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經典)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教案準備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優(yōu)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第1課時 植樹問題
【教學內容】:教材P106~111及練習二十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學生會用線段圖來表示植樹問題中的三種植樹情況,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m
過程與方法:學生能夠初步建立植樹問題的數學模型,能根據這個模型將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進行分類,并試著應用模型中間隔與棵數的關系來解決問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 點:能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關系并應用到生活中去。
難 點:理解間隔數與棵數之間的規(guī)律(總長÷間距=間隔數,間隔數+1=植樹棵數),并能運用規(guī)律解決問題。
【教學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公路兩旁的樹。
師:為什么要在公路的兩旁栽上樹呢?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講解:樹木能夠涵養(yǎng)水分減少水分的流失,還能凈化空氣,因此植樹造林有助于環(huán)境的改善。(滲透植樹造林的環(huán)保意識。)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植樹的問題。(板書課題:植樹問題)
二、互動新授
(一)提出問題--兩端都栽、兩端不栽。
1.出示教材第106頁例1:同學們在全長100米的.小路一邊植樹,每隔5米栽一棵樹(兩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樹?
2.出示教材第107頁例2:大象館和猩猩館相距60米,綠化隊要在兩館間的小路兩旁栽樹(兩端不栽),相鄰兩棵樹之間的距離是3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引導:請同學們先在紙上用線段圖畫一畫你的種法.再在小組中交流、討論。
3.(出示線段圖)問題分析: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ǘ┛脭蹬c間隔數之間的關系。(找規(guī)律)
提問:剛才同學們用線段圖表示了兩種植樹情況,現在同學們能否用算式來表示這兩種植樹情況呢?
1.兩端都栽:(教學例1)
假設小路長20米,那么可以栽幾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
則20÷5=4,要栽5棵。
由此可知:lOO÷5=20(個),那么這里的20就是棵數了嗎?應該是什么?
學生回答:不是,是間隔數,應該是20+1=21(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追問:為什么這里的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數?
學生回答,分析原因:100÷5=20只是求100米里面有多少個5米,所以20是間隔數而不是棵樹。并得出公式:路長÷間距=間隔數(不是棵數,跟棵數沒關系。)
2.兩端不栽:(教學例2)
假設兩館間相距30米,小樹之間的距離為5米,則30÷5=6(個),6-1=5(棵)
用畫線段圖表示:
由此可知:60÷3=20(個),20-1=19(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1=棵數
3.一端不栽:(教學例3)
出示教材第108頁例3:張伯伯準備在圓形池塘周圍栽樹。池塘周長是120m,如果每隔lOm栽l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樹?
假設池塘的周長是60米,每隔10米栽1棵,則60÷10=6(棵)
用畫線段表示:
由此可知:120÷1=12(棵)
教師板書:關系:間隔數=棵樹
4.問題歸類。
提問:剛才我們解決了植樹時的問題,其實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也有這樣類似的情況,誰知道哪里還有這樣的情況?
學生說,教師小結。
5.應用知識
⑴完成教材第107頁“做一做”第1題。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后再說一說。
、仆瓿山滩牡107頁“做一做”第2題。先把題目的要求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說,再指名學生說一說。
、峭瓿山滩牡108頁“做一做”。先讓學生分析一下這個問題是不是“植樹問題”,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3題。
(1)出示第3題。
指名一名學生朗讀題目,理解題意。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種架設電線桿的問題應該怎么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
(4)組織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3題。
(1)出示題目。
(2)提問:從題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這跟前一個練習題有什么不同,你又要如何計算?
(3)學生討論后交流,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集體訂正。
3.教材第109頁練習二十四第6題。組織學生讀題并歸納有效信息,討論這道題屬于植樹問題的哪種情況,并列式算出答案。
4.教材第111頁練習二十四第14*、15*題。
(1)出示題目。引導觀察,理解題意。
(2)學生先獨立解題,然后小組討論交流。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哪些收獲?
五、作業(yè):教材練習二十四剩余題。(課內時間不夠,可在課外完成)
【板書設計】:
植樹問題
兩端都栽 兩端不栽 一端不栽
間隔數+1=棵數 間隔數-1=棵數 間隔數=棵樹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平均數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2、能正確列式解答“求平均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初步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討“求平均數”問題的分析方法。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三個數學小伙伴都想和老師比賽投籃,1分鐘內看誰投中的個數多。小胖1分鐘投中了5個,他認為這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于是要求再給他兩次機會,讓他能充分發(fā)揮出水平。第二次,他投中了5個,第三次,還是5個?磥硭乃胶芊(wěn)定,用5來代表他1分鐘投籃的水平合適嗎?
二、新授
1、師:小淘氣1分鐘投了3個,他也要求再給兩次機會。第二次投中5個,第三次投中4個。
剛剛小胖三次都投中5個,那顯然就用5來代表小胖的水平,F在用幾來代表小淘氣1分鐘的水平呢,說說理由。
生:用4來表示……; 用5來表示……。
師:用超常發(fā)揮的補救發(fā)揮失常的,這時候,用4來代表他的水平比較合適。這個方法叫做移多補少。(板書)還有其它想法嗎?
生:因為4在3和5的中間;把超常發(fā)揮和發(fā)揮失常的去掉,他們不具備代表性;因為4是3、4、5的平均數……
師:不管超常發(fā)揮還是發(fā)揮失常,都是他自己投的,就先求和再均分,(板書)能使每一次的個數一樣多。移多補少的目的也是將每一次的個數變成一樣多(板書)。用一樣多的這個數來代表他的水平合適嗎?
