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网,黄色av网站裸体无码www,亚洲午夜无码精品一级毛片,国产一区二区免费播放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教學論文>教學計劃>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

時間:2023-02-26 14:03:04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15篇)

  時間過得可真快,從來都不等人,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是時候?qū)懸环菰敿毜挠媱澚。計劃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物理教學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精選15篇)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

  課次專題教學模塊

  一、運動的描述質(zhì)點運動的基本概念

  1.質(zhì)點;2.時刻和時間間隔;3.參考系;4.路程和位移;5.矢量和標量;6.速度;7.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8.速率;9.速度改變快慢的描述加速度;10.位移-時間圖像、速度-時間圖像。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

  1、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時間規(guī)律;2、平均速度規(guī)律;3、位移一時間規(guī)律;4、速度一位移關系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

  1、關于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兩個重要推論: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差為恒定值、某段時間內(nèi)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2、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比例式:等分運動時間、等分位移;3、自由落體運動

  四、 三種力及相互作用

  1、力和重力2、彈力3、摩擦力

  五、力的合成

  1.力的合成:平行四邊形定則及合成步驟;2、三角形定則;3、合力與分力的關系;4、合成法求力

  六、動態(tài)平衡(極值三角形與相似三角形)

  1、動態(tài)平衡問題:極值三角形可以解決動態(tài)平衡中力的大小變化和極值問題。相似三角形找到一個空間三角形始終與力的三角形相似,利用空間邊長與對應力的比值相等的性質(zhì)來求力的大小或變化。

  2、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的特點、按力的效果分解力F的一般步驟

  3、合成法與分解法在平衡中的應用

  七、正交分解法

  掌握正交分解法及其應用步驟

  八、期中考試點睛

  對重點知識進行梳理,構建知識網(wǎng)絡,查漏補缺、拓展提高,為學生期中考試提供幫助。

  九、牛頓運動定律一

  牛頓第一定律:1、內(nèi)容;2、正確理解牛頓第一定律的物理意義;3、慣性

  牛頓第二定律:加速度與力的'關系

  十、牛頓運動定律二

  1、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受力分析(一定要畫受力圖);正交分解;列方程:平衡的方向列平衡方程;不平衡的方向列牛頓第二定律方程。

  2、瞬時性

  3、矢量性

  十一、 牛頓運動定律三

  1、瞬時性的實際運用;2、瞬時加速度的計算

  十二、牛頓運動定律四

  1、連接體問題;2、超重與失重

  十三、 牛頓運動定律五

  臨界狀態(tài):1、相對滑動的臨界狀態(tài)2、分離的臨界狀態(tài)

  十四、 動力學綜合(一) 專題訓練動力學綜合問題

  十五、動力學綜合(二) 專題訓練復雜過程的動力學綜合問題

  十六、綜合復習+期末測試 梳理鞏固所學內(nèi)容,夯實基礎,查漏補缺,拓展提高,沖刺期末。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2

  【知識目標】

  1.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義。

  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單位、符號和讀法。了解生活實際中的某些直線運動的速度大小數(shù)據(jù)。

  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知道平均速度的定義式,會用平均速度的公式解答有關的問題。

  4.知道瞬時速度的概念及意義,知道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5.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們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1.運用平均速度的定義,把變速直線運動等效成勻速直線運動處理,從而滲透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的方法。

  2.培養(yǎng)遷移類推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解決一些問題,而向復雜問題過渡,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2.通過師生平等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

  【教學方法】

  1.通過例題和實例引導學生分析如何辨別快慢。

  2.通過討論來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概念及區(qū)別。

  【教學難點】

  1.怎樣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樣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時速度。

  2.瞬時速度與平均速度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lián)系及在運動中瞬時速度是怎樣確定的。

  采用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來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來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來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教師通過舉例,讓學生自己歸納比較快慢的兩種形式。

  2.通過實例的計算,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即單位時間內(nèi)的位移大小。

  3.教師講解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的意義。

  【教學過程】

  初始位置/m

  經(jīng)過時間/s

  末了位置/m

  A.自行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20

  100

  B.公共汽車沿平直道路行駛

  10

  100

  C.火車沿平直軌道行駛

  500

  30

  1250

  D.飛機在天空直線飛行

  500

  10

  2500

  問題1:比較A和B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問題2:比較B和D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結論: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兩種方法:

  1)一種是在位移相同的情況下,比較所用時間的長短,時間短的物體運動快,時間長的物體運動慢;

  2)另一種是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位移的大小,位移大的物體運動得快,位移小的物體運動得慢。

  問題3:比較B和C誰運動的快,為什么?

  一、速度

  1.定義:位移跟發(fā)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義:速度是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2.定義式:。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說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

  如果物體做變速直線運動,在相等的時間里位移是否都相等?那速度還是否是恒定的?那又如何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問題:百米運動員,10s時間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每秒平均跑10m。

  百米運動員是否是在每秒內(nèi)都跑10m呢?

  答:否。

  說明:對于百米運動員,誰也說不來他在哪1秒破了10米,有的1秒鐘跑10米多,有的1秒鐘跑不到10米,但當我們只需要粗略了解運動員在100m內(nèi)的總體快慢,而不關心其在各時刻運動快慢時,就可以把它等效于運動員自始至終用10m/s的速度勻速跑完全程。此時的速度就稱為平均速度。所以在變速運動中就用這平均速度來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

  1.平均速度

  1)定義:在變速直線運動中,運動物體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叫做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說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間內(nèi)的平均快慢程度。這實際上是把變速直線運動粗略地看成是勻速運動來處理。

  B.這是物理學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運動研究未知運動,用簡單運動研究復雜運動的一種研究方法。

  問題8:百米賽跑運動員的這個=10m/s代表這100米內(nèi)(或10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說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內(nèi)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

  C.平均速度只是對運動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nèi)(或某一段位移內(nèi))而言的,對同一運動物體,在不同的過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須指明“哪段時間”或“哪段位移”的。

  D.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一段時間(或一段位移)內(nèi)的總體快慢,這就是“平均速度”與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的根本區(qū)別。

  E.平均速度不是各段運動速度的平均值,必須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來求解。

  2.瞬時速度

  (1)定義:運動物體經(jīng)過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做此時刻(或此位置)的瞬時速度。

  (2)意義:反映物體在某一時刻(或經(jīng)某一位置)時運動的快慢,它能精確地描述變速運動的快慢。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變速運動。

  (3)對瞬時速度的理解:瞬時速度是在運動時間

  時的平均速度,即平均速度在時的極限就是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瞬時速度。

  (4)瞬時速度的方向:瞬時速度是矢量,在直線運動中,瞬時速度的方向與物體經(jīng)過某一位置時的運動方向相同,(若是曲線運動,瞬時速度的方向是軌跡上物體所在點的切線方向(與軌跡在該點的延伸方向一致))

  三、速率

  1.瞬時速率

  1)定義: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2)瞬時速率的測量:技術上通常用速度計來測量瞬時速率。

  2.平均速率:

