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
教材分析:
《三峽》節(jié)選自《水經(jīng)注·江水》!端(jīng)注》作為一部為《水經(jīng)》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游記重要區(qū)別。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煉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么季節(jié)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至于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為首,以“水”為綱,描述流經(jīng)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游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wǎng)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yǎng)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chǎn)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1、利用書中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2、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文學素養(yǎng),進而產(chǎn)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
、俨檎矣嘘P三峽的知識、圖片等。
、诮柚⑨尯凸ぞ邥鉀Q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劾首x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
、佟对捳f長江》中關于三峽的影片剪輯。
、凇案鎰e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
、圯o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啟發(fā)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搿#ǘ嗝襟w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峽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xiàn)三峽,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來表現(xiàn)呢?(山、水)
。ǘ┯^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三)同學分組討論評價,選出最佳“三峽小畫家”和“三峽小作家”。用多媒體展示他們的作品,并請獲獎者和小評委們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jù)。特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突出了三峽山水的什么特點。
。ㄋ模┮龑W生進入課文的基礎學習。(多媒體內容隨具體情況而定)
1、其實,遠在北魏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就曾經(jīng)描述過三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習,看他是怎樣寫三峽的。
2、學生看注釋,主動獲取有關酈道元、《水經(jīng)注》的知識。
3、檢查預習情況:闕嶂曦襄溯湍……并找一找這些詞在哪些句子里,說說含義。同桌之間可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4、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可單個讀,可分男女生讀,可整體朗讀)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颍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課后練習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ㄒ唬┦柰ㄎ囊。(多媒體顯示疑難字句)
分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點撥引導,集體解決疑難字句。
(二)出示思考題,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多媒體顯示思考題)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jié)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三)根據(jù)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jù)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順序:
①季節(jié)順序:夏、春冬、秋;
②根據(jù)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jié)水的特點。
。1)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fā)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2)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3)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凄、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凄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5、根據(jù)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水的語句。
6、給學生一定時間,獨立溫習背誦全文,最后齊背。
。ㄋ模┙Y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然后試著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材料安排、結構布局等方面分析。
、俦疚恼Z言精練,僅用百余字,卻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谡Z言富有表現(xiàn)力,情景交融,三峽的千姿百態(tài)盡在眼前。
③描寫順序先大后小、先總后分,層次分明。
、苓x取極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幾筆,使讀者身臨其境。
、莞鱾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薰P法多變,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工筆刻畫,有全景鳥瞰、特寫鏡頭等等。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jù),都值得鼓勵。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補充講述。
學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師要及時關注、指正、鼓勵。
(五)拓展思路,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n后練習。
1、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2、補充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和余秋雨的《三峽》,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積累文言實詞,掌握常見文言句式,培養(yǎng)文言語感。
2過程和方法:反復朗讀,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結合《三國演義》第37和第38回,引導學生了解史家筆法和小說家筆法的異同。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發(fā)現(xiàn)文中人物的閃光點,教育學生做熱愛祖國、志向遠大、有理想有抱負有智慧有膽識的人;做尊重知識,重視人才,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人。
【教學重點】
讓學生分析理清諸葛亮一番話的核心方針依據(jù)。
【教學難點】
教材中涉及的歷史事件及背景。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方法】
朗讀法提問法討論分析法多媒體演示等
【教材及學情分析】
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師表》和《三國演義》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寫,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閱讀已經(jīng)有一定水平,因此對教材的橫向聯(lián)系和縱向拓展可適當加寬加深。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用課件播放《三國演義》片尾曲《歷史的天空》,教師提問:“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請問,你的腦海里都裝著三國中的哪些英雄?你最喜歡誰?為什么?通過提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思維迅速活躍起來。
然后出示課件:杜甫《蜀相》中的詩句: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提問,詩中寫的人是誰?――諸葛亮。我們學過他的哪篇文章?――《出師表》。試試能不能背誦一下其中的第六段:“臣本布衣……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提示學生背誦之后,提問:這一段中“三顧臣于草廬之中”講的是哪一件事?學生很容易回答:三顧茅廬。教師接著明確:對,這是諸葛亮自己深情回顧的,三顧茅廬的故事,相信同學們在小說和電視劇中也都有所了解。那么,歷史書上又是怎樣記載的`呢?今天我們來學習《隆中對》這篇文章,它節(jié)選自史書《三國志》。
【評價】我認為,導語不僅僅是只起導入作用,它起溫故而知新的復習作用;起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起知識的橫向拓展和縱向延深的作用。所以,如果有必要,導語的設計可以稍長一些。
《隆中對》文言知識梳理
一、背景常識。
1.“三顧頻繁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眲淙櫭⿵]、諸葛亮草堂獻策,一段千古佳話留名青史。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就記載了這段佳話。陳壽,西晉史學,他博采舊聞,綜合當時各國史料,進行考核取舍,著《三國志》,它以記言為主,集中體現(xiàn)了古代人物傳記的藝術成就。《三國志》,與《史記》《前漢書》《后漢書》合稱四史。
二、字詞歸類。
1.生字識記。
好(hào)為樂(yuè)毅詣(yì)屏(bǐnɡ)人
度(duó)德量力存恤(xù)胄(zhòu)簞(dān)食壺漿
傾頹(tuí)屯(tún)新野
2.通假字
、儆糯罅x于天下:“信”通“伸”,伸張
、谧远恳褋恚骸耙选蓖ā耙浴
、郾啬荞匝a闕漏,有所廣益:“闕”通“缺”,缺點
、苁且韵鹊酆啺我赃z陛下:“簡”通“檢”,挑選
、轄杹矶幸荒暌樱骸坝小蓖ā坝帧
3.一詞多義。
①已:a.停止:然志猶未已
b通“以”:自董卓已來
、谒欤篴.就:由是先主遂詣亮
b因此:遂用猖蹶
、垡颍篴.憑,憑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b于是:因屏人曰
、転椋篴.動詞,吟誦:好為《梁父吟》
b判斷詞,是:謂為信然
c.表被動,被、替:賢能為之用
d.動詞,作為: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萦冢篴.連詞,跟、和:每自比于管仲、樂毅
b介詞,在:欲信大義于天下
c.介詞,向: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
4.古今異義。
、俨辏篴.古義:失敗,例句:遂用猖蹶
b.今義:兇猛而放肆
、谠S:a.古義:承認,例句:時人莫之許也
b.今義:允許,贊許
③就:a.古義:接近,靠近,例句:此人可就見
b.今義:多用作連詞
、芸梢裕篴.古義:可以把(它),例句: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
b.今義:助動詞,表示可能或能夠。
、輫篴.古義:地勢,例句:國險而民附
b.今義:國家
三、重點語句解析。
1.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
常把自己比作齊國名相管仲、燕國名將樂毅,當時的人沒有承認他這種說法。此句乃本文的“文眼”,全文圍繞此句,安排懸念,引人入勝。寫諸葛亮自比管、樂,設置懸念,而后以徐庶推薦,劉備“遂詣亮,凡三往”強化懸念。也記述了諸葛亮胸懷大志,不同于蕓蕓眾生。
2.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
這人只可以到他那兒見他,不可以委屈(他)來。寫出了諸葛亮決不屈身俯就的品質和至高無上的尊嚴,為劉備屈身親往隆中求見諸葛亮作了鋪墊。
3.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我有諸葛亮,就如同魚兒得到水一樣。這一比喻,生動形象地道盡了他們之間不可分割的親密關系,從側面烘托出諸葛亮的非凡才能。
四、課外知識拓展
學了《隆中對》,你知道諸葛亮三顧茅廬的故事,你還知道諸葛亮的其他故事嗎?請以小標題的形式寫出2~4個。
七擒孟獲、火燒赤壁、草船借箭、六出祁山、揮淚斬馬謖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設想】
課文教學方案是教師自己“讀”出來的,要找到自己動情的“原始心理歷程”。尤其是自己讀出了心得之后,教學自可達到“無案之案”的境界。筆者讀《背影》,讀出了“三境”:“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我的心境”。正是在這“三境”之下,自己真正體會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間所表達的生命與生命之間的依存和溫暖。由此,指導學生閱讀本文,重在營造出一種情緒氛圍,消除學生情感上的那一層“隔膜”,變“無情無意”地讀為“有意有情”地讀,感受文章的真情、深情。對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細節(jié)、文中出現(xiàn)的幾次背影描寫、我的流淚、父親的話語等,簡略處理,而把重點放在指導學生對文章中其它交代背景、營造情境文字的品讀上,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走進作者。
課堂采用“五環(huán)教學模式”,突出學生學習行為;總體目標分解到課時,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予以兌現(xiàn),追求課堂教學實效。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書寫和解釋課文中所運用的以下字詞
差使 奔喪 蹣跚 交卸 狼藉 瑣屑 簌簌 迂腐 頹唐 游逛 躊躇 觸目傷懷
2、朗讀文中描寫父親兩次“背影”的語段,能說出兩次背影描寫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3、能解說“我”的四次流淚和文章描寫的父親的四句話所包含的感情。
4、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說明“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5、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能夠說清楚自己認為的文章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6、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評價作者與父親之間真摯的親情。
【教學重點】
1、朗讀文中描寫父親兩次“背影”的語段,能說出兩次背影描寫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2、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說明“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3、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能夠說清楚自己認為的文章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教學方法】自學——討論——展示——檢測——評價
【教學條件】投影儀 PPT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學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堂自學
【教學目標需明確,問題目標要準確,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根據(jù)個別需求進行指導!
一、教師簡介作者的同時,導入新課,激勵自學
二、出示教學目標(多媒體出示)
1、準確朗讀、書寫和解釋課文中所運用的以下字詞:
差使 奔喪 蹣跚 交卸 狼藉 瑣屑 簌簌 迂腐 頹唐 游逛 躊躇 觸目傷懷
2、能用一句話(簡潔完整的話)準確概括文章的內容。
3、朗讀課文,重點讀文中描寫父親兩次“背影”的語段,能說出兩次背影描寫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三、出示問題目標(多媒體出示或板書或下發(fā)自學提示單)
【組織學生自讀課文,圍繞問題,讀、思、圈、點、勾、畫、批。】
A、一般問題
1、能否準確拼讀和記憶目標中所列詞語?
2、是否能解釋下列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蹣跚 狼藉 瑣屑 典質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郁于中
3、能夠用一句話準確概括文章的內容嗎?
B、核心問題
1、主干問題: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有什么表達作用?
2、分支問題:
全文有幾處提到“背影”?能否在文中勾畫出相關語句(語段)并有表情地朗讀?
作者寫了父親的幾個“背影”?這些“背影”出現(xiàn)在什么背景之下?
車站送別買橘子時的“背影”為什么要著力刻畫?我當時的情緒或反應怎樣?
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幾次“背影”描寫有什么作用?
四、學生自學,查字典或輔導資料,落實一般問題。
五、對核心問題、重點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形成基本思路。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堂討論
【所有學習小組既針對問題又合作競賽。學習優(yōu)秀者可以引導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巡視,監(jiān)控討論過程,并預測可能解決或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在自學的基礎上,輪值組長組織同組內討論,輪值發(fā)言人記錄。
討論的重點是:
主干問題: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有什么表達作用?
分支問題:
全文有幾處提到“背影”?能否在文中勾畫出相關語句(語段)并有表情地朗讀?
作者寫了父親的幾個“背影”?這些“背影”出現(xiàn)在什么背景之下?
車站送別買橘子時的“背影”為什么要著力刻畫?我當時的情緒或反應怎樣?
作者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幾次“背影”描寫有什么作用?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堂展示
【1、所有學習小組思維過程展示示要清晰。2、教師備課,對所有問題要有思路和方法準備。3、教師要準備展示過程調控策略:學生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肯定;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撥展示,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形成共識!
一、教師組織交流,各組發(fā)言人按序展示:
緊緊圍繞“作者是如何刻畫父親的‘背影’的?有什么表達作用?”這一核心展開。
二、展示過程調控策略準備:
學生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肯定。
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教師展示。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形成結論。
【教師要準備】
1、在文中勾畫出表些父親背影的語句(語段)并有表情地朗讀。
2、弄明白作者寫父親的“背影”出現(xiàn)的背景。
3、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這樣細寫父親的背影:
。1)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后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2)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jié)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xiàn)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4、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如何寫及其作用:
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xiàn)這樣的感情,為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檢測
【學生當堂達標、當堂作業(yè)、當堂清;教師備課,要對所有問題進行解決并準備答案!
一、用多媒體或題單出示檢測題,學生先獨立完成:
1、給加點的字注音
奔喪 差使 狼藉 簌簌 妥貼 躊躇 迂 蹣跚 瑣屑 晶瑩 觸目傷懷
2、解釋下列詞語的意思
賦閑 蹣跚 禍不單行 情郁于中 觸目傷懷
3、對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遍_篇點題,顯出背影非同尋常的意義,設置懸念,同時又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調。
B、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备赣H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里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么都為兒子著想。
C、“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此句表達思念之情,用特寫鏡頭細致刻畫背影。
D、“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贝司湓佻F(xiàn)背影,照應開頭,直接抒發(fā)思念之情。
4、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說說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么寫得這樣詳細?
5、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么作用?
【教師要明確】
1、要糾正同學們對字詞的誤讀。
2、要糾正同學們對字詞的誤解。
3、答案是C。表達的是依依惜別之情。
4、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在這段文字中,作者是怎樣描寫父親的背影的?為什么寫得這樣詳細?