遇到這樣數據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過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數。
2、師: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機會,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第一次投了3個,第二次投了7個,第三次2個,看來水平很不穩(wěn)定,一起用手勢高低來表示他的三次投籃結果。
師:你覺得用幾來代表他1分鐘的水平呢?
生:計算,是4。
師:4是從哪里來的?前面的小淘氣是3個、4個、5個,好歹還有個4出現,這里一個4都沒有,怎么會用4來代表呢?和同桌說說道理。
生:3+7+2=12個 12÷3=4個(板書算式)
生:還可以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把7拿出1給3,再拿出2給2。(媒體)
師:現在用4來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適嗎?不管是求和均分還是移多補少,這兩個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像這樣通過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補少,使得數據變得同樣多,就是在求原來這些數據的平均數。(板書)
我們說,4是3、7、2這3個三個數的平均數。
那么小淘氣的投籃水平也是4,這個4又是哪些數的平均數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數。
師:這個4能代表小丁丁第一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二次的投籃水平嗎?能代表他第三次的投籃水平嗎?我們辛苦了那么久,結果這個4既不能代表第一次的水平,又不能代表第二次的水平,也不能代表第三次的水平,那它到底代表的什么呢?
師:平均數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這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整體水平。(板書)
3、師:終于輪到老師投籃了,老師想要4次投籃機會,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
師:小丁丁笑了,老師,我們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總數,你投好了,還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們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師第一次1分鐘投進了4個,第二次6個,第三次5個。到這里老師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師想就此收手,你們猜3個小朋友會同意嗎?為什么?老師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贏嗎?也可能輸。
老師第四次投中了1個。我贏了還是輸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個,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個呢?
三、練習
。、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點,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補少補給誰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間的人一定是160嗎?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嗎?
生: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補少的結果,是求和均分的結果,也許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圖片。
師:掌握了平均數以后,回到生活中再來看在這些數據還會上當嗎?
4、有一則調查新聞,說先在的男性平均壽命是71歲。30年過去了,男性平均壽命從68上升到了71,該高興還是難過?可是一個老爺爺看到新聞都難過得哭出來了,他今天剛過了70歲生日,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難過?他有必要去難過嗎?說明他不懂平均數。你懂不懂平均數?你能用今天學的本領來勸勸他,讓他喜笑顏開嗎?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還是短?出示。《20xx年世界衛(wèi)生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男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1歲,女性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4歲。
四、總結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教材P75~76練習十六第2、7、8、10、11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鞏固學生用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經歷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練習過程,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難點】
重點: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并根據數量關系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以及自覺檢驗的習慣。
【教學方法】:
引導回顧,練習講解。合作討論,練習鞏固。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教師:同學們,前幾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等式的性質、解方程、列方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誰來說一說,你有怎樣的認識?
指名口答,其余學生補充,教師小結。
教師: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進行一些相應的練習來鞏固前面所學的知識。
二、指導練習
1.請你判斷下面各式哪些是方程?
(l)a+24=73 (2)4x<36+17
(3)72=x +16 (4)x+85
(5)25÷y=0.6 (6)2x+3y=9
生:(l)、(3)、(5)、(6)是方程,(2)、(4)不是。
師:為什么說(1)、(3)、(5)這三個是方程,而且(6)也是方程?
生:因為它們含有未知數而且是等式,所以是方程。(6)也是方程,只不過它含有兩個未知數。
2.我們班學生在作業(yè)中有這樣解方程的,你認為這樣做對嗎?如果不對,就幫他改正過來。
x +32=76 x -3.2=6.5
解:x =76-32解:x -3.2=6.5-3.2
x =44 x =3.3
x ÷8=0.4 3x =18
解:x ÷8×8=0.4×8解:3x -3=18-3
x =3.2 x =15
生:第一題正確,第二、四題兩邊沒有同時加或除以相同的數,第三題等號沒有對齊。
3.你認為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應注意些什么?
生1:等號對齊。
生2:兩邊必須要根據天平平衡的原理同時加、減或乘、除以相同的數(O除外)。
生3:要驗算或口頭驗算,保證解的正確性。
4.出示教材第75頁練習十六第2題。
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獨立思考。
教師提示:要先找準題中的數量關系,黃河的長度+835=6299,再列方程解答。
指名學生口答,集體訂正。
5.出示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8題。
(1)引導學生讀題,捕捉題目中的信息:
、佾C豹的奔跑速度是每小時110 km。
、讷C豹的速度比大象的`2倍還多30 km。
(2)教師:數量關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運用數量關系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根據以上兩個條件,你會想到哪些數量關系?
學生獨立思考,指名匯報。
(3)請根據歸納的數量關系列方程,并解答。
學生根據歸納的信息列式,可能列出:2x +30=110,從而求出大象的奔跑速度。
三、鞏固練習
1.解下列方程
4x +13=365 3x +2×7=50 4x +2.1=8.5 48.34-3.2x =4.5
指名學生板演,集體訂正。
2.拓展練習。
(1)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7題。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檢查訂正,并交流解決疑問。
(2)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10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個別輔導。同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不同做法,并通過展示作業(yè)在全班討論。
(3)教材第76頁練習十六第11*題。
引導學生轉化為方程解題,獨立解答,匯報交流。
分析:這道題其實就是解兩個方程(36-4a)÷8=0和(36-4a)÷8=1。
解答:(36-4a)÷8=0 a=9(36-4a)÷8=1 a=7
四、課后小結
通過練習課,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五、作業(yè):食堂買來大米和面粉共595千克,其中大米是面粉的2.5倍,大米、面粉各多少千克?
