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diào)整。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一、文本解讀:
《尊嚴》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三篇課文。本單元是以“誠實待人”為專題編寫的,要求學生潛心會文,在感受人物思想品質(zhì)的同時,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尊嚴》是一篇故事內(nèi)容簡單卻具有極強哲理性的文章。本文對哈默有骨氣、有毅力、有自尊的形象塑造是通過對他的外貌、動作和語言的細致描寫來展現(xiàn)的。而對爾杰克遜大叔尊重他人,維護他人的長者風范卻暗含在他對主人翁哈默維護自尊的請求中。鎮(zhèn)長杰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可他百分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這是課文的中心所在,也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在學生中做了一個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學生的理解都是在淺表層次,口號式、標簽式的`答案居多,還有的孩子不理解哈默為什么不先吃飯,后干活?我想,教學中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們有必要讓學生明白:無論是先吃飯還是先干活都是以自己的勞動去換取報酬的,都是一種尊嚴,而哈默的固執(zhí),正是他與眾不同的人格。它是一種堅守問題,是哈默在堅持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它體現(xiàn)了哈默的自尊嚴和責任,體現(xiàn)了自尊自立的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讓他得到了杰克遜的賞識與尊重,同時,這也是他日后獲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正確理解尊嚴、逃難、款待、疲憊不堪、狼吞虎咽等詞語。
2.有感情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進一步體會描寫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的句子,體會人物形象。
3.正確理解尊嚴的含義。
三、重點難點:
理解“別看他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但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边@句話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
理解“尊嚴”一詞的意思;讀熟課文,預習課后生字。
2.教師準備:
查找和“尊嚴”有關的資料;制作課件。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語文七色光三”中安排了4項內(nèi)容:“練”是讓學生在具體的運用實踐中區(qū)別“她、他、它”的用法!叭辗e月累”中安排的是一首優(yōu)美的小詩,鼓勵學生熟讀并背誦下來,更鼓勵學生在課后再多讀、背這樣的詩!爸R窗”中介紹了幾個特別的日子,告訴學生還要記住父母的生日。“聽”的訓練,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傾聽,了解短文內(nèi)容,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想象,講故事。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一理念。根據(jù)單元主題設計的相關語文學習活動“語文七色光”,體現(xiàn)了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多途徑,突出了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課內(nèi)外的溝通、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及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以體現(xiàn)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增強學習語文的信心,不斷提高語文素養(yǎng)。
教學目標
1毖嵴確使用人稱代詞。
2蓖ü反復朗讀掌握詩歌的韻律美和意境美,激發(fā)學生積累詩歌的興趣和愿望。
3比醚生了解并記住幾個特殊的節(jié)日,培養(yǎng)學生對親人的關愛之情和對家庭的責任感。
4蓖ü聽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聽記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策略
結合本單元“關心、幫助他人”的主題和學生的實際,建議采用以下的方法。
1痹⒘廢壩謨蝸分小R導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游戲、有趣的活動和生動的情境中,認識語言、積累語言,開闊視野。
2幣孕∽楹獻鶻渙韉姆絞劍讀一讀,背一背,說一說,想一想,演一演,使學生在盡情享受快樂學習的同時,既能發(fā)展獨立思考的能力,又能達到同學間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練
1.讀一讀這3句話,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議一議每句話中應填哪個“tā”(她、他、它)?(提示學生區(qū)別“他、她”時,可根據(jù)字的偏旁識記,而“它”的字形結構是與人無關的,所以在表示除人以外的其他事物時,用“它”。)
3.照樣子,互相說幾個這樣的句子。
二、日積月累
1.課件出示詩歌《摘星星》。
2.自己讀一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4.同桌互相練習背一背。
5.延伸知識:像這樣的小詩你還會嗎?
6.布置學生課下再搜集這樣的小詩,準備好后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
三、知識窗
1.讀一讀。
2.小組內(nèi)互相說一說都知道了什么。
3.引導學生說一說父母的生日:父母的生日分別是哪一天,你給父母過過生日嗎?