復述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可從“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起至“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
作者這樣描寫父親的背影,先作外貌描寫,寫衣帽,然后作動作描寫,用特寫鏡頭精細地描寫爬月臺的動作,還用自己的感情烘托這個背影。
這個背影,在全部故事情節(jié)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腦,最能體現(xiàn)父親的愛心,所以寫得這樣詳細。
5、課文寫父親離去時的背影,是怎樣寫的?有什么作用?
父親離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寫,由近而遠,由顯而隱,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寫這個背影,能表現(xiàn)這樣的感情,為父愛感動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戀,惆悵,想到父親前程艱難,又格外悲憫,辛酸。
二、輪值組長組織組內評閱,并統(tǒng)計檢測情況。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評價
【問題診斷需準確;教師點評要到位;對困難者的幫扶落實!
一、教師組織問題反饋,各組輪值組長報告本小組檢測信息。
二、根據(jù)問題診斷,教師實施點評(再一次指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三、小組內,學習優(yōu)秀者展開對學困生的幫扶。教師巡視,加入幫扶,并督促幫扶落實。
四、延伸作業(yè)布置:(老師根據(jù)需求予以布置)
第二學時
第一環(huán)節(jié):課堂自學
【教學目標需明確,問題目標要準確,學生自學時,教師巡視,根據(jù)個別需求進行指導!
一、導入后出示教學目標(多媒體出示)
1、能解說“我”的四次流淚和文章描寫的父親的四句話所包含的感情。
2、從課文中篩選相關信息,說明“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3、結合自己的閱讀經(jīng)驗,能夠說清楚自己認為的文章語言最突出的一個特點。
4、能夠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評價作者與父親之間真摯的親情。
二、出示問題目標(多媒體出示或板書或下發(fā)自學提示單)
1、全文共有幾次提到“我”流淚?能否判斷其中的感情?
2、文章記敘送別過程時,寫了父親說過的幾句話?能否解釋其中的感情?
3、分別說說“我們的家境”、“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是怎樣的。
4、你覺得文章語言方面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
5、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評價一下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情感嗎?
三、學生自學:
1、學生自讀課文,圍繞問題,圈、點、勾、畫、批。
2、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形成基本思路。
第二環(huán)節(jié):課堂討論
【所有學習小組既針對問題又合作競賽。學習優(yōu)秀者可以引導分析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教師巡視,監(jiān)控討論過程,并預測可能解決或不可能解決的問題。】
在自學的基礎上,輪值組長組織同組內討論,輪值發(fā)言人記錄。
討論的重點:
①四次流淚的感情,父親四句話的特點和包含的感情。
、凇拔覀兊募揖场、“父親的老境”和“我的心境”。
、畚恼抡Z言方面最突出的特點。
④評價父子親情。
第三環(huán)節(jié):課堂展示
【1、所有學習小組思維過程展示要清晰。2、教師備課,對所有問題要有思路和方法準備。3、教師要準備展示過程調控策略:學生解決的問題,教師給予肯定;學生未解決的問題,教師點撥展示,師生共同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形成共識!
一、教師組織交流,各組發(fā)言人展示(或分組展示)。
二、學生展示后,根據(jù)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共同展示。
【教師要明確】
1、關于四次流淚:
、僬n文第二段,“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诘诹,“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边@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鄣诹危拔冶氵M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边@是“不舍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④第七段,“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2、關于父親四句話: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
“進去吧,里邊沒人!
①句:父親當時急于謀事,在生存的巨大壓力之下,憂心如焚,但是兒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兒子路上有什么閃失,所以最后決定還是由自己親自送。
、诰洌焊赣H已經(jīng)把兒子送上車,已經(jīng)關照得無微不至,兒子也勸父親可以走了,而父親還覺得沒有盡夠心意,看見站上有賣橘子的,便要去給兒子買橘子。過鐵道不容易,父親也看在眼里,自己費點事,能讓兒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還生怕兒子跟著出來,忘了行李。父親的關懷真是無微不至。
、劬洌焊赣H又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兒子回到北京來信報平安,才能放心。
、芫洌焊赣H走了幾步就回頭,可見心里還是惦記著兒子,依依不舍。他又想到兒子所帶的行李一刻也不能疏忽,叫兒子小心,什么都為兒子著想。
3、關于“三境”:
引導學生從文章中篩選相關信息,然后總結:
“我們”的“家境”——慘淡
觀照文章交代的時間,是要將文章開頭部分和文章最后一段結合起來把握的。本文開篇寫到“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表明作者與父親最近的一次分別應該是兩年前。又說“那年冬天”,查《朱自清傳》,可知是1917年冬天。
文末又說:“近幾年來……”“最近兩年的不見……”從這些交代時間的語句中,可以推測出,“近幾年來”,不僅包括自己與父親“不相見”的兩年,也還要向前推兩三年。也就是說,“我們”的“家境”,在祖母病逝前幾年就已經(jīng)不好,出現(xiàn)了危局,在苦苦支撐,“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可在這樣的境況下,還“禍不單行”,使整個家庭雪上加霜。父親能夠獲得微薄收入的“差使”交卸了,賦閑在家;祖母死了,無錢辦喪事,只好“借錢辦了喪事”;還“變賣典質”,才還了家中的虧空。家徒四壁,“家中的光景很是慘淡”。按時令,時間是1917年的冬天,這不正是“我們”家庭的“冬天”、父親精神的“冬天”嗎?
沒有辦法,父子匆匆相見,又匆匆分別。為了生計,父親到南京謀事;為了有個前程,我得北上讀書。于是,有了在車站父親為“我”買橘子一事的出現(xiàn),也才有了讓“我”感動流淚,至今不能忘記的“背影”。反過來說,作者寫“背影”,把“背影”置于了大不幸的家庭背景下,籠罩在了哀傷的氛圍之中。
父親的“老境”——頹唐
父親的“老境”,文中既有明寫,也有暗示。首先是人到老年。按常理,按最樸素的想法,是該安享晚年的?杉揖硡s還如此慘淡,父親還不得不為了生計“東奔西走”去謀事。這種生活際遇使“我”對父親產(chǎn)生了難過、同情之情。
同時,作者說父親“少年出外謀生,獨力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這里,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父親生活的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發(fā)揮聯(lián)想,品味“少年出外”、“謀生”、“獨力”(非“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的內涵,充分認識其過程的艱辛。那么,父親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父親用盡一生的智慧和精力,還不就是想讓“我們”的家庭好過一些嗎?然而,世事艱辛,世事難料,事與父親愿違,“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竟沒有一個安定的生活環(huán)境,還得繼續(xù)“外出謀生”。這導致父親經(jīng)常心情不能平靜,煩躁郁悶,生氣發(fā)怒。“我”深深地體會到了父親一生的不易,理解了父親的失意,不禁悲從中來,對父親就不只是同情了,更有憐憫、憐惜了。
“我”的“心境”——悲涼
理解“我”的“心境”,對閱讀本文非常重要。
首先,漸次成人成家、身為人父的“我”,為家庭變故,家境慘淡蕭條,日子的艱辛、生活的艱難而心情沉重。這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我”為父親在“我們”家遭遇不幸的時候還安慰“我”,力圖減輕“我”的心理壓力,“待我漸漸不同往日”,“最近兩年的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等等行為,生出一種真誠而沉痛的感激之情。內心還為以前沒有好好理解、體諒父親而慚愧,前邊不是說“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辈皇恰靶睦锇敌λ挠亍倍艾F(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的反省嗎?這是發(fā)自內心的自責,自己明白的太晚,充滿遺憾和追悔莫及。
其三,之所以要寫此文,作者也有交代:“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易x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备赣H的身體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父親的話,猶如向兒子報告了自己生命的盡頭,一顆生命就要在蕭條、慘淡的環(huán)境中走向衰亡了。“我”心里充滿了對父親一生不幸經(jīng)歷的感嘆惋惜,這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憐憫,一個年輕人對另一個老年人的難過,同時,包含了自己無能為力的哀傷。
在這樣的心境之下,親人更需要理解,更需要寬慰、安慰。無論是父親還是“我”,都產(chǎn)生了對對方依存和溫暖的真正渴望。于是“我”結尾發(fā)出感慨:“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思念之切可見一斑,哀傷之情泄露無遺。
1947年,朱自清自述寫《背影》的原因時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來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章只是寫實。”
4、關于文章的語言特點
學生可以談其中任何一點:
語言樸實,語言簡潔,情感真摯,片段描寫,恰當剪裁……
5、關于父子親情的評價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講,不會有什么難度,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會談,教師有點疏導就行。但教學要關注,引導學生珍惜親情,培養(yǎng)孝心。這是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滋潤。
第四環(huán)節(jié):課堂檢測
【學生當堂達標、當堂作業(yè)、當堂清;教師備課,要對所有問題進行解決并準備答案。】一、用多媒體或題單出示檢測題,小組成員獨立完成檢測題,輪值組長監(jiān)督。
1、全文共寫了“我”四次流淚,能否解釋(判斷)其中的感情?(請?zhí)顚懴卤恚?/p>
2、文章記敘送別過程時,寫了父親說過的四句話,請判斷(解釋)其中的感情(請?zhí)顚懴卤恚?/p>
3、請舉例說明本文對你寫作上的一兩點啟示。
4、下面兩題,任選一題
(1)有人說,本文失之傷感!耙粋20歲的大男孩是不是還要父親這么照顧,而面臨離別,是不是這么容易流淚,我很懷疑!蹦愕目捶?可以與大家討論一下。
(2)課文第五段中,作者一再說自己“聰明過分”“太聰明”,為什么這么說?你在自己的長輩面前,也有這種自作聰明的情況嗎?說出來與同學們交流一下。
三、教師出示答案后,相互核對,輪值組長統(tǒng)計完成情況。
第五環(huán)節(jié):課堂評價
【問題診斷需準確;教師點評要到位;對困難者的幫扶落實!
一、教師組織問題反饋,各組輪值組長報告本小組檢測信息。
二、根據(jù)問題診斷,教師實施點評(再一次指導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要明確】
檢測題1、2,參見課堂展示部分。
檢測題3、《背影》是一篇優(yōu)美的敘事紀實散文。作者截取了生活中最鮮明的片段——父親的背影,通過特寫,抒發(fā)了濃濃的父子深情。文章語言樸實,飽含深摯的情感,只有細心玩昧才能真正有所領悟。文章精巧的選材構思法——截取法,也是值得我們好好借鑒學習的!<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4
課文內容分析:
《短文兩篇》選入了兩篇歌詠自然山水的優(yōu)美短文,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山水文章之“美”——美言、美景、美情!洞鹬x中書書》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達了人與自然相融相生的生命喜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樂在林泉的情趣;《記承天寺夜游》記述了作者夜游承天寺的經(jīng)歷,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
學情分析:
學生在七年級學習的基礎上,尤其在學習了《三峽》之后,基本了解和把握了寫景文的特點和方法,對于駢文也有了一定感觸,這些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學目標:
1.積累重點文言字詞,疏通文義,背誦并默寫課文。
2.借助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尋找美文中“美”(美言、美景、美情)的能力。
3.把握作者情感,感受作者熱愛山水、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高尚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重點文言詞語理解與積累,背誦并默寫課文。
2.兩篇短文不同的語言風格、寫景手法以及遣詞的能力。
教學難點:
1.兩篇短文傳遞的作者思想情感、審美情趣和人生態(tài)度。
教學創(chuàng)意:
讀美文美言——賞美文美景——悟美文美情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蔽∥∪A夏,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有無數(shù)神奇如畫的風光讓人心動神搖。面對令人神往的美景,我們會生發(fā)怎樣的感慨呢?今天,讓我們走進《答謝中書書》和《記承天寺夜游》,去發(fā)現(xiàn)和尋找文中的“美”,感受和觸摸作者敏感而細膩的心跳聲。
二、讀美文“美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ㄍㄟ^美文美讀,讀通、讀懂課文,辨析兩篇文章在句式、節(jié)奏上的不同,分析兩篇文章的語言風格。與此同時,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結構。)
。ㄒ唬┌盐兆忠簦x通課文。學生自由慢讀課文,借助工具書和注釋,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ǘ┌盐站涫,分析語言。
1.學生把握節(jié)奏,注意停頓,進行個人讀、小組讀、展示讀等多種形式的誦讀,在誦讀中感受文章之美。
2.辨析兩篇短文的語言風格!洞鹬x中書書》以駢句為主,多用四字句,間有五、七言,整飭華美,韻律和諧,又有參差變化!队洺刑焖乱褂巍冯m以散句為主,但間有整句,且語調徐緩自如。
。ㄈ┌盐兆至x,讀懂課文。
自主學習。結合工具書和注釋,疏通文義,將自己不理解的詞句標出,小組合作交流,教師指點,共同解決。
。ㄋ模├砬逅悸罚盐战Y構。
(結合表達方式的運用,梳理文章思路。)
《答謝中書書》文章以感慨起筆:“山川之美,古來共談”;接著,作者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文章以贊美和感慨收束。
《記承天寺夜游》先敘述了賞月緣由,接下來描寫庭下之景,最后議論抒懷。
三、賞美文“美景”——品讀課文,領略手法。
(一)找出景物描寫的句子,加以品讀。
學生找出兩篇文章中描寫景物的句子,把握節(jié)奏,結合課后習題四,抓住重點詞語,加以品讀,熟讀成誦。
(二)兩篇文章中作者筆下的景色很美,請問美在哪里?