  瞬時速度的大小是瞬時速率,那平均速度的大小是否也可以叫平均速率呢?(NO)其實我們初中所學的速度也不是沒有意義的,我們給了他一個新的名字平均速率。

  1)定義:路程與發(fā)生這段路程所用時間的比值。

  2)速率是標量。

  3)注意: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例1】一個做直線運動的物體,某時刻速度是10m/s,那么這個物體( )

  A.在這一時刻之前0.1s內(nèi)位移一定是1m

  B.在這一時刻之后1s內(nèi)位移一定是10m

  C.在這一時刻起10s內(nèi)位移可能是50m

  D.如果從這一時刻起開始勻速運動,那么它繼續(xù)通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一定是100s

  【解析】某時刻速度是10m/s指的是該時刻的瞬時速度,不能說物體從此時起以后運動的快慢情況,以后做直線運動或勻變速直線運動,或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均可能。所以選項A、B均錯。如果從某時刻(速度為10m/s)起質(zhì)點做非勻變速直線運動,從這一時刻起以后的10s內(nèi)位移可能為50m,所以選項C正確,如果從這一時刻起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那么經(jīng)過1000m路程所需時間t=100s。正確選項是C、D。

  【例2】一物體沿直線運動,先以3m/s的速度運動60m,又以2m/s的速度繼續(xù)向前運動60m,物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根據(jù)平均速度的定義公式,s為總位移,t為總時間,等于前一段位移與后一段位移所用時間之和。

  全過程的位移s=120m

  物體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后段位移用的時間為

  整個過程的用的總時間為t=t1+t2=50s

  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

  m/s=2.4m/s

  *注意: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只能由全過程的總位移與通過全路程所用的總時間的比值得出。如果用求速度的平均值去做

  =2.5m/s,這樣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梢,平均速度概念與速度的平均值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鞏固練習】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打點計時器的計時原理,理解紙帶中包含的物體運動的信息(時間和位移)

  會安裝并使用打點計時器,理解利用紙帶測量速度的原理

  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自己看打點計時器的說明書,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通過實驗得出物體的運動信息,用物理的方法表述出來.培養(yǎng)學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體會處理問題的方法,領悟如何間接測量一些不能直接測量的物理量的方法

  體驗實驗中理性思維的重要,即要動手,又要動腦

  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認識科學探究的意義,嘗試應用科學探究的方法研究物體的運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感受打點計時器的巧妙設計思路,體會物理原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指導作用,增強將物理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的意識

  經(jīng)歷實驗過程,體驗科學實驗過程的艱辛與喜悅,并樂于探索自然界的奧秘

  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與合作精神,有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愿望,并養(yǎng)成尊重他人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打點計時器的使用。

  難點:對紙帶數(shù)據(jù)的處理,會通過紙帶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能通過紙帶知道物體何時做勻速直線運動,何時做變速直線運動。

  三、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式教學方法

  四、教學設計

  (一)新課內(nèi)容

  1.打點計時器的認識

  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

  (1)電磁打點計時器使用的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其工作電壓為多少?

  (2)我國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使用這種電源時,每隔多長時間打一個點,即相鄰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是多少?

  (3)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可以記錄某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能不能記錄時間?

  (4)說出電磁打點計時器的構造?工作原理?如圖1—4—1所示。

  (5)解釋電火花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如圖1—4—2所示,它與電磁打點計時器相比,哪一種誤差小?原因是什么?

  2.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

  問題1.電磁打點計時器中怎樣安放復寫紙和紙帶?

  師總結:將復寫紙?zhí)自趶蛯懠埗ㄎ讳N上,推動調(diào)節(jié)片可以調(diào)節(jié)復寫紙位置.將紙帶從復寫紙圓片下穿過即可.

  問題2.振針打的點不清晰或打不出點可能有哪些情況?

  師總結:(1)調(diào)整復寫紙位置或更換復寫紙。

  (2)調(diào)整打點計時器。(可能是振動片的振動幅度太小了,可以調(diào)節(jié)振動片的位置;可檢查壓紙框的位置是否升高而阻礙了振動片使振針打不到紙帶上,可將壓紙框向下調(diào)節(jié)到原來的位置;可能是振針的位置太高,調(diào)節(jié)振針直到能打出點為止)

  (3)可能是選擇的4—6V的`電壓太低,可適當調(diào)高電壓,但不得超過10V

  問題3.為什么要先打開電源讓打點計時器先工作1—2s再松手打紙帶?可不可以先松手再打開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師總結:打點計時器打開電源后要經(jīng)過一個短暫的時間才能穩(wěn)定工作,所以應先打開電源讓打點計時器工作1—2s后才能松手打紙帶.這樣做可以減小誤差

  問題4.打點計時器打完點后要及時關閉電源,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師總結:因為打點計時器是按照間歇性工作設計的,長期工作會導致線圈發(fā)熱而損壞

  指導學生動手練習使用打點計時器,要讓學生按步驟有序操作,并打出幾根紙帶。

  (1)怎樣從打出的紙帶中獲取數(shù)據(jù)?指導學生用列表格的形式把數(shù)據(jù)列出。

  (2)怎樣根據(jù)紙帶上的點跡計算紙帶的平均速度?

  (用紙帶上兩個點之間的距離除以兩個點之間的時間間隔,即根據(jù),求出在任意兩點間的平均速度,這里S可以用直尺測量出兩點間的距離,t為兩點間的時間間隔數(shù)與0.02s的乘積。)

  (3)在打出的B、C兩個點的時間間隔中,紙帶運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如果紙帶上的點跡分布不均,那么,點跡密集的地方表示運動的速度較大還是較小?

  (在紙帶上相鄰兩點間的時間間隔均為0.02s,所以點跡密集的地方表示紙帶運動的速度很小)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4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知水平。定性問題較多,考試題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以為物理就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但實際上高中物理和初中物理存在很大的梯度性,因此上好初、高中銜接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2.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nèi)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yǎng)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為基本出發(fā)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鉆研教材內(nèi)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nèi)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jīng)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效益。

  5.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真正把359教學模式落在實處,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與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xiàn)我學、我要學、我好學、我一定要學好。

  6.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yǎng)。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xiàn)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進度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時間是從20xx年8月10日開始到20xx年2月5日,去掉13天軍訓和休息及國慶長假,共有教學周22周,教學內(nèi)容是初、高中銜接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模塊。具體教學安排如下: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5

  一、設計思想

  由于物理知識的抽象性、復雜性,物理觀念、方法、知識結構及物理應用和物理技能的個體性、不可言傳性,及其運用的無意識性,使得在常規(guī)教學中物理學習與其它學科學習相比顯得更為困難。內(nèi)隱學習理論給予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內(nèi)隱學習的概念是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A.S.Reber于1961年所撰寫的論文《人工語法的內(nèi)隱學習》中首次提出來的,Reber指出:人們能夠按照兩種本質(zhì)不同的模式來學習復雜的任務,一種是人們所熟悉的外顯學習(explicit learning),即需要付出努力,需要利用心理資源,采取一定的決策來解決問題和完成學習任務的活動。