4.說一說今年的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老人節(jié)是哪一天,在小組里互相說說你想在這些節(jié)日里為他們做點什么。
5.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特別的日子,該怎樣做?
四、聽
1.看圖,仔細聽錄音,想想這個故事講了什么內(nèi)容。
2.再聽錄音故事,說說胖胖的小手都為家人做了什么。
3.想一想,蘭蘭長大以后,這雙小手還會幫助家人和別人做哪些事情?同桌互相說一說。
4.小組內(nèi)互相講一講這個故事,并分角色演一演。
5.指名講故事,表演。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作的意思,體會作者妙手鋪排,渲染氣氛的筆法。
2.理解、品味詞中的千古名句。
3.把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學會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
教學重點:
抒情主人公“那人”形象的把握。
教學難點:
千古名句的理解及形象之外所給人的豐富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 激情導入
同學們,南宋詞人辛棄疾有句話“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歷來被人傳誦。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有人說,那是辛棄疾在尋找他的伊人,也就是文章中的“那人”;也有人說,“那人”就是辛棄疾自己;還有人說,“那人”不是指人而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眾說紛紜。今天我們來賞析一下這首詞,看作者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
二、簡介背景:辛棄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饒,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因此,字里行間有種高潔的氣質(zhì),但是也有孤獨寂寞的顯露。
三.初讀體會
1. 自由朗讀文章(結合文章注釋提問,元夕之夜你在做什么,見到什么場景,那這首詞又寫了怎樣的場景)
2. 個別朗誦(正音)
3. 再讀詞文,分組討論上下片內(nèi)容。
四.賞析詞文
(我們來分享一下大家對這首詞的理解)
1. 本詞既然以“元夕”為題目,那么詞中從哪些方面來寫元宵節(jié)的盛況的呢?下面我們請幾個小組派代表說一下。
( 提示 :A.焰火:如花樹如星雨——形態(tài)之美。
B.車馬:寶馬雕車香滿路——服飾華貴,觀者之盛。
C.音樂:鳳簫聲動——音樂美妙。
D.花燈:玉壺光轉——光彩奪目
E.士女: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妝扮、情態(tài)之美。
總結:上片反復渲染了一個動態(tài)的絢麗的燈節(jié)之夜。車多、人多、燈多;焰火美、音樂美、花燈美、服飾美、情態(tài)美。作者調(diào)動視覺、聽覺、嗅覺多種感覺器官,極盡渲染烘托,寫出了元宵節(jié)的熱鬧非常,盛況空前。)
2.元宵節(jié)盛況的描寫中既寫景,也寫人。上面我們看了熱鬧的景象,那文中又出現(xiàn)了幾類人,主角是誰?請分析概括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提示:兩類人:“笑語盈盈”的仕女;“燈火闌珊處”的那人。
主角:“燈火闌珊處”的伊人。
形象: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
3.寫景、寫人起到什么作用?(既然主角是“那人”,文章卻用十三句中的九句來寫景,寫別的喜歡熱鬧的女子,對于寫主角有什么作用和好處嗎?