《答謝中書書》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凈,絢爛多彩,充滿無窮生機。
其一: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麗相互映襯。水的動勢給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給水鋪上了異彩,二者相映成趣。
其二:色彩配合之美。“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大自然的各種色彩相互配合,絢麗動人,美不勝收。
其三:晨昏變化之美。清晨白霧繚繞,似煙似縷,猿啼鳥鳴生機勃勃;傍晚紅日西沉,山色蒼茫,飛鳥歸林,猿猴棲樹,游魚躍水。
其四:動靜相襯之美。高峰為靜,流水為動(形體);青林翠竹為靜,五色交輝為動(光色);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聲響)。
《記承天寺夜游》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積水空明”寫出月光的空靈清澈,“藻、荇交橫”寫出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庭中景物,渾然一體,不知月光化為積水,還是積水反射月光了。
(三)兩篇文章在景物描寫上采用了哪些方法?
《答謝中書書》通過仰觀、俯察、平視三種視角,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展現(xiàn)出一幅靈動而富有蓬勃生命氣息的畫面。
《記承天寺夜游》借助比喻把月光比作水,寫出了月光的澄澈透明;用竹柏的影子襯托月光的空明。
三、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導入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上一節(jié)課,我們讀美文美言、賞美文美景。眾所周知: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些美文美景傳遞了作者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短文兩篇》,悟美文美情。
二、悟美文“美情”——知人論世,領悟情感。
。ㄒ唬┝私獗尘,知人論世。
《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俊賞山林、心靈凈化之后所作。謝中書(謝微)與陶弘景都卒于南朝梁武帝大同二年(536年)。謝微任中書舍人的后限是梁普通七年(526年),任中書郎在梁中大通四年(532年),都在陶弘景七十歲之后。因此這篇文章當為陶弘景晚年的作品。
《記承天寺夜游》寫作背景: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年),蘇軾因反對王安石新法,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有職無權,過了幾年閑居生活。《記承天寺夜游》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寫于作者被貶黃州的'第四年。
。ǘ┳プ∥难郏治銮楦。
找出文中點明作者觀點的句子,并結合寫作背景加以分析。
《答謝中書書》:“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边@句話既是對前賢的欽敬與追慕,又惋惜世人對秀美山水的無動于衷。而作者卻能夠繼康樂之后,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自許之情,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記承天寺夜游》:“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薄伴e人”,指具有閑情雅致的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表現(xiàn)了作者復雜的心境: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
(三)品味人生,提升情操。
兩篇文章分別寄予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答謝中書書》:傳達了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xiàn)了作者酷愛自然、長伴林泉的志趣。
《記承天寺夜游》:顯示了作者在逆境中的豁達與對自己精神世界的自得和堅守。
三、板書設計
《答謝中書書》:共賞美景愉悅得意
《記承天寺夜游》:悲涼苦悶豁達樂觀
教學反思:
兩篇短文都是歌詠自然山水的美文,充分體現(xiàn)了美言、美景、美情,讀美文美言、賞美文美景、悟美文美情。教學中,自始至終讓學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讀美尋美悟美,最后學美,在作者豁達堅守的人生態(tài)度中得以提升自我。同時,兩篇文章的藝術特色,篇一的“動靜結合”寫作手法,篇二中的“抒情、敘事、議論”融合寫法,在課時中都適時進行學習。不過,學生在理解蘇軾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上需要適當引導。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了解“說”的特點。
2、能順暢地朗讀并背誦課文,初步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的語感。
能力目標
1、能夠利用工具書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義以及用法。
2、學習本文托物言志的寫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二、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的`映襯作用。
教學課時:一課時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課文的教學錄音帶,與課文有關的圖片與資料,輔助教學的小黑板。
2.學生準備:
、诶首x課文,借助注釋及工具書疏通文意
教學過程:
指出加點詞的意義答案
1、可愛者甚蕃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長枝節(jié)。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少。
6、宜乎眾矣。宜:應當。
譯句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3、蓮,花之君子者也。
4、蓮是花中的君子。
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6、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8、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9、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10、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回答以下問題
1、文中最概括蓮花高貴品質的語句是什么?蓮,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6
學習目標 1、積累字詞
2、品味語言
3、體會作者的情感
一、了解作者 高建群
二、初讀文本
積累字詞 埡口 胭脂 誕語 泥淖 黯淡 羅布泊 混沌 物什 霧靄 攫來
再次把字詞還原到課文中通讀全文
三、速讀課文
1、文中共寫了什么地方的幾次落日?(兩次:定西高原、羅布淖爾平原)
2、給文章劃分層次 (總——分)
四、再讀課文 品味語言
1、從文中標出你喜歡的語句并大聲朗讀,品出其中的美感來,
按句式“我喜歡、、、、、、(句、段),因為、、、、、、、”
學生A、B、C、D回答,展示思考成果,并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背誦下來
2、在作者眼里兩次落日分別有著怎樣的美......
第一次:柔和 美麗 安謐 奇異的美 (柔美)
第二次:莊嚴 神圣 具有悲劇之美 (壯美)
3、哪些語句集中體現(xiàn)了作者的情感
第一段中的 :驚駭 雄偉 震撼
五、學以致用
展示“綠葉上的露珠”圖片,從顏色、形狀等方面來描述它,學習課文中的描寫手法
【教學總結】
高建群的《西部地平線上的落日》,描寫大漠落日的.莊嚴、神圣和悲劇感;文本中很多材料的出現(xiàn),不只增加了“日落”的人文、歷史內涵,作者以“日落”的描寫為載體,主要要表達的是對“大西北”積蓄的人文歷史的思考,這才是作者幾番強調的“世間有大美!”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7
【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五首詩歌創(chuàng)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藝術風格。
2、理解詩歌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情感。
2、了解詩歌情景交融、情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能力。
1、整體把握和感悟詩的表現(xiàn)手法。
2、語感的培養(yǎng)和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學習。
第1課時《野望》《黃鶴樓》
一、導入新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詩的國度,從最古老的《詩經(jīng)》開始,優(yōu)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唐詩是中華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之一,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fā)展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對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風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和價值。今天,讓我們來一起學習《唐詩五首》。
二、《野望》
1、資料助讀
王績(約589—644),字無功,號東皋子,唐代詩人。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jīng)》《酒譜》,注有《老》《莊》。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
王績愛好廣泛,最突出的成就在詩歌。他的山水田園詩樸素自然,意境渾厚,“以真率疏淺之格,入初唐諸家中,如鳶鳳群飛,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清】翁方綱:《石洲詩話》卷一)王績被后世公認為是五言律詩的奠基人,扭轉齊梁余風,為開創(chuàng)唐詩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中國的詩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基礎知識
東皋(gāo)徙倚(xǐyǐ)犢(dú)
東皋:地名,詩人隱居的地方。皋,水邊高地。
薄暮:傍晚,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薄,接近。
徙倚:徘徊。
犢:小牛。
禽:泛指獵獲的鳥獸。
相顧:相視;互看。
采薇:薇,是一種植物。相傳周武王滅商后,伯夷、叔齊不愿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后餓死。后遂以“采薇”比喻隱居不仕。
3、詩歌賞析
。1)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皋是水邊高地。東皋,指他家鄉(xiāng)絳州龍門的一個地方。他歸隱后常游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xiàn)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2)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余暉中越發(fā)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tài)與動態(tài),搭配得恰到好處。
。3)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然而,王績還不能像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說自己在現(xiàn)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4、小結
全詩起句寫傍晚在東皋佇望,次句寫望后產(chǎn)生的寂寞惘然心情。三、四句寫晚景,用“樹樹”“山山”“皆”“唯”極寫“秋色”“落暉”的濃重。五、六句通過人事活動,進一步寫晚景。最后兩句說面對牧者獵者雖相見而不相識。自己甘愿過“采薇而食”的隱居生活,表現(xiàn)出作者不問世事的閑適思想。這首詩寫景抒情樸素自然,擺脫了初唐輕靡華艷的詩風,在當時的詩壇上別具一格。
三、《黃鶴樓》
1、資料助讀
崔顥(hào)(704—754),汴州(今河南開封)人,唐代詩人。唐開元年間進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寶中為司勛員外郎。最為人稱道的是他那首《黃鶴樓》,據(jù)說李白為之擱筆,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贊嘆!度圃姟肥珍浽娝氖住K怨⒅,才思敏捷,其作品激昂豪放,氣勢宏偉,著有《崔顥集》。
2、基礎知識
悠悠:飄飄蕩蕩的樣子。
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
歷歷:分明的樣子。
萋萋:茂盛的樣子。
鄉(xiāng)關:故鄉(xiāng)。
煙波:暮靄沉沉的江面。
3、詩歌賞析
(1)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詩人滿懷對黃鶴樓的美好憧憬慕名前來,可仙人駕鶴杳無蹤跡,鶴去樓空,眼前就是一座尋?梢姷慕瓨。美好憧憬與尋常江樓的落差,在詩人心中布上了一層悵然若失的底色,為鄉(xiāng)愁情結的抒發(fā)作了潛在的鋪墊。
(2)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江天相接的自然畫面因白云的襯托愈顯宏麗闊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詩人的心境漸漸開朗,胸中的情思也隨之插上了縱橫馳騁的翅膀。本句具有一種普遍包舉的意味,抒發(fā)了詩人歲月難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為下文寫鄉(xiāng)關難歸的無限愁思鋪墊,因而成為深值關注和反復品味的名句。
。3)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筆鋒一轉,由寫傳說中的仙人、黃鶴及黃鶴樓,轉而寫詩人眼前登黃鶴樓所見,由寫虛幻的傳說轉為實寫眼前的所見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漢陽城清晰可見的樹木,鸚鵡洲上長勢茂盛的芳草,描繪了一個空明、悠遠的畫面,為引發(fā)詩人的鄉(xiāng)愁設置了鋪墊。
。4)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太陽落山,黑夜來臨,鳥要歸巢,船要歸航;江上的霧藹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濃濃的迷霧,那是一種隱隱的淚花和心系天下蒼生的廣義鄉(xiāng)愁,問鄉(xiāng)鄉(xiāng)不語,思鄉(xiāng)不見鄉(xiāng)。詩作以一“愁”收篇,準確地表達了日暮時分詩人登臨黃鶴樓的心情,同時又和開篇的暗喻相照應,以起伏輾轉的文筆表現(xiàn)纏綿的鄉(xiāng)愁,做到了言外傳情,情內展畫,畫外余音。
4、小結
此詩前四句抒寫人去樓空、世事蒼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繪登樓所見,烘托思鄉(xiāng)之情,視野開闊,抒情真摯,為詠黃鶴樓的絕唱。本詩描寫在黃鶴樓上遠眺所見壯麗景色,借神話傳說黃鶴一去不返空留悠悠白云,表現(xiàn)人生有限宇宙無窮的思想,抒寫了作者懷家思鄉(xiāng)的深情。全詩氣象雄渾,意蘊深厚。
第2課時
《使至塞上》《渡荊門送別》《錢塘湖春行》
一、《使至塞上》
1、資料助讀
王維(701—761),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贝嬖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2;A知識
使至塞上:奉命出使邊塞。使,出使。
單車:一輛車,表明此次出使隨從不多。
問邊:慰問邊關守軍。
屬國:典屬國的簡稱。漢代稱負責少數(shù)民族事務的官員為典屬國,詩人在這里借指自己出使邊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此處泛指遼遠的邊塞地區(qū)。
征蓬:飄飛的蓬草,此處為詩人自喻。
歸雁:雁是候鳥,春天北飛,秋天南行,這里是指大雁北飛。
長河:指黃河。
3、詩歌賞析
。1)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首聯(lián)交待此行目的和到達地點,詩緣何而作,以及寫作的地點并說明邊塞的遙遠遼闊!坝麊栠叀保浅鍪沟哪康!皢诬嚒,是說隨從少,儀節(jié)規(guī)格不高。詩于記事寫景之中微露失意情緒,這種情緒便是從“單車”二字引發(fā)出來的。而后一句說身過“居延”這特殊的地域,則成為詩中描繪的風光景物的根據(jù)。
。2)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頷聯(lián)兩句包含多重意蘊。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采用的是兩兩對照的寫法!罢髋睢庇髟娙,是正比,而“歸雁”喻詩人則是反襯。在一派春光中,雁北歸舊巢育雛,是得其所;詩人迎著漠漠風沙像蓬草一樣飄向塞外,景況迥然不同。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頸聯(lián)寫進入邊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王國維稱之為“千古壯觀”。邊疆沙漠,浩瀚無邊,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邊塞荒涼,沒有什么奇觀異景,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就顯得格外醒目,因此稱作“孤煙”。一個“孤”字寫出了景物的單調,緊接一個“直”字,卻又表現(xiàn)了它的勁拔、堅毅之美。沙漠上沒有山巒林木,那橫貫其間的黃河,就非用一個“長”字不能表達詩人的感覺。落日,本來容易給人以感傷的印象,這里用一“圓”字,卻給人以親切溫暖而又蒼茫的感覺。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
。4)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到了邊塞,卻沒有遇到將官,偵察兵告訴使臣:首將正在燕然前線。
4、小結
此詩既反映了邊塞生活,同時也表達了詩人由于被排擠而產(chǎn)生的孤獨、寂寞、悲傷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渾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凈化、升華后產(chǎn)生的慷慨悲壯之情,顯露出一種豁達情懷。
二、《渡荊門送別》
1、資料助讀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
2、基礎知識
遠:遠自。
楚國:楚地,指湖北一帶,春秋時期屬楚國。
平野:平坦廣闊的原野。
江:長江。
大荒:遼遠無際的荒原。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海樓:海市蜃樓,形容江上云霞多變形成的美麗景象。
仍:依然。
憐:喜愛。