  另一種是內(nèi)隱學習(Implicit Learning),就是個體自動的、無意識獲得刺激環(huán)境中復雜知識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個體并沒有覺察到或者陳述出所學知識內(nèi)在的規(guī)則,但卻學會了這種規(guī)則。內(nèi)隱學習是一種無意識地,自動化地獲得客體間結構關系的過程。因此,教學的過程不光從“教”的角度出發(fā),更應從“學”的角度、從學習的過程出發(fā),考慮設計教學的過程。通過和初中的知識比較,區(qū)分并加深對速度的理解,按照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速度和速率的順序遞進教學,矢量型和比較教學是這節(jié)課的主線。

  二、教材分析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是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節(jié)的內(nèi)容,它與上面兩節(jié)內(nèi)容一樣,屬于運動描述的基礎知識。這節(jié)的第一個小節(jié)繼續(xù)強調(diào)某個物理量與它的變化量的關系。

  教材中沒有在一般性的速度概念和平均速度的概念上面下功夫,而是比較簡潔地深入到瞬時速度的概念。在定義瞬時速度時用到了極限的思想,但沒有提出“極限”這個術語。教材中“說一說”和“做一做”兩個欄目都是擴展性學習內(nèi)容,前者偏重于動手操作,后者偏重于思考。這些內(nèi)容不要求所有學生都學,更多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思考,或發(fā)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教材中STS 借協(xié)和客機停飛一事,引導學生討論“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不是越快越好”這樣的問題。教學中只要學生參與就可以了,不要企圖得出什么結論性的意見。

  “問題與練習”中的第 3 題要計算速度,這本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要獲得計算所需的數(shù)據(jù),學生應能讀懂列車時刻表。對于概念性知識的.學習,應加強由感性到抽象過程的教學,先內(nèi)隱學習,然后強化練習,加深外顯理解和鞏固,為形成新的內(nèi)隱知識打好基礎。

  概念的形成主要依賴于感性經(jīng)驗,概念的同化主要依賴于知識經(jīng)驗。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感性材料和知識經(jīng)驗對概念的掌握和習得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因素都是內(nèi)隱的。在概念教學的開始,要注意材料的直觀性、現(xiàn)實性、活躍性,首先讓學生在任務情境的操作和接觸中開展內(nèi)隱學習,而將外顯訓練置于其后,這樣才能為后期知識規(guī)則的外顯學習打好基礎。

  要使用有效的內(nèi)隱指導語,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正遷移,同時要避免負遷移的產(chǎn)生,有效地利用內(nèi)隱知識與正遷移提高物理概念教學質(zhì)量,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內(nèi)隱思維品質(zhì),可以提高后面對知識自動化的速度和運用的效率。

  三、學情分析

  物體的運動是在時間和空間內(nèi)發(fā)生的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對運動的描述離不開時間和空間。這就需要使學生建立正確的時空觀,即建立正確的時間、時刻,位移、位置的概念。

  同時學生在初中已經(jīng)學過速度的概念,在生活中對于速度也有較多的感性知識,在高中重新學習應該困難不大。但學生在初中學習中,速度是一個標量,是用單位時間內(nèi)通過的路程來表示速度,而高中確實將速度變?yōu)槭噶,而且采用比值法給速度下了一個規(guī)范的定義,達到了由原有的通俗的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過渡到了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改變學生了已有的認識,拓展了概念的內(nèi)涵,是本節(jié)教學的一個難點。

  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是學生剛開始接觸,學生容易把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混淆。這屆學生基礎較差,所以對瞬時速度的理解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困難。在本堂課的教學設計中,以內(nèi)隱學習理論為基礎,體現(xiàn)了新課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層層深入,以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為主要的課堂形式,在實現(xiàn)知識構建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合作學習能力。

  四、教學目標

 。ㄒ唬┲R與技能

  l.了解如何描述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度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

  3.能區(qū)別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等概念。

  4.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區(qū)別。

  5.會計算質(zhì)點的平均速度,認識各種儀表中的速度。

  6.知道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的意義。

 。ǘ┻^程與方法

  1.通過描述方法的探索,體會如何描述一個有特點的物理量,體會科學的方法。

  2.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度的意義和應用。

  3.會通過儀表讀數(shù),判斷不同速度或變速度。

 。ㄈ┣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或?qū)W習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

  2.培養(yǎng)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考探索的信念。

  五、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及其突破方法

  教學重點: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三個概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

  突破方法:通過類比,比較,讓學生積極思考,分組討論,總結歸納,加深理解。

  2.教學難點及其突破方法

  教學難點:對瞬時速度的理解。

  突破方法:從平均速度引入,通過極限思維的方法過渡到瞬時速度。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6

  一、教學淺析

  1、教材分析:

  這學期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必修1模塊是高中物理常見的必修模塊,所有學生都必須完成該模塊的學習。本模塊分為兩個次要主題:運動描述、相互作用和運動定律。模塊涉及的概念和規(guī)律是高中物理進一步學習的基礎。實驗是高中物理的典型。通過這些實驗研究,我們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認識到實驗在物理中的地位,以及實踐在人類認識世界中的作用。全書共分四章,即第一章是運動的描述,第二章是勻速直線運動的研究,第三章是相互作用,第四章是牛頓運動定律。

  2、學生分析:

  今年的高三學生基礎不錯。除少數(shù)學生外,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規(guī)律。大多數(shù)物理專業(yè)學生應該定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掌握基礎知識和技能,適應科學探究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形成相對完整的牛頓力學體系。

  3、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

  根據(jù)本學期的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采用了以知識和觀念為基礎提高學生能力的方法:強調(diào)學生的課前準備,力求少說話,簡潔,多思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培養(yǎng)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加強學生的實驗教學,加強對綜合物理知識的分析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育目標和任務

  1、認真研究大綱和調(diào)整意見,實現(xiàn)編寫教材的意圖。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了解不同學生的主要學習障礙,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計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特別強調(diào)知識和能力的階段,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這些是能力訓練的基礎。課堂例題和習題要認真篩選,不求盡善盡美,不求難,不求豐富,要精、少、活,強調(diào)例題和習題的教育教學因素,強調(diào)理解和應用。

  3、加強教學和科研,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提高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4、通過觀察實驗和推理,總結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相關規(guī)律,同時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從實驗結果中總結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

  5、結合所學知識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愛國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三、措施

  1、嚴格執(zhí)行教學部集體備課制度,提高集體備課質(zhì)量。每周集體備課。首先,前一周安排的每個教學內(nèi)容的主人和考生會向全組明確重點、難點、教學方法、主要例題、課后作業(yè)、教學案例等。然后全班老師討論、提問、確認,形成一個聯(lián)合案例。整個教師群體要統(tǒng)一教學進度和教學標準。

  3、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加強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細化各章節(jié)的教學要求,明確每節(jié)課的課時分配和課時目標。對每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內(nèi)容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討論,確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徑。加強對各種課特別是探究課的研究。

  4、選擇練習。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課堂目標,精心選擇典型習題,實現(xiàn)知識點與習題的對應。分類整理課堂例題、課外鞏固練習、小練習試題、章節(jié)復習題。注重提高學生能力的過程。