【板書設計】
練習十六
第8題:2x +30=110
第11*題:(36-4a)÷8=0 a=9
。36-4a)÷8=1 a=7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ㄒ唬┲R目標
1、理解小數除法的意義。
2、掌握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ǘ┠芰δ繕耍耗軌蛟谇榫持邪l(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觀察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小數除法的異同,能夠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ㄈ┣楦心繕耍航洑v探索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計算方法的過程,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點:
小數除法的意義,小數除以整數(恰好除盡)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教學方法:
探究、交流、引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創(chuàng)設情境
1、淘氣打算去買牛奶,你從圖上得到了什么數學信息?
2、根據圖上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列出算式:11。5÷5 12。6÷6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與以往我們學過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數都是小數,除數都是整數。)
師:我們今天就來研究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看看淘氣到底應該買哪個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1、師:兩個商店牛奶的單價分別是多少呢?我們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單價。
2、學生交流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匯總的各種方法,認為哪個方法比較簡便實用?
引導出“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4、理解算理。
5、引導歸納總結,明確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按照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商的小數點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6、學生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導。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1題。
集體訂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導學生通過對比發(fā)現小數除以兩位數與除以一位數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數點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3、完成教材第3頁練一練第4題。
教師巡視指導。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呢?
板書設計: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錢?
11。5÷5=2。3(元)12。6÷6=2。1(元)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第6單元 多邊形的面積
第6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教材P97~98練習二十一第1、5~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練習使學生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梯形的相關知識去解決問題。
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小組的互助合作精神,體驗在這種互助中取得成功的愉悅感受。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自助和互助的能力,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提高自己提問求助以及指導別人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練運用梯形的相關知識求梯形的面積以及底和高。
難點:提高整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梯形。
(l)我們已經學過了梯形,什么是梯形?
(2)誰來說一說梯形各部分的名稱。
(3)在梯形中比較特殊的梯形是什么?(出示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2.梯形的面積。
(1)我們在前一節(jié)課里利用轉化的方法推導出的梯形面積公式是怎樣的?
出示: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h÷2
(2)已知梯形的面積以及上底和下底,如何求得高呢?
二、探究新知
靈活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問題。
出示:一塊梯形麥田,上底是35m,下底是25m,面積是1140m2,高是多少m?
思路導引:
方法一:根據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S=(a+b)×h÷2,可以推導出h=S×2÷(a+b),代入已知條件直接計算。
方法二:設高為x m,列方程求解。
學生嘗試解答,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學生匯報板書。
方法一:1140×2÷(35+25)
方法二:解:設高為x m.
=2280÷60 (35+25)x ÷2=1140
=38(m) 60x ÷2=1140
x =38
答:高是38m.
提問:求高除了用上面的公式以外,還有別的方法嗎?
學生自主發(fā)言,再由其余同學和教師來判斷是否可行。
三、指導練習
1.教材第97頁練習二十一第1題。
(1)教師出示水渠模型,幫助學生理解:水渠橫截面面積就是梯形的'面積,渠口寬就是梯形的上底,渠底寬就是梯形的下底,渠深就是梯形的高。
(2)學生獨立完成習題,教師巡視,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
(3)指名板演,再講解。
2.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6題。
注意讓學生觀察圖示找到計算所需條件;▔娜鎳h笆,形成一個直角梯形。20m就是它的高,用46m-20m可以得到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
2.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8題。
(1)觀察這堆圓木的橫截面,你有什么新的發(fā)現?
學生討論后匯報,教師提示:橫截面是梯形,因此可以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來計算圓木的總根數。
(2)學生計算驗證。
(3)圓木頂層根數、底層根數、層數各是梯形的哪一部分?
教師引導學生,并歸納:圓木頂層根數就是梯形的上底,底層根數就是梯形的下底,層數就是梯形的高。
3.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9題。
(1)學生匯報自己測量的數據和計算結果。
(2)集體交流測量方法和計算方法。
4.教材第98頁練習二十一第11題。
(1)先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組織學生比賽,看誰的方法最多。
(3)匯報交流,全班集體訂正。
首先要考慮如何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應該是以梯形上底長度為底長的平行四邊形。 剩下的是三角形,可以用兩種方法求面積。
方法一: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3.5)×1.8÷2-2×1.8=1.35 (cm2)
方法二:用梯形的下底長減去梯形的上底長得到剩下三角形的底長,乘梯形的高,再除以2,得到剩下的三角形的面積。
(3.5-2)×1.8÷2 =1.35(cm2)
四、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在哪些方面又有了提高?
五、作業(yè):教材第97~98頁練習二十一第5、7、10題。
【板書設計】:
練習課
h=S×2÷(a+b)
方法一:1140×2÷(35+25)
方法二:解:設高為x m。
=2280÷60 (35+25)x ÷2=1140
=38(m) 60x ÷2=1140
x =38
答:高是38m。
梯形中剪去一個最大的平行四邊形,求剩下的面積(即三角形的面積)
剩下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面積-剪去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采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應用題。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確定等量關系,正確用方程解答應用題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弄請已知量與未知量的聯系,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準確的找出題目中的等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P107)
1、找出下列應用題的等量關系。
、倌猩藬凳桥藬档2倍。
、诶鏄浔忍O果樹的3倍少15棵。
、圩8件大人衣服和10件兒童衣服共用布31.2米。
、馨褍筛瑯拥蔫F絲分別圍成長方形和正方形。
(學生回答后教師點評小結)
我們今天就復習運用題目中的等量關系解題。(板書:列方程解應用題)
二、新授內容
1、教學例題
(1)、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讀題,學生試做。
、凇W生匯報(可能情況)
(90+75)×4
提問:90+75求得是什么問題?再乘4求的是什么?
