盡可能地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探索欲望,使學生自主自覺地投入到項目中去。

  項目要整體性。項目教學法目的是要考查學生能否掌握教師講授的絕大多數知識和技能,能否系統(tǒng)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否融會貫通和舉一反三。因此,高中信息教師在設置項目任務時候,要盡可能地涵括學生所學的多數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促進全面吸收“精神食糧”,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

  項目要開放性。教師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杜絕出現(xiàn)干預和控制學生的情況出現(xiàn),而要鼓勵學生采用多種途徑或方法完成項目,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鼓勵學生打破常規(guī)獨辟蹊徑。

  (二)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

  好的項目計劃是項目成功的前提。鑒于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欠缺,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制訂和實施項目計劃,并給予相應的指導。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指導項目小組注意以下兩點:第一,計劃要全面。學生項目小組制訂計劃時要呼吁小組成員全員參與,呼吁小組成員開動頭腦盡可能地考慮到項目所有的細節(jié)和影響因素,盡可能地集思廣益發(fā)揮集體智慧的;第二,計劃要落實。任何計劃都需要執(zhí)行力,學生項目小組組長要根據成員的個性特征、知識掌握水平和個人興趣愛好等因素合理地分配任務,并規(guī)定完成任務的期限,盡可能地挖掘每個小組成員的能力,督促他們不打折扣地完成任務,要堅決杜絕推諉、扯皮和“搭便車”現(xiàn)象出現(xiàn)。只有這樣項目計劃被周詳地制訂被全力地執(zhí)行,項目教學法才能獲得成功。

  (三)評估項目內容

  第一,組建項目評估小組。根據項目大小和難易程度,組成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師為主的由其他學科教師和部分學生代表參與的項目評估組;第二,項目評估小組根據客觀、科學和公正原則,綜合評價各個項目小組提交方案的創(chuàng)新性和實用性,綜合評價實施過程中是否規(guī)范,并編寫項目評估報告;第三,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班內宣讀項目評估報告,點評各個項目小組項目任務完成狀況,督促各個項目小組根據教師的點評、組員的反思和改進意見,提交項目反饋報告。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項目教學法注意事項

  (一)避免項目教學法的濫用

  雖然項目教學法有激發(fā)學生興趣、引導學生探索等眾多優(yōu)點,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有很多教學內容比較適合運用項目教學法,但是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在整個課程內容中都運用項目教學法,這樣就會把學生局限于固定的學習套路,會抑制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告誡高中信息技術教師不能“一招吃天下”, 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特定的'教學情境靈活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二)避免項目評價片面性

  有些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只對項目完成的結果進行評價,而忽略項目完成的艱辛過程;只嘖嘖稱贊完成狀況良好的項目成果,而忽略不太成功的項目成果;只評價項目小組的整體狀況,而忽略項目小組成員的個體差異;評價形式只限于“有聲語言”,而忽略握手、摸頭和擁抱等“無聲語言”;評價只限于教師評價學生,而忽略了學生間互評、師生間互評和自我評價等評價渠道。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盡量從各個角度多方位地多層次地評價項目任務和項目成員。

  (三)避免單一學科的項目教學

  很多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運用項目教學時,把項目任務的設置局限于本課程內,很少考慮到多學科間的聯(lián)系,很少考慮到學生全面發(fā)展。現(xiàn)實生活是復雜多樣的,如此單學科的項目即使完成狀況良好也無法解決復雜的現(xiàn)實問題。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提升應對現(xiàn)實難題的能力,高中信息技術教師應嘗試設置出以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為主的有機結合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項目任務,這樣既能完美地完成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目標,又能兼顧其他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識記和掌握,無形中增強了學生不同學科知識和技能的融合度,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參考文獻]:

  [2]李俊梅.項目教學法在電路分析與應用課程中的實踐與思考[J].北京: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xx.(發(fā)布時間:20xx-04-18)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2

  一、信息技術在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應用

  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促進老師之間的交流。這種應用是以信息技術為媒介,使教學活動能產生巨大效能,全面地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興趣,也會不斷提高學生對英語綜合運用的素質。

