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案合集(15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生物教案 ,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生物教案 1
一、知識結構
二、教材分析
1.本小節(jié)主要講授“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和染色體組的概念,染色體倍性(二倍體、多倍體、單倍體)及其在育種上的應用”。
2.教材從“貓叫綜合征”講起,介紹了“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及其對生物體的影響”。之后安排了“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選做)”的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染色體結構變異的理解,并學習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的方法。
3.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的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一類是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其中后一類變異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關系比較密切,是教材重點介紹的內容。
4.染色體組的概念通過分析果蠅的染色體組成而得出。然后,根據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數目的不同,區(qū)分染色體數目變異的幾種主要類型---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重點講述多倍體和單倍體。最后教材用小字講述三倍體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使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生產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
5.本小節(jié)可以為本章第五節(jié)《人類遺傳病與優(yōu)生》中有關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第七章《生物的進化》中有關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染色體結構的變異(a:識記);(2)染色體數目的變異(a:識記)。
2.能力目標: 學會觀察果蠅唾腺巨大染色體裝片。
四、重點實施方案
1.重點: 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2.實施方案: 通過掛圖、幻燈片、投影片等多媒體教具,變抽象為具體,讓學生抓住關鍵,學會知識。
五、難點突破策略
1.難點: 染色體組、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
2.突破策略: 通過生殖細胞中的兩套不同的染色體,引導學生從全部染色體的許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關鍵特征。結合多媒體課件及具體實例,搞清難點所在。突破難點,理清思路。
六、教具準備:1.貓叫綜合征幼兒的照片;2.精子形成過程的示意圖;3.果蠅的精子與卵細胞圖、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染色體數目變異的知識結構投影片;4.果蠅染色體活動的多媒體課件。
七、學法指導:本節(jié)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仔細觀察,與學生談話,師生互動,共同歸納總結出應得的結論。
八、課時安排:2課時
高中生物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概述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過程與方法】
在建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過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認同人類對遺傳物質的認識是不斷深化、不斷完善的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難點】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過程。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首先回憶上一節(jié)課的內容(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之后設疑:DNA是遺傳物質,那DNA分子必然攜帶著大量的遺傳信息。現在大家來當科學家,在了解了DNA分子的功能以后,大家想要進一步了解什么?(DNA分子時如何攜帶遺傳信息的?DNA分子的遺傳功能是如何實現的?)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了解什么?從而導入新課。
。ǘ┬抡n講授
1、師:DNA分子的組成單位是什么?請用課前準備好的材料展現出來。
學生分組展示脫氧核苷酸的結構:
2、師:我們知道了DNA是脫氧核苷酸長鏈,請同學們試著把自己制作的.四個脫氧核苷酸連成長鏈,請幾個同學說明脫氧核苷酸之間是如何連接的、四個核苷酸是怎樣排序的?
學生分組用實物進行展示,并用語言描述。
點評,并強調相鄰的脫氧核苷酸之間的磷酸和脫氧核糖形成新的化學鍵,形成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連接的長鏈。
3、師:不同組的同學展示的脫氧核苷酸鏈的堿基排列順序不同,請問堿基排列順序不通過的DNA分子時同一個DNA分子嗎?組成DNA的堿基(脫氧核苷酸)排列順序的千變萬化有什么意義?
。▔A基排列順序不同,DNA分子也不同,每個DNA分子具有其獨特的堿基排列順序。)
4、師:脫氧核苷酸單鏈是無法穩(wěn)定存在的,那么由這樣的長鏈組成的DNA分子要具有怎樣的結構才能穩(wěn)定存在并且遺傳給后代呢?請結合教材,嘗試構建DNA雙鏈結構。(備注:預設有兩種情況,見下圖,設置糾錯環(huán)節(jié))
(情況一中的兩條鏈無法連接在一起,科學家已否定;情況二可行,兩條鏈之間的堿基通過化學鍵結合,但是堿基如何結合?能穩(wěn)定存在嗎?)
5、師:1952年春天,奧地利的生物化學家査戈夫訪問了劍橋大學,沃森和克里克從他那里得到了一個重要的信息:A的量等于T的量,G的量等于C的量,這給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的啟示,同學們,你們獲得了什么啟發(fā)嗎?請組內討論,然后修正本組的模型。
(得出下圖,堿基間有固定的配對方式:一條鏈中的A與另一條鏈上的T配對,G與C配對)
教師肯定學生的發(fā)現,之后補充:配對方式的確如此,之后的研究發(fā)現堿基間通過氫鍵連在一起,而且A與T之間兩個氫鍵,G與C之間有三個氫鍵。通過這些氫鍵維持了DNA分子結構的穩(wěn)定。這種一一對應的關系稱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6、請同學們觀察DNA雙螺旋立體結構模型,同自己構建的平面模型相比較,回答如下問題:
。1)DNA是由幾條鏈組成的?它有怎樣的立體結構?
。―NA由2條鏈組成,具有穩(wěn)定的雙螺旋結構)
。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它們分別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由磷酸和脫氧核糖交替排列而成的,并且排列在DNA分子的外側。)
。3)DNA中的堿基是如何配對的?它們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DNA內部是按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形成的堿基對。)
7、這三點是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基本特點,結合教材49頁的內容和雙螺旋結構模型,請進一步完善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
。―NA兩條鏈反向平行;堿基對之間是通過氫鍵連接的。)
。ㄈ╈柟烫岣
請學生獨立畫出DNA分子的結構模式圖,之后同桌間互相點評。(圖在ppt呈現)
。ㄋ模┬〗Y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所學。
布置作業(yè):以小組為單位,用簡易材料構建DNA分子的雙螺旋結構模型,并探究DNA分子的特性。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 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說出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2)說出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1)學會提取、分離綠葉色素的方法
(2)通過探究實驗,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1)通過對葉綠體結構的學習,幫助學生樹立結構和功能相統(tǒng)一的生物學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綠葉中色素的種類和作用。
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
教學難點
提取、分離綠葉色素實驗操作、葉綠體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性。
教學過程
【導入】利用白化苗的圖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入本節(jié)第一部分:光合作用與細胞中的色素有關系。
為什么白化苗很快就會死亡?
為什么沒有色素,植物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講授】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
綠葉中的色素究竟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別又是什么顏色?以及各種色素在綠葉中的含量是否相同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一起來做《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
教師講解實驗原理,指導實驗程序。
【活動】增加探究點
a.你們所帶的材料中,有無比菠菜更適合的實驗材料?
b.為何濾紙條的一端要剪去兩角?
c.為何層析液不能觸及濾液細線?