90×4+75×4
提問:90×4與75×4分別表示的是什么問題?
(由學生計算出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2)、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多少小時相遇?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660÷(90+75)=?
②、方程
解:設經過x小時相遇,
(90+75)×x =660或者,90×x +75×x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教師小結(略)
(3)、甲乙兩站之間的鐵路長660千米。一列客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貨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先用算術方法解,再用方程解)
①、(660—90×4)÷4=?
、、方程
解:設貨車每小時行x千米
90×4+ 4x = 660或者(90 + x)×4 = 660
讓學生說出等量關系和解題的思路
2、教師小結(略)
讓學生比較上面三道應用題,它們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
比較用方程解和用算術方法解,有什么不同?
教師提問:這兩道題有什么聯系?有什么區(qū)別?
三、鞏固反饋。(P109———1題)
1、根據題意把方程補充完整。
(1)張華借來一本116頁的科幻小說,他每天看x頁,看了7天后,還剩53頁沒有看。
_____________=53
_____________=116
(2)媽媽買來3米花布,每米9。6元,又買來x千克毛線,每千克73.80元。一共用去139.5元。
_____________=139.5
_____________=9.6×3
(3)電工班架設一條全長x米長的輸電線路,上午3小時架設了全長的21%,下午用同樣的工效工作1小時,架設了280米。
_____________=280×3
2、(P110————4題)解應用題。
東鄉(xiāng)農業(yè)機械廠有39噸煤,已經燒了16天,平均每天燒煤1.2噸。剩下的煤如果每天燒1.1噸,還可以燒多少天?
小結:根據同學們的不同方法,我們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用哪種方法簡便就用哪種方法。
3、思考題。
甲乙兩個港相距480千米,上午10時一艘貨船從甲港開往乙港,下午2時一艘客船從乙港開往甲港?痛_出12小時后與貨船相遇。如果貨船每小時行15千米?痛啃r行多少千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yè)。
(P110———5題)不抄題,只寫題號。
板書設計:
列方程解應用題
等量關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3:一列火車以每小時90千米的速度從甲站開往乙站,同時有一列貨車以每小時75千米的速度從乙站開往甲站,經過4小時相遇,甲乙兩站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五年級數學(試用本)第一學期P59-60
【教材解讀】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是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本五年級第一學期幾何小實踐中的教學內容!镀叫兴倪呅蔚恼J識》是后續(xù)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三角形的面積、梯形的認識和梯形的面積的基礎。學好這一部分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對“空間與圖形”的興趣。教材通過一系列探究、操作活動呈現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教材的編排始終遵循五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經歷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在實踐中逐步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fā)展。
【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喜歡動手、動腦。在教學本節(jié)課之前,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學習過有關平行和垂直的知識,知道了什么是平行線、會畫平行線、會檢驗平行線。同時,在二年級時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本節(jié)課在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上,通過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行四邊形與正方形、長方形的關系上升到理性的認識,為后面更進一步學習平行四邊形,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目標】
1.借助兩條兩邊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帶的交疊活動,以舊引新認識平行四邊形.
2.利用已有的活動經驗,經歷操作、觀察、比較等探究過程,理解和掌握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提升探究能力和空間觀念.
3.通過辨一辨、畫一畫、議一議、找一找等練習情境,內化平行四邊形的一些特征,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能正確判斷平行四邊形.
難點:自主發(fā)現并概括平行四邊形的特征,積累空間想象的經驗.
【教學技術與學習資源應用】
多媒體課件、兩邊平行的透明色帶、學習單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揭示課題
1.猜圖形游戲:
。1)它是一個四邊形
(2)它對邊平行
。3)它有四個直角
(4)它對邊相等
。5)它鄰邊也相等
2.提問:你猜這是個什么圖形?
3.出示:正方形
4.揭示課題:同學們再大膽地猜一猜,今天我們要學習什么內容?
5.板書課題: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這個游戲環(huán)節(jié)一方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通過復習正方形、長方形的特征,以舊引新,為后面探究平行四邊形的特征做鋪墊.]
二、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ㄒ唬﹦邮植僮 初步感知
1.操作:用2條兩邊平行的透明色帶交疊,引出不同的四邊形.
2.展示:選取部分學生交疊的圖形進行展示.
3.演示:課件演示交疊部分的圖形.
[設計意圖:學生親歷動手操作的過程,在動手的過程中,可以交疊出不同的平行四邊形,充分體會平行四邊形邊的基本特征.]
。ǘ┰俅翁骄 發(fā)現特征
1.探究:重疊部分的四邊形的'邊的特征.
2.討論:同桌互相說一說重疊部分的四邊形邊的特征.
3.提問:你是怎么知道這個四邊形對邊平行的
4.交流:因為是用兩邊互相平行的透明色帶交疊的
5.小結: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6.平行四邊形的表示方法
7.通過動手量一量,教師課件演示,發(fā)現平行四邊形對邊相等.
[設計意圖:通過大膽猜想、小心驗證、發(fā)現并歸納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
三、鞏固練習 內化新知
。ㄒ唬┡幸慌校号袛嘞铝袌D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在這個辨析練習中,引起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是否是平行四邊形的思維碰撞,在分析過程中理解長方形、正方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再次加深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ǘ┫胍幌耄洪]眼想象一下平行四邊形的樣子,用手比劃一下平行四邊形的樣子。
[設計意圖:通過閉眼想象,比劃平行四邊形的樣子,讓學生經歷直觀到表象的過程.]