  1.1應用多媒體制作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課件

  高中英語課每節(jié)課學習需要學習的知識都較多,因此需要教師在吃透高中英語教材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快捷,形象生動、容量大的優(yōu)勢,并適時地呈現(xiàn)教學內容,展示課堂學習活動,在課堂上營造濃厚的學習英語的氛圍;并通過刺激多種感官調動學生大腦,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穩(wěn)、快、多、有節(jié)奏、高效率地進行,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自己上課課件,再結合自己的作業(yè)批閱記錄進行改編后使用,其實,其編寫的難度較理科的多媒體課件制作難度要小得多。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前布置一些與本文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通過預習去完成,讓其能通過這些問題對課文有初步了解和認識。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就會更輕松,同時再配合一些實物投影活動,把學生注意力集中起來,興趣提升起來,這樣教學效率就會明顯提升。

  1.2應用信息技術開發(fā)高中英語教學的課程

  以往學生學習英語都只能從課本人手,其他知識面接觸得非常少,很難有大的提升。而隨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生視野和知識面,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信息技術是通過搜集、整理網絡英語信息,并在課堂中展示給學生,進而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的目的。英語教師可以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分工合作,圍繞教材中的各個話題,每個老師在網絡上收集與之有關的閱讀材料。對收集到的學習材料要過一遍,提取精華,去其糟粕,力求做到因材施教。經過分類、挑選的材料要按照體裁、題材整理,以供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選擇性得學習。也可以將收集、整理的內容統(tǒng)一發(fā)布在學校網站上,提供學生自主訪問,選擇使用。學生在學習英語中遇到的困難還可以通過留言、論壇等方式相互交流溝通。同時,教師也可以向學生推薦適合高中生的芙語.站,與此同時,可以讓布置的學生利用周末、假期等時間將在網絡上收集起來的英文佳作,推薦給教師和同學,切實實現(xiàn)資源共享,即進一步擴大學習英語的資源。在英語課堂課程開發(fā)實際操作過程中,要及時聽取學生與教師的意見,不斷完善。

  1.3應用信息技術進行高中英語教學中多方位交流

  課堂教學時間很短暫,教師大部分都用于教學上了,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都很少,學生表達對學習疑問的機會也很少,家中父母輩的懂芙語.的也很少,他們在生活中遇見問題也無處可說。同時加之教師教學任務很重,對課本知識的講解和對學生課后習題的訓練也就是重點了,另外學生還有其他科目要學習,師生之間相聚交流的時間就更少了,這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滯留了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例如,在我們講虛擬語氣語法時,條件從句三種對應的謂語動詞形式,有不少學生就被搞得暈頭轉向,就更不必提一些含蓄條件句了。因此,老師除了課堂上講授這方面的知識,可以留一些與虛擬語氣相關的作業(yè)在班級電腦上,讓那些接受能力相對弱的學生課后去做或打印。遇到不會的題目再也不必泛泛問虛擬語氣怎么怎么不懂,老師也好對癥下藥。老師在課前批閱這份試卷就已經知道這道題錯誤率較高,勢必事先做了相關的課件留了一些題目讓同學們課上鞏固,考慮課堂上還要講其他題目,那只有課后同學們自己鞏固,有問題可以找老師咨詢。實踐證明,信息技術正好能夠打破學校不同學生在學習環(huán)境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幫助教師和學生在各自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進行不會面以及不定期的交流,交流思想,解決疑難。當然英語教師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站,開一個博客,設置學習論壇,也可以和學生互留電子信箱地址,通過電子郵件進行交流。其中交流的內容可以是上課時遇見的問題,也可能是對學習的一些總結、體會或生活中遇見的問題,還有可能是課外閱讀中的`一些問題。交流時師生之間或學生之間通過郵件方式提問或回答,也可以創(chuàng)建討論論壇大家一起討論,各抒己見。比如:有時我們會遇到閱讀理解題,題目的答案設置有點牽強,老師在課堂上也沒有在意,課后,同學們就可以在網站上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樣既能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探究欲,又能讓他們把知識運用到實處。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應用的兩大誤區(qū)及對策

  多媒體在高中英語學科應用是適應新課程的改革,也是迫使我們英語教師當下必須要會使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師要在遵循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發(fā)展的特點,以及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內容,將多媒體合理運用到教學中。但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應重點注意避免兩個方面的應用誤區(qū):

  2.1不要濫用多媒體手段

  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錯誤地認為多媒體課件做得越多越好。其實不然。從表面上看,學生的興趣似乎很濃,他們只是對多媒體本身感興趣,而對英語課堂上的內容無意注意過多,從而降低課堂的教學效果。因此,過于花哨和復雜的英語課件會過多地占用了教師研究教材教法的時間,也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失去正確的方向,經常性出現(xiàn)思想跑偏。使用多媒體進行高中英語教學也不能忽視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手段,但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及網絡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比如:牛津版高中英語MSUZTheEnvirollmellt在開Reading公開課時,老師們可以在上課前設置幾張相關的自然災害的圖片,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和興趣,同時對他們進行愛護環(huán)境,拯救地球的危機教育。但這并不意味著計算機多媒體可以在課堂上濫用,不需要每節(jié)課都用多媒體。