故鄉(xiāng)水:指從四川流來的長江水。因詩人從小生活在蜀地,把蜀地稱作故鄉(xiāng)。
萬里:喻行程之遠。
3、詩歌賞析
。1)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詩是李白出蜀時所作。李白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遠行,經(jīng)巴渝,出三峽,直向荊門山之外駛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帶楚國故地游覽!岸蛇h荊門外,來從楚國游”,指的就是這一壯游。這時候的青年詩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縱情觀賞巫山兩岸高聳云霄的峻嶺,一路看來,眼前景色逐漸變化,船過荊門一帶,已是平原曠野,視域頓然開闊,別是一番景色。
(2)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頷聯(lián)這兩句不僅由于寫進“平野”“大荒”這些遼闊原野的意象而氣勢開闊,而且還由于動態(tài)的描寫而十分生動!半S、盡”的動態(tài)感覺,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實際體驗。在陡峭奇險、山巒疊嶂的三峽地帶穿行多日后,突見壯闊之景,豁然開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煉的語言,極其概括地寫出了詩人整個行程的地理變化。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這一聯(lián)以水中月明如圓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云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天空的高遠,藝術效果十分強烈。
(4)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xiāng),而說故鄉(xiāng)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fā)顯出自己的思鄉(xiāng)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xiāng)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
4、小結
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一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一幅長江出峽渡荊門的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如果說優(yōu)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里”,那么,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一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游數(shù)萬里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三、《錢塘湖春行》
1、資料助讀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基礎知識
初平:遠遠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剛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齊平。
云腳:古漢語稱下垂的物象為“腳”,如下落雨絲的下部叫“雨腳”。這里指接近地面的云氣,多見于將雨或雨初停時。
暖樹:向陽的樹。
新燕:春時初來的燕子。
亂花:指紛繁開放的春花。
沒(mò):隱沒。
足:滿足。
3、詩歌賞析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詩的首聯(lián)緊扣題目總寫湖水,前一句點出錢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樓觀參差”的景象,兩個地名連用,又給讀者以動感。后一句正面寫湖光水色:春水初漲,水面與堤岸齊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態(tài)天容。
。2)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頷聯(lián)寫仰視所見禽鳥,顯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機。黃鶯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寫出了初春的生機!皫滋帯倍,勾畫出鶯歌的此呼彼應和詩人左右尋聲的情態(tài)!罢l家”二字的疑問,又表現(xiàn)出詩人細膩的心理活動,并使讀者由此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3)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頸聯(lián)寫俯察所見花草。因為是早春,還未到百花盛開季節(jié),所以能見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紅開遍,而是東一團,西一簇,用一個“亂”字來形容。而春草也還沒有長得豐茂,僅只有沒過馬蹄那么長,所以用一個“淺”字來形容。這一聯(lián)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4)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尾聯(lián)略寫詩人最愛的湖東沙堤。白堤中貫錢塘湖,在湖東一帶,可以總覽全湖之勝。只見綠楊陰里,平坦而修長的白沙堤靜臥碧波之中,堤上騎馬游春的人來往如織,盡情享受春日美景。詩人置身其間,飽覽湖光山色之美,心曠而神怡。以“行不足”說明自然景物美不勝收,詩人也余興未闌,集中飽滿的感受給讀者無盡的回味。
4、小結
此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fā)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全詩結構嚴謹,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清新,堪稱吟詠西湖的名篇佳作。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我們學習的五首詩歌,情景相生,情理交融。它們好像在我們面前展開了一道五彩畫廊,或沉郁豪放,或抑郁豪爽,或激昂慷慨,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粗,讀著,品著,我們似乎走進了時光隧道,走進那紛擾的歷史中,與詩人們一同憂傷一同嗟嘆。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fā),精神將更加飽滿,前行的腳步將更加穩(wěn)健。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目標:
1、了解《答謝中書書》中的優(yōu)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
2、體會《記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文章字詞的梳理。
2、了解《答謝中書書》中的優(yōu)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
3、體會《記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4、朗讀訓練。
教學難點:
1、了解《答謝中書書》中的優(yōu)美意境、縝密的結構、凝練的語言。
2、體會《記承天寺夜游》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這兩篇文章極其短小精悍,而所蘊涵思想深度卻比較深刻。要讓學生真正意義上從作者個人當時所處的時代背景等來領悟文章對中學生來說顯得過于苛刻,所以教學上準備以讀為方法,以品為重點,以練習為手段。
教學課時:1~2課時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分析:文章第一句起了引言的作用,看似平常,卻給人一種啟示:被世人譽為“山中宰相”的作者,對山川之美定有一番獨到的見解。作者所寫的是其隱居地——句曲山。可以想見,這里的山水,作者早已熟諳心中,而凝聚于筆端的定是反復觀賞、飽覽勝景后的精辟之見。
分析:這三句是寫靜景,寫得形色俱備,精彩紛呈。作者先以“入云”表示山之高峻與雄偉,以“見底”表示水之清澈與透明,一仰一俯,視野開闊,山水盡收眼底。接著移步換景,由清流而寫兩邊的景物。可寫之景物必定多不勝數(shù),但作者抓住其色彩給人以具體的視感:五彩繽紛的石壁,郁郁蔥蔥的樹林,碧綠青翠的竹園。一年四季,景物之茂盛,色彩之斑斕,足以讓人大飽眼福。以此突出江南景物特點。
分析:這一句是動態(tài)描寫。所寫之動態(tài),時有朝暮之分,地有山林水泉之別,可謂多姿多彩,豐富無比。這里有晨霧將散時的山猿啼叫,林鳥相鳴;有夕陽斜照下清流中的游魚出沒,競相跳躍。表現(xiàn)了萬物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襯托這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
分析:最后,作者以感慨收束,自己置身于此景——高峰、清流、石壁、翠竹、曉霧、夕陽、猿鳥、沉鱗等景物之中,能不發(fā)出由衷的贊嘆嗎?難怪作者以“人間仙境”譽之。作者似乎還意猶未盡,于是又舉出詩人謝靈運。表示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美妙,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fā)現(xiàn)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文章主旨和結構
這是作者寫給梁中書鴻臚謝征的一封信。信中以清麗的文辭,極力稱道江南山水之美,并抒發(fā)了對這些秀麗景色的酷愛之情,為六朝山水小品名篇。
全文可以分為四層。
第一層(第一句),總起句,以感慨發(fā)端。
第二層(從“高峰人云”到“四時俱備”),描寫山川中靜景之美。
第三層(從“曉霧將歇”到“沉鱗競躍”),描寫大自然中的早晚景象。
第四層(最后兩句話),感慨自然之美景。
。ǘ┩瓿砂啾窘滩南嚓P練習:
略
板書設計:
第1句:總起全文:“共談”概說人人皆愛
“美”點明文章中心。
第2~5句:具體敘述山川之美。
仰視:高峰入云;俯視:清澈見底
平看:兩岸石壁;青林翠竹。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第6~7句:先以概括總結全文,復以名人證實此說
《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書畫家。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著名的政論家,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都被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中。他二十二歲中進士,以文章知名。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推行新法,他極力反對,由京官調任杭州通判,歷密州、徐州、湖州知州。又因作詩諷刺新法,得罪朝廷,被捕入獄(即所謂“烏臺詩案”),后貶為黃州(今湖北黃岡縣)團練副使。宋哲宗朝,舊黨當權,他被召還為翰林學士。新黨再度執(zhí)政后,又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陽縣),并以六十三歲的高齡遠徙瓊州(今海南島)。赦還的第二年,死于常州。
他是一個全能的作家,詩詞、文章的造詣都很高。他的散文平易自然,流暢宛轉,同韓愈、柳宗元、歐陽修三家并稱。詩的風格,雄渾自如;詞的創(chuàng)作,題材廣泛,境界闊大,一掃唐末五代以來詞的綺艷柔靡風尚,成為豪放派的先驅。另外,他還工書善畫,在書法上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并稱“宋四家”。又善繪畫,喜畫竹和枯木怪石‘著作匯為《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F(xiàn)存詩二千七百多首,詞三百多首,還有許多優(yōu)美的散文。
二、寫作背景
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因對新法持有不同意見,被網(wǎng)羅罪名,投入監(jiān)獄。四個多月后,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地方軍事助理官)。官銜上還加了“本州安置”字樣,不得簽署公事,不得擅離安置所,實際上跟流放差不多。此時使蘇軾深感無用武之地,所以這一時期的作品,如《赤壁賦》《后赤壁賦》等,大多表現(xiàn)了曠達而又失意的矛盾心情。本篇也不例外。
本文是蘇軾在被貶黃州的困苦境遇中寫的。元豐六年(1083年),是作者被貶謫到黃州的第四年。
分析:這是第一層,敘寫中庭步月。
首先交代了步月的時間和原因。“解衣欲睡”是說寒夜寂寥,百無聊賴,或許在睡夢中可以忘卻人世的一切憂愁和煩惱;“月色人戶”一句,作者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生動。月光似乎懂得這位遷客的寂寞無聊,主動來與他做伴;而詩人也是如見久違的朋友,欣然相迎。這里我們可以想見作者交游斷絕、門庭冷落的境況。但“欣然起行”四字已見詩人的興奮和喜悅,與“解衣欲睡”相對照,顯得一伏一起,一沉悶一活躍,完全是兩種心情,兩種節(jié)奏。
但一人獨步,未免寂寞,應該有人共同賞月,才不致辜負如此良夜!澳顭o與為樂者”的“念”字寫出了作者的心理活動,作者的心情由欣喜而轉入沉思,發(fā)出了低沉的喟嘆,文章也因此顯得跌宕多姿。這句話也可以分兩層意思來理解:一是寫出作者在貶居時的抑郁寡歡,即使是多年來的老友,也不敢與他來往,暗寫出內心的悲涼,這悲涼之情是籠罩著貶謫生活的濃重陰影。二是作者在寂寞中尋求伴侶,見明月而思同心,也因此自然過渡到下句:“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边@一句好像不假思索,可見張懷民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懷民亦未寢”的“亦”字寫出這一對朋友情懷相似,對方“未寢”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只這一句,就足以表達出兩人的同心之情了!跋嗯c步于中庭”與“無與為樂者”對照起來讀,前后顯得有照應,有變化,文情的跌宕表現(xiàn)了作者心情的舒展,宛如在清冷的琴弦上撥出了幾個歡快的音符。“步于中庭”即漫步在庭院中;這種月光下的漫步,是多么富于詩意!它不同于寧靜的憑欄眺月,也不同于狂放的飲酒賞月;而是靜中有動,把恬靜的心境和詩意的感受化為從容的步履。他們盡可以不發(fā)一言,但那和諧的步月節(jié)奏,已足以表達出相互默契的心聲了。
分析:這是第二層,寫月下庭中景物。
這是寫月光的高度傳神之筆。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一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用“積水空明”四字來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橫”四字來比喻月下美麗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本來并不顯得新穎,新奇的是作者不用普通的明喻,而以隱喻先聲奪人,造成一種庭院積水的錯覺。進而寫清澄的水中交錯著藻荇的清影,觸類生發(fā),把隱喻又推進一層,使人感到撲朔迷離,水月莫辨。正當讀者恍惚迷惘之時,作者卻輕輕地點出:“蓋竹柏影也!弊x者這才恍然大悟。一個“影”字不明寫月光,而月光的美好意境已宛然具現(xiàn)。而整個意境中有動有靜:“積水空明”給人以一池春水的靜謐之感;“藻、荇交橫”則具有水草搖曳的動態(tài)之美。兩句之間,又有正面與側面描寫之分,為讀者描繪出一個冰清玉潔的透明境界。這個透明的境界,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無塵俗的襟懷。
這幾句寫月光,也是寫作者的`心境。它是一首美妙的月光曲,也是一個透明的夢。
分析:這是第三層,抒發(fā)作者面對月光如水、竹柏疏影的感觸。
作者連發(fā)兩問,卻無需回答。月色常有,竹柏亦常有,但像我們這樣賞月的“閑人”卻不可多得!寥寥數(shù)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浮沉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以及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余甘?磥碜髡呤且浴伴e人”自居,也以“閑人”自傲。當時他雖有微官在身,卻有名無實,“閑人”二字也是自寬。從官場上的失意者變?yōu)榇笞匀坏男蕾p者,他能從大自然的神奇秀美中獲得精神的復蘇和心境的安寧,說明他能夠發(fā)現(xiàn)自然美,吟詠自然美,同時也是在發(fā)現(xiàn)自己,吟詠自己。
“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最后這一句慨嘆,誠然有自豪的意味,但較多的還是惆悵和悲涼。世間如此孤寂者又有幾人呢?謫居的境遇,無時無刻不纏繞著他。雖然作者情懷豁達,盡力在排遣內心的苦悶,但消極的情緒還是無可奈何地流露出來了。
三、內容簡析
這是一篇游記散文,總共只有八十四個字,但作者用極為簡潔的文筆,把敘事、寫景和抒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文章充滿著詩情畫意。讀此文,讀者如同欣賞一件小巧玲瓏的工藝品,得到一種回味無窮的美的享受。
文章的開始點明時間,時值深冬,夜色已深,寫誘人的月色穿窗入戶,引起了作者賞月的心情!靶廊弧倍郑瑢懗隽俗髡邇刃牡南矏偤烷e適的情趣。作者敘述了自己在月夜往承天寺找友人到庭中散步的事:從“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從“至承天寺”到“尋張懷民”,從“懷民亦未寢”到“相與步于中庭”,事情的前前后后描述得十分清楚?梢哉f,作者把抒情與敘事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把他當時喜悅和閑適的情趣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了,給讀者一種真摯的美。
在文章的后面,作者寫了美好的月景,又引出了作者嘆惜無人賞月的情感!暗匍e人如吾兩人耳”,暗示世間的人大都無心流連景色,一心追逐名利,顯露出作者厭世嫉俗、憤郁不平的感情。作者在抒情中描繪了月下庭中的景物,用“積水空明”,狀寫月光澄澈透明;用“藻、荇交橫”,比喻月影姍姍可愛。這都是從實在的感覺中得來的。作者用巧妙的比喻把它們形象化了,就使人如見其景,如臨其境,使文章富有詩情畫意,給讀者一種風景畫的美。
四、關于張懷民
張懷民,名夢得,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人。他于元豐六年(1083年)貶謫到黃州,初到時寓居在承天寺。他曾筑亭于住所旁,在那里可以縱覽江山的勝況,蘇軾名之為“快哉亭”,并寫了一首《水調歌頭》詞贈他,詞中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名句。蘇軾的弟弟蘇轍也為他寫了一篇《黃州快哉亭記》。文章說張懷民雖然屈居主簿小類的小官,但心地坦然,不把遷謫之事放在心上,公務之暇,以山水怡情悅性,處逆境而無悲感之容,是一位有過人自制力的性格倔強的人。這就無怪乎蘇軾要引他為同道和知己了。
。ǘ┲攸c思考:
1.文中并未直接敘述作者與張懷民的友情,但字里行間卻可以看出兩個人的親密無間。請找出相關的詞語加以體會。
探究學習:
從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尋張懷民”的不假思索。而“懷民亦未寢”則顯示出兩個人“心有靈犀”。兩個人的關系甚篤,通過“相與步于中庭”體現(xiàn)得極為充分。結尾句“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更是直接表明了作者與張懷民的志同道合。
2.作者雖貶謫黃州,成為擔任閑職的“閑人”,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舊保持著曠達的胸襟。文中充分表達了這種“閑人”的“閑情”。作者是怎樣流露出這種情感的?
