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例談
李靈平(蓮花縣閃石中心小學)[摘要]教學方法的探討是教育教學工作者經常論談的問題,筆者從自身信息技術課的教學實踐中羅列出形象教學、主題 “任務驅動”、演示操作同步教學、完成課后練習、競賽激趣五種教學方法,在教學的實踐活動中,收效甚好。
[關鍵詞]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形象教學法……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集知識和技能于一體的新型基礎學科。其教學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科特點,探討有效的教學方法就顯得至關重要。筆者從事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已四年有余,在此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形象教學法
三年級是信息技術課程開設的起始年級,學生剛接觸新的課程,其中抽象、枯燥的概念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師應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或從生活經驗中找相應的實例作比喻,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具體、形象化,學生將對相關的知識理解得更清楚。如在學windows操作系統基礎時,將創(chuàng)建新“文件”比作新的“練習簿”,在打開的“文檔”中輸入數據比作在練習簿上寫內容,把“復制”比作用復印機復印材料,把“移動”比作“運貨物”;在學Excel時,將“工作簿”比作會計的一本“賬本”,“工作表”比作帳本里的“帳頁”,把“單元格地址”比作一家一戶的“門牌號”。通過比喻,化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使枯燥乏味的概念變得生動而有趣,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主題“任務驅動”教學法
這是以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引導的一種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確定任務。使學生明確任務后,教師設置目標,多留給學生嘗試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地探索,發(fā)現與主題相關的知識,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比如,在學習字處理軟件word時,教師讓學生按一定要求用word圖文混合排版,對圖片大小、位置,文字字體、字號、顏色美化,充分體現圖文并茂的特點。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在操作中教師及時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疑問,分層指導,滿足各層次學生的需求,通過實踐使學生體會到完成任務后獲得的成就感,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同時,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三、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主要培養(yǎng)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的主要途徑,因此,上機操作是十分重要。在這個方面我主要是采取演示、操作同步教學法。教師邊講解邊操作示范,操作過程一步步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進一步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領會操作要領。比如,在學習窗口的基本操作這一知識點時,教師邊講解邊操作演示,學生邊聽講邊進行同步操作,窗口的移動、窗口的最小化、窗口的恢復、窗口的組織、窗口的最小化、改變窗口的大小、滾動條的移動、關閉窗口等。實踐證明,學生通過親自上機實踐,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積累了知識。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規(guī)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同時,通過操作能培養(yǎng)學生觀察、構思、創(chuàng)新的能力,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上機實踐課,加強分層指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比如,在學關于word文字處理軟件時,教師自己準備設計好所在學校的信封,要求學生照原樣制作,并適當提示基本操作(對有難度的)要點:制作郵政編碼方格方法,框線寬度為1.5磅,文字位置適當,大小合理,符合郵政規(guī)范,文字顏色等,并鼓勵他們通過軟件本身的幫助系統來尋求操作方法。學生通過這樣操作訓練,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鞏固了所學知識,提高了自學和應用能力。
四、完成課后練習
信息技術教材每章后面都附有一些知識性練習題或操作題,這些練習都集聚了每章中的主要內容或重要的操作知識,指導學生完成這些練習是很有必要的。比如,三年級《小學信息技術》(下)第五課‘有趣的幾何圖形’的課后練習第3題:利用有關工具,畫出下列圖形,并保存起來。完成這道題,要利用到本章學習的直線工具、矩形工具、橢圓工具、圓角矩形工具、多邊形工具、曲線工具進行幾何圖形的繪制,還要利用前面所學的噴槍工具、填充工具進行著色,橡皮工具進行擦寫……而且對作品的構圖也要進行一定的思考,可以說是對繪畫軟件基本操作的一次較全面的大檢閱。
五、競賽激趣法
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作欲望,能夠熟練地掌握軟件的各種操作,適時舉行一些應用軟件的競賽活動,例如文字編輯比賽,電腦美術制作比賽,網頁制作比賽等。甚至舉行一些電腦小游戲過關比賽,對提高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增長了科學知識、激活了思維。
以上只是本人在自身的教學實踐當中用到的,方法濁淺,摸石過河,還不夠成熟,敬請各位同仁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