  2.2不要一味地用計算機顯示屏替代黑板

  在應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將上節(jié)課的復習內容事先準備在電腦上,以備鞏固使用。而對一些重點講授的內容,我們做老師千萬不能全都呈現(xiàn)在計算機顯示屏上。大家都知道:老師只需一點擊鼠標,課件上的內容就稍縱即逝,學生還沒有來得及反應,一張幻燈片又翻過去了。老師上課很輕松,學生眼睛可受累了,也沒學到東西,等到日后,學生有了問題,便也無據可查。殊不知,老師課前可能花了大量的時間準備課件,但收效甚微。由此可見,老師們在備課時一定充分考慮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該用課件,再省也不能省板書。同時,芙語.課堂上教師必須適時地創(chuàng)設情景,以引導學生操練,用英語進行交際。再者,老師的優(yōu)秀板書不僅讓學生們贊嘆不已,而且近幾年江蘇高考閱卷都實行網上閱卷,對考生的書寫和卷面要求很嚴格,在這方面,一個老師寫了一手很漂亮的英語板書,恰恰就是學生學習的楷模。

  三、結束語

  信息技術憑借其快、新奇、容量大、高效率等優(yōu)點,已成為現(xiàn)代高中英語教學普遍使用的教學媒體。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豐富芙語.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克服畏難心理,體驗到成就感。但是,多媒體與學仁日果程整合是使課堂教學實現(xiàn)優(yōu)化,提高教學實效,所以,我們在運用信息技術多媒體手段的同時,不能一味地注重形式,也更不能在平時的英語教學課堂中隨意地、就為了顯擺自己信息技術的高超而濫用信息技術。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我們要致力于英語教材的研究,善于使用教學方法,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恰當地、更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3

  一、從信息技術整合中來營造課堂教學的文化情境

  1、硬件環(huán)境的構設

  在信息技術引入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對滿足信息教學的硬件設備進行構建,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實施是建立信息技術的前提,主要包括多媒體計算機終端,大屏幕投影,電化教學網絡服務系統(tǒng)等。同時,結合高中的政治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建立教學多媒體課件資源體系,通過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分類選擇,購買或者開發(fā)適宜政治課堂教學要求的多媒體信息資源,以實現(xiàn)對多媒體課堂教學的需要。

  2、軟環(huán)境的營造

  在信息技術引入高中的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相對于硬件設施的軟環(huán)境是一個綜合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不僅包含教師的教育思想和觀念,還要包含教師作為政治課堂的教學引導者的教育能力和知識體系。為此,廣大政治教師要立足于現(xiàn)代教育,從自我能力上不斷學習和吸收新的觀念,包括對信息技術知識工具的使用,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充分發(fā)揮信息資源對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潛移默化的營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學軟環(huán)境,從而促進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將政治專業(yè)知識融籌在信息整合的課堂結構中去。

  二、結合高中的政治課程內容來整合信息平臺

  1、從課堂備課來貫穿高中的政治知識面

  高中階段的政治課,在信息技術條件下主要是為了實現(xiàn)對眾多知識點的整合,利用多媒體工具,通過情境教學、人、事、理的交互等方式,來講政治課堂中國的關鍵問題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形式展示出來,既能夠吸引學生的參與意識,又能夠擴大課堂知識量,從而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知識儲備奠定基礎。同時,網絡平臺的建立,為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創(chuàng)造了條件,越來越多的課件資源和新穎的授課方式通過網絡得以共享,如此一來,教師在備課時就能夠廣泛的收集相關教育資源,從名師名校的教學成果中吸收經驗,從優(yōu)秀的課件案例中借鑒新思路,從而拓寬了自身的教學視野和知識面,也為制定出符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新的課堂教學方案。比如我們在教學抽象的“哲學”知識,教師通過對相關知識點的圖片進行整理,與師生之間的日常生活進行嫁接,從而讓學生能夠從生活周邊獲得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2、貫穿“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原則