【活動】光合色素的作用
屏幕上出示圖片:將4種色素分別放在陽光和三棱鏡之間,要求學生從連續(xù)光譜中觀察明顯變暗的.區(qū)域,并分析原因。
指導閱讀教材上圖5-10: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吸收光譜。
【講授】過渡
這些光合色素分布在細胞的什么部位?直到1865年,德國植物學家薩克斯發(fā)現葉綠素集中在一個個更小的結構中,稱為葉綠體。那么葉綠體有什么功能呢?
【活動】閱讀教材思考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上的材料分析:恩格爾曼的實驗。思考:
恩格爾曼的實驗的結論是什么?
恩格爾曼的實驗方法有什么巧妙之處?
【講授】葉綠體結構
屏幕上出示葉綠體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
葉綠體有哪些結構組成?
葉綠體有哪些結構特點是與其功能相適應?
【練習】教材課后習題練習
【作業(yè)】課后作業(yè)
畫色素在層析紙上的分布情況圖
高中生物教案 4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在新的學期和現行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定新學期生物學科工作計劃。我校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與時俱進,德法治校、質量立校、文化強校、特色揚校,遵循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成長規(guī)律,聯(lián)系學校實際,堅持育人為本,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每位學生成為高素質勞動者奠基。
二、工作目標:
建立以校本教研為方式,以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為目的,以反思為方法,以全員參與為前提,以互動提高為特征的校本研修機制,進行把握鉆研教材,集體備課,強化訓練基本功,植入先進理念的培養(yǎng),提高群體基本素質。
三、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和方法:
1、加強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教師理論修養(yǎng)
組織本組全員教師認真學習教材、教參、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等,同時倡導組內教師自學教育教學理論書籍,研究《生物教學》、《生物教育》、《中學生物教學參考》、《中學生物通報》等雜志,了解國內外先進教育動態(tài)。
2、以常規(guī)教學為核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備課關。
方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教學過程要包括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和設計意圖。
②、上課關。
、、作業(yè)關。作業(yè)量要適當、適度,要給學生留獨立學習的時間。作業(yè)要認真及時批改,批改要有激勵性語言。
④、反饋關。要以教師自己選編材料為主,其他材料作為補充,用好、用活材料。講評時不限于就題講題,而是就題講知識,啟迪解題思路,揭示解題規(guī)律,點撥解題技巧。注重一題多解,使學生真正一題一得,一題多得。
3、聚焦課堂,加強課堂教學課例研究
以課堂高效教學為重點,結合我!叭n”即骨干教師示范課、高級教師觀摩課和青年教師公開課,開展案例研究促進本組教研工作的具體化、實效化。
4、創(chuàng)新教研形式,助推高效教研
本學期我校初中部與軍二中、高中部與鋼中攜手開展學區(qū)教研活動,填補了我校同頭教師少這一空缺,使我們的校內教研延伸為學區(qū)開放教研,為我們教師成長搭建了新的平臺。
5、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并把實際教育教學經驗上升為理論
6、加強教研組凝聚力,培養(yǎng)組內老師的團結合作精神
生物教研組活動具體安排:
八月:
1、認真領會區(qū)教研員對本學期工作的布置要求
2、制定本學期工作計劃了解工作重點及要求
九月:
1、自查并檢查教案、作業(yè)、上課情況
2、完成本學期教學進度表
3、認真學習學校(姚校)教學設計及教學六認真材料
4、籌備楊娜老師的區(qū)級教師論壇
5、參加區(qū)級雙優(yōu)課一等獎優(yōu)秀課例觀摩活動
6、與軍二、鋼中共同交流教材分析
7、同頭教師集體備課
8、落實并檢查實驗教學
十月:
1、自查并檢查教案、作業(yè)、上課情況
2、配合教務處做好教育局“千人賽課”的組內賽課活動
3、結合學校第一屆教學節(jié)與軍二、鋼中共同交流“研究課”
4、做好迎接期中考試工作
5、完成學校畢業(yè)班教師公開課活動
6、組織本組教師進行交流,解決教學中的疑難問題
7、同頭教師集體備課
8、落實并檢查實驗教學
十一月:
1、自查并檢查教案、作業(yè)、上課情況
2、結合學校第一屆教學節(jié)與軍二、鋼中共同交流“研究課”
3、開展青年教師課件評比活動
4、完成學校教師基本功比賽
5、同頭教師集體備課
6、落實并檢查實驗教學
十二月:
1、自查并檢查教案、作業(yè)、上課情況
2、做好各年級的備考工作,初步形成本學科的各層次試題庫
3、與軍二、鋼中共同交流“備考研究”
4、進行組內“課例分析交流”
5、同頭教師集體備課
6、落實并檢查實驗教學
一月:
1、自查并檢查教案、作業(yè)、上課情況
2、完成各年級期末考試,并做好質量分析
高中生物教案 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學生能夠識記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了解沼蝦、河蟹的經濟意義以及園蛛、蜈蚣與人類的關系,識記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通過比較沼蝦和蟹的形態(tài)結構,使學生掌握分析比較技能。通過對四種動物的學習,使學生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特征,培養(yǎng)的問題分析和綜合問題解決的能力。
3.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認識和了解自然界中節(jié)肢動物的多樣性,增強保護有益動物、防止有害動物的意識。
重難點
本節(jié)的重點在于教授四種節(jié)肢動物的形態(tài)結構及其主要特征,難點在于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由于這些代表動物在外部形態(tài)上有很大差別,學生難以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點并逐步找出共同點,才能歸納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教學準備
蝗蟲、沼蝦、河蟹(雌、雄)、園蛛、蜈蚣的實物和掛圖、實物投影設備(除河蟹外,其他放在不同的培養(yǎng)皿中)。
教學過程
1.導入設計
通過實物導入,啟發(fā)學生思考,引出本課的主要問題。教師可以用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的思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也是讓學生了解本課學習的必要性。
2.教學過程說明
。1)引導學生觀察沼蝦、河蟹、園蛛、蜈蚣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并進行列舉、比較和歸納。
。2)教師呈現蝗蟲、沼蝦、園蛛、蜈蚣的掛圖,歸納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
(3)舉例說明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并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讓學生認識和了解自然界中節(jié)肢動物的多樣性,加強保護有益動物、防止有害動物的意識。