(三)畫一畫:在下列方格紙上根據給出的一條邊,利用藍色這組平行線,將平行四邊形補充完整。
[設計意圖:通過畫一畫,讓學生經歷表象到抽象的過程.]
(四)議一議:你們畫的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為什么?
小結:只要滿足兩組對邊分別平行,不管這個四邊形如何傾斜,它都是平行四邊形。
[設計意圖:再次加深對平行四邊形基本的理解,并為后面學習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埋下伏筆.]
。ㄎ澹├硪焕恚和ㄟ^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四、走近生活 感悟應用
1.欣賞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2.為后續(xù)學習埋下伏筆
[設計意圖:體會平行四邊形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激發(fā)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五、自主評價 成功體驗
[設計意圖:通過自我評價,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并獲得成功體驗.]
板書:
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DA
D
A
CB量
C
B
折
正方形 菱形 長方形 平行四邊形
邊 對邊平行 對邊平行 對邊平行 對邊平行
四邊相等 四邊相等 對邊相等 對邊相等
角 四個直角 四個直角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教材P28例4及練習七第1、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方法,會正確地計算。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除以小數的計算過程,體驗遷移應用的學習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活動中,體驗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感受發(fā)現知識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把除數除法化成整數的方法。
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質疑引導。遷移轉化,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
1.根據3684÷12=307,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并說明理由。
36840÷120=( ) 368.4÷1.2=( )
3.684÷0.012=( ) 0.3684÷0.0012=( )
2.奶奶編“中國結”,編一個要用0.85米絲繩,F在已有7.65米絲繩,這些絲繩可以編幾個中國結?列式是( )。
二、自主探究。
(一)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方法(學習例4)
1.仔細觀察7.65÷0.85這個算式,它與22.4÷4和5.6÷7這兩個算式的不同是( )。
當除數是小數時應怎樣計算?試著用以前學過的方法來算一算吧!
2.我的`算法是:
。1)如果把0.85米化成厘米可以怎樣算,請你算一算。
。2)小組討論:如果用豎式計算7.65÷0.85,需要把除數 0.85擴大到它的( )倍,變成整數( ),被除數7.65也應該擴大到原數的( )倍,變成整數( ),這樣就轉化成了( )÷( )。再按照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方法計算。
。3)自己用豎式計算。(注意計算方法及書寫格式)
。4)質疑:我們?yōu)槭裁匆殉龜岛捅怀龜刀紨U大到原來的100倍?而不是10倍或者1000倍?
。5)練一練:
10.8 ÷1.2= 3.26 ÷ 1.63=
3.歸納,小結:
一個數除以小數,先移動 ( )小數點,使它變成 ( );除數的小數點向右移動幾位,( )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在被除數的末尾用____ 補足);然后按照除數是( )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8頁“做一做”。
先組織學生根據題目要求在小組中相互說一說怎樣計算,再在練習本上進行練習,教師指3名學生板演,然后集體訂正。
2.根據商不變的性質填一填。
0.12÷0.03=( )÷3 0.28÷0.07=( )÷7
0.01÷0.16=( )÷16 0.314÷( )=31.4÷18
指名學生口答,其余學生訂正。
3.有兩根繩子,第一根長68.6 m,是第二根繩的3.5倍。第二根繩長多少米?
(1)指名學生讀題,分析題意。
(2)學生列式并計算,小組內交流并訂正。
四、課后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新的收獲?
布置作業(yè):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教材P93~94練習二十第3~10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靈活應用學過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空間觀念。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使學生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增強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yǎng)積極的數學情感。
教學重點:逐步加深對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理解,提高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教學難點:利用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學練結合。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案
選擇
。1)在一個長方形內畫一個最大的三角形,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長方形面積的一半。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2)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別擴大2倍,面積擴大( )倍。
A.3 B.6 C.4
。3)三角形面積是2.4平方米,底是0.8米,高是( )米。
A.6 B.1.5 C.3
一、課前反思:
通過昨天的學習,你都學會了什么,還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
二、交流解惑
。ㄒ唬┳灾鲗W習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反思
2、以小組為單位回顧上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說一說都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組內解決,解決不了的班內匯報。
。ǘ﹨R報、解疑,進行組內交流、組際解疑,老師進行點撥。
。ㄈ┲笇Ь毩
1.你能想辦法求出下面三角形的面積嗎?(練習二十第3題)
動手操作:畫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請其余學生作點評。
教師在以上圖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數據,學生口答三角形面積。
2.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第4題。
(1)引導分析:要求種這片草坪需要多少錢,必須先求什么?
(2)學生討論后交流。
(3)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訂正。
2.教材第93頁練習二十第6題。
(1)組織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學生獨自計算,教師巡視,集體訂正。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8題。
(l)學生用尺量一量這兩條虛線間的距離,理清這兩條虛線是什么關系。
(2)看看圖中哪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為什么?
引導學生明確: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3)分組討論如何在圖中畫出一個與它們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并試著畫出來。
三、鞏固拓展
1.一個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長分別是5厘米、12厘米和l3厘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
(1)讀題,弄清題意。要求三角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底和對應的高。
(2)觀察直角三角形的特征,猜測這個直角三角形的底和對應的高分別是多少。
(3)學生討論、交流,共同解答問題,然后組織匯報。
2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9*題。
(1)教師出示題目。引導觀察,要求平行四邊形的周長,必須知道相鄰兩邊的長度。
(2)學生獨立解題。
(3)教師組織匯報交流。
3.教材第94頁練習二十第10*題。
(1)引導學生觀察:A點是中點,把平行四邊形的底邊平均分成兩部分,即把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了兩部分。
(2)學生在小組內議一議:陰影部分面積和大三角形面積有什么關系?大三角形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
(3)組內交流解題方法,指名匯報,集體訂正。
4.通過抓不變量解決圖形面積問題
下圖中三角形ABD的面積是20cm2,BD的長為5 cm,DC的長為3 cm。求三角形ABD的面積。
學生看圖讀題,理解題目意思,嘗試解答。
思路導引: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求三角形ABD的高,也就是三角形ADC的高。
四、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有哪些收獲?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三角形面積的練習
等底等高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了解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
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情感與態(tài)度:
在學習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通過了解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初步體會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運用。
教學難點:
進一步體會數字編碼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學前準備:
讓學生收集有關郵政編碼和身份證號碼的編碼知識。
教學過程:
一、導入階段:
1、從下面的數字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
110 121 119 120 12135 11185
2、生活中你還見過那些編碼?