  政治知識點是分散的,概括的、綜合的,對于課堂教學來說,如何能夠從眾多的瑣碎知識中來引導學生漸進的掌握是關鍵問題,為此,政治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化多媒體教學的特色與局限,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對多媒體資料的引入要科學和有效,從而達到信息化課堂教學效果的最大化。比如通過引入政治案例短片的形式,來引入課堂教學的話題,并從中讓學生提出和發(fā)現(xiàn)問題,結合教師的語言介入,對本次課堂所需要展開的論述材料進行全面的融合和總結,以激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并深刻理解課堂教學的意義。同時,在強調課堂教學中的教師作用之外,還需要對“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進行科學的'把握和控制,學生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主動者,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為此,在講解政治知識時,一定要時刻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避免課堂教學內容脫離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從而走上了多媒體形式主義的錯誤上。比如在學習政治中的“法律”問題時,很多老師喜歡對相關的犯罪案件進行播放,而忽略了犯罪活動背后的法律條款的意義,為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從課余時間來準備一些法律問題,并從問題中來引入實踐知識,從而將法律的抽象性與現(xiàn)實真實性結合起來。

  3、對課堂教學要做到與時俱進、知行結合

  知識是浩瀚的,無窮的,特別是在網絡信息資源大爆發(fā)的今天,很多教師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下,一不留神就湮滅在層出不窮的知識海洋里,而最后難以讓學生能夠對政治知識進行透徹的、有效的掌握。為此,熟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教學特點,認識到當前信息資源的更替速度和繁雜性,要結合課堂實際,從政治教材出發(fā),圍繞相關知識點來不斷融入新的知識,從而跟上時代的發(fā)展步伐。同時,在引入新知識的過程中,要學會對知識進行有效的甄別和選擇,做到知行結合,比如在講解國體與政體之間的區(qū)別時,要通過具體的知識內容,如人大代表會議,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相關視頻資料或新聞報道來說明,以實現(xiàn)對學生認識的厘清和分辨。

  三、總結

  總之,在高中的政治教學中,適時的引入信息技術來調整課程教學內容和章節(jié)的安排,根據學生對知識結構的認知情況,科學、全面的借助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來滿足學生對高中的政治知識點的學習和探究,從而實現(xiàn)個人政治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信息技術與高中的政治進行整合時,必須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及時通過課堂反思或學生反饋來調整教學目標,避免因夸大學生“興趣”而導致政治教學目標的“南轅北轍”。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4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整合的優(yōu)勢和主要模式

  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課堂模式下,教學資源主要局限于教材和參考書,教學手段較為單一,主要依靠教師板書和講解,學生所能獲取的知識寬度十分有限。有了信息技術的輔助,可以打破教材固有的知識范圍,轉變教師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影音資料和動態(tài)圖片等多媒體媒介拓寬課堂的教學資源,授課方式多元化,使得課堂教學的過程更加生動和直觀,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主動地構建自己的生物知識體系,從而突破教學難點和重點。信息技術既可以作為教師的教學工具,也可以當做學生的學習工具。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課件講授和演示課堂知識點,依托課件當中的圖片和視頻等信息,簡化和形象化課堂難點,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學生可以在課堂下的空余時間里,自發(fā)地通過信息技術媒介收集和學習相關的生物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范圍,提高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整合常見誤區(qū)

  有些高中生物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影響太深,短時間內無法轉變教學觀念。雖然在課堂教學中引入了信息技術,但是對多媒體課件材料的重視度不夠,準備不充分,有些僅僅是相關圖片或資料的簡單羅列。很多老師未能從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出發(fā),課堂上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缺乏師生之間的必要交流,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導致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學和抵觸的情緒。有些教師在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教學進行整合時忽略了有效性因素。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應為最終的教學目的服務,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當中的運用恰當與否,主要是看其對教學過程有無輔助作用。信息技術的運用與教學大綱的內容要求關聯(lián)性不強,課堂表面上看起來有聲有色、熱熱鬧鬧,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但是實際上能傳達給學生的有效信息量很少,大部分內容游離于教學任務和教學目的之外,無法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雖然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這絕不意味著信息技術可以取代其他教學手段的作用。有些教師認為有了多媒體課件就可以完全放任學生自由活動,這是十分錯誤的生物是一門實驗類學科,觀察和實驗在生物科學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和運用決不能完全取代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教師板書等教學手段。