  5、加強作業(yè)批改。通過作業(yè)批改,督促學生端正對課外學習的態(tài)度,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規(guī)范學生的回答。為課時目標的確定和分類教學指導提供依據(jù)。

  6、加強學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通過聽課和評課探索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選擇題過程中,選題和考試一起進行;突破每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時集思廣益。

  7、充分開發(fā)教學資源。加強實驗教學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室提供的設備,利用周圍的資源開發(fā)有價值的小實驗,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識。收集多媒體資料,制作課件,提高教學能力和效果。

  8、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成立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和表達能力;舉辦學科競賽促進學生專業(yè)發(fā)展。講課介紹物理前沿和物理學家的生活,讓學生了解科學的價值和意義。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7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學設計選自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節(jié)《質(zhì)點 參考系和坐標系》,要描述物體的運動,首先要對實際物體建立一個最簡單的物理模型—質(zhì)點模型。由于運動的相對性,描述質(zhì)點運動時必須明確所選擇的參考系。為了準確的、定量的描述質(zhì)點的運動,還要建立坐標系。質(zhì)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是描述物體運動的基礎知識,教材中逐步展開這些內(nèi)容,最后介紹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tǒng)。本節(jié)介紹質(zhì)點、參考系和坐標系,不僅是這一章學習的基礎知識,也是以后力學各章學習的基礎知識。這些基礎知識在實踐中有廣泛的、重要的應用。

  二、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zhì)點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種科學的抽象,知道科學抽象是一種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參考系的選取在物理中的作用,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選定參考系。

  (3)會用坐標系描述物體的位置和位置的變化。

  2.過程與方法

  (1)體會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規(guī)律中的作用,讓學生將生活實際與物理概念相聯(lián)系,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讓學生自主討論,在討論與交流中,自主升華為物理概念。

  (2)通過參考系的學習,知道從不同角度研究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從熟悉的常見現(xiàn)象和已有經(jīng)驗出發(fā),體驗不同參考系中運動的相對性,提示參考系在確定物體運動時客觀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學生形成勤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提高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熱愛自然,關心科技,正確方法,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理解質(zhì)點的概念;

  2.從參考系中明確地抽象出了坐標系的概念。

  (2)難點

  1.理解質(zhì)點的概念

  四、教學突破

  課前師生收集豐富的圖片、視頻、文字等資料,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中身邊熟悉的實例,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得出有關物理概念,從而使學生樂于探究和思考。

  五、教學流程設計

 。ㄒ唬┮胝n題

  教師活動

  (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反映物體運動的視頻,雄鷹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綠茵場上飛滾,連靜靜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萬里”……)。請同學們思考回答:這些場景中哪些物體是在運動的?在物理學中,什么叫做機械運動?舉例說明。

  2.對學生的舉例分析給予評價,并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一步總結機械運動的概念。

  3.指導學生分析視頻資料,指出: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不停地運動,運動是宇宙間永恒的主題,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詩人可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描繪氣勢磅礴的瀑布,畫家也可以用美麗的畫筆描繪出動感十足的情景,那么,我們怎樣描繪物體的機械運動呢?即怎樣地描述物體上各點的位置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呢?

 。ǘ┪矬w和質(zhì)點

  教師活動

  1.研究物體的運動,首先要確定物體的'位置。物體都具有大小和形狀,在運動中物體的各點的位置變化一般說來是不同的,所以要詳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其變化,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多媒體展示三幅圖),在地球繞太陽轉動的圖片中,地球在繞太陽公轉,注意地球同時又在自轉,所以地球的各部分離太陽的遠近在不斷變化。

  2.分析:地球是一個龐然大物,直徑約為12800km,與太陽相距1.5×108km,也就是說地球直徑約是它與太陽距離的萬分之一。當我們討論地球的公轉時怎么看待地球?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3.指導學生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想到我們在處理這些問題時,采用科學抽象的方法,即不考慮物體各部分的差異,把物體簡化成為沒有大小、形狀的點,或者說用一個有質(zhì)量的點來代替物體。

  4.可見,引入質(zhì)點是為了使物體的位置有一個確切的概念,使物體的復雜運動轉化成點的運動。

  5.總結得出①質(zhì)點的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zhì)量的點叫做質(zhì)點。即沒有形狀、大小、體積而具有質(zhì)量的一個點,質(zhì)點具有物體的全部質(zhì)量。②質(zhì)點是人們?yōu)榱耸箤嶋H問題簡化而引入的理想化模型。引入理想化模型,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盡可能把復雜問題簡單化,是物理學上經(jīng)常用到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科學抽象。

  6.進一步說明:物理學對實際問題的簡化,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撇開不考慮的(只能是與當前考察無關的因素),和對當前考察影響很小的次要因素。

  1.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研究地球公轉時,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個部分的差異很小,可以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視為一個點。 忽略地球的大小和形狀把地球看作一個點時,能夠忽略地球質(zhì)量嗎?

  聽講,記錄,認真體會,理解引入質(zhì)點的意義。

  3.討論①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體才能看作質(zhì)點?

 、诘厍虻淖赞D和轉動的車輪能否被看作質(zhì)點?

 、畚锢碇械摹百|(zhì)點”和幾何中的點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師生共同討論得出:關于質(zhì)點簡化的條件

  一個物體能否抽象成質(zhì)點,并不是取決于物體的形狀和體積大小,這要看具體情況而定。

 、倨絼拥奈矬w一般可以看作質(zhì)點

  做平動的物體,由于物體上各點的運動情況相同,可以用一個點代表整個物體的運動,在這種情況下,物體的大小、形狀就無關緊要了,可以把整個物體當質(zhì)點。

  例如:平直公路上行駛的汽車,車身上各部分的運動情況相同,當我們把汽車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它的運動的時候,就可以把汽車當作質(zhì)點。當然,假如我們需要研究汽車輪胎的運動,由于輪胎上各部分運動情況不相同,那就不能把它看作質(zhì)點了。

  要注意的是:同一物體在不同情況下有時可看質(zhì)點,有時不可以看作質(zhì)點,一列火車從北京開到上海,研究火車的運行的時間,可將火車看成質(zhì)點,而火車過橋時,計算火車過橋的時間,不可以將火車看成質(zhì)點。

 、谟修D動但轉動為次要因素

  例如:研究地球公轉時,可把地球看作質(zhì)點;研究地球自轉時,不能把地球看作質(zhì)點。

 、畚矬w的形狀、大小可忽略

  再如:乒乓球旋轉對球的運動的較大的影響,運動員在發(fā)球、擊球時都要考慮,就不能把乒乓球簡單看作質(zhì)點。

  (三)參考系

  1.坐在教室里的同學看到其他同學都是靜止的,卻不知道他們都在繞著太陽在高速運動著,這里面蘊含了什么問題呢?