提示:寫景寫人都是為了反襯女主人公。A.景越熱鬧,越見“那人”處境的寂寞與孤獨。B.他人越高興,笑語歡快,就越見“那人”的脫俗與淡泊?傊,這都是為了襯托“那人”的,這不是喧賓奪主,通過對賓的著重描寫,正起到了加強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采用烘云托月之法,用意全在烘托那人。)
4.作者為什么要寫這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梁啟超在《藝蘅館詞選》中評論 “自憐幽獨,傷心人自有懷抱”,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提示:從作者身世看,這首詞大約作于被罷職閑居期間,置身熱鬧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實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簡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寫出作者盡管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志愿,也不愿隨波逐流過著醉生夢死的奢華生活,而甘愿在這瘋狂的熱鬧中獨守著孤高、淡泊,自甘寂寞。)
五.知識遷移:
一篇文學佳作的藝術魅力,常常不止于它所塑造的藝術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它又可以在形象之外能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和深刻的啟示。例如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也是做學問三境界)。
A.“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的《蝶戀花》)。這首詞是寫離別的痛苦。閨中人一夜難眠,晨起登高,極目遠眺,西風黃葉,天涯路長,想和思念的人通個音信,卻因山長水闊而不知道他在何處。這句詞富有哲理,王國維以此說明第一境界:高瞻遠矚,選定目標。故也稱為“立志”。
B.“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寫思念一個女子,為了她,自己一天天憔悴下去也在所不惜。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二境界: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故也稱為“追求”。
C.“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元夕》)。這首詩寫上元之夜,燈月交輝、車馬喧鬧。觀燈女郎,笑語幽香,飄然而過。然而意中人千尋萬覓,杳無蹤影,似乎已經(jīng)絕望了。誰料驀然回首,竟看見他在燈火闌珊之處。悲喜交集,戛然而止,令人回味無窮。王國維以此比喻為第三境界:豁然開朗,親手得之。故也稱為“獲得”。
規(guī)律總結:
渲染就是通過對環(huán)境、景物或人物的行為、心理的描寫、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古典詩詞中常常運用這種表現(xiàn)手法。如杜甫的《登高》,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眼前的秋江之景,引發(fā)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調(diào)。
再如柳永的《雨霖鈴》,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送別的環(huán)境,點出離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作者濃墨重彩,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極力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加重了離愁別恨,為全詞定下了凄涼傷感的基調(diào),真正做到了字字寫景、字字含情
方法指導:
如何區(qū)分渲染和烘托兩種手法及其作用?渲染本來是國畫的一種手法,在需要強調(diào)的地方,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畫面,顯出物象陰陽向背,以加強藝術效果。詩歌則往往用來對環(huán)境、景物等進行描寫,這些描寫是作多方面的正面描寫形容,以突出形象。如孟浩然《早寒有懷》:“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我家湘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歸帆天際看。迷津預有問,平海夕漫漫!边@首詩寫寒秋時節(jié)詩人漫游長江下游時所產(chǎn)生的思鄉(xiāng)的悲哀和對前途的迷惘。首聯(lián)“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寫出深秋時節(jié)的景象。木葉漸脫,北雁南飛,北風呼嘯,渲染出秋天寒冷,凄颯的氣氛。詩人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事物從正面極力描寫秋寒,這是渲染的手法。
烘托本是中國山水畫的傳統(tǒng)手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涂抹,使物象明顯突出。用在詩文中則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一)》:“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笔茁(lián)從大處落筆,寫深秋的蕭殺凄涼景象,頷聯(lián)寫天上地下,江間關塞,到處驚風駭浪,動蕩不安,蕭條陰晦,這種景象使詩人翻騰起伏的憂思和胸中的郁郁不平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這些景物描寫是從側面著意,用筆墨于景物,實則形象地襯出詩人的思想情感,是烘托手法。
