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識字教學觀
識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到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關系到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zhì)量。研究識字教學,探求出既減輕學生負擔又提高識字質(zhì)量的更科學、更藝術、更符合兒童接受能力的識字教學途徑,實在很有必要。當然,這不是短期內(nèi)能實現(xiàn)的,而是要經(jīng)過廣大教師、科研人員長期的努力,逐步接近這一目標。
我一直認為,教學領域的發(fā)展同其他科學領域的發(fā)展一樣,是永無止境的,通過研討,可以提高我的認識,更好地指導識字教學的實踐,推動識字教學的不斷發(fā)展。
為了論述的方便,先談一下隨課文分散識字的概念。
隨課文分散識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F(xiàn)在有的老師對什么是集中識字,什么是分散識字,認識上有些模糊。把一篇課文中的生字提出來先教就以為是集中識字,而提到分散識字,就以為要學生識的每一個字都必須在課文中出現(xiàn),隨課文教學。這是一種誤解。分散識字之前,同樣要教漢語拼音,要教看圖拼音識字,要學若干短語、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識字任務是分散在一篇篇課文中,通過教學課文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就像現(xiàn)在三年級以上的語文教材,都是一篇一篇的課文,沒有單獨的識字教材。至于一篇課文中的生字詞,是集中先教,還是部分先教,還是邊學課文邊教……那是分散識字中的具體技巧處理問題。我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叫作《字詞的出現(xiàn)、講解和鞏固》(原載《江蘇教育》1960年第4期,《斯霞教育文集》第20頁)歸納了4種字詞的出現(xiàn)方式:按照課文內(nèi)容順次出現(xiàn)字詞;課文中占主要地位的生字詞先出現(xiàn);結(jié)合講讀提出字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以后再提出生字。這就是說,隨課文分散識字注重研究生字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地位,也要充分考慮學生是否便于學,是否學有興趣,并且教學生字時要分析筆畫、筆順、字形、結(jié)構,進行聽說讀寫的各種訓練等等。隨課文分散識字運用得好,字的音形義緊密結(jié)合,讀說寫緊密結(jié)合,可以提高識字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使學生切實掌握語文這個基礎工具。
下面談幾個觀點。
一、識字教學要遵循兒童的認識規(guī)律
識字教學的對象是學齡初期的兒童,他們只有6—7歲。心理學研究證明,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動、愛玩,不能長時間專注某一事物,喜歡接觸形象的具體的有趣的東西,記憶力比較強,但易記也易忘……即使是那些“神童”,也同樣是通過與他們的心理特征相適應的內(nèi)容和方法而獲得知識,產(chǎn)生興趣的。
我們教6—7歲兒童識字,切不可忽略這一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比如,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喜聞樂見,易于接受,易于記憶。如漢語拼音,是一個個毫無意義可言的表音符號。死記硬背固然也能讓兒童掌握,但耗時多精神壓力大,不可取。教材的編者為此在不斷地加以改進,為漢語拼音字母設計出了越來越便于教學的圖像。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再加上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用較短的教學時間(如兩周多一點)使兒童學會聲、韻、調(diào)及拼音方法,會臨寫。以后在漢字教學中不斷運用,反復重現(xiàn),學生就能熟練掌握乃至終身受用。但如果在以后的教學中不善于運用漢語拼音,初期即使記得滾瓜爛熟后來也會回生、遺忘。
識字教材同樣如此,內(nèi)容要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思想實際,字形要由簡單到復雜,要配上色彩鮮艷的圖畫,兒童就樂意學。漢字中幾十、上百的獨體字,字形簡單,又有獨立的意義,便于用圖形表達字義,有不少獨體字還是以后學合體字的組成部分,看圖識字便應運而生,經(jīng)久不衰。低年級的課文,句子宜短,篇幅宜小,要有點故事性、趣味性,讀起來瑯瑯上口,再配上插圖,圖文并茂,就能吸引兒童。
教材內(nèi)容符合兒童認識規(guī)律,只是提供了學習的條件。教材要靠教師去貫徹實施。如果教學中不遵循兒童認識規(guī)律,仍然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影響兒童學習積極性。如機械地讀、抄、寫,兒童從精神到肉體都會感到疲倦、厭煩,影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發(fā)展。因此,越是在低年級,越是在學齡初期,越要講究教學方法的靈活多樣,越要善于組織兒童學習,調(diào)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要根據(jù)教材和兒童的實際,盡可能地采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幻燈片、錄音、動作、表情或語言描繪等手段,把生字詞的第一印象深深印在兒童的腦海里;還要引導兒童的眼、耳、鼻、舌、手等感官參與獲得新知識的活動,瞧一瞧,聽一聽,聞一聞,摸一摸,嘗一嘗,做一做,有時候遠遠勝過單純的聽、記、背。因為這樣做,強化了漢字音形義的聯(lián)系,符合兒童愛動、好奇,容易接受具體形象的事物等心理特點,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二、識字教學要教給兒童識字方法,提高智力,增強能力
識字教學是兒童學習文化、掌握知識的奠基工程,是為使我們的學生將來都能正確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而進行的關鍵工作。識字教學決不是低層次的簡單勞作——僅僅教兒童孤立地識字。識字教學應“刺激兒童心智的發(fā)展”,教兒童學會自覺地去識字。
1?識字教學要教給兒童識字方法,培養(yǎng)識字能力。
大家知道,漢字有其自身的特點、規(guī)律。漢字本身不能表音,故教好漢語拼音,使兒童有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的能力,是識字能力中基本的一條。漢字是方塊字,有其結(jié)構規(guī)律、書寫規(guī)則。無論哪種識字方法,都要使兒童具有分析字形的能力,正確書寫的能力。漢字是音形義的統(tǒng)一體,使用時不能同音替代,而漢字中同音不同形、義的字特別多,掌握了411個音節(jié),可以讀出成千上萬的漢字,但成千上萬的字各有不同的形和義。漢字還有一字多義的特點,聯(lián)系上下文正確理解字義是一項重要的能力。查字典的能力是學生自覺識字的關鍵,有了這種能力,字的音形義某一方面不清楚,都可分別通過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難字查字法等獲得解決。這些識字的方法和應有的能力,是通過教學活動逐步教給兒童,從而形成他們識字的能力。如果只靠教師一遍遍反復講解、交代,讓學生死記硬背,是不能形成學生識字能力的。
2?識字教學要開啟兒童心扉,發(fā)展智力。
這既是思想上要充分認識的問題,又是在方法上要具體滲透的問題。有時,只看到眼前短期的效益,忽略了長遠的發(fā)展的需要;有時,犯了顧此失彼的毛病,抓了識字,忘了和聽說讀寫的聯(lián)系;教給了方法,忽略了經(jīng)常性的訓練,結(jié)果方法不熟練,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也成了空話。我遇到過一個孩子,入學前已認識了五六百個漢字,但后來在寫話、作文中并未見得比原先未識字的學生強。因為家長在教這個孩子識字時未和發(fā)展其認識事物的能力一致起來,識字和聽說讀寫也沒有相互配合好。這個例子說明認識的字不一定都能正確理解,而只有理解了的才算真正認識。我的體會是,在識字教學的步驟、環(huán)節(jié)上,盡可以有主有次、有重有輕,但思想上卻不可存“單打一”的想法。在教給識字方法的同時,要重視聽說讀寫的訓練,在進行聽說讀寫訓練時,切不可忘記還負有培養(yǎng)識字能力的任務。我一直認為,真正達到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學會運用,才是識了字。識字教學就要在這方面下功夫。衡量識字教學質(zhì)量也要從聽說讀寫幾方面考察。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