3、今天主要學習郵政編碼,身份證編碼及表示的`信息。
二、中心階段:
。ㄒ唬┼]政編碼。
1.出示寫給課代表的信封,觀察信封上少了什么?
為什么要寫郵編?使用郵政編碼有什么好處嗎?
郵政編碼是我國的郵政代號,每一個地方的郵政編碼都不一樣,機器能根據郵政編碼對信件進行分揀,這樣就大大提高了信件傳遞的速度。
2.你了解郵政編碼嗎?學生將自己收集的有關郵政編碼的消息向大家介紹
3.出示我國郵政編碼規(guī)則:郵政編碼由六位數字組成,前兩位數字表示。ㄖ陛犑、自治區(qū)),前三位數字表示郵區(qū),前四位數字表示縣(市),最后兩位數字表示投遞局(所)。
4.介紹郵政編碼的查詢方法:11185 網絡上的搜索引擎。
5.通過網絡的搜索引擎完成P79試一試
[通過介紹郵政編碼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用處]
(二)身份證號碼
。1)每個公民一出生,就有一個身份證號碼。公民身份證號碼是每個公民唯一的,終身不變的身份代碼。
。2)自學書P80頁。
學生交流
。3)出示第二代身份證,310104199611020823介紹身份證號碼中數字編排的結構和含義。
前1、2位數字表示所在省份的代碼,第3、4位數字表示所在城市的代碼,第5、6位數字表示所在區(qū)縣的代碼,第7-14位數字表示出生年、月、日,第15、16位數字表示所在派出所的代碼,第17位數字表示性別(單數表示男性,雙數表示女性),第18位數字是校驗碼(一般隨機產生的)
。4)給自己編一個身份證號碼,回家拿出戶口本核對。
[通過介紹身份證號碼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數字編碼思想在生活實際中的用處]
三、練習階段:
1.在生活中還有許多地方用到了數字編碼,你能留心一下找一找嗎?并來介紹一下這些數字編碼。
2.小小設計師:設計一個園南小學質量監(jiān)控的準考證號碼。進而設計徐匯區(qū)小學質量監(jiān)控的準考證號碼。
四、總結:
在生活中許多地方都用到數學,數字編碼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遇見的一種,如果我們能正確理解和運用這些數字編碼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材P64~65及練習十四第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通過天平演示保持平衡的幾種變換情況,讓學生初步認識等式的基本性質。
過程與方法:
利用觀察天平保持平衡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能直接判斷天平發(fā)生變化后能否保持平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與概括、比較與分析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質,能根據具體情境列出相應的方程。
教學方法:
啟發(fā)式教學;自主探索、觀察、歸納、合作學習新知。
教學準備:
天平、茶壺、茶杯、墨水、鉛筆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上節(jié)課咱們認識了天平,知道天平的兩邊重量完全相同時,天平才能保持平衡;并利用天平學會了等式和方程的含義:等號兩邊完全相等的式子叫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就是方程。
2.同學們,你們做過天平游戲嗎?這節(jié)課我們要利用天平一起來探索等式的性質。(板書課題:等式的性質)
二、自主探究
1.出示教材第64頁情境圖1第一個天平圖。
1.探究活動一:探尋發(fā)現“天平保持平衡的規(guī)律1”
。1)天平左盤放一茶壺,右盤放兩茶杯,此時天平,這說明天平左右兩邊物體的質量,如果設一把茶壺重a克,1個茶杯重b克,則它們的質量關系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為a=2b。
。2)想一想,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
因為兩邊加上的重量一樣多,實驗證明1個茶壺+1個茶杯的質量=3個茶杯的質量。
讓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這個式子:a+b=2b+b
。3)驗證猜想:①在已平衡的天平兩邊同時放上一個相同的杯子,天平,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為:
、谌绻谔炱降膬蛇吀鞣派弦粋茶壺,天平會,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為:
、廴绻谔炱降膬蛇吀鞣派2個茶杯,天平會,這個過程可以用一個等式表示為:
。4)討論:除了增加物品保持天平的平衡,還有什么辦法也能使天平平衡呢
2.出示教材第64頁圖2的第一個天平圖。
。1)驗證猜想:①天平左邊是一個花盆和一個花瓶,右邊是4個花瓶,此時天平,說明兩邊物體的質量 ,若兩邊各拿掉一個花瓶,天平會, 這說明1個花盆和個花瓶同樣重。
。2)通過以上的實驗我發(fā)現:
3.通過這幾個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引導小結:平衡的天平兩邊加上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減去同樣的物品,天平還保持平衡。天平的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樣的數量,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來表示你的發(fā)現嗎?