3.總結
在本堂課結束之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容,并在鞏固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
教學時間安排
本課程所需時間為1學時。
贊揚上一堂課學生制作的昆蟲標本,種類豐富,質量優(yōu)異。學生應通過實物投影展示沼蝦、河蟹、園蛛和蜈蚣的活體標本或投影片/掛圖。提問學生:這些動物是否為昆蟲?實際上,這些動物都屬于節(jié)肢動物而非昆蟲。這樣一來,我們可以在此講解前幾幅圖的內容,既節(jié)省了第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解決了本節(jié)課的導言問題。
關于沼蝦、河蟹、園蛛和蜈蚣的形態(tài)特點,我們可以按照蝗蟲內容的方法,讓學生自己設計表格。教師應邊觀察、邊指導、邊總結,讓學生了解每個動物各部分的形態(tài)特點,然后比較各個動物結構上的異同,最終找出它們的共性,以此得出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特別到普遍,又由普遍到特別。同時,這種方法能夠教會學生一種有效的學習思維方法。教師要指導學生如何掌握這種學習方法,這比傳授知識更為重要。"學會如何學習"比"學習具體知識"更具價值。
在涉及沼蝦的教學時,教師應特別強調生活在城市的學生和平時食用的蝦的不同之處。平時食用的蝦屬于海水生物,而沼蝦(也稱為青蝦)是淡水生物。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展示沼蝦的活體或標本,或者使用沼蝦的掛圖來進行講解。同時,在大屏幕上,出現提綱:沼蝦的身體由幾部分組成?這些部分又有哪些結構特征?沼蝦在水中生活,因此呼吸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學生應該如何發(fā)現沼蝦的呼吸器官?雌性沼蝦是直接在水中產卵嗎?學生應觀察實驗桌上的沼蝦,并回答以上提問。在此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引導,并與學生一同完成板書上的表格。
關于蟹的教學,可以使用河蟹或海蟹來演示。城市和農村學生對于蟹都能夠有感性的'認識,因此只需要在實物投影上展示一只蟹即可。不過,教師需要說明是河蟹還是海蟹。
在園蛛的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在采集園蛛標本時,留心注意觀察園蛛吐絲、結網和捕食昆蟲的過程,并撰寫觀察報告,匯報觀測到的結果。教師應給予糾正不當的地方。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問學生一些問題,例如:所有蜘蛛都會結網嗎?蜘蛛雖然與昆蟲很像,但它們真的屬于昆蟲嗎?教師出示實物投影下的活體園蛛,通過此來理清園蛛的形態(tài)結構,并幫助學生歸納、完成板書表格。教師可以重點講解園蛛紡織器的結構,以及園蛛是如何通過結網捕獲昆蟲的。園蛛對于農業(yè)生產有什么良好的影響?學生也可以通過計算識別每666.7平方米(即1畝)稻田內約有3萬至8萬只蜘蛛,如果每個蜘蛛每天消滅5~8只農業(yè)害蟲,那么每666.7平方米稻田的蜘蛛每天大約能消滅多少只農業(yè)害蟲?學生因而意識到蜘蛛能夠幫助防治農業(yè)害蟲,減少農藥對環(huán)境的污染,這也是防治計劃的意義所在。通過振奮人心的例子——威靈頓將軍,學生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到園蛛的防治作用。如果將這個例子放在講解園蛛的前面作為一個導言,也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學習園蛛更感興趣。同時,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成為更深入地了解園蛛,因為可以分享園蛛的趣聞。
在蜈蚣的教學中,教師應當提供蜈蚣標本和觀察指南,幫助學生制作板書表格。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比較不同動物不同部位的特點,并用彩色粉筆畫出特征。同時,教師也可以使用實物投影下的活體昆蟲,例如蝗蟲、沼蝦、園蛛和蜈蚣,讓學生摸一摸標本,觀察它們表面有什么不同,身體是否分節(jié),足和觸角是否分節(jié)。學生需要思考節(jié)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并在幫助學生完成板書的過程中鞏固他們對節(jié)肢動物的理解。
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節(jié)肢動物與人類以及自然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并使他們認識到節(jié)肢動物是自然界中最大的動物類群,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學習節(jié)肢動物的知識,合理利用節(jié)肢動物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是我們學習這個內容的最終目的。
高中生物教案 6
教學目標:
【知識】:初步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
了解中國合成牛胰島素事件。
【技能】;培養(yǎng)分析分析資料的能力。
【情感與態(tài)度】:了解中國是首個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機物的國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學的成果,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目標;
閱讀訪談,學習科學家們實事求是、艱苦鉆研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激發(fā)學生對高中生物的興趣是本課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以概述《細胞與分子》模塊作為引入。
師:比較初中階段所學習的生物知識特點,大家拿到課本可能會想,初中的時候不是已經學過細胞了嗎?為什么高中還要再學呢?初中的生物知識著重讓學生了解生物學的大概情況,而且因為學生沒有相關的化學知識和足夠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識在初中階段是沒有辦法說明白的。就拿細胞結構來說吧,初中的時候,老師只能讓學生知道動物細胞是由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構成,至于細胞為什么是有生命的,細胞是怎么樣生活的,都沒有辦法說得清楚。只有在同學們在初三、高一學習了化學的基礎知識后我們才可以對生命進一步的學習。學習科學就是這樣,當你掌握的知識越多時候,反而覺得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就更多。
這個學期開設的`《分子與細胞》模塊,將為我們在化學分子的層面上,解釋細胞的結構以及生命活動。解答在初中階段沒有辦法解開的謎團,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人工合成牛胰島素事件以及科學家訪談錄
師:要了解分子與生物學之間的關系,我們先來看一個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背景資料)。
學生閱讀背景資料和閱讀課文中的訪談錄,以問題引導: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生物學上有什么重大的意義?從訪談錄中,你認為造就了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閱讀完了這些資料,你覺得對于你學習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啟發(fā)呢?