探究學習:
文中開頭寫誘人的月色穿窗人戶,勾起了作者賞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寫出了作者內心的喜悅和閑適的心境。接下來的景物描寫把人帶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爽心悅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悅之情溢于筆端。文章寓情于敘,融情于景,處處都能感受到作者樂在其中的閑情。
3.本文描寫生動,比喻貼切,寫庭中所見月景時全是用喻。請一一找出喻體,并認真體會。
探究學習:
文中寫景只用了18個字,就創(chuàng)造出生動的意境。水、藻、荇、竹、柏全是比喻。先是明喻,“庭下如積水空明”,月光如水,本是人們用俗了的句子,而作者卻能翻新意,將整座庭子注滿了水。水本是無色之物,實有其物,看似卻無,月光不正是如此嗎?“空明”二字更是絕妙,用“空”去修飾一種色調,出奇制勝。第二句用借喻,以客代主,索性把庭中當作水中來比喻。說“藻荇交橫”,給人如臨水池之感,最后以“蓋竹柏影也”點透真情。這樣先客后主,明暗交替,使人自然而然地步人了一片皎潔、恬靜的月色之中。
4.文中“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顯然與實際不相符,因為并非每夜都能見到月色,每處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探究學習:
月光雖非夜夜明,竹柏亦非處處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卻時時能覓,處處可見。只要心胸開闊,淡泊名利,無論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無窮樂趣。作者正是借“何夜”、“何處”句點明了這一真諦。這也正是作者能保持樂觀進取精神的緣由。
。ㄈc評練習:略
板書設計:
夜游:第1~2句:夜游緣起
第3~4句:夜游所見
第5~7句:夜游所思
附錄資料:
【篇目七】《答謝中書書》——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物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謝靈運)以來。未復能有與其奇者。
1、解釋下列詞語
。1)五色交輝: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五色,古代以青、黃、黑、白、赤為正色。交輝,交相輝映。(2)四時:四季。(3)歇:消散。 (4)夕日:夕陽。(5)頹:墜落。(6)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鱗,指代魚。(7)欲界:佛教指沒有擺脫世俗的七情六欲的眾生所處的境界,即人間。(8)康樂:指謝靈運,東晉人,是謝玄的孫子,襲封為康樂公,故稱之為謝康樂。(9)與:參與,這里指欣賞。(10)奇:指奇山異水。
2、重點問題:
、、山川之美,在詩人陶弘景的筆下是怎樣的情景?(引原句)
答、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谱髡呤窃鯓訌穆犛X與視覺的角度來寫一天中的景物變化?引原句
答: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⑶、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
答:從形態(tài)、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取⑻蘸刖笆窃鯓淤澷p謝靈運山水石的成就?(引原句)
答: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伞⒆髡呤窃鯓舆M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摹寫的?
答: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答:描寫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凈;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痹囉眯蜗蟮恼Z言描繪其畫面,并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
答、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余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意思對即可)。這幾句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3、全文翻譯:
山川景色的美麗, 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贊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人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嗚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里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記承天寺夜游》蘇軾(宋)
元豐六年十凡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一)重點詞(1)相與:和……一起,共同(2)中庭:院子中(3)空明:空曠澄澈(4)閑人:無事可做的人,這里指清閑的人。
。ǘ┲攸c問題:
1、《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寫于作者被貶黃州時期。文章僅80余字,卻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冷皎潔的藝術世界,傳達了作者微妙的心境。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戶,欣然起行!睍r值冬初,寒意寂寥,正“解衣欲睡”之時,月色悄然人戶,于是作者“欣然起行”!靶廊弧睂懫渑d奮喜悅之情!澳顭o與為樂者”,“念”由“行”轉化而來,寫出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文情也顯得跌宕起伏。作者也許會想:究竟與誰一起賞月,才不致辜負如此良夜?在這貶居的寂寞
。ㄈ┳g文:記承天寺夜游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里, (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jīng)]有人與我同樂,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于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哪里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啊。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渾氣勢。
2、通過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生命中奔騰的力量和陽剛之美.
3、理解排比修辭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理解排比的作用,精讀重點句子。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深入領會作者所歌頌的生命力量。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準備:多媒體
自學內容:
1.查閱有關安塞腰鼓的資料,了解其特有的文化內涵;查閱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作者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演示“安塞腰鼓”表演的畫面,學生欣賞。)
師:你喜歡這些畫面嗎?喜歡哪個方面?你此時內心洋溢著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由回答,同時交流查閱了解的“安塞腰鼓”的資料。)
俗語說:“一方山水養(yǎng)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風情!碑a(chǎn)生于黃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粗獷、雄渾、動力十足。今天我們就一起跨越時空,走進黃土高原,走近安塞腰鼓,去感受一下它的風采和魅力。
(奔放、動感的畫面,熱烈、鏗鏘的音樂,讓學生直觀、感性地感受到生命的激越,一下子就渲染烘托出激昂的課堂氛圍,點燃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放錄音,學生聽讀,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調。
(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并茂的范讀或課文錄音,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學生各抒已見,既可訓練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又營造了自主輕松的課堂氛圍。)
2.積累本課字詞:亢奮()晦暗()羈絆()燒灼()冗雜()驀然()震撼()磅礴()戛然而止()
3.指導朗讀。
教師指導:“第一部分是鼓聲響起之前,用中速,也不乏力量。中間部分是鼓聲響起來,語調就應該激越、高昂。鼓聲落,要讀出悠遠寂靜、若有所思的情緒,語速稍慢!
學生組內自主朗讀,體驗作品的情感、語調,然后推薦代表,比賽朗讀。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朗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有所感悟,享受到審美樂趣。同時,用比賽來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角。)
三、精讀賞析,問題探究
(一)朗讀課文:
要求學生邊讀邊思考,用“……的安塞腰鼓”對安塞腰鼓進行評價(用文中詞語或短句)
如:壯闊、豪放、火烈、有力、元氣淋漓、驚心動魄、奇?zhèn)グ蹴、一捶起來就發(fā)狠了、忘情了、沒命了、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等
(二)理清結構:
1、鼓響前、腰鼓表演、鼓聲止
2、表演部分從四個角度展示腰鼓的藝術魅力(“好一個安塞腰鼓”)
(三)尋找美點:
作者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展示了安塞腰鼓的美,試用“美,你看(聽)……”的句式進行敘述。分小組討論進行。
如:
1、蓄勢待發(fā)的后生美,你看,他們身后是一片高梁地。他們樸實得就像那片高梁。咝溜溜的南風吹動了高梁葉子,也吹動了他們的衣衫。他們的神情沉穩(wěn)而安靜。
2、火烈的舞蹈場面美,你看,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3、激越的鼓聲美,你聽,百十個腰鼓發(fā)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勵面了,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
4、擊鼓的后生美,你看,他們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擊著,疾速地搏擊著,大起大落地搏擊著。它使你……
5、變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四)排比句式的理解:
A.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B.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jié)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fā)生和排解。
(五)誦讀課文
(六)布置作業(yè):
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最有氣勢、最有激情的句子并抄寫。
教學反思:
在這節(jié)課開始,我先用視頻——西北安塞腰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強烈的聲響和劇烈翻飛的動作在一瞬間就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了,幾分鐘后當我提問“安塞腰鼓給你帶來哪些震撼”時,學生一片沸騰。“荒涼的背景”、“虎虎生機的.動作”、“粗獷豪放、精神抖擻的表演”,他們的評價正好達到目的。我順勢一導,今天,就讓我們在劉成章生花妙筆的引領下,去感受安塞腰鼓那撼人心魄的魅力吧。接下來我讓學生朗讀感知課文:引導他們用心體會,大聲朗讀課文就順理成章了。這節(jié)課帶給我的思考是:當電化教學日益成為我們的輔助教學工具后,真正的追求應該不是手段而是教學效果,一切設計都應該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氛圍的親切、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努力,那種濫而不精的幻燈片,除了讓學生覺得我們的老師會運用電化教學之外就沒別的效果的課件,是不是該退出的課堂?還有,那種把課堂上得十分“熱鬧”,一堂課下來,學生唱了,跳了,畫了,討論了,體驗了,旁觀的人卻分辨不出到底是上語文課呢還是文體活動課,這種只重形式而忽視內容的教學是不是也應從多媒體手段中安靜下來了?電化教學的推廣已經(jīng)走了好幾年了,我忠心祝愿我們能更快的走向成熟,踏著堅定的步伐,來優(yōu)化推廣我們的教學手段和先進的教學理念。
賞析
這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
在文章里,安塞腰鼓,并非只是單純地在作為人類生命力量的一個載體、一種象征;其自身,就是人類生命力量的凝聚物,最充分、最徹底的表現(xiàn)。這樣,作者自然要傾注下全部的熱情與筆力歌之、頌之,一歌二頌難以盡致,則有三歌之、三頌之。
在作者筆下,幾乎分不出哪是形式與內容,哪又是客體與主體,兩者真正地獲得了無間的統(tǒng)一。
不取拖沓累贅、沉悶疲軟的長型句式,而多簡潔有力、脆生響亮的短句;也沒有冗長繁復的段落,一言兩語即自成起迄。
大量地運用排比,排比的形式又力求多樣:既有句內的排比,更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又能連段而下,交錯互出。
不獨直接地描寫這腰鼓釋放的磅礴能量,也從人的感覺、人的聯(lián)想和群山、大地等周圍環(huán)境的回響上,多方位地渲染著它的奇特效應。
自始至終采用行進的、動態(tài)的描寫,不作靜止的形容,并使那人體的動作與腰鼓的聲響,在共時態(tài)中互激互溶,合二而一,從藝術上組成一個表現(xiàn)著生命之源和力量之泉的整體。
──這一切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種快速躍動的節(jié)奏,熾熱灼人的氛圍,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恰與作者所要歌之頌之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輔相契。
安塞腰鼓,是屬于黃土高原的。惟有生存于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創(chuàng)造出此等奇觀,也才能憑借它而釋放其內蓄的偉力。作者是陜西人,從其描寫中,可以看到他對黃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無限神往與傾心愛戀。惟其如此,他也才能寫得酣暢淋漓,曲盡其妙。
這一篇,與喬良的《高原,我的中國色》,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喬良的作品,是對中華民族性格特征的總體性的把握,那么劉成章的《安塞腰鼓》,則是把它對象化和具體化。讀者能把兩篇作品一并閱讀,相互比照,必將更深切地體察到我們民族性格的本色及其生命力量之表現(xiàn)。
教學反思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是一篇歌頌激蕩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濃墨大筆,抒寫飽滿的生命激情;以詩載情,使整個散文呈現(xiàn)出雄奇的詩意美;想象奇?zhèn),意境雄渾。既是高原生命的熱烈頌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詩性禮贊。它以詩一般凝練而又富有動感的語言,譜寫了一曲慷慨昂奮,氣壯山河的時代之歌。
在組織教學中,我的設計思路是:
1、了解腰鼓,看腰鼓表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朗讀課文,賞析語句,來分析課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
3、多元化理解文本主旨。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以下幾點:
1、注重文本意識、人文意識:
語文是一門有著豐富人文內涵的學科,《安塞腰鼓》是一篇閃現(xiàn)關人文之光的文章。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很注重文本。整堂課,大塊時間是朗讀課文,品味語句。緊緊圍繞課文,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通過朗讀品味,不僅僅是活躍課堂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充分的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地感悟文章的魅力,領略文章情景交融、情理交融的藝術境界,使學生感受文章中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2、注重問題設計:
在朗讀品味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設計的問題是:
請找出你喜歡的語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這個問題一提出,能統(tǒng)領下面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學習目的性很明確。這樣的問題是主干性的。還有初讀課文之后設計了這樣的問題“…的安塞腰鼓”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在學生看完精彩的腰鼓表演后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我看見……我聽見……我感受到……”讓學生對安塞腰鼓有進一步的感知。
3、注重朗讀:
放聲朗讀,尤其是朗讀比賽,是本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先自讀,后比賽讀,或小型集體讀,形式各樣,單讀雄深、酣暢,余味無窮;雙讀時而慷慨激昂,時而宛轉低回,聽者陶醉之際,戛然而止;集體朗讀氣勢磅礴,抑揚頓挫,響徹耳鼓,這聲情并茂的朗讀展示了本班全體同學的朗讀實力,也充分體現(xiàn)了同學們的合作意識!