引導學生歸納等式的性質1: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4.引導學生通過假設具體的數進行比較驗證。如:假設一個花瓶1千克,那么4個花瓶共4千克;一個花盆3千克,再加一個花瓶也是4千克。把兩邊同時減去一個花瓶也就是減去1千克,那么兩邊都剩下3千克。
5.猜猜:除了這樣的變化,天平仍保持平衡外,還可以怎么做能使天平保持平衡?
讓學生猜測。這里對學生可能有些難度,有些學生的猜測脫離不了等式的性質1。
如:學生猜測天平的兩邊同時放2個、3個杯子;同時減去一把茶壺等。這時教師一定要及時強調:這都是把等式的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并提示學生如果把等式的兩邊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O除外),會怎么樣呢?
6.出示教材第65頁圖1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
(一瓶墨水的重量=一盒鉛筆盒的重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墨水的重量,用6表示鉛筆盒的重量,寫出等式:a=b。
猜一猜:左邊墨水的數量擴大到原來的2倍,右邊鉛筆盒的數量也擴大到原來的2倍,天平還保持平衡嗎?
學生猜測后,教師進行實際天平操作,驗證學生的猜測。
多媒體演示變化過程,并引導學生用等式表示:2a=2b。
如果把天平的兩邊物品的數量分別擴大到原來的3倍、4倍呢?(仍然保持平衡)
7.出示教材第65頁圖2的第一個天平圖,讓學生觀察并說明知道了什么。
。2個排球的'質量=6個皮球的質量)
引導學生用a表示排球的重量,用6表示皮球的重量,寫出等式:2a=6b。
質疑:如果把兩邊的球都平均分成2份,各去掉一份,天平還能平衡嗎?
學生猜測:平衡。
教師演示,并引導學生用等式a=3b表示。
8.通過剛才的試驗,你發(fā)現了什么?
發(fā)現: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擴大到原來的相同倍數,天平仍然平衡。平衡的天平兩邊的物品都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天平仍然平衡。
你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等式的這個性質嗎?
歸納小結: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0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9.為什么等式兩邊不能除以O?學生交流,匯報:O不能做除數。
三、鞏固拓展
利用等式的性質填空
1.如果2x-5=9,那么2x=9+()
2.如果5=10+x,那么5x-()=10
3.如果3x=7,那么6x=()
4.如果5x=15,那么x=()
5教材第66頁練習十四第4、5題。
先讓學生回憶等式的性質,再自主完成填空。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引導總結等式的性質)
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等式的性質
a=2ba+b=2b+ba=b2a=2b
a+b=4ba+b-b=4b-b2a=6ba=3b
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等式兩邊乘同一個數,或除以同一個不為O的數,左右兩邊仍然相等。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知道字母能表示什么,能用字母表示出簡單問題中的數量關系,通過生活實例,使學生初步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和優(yōu)點,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數。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形成初步的符號感;
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在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感受數學符號的簡潔美的同時,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快樂,由此激發(fā)其更加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和探索勇氣。
本課重點:用字母表示數和簡單的數量關系。
本節(jié)課的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的意義,從中體會它的優(yōu)越性,但由于學生是第一次接觸沒有具體數字的數量,因此把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
師:同學們,我們來輕松一下好嗎?(課件反復播放ABC英文歌曲。學生跟著唱)
師:剛才的唱的內容是什么?(英文字母歌)
師:誰能來說說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用到字母? (生答)
師:是呀,字母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廣泛的應用,剛才所說,在音樂簡譜中它表示音高,在車牌號上可以表示一個地區(qū)……同樣,在數學學習中也常常用字母來表示數量,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板書課題:用字母表示數)
二、
1、師:瞧大屏幕,老師給大家?guī)砹藘蓚盒子,一個裝著乒乓球,另一個裝著羽毛球。又知道“羽毛球比乒乓球多3個”,問:你來猜猜看,盒子里的羽毛球和乒乓球各有幾個?
。ㄕn件出示兩個分別寫著“羽毛球”和“乒乓球”的盒子再出示“已知羽毛球比乒乓球多3個”這個條件。)
。ǜ鶕䦟W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填表)
乒乓球個數
羽毛球個數
師:我們已經猜出了5種可能性,還有其他可能嗎?(有)那我們用省略號來表示剩下的可能性,好嗎?
師:如果我們剛才繼續(xù)猜下去,這兩種球的個數能猜得完嗎?那可怎么辦?誰能夠想出一個簡單的法子來表示呢?
生匯報,師板書。如:乒乓球:a 羽毛球:a+3
還可以怎樣表示? 羽毛球:a 乒乓球: a-3
師:請同學們思考:a+3中,a 表示什么?a+3 表示哪一個量?
a-3 中,a 表示什么?a-3 表示哪一個量?
當a=3、8……時,羽毛球分別是幾個?
師結合板書,小結:看來,除了用一個字母表示數量外,我們還可以
用什么方法來表示數量 (含有字母的式子)
2、 那咱們試試看,
一箱蘋果重10千克,吃了a千克,現在還有多少千克?
一只足球35元,買x 只,應付多少元?
商店運到g臺彩電,總價7200元,每臺彩電多少元?
周二溫度由26C下降tC后是幾攝氏度?
3、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關系
師:一個字母只能表示數量,而含有字母的式子不但能表示出數量,而且能表示出數量關系。
獨立思考:如果我們用A表示乒乓球的個數,用下面的式子分別表示排球、足球、籃球的個數,你能看得出乒乓球個數與這幾種球的個數之間有什么關系嗎?