(三)簡單介紹高中生物的教材、學習方法和意義
1.教材分為必修3個模塊、選修3個模塊。必修: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簡述三者之間知識結構上的關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點:需要學生更多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增加了探究活動(什么是探
究活動、探究活動的流程:發(fā)現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結論)、模型制作等,這些都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
2.學習生物學的意義:生物學在現代社會中的地位和相關領域的成果,各個學科之間的邊
界已經模糊,而出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學習生物學不僅僅是知識的互動,更加是能力培養(yǎng)和思維方式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一章走進細胞第1節(jié)從生物圈到細胞(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舉例說出生命活動建立在細胞的基礎上。
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
【情感態(tài)度】:認同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
二、教學重難點: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是重點;說出生命系統(tǒng)的層次是難點
三、教學用具:ppt幻燈片
四、課前準備:讓學生收集關于冠裝病毒相關的資料。
教學反思:第2節(jié)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2課時)
一、教學目標:
【知識】:了解細胞學說的發(fā)展過程
理解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細胞形態(tài)多樣性與功能多樣性的關系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
【技能】: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
制作臨時裝片
觀察不同細胞的差異
【情感態(tài)度】: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認識水華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禁采發(fā)菜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顯微鏡高倍鏡的使用;細胞的多樣性,特別是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比較
是本課的重點。而了解細胞學說的建立過程是本課的難點。
三、教學用具:實驗材料、顯微鏡、ppt幻燈片。
課前準備:準備好實驗的材料(選取多少種細胞?)。
高中生物教案 7
一、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認識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了解它們的共同點和重要的區(qū)別特征。
2.了解細胞膜的成分,理解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之間的關系;正確認識并會區(qū)分物質通過細胞膜的幾種不同方式。
3.了解各種細胞器的分布、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特點。
4.認識細胞核的亞顯微結構特點和主要生理功能。
5.理解染色質和染色體相互轉變的動態(tài)關系。
6.了解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
。ǘ┠芰δ繕耍
1.通過學習真核細胞亞顯微結構,培養(yǎng)學生識圖能力和繪圖能力。
2.通過對細胞結構的學習,訓練學生利用對比的方法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通過設計和分析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訓練學生利用資料分析、判斷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圍繞細胞不同于非生物的生命特點進行學習和討論。
2、細胞膜的選擇透過性。
3、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為第二章中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奠定基礎。
4、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第五章學習奠定基礎。
三、教學難點
1、細胞的體積與相對表面積對于細胞的意義。
2、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特點,理解膜的`流動性。
3、葉綠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的結構和功能,理解細胞器間的關系。
4、染色質與染色體間互相轉換的動態(tài)關系。
四、教學過程
問題:病毒具有生命物質中最重要的兩種成分——生命活動的體現者蛋白質和遺傳物質核酸?墒遣《緟s不能單獨存活,病毒只有侵入寄主細胞后才能體現生命的特點。上述事實說明了什么?你能分析這其中的原因嗎?
小結:從物質基礎方面考慮,病毒成分簡單不足以完成復雜的新陳代謝;從結構基礎上看病毒不具有細胞結構——細胞學說指出:細胞是新陳代謝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因此病毒不能獨立進行新陳代謝。病毒必須寄生于活的細胞生物中才能體現生命現象。
問題:根據初中知識,舉例說明細胞生物可以分成哪幾類?它們在結構方面的主要區(qū)別是什么?是否有什么共同的基本結構?
課件演示幾種植物細胞、幾種人體細胞、原核細胞。
小結:討論結果。
高中生物教案 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細胞膜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初步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經歷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自學能力、觀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
3.通過分析科學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過程,闡述科學發(fā)現的一般規(guī)律。
4.認同科學研究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大膽質疑和勤奮實踐的精神,以及對科學的熱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膜的功能和功能。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難點:細胞膜結構的探索歷程。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課伊始,多媒體呈現用臺盼藍染液染色后的死細胞和活細胞顯微鏡圖。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用臺盼藍染液染色時,死細胞會被染成藍色,而活細胞不會著色。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活細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細胞別染色?據此推測,細胞膜作為細胞的邊界,應該具有什么功能?從而引入新課。
(二)新授
環(huán)節(jié)一:細胞膜的功能
教師通過課前的導入試驗,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功能。通過多媒體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細胞膜能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的功能。然后多媒體展示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三種方式圖解,并讓學生結合課本概括總結出細胞膜進行細胞間信息交流的三種方式。
學生分析后,概括總結:①間接信息交流:通過激素;②通過膜與膜結合的信號分子:特定的兩個細胞的細胞膜接觸,信息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細胞,如精卵結合前;③相鄰細胞之間通過通道:攜帶信息的物質通過通道進入另一細胞,如高等植物的胞間連絲。
環(huán)節(jié)二: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
1.教師呈現材料,如材料一:1859年,科學家選用500多種化學物質對植物細胞膜的通透性進行了上萬次的研究。發(fā)現凡是易溶于脂質的物質,也容易穿過膜,反之,不容易溶于脂質的物質,也不容易穿過膜。材料二:科學家對細胞膜化學成分深層分析發(fā)現,細胞膜會被蛋白酶分解。組織學生就材料思考細胞膜的'組成成分。
師生共同總結得出結論: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其次,還有少量的糖類。
2.教師順勢講解:對細胞膜成分的研究發(fā)現,細胞膜主要是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的。此外,還有少量的糖類。其中脂質約占細胞膜總質量的50%,蛋白質約占40%,糖類占2%~10%。在組成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此外還有少量的膽固醇。提出問題:蛋白質對細胞膜的功能有什么影響?
學生思考后,可以知道蛋白質在細胞膜行使功能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即功能越復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與數量就越多。
3.教師提出問題:脂質和蛋白質是如何組成細胞膜的呢?教師呈現材料,材料一:荷蘭科學家Gorter和Grendel用丙酮從人的紅細胞的細胞膜中提取脂質(磷脂),在空氣—水界面上鋪成單層分子,發(fā)現單分子層面積是細胞膜表面積的2倍。材料二:1959年,羅伯特森(J D Robertson)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層結構。
學生思考,教師指導,最終得出細胞膜是一種磷脂雙分子層結構,其中磷脂分子的親水性頭部朝向兩側,疏水性的尾部相對朝向內側。
4.教師多媒體展示熒光標記的小鼠和人細胞融合實驗視頻,提出問題:細胞膜是靜止的嗎?
學生觀看視頻,師生共同總結,細胞膜具有流動性。
環(huán)節(jié)三: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1.多媒體展示1972年桑格和尼科爾森提出的細胞膜流動鑲嵌模型,引導學生結合之前的實驗探究上進行回顧,用自己的話說出基本要點。
教師糾正、展示完整內容并進行詳細講解并補充糖蛋白等相關知識:磷脂雙分子層形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細胞膜上的蛋白質與糖類結合形成糖蛋白。
2.教師引導學生對細胞膜的結構特點和功能特點進行歸納。
學生可以根據流動鑲嵌模型的特點,得到細胞膜的結構特點:一定的流動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側向移動;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三)鞏固
教師多媒體出示幾道練習題,讓學生以搶答的方式進行
(四)小結
學生暢談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教師查漏補缺。
(五)作業(yè)
利用廢舊物品制作細胞膜模型。
四、板書設計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一、細胞膜的功能
1.將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分隔開
2.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3.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二、對細胞膜結構的探索
成分:脂質(約50%)、蛋白質(約40%)、糖類(約2%~10%)
三、流動鑲嵌模型的基本內容
、倭字p分子層構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诘鞍踪|分子有的鑲嵌在磷脂雙分子層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雙分子層中,有的橫跨整個磷脂雙分子層;
、劢Y構特點:一定的流動性;
④功能特點:選擇透過性。
高中生物教案 9
一、考題回顧
高中生物《細胞核的功能》
二、考題解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出示上屆學生制作的真核細胞三維結構模型。設問:
1.你能認出它們中的哪些結構?