  2.讓學生觀察圖1.1-3和1.1-4,閱讀圖右文字,回答以下問題。

 、俚贸鍪裁唇Y論?②就圖1.1-4能否提出一些問題?(例如為什么跳傘者總是在飛機的正下方)

  小結

  ①參考系是參照物的科學名稱,是假定不動的物體。一個物體一旦被選為參考系,就認為它是靜止的。在選定參考系后要假定自己站在參照物中去觀察物體的運動,即“參考系上長著觀察者的眼睛”。

 、诒容^兩個物體的運動時必須選擇同一參照系,比較才有意義。

 、墼谶\動學中,參考系的選取是任意的,但在實際選擇參考系時應以運動的描述盡可能簡單為原則。在沒有特別說明時,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例如,描述地面上物體的運動時,通常選地面或相對于地面而靜止不動的其他物體作為參考系。

  (四)坐標系

  1.提出問題:怎樣定量(準確)人描述車或劉翔所在的位置?

  2.提示:你的描述必須能反映物體(或人)的運動特點(直線)、運動方向、各點之間的距離等因素。

  3.總結:①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怠W鴺讼凳窃趨⒖枷档幕A上抽象出來的概念,是抽象化的參考系。為了定量地描述物體的位置及位置的變化需要在參考系上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如果物體在一維空間運動,即沿一條直線運動,只需建立直線坐標系,就能準確表達物體的位置;如果物體在二維空間運動,即在同一平面運動,就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來描述物體的位置;當物體在三維空間運動時,則需要建立三維坐標系。

 、僖痪S坐標:描述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即物體做一維運動時,可以以這條直線為x軸,在直線上規(guī)定原點、正方向和單位長度,建立直線坐標系。如圖1-1-1所示,若某一物體運動到A點,此時它的位置坐標XA=3m,若它運動到B點,則此時它的坐標XB=-2m(“-”表示沿X軸負方向)。

 。ㄎ澹╈柟叹毩,交流和小結

  教師活動

  出示課堂練習;

  引導組織學生回顧本節(jié)知識;

  組織各小組成員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小結;

  教師對該堂課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和對學生的總結給予肯定和評價。

  學生活動

  按照要求完成課堂練習;

  根據(jù)老師提供的信息回顧本節(jié)知識;

  在相互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做好書面總結;

  聽老師總結,補充修改自己的書面總結。

  現(xiàn)在是不是感覺物理網(wǎng)為大家準備的高一上冊物理質(zhì)點參考系和坐標系教學計劃很關鍵呢?歡迎大家閱讀與選擇!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8

  一、開學伊始的思考:

  新的一輪高一開始,幾個問題自然擺在了我們的面前:

  1、高中物理我們到底要教給學生什么?(三年規(guī)劃目標)。

  高中階段的學科目標:物理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自然科學,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打好學生基礎、發(fā)展思維、挖掘潛力、培養(yǎng)能力是所有物理老師共同關注的課題。在認知領域方面規(guī)定“學習比較全面的物理基礎知識及其應用,從物理學與科學技術、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這一角度認識物理學的作用”。在操作領域方面提出“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初步學會科學地研究物理問題,尋找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對能力培養(yǎng)和科學方法教育規(guī)定具體要求。在情意領域方面規(guī)定“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志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克服困難、團結協(xié)作、勇于探索、積極進取的精神”。“結合物理教學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五種能力”,打好基礎,應對高考。

  2、高一目標是什么?

  高一是學生整個高中階段的第一年,這一年的學習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至關重要。高一是基礎,特別是本學期,是入門期。是克服“物理難學”、“懼怕物理”心理的關鍵時期;在知識上是基礎;在學習興趣培養(yǎng)上;學習方法指導上;在培養(yǎng)規(guī)范上;在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上。

  3、應當怎么教?(教師的行動)對應新的形勢,我們應當怎么教?

  新的課程改革的形勢和規(guī)范辦學的形勢,今年8月22日會議上教育局提出繼續(xù)堅持“兩個不動搖”。

  新課程改革當然不僅僅是更換一套教材那么簡單,教師教學方式要實現(xiàn)從“組織教學”到“動機激發(fā)”,從“講授知識”到“主動求知”,從“鞏固知識”到“自我實現(xiàn)”的轉變,而轉變教學方式的目的又在于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實現(xiàn)學生“學會學習”的目標。

  這些變化都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欲求有效,必須力求教學活動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效,即學習課程標準、鉆研和處理教材、深入了解和分析學情、備課、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對學生的輔導、課后反思……諸環(huán)節(jié),以及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都要做到有效,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4、學生應當怎么學?(學生的行動)。

  新的形勢下,學生學習方式要轉變。要學會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主動求知。自主、合作、探究培養(yǎng)終生學習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力。

  二、具體措施

  一、把研、煮、論、思活動常態(tài)化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深刻領會新課標精神,認真鉆研教材內(nèi)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合理的處理、整合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點與難點,切實把握準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2.不論是擔任物理教學工作多少年,也不論教學經(jīng)驗有多豐富,隨著新形勢和新的學生的變化,肯定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教師要經(jīng)常反思教學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努力提高業(yè)務水平,不斷提升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所以“教學反思——教學改革——教學重建”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決不能打折扣,還應多聽老教師的課,與自己仔細對比,從中學習。主動邀請老師聽課指導,詳細些好課后記。平時多向其它教師請教交流,互相取長補短。

  3.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4.教師準備一套初中課本,認真分析相關知識,做好初中和高中在知識上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nèi)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jīng)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降低起點,不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二、打造優(yōu)質(zhì)高效課堂,向45分鐘要質(zhì)量

  為了達成目標和計劃,首先就是要提高上課的效率。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每周安排一位教師上公開課,其它教師都要積極參與聽評課,青年教師做到先聽課再上課,力爭12名教師盡快成為市教育局教研室提出的課堂教學改革達標教師,并年底推出2---3名優(yōu)秀教師。打造高效課堂而最終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能力,為此要把握一個原則,即“學生思維在先”的原則。也就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原則。學生思維在先與新課程提出的“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是一致的。如何保證學生思維在先呢?充分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先預習,然后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授課,這是高效課堂的第一步。結合學校提出的“五六”模式,提出新授課課堂教學要求:教學中理解大綱要求,備教材、備大綱、備學生、備同步練習。

 。1)對一節(jié)課的知識內(nèi)容有全面的了解,寫出知識框架,弄清有幾個定義、概念、規(guī)律、定理、定侓和公式。

 。2)對每一個知識點進行分析和活化、拓展、變通、找出生活中的實例,在概念分析、規(guī)律總結、定律驗證的基礎上進行數(shù)學化推導公式。

  (3)在細化每一個知識點的同時全面分析確定和驗證知識重點和難點。合理設計例題和練習題,做到取材面廣、代表性強、注意舉一反三,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漸進,滿足不同程度的學生;注意講清思路,滲透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4)加強實驗,以提高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及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5)課堂上做到脫離教案,把知識講活、講細、講實、講新,精講多練,及時完成課本習題及相應的補充題,這是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必要手段,新課階段應把重點放在對基礎知識的記憶、理解和運用上,教學過程既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學生領會方法、提高能力和接受熏陶的過程。