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并不意味著兩者可以等同,而只是說明這兩種表現(xiàn)手法往往緊密結合在一起使用。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們說,渲染氣氛,烘托情感。像上面孟浩然《早寒有懷》先渲染出一幅秋天寒冷凄颯的氛圍,再通過這種氛圍烘托出詩人思歸的哀情和前途渺茫的愁緒。杜甫《秋興八首(其一)》先渲染一種沉郁悲壯、蕭條涌動的濃重悲涼的氛圍,再以這種氛圍烘托內(nèi)心的情感。
烘托是一種側面描寫,即為了突出主要方面,作者從次要方面下筆,加以修飾和陪襯。烘托又稱烘云托月,為了突出月亮的`美,而從云寫起;或為了表現(xiàn)紅花的美,反復地刻畫綠葉。所以烘托的“托”略帶“襯托”的意思。如《陌上桑》:“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弊髡邔π姓摺⑸倌、耕者、鋤者種種描寫,就是從側面來烘托羅敷的美。渲染則是為了營造某種氣氛或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而對景物或聲音進行描寫。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作者開頭寫寒蟬凄慘悲切的叫聲,目的是為下文的離別渲染一種凄涼、傷感的氣氛。
課堂訓練
比較李清照的《永遇樂》和辛棄疾的《青玉案》在立意和表現(xiàn)手法上的異同。
《永遇樂·元宵》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jié),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風鬟霜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答:這兩首詞的共同之處:二者都是以元宵燈節(jié)作為描寫對象,借以寄托另外的思想感情。在表現(xiàn)方法上,都用了對比手法,極寫元宵盛況,反襯出一位獨處于燈火稀落之處的孤高女子,借以表現(xiàn)自己不同流俗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抒發(fā)的是身世之感和家國之悲。用比喻、白描、對比、渲染、以樂寫哀等手法。
其不同之處是:辛詞只直接對過去的元宵沒有牽涉,而李詞對今年的元宵的用筆方式與辛詞不同,并沒有真正突出其繁華場面,而用較多的筆墨來回憶“中州盛日”的元宵。
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立意不同。李詞所抒發(fā)的是家國之慨和身世之感,而辛詞則是表現(xiàn)了不同流俗的理想追求,從政治層面來說,是對朝廷奉行投降國策并由此帶來的政治現(xiàn)實的不滿,從而表現(xiàn)自己的政治操守和高潔的人格。在對比手法上,二者也有所不同,李詞除了今昔對比外,還從人與我、樂與悲等多方面進行對比,辛詞主要是將世俗與“那人”進行對比。李詞表面極寫元宵節(jié)燈火輝煌、萬人徹夜狂歡的場面,諷刺南宋統(tǒng)治者只知沈醉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復國。詞中繁華的景象,襯托出一位自憐幽獨,脫俗不群的美人形象,從中表現(xiàn)了詞人唯我獨醒,不隨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六、布置課后作業(yè)
1《全優(yōu)設計》p111第六 第七題
2整理筆記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一、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二、體會運用對比和夸張進行諷刺的方法。
三、體會通過語言、動作表現(xiàn)人物性格的寫法。
【教學重點】
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ㄒ唬⿲胄抡n。
如果說《孔乙己》是一個充滿笑聲的悲劇,控訴了科舉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個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那么今天,當我們認識又認識一位古代知識分子——范進,他原來也是個下層知識分子,年近半百終于考中了舉人,命運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學習從清代小說家吳敬梓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節(jié)選的課文《范進中舉》。
。ǘz查預習。
1、《儒林外史》是一部怎樣的小說?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三)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nèi)容。
請同學繪聲繪色地復述范進中舉后發(fā)瘋的丑態(tài)。
(四)討論:
1、范進為什么會發(fā)瘋?
2、范進是怎樣的一個人?說出根據(jù)。
主要是兩點:
、贌嶂怨γ摚瑝裘乱郧筌Q身于統(tǒng)治階級行列。所以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xiāng)試;一旦中舉便樂極發(fā)瘋。
、谔搨巍堗l(xiāng)紳送銀子,范進“再三推辭”,“才把銀子收下”?蓮堗l(xiāng)紳剛走,“范進即將這銀子交與渾家打開看,”可見推辭是假意。
3、孔乙己淪為乞丐,可范進中舉了“老爺”,兩個人的命運相反,為什么說《范進中舉》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的毒害?
兩個人思想本質(zhì)是一樣的。在封建社會,下層知識分子憑科舉道路而改變社會地位的只是極少數(shù),若范進考不中,命運也將是凄慘的。所以寫范進中舉后而發(fā)瘋正是從另一個角度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4、通過范進這個藝術形象,我們可以看出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舉制度對整個社會尤其是對知識分子的毒害。
第二課時:
(一)討論:
1、范進中舉前后,胡屠戶對待他的態(tài)度有什么不同?(用胡屠戶的語言、行動說明)
2、胡屠戶是怎樣一個人?
3、張鄉(xiāng)紳為什么對范進又送銀子又送房?
4、胡屠戶和張鄉(xiāng)紳都不是主要人物。作品是否對胡屠戶著墨過多?是否可以不寫張鄉(xiāng)紳?