2.這些細胞器相互合作,如同工廠的各個車間和部門,這些細胞器如何確保合作無間呢?
學生根據模型識別細胞器,并經討論回答:需要一個控制中心。順勢導入新課。
(二)合作探究,資料分析
結合初中所學知識初步認識細胞核的重要性。
過渡:對于細胞核的認識必須要通過實驗來證明,不能靠猜測,科學家是如何認識細胞核的功能呢?
資料1:美西螈核移植實驗
問:(1)美西螈的體色由什么決定?說明了什么結論?(提供細胞核的美西螈決定,生物膚色由細胞核決定。)
(2)回顧初中克隆羊多莉的產生過程,生物性狀由誰控制?(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動畫展示資料2:蠑螈受精卵橫縊實驗
問:(1)分隔后蠑螈受精卵的兩半有什么不同?出現的不同結果說明什么問題?(一半有核,一半無核的;有核的一半能分裂,無核的一半則停止分裂;細胞核與細胞分裂有關。)
(2)這個實驗結論的得出是體現了實驗的什么原則?(單一變量原則。)
圖片展示資料3:變形蟲去核及核移植實驗
問:(1)如果讓你設計實驗探究細胞核的功能,該如何設計實驗?(介紹變形蟲去核和核移植實驗。)
(2)該實驗的結果說明了什么結論?對照實驗完善嗎?(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
視頻展示資料4:傘藻嫁接與核移植實驗
問:(1)切去帽后長出來的新帽的形狀是由柄決定的?還是由假根決定的?(假根。)
(2)該實驗能否說明傘帽的形狀由細胞核控制?(能。)
(三)歸納總結
師生共同總結:
資料1和資料4主要體現了生物性狀的遺傳由細胞核控制。
資料2和資料3主要體現了細胞代謝是由細胞核控制的。
最后,學生總結細胞核的功能: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四)小結作業(yè)
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
提出問題:結構決定功能,細胞核具有怎樣的結構才能具有這樣的功能呢?引出下節(jié)課對細胞核結構的學習。
【板書設計】略
【答辯題目解析】
1.在教材中這節(jié)課提到了制作真核細胞的模型,請問是哪種類型的模型?你能再列舉一些例子嗎?
【參考答案】
教材中嘗試制作的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屬于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的概念是指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特征的模型。比如: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化的模型、血糖調節(jié)的`模型等都是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操作簡便,形象并且可以多次重復加深印象;而且物理模型建構的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另外,生物教學中所涉及的模型還有概念模型和數學模型。)
2.簡單說說染色體和染色質的異同點。
【參考答案】
染色質是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染色的物質,它與染色體是在細胞周期不同階段相互轉變的形態(tài)結構。染色質指間期細胞內由DNA、組蛋白、非組蛋白及少量RNA組成的線性復合結構,是間期細胞遺傳物質的存在形式。染色體是指細胞在有絲分裂或減數分裂過程中,由染色質凝聚而成的棒狀結構。二者之間的區(qū)別不是在化學組成上,而是在構型上,反映出它們處于細胞周期的不同階段。
高中生物教案 10
一、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印尼火山爆發(fā)的文字資料,闡明群落的演替過程。
2.通過比較兩個演替過程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掌握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3.通過教師舉例不同類型的頂級群落,明確頂極群落的概念。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群落演替的概念。
難點:群落演替的概念。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森林群落的圖片,提問:這是是什么群落?具有怎樣的特點?
(森林群落;具有復雜的種間關系,處于一個動態(tài)平衡中。)
追問:這樣穩(wěn)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產生的?如果現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壞后,會發(fā)生些什么樣的變化?引發(fā)學生思考,引出課題——《群落的演替》。
(二)新課教學
1.演替的概念
多媒體展示印尼火山爆發(fā)后的群落變化示意圖,組織學生分組討論:
(1)火山爆發(fā)后,在裸地上先長出的小草和出現的蜘蛛,能不能將他們統(tǒng)稱為群落?如果是群落,那穩(wěn)定性怎么樣?
(是群落;穩(wěn)定性非常弱。)
(2)后面形成的小樹林算一個群落嗎?那么,小樹林這個群落和前面有小草、蜘蛛的群落還是同一個群落嗎?為什么?
(小樹林應該是群落;不是,因為物種組成不一樣,而且種間關系和空間結構都發(fā)生變化。)
教師帶領學生一同總結群落演替的概念。
(上述群落演變的過程是一些物種取代另一些物種、一個群落類型取代另一個群落類型的過程,這個過程直到出現一個穩(wěn)定的群落才會中止。群落這種依次取代的現象就叫做演替)
教師補充講解:水生群落與陸生群落一樣也要經歷演替的`過程。
2.演替的類型
過渡:那是不是所有的演替都是像剛剛各位同學看的從裸巖演替過來的呢?
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想想日常生活中,農田被棄耕后演替的過程。提問:這種演替和發(fā)生在裸巖上的演替過程有什么異同之處?
(起點不同,一個是從裸巖開始,而一個是從棄耕的草本植物開始的。但最后都走向了森林階段。)
教師總結:群落演替如果是在從未有任何生物定居過的裸巖、沙丘和湖底開始,這種演替就是原生演替。如果是由于火災、洪災和人為破壞把原有群落毀滅,在毀滅群落基質上所進行的演替就是次生演替。
教師補充講解:一般來說,次生演替的基質和環(huán)境條件比較好,因為原有群落毀滅后總會留下大量有機質和有生存力的孢子和種子等。次生演替經歷的時間比較短。
3.頂極群落
過渡:演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那演替是不是永無止境的?
(不是的)
教師總結:群落演替到與當地的氣候和土壤條件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候,演替就不再進行。在這個平衡點上,群落結構最復雜也最穩(wěn)定,只要沒有外力干擾,它將永遠保持原狀。演替所達到的這個最終平衡狀態(tài)就叫頂極群落。
(三)鞏固提升
教師展示群落演替的圖片,思考群落演替會導致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增加嗎?為什么?