  三、落實有學科特色的集體備課

  我們的集體備課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每周一次全組集中集體備課,集中集體備課時我們采用提前一周,單課時備課的方式。集體備課的基本程序:個人粗備——集體備課——個人細備。高一物理組共12人,分兩個級部。每周3節(jié)課,我們兩個級部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材料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計劃統(tǒng)一、單元過關統(tǒng)一,每個級部負責一章的導學案編寫和單元考試題的命制。另一級部則負責本章的自助餐作業(yè)。各級部教研組長負責安排本章的材料編寫分工,課時主講人根據(jù)全組討論的課時計劃,將自已負責的課時做出學案或者習題卷,并明確提出至少提前二天,把材料印刷好。在集體備課過程中,課時主講人以“說課”的形式把每一課時的教學流程、重難點的突破、習題配置進行講解。然后通過集體討論加以完善,最后定稿。最后定稿的打印稿張貼在組內(nèi)的小黑板上,使每一位成員對下一周的教學安排非常清晰。根據(jù)最后定稿,每位成員再進行自己的個人細備,各人細備務求每堂課都有教案,每個教案都有自己的風格與特色。

  我們在集體備課時重點放在備學情、備習題、備問題上。導學案的問題設計、習題配置的`廣度與深度。每天的說課分級部進行則可以隨時隨地地對教學的思路、認識以及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研究探討。每個導學案和跟蹤練習材料要形成電子稿,積累下來,建立檔案。

  四、及時反饋,把握學情,有效設計

  學習的過程又是思維的過程。人的思維分為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如果思維能力存在問題,那么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就會存在思維障礙,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就會受到限制。一要求老師經(jīng)常與學生特別是邊緣生進行交流溝通,二是通過課代表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三是利用當堂檢測和課前小測。及時掌握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困惑,找到準確找到教學的切入點以便備課過程中選擇設計適合的教學活動,啟迪學生的思維。

  五、分層教學

  今年高一學生比較多,也注定是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每個班中成績差的學生比較多,必須做好分層次教學。一是學習杜郞口中學的做法,與班主任協(xié)調(diào),在學習小組的劃分上做好學生不同層次的搭配,二是書面練習分層,把基礎題和稍難的題分開。分批讓學生在課上或課下完成。三是課堂提問分層次,四是對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適當增加自助餐作業(yè)。這樣可以避免大鍋飯端不平的現(xiàn)象和好學生吃不飽的現(xiàn)象。特別是對于學習最困難學生,一定要讓這些學生都把改弄懂的基礎知識,必考內(nèi)容弄懂,一發(fā)現(xiàn)問題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對他們正確引導,消除心理防礙,適當放慢速度,使他們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隨著認識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六、習題選編要求:

  在選擇習題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認知規(guī)律來進行選擇、設計、編制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控制好習題量,不搞“題海戰(zhàn)術”。

  (1)習題選擇要突出典型性和針對性

  習題的選擇不能貪多、貪全、習題的選擇應典型,既要注意對知識點的覆蓋面,又要能通過訓練讓學生掌握規(guī)律,達到“以一當十”,習題課不同于新授課,復習課,他是以訓練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故要達成高效的訓練目標,教師在選擇習題時,要針對教學目標,針對考察知識點,針對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切忌隨意和盲目。

 。2)習題選擇要強調(diào)基礎性和可行性

  教師應在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進行習題的選擇,即應具有很強的基礎性和可行性,過分簡單的習題會影響學生思維的質(zhì)量,思維活動未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缺乏其應有的激勵作用,難度過大的習題易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難以獲得成功的喜悅,長此以往,將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自信心。所以,習題的選擇把握好“度”,狠抓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3)習題選擇要體現(xiàn)研究型和挑戰(zhàn)性

  選擇習題要精,首先要有豐富內(nèi)涵,教師除注重結果之外,更要注重組題方式和質(zhì)量,做到“一題多解”熟悉各種解法,多解歸一,挖掘共同本質(zhì),多題歸一,歸納出解題規(guī)律。其次盡量設計實際生活中的原型,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選編習題,訓練學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讓學生體驗到物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時讓學生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習題選擇要扎根于課本習題

  課本習題是經(jīng)過專家多次篩選后的精品,教師在習題課的題目選編中,應優(yōu)先考慮課本中的例題與習題,并且對其進行適當?shù)耐厣、演變編制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用多題一法的習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使其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我們不應該“丟了西瓜撿芝麻”,忽視課本習題去搞大量本質(zhì)重復的課外習題

 。5)習題選擇要關注熱點

  建議選擇開放性試題,以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啟發(fā)學生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思考問題;關注應用性習題的選擇,以訓練學生運用物理知識、物理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讓學生懂得物理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關注探究性習題的選擇,以訓練學生的觀察、交流歸納等多種能力。

  課堂例題與習題要精心篩選,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少、求活,強調(diào)例題與習題的教育教學因素,強調(diào)理解與運用。作業(yè)本著精留精練、不搞題海戰(zhàn)術的指導思想。對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統(tǒng)計,完成質(zhì)量進行分析,對錯誤解法進行剖析,對不同問題進行歸類,對不同的解法進行歸納,并找同學談話,分析每個同學的得失。并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做到小周期,快節(jié)湊,快循環(huán),使學生通過作業(yè)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讓優(yōu)秀的學生開設物理課外課堂,從學生的思維角度出發(fā)定時定點講述物理錯題,克服物理弱科生的思維障礙。

  七、規(guī)范解答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1、認真書寫,卷面整潔規(guī)范

  2、語言表述規(guī)范

  3、解答步驟規(guī)范

  4、先畫圖后做題,善于運動圖像解決物理問題,規(guī)范要作圖。

  5、審題規(guī)范,解物理題要做到不選對象不解題,不列式。

  6、認真聽講、積極參與

  7、勤于思考、善于總結反思。經(jīng)常反思感悟自己未能做出來的題目涉及的基本解題方法

  8、對錯題積累,解題方法積累,感悟心得積累,要經(jīng);仡^看。

  9、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結。

  10、勤學好問、不怕困難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9

  老師想要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就必須有針對的去教學。

  一、基本情況分析:

 、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對于物理的學習還停留在初中的認識水平?荚囶}的思維量不大,能力要求也不很高,很多學生因為物理好學,從而輕視物理的學習。

 、 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是按照新課標的標準編寫的教材,教材突出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及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等都有了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nèi)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學的基礎。這一部分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物理情景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的培養(yǎng)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認真學習《高中物理教學大綱》,深刻領會大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為基本出發(fā)點,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鉆研教材內(nèi)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和基本能力。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nèi)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jīng)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4.加強教研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效益。

 、 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入意識,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xiàn)我要學。

  ⒍ 重視實驗,重視實驗能力培養(yǎng)。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能再現(xiàn)知識的發(fā)現(xiàn)過程,對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方式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摸清學生情況,便于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組織,完成教學任務。

  2、抓好課堂效率。上課力求高效,精講精練,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化的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yè)。單元復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做好訓練,增強學生的應試能力。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學期人教版物理教學計劃,希望大家喜歡。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0

  彈力是指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他接觸的物體產(chǎn)生的力。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教學,在初中對彈力已有認識的基礎上,進步深化對彈力的來由、性質(zhì)、效果的認識,并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實驗觀察思考歸納科學方法.