我也清楚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1、這節(jié)課不足的是教師在突破重點內容時,有待于挖掘和拓寬;學生在某些環(huán)節(jié)表現(xiàn)不夠到位。
2、教師的板書設計較凌亂,書寫不夠規(guī)范。
3、基礎知識教學還需進一步加強。
這堂課的缺憾有待于我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彌補,不斷改進。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0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理解并積累“唏噓、詰問、焦灼、伎倆、顛沛、窮愁潦倒、連聲諾諾”等詞語。
2、了解信客職業(yè)及其品質。
3、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繼續(xù)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揣摩其寫作意圖。
。ㄈ┣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
1、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培養(yǎng)學生潔力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品格。
重、難點:
1、感受本文的語言、體會人物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揣摩品味語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2分鐘
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說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yè)的迅猛發(fā)展,給忙碌的現(xiàn)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手機短信拜年已成為一種時尚,提及20世紀初期的鄉(xiāng),對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yè)人——信客。也許人們難以想象,其實在很長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xiāng)村和城市的紐帶,余秋雨《信客》將向我們講述這段故事。“信客為遠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讓我們通過文章《信客》去認識信客,去體會他的苦澀人生。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展示)10分鐘
1、正音
2、釋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行文脈絡。 15分鐘
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四、啟發(fā)探究: 15 分鐘
1、填充信客檔案:信客是我們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樣一個人呢?這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老師設計了一個信客檔案,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捕捉重要信息。老師邊問學生邊答來填充檔案的內容。(課件展示)
職業(yè):信客。
身體狀況:老犯胃病和風濕。殬I(yè)病)(第12段)
收入情況:收入微。ǖ3段)
最高興的事:幾十年來從未失過會一封信,一件物品:給焦急等待的家屬送去了在外親人的消息;他的工作被鄉(xiāng)親們還有老信客認為,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楊(信客的幸?鞓肥墙ㄔ趧e人的幸福快樂的`基礎上的)。
最痛苦的事:報死訊、被懷疑、被誣陷、被打、被扭送到巡捕房。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最后一段)
座右銘:信客信客就是一個信字(誠信是信客的生命)。
2、用一個字概括你對信客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3、學生暢談信客形象,教師歸納。
明確: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屬盡職守、潔身自好、忍辱負重。
五、小結:2分鐘
信客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時常飽受職業(yè)病的困擾;盡管收入永遠和付出不成正比;盡管有時還要蒙受無端的猜疑,誣陷和欺凌,但他牢記老信客的教誨,誠信無私,從不雁過拔毛,風得忘義;心胸寬廣,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義,總是以最恰當?shù)姆绞教幚磬]件兩頭的難事。他用大半輩子辛勞履行自己的承諾,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同學們,這是一個多么樸實感人的形象。你們在閱讀過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許多震顫你心靈,讓你感動的語句和片斷,下面請你們把它們自由地、深情地朗讀出來。
六、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練習冊同步
B(中等生):整理筆記,熟悉課文內容。
C(后三分之一):完成字詞小楷。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品味佳句、體會風格 10分鐘
1、請同學們把剛才找出來的感動你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對其做以品析,教師作適當引導。(可側重從它們所表現(xiàn)出的人物品質分析它的美感)
它們可能是:
①第三世界16自然段“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連聲諾諾”
、诘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幾身汗……堆在他的肩上!
、鄣22段中的“傳喚來的同鄉(xiāng)……他不想讓滇沛在外的同鄉(xiāng)蒙受陰影。”
2、文中還有一些含義豐富的美句,你們都懂它的含義嗎?可以提出來,師生一同討論解決(提示:可從修辭角度,重點詞句等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
②信客沉穩(wěn)地點點頭,他看得太多,對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nóng)村神經(jīng)系統(tǒng),他是最敏感的神經(jīng)未梢。
、圻@些眼神,是中國農(nóng)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茏鲂趴偷,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回鄉(xiāng)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
3、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質樸的典雅。
、诰俣謺尺_。
二、互動合作:展示作品人物形象 10分鐘
請學生依據(jù)課文內容試寫一段話,描寫信客基碑上的文字,或某一補白性的文字,鼓勵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筆,并作簡要點評
參考示例:(多媒體顯示)
三、遷移拓展,尋找現(xiàn)實生活中的信客。 10分鐘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像信客一樣,默默奉獻著,而又處在社會下層的平凡人?請舉一兩例,并談一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例如:馬路上維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協(xié)管員、清潔工……。
師可補講關于四川藏族自治縣的鄉(xiāng)村郵遞員王順友的故事。
小結:他們雖工作平凡,但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同學們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將來從事的也像信客一樣普通平凡的工作,我們雖然不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將來就算是一名清潔工,你也要像貝多芬演奏一樣,全身心地投入,熱愛、忠誠于我們的職業(yè),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無怨無悔,生命才有意義。課上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一首歌,歌中這樣唱道……(多媒體展示《好大一棵樹》的歌詞,師生齊讀,讀后放這首歌,在歌聲中結束本節(jié)課。)
四、中考鏈接:布置作業(yè) 5分鐘
1、按例名仿寫:
例1、同情是一縷春風,讓枯禿的枝頭綻出新綠。
同情是 。
例2、信譽就是你立足社會的通行證。
信譽就是你 。
信譽就是你 。
例3、真誠,友誼的橋梁,沒有它,人們之間就失去應有的平和與信賴。
批評, 。
2、請同學們以“誠實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可以談看法,也可以講故事!
五、布置作業(yè):
A(學優(yōu)生):以誠信為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B(中等生):練習題同步
C(后三分之一):整理筆記,完成書后習題。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信 客@$ @ 1脈絡:做信客的緣起——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是好樣的
2品格: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1
教學目標:
一、提示學生在閱讀學習的基礎上,自主總結傳記的特點,并能夠根據(jù)自己要記述的對象設計適宜的寫作方式。
二、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典型的事例來表現(xiàn)人物的個性特點,通過記言述行,展現(xiàn)人物風貌。
三、引導學生學習在真實的基礎上合理發(fā)揮想象,適當描寫,增強傳記的生動性。
四、通過學寫傳記,引導學生認識自我,認識他人,思考人生經(jīng)歷,提升人生境界。
教學重點:
選擇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個性
教學難點:
通過記言述行,展現(xiàn)人物風貌
教學過程:
一、認識傳記
傳記是對人物的生平進行系統(tǒng)記述的一種文章體裁。
小傳因其記事比較簡略、篇幅比較短小,事件典型,特點鮮明,初中生入手練習比較適宜。
例文賞析,感知小傳的特點:
舒舍予,子老舍,現(xiàn)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于北平,三歲失怙,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亞之仁未能一掃空也。幼讀三百千,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yè),甚難發(fā)財;每購獎券,以得末彩為榮,示甘于寒賤也。二十七歲,發(fā)憤著書,科學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么了不得。三十四歲結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yǎng)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全無所獲,并不著急。教書做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不后悔。如是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能有點出息!——老舍《著者略歷》
學寫傳記,要根據(jù)所寫的對象確定寫作方式。從傳記記述的對象來看,一是為別人作傳,二是自傳。如果是為別人作傳,也可以分為兩類,一是記述普通人,二是記述名人。為身邊的普通人寫傳記,首先要仔細觀察人物的言行,還要通過各種方式全面了解所寫對象的生活經(jīng)歷,做到知人而更知心,這樣才能把人物寫得真實形象。為有成就的名人做傳記,一般需要全面了解所寫人物的信息,因此,不僅需要閱讀相關書籍,還可以借助網(wǎng)絡搜集資料。如果是寫自傳,相比較而言寫作準備的過程比較容易,但是要將自己的經(jīng)歷寫得有特色,能夠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生見解,還是需要在材料的選擇與提煉方面下一番功夫。
二、傳記寫作的`基本要求
(一)傳記撰寫要體現(xiàn)真實性
要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言取信,以真感人。凡是文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都必須是準確的。傳記要忠實于生活,不能虛構或者粉飾。
傳記可以引用一些資料,保證敘述的真實可信。這些資料可以是書面材料,如《美麗的顏色》中引用的居里夫人的日記、自傳等。也可以是人物的鮮活的語言。只要這些資料準確真實,就能讓讀者信服,也更容易感動讀者。
作者有時要發(fā)表議論,應注意評論的準確公允,不可以夸大其詞,也不可矮化人物!睹利惖念伾分性u價居里夫人時這樣說:“她獨自一人就是一家工廠!边@樣的評價生動形象,內涵又極其豐富。
(二)傳記撰寫要體現(xiàn)生動形象性
傳記要有生動形象性,這樣傳記才有感染力。不能寫成一份人物簡歷,僅有一些基本信息,激發(fā)不起讀者閱讀的興趣。那么,如何使傳記體現(xiàn)生動形象性呢?
首先,選擇的事例要典型,能夠突出人物的個性特點,表現(xiàn)人物的思想感情與精神品質。
其次,記述人物的言行要精當,要有能凸顯個性的細節(jié)描寫。
最后,寫好傳記還需要作者發(fā)揮合理的想象,再現(xiàn)所寫人物的生活場景,給讀者以現(xiàn)場感。如《美麗的顏色》結尾處,作者發(fā)揮想象,細膩地描寫了居里夫人在靜夜的黑暗中欣賞鐳的熒光的場景,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也更加深刻。
(三)傳記撰寫要有讀者意識
要想一想寫的傳記給誰看,不一樣的讀者群,在相當程度上決定了傳記的寫作內容的確定與表達方式的選擇。
例如:為班上的一位同學作傳,由于讀者基本是熟悉的同學、老師,如果只寫一些大家都熟悉的事,文章便會平淡無味,這就需要選擇一些少有人知且有表現(xiàn)力的事來寫。同時,如果能表現(xiàn)出傳主“眾所周知”個性之外的“另一面”,文章就容易出彩了。
(四)傳記撰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
人物傳記的創(chuàng)新,可以體現(xiàn)在敘述角度的創(chuàng)新、表達方式的創(chuàng)新,也包括文本傳播交流方式的創(chuàng)新。我們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wǎng)絡,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分享交流,互動參與。這樣可以讓作者、讀者與傳主進行多向性對話,文本也可以在對話中不斷修改潤色。
三、傳記和寫人記敘文的區(qū)別
傳記多用敘述,常用概述,具體描寫要適度;寫人記敘文多用具體描寫,輔以概述。
傳記常要詳細說明時、地、事,力求準確;寫人記敘文則大致交代即可。
四、學生寫作實踐一
你和家人朝夕相處,但你知道他們的生日、愛好和經(jīng)歷嗎?請為你的一位家人寫一篇小傳。不少于600字。
提示:
(一)與你要寫的家人深入交流,進一步了解他的生活經(jīng)歷。
(二)既要有概括性的介紹,也要選擇幾個重要事件,描寫言行細節(jié),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豐滿。
(三)寫完后給傳主看一看或讀給他聽,聽聽他的意見,做些修改。
五、學生寫作實踐二
用欣賞的眼光觀察身邊的同學,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選擇一位,深入交流,為他寫一篇小傳。不少于600字。
提示:
(一)要了解自己想寫的同學的個性特點,更要盡可能理解其內心世界。
(二)不要面面俱到,而應根據(jù)要著重表現(xiàn)的特點,選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
(三)寫完后,可以全班合作舉辦一次主題為“我們”的小傳展覽,進行共同修改。
六、板書
傳記寫作的基本要求:
(一)傳記撰寫要體現(xiàn)真實性
(二)傳記撰寫要體現(xiàn)生動形象性
(三)傳記撰寫要有讀者意識
(四)傳記撰寫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設計】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詩人,在嚴酷而荒誕的年代里,他清醒地感覺到、認識到了作為一個詩人的神圣的歷史職責。他的詩更多地帶有反抗現(xiàn)實而義無返顧地奔赴“革命”理想的特點。時代的苦難使它對生活有著深刻的體察和獨特的感悟,讓他產(chǎn)生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作者追憶《我的第一本書》時,以口語化的語言、幽默的筆調把苦難的生活渲染得充滿溫情,把惡劣條件下的學習寫得趣味橫生。在荒寒的背景下,不盡是辛酸,也有著抹不去的鄉(xiāng)間村鄰的友好淳厚的情義。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人生觀,價值觀的良好時期,更是思想初步成型的時期,在這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學會感動。在進行《我的第一本書》的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到學生的思想滲透,抓住文章中滲透出的“情”來安排教學。只有讓學生與作者同呼吸共命運,才能使學生領悟到
作者童年時期的苦與樂,才算達到了語文教學上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引導學生體會情感,認識生活的底蘊,感悟讀書對于人生的意義為目的,按感知內容──捕捉情感──體驗感悟的步驟進行。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文意,了解敘事性作品的文體特征。
2、激活生活體驗,感悟作者內心情感。
3、加強聯(lián)想與想像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聯(lián)系自己的學習經(jīng)歷,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深刻內涵。
【教學難點】
2、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難生活境遇,品味苦難對人生意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今天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從小到大,我們已經(jīng)讀了不少的書。想一想,你讀的第一本書是什么?不少同學對自己讀的第一本書已經(jīng)記不清了,那是因為我們的第一本書沒有什么故事。但詩人牛漢對自己讀的第一本書卻永志難忘。今天,我們將走進牛漢的隨筆《我的第一本書》,去感受作者給我們帶來的美好回憶。
檢測預習情況:
1.認讀字詞:幽默 凄慘 奧秘 酷似 摻和 磨磨蹭蹭 翻來覆去
2.交流有關牛漢的材料。
二、感知內容
學生默讀課文思考:
1、課文圍繞書寫了哪些方面的內容?