(會;群落演替是向著群落結構復雜和穩(wěn)定的方向進行,物種的種類也將增加。)
(四)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分享本節(jié)課的收獲。
(演替的類型,頂極群落等。)
(五)布置作業(yè)
查閱資料:完成“外來物種入侵對群落穩(wěn)定性影響”的科普文章。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 11
一、教學目標
1.說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2.培養(yǎng)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學會從個性中歸納共性的科學方法。
3.認同科學探索是一個曲折漸進的過程。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難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三、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我愛范文,導入新課
教師展示水華與多種藍藻圖片,簡單介紹水華與藍藻之間的`關系。淡水水體富營養(yǎng)化會使得藍藻生長過度,導致水華的產生,影響水質和水生動物的生活。教師提出問題:那藍藻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物呢?
(二)新課講授
1.教師分別出示藍藻細胞和植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圖,讓學生識圖、辨認、歸納和總結。提問:
(1)相較于植物細胞有成形的細胞核,藍藻細胞有什么不同?(藍藻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植物細胞有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
(2)藍藻細胞的細胞質中有什么結構?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有哪些結構?(藍藻細胞的細胞質中只有核糖體,植物細胞的細胞質中有核糖體和線粒體等多種細胞器。)
2.教師分別出示藍藻細胞和細菌細胞的結構圖,提問:二者在細胞結構上有何共同特點呢?
(兩者均沒有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是擬核。細胞器方面,只有核糖體一種細胞器。)
3.教師總結:科學家根據細胞有無以核膜為界的細胞核,將細胞分為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那藍藻細胞、細菌細胞和植物細胞中,哪個是真核細胞?哪個又是原核細胞呢?(藍藻細胞和細菌細胞為原核細胞,植物細胞為真核細胞。)
4.教師提問:同學們總結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完成下面的表格。
(三)鞏固提升
教師講解藍藻有個“藻”字,它能不能也能光合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作為原核細胞,沒有葉綠體,藍藻是如何進行光合作用的呢?請同學仔細觀察藍藻模式圖,看看有什么新發(fā)現。引導學生發(fā)現藍藻雖然沒有葉綠體,但是有藻藍素和葉綠素,依舊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四)小結作業(yè)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
作業(yè):學生課下查閱有關水華的資料。
四、板書設計
高中生物教案 12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2)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3)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2、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樹立結構與功能相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能力方面
。1)通過自主對比觀察幾種氨基酸的結構,思考討論后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培養(yǎng)觀察分析能力。
。2)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的、信息內容的同時,培養(yǎng)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蛋白質的功能。
(2)氨基酸的結構及其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教學過程
【導入】圖片
導入:播放電影《蜘蛛俠》的片段,
問:電影中的主人公是誰?他最有力的武器是什么?
展示:
、藕诠褘D蜘蛛的圖片,黑寡婦蜘蛛因為它蛛絲中的“蛛絲蛋白”,使得他的蛛絲的強度異常的高。
、茻晒馑傅膱D片
問:這是什么生物?為什么它們能發(fā)出美麗的熒光?
問:從這些畫面中我們應該不難發(fā)現這些神奇的生命現象是由誰來承擔的?
引出今天這節(jié)課的主題。
展示:一些食物(肉、蛋、乳等)
問:為什么我們經常說這些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很高?
問: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那么人體中的蛋白質又能承擔怎樣的生命活動呢?大家想不想和我一起到人體中去進行一次旅行?
創(chuàng)設情景:三維透明人體場景。
、庞^看人體骨骼肌的三維動畫,并問:構建肌肉的主要結構物質是什么?這又說明蛋白質可以具有怎樣的功能?
、平又寣W生觀察在人體中可以發(fā)生的4個生命活動的場景,并問:在這樣的4個場景中分別涉及到了哪些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又各自具有怎樣的功能呢?
、强偨Y:蛋白質在生物體中承擔的功能多不多?概括出蛋白質的功能,“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講授】教師學生
過渡: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蛋白質們能夠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這是否和他的功能有著某種必然的聯(lián)系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掀開它的神秘面紗吧!研究表明蛋白質的結構是復雜的,可是這種復雜的分子卻是由一些結構簡單的氨基酸分子作為基本單位所構成。所以認識蛋白質的結構,首先就必須了解氨基酸的結構
創(chuàng)設情景:利用比喻,講述“4個氫兄弟”和“兩個強大勢力集團”的斗爭故事,讓學生了解,“化學鍵”、“羧基”、“氨基”這些基團和它們的一些書寫方法,以及是如何由“甲烷”到形成“甘氨酸”這種氨基酸的,為后面認識構成生物體蛋白質、氨基酸的結構,以及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打下鋪墊。
過渡:氨基酸會不會只有甘氨酸一種呢?告訴學生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其它的氨基酸吧!
創(chuàng)設情景:擁有4種氨基酸的一個表格:
提問:比一比這4種氨基酸,從4個“鄰居”的角度來看,有幾個“鄰居”相同?幾個“鄰居”不同?
提問:其實其它的氨基酸也都符合這一規(guī)律,能否根據這一規(guī)律將約20種氨基酸用一個結構通式表示出來?
活動:邀請兩位學生主動到黑板上演板,其他學生嘗試在紙上書寫。
請學生評價演板的兩位同學嘗試寫出的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教師最后總結,并針對錯誤進行說明。
提問:
、庞^察結構通式,不同的氨基酸在結構上只是什么不同?那么甘氨酸和丙氨酸的R基是什么?
、朴^察結構通式,氨基酸們都擁有哪些相同的元素?那么蛋白質呢?
、窃賮碛^察結構通式,和剛才的.4種氨基酸,問道:如果說從氨基和羧基的角度來看這些氨基酸又有哪些共同結構特點。(學生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從氨基和羧基的數量;氨基與羧基的連接方式兩個方面考慮)
總結:對氨基酸共同結構特點進行總結,并指出只有同時滿足共同結構特點的氨基酸才是構成生物體蛋白質的氨基酸,否則不是。
過渡:現在我們知道了氨基酸的結構,但是由氨基酸作為基本單位又是如何形成蛋白質的呢?指出是“相互連接”。
活動:請一位同學到前臺來,和我做同樣的一種姿勢伸展雙臂,兩腿并攏,讓學通過今天課的內容進行聯(lián)想,可以想到什么?問:我和這位同學連接起來時最簡單的方式是什么?再問:那么氨基酸在相互連接時是否也有“左右手”,以及“握手”的地方呢?
創(chuàng)設情景:觀看flash動畫(蛋白質的形成)
提問:
、琶枋霭被岱肿娱g是如何“相互連接”的?
⑵有沒有“左右手”和“握手的地方”總結出“肽鍵”
、请m然和手牽手有相似的地方,但又沒有不同的地方?總結出這種“相互連接”稱為“脫水縮合”
、冗@是不是一種新的分子,指出“二肽”
、啥倪能繼續(xù)進行“脫水縮合”嗎?
