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12個字的分量(教師中心稿)
浙江省紹興縣錢清中學
《阿房宮賦》開篇十二個字,兩組偶句,交代阿房宮建造的背景和巨大耗費。我以為這是一個教學重點。
首先,我這樣啟發(fā)學生:“縱觀全文,大量地運用四字句,使文章句式整齊,音節(jié)和諧,然而文章一開篇為什么用三字句?請大家把這十二個字讀一遍!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讀畢有學生回答:“我認為,這三字句讀起來有點拗口,不像四字句節(jié)奏比較舒緩!
“對,”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四字句的節(jié)奏是‘二二式’,讀起來有一種平衡感,而三字句是‘二一式’,這種節(jié)奏就有一種傾斜感,顯得沉重!
有學生在試著讀。
“請大家讀一下每一句的最后一個字!
“‘畢’、‘一’、‘!ⅰ觥。”
“這是一篇文賦,很講究韻腳。我看到剛才大家讀的時候嘴巴都閉著,這四個字都是閉口音。閉口音不如開口音響亮,這同樣給人一種沉重壓抑的感覺。“
“這雙重壓迫使人有點透不過氣來!坝袑W生插嘴,大家笑了。這位學生又補充說:“節(jié)奏的壓抑是一重壓迫,押韻的沉重是二重壓迫,不是雙重壓迫嗎?”
“‘六王畢,四海一’這是寫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秦為了統(tǒng)一天下,用了十幾年的時間,死了成千成萬的人。賈誼的《過秦論》中有過形象的描繪:秦‘追亡遂北,伏尸百萬,流血漂櫓!@一切杜牧全讓這‘一’和‘畢’兩個字承受了!
為了建造阿房宮,秦統(tǒng)治者募集了勞動力七十余萬,開采了大批的石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只見‘蜀山!。可是,宮未建成,秦始皇先死了,秦二世胡亥繼續(xù)建,直到秦亡還未建成,不見‘阿房出’!
我再一次請學生把這十二個字朗讀一遍。
“六王——畢,四!,蜀山——兀,阿房——出!
我說:“讀得很用勁。我們說,三字句的節(jié)奏給人一種傾斜感,而文中用大量的四字句描寫阿房宮的宏偉壯麗和宮廷生活的鋪排奢華,仿佛給人一種平穩(wěn)感,然而,這是一種表面的平穩(wěn),一種虛假的繁榮。作者把這在節(jié)奏上具有傾斜感的三字句安排在篇首,一下子給全文籠罩上了一種沉重而壓抑的氣氛。就是這阿房宮終于壓垮了秦皇朝,導致了秦的滅亡!迩卣咔匾病!
學生聽得很認真,我接著說:“然而,作者不僅僅是為秦的滅亡而發(fā)出沉重的嘆息。文章表面上寫秦因建造阿房宮,揮霍奢靡,勞民傷財,終于導致亡國,實際上是借古諷今,意在規(guī)勸唐統(tǒng)治者,不可淫奢極欲,重蹈秦亡的覆轍。這是一種歷史和現(xiàn)實的沉重感,杜牧終于在‘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繞口令式的拗口句式中結束了全文。這一沉重的句式與開頭相呼應,使文章渾然一體!
(此文曾發(fā)表于《語文學習》199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