  【教學用具】 鋼鋸條、彈簧、泡沫塑料塊、銅皮、面團、白紙、墨水瓶(灌滿紅墨水)、通過橡皮塞插有細玻璃管的橢圓形玻璃瓶、激光光源、平面鏡及支架(兩套)、物理小車、橡皮筋、小螺旋槳、小球、掛圖1:顯示桌而微小形變裝置示意圖、掛圖2:比較重力與彈力.

  表1 比較重力與彈力

  【設計思想】 針對高一新生正處于從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階段的特點,本節(jié)教材在文字敘述上非常簡潔并配有大量的插圖.內(nèi)容直觀、感性,較易為學生接受,加上學生們在初中對彈力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與理論基礎,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學會很空泛.教師覺得沒戲可唱,學生則有炒冷飯之感.其實,對于學生,高中物理不僅因在知識內(nèi)容上加深、拓寬而造成臺階,還因抽象思維、科學方法上要求提高而使不少學生倍感困難.所以幫助高一學生在初始階段跨好初、高中臺階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教會他們學習物理的方法.根據(jù)本節(jié)教材知識內(nèi)容學生較為熟悉、易學易懂的特點,我們可將教學重心放在對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傳授上,使學生學會觀察與思考、分析與歸納.基于此,本教案根據(jù)教材要求,設置了3個研究課題,每個課題以提出問題實驗與觀察分析與歸納總結與結論為認知程序,引導學生既研究物理規(guī)律,又掌握研究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全課設計了12個演示實驗供學生觀察與研究;全課以方法為根莖,知識為枝葉,板書設計亦突出方法的脈絡,使原本平淡的課堂教學變得充實、飽滿、有聲有色.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教師指出,彈力與重力一樣,是依性質(zhì)而命名的一種力.告訴學生,本節(jié)課將圍繞彈力展開對3個方面問題的討論,以弄清彈力的來由、彈力所遵從的規(guī)律.

  二、研究問題1:什么是形變?

  教師指出,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往往是從實驗入手,從觀察啟步.我們的研究也將這樣進行.關于什么是形變,將演示一組實驗,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中物體發(fā)生的變化和變化發(fā)生的原因.

  演示實驗1:鋼鋸條在手的作用下彎曲.

  演示實驗2:彈簧被拉長或壓短.

  演示實驗3:泡沫塑料塊受力而被壓縮、彎曲與扭轉.

  演示實驗4:銅片被彎成直角狀.

  演示實驗5:面團在重力作用下下墜,形狀變化.

  演示實驗 6:紙張被手揉皺.

  引導學生思考:上述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否普遍存在?比如,用手指按實驗桌,桌面有形狀變化嗎?

  請學生再觀察,觀察物體形狀的微小變化,并講解觀察的方法把微小效應放大的實驗方法.

  演示實驗7:玻璃瓶的微小形變效應.

  演示實驗8:桌面的微小形變效應.

  引導學生對眾多的實驗現(xiàn)象作出歸納這么多的實驗現(xiàn)象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時會發(fā)生形狀的改變.

  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在實驗中,物體發(fā)生的形狀改變有哪些形式.歸納出形變有拉伸、壓縮、彎曲、扭轉等不同形式,它們屬于兩類情況:一類是,受力發(fā)生形變,外力停止作用,物體可恢復原狀;一類是,受力發(fā)生形變后,外力停止作用亦不再恢復到原狀.

  至此,對什么是形變的問題作一小結.

  三、研究問題2:什么是彈力?

  這里安排4個演示彈力作用效果的實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注意彈力發(fā)生的條件.

  演示實驗9:彎曲的鋸條將小球彈出.

  演示實驗10:壓縮彈簧將與之相毗鄰的物理小車推出.

  演示實驗11:伸長著的橡皮筋將與之相連的物理小車拉過來.

  演示實驗12:扭轉著的橡筋條使與之相系的螺旋槳轉動.

  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由學生歸納出彈力發(fā)生的兩個條件:(1)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必須直接接觸;(2)施力物體必須發(fā)生了彈性形變.教師指出,這是直接判斷有無彈力存在的基本依據(jù).

  作出什么是彈力的結論.

  四、研究問題3:彈力的方向?大小?

  以演示實驗9~12中的彈力實驗為據(jù),逐一分析彈力方向與施力物體形變間的關系,由學生歸納出彈力方向總是指向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的規(guī)律.

  教師與學生一起對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的方向作具體分析,使學生一方面弄清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作為彈力的一種效果而得名,同時,掌握判斷它們的方向所依從的規(guī)律.

  對于彈力的大小,只需定性地了解與施力物體形變程度有關,不作詳細研究,并在初中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直接給出胡克定律的物理表達式:f=kx.

  五、總結全課

  采取將彈力與上一節(jié)課學過的重力作比較的方式,既總結了本課知識,又復習了前課內(nèi)容.

  最后,要求學生們課后不僅要回憶本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內(nèi)容,還應體會本課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板書設計】

  主黑板:

  第一版

  問題1:什么是形變?

  觀察思考再觀察

  歸納: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都會發(fā)生形狀改變.進一步思考

  歸納:

  結論:見課本第14、15頁.

  第二版

  問題2:什么是彈力?

  觀察

  歸納:施力物體與受力物體直接接觸;施力物體發(fā)生了彈性形變.

  結論:見課本第15頁.

  問題3:彈力的大小?方向?

  方向:

  分析

  歸納:彈力的方向總是沿著施力物體形變恢復的方向.

  第三版

  具體分析(壓力、支持力)

  結論:見課本第16頁.

  具體分析(繩的拉力)

  結論:見課本第17頁.

  大。

  分析

  結論:胡克定律.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1

  一、教學要求

  本學期繼續(xù)使用北京師范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一物理》教科書,這套教科書是在我區(qū)原《高中物理學習講義》的基礎上根據(jù)高中物理新綱修改而成的,《高中物理學習講義》在我區(qū)連續(xù)試用了11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形成了我區(qū)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特色。經(jīng)過修改后的這套教科書,保持了原《高中物理學習講義》的基本特點,并且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高中物理教學綱》和《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的精神,對教科書的內(nèi)容、教學要求以及課后的習題等都進行了調(diào)整和修改,注意加強了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有助于高一學生的學習。

  根據(jù)新的《高中物理教學綱》的`精神,在使用該教材進行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學習新的《高中物理教學綱》,深刻領會綱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為基本出發(fā)點,樹立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的思想,根據(jù)各校、各班的具體情況,制定恰當?shù)慕虒W計劃和和教學目標要求,滿腔熱情地使每一個學生在高中階段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職責,是師德的基本要求,也是搞好高中物理教學的基本前提。

  2認真鉆研教材內(nèi)容,深刻體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注意研究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習方法以及興趣愛好等因素。要依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和科學選擇教學方法。特別注意在高一學習階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切忌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究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方面。要逐步地糾正學生在初中物理學習中的不良學習習慣和思維方法。