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總結出“三肽”,“多肽”,“肽鏈”,以及一條“肽鏈”中“肽鍵數”,“脫去的水分子數”,和“氨基酸數”之間存在的數量關系。
總結:氨基酸形成蛋白質大致經過了哪幾個階段?
過渡:展示一些常見蛋白質的結構圖片,指出這些蛋白質能形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并指蛋白質的種類有1010—1012可是構成這些蛋白質的氨基酸只有約20種
這些氨基酸怎能形成數量如此多的蛋白質分子呢?
活動:講學生分成每6人一組,請其中一組的同學到臺上來扮演氨基酸,其它組相互同學討論,是什么原因導致了蛋白質分子結構的多樣性,請2組學生代表發(fā)表蛋白質分子多樣的原因。
評價并總結: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思考:為什么蛋白質能承擔如此眾多的功能?
課后小結
在今天的這節(jié)課里,我們不僅獲取蛋白質的基礎知識,而且大家應該感受到蛋白質對生命的意義:生命世界是豐富多彩,五彩繽紛的,離開了蛋白質,這一切還存在嗎?不過蛋白質是生命的主要承擔者,可它們是生命活動“操縱者”嗎?它們又會是一種怎樣的化合物呢?這個問題就留給下節(jié)課吧!
扎實嚴謹,聯(lián)系實際
1、扎實嚴謹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應當扎扎實實抓好生物概念、生物規(guī)律等基礎知識的教學,在具體教學中,要搞清生物要領的形成過程,講清生物概念的定義、含義及特性等,有時需要通過舉例、作圖等手段讓學生加深對抽象生物要領的理解。對生物規(guī)律的講解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歸納等思維活動得出結論,同時要講清生物規(guī)律的適用條件和范圍及生物規(guī)律中各生物量之間的關系,必要時對其相關的`概念規(guī)律要加以比較區(qū)別,消除學生對生物概念規(guī)律的模糊感。
在習題講析中,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啟發(f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挖掘隱含條件,抽象生物情境,提出規(guī)律列式求解,做出結論并加以討論等,做到解題過程步驟完整,推理嚴密。
2、聯(lián)系實際
生物課堂教學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應用,這既是生物學科特點的必然體現,也是適應素質教育的迫切需要的表現。
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盡量列舉大量的生活、生產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現代科技知識,這樣可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在習題的講析中,選例除了要注重習題的典型性外,更要注意習題的實用性,以及滲透相關學科知識的結合性。
加強課堂演示實驗教學,除了課本上必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應當善于觀察,挖掘生活實例中的生物原則,設計一些實驗裝置在課堂上演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中生物教案 13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是必修2《遺傳與進化》的第二章第二節(jié),其根本是解釋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實質。減數分裂與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緊密相連,減數分裂又是高中生物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學好本節(jié)課是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目標:說出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依據和實驗依據;
會用有關基因和染色體的知識說明孟德爾遺傳定律的實質;
☆能力目標:嘗試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情感目標:認同基因是物質的實體;
認同觀察、提出假說、實驗的方法在建立科學理論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學習科學家敢于懷疑的科學精神
(三)重難點的確定
※教學重點: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理論假說和實驗依據;
孟德爾遺傳規(guī)律的現代解釋
※教學難點:運用類比推理的方法,解釋基因位于染色體上;
基因位于染色體上的實驗依據
二、教學策略
啟發(fā)式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不斷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猜想、實驗并得出結論。比如問題探討中“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lián)想到什么?”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答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甚至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探究式學習法:現代教學論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僅僅通過教師的傳授及學生個體的主動學習是不夠的,教學任務需要更多地依賴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作用以及群體協(xié)商與對話等教學情境來實現。所以本節(jié)課除了傳統(tǒng)的傳授法之外,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達到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它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主動探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重要的潛在作用。
三、教學設計思路
1、以“類比推理”的科學方法為一條主線
2、以“假說——演繹”的科學方法為課堂的'第二條線索
薩頓假說的證據——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中體現了“假說——演繹”的方法。
五、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問題導入
問題探討: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再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lián)想到什么?(這是教材上設計的問題,非常地好,好在很容易使學生將遺傳因子與染色體聯(lián)系起來,如果學生能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回答出遺傳因子在染色體上,哪怕說“遺傳因子是不是就是染色體,”那我們這堂課已經成功了一半。
(二)小組合作學習(通過類比推理讓學生從感性上接受基因在染色體上)
通過上面的導入很容易過渡到薩頓的發(fā)現以及假說,但是要說明一點,假說的提出不是無根據的亂說,而是通過“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因為薩頓發(fā)現基因和染色體存在明顯的平行關系(這里面需要給學生介紹科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類比推理,并強調其重要性)。
基因的行為染色體的行為體細胞中的來源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左體細胞中的存在形式成對存在成對存在在配子中的存在方式在配子中,成對中的一個
同左在配子形成和受精時保持完整性和獨立性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形態(tài)結構形成配子時的行為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小組合作學習“思考與討論”:
你同意以上的分析(指基因在染色體上)嗎?如果你也認為基因在染色體上,請你在圖中染色體上標注基因符號,解釋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實驗。(P28圖)
這個“思考與討論”必須讓學生來完成,當學生將基因標注在染色體上之后,會發(fā)現不管是F1還是F2代,結果與前面孟德爾所做的實驗(還沒有發(fā)現減數分裂之前)完全是一致的,到這個時候學生會有這種感覺:將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標注在染色體上是一點都沒有問題。
(三)摩爾根的實驗
由推理得出的結論并不具有邏輯的必然性,其正確與否,還需要觀察和實驗的檢驗。
介紹摩爾根的果蠅雜交實驗(實驗圖解)
1、摩爾根關于果蠅眼色的遺傳實驗:
P紅眼(雌) ×白眼(雄)
F1紅眼(雌、雄)
F2紅眼(雌、雄)白眼(雄)
3/4 1/4
F2紅眼和白眼之間的數量比為3:1,遺傳表現符合分離定律,表明果蠅的紅眼和白眼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提出問題:
根據哪一個雜交組合判斷出果蠅的顯性性狀?為什么?
果蠅的白眼性狀遺傳有什么特點?是否與性別有關?
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展示果蠅的染色體圖譜,介紹常染色體與性染色體。提出問題:
若控制此對性狀的基因在常染色體上,那F2代表現性及比例如何?