作品通過這兩個人物對待范進的態(tài)度從側面揭示出,范進這類知識分子之所以如癡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為被巴結、奉承、攀附的權貴,進一步暴露了他們腐朽的靈魂。這兩個人的語言和行動更反映了當時社會趨炎附勢的風氣,使作品的鋒芒不僅指向科舉制度,也指向整個社會,從而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二)學習、討論作品寫作特點
1、你認為這篇課文中哪兒的描寫特別精彩?(啟發(fā)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
2、文中多處引人發(fā)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①指導學生討論練習五,體會夸張的諷刺效果。
、凇安幌牒缿綦m然大著膽子打了一下,……連忙向郎中討了個膏藥貼著!边@段文字中是怎樣運用夸張的,有何作用?
③文中還有何處是夸張?
3、本文的諷刺與《孔乙己》一文的諷刺有什么不同?
4、本文還運用了對比的寫法,主要體現(xiàn)在哪兒?
兩點:
、俜哆M中舉前后的社會地位;
、诤缿魧Υ哆M前后的態(tài)度。
5、對比的方法對于表現(xiàn)本文的主題有什么作用?
范進先后貴,胡屠戶前倨后恭,這種對比深刻而鮮明地揭示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從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
語文教案 篇5
活動名稱:樹林不見了(認知)
活動目標:
1、認識火災危險警告訊號。
2、認識在旅游時燒烤地點標志。
3、知道山火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
4、享受聽故事的樂趣。
5、享受集體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故事圖片《發(fā)生山火了》、錄音機、音樂磁帶、火災危險警告標志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秋風吹呀吹》幼兒用書,請幼兒描述兩副照片的內(nèi)容,說說自己較喜歡哪個環(huán)境?討論:為什么照片中會出現(xiàn)兩種不同的.情景?
2、請幼兒討論:說說發(fā)生山火時,小動物們會受到什么影響?老師出示故事圖片,講述故事《發(fā)生山火了》。
3、老師與幼兒共同討論故事的情節(jié):
。1) 小動物是怎樣發(fā)生有山火的?
。2) 山火是怎樣被撲滅的?
。3) 如果你是樹林里的小動物,你應該怎樣防止山火再發(fā)生?
4、老師請幼兒討論:山火對大自然造成的危害有哪些方面?
5、老師請幼兒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大象的鼻子,玩救山火游戲。請幼兒排成一行,雙手放在前面幼兒腰部。播放音樂,請幼兒隨著音樂擺動隊伍,模仿象鼻噴水救火時的動作。
語文教案 篇6
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多邊活動。即時評價,作為師生交流的一種有效方式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的始終。準確、及時的評價對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使教學過程更趨完善,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評價之目的在于弱化評價甄別與選拔的功能,通過評價,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欲望。人應該是在不斷的激勵和鞭策下不斷獲得內(nèi)驅(qū)力而不斷發(fā)展的。學生所獲得的最經(jīng)常的評價是來自課堂上老師的賞識和同學的鼓勵,所以課堂上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要進行即時評價,對每一個同學的出色表現(xiàn)都給一聲喝采,對每一次個性的表露都給與贊揚。這樣,在一次次的激勵中學生會獲得不竭的發(fā)展動力,品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信心,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潛能、個性、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具有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那么課堂上怎樣的即時評價怎樣才是精當呢?