2、課文中作者寫到了哪些與書有密切關系的人物?這些人物與書又有怎樣的關系?
明確:
1、看書──逼書──送書──讀書
2、父親、喬元貞、我父親改訂書→我送書→喬之貞
三、捕捉情感
學生自讀課文,合作學習、自由討論發(fā)言:
1、說說你從敘事中體會到了作者的哪些感情?
2、課文中哪些語句寫出了作者對這一本書的難忘之情?
3、你認為作者在文中說的“人不能忘本”本是什么?
明確:
1、父子之情:父親發(fā)現(xiàn)那本“凄慘的`課本”只是嘆氣,在昏黃的油燈下為“我們兩個的半本書修修補補,裝訂成了兩本完完整整的書!笨梢姼赣H是一個知書達理、溫和、善良的人,是一個既理解、尊重孩子,又對孩子負責的好父親。
友情的珍貴:元貞的家太窮,買不起書,“我”便把這惟一的一本書分為兩半,一人半本。在困難時伸出援助之手,使同學之間淳厚的友情顯得彌足珍貴,溫暖人心。
人與狗的樂:是我早已調教好的,只要主人下令,大狗便汪汪叫幾聲,來一個人狗合演“雙簧戲”,給惡劣的生活處境帶來一絲樂趣。
2、“可是這一本卻讓我一生難以忘懷,它酷似德國卜勞恩的《父與子》中的幽默,不過看了很難笑起來!
“這是我的第一本書。對于元貞來說,是他一生惟一的一本書!
“還應當回過頭來說說我的第一本書,我真應當為它寫一本比它還厚的書,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靈去贊美。”
“我的第一本書實在應當寫寫,如果不寫,我就枉讀了這幾十年的書,更枉寫了這幾十年的詩。人不能忘本!
3、“本”運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既指課本,那一本國語教材,也指同學的友情、父親的深情、童年的樂趣,人性中的善良、淳樸。
四、體驗感悟
有人說,苦難是人生的一所大學,許多人正是在逆境中奮發(fā),成就了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yè)。你怎樣看待人生中的苦難?
參考示例: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苦難是流動于地底的地火,苦難是在磨礪你的品格,屈服于苦難,那就在認命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不屈服于苦難,用堅強作鋤,用樂觀作鏟,用深邃的思索作鍬(qiāo),堅韌不拔地挖掘,苦難的背后肯定會有驚喜和意外發(fā)現(xiàn)。大禹治水迎風沐(mù)雨,勾踐臥薪嘗膽終吞吳;孫臏受刖(yùe)足之刑而成兵法,韓信受胯下之辱而成大器揮師百萬;屈原飽受艱辛而成《離騷》;司馬遷致殘殫(dàn)盡竭慮完成《史記》;曹雪芹戶牖(yǒu)瓦灶而成《紅樓夢》……從古到今,俯拾皆是,不勝枚舉。人生在世,酸甜苦辣都是營養(yǎng),風雨雪霜皆為滋潤,苦難成了奮進的動力,前進的基石,向上的臺階。
五、教師小結:
作者從第一本書中不僅得到了知識,而且從中感悟到了人生的價值,上了不同尋常的人生第一課。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深刻的體會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海底兩萬里》的閱讀指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2.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3.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教學重點
學會并運用課外閱讀的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學難點
感受小說中精彩的人物描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 一 課 時
課前準備
1、師生共讀《海底兩萬里》。
2、學生每人寫500字左右的讀后感。
一、展示導入
多媒體展示片段:
滿地都是腔腸動物和棘皮動物。變化不一的叉形蟲,孤獨生活的角形蟲,純潔的眼球蟲,被人叫作雪白珊瑚的聳起作蘑菇形的菌生蟲,肌肉盤貼在地上的白頭翁(?)……布置成一片花地。
師:這兩個片段有沒有似曾相識的感覺?它們出自哪部作品?
《海底底萬里》閱讀試題
一、填空:
1、儒勒?凡爾納是 (國家)科幻小說家,他是現(xiàn)代科幻小說的重要奠基人。他被公認為為“ ”。
2、《海底兩萬里》是凡爾納的的三部曲之二,其余兩部是:第一部是 ,第三部是 。
3、凡爾納的作品形象夸張地反映了19世紀“ ”人們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并成為 現(xiàn)代 小說的先河,我國的科幻小說大多也受到他作品的啟發(fā)和影響。
4、《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諾第留斯號(“鸚鵡螺號”)潛艇的故事。凡爾納的小說之所以動人,原因在于 , ,還在于它們是 和 巧妙結合的成果。
5、《海底兩萬里》書中人物寥寥,有名有姓的只有四個半即: 船長、自然科學家、仆人、捕鯨手,“亞伯拉罕?林肯”號驅逐艦艦長,只在小說開頭部分曇花一現(xiàn),姑且算半個;
6、《海底兩萬里》中諾第留斯號潛艇是船長尼莫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 發(fā)電。
7、《海底兩萬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珠場和 展開過搏斗,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兇惡的巨鯊;他們在紅海里追捕過一條瀕于絕種的 ,它肉當晚就被端上了餐桌;7、鯊魚 儒艮
8、《海底兩萬里》一書,情節(jié)跌宕起伏,懸念叢生,具有強烈的可讀性,而且書中還包含了大量 。
方面的知識,小讀者在閱讀引人入勝的歷險故事的同時,還能夠輕松地獲取科學知識。
9、《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說了一句話來形容人類的進步:
10、你還知道作者的那些作品?寫出其中幾部: 、
11、故事情節(jié):《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 的故事。1866年有人以為在海上看到了一條 ,法國生物學家 最后發(fā)現(xiàn)那是一艘名為諾第留斯號的潛艇,并且?guī)е腿?和一個捕鯨手,跟隨乘坐這艘潛艇在 做了 的` 旅行。
12、主要人物: 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 ,而且 ,能夠利用海洋提供能源。他與大陸保持聯(lián)系,用 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 。
13、《海底兩萬里》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 ,美妙壯觀的海底充滿了 和 ,體現(xiàn)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
14、凡爾納的小說得以廣為流傳,還因為他具有 和 。他筆下的人物都是 、 的人,是 、 的人。
一、填空閱讀答案:
1、法國 ,被譽為“現(xiàn)代科學幻想小說的之父”
2、第一部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第三部是《神秘島》。
3、 “機器時代” 西方和日本 科幻
4、構思巧妙、情節(jié)驚險,科學與幻想巧妙結合的成果。
5、尼莫、 阿龍納斯、 康塞爾、 尼德?蘭,法拉格特,
6、海洋
7、鯊魚 儒艮
8、地理、歷史、生物、物理、地質、氣象
9、“人類進步的實在是太慢了!
10、《氣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機器島》《大木筏》《隱身新娘》等
二、簡答:
1、尼摩船長和阿龍納斯在海底環(huán)球探險旅行時,經(jīng)歷了許多險情,請概括出3次險情。
2、請說出尼摩船長與阿龍納斯在海底環(huán)球旅行的路線。
3、簡述《海底兩萬里》內容。
4、你認為尼摩船長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5、《海底兩萬里》是一部純虛構的科幻小說,你覺得這部書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書中哪些想像事物如今已經(jīng)變成現(xiàn)實,通過這些事例你能看出科幻小說與科技發(fā)展的某些關系嗎?
簡答答案:1、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斗、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2、從太平洋出發(fā),經(jīng)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地中海、進入大西洋、南極3(略)4、尼摩船長逃避人類,蟄居海底,而又隱隱約約和陸地上的某些人有一種特殊聯(lián)系。他富有同情心,性格陰郁、知識淵博、帶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5、①示例:海底世界充滿異國風情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②海底潛艇、人類登月、太空飛行都已成為現(xiàn)實。③科幻小說往往也是科學研究基礎上的的推理和預言。曲折的情節(jié)和對海洋知識的介紹,潛水艇、潛水服、電的使用等等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科學的發(fā)展。
《海底兩萬里》同步練習
【作者介紹】
儒勒?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之父”。曾寫過《海底兩萬里》等著名書籍。
1828年2月8日,凡爾納生于南特,1848年赴巴黎學習法律,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1863年起,他開始發(fā)表科學幻想冒險小說,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游》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 。
凡爾納總共創(chuàng)作了六十六部長篇小說或短篇小說集,還有幾個劇本,一冊《法國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偉大的旅行家和偉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還有《氣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記》.《機器島》.《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huán)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凡爾納的故事生動幽默,妙語橫生,又能激發(fā)人們尤其是青少年熱愛科學、向往探險的熱情,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受到世界各地讀者的歡迎。據(j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表明,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1、《海底兩萬里》是法國生物學家凡爾納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兩部作品是 、( )。
2、《海底兩萬里》主要講述( )號潛艇的故事。凡爾納的小說之所以擁有廣大的讀者,原因在于 ,小說廣為流傳,還因為他具有 凡爾納被公認為是“ ”。
3、 是一名 的戰(zhàn)士,這一形象正是凡爾納 的體現(xiàn)。
4、《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 ,《海底兩萬里》的作者是 國人。
5、阿龍納斯的仆人叫 ,故事中,阿龍納斯曾經(jīng)在法國出版過的一部書叫 ,“魚叉手之王”指的是 。
6、鯨魚用 進行呼吸,《海底兩萬里》中的潛艇叫 。
7、潛艇的主人是 ,他會說 種語言,分別是 。
8、潛艇上的人睡的床是用 材料做的, 潛艇上的人穿的衣服是用 做成的。潛艇上的人用來寫字的筆是用 做成的。潛艇上的人用的墨水是用 做的。
9、鸚鵡螺號上的藏書量有 冊, 鸚鵡螺號的造價是 萬法郎。
10、請舉例說出海底的三種植物。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欧e累“肅穆、荒謬、健忘”等詞語,理解其詞義并用詞造句。
⑵了解作家及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特征。
⑶把握文章內容,理解作品戰(zhàn)爭的主題。
2、過程和方法目標
⑴整體感知文意,把握文章四個部分的內在聯(lián)系,理清文章敘事脈絡。
、瓢盐找呐c正文的聯(lián)系,力求從主要方面把握課文內容,學習如何快速準確全面地理解文意的方法。
、谴ξ闹幸馕渡铋L的語句,領會語言的深層含義,增強語感,提高理解力。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目標:
文章控訴法西斯罪行,并向全人類提出警示: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學習本文,讓學生銘記歷史,正視現(xiàn)實,呼喚和平,培養(yǎng)熱愛和平的情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
把握引文與正文的四個部分之間聯(lián)系,全面深刻地理解文意。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精讀課文,揣摩含義豐富的語句,領會語句的深層含義。
教學方法
朗讀-討論-探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句話,這種稱呼一般會出現(xiàn)哪里?出現(xiàn)在什么情況下?從中導入課文。
二、整體感知:
由學生們快速閱讀全文,學生給課文各部分取上小標題。
(一)來到紀念地
(二)看紀念演出
(三)參加座談會
(四)參觀紀念館
三、問題探究
1。由學生齊讀引文,圍繞薩特在引言中說他的記憶是“沉重”的,但有時“美麗”的,這句話展開問題。同時明確關鍵詞為“沉重”“美麗”
問題1:為什么說是“沉重”的,但有時“美麗”的?從文中找出令你感到“沉重”和“美麗”的詞語或句子來。
“沉重”:在那場悲劇中,克拉庫耶伐次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墳墓,埋葬了7000個被殘殺的人,其中還有300個孩子。這是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是沉重的歷史回憶。
景物描寫:使人感到沉重!皻夥?嘤辍L旎。地暗!笔菍懱鞖猓彩菍懶那。景物描寫渲染了氣氛,烘托了人們在紀念地的悲痛心情。
語言描寫:“七千多人呀!”“一天之內,全殺光了!尸首染紅了三百五十多英畝土地!蓖怀隽送罋⒌臍埧岷捅瘧K。
神態(tài)描寫:兩位老人“頭發(fā)斑白,臉色肅穆,定定望著籠罩山谷的V石碑!薄把凵衲救唬路鹧矍暗木拔镆巡淮嬖凇。幸存者和地下長眠的死者在這一刻是相通的。
“美麗”:面對這場大屠殺,塞爾維亞人表現(xiàn)出“整個民族的英勇”,又是美麗的。
場面描寫——人們的抗爭是美麗的:如有一位老師,納粹要他合作,他說:‘開槍吧!我給孩子們上最后一課!’”表現(xiàn)出塞爾維亞人的英勇。
紀念的人群是美麗的:“人已滿山滿谷!驹47年前300個孩只發(fā)出最后一聲呼喚的地方:‘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們對生的渴望是美麗的。
在雨中的朗誦和合唱是美麗的:人們用詩和音樂來表達塞爾維亞人對暴力的反抗和自由的執(zhí)著。通過歌唱孩子的可愛和希望,反襯敵人的殘暴兇狠。
西德作家的發(fā)言表達了整個民族的反省是美麗的。
遇難者的遺言中可以看到他們對親人的愛,對生命的渴望和留戀,這份愛是美麗的。
問題2:對照歷史上發(fā)生的事情,現(xiàn)在的我們應該怎樣去對待呢?