學生思考并畫出遺傳圖解。
設想: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性染色體上
P XWXW紅眼(雌) × XwY白眼(雄)
高中生物教案 14
一、教學目標
1.能用結構與功能觀說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2.通過歸納與概括,總結出細胞分化的意義。
3.基于對細胞分化事實的理解,能夠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4.感受生命的奧秘,形成珍愛生命的價值觀。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細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及意義。
難點:細胞分化的原因及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展示細胞分裂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是通過什么過程實現的?
(細胞數量增多,細胞分裂。)
展示細胞分化的Flash動畫,提問:細胞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細胞種類增多。)
引出細胞分化,提問: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導入新課。
(二)新課教學
1.細胞分化的概念
自主閱讀教材,提問:分化的概念?
(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叫做細胞分化。)
教師補充: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一般來說,分化了的細胞將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狀態(tài),直到死亡。
2.細胞分化的意義
多媒體展示結腸黏膜上皮、骨、神經組織和腎小體的圖片。提問:這四幅圖片的組織和器官各有什么功能?
(結腸粘膜上皮細胞起著保護的作用,又能分泌特殊的`分泌液;骨在人體內起著支撐的作用;神經組織可以傳遞神經興奮;腎小體可以過濾血液形成原尿。)
追問:這說明細胞分化有什么意義?分組討論。
(①細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現象,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②細胞分化可以形成具有特定形態(tài)、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和器官,使生物體能夠正常發(fā)育。③細胞分化使多細胞生物體中的細胞趨向專門化,有利于提高各種生理功能的效率。)
展示資料:在紅細胞中,與血紅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處于活動狀態(tài),與肌動蛋白合成有關的基因則處于關閉狀態(tài);在肌細胞中則相反。提問:細胞分化的原因是什么?
(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不同的細胞中DNA的狀態(tài)是不同的。)
(三)鞏固提高
提問: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的意義一樣嗎?
(細胞分裂只能繁殖出許多相同的細胞,只有分化的細胞才能形成不同類型的組織或器官,細胞分化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
(四)小結作業(yè)
1.小結:教師總結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
2.作業(yè):查閱資料分析,思考分化的細胞,能不能發(fā)育成完整的個體?
高中生物教案 15
。ㄒ唬﹪@一個中心、突出兩個重點
。ǘ┳ズ靡韵鹿ぷ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生物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
。1)加強校本培訓管理與監(jiān)督,務實、高效有針對性地搞好校本培訓,客觀、真實地做好第二輪中小學繼續(xù)教育終結性評價,迎接省級驗收、檢查。以培促學、以查促訓,走“內涵式”培訓之路,不斷提升教師的實踐智慧和師德水平。
。2)抓好骨干教師培訓,以創(chuàng)新模式、提煉培訓成果為重點,拓展新思維,開創(chuàng)新局面。青年教師除參加校本培訓外,重在自主學習、專業(yè)教師指導。指導教師對培養(yǎng)對象在教學及實踐研究方面具體引領。師徒均做好讀書筆記以及活動記錄。
2、突出課堂教學規(guī)范化,教學管理規(guī)范化。
(1)建立健全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明確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職責,進一步規(guī)范教育管理和教師的教學行為。
。2)強化教師的質量意識,促進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促進學校管理步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軌道。
3、加強校本研訓,穩(wěn)步實施我校校本研訓方案。
。1)按照市教培院的要求,繼續(xù)實行校本教研制度“七落實”和教師校本教研“七個一”要求;加強對校本教研方式的研究,提高校本教研的實效性;豐富研訓方式,探索研訓一體化模式。
(2)本學期校本研訓的重點:研究解決教育教學實際問題,幫助教師從多角度反思,促進教學方式的轉變。幫助教師學會教學,實現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促進學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和可持續(xù)發(fā)展,重建學校文化。
(3)遵循“三級培訓,以校為本”的原則,把基地培訓和校本研修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網上全員培訓資源和遠程教育手段。定期聘請專家、學者來校講課,充分發(fā)揮校內名優(yōu)教師的優(yōu)勢,開設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教師需求的培訓課程,使廣大教師都能在培訓過程中有所獲,學有所用。
4、加強課題研究,促進教學質量提高。
。1)繼續(xù)加強對“十一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的指導與管理,做好“十一五”市級規(guī)劃課題的中期檢查評估工作。鼓勵“小課題”或“個人課題”的申報,提高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確保課題申報質量。
。2)積極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合理利用網上資源,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課堂教學為渠道,以教研促進教師的成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5、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研究與管理
6、規(guī)范教學過程,建立網絡教研激勵機制。
。1)各備課組積極運用網絡技術開展教研活動,放大教研功能,提高教研效率。充分利用學科博客群組,探索網絡教研與傳統(tǒng)教研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新型教研方式。引導教師充分運用教育網資源,實現網上教研,利用網絡開展專題研究與課題實驗研究,及時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2)建立學科博客群組,對教學計劃、備課、課堂教學、檢測、高考、中考備考等實行同步指導,轉變教研方式,提高教研效率,促進廣泛交流,形成資源共享機制。
7、加強對本屆中考、會考、高考的科學研究和備考工作,提高備考效率。
。1)認真分析在考試中所暴露出來的具體問題,找準原因,研究對策。
。2)各老師要在第一周內制定出學科復習計劃。各備課組要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認真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應考計劃,減少應考的盲目性、隨意性。各科任教師要與一所重點校的同科教師聯(lián)系,定期上門聽課、取經、交流信息等。
8、抓實常規(guī)教學教研工作
。1)繼續(xù)抓好教研組的規(guī)范管理。教研組長要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組織實施學校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原則上隔一周開展一次教學教研活動。要以發(fā)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為主渠道,進行學法指導、教學基本功的訓練以及教學手段改革等方面工作,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2)加強集體備課制度。凡兩人以上任教同一年級,同一科目的學科,都要成立年組備課小組,選定備課組長。備課組長要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按備課要求,逐項落實,并認真做好記錄,每二周送一次考勤。
。3)加強“三本”檢查的力度。本學期將定期或不定期檢查“三本”(即教案、學生作業(yè)批改情況以及教師聽課本)。教案以及作業(yè)批改均按學校制定的《教學常規(guī)管理制度》執(zhí)行,計劃《生物組教學教研工作計劃》。聽課次數按教育局的要求進行。
(4)繼續(xù)加強對生物實驗室的管理和使用,充分發(fā)揮實驗室的作用。開足開好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 】相關文章:
高中生物教案12-18
高中生物的教案12-15
高中生物教案12-07
高中生物教案范文12-18
【推薦】高中生物教案11-19
【熱門】高中生物教案11-19
高中生物教學教案11-30
高中生物教案【熱門】11-18
【薦】高中生物教案11-20
高中生物教案【薦】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