  三、高中生物教學中信息技術整合的優(yōu)化策略

  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整合,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化抽象為具體,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只有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情境下,學生才能真正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課件直觀生動的圖像和視頻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來接受知識信息,激發(fā)學生的聯(lián)想和想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等與新導入的知識相融,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對課堂教學的限制,將復雜晦澀的理論知識化為直觀易懂的圖像視頻信息,讓學生一目了然。例如,植物種子的萌芽過程,僅僅通過教師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但是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將種子萌發(fā)過程拍成視頻并運用快放模式,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種子萌發(fā)的全過程。將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相整合,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輔助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在傳統(tǒng)的高中生物課堂上,通常是教師演示實驗,之后學生對演示的實驗進行機械重復。然而實驗中任何一點微小的差異都會導致實驗效果的誤差。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教師可以將實驗操作的具體過程通過視頻播放出來,有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實驗細節(jié)可以用放大照片等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事先了解實驗過程和注意事項,減少學生實際實驗時的出錯率,節(jié)省實驗時間,增強實驗教學效果。另外,高中生物課中有些無法在課堂上實現(xiàn)的實驗,例如脊蛙的反射實驗、家鴿的解剖實驗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演示這些實驗過程,既能滿足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需求,又能培養(yǎng)學生保護動物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識。

  總之,在信息技術與生物教學不斷整合的背景下,高中教師應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提高業(yè)務素質,完善自身知識體系。教師改變過去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虛心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多引導多啟發(fā),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習動力。教師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編制豐富多彩的多媒體教學軟件,通過互聯(lián)網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與其他教育工作者進行交流和互通有無,促進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5

  一、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高中物理教學的現(xiàn)狀

  我國1994年起開始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廣大一線教師和教育理論學者在這一領域開展了積極的探索,研發(fā)大量教育資源,發(fā)表許多論文。20年來我們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發(fā)展已經進入“瓶頸期”,如果想要突破重圍,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就必須明確現(xiàn)狀和不足之處。

 。1)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的相互滲透局限于課堂教學,在課前和課后幾乎沒有任何涉及。

 。2)在課堂教學中盲目追求信息技術的使用,過度凸顯其在教學中的作用。

 。3)已建成的網絡教學資源和課件資源維護和更新不夠及時。

  (4)教學軟件和課件在制作過程中往往注重技術,而忽略物理學科的特點及其教學目的。

  二、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

  1、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的原則

  (1)有效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強調在整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率,整合不在量的多少,而是質的高低,關鍵還是要有效。

  (2)針對性原則針對性原則要求教師能夠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出具體的教學整合方式,有時甚至還要考慮到自身所處學?商峁┑挠布O施。

 。3)創(chuàng)新性原則創(chuàng)新性原則在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都有要求。在整合過程中,要求老師能夠摒棄“一言堂”的教學模式,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和信息技術為課堂服務,比如在網絡模式下交互合作的“問題探究式”學習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4)長遠性原則在高中階段把信息技術融入物理教學,能讓學生同時具備足夠的信息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為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的方式

  針對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原則以及高中物理的教學特點,就能構建出適合有效的整合方式。在此筆者以教學的時間順序為線索,簡要討論一下信息技術與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整合的幾種主要方式:

 。1)課前整合:根據課本的學習要求,利用信息技術瀏覽信息,獲取更為豐富的網絡資源,達到提前預習,激發(fā)學習興趣的目的。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網絡能夠帶給我們最新最前沿的.知識,并且具有生動直觀的圖片、聲音和視頻元素。學生若善于利用網絡資源,就能迅速的初步了解課本的相關知識,提前做出思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

 。2)課堂整合: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演示物理現(xiàn)象,構建“以學生為主體,協(xié)作交流式的探究式學習模式”,評價方式也由終結式評價轉變?yōu)檫^程式評價。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整合最大的體現(xiàn)之處就是課堂教學,首先教師運用多媒體電腦可以實現(xiàn)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再現(xiàn)知識的產生、發(fā)展、變化過程,使知識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一些實驗性開放性強的物理實驗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分小組競爭協(xié)作式開展實驗探究活動。信息技術還可以成為課堂及時反饋的重要工具,教師可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設置相應的同步練習和思考題等,學生在課堂的新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完成后立即進行實時在線訓練、鞏固、拓展和測試。測評系統(tǒng)還能及時向學習者提供學習效果的反饋信息,使學生明確自己學習中的長處與不足,便于有目的地調整學習。

 。3)課后整合:利用信息技術在課后實現(xiàn)開放式學習和交流,彌補課堂式學習的缺陷。網絡環(huán)境大大拓寬了現(xiàn)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局限,同樣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也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封閉式的交流模式。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05-21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08-24

新課改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08-24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推薦)07-24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通用)05-25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精選15篇07-27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5篇[通用]07-26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精品15篇)05-29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論文15篇(優(yōu))06-01

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應用論文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