分析:人,是健忘的。不記仇,很對。但是,不能忘記。(作者強調不能忘記歷史,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教訓,才能保證世間永遠不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
問題3:面對當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和日本人的態(tài)度、表現(xiàn)有何不同?
分析:西德作家:真誠的懺悔,充滿犯罪感;(“許多人走過去和他握手”)
日本人:自私的狡辯,企圖開脫罪責。(安格爾的反駁;稱其“日本人”,而非“作家”——鄙棄)
意在告訴人們,至今還有人不愿正視歷史,還在為侵略辯護,這潛伏著新的危險。
四、總結
這確實是一個沉重而美麗的記憶。我們崇敬塞爾維亞人的英勇,認同他們的歷史觀,讓我們用良知、用正義和著作家的心聲一同呼吁:永遠不要再有戰(zhàn)爭和屠殺了!
五、拓展與作業(yè)
1、在正文中中,有一個很好的機會,聶華苓為什么不反駁那個日本人?如果是你在場,你會對日本作家說什么?又會對明赫白說什么?
板書設計
親愛的爸爸媽媽
引文正文
↓↓
沉重法西斯的殘酷
美麗塞爾維亞民族的英勇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5
這個單元主要訓練學生跟蹤式閱讀的能力。在處理教材與課外材料的關系上,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充分挖掘其價值,并由此歸納出跟蹤閱讀的方法。這樣再遷移到課外廣闊的天地,學生就不會覺得無以適從了。
處理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時,我們還應該注意到課文由三個部分組成:一系列的新聞報道、一篇解說詞和相關的輔助閱讀資料(諸如圖表、小資料、旁批等)。這就提示我們在進行跟蹤式閱讀時,可以有意識地尋找不同文體、不同方式的材料。用比較閱讀的方法,通過比較來挖掘所給材料的價值,使跟蹤式閱讀更有效果。
所以,我在安排教學內容時,立足于對文本本身的挖掘,讓學生通過反復閱讀,了解新聞的特點、解說詞的特點、輔助性資料的作用等,然后通過比較,體會到這一主題事件的意義,嘗到跟蹤閱讀的甜頭。然后再歸納出跟蹤閱讀的方法,并做了很具體的要求,這樣,再讓學生將目光投射到廣闊的課外天地中,去尋找他們自己所感興趣的主題,進行跟蹤式閱讀的訓練。
當學生真正學會了跟蹤式閱讀的方法后,他們的閱讀視野和閱讀效能將放到最大,其意義將不言而喻。
[教學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跟蹤閱讀的意識,學習跟蹤閱讀的方法。
2.學習收集、整理、歸納信息,解讀文本。
3.在閱讀過程當中凈化心靈,完善人格,在閱讀中成長。
[教學重難點]
掌握跟蹤閱讀的方法并自主向課外遷移。
[教學安排]六課時
1.了解新聞的特點。
2.了解解說詞的特點。
3.比較新聞和解說詞的異同。
4.歸納跟蹤閱讀的方法。
5.自主進行跟蹤式閱讀,課內向課外遷移。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通讀八則新聞
1.學生認真閱讀前八則新聞,初曉大意。
2.用一句話概括整個新聞事件。
八則新聞報道了小金絲猴從遇險得救到不治身亡的全過程。
3.小組討論:這八則新聞的標題有哪些特點?它們之間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
標題的特點:有單行標題。也有雙行標題;簡練概括了新聞的主要內容;有的標題旬式整齊,講究勻稱等。標題之間的聯(lián)系:按時間順序寫出了事件的始末。
4.歸納:新聞標題的特點和作用。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主標題旨在提示消息的主題或重要新聞事實,副標題用以補充說明情況或指出內容范圍、內容提要等。
(新聞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一點也不陌生。但如何更有效地閱讀新聞,學生并非很清楚。所以,我們不能只停留在讓學生自己看這一淺層次上,而有必要教給學生閱讀新聞的方法。此環(huán)節(jié)意在讓學生發(fā)現(xiàn)新聞標題的特點和作用,這樣,在跟蹤閱讀新聞報道時,學生可以通過新聞標題很快理清事件脈絡,提高閱讀效率。)
二、細讀八則新聞
1.仔細閱讀八則新聞的第l自然段,思考這一段與標題的聯(lián)系、與后文的聯(lián)系。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和看法。
(在交流中,學生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l自然段在內容上是對標題的擴充,對新聞內容的濃縮;在形式上各則新聞的第1自然段都差不多。這時,教師便可出示新聞導語的概念。)
2.歸納新聞導語的特點。
導語是新聞的綱領和中心所在,讀者可以從導語中得到整個新聞的總印象。其特點是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概括性強。
(在新聞的五個組成部分中,除簡潔明了的標題外,導語便是對新聞主要內容的概括了。學生掌握了導語的特點,便可有效地加快閱讀新聞的速度。)
3.介紹新聞的其他組成部分:主體、背景、結尾。
主體:包括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經(jīng)過、結果、原因等要素。
背景:與事件相關的背景資料。
結尾:是整個新聞消息的結束語,它用于提示事實的意義,指出事件發(fā)展的趨向,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新聞有五個基本組成部分,在此教師要加以小結,讓學生有完全清晰的印象。)
4.學生任意選擇其中一則新聞,劃出新聞的五個組成部分。
(了解了新聞的組成部分,再進行當堂練習加以鞏固。特別要對學生指出的是,這五個組成部分是一般新聞所具有的,但有些新聞可能沒有背景部分,有的新聞的結尾就包含在正文中,沒有單獨成段。)
第二課時
一、列時間表理清事件過程
1.學生閱讀課本第160頁的時間表及旁批,在前三則新聞報道中,找出與表內各項內容相符之處,作上記號。
(此步驟意在讓學生體會運用表格的好處:直觀清晰,很快就理清了事件的發(fā)展脈絡。為后面的自制表格作基礎。)
2.依照時間表的樣式,學生勾畫出后五則新聞中的時間及事件,完成整個事件的時間表。
(提醒學生注意:除正文外,不要漏掉課文中所提供的資料圖表。)
3.各小組合作完成一份時間表,并與其他小組相互交流。
教師點評。
(此步驟則是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理清脈絡,依照時間順序,將事件的過程一一列在表格中,還訓練了學生的篩選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二、初步交流跟蹤閱讀的感受
1.在小組內交流:在所列時間表里,你最關注或最感興趣的是哪些事件?為什么會對此關注或產(chǎn)生興趣?你認為這個事件有哪些“特別”之處?
參考:①營救對象特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瀕臨滅絕的“國寶”野生小金絲猴。②營救規(guī)模特別:除飼養(yǎng)員外,各界人士都投入了營救行動中,新聞媒體、環(huán)保志愿者、兒科教授,甚至是產(chǎn)婦、小學生、普通市民等都積極參與了營救。③營救方式特別:產(chǎn)婦授乳,枕巾當尿布,住恒溫箱,兒科主任會診等。④營救意義特別:體現(xiàn)了人類對弱小生命的關愛,引發(fā)我們對生態(tài)平衡的思考等。
(跟蹤閱讀的最終目的應該是能對整個事件有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評論,通過前面的步驟,學生已經(jīng)了解了事件全過程,在此。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事件的意義及帶給人的感受。)
2.假如你只看到了你所關注或感興趣的那則報道,你由此還想知道哪些情況?你會通過哪些途徑去了解情況、獲得信息呢?
(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會有目的有條理地搜集跟蹤閱讀的資料。對同一主題的新聞報道往往是大量的,如果沒有明確的目的和清晰的思路,搜集資料就會變得雜亂。)
3.教師小結。
第三課時
一、閱讀《生命的救助》
1.學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讀解說詞《生命的救助》,感受字里行間的深情。
2.在這篇解說詞中,著重描寫了這一事件中的哪些過程?
①發(fā)現(xiàn)垂危小金絲猴的過程。
②轉送護理的過程。
、邸俺钡妹倪^程。
、堋俺鄙。瑢<覔尵鹊倪^程。
、荨俺彪x去后,科學家們使之“再生”的過程。
3.各小組任選一處細節(jié),想象拍攝情景,并分工配音朗讀。
4.全班評比,比一比哪一組最棒。
(解說詞是配合拍攝畫面的文字,所以,應該讓學生嘗試用想象去拍攝,進入角色去朗讀解說,這樣才能體會到解說詞的特點。)
二、比較新聞和解說詞的異同點
將這幾處細節(jié)與新聞報道中相關內容進行比較,找出異同點。
相同點:都是對這一事件過程的描述。
不同點:新聞報道語言平實客觀,沒有過多的渲染,旨在報道事實,而且新聞報道來得快。而解說詞描寫細膩,渲染烘托,畫面感很強。突出人類對這個弱小生命的關愛,還觸發(fā)了我們的參與、感受和思考等。一般都在事件已經(jīng)結束后,時效性不及新聞強。
(對于同一事件,新聞報道和解說詞各有所長。通過比較能讓學生明白這兩種方式的特點,而且還讓學生在跟蹤閱讀中去搜集不同文體、不同方式的資料進行對比閱讀。)
第四課時
歸納跟蹤閱讀的方法:
1.根據(jù)某一主題收集相關資料,可將各種文體、各種形式的資料都收集起來。
2.資料分類。
一般可分為三類:事件發(fā)展過程的資料;介紹相關知識的背景資料;人們對此事件的感受和評價類的資料。
3.將分類的資料分別進行整合,制作讀書卡片。
、僦骶——列出時間表,清晰展現(xiàn)事件全過程。
、诒尘熬——提煉出關鍵詞或擬出簡短標題,做成資料卡,以備查詢。
、墼u價線——整理人們的各種觀點的要點,制成評價卡。
4.自選一個角度或一個主題,談自己的閱讀感受?芍谱鳌案邢肟ā,也可寫“讀后感”之類的文章,還可鼓勵學生以此事件為話題,寫成作文。
5.各小組分工合作,將讀書卡片和自創(chuàng)作品裝訂成“跟蹤閱讀成果報告”。
(這節(jié)課的內容是關鍵。掌握跟蹤式閱讀的方法,才能將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極大擴充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在跟蹤式閱讀中得到最大的收獲。時間卡、資料卡、評價卡、感想卡的設置,既可獨立完成,也可分工完成,給學生以極大的發(fā)揮空間。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第五、第六課時
遷移閱讀,當堂訓練,鞏固方法。各小組交流成果報告,教師指導并評價。
方式(僅供參考、選擇):
1.教師發(fā)放一組跟蹤式閱讀材料(如《“勇氣號”登陸火星》《伊朗大地震》《新時代的英雄——楊利偉》等相關主題資料),讓學生當堂訓練,并完成跟蹤閱讀成果報告。
2.各小組自選跟蹤閱讀的主題,列出計劃,進行跟蹤閱讀訓練,最后形成跟蹤閱讀成果報告。閱讀主題可以是大家所關注的事件,也可以是大家感興趣的作家作品。
(對于語文水平較低的學生,建議采用第一種方式,即教師找好某一主題的一系列材料,當然以新聞報道為主,在課堂上讓學生分組進行閱讀訓練,在此過程當中,教師也便于對學生的每一個學習步驟進行指導。對于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建議采用第二種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他們自己選定主題,列好小組學習計劃,進行跟蹤式閱讀訓練。教師則可幫助各小組選擇合適的主題,參與其中,與學生一起搜集相關的材料,共同完成閱讀報告。)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八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5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04
八年級上冊語文《蟬》教案12-25
[經(jīng)典]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6-07
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11-16
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案12-29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07
語文上冊教案01-17
語文上冊教案03-05
八年級上冊語文《奇妙的克隆》教案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