一、語言激勵,構建安全心理空間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賞識,而兒童這方面的需要更為強烈。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時,要善于使用多種激勵性語言予以鼓勵。如學生回答某個問題不錯,教師可用以下等語言鼓勵,“回答得非常正確!”“說得太漂亮了!”“老師和你想的一樣,真不錯!”若學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錯誤時,我們又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你能站起來回答問題說明你已經(jīng)很勇敢了,別急,看看誰可以幫助你?”“這個問題,已經(jīng)跟正確答案接近了,再想想!币晃唤處熃虒W《少年閏土》,有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師:請這個小組說說你們是怎樣研讀“撿貝殼”這件事的。(生匯報)師:其他小組的同學有補充嗎?生:老師,我有很多貝殼,能拿上來給大家看看嗎?師:可以,請拿上來。(學生把一大堆貝殼端上來,通過實物投影展示給大家看。)師:你能說出這些貝殼的名字嗎?生:不會。(不由自主地低下了頭)師:既然叫不出這些貝殼的名字,那請你把他們?nèi)磕孟氯グ!生:(手捧貝殼,耷拉著腦袋,一聲不吭地回到了座位上)本案例中,其實那位展示貝殼的孩子有足夠的理由得到大家的賞識。一、課前收集大量的貝殼不容易,然而他做到了,說明他有責任心、有毅力。
二、老師布置的任務他完成得最好,說明他有上進心、熱愛學習。
三、敢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說明他積極樂觀、個性張揚。
四、他的行為是其他學生的榜樣,潛移默化就能起到“潤物無聲”之效。然而,案例中的教師卻因為學生叫不出這么多貝殼的名字而讓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打擊!試問:,他以后還可能同樣積極地去完成老師的作業(yè)嗎?還可能自豪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嗎?或許就是教師這樣一個不經(jīng)意的評價,就白白葬送了這個有著諸多優(yōu)秀品質(zhì)的學生的美好前程。因此不管我們采用何種評價方法,首先要為學生建構一個安全的心理空間,保持學生的心理平衡,讓回答正確的學生更愿說,讓回答不出或出錯的學生不受傷害。學生只有從內(nèi)心上感到安全和自由了,才敢于提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
二、明確評價指向,打造全面發(fā)展的基石《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三維目標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即時評價的依據(jù),它強調(diào)了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基,所以教師的評價指向一定要明確。對知識和能力的評價。以朗讀為例,《課標》每個學段對學生的朗讀能力是有不同要求的。所以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朗讀水平的評價不能采用“讀得好,讀得不錯”這類籠統(tǒng)的評價語,而應根據(jù)學生實際的朗讀水平,采用“讀得很準確,沒有多字掉字”“讀得很流利,聲音很響亮”“讀得真有感情,我們都被你感動了”這一類評價語。因為朗讀準確、流利、有感情,這是小學生應該達成的教學目標。用教學目標來評價學生,可以引導他們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如何關注過程和方法方面的評價。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睿智的思想和敏銳的目光,能夠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抓住結果看過程,從過程分析中歸納思維的規(guī)律和方法。如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邊閱讀邊圈畫批注,為了讓學生懂得、掌握閱讀的方法,就可以這樣評價:“真為你們高興!你們已經(jīng)學會閱讀了!碑攲W生反復閱讀后找到了答案,為了對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給予充分的肯定,教師可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你真不簡單!”對學生來說,重過程的評價得到的是思維的快樂。價值觀的評價。在多元解讀的語文課上,學生的多元反應并不是都正確合理的。
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他們對生活的價值觀的體驗可能是積極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極不健康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和重要任務,所以教師的即時評價要注意這方面的導向。當孩子的感悟有悖于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時,教師的評價必須到位并且予以引導。例:教學《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文后,教師向?qū)W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喜歡文中的誰,為什么?一位學生說喜歡白骨精,因為她為了吃到唐僧肉,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對此,一個教師的評價是:“你的想法很獨特,有創(chuàng)意!倍鴮W生的`是非觀卻不置可否,學生喜滋滋地坐下了。另一個教師卻是這樣處理的:他聽完學生的發(fā)言,略頓了一下后反問:“白骨精做的是好事還是壞事?”學生想了想說:“壞事。”老師接著問:“白骨精不怕困難,堅持不懈地做壞事,你也喜歡她么?”學生紅著臉搖了搖頭!缎抡n程標準》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化行為,語文教育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第一位教師也許正是被這一新課程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學生道德觀、人生觀、是非觀明顯出錯(學習白骨精堅持不懈吃唐僧的精神)時,仍然給予學生激勵性評價,這顯然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誤導。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師并沒片面理解新課程的這一理念,而是清醒地認識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教師應該時時重視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因此他及時抓住學生認識上的誤區(qū),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學生很快在他的啟發(fā)引導下獲得了正確的價值取向,形成了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價值觀。應該說,這樣的教學才是順應少年兒童身心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真正意義上的語文教學,也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必須做到的。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他們是緊密聯(lián)系的整體,沒有主次、輕重之分,知識和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滲透在過程和方法之中。所以教師在進行即時評價中還應多關注三維目標的整合,避免厚此薄彼。