  3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nèi)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jīng)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4加強教科研工作,提高課堂效率。要把課堂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方面,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世界觀。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和效益。

  二、本學期教學進度安排

  本學期共20周,實際安排授課時間17周,按每周3課時未計入可安排的選修課一課時計算,共51課時。期中練習安排在第11周,期末練習安排在第21周

  三、幾點說明

  1.建議期中練習前教學進度控制到第四章結束。

  2.在教學中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首先是會考要求與高考要求的關系,高一學生的文理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過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攏第二是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關系,特別注意九、十兩個月起始階段的教學要求一定要適當,這套教科書已經(jīng)考慮到了這一點,希望在教學中認真體會,并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第三是知識的形成過程與講練習題的關系,切忌以講練習題替代學生的認識過程。

  3.對于學生實驗,教材中將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實驗的起始位置,請任課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實驗內(nèi)容與進度,注意從一般的實驗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以形成良好的實驗素質(zhì)和實驗習慣。

  四、主要教研活動

  本年級教研活動的重點是對新綱的學習和落實,特別是最近幾年參加工作的青年教師和剛開始在高中任教的教師更要加強研究。全體的教材教法分析與介紹,一般每月一次,對新高一教師則準備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專項活動內(nèi)容,包括集體備課、經(jīng)驗介紹、研究課等。具體活動安排見每月的《進修活動日巢排表》。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2

  一、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剛進入高中,物理知識還停留在初中水平。很多同學認為初中物理好學,從而忽略了高中物理的學習。

  教材分析:我們使用的是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教材《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材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教學的教學模式,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學生的自學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另外,必修一的學習內(nèi)容是運動學和靜力學,是整個物理的基礎。這部分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物理情境和物理過程的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自然唯物主義人生觀有重要作用。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1.認真學習20__版《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以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為基本出發(fā)點,為新高考方案的實施做好熱身,按照新課程標準做好高中物理教學,讓每個學生的高中物理素養(yǎng)都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和進步,防止學生在即將到來的新高考方案中受挫。

  2.認真學習教材內(nèi)容,深刻理解教材編寫意圖,注重研究學生思維特點、學習方法、興趣愛好等因素。根據(jù)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研究,科學選擇教學方法。高一學習階段要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避免要求過高,死記硬背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zhì)和能力。初中物理學習要逐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方式。

  3.與初中生相比,物理課程的學習要求在知識內(nèi)容和研究方法上有了顯著的提高,因此學習上會有一定的困難。學生要經(jīng)歷一個從初中到高中的.適應過程,作為老師要耐心的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熱情。其次,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搭建學生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和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認真選擇課堂例題和習題,不求盡善盡美,不求難與豐,只求精準度和生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訓練的基礎。

  4.加強教學和研究,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使學生科學地認識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來提高教育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

  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實現(xiàn)“我想學”。

  6.重視實驗和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實驗探究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再現(xiàn)知識發(fā)現(xiàn)的過程,對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采取的措施:

  1.認真組織集體備課,認真編寫學習案例。令狀

  學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成績。

  3.抓好課前預習及課后及時鞏固。落實每個人的作業(yè)。單元復習和測試落實到個人,完善課前檢查和試卷的單獨評講。

  4.積極組織組內(nèi)人員多相互進行聽課、評課,及時進行反思總結,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可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問題。

  5.加強實驗教學,能做的實驗一定要做,能分組實驗要分組實驗,演示實驗一定要演示,要認真組織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動手能力。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3

  第一,對高一學生來講,物理課程無論從知識內(nèi)容還是從研究方法方面相對于初中的學習要求都有明顯的提高,因而在學習時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要經(jīng)過一個從初中階段到高中階段轉變的適應過程,作為教師要耐心地幫助學生完成這個適應過程。

  首先,要積極培養(yǎng)和保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積極性,加強物理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實驗的基本素養(yǎng)。其次,要注意聯(lián)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實際的問題或情景為背景,為學生搭建物理思維的平臺。第三,要注意知識與能力的階段性,不要急于求成,對課堂例題和習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第二,題要精心選擇,不要求全、求難、求多,要求精、求活。同時要強調(diào)掌握好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強調(diào)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應用,這是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

  第三,說明與建議:

  1.建議期中練習前教學進度控制到第二章結束。

  2.在教學中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首先,是會考要求與高考要求的關系,高一學生的文理傾向并不形成,因此不要過早的向高考要求靠攏;第二,是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關系,特別注意九、十兩個月起始階段的教學要求一定要適當,這套教科書已經(jīng)考慮到了這一點,希望在教學中認真體會,并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第三,是知識的形成過程與講練習題的關系,切忌以講練習題替代學生的認識過程。

  3.對于學生實驗,教材中將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的作用放在了實驗的起始位置,請任課教師有計劃地安排實驗內(nèi)容與進度,注意從一般的實驗知識和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培養(yǎng)學生,以形成良好的實驗素質(zhì)和實驗習慣。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4

  1.指導思想

  交流教學經(jīng)驗、傳承教學智慧、提升教學技能、提高教學質(zhì)量、促進教師成長

  2.工作原則:實效性、共享性、研討性、互補性、創(chuàng)造性

  3.工作要點:

  a、制定學期教學計劃

  b、開展推門聽課,相互聽課制度,相互取長補短;

  c、落實教學常規(guī)要求;并進行每2周1次單元考試;

  d、每學期八次集體備課,把握集體備課基本流程:(1)確定主備人——個人研討;(2)集體商討——說課、切磋、完善、確定最佳方案;(3)達成共識,確定教案;(4)個人反思——根據(jù)個人執(zhí)教情況,認真思考,深刻反思、交流、再完善。

  e、有效開展公開課、示范課,指定主評,并每人評課交流;

  f、積極學習新課程理論知識,適應新課程,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15

  【教學目標】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含義及區(qū)別,知道在實驗中測量時間的方法;

  (2)掌握位移的概念,它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線段來表示;

  (3)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區(qū)別;

  (4)知道直線運動的位置和位移的關系。

  【教學重點】

  時間和時刻的`概念和區(qū)別;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教學難點】

  位移和路程的區(qū)別。

  【教學過程】

  1、時刻和時間間隔

  (1)時刻和時間間隔可以在時間軸上表示出來。時間軸上的每一點都表示一個不同的時刻,時間軸上一段線段表示的是一段時間間隔(畫出一個時間軸加以說明)。

  (2)在學校實驗室里常用秒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頻閃照相的方法測量時間。

  2、路程和位移

  (1)路程:質(zhì)點實際運動軌跡的長度,它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

  (2)位移:是表示質(zhì)點位置變動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條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來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質(zhì)點始、末位置間的距離,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決于初、末位置,與運動路徑無關。

  (3)位移和路程的區(qū)別:

  (4)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質(zhì)點做方向不變的無往返的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教學計劃,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高一學期物理教學計劃11-29

高一物理的教學計劃08-21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6-09

【熱】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3-19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熱門】04-03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推薦】03-18

關于高一物理教學計劃09-01

高一物理下期教學計劃11-16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范文06-26

高一物理教學計劃8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