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淺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高萬勇
(吉林省通榆縣第二中學校)
摘 要:歷史課堂面對眾多學生,過多地分析講解,教學效果不一定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要采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先學后教
現(xiàn)今歷史教學模式是:課前教師充分準備(備課),課堂上面對眾多學生,依次完成對歷史的原因、過程與結果的分析講解,再以不同的形式對歷史因果發(fā)展進行小結,但教學效果不一定十分好。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易于學生掌握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在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方法,供大家體會。
一、啟發(fā)式教學
我在課堂教學中常在討論中啟發(fā)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在討論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使學生的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產(chǎn)生質的飛躍。討論法的運用一般分小組討論和班級討論兩種,具體做法:先將討論題目告訴學生,讓他們在課前查閱有關資料,為討論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充分條件。例如,在講新教材“洋務運動”這一節(jié)時,我提出一個問題:如何評價洋務運動?該知識在教材中沒有定論,但這一問題是本節(jié)內容的難點問題,通過讓學生討論,教師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學生踴躍發(fā)言,相互辯論,最終突破難點,從中學會了研究問題是一些方法,通過這種教學,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效果自然好。
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
該方法是將課堂內的教學教程分為“先學”“后教”和“當堂訓練”三個基本步驟,“先學”是學生先預習了解本節(jié)課的基本內容,再在教師的目標要求下進行第二次解決問題的預習;“后教”即在教師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疑難問題;“當堂訓練”即教師指導學生當堂作業(yè)、鞏固知識,形成能力,實現(xiàn)學習目標,這個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主體狀態(tài)得以展示,并使他們依靠自己的努力磨礪發(fā)展他們自己的主體性品質,但我們必須明確看到,這一方法實行得先決條件是學生的“先學”,而且這一過程不同于后兩個過程,即這一過程是教學所無法直接控制的,必須建立在學生高度自學的基礎上,離開了這一點,下面兩個步驟就無法繼續(xù)進行。
新課改實施以來,學生的學習已從被動接受式學習轉為自主探究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堂好課,教師的巧設秒問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考,并且還能通過問題引導學生不斷地質疑、反思、總結,同時也能讓學生處于自主學習的狀態(tài)中,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可見,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