三、公正評價,突出主體評價的開放性有利于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yōu)樵u價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這是無庸質(zhì)疑的。但是評價也需要有一個依據(jù)。我以《新課標》提供的評價案例為參考,與學生共同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實際的評價依據(jù)。以“朗讀表演”為例:目的評價標準評價方式注意事項培養(yǎng)朗讀能力、增強語感。A恰當運用、正確理解內(nèi)容并能根據(jù)內(nèi)容適當加上自己的創(chuàng)意如:動作、語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師生互評1.教師要幫助每位學生獲得成功2.評價中盡量采用描述性的方式,不按分數(shù)給學生排隊B恰當運用并正確理解內(nèi)容,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C恰當運用內(nèi)容,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全班學生根據(jù)以上標準評分,并有一兩句評價,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心理狀態(tài)等多方面,這樣使每位學生都有了評價與被評價的經(jīng)歷。四、評價標準分層化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也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有可資發(fā)展的潛力,只是表現(xiàn)的領域不同而已。由于受其遺傳及生存環(huán)境等多因素影響,學生個體之間顯現(xiàn)著多元的不均衡性,在認知方式、個性特征、學習習慣、生活特點、興趣愛好等都是千差萬別的,而且就自身而言也存在著發(fā)展的方向問題,這使得每個學生發(fā)展的進程和軌跡各不相同,發(fā)展的目標也具有個性化特征。如果我們以一刀切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則會使后進生難以接受,逐漸喪失學習興趣及自尊心、自信心。因此,我們的評價在承認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應依據(jù)學生的不同個性,因材施教、因性施教,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要求,正確地判斷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fā)展?jié)摿Γ瑢嵤┓謱釉u價,在每個學生已有基礎上確定不同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目標,讓每個學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如:針對比較聰明而學習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學過程就多側重于他們的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評價,加強年級教導制的教研管理,強調(diào)各科教師溝通,重在研究學生個體與群體的發(fā)展、影響。不求其全,但求走實每一步,讓教師的群體合力良好地作用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
語文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會認會寫個生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xiàn)秋天。
★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借助畫面邊讀邊想象,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借助畫面邊讀邊想象,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揭示課題。
出示掛圖:這是一幅怎樣的圖畫?(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課文,看看秋天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二、自由讀課文。
不認識的字可借助“蘋果”里的拼音。
三、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說說你們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四、全班匯報。
1、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游戲“說字找字”
3、說一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4、指導書寫。
五、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
3、齊讀,思考:秋天的圖畫是怎樣的?
六、全班質(zhì)疑。
提出不懂的問題和想進一步了解的內(nèi)容。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通過“摘蘋果”的'游戲復習生字。
二、精讀課文。
1、教師范讀:你聽出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秋天是一幅怎樣的圖畫。
3、點撥讀:體會“掛、露、翻、舉”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4、比賽讀看誰讀得最美?
5、讀你認為最美的句子。
6、對照畫面,試著背誦課文。
三、討論交流:
為什么說是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四、擴展練習:
創(chuàng)編童話劇。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要求】
1.抓重點詞句,結合看圖,讀懂每個自然段,理解內(nèi)容;
2.掌握十個生字及有關詞語,能用指定的字口頭組詞;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
【教學重點】 理解講魚、黃牛、燕子尾巴作用的詞句,認識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和用途。
【教具】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生字生詞卡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11-05
語文的教案01-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4-02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5
語文教案小學語文04-06
小學語文教案常用 小學教案語文教案08-20
《語文園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