課件出示:A-5 6A A÷2
師小結:看來,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數量,也可以表示出數量關系,的確作用很大。
三、嘗試解題,自主歸納
1、師:我們就用剛剛學的本領,到超市里去逛逛吧。ㄕn件出示超市情景,鏡頭特寫一些物品的單價)
師:每位同學先一樣自己最喜歡的食品。
。◣熛掳l(fā)購物單、生自主進行)
購物單
名 稱
單 價
數 量
總 價(列式計算)
2、交流:
師:(可以投影一些同學的購物單)你買了什么?還有誰也買了()?看這些買()的情況,這些量中,什么變?什么沒有變?你能買()的總價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嗎?
師:可以用你喜歡的來表示,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用字母表示數》。(……)
師:那么,買()的購物單我們也用不著一張張地看了,誰能用一個算式反咱們全班買()的總價表示出來?表示什么意思?
。ㄉ赡軙v同一個字母)
師作補充:一般來講,在同一個問題里,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來表示。
這些字母可以是哪些數呢?
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用a、b、c、d……任何一個字母來表示數,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某些特定的量常常用特定的字母來表示,如v用來表示速度,t表示時間,s表示路程,而在求面積時,s又用來表示面積。
四、 激發(fā)情感,升華新知
1、學到這里,你有什么收獲?
2、大家的收獲真不!但如果能很快地解決下面的幾個問題的話,陳老師相信大家一定會收獲更大!
課件出示練習題:
。ㄒ唬┛诖穑海1)一輛公共汽車上有46名乘客,在西門站下去A名,
又上來B名,這時,汽車上有( )名乘客。
。2)A的5倍減去4.8的'差表示為( )
。3)張師傅每天做A個零件,李師傅每天比張師傅多做8個,
李師傅5天共做()個零件。
(二)師:上星期,我們齊賢鎮(zhèn)舉行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鎮(zhèn)校五年級6個班
組成一支代表隊,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這支代表隊參加比賽的人數是這樣的:(出示課件)
師:從屏幕上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想想看還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其他相關的信息嗎?可以小組合作完成,看哪組寫得快,寫得多。
。ㄈ┩嬉粋數青蛙的游戲,好嗎?
。ㄕn件播放)1只蛤蟆1張嘴,2只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
2只蛤蟆2張嘴,4只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
3只蛤蟆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
……
師:你還能繼續(xù)往下唱嗎?能用咱們今天的知識解決它嗎?
。╪ 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n聲撲通跳下水。
。ㄋ模┨魬(zhàn)性問題。
師:最后,我們再看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這個問題,同學們課后解決。
在某地,人們發(fā)現蟋蟀叫的次數與溫度有如下的近似關系:用蟋蟀1分鐘收的次數除以7,然后再加上3,就近似地得到該地當時的溫度(℃)。
。1)用字母表示該地當時的溫度;
(2)當蟋蟀1分鐘叫的次數分別是84、105和140時,該地當時的溫度約是多少?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第5單元 簡易方程
第7課時 方程的意義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理解“等式”、“不等式”和“方程”的意義,并能進行辨析。
2.過程與方法:利用天平的原理,理解不等式和方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滲透認識來源于實踐的辨證唯物主義思想。
【學習重、難點】
重 點: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難 點: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系。
【學習準備】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學習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么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了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托盤兩端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自主探究
學生自學并完成相關練習。
三、例題精講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里倒入約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問:發(fā)現了什么?天平出現了傾斜,因為杯子和水的質量加起來比100克重,現在還需要增加砝碼的質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碼,發(fā)現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現在,水有多重,知道嗎?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么用一個式子該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系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問: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個100克的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現在兩邊的質量怎樣?用式子怎樣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250。
像這樣含有求知數的等式,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對,叫方程。請大家試著寫出一個方程。
四、練習設計
1、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學生試著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它們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書第63頁,看書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讓學生讀一讀。然后小結:一個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兩個條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數(即字母),這也是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據。
2、反饋練習,教材P63做一做第1題。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后面打上“√”。對于不是方程的幾個式子要說明其理由。
3、完成P66練習十四第2題,先讓學生說出圖意,再根據圖意再列出相應的方程。
4、獨立完成P66練習十四第3題,評講時,介紹什么叫數量關系,然后讓學生先說出各幅圖中的數量關系,再說出相應的方程,同一幅圖由于數量關系有不同的形式,所以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業(yè):P66練習十四第1題。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內容:教材P77~78例3、例4及練習十七第1、4、8、9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解答形如a(x ±b)=c的方程。
過程與方法:學生在利用遷移類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結合具體的情景,使學生掌握根據兩積之和的數量關系列方程以及把小括號內的式子看作一個整體進行求解的思路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兩積之和的數量關系來理解兩積之差、兩商之和、兩商之差的數量關系,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教學重點:分析數量關系,列出含有小括號的方程并解答。
教學難點:用方程解答類似兩積之和或差的逆向思考問題。
教學方法:多媒體。
教學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習題。
(1)舞蹈組有男生x 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2倍,女生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
(2)城郊中學圖書館有科技書m本,故事書的本數是科技書的1.8倍,那么,m+1.8m表示( ),1.8m-m表示( )。
2.教師:像上題中m+1.8m,1.8m-m如果在方程中出現,該怎樣解這樣的方程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用這樣的方程解決問題。
。ò鍟n題:列方程解決稍復雜的問題)
二、互動新授
1.出示:媽媽買了2kg蘋果和3kg梨,已知梨每千克2.8元,蘋果每千克2.4元,媽媽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思考,說出數量關系,并列式。
得出:蘋果的總價+梨的總價=總錢數
2.4×2+2.8×3=13.2(元)
2.把這一題改一改,出示教材第77頁例3:讓學生觀察與上一題有什么區(qū)別。
小組內交流,匯報:梨和蘋果都是2kg,梨每千克2.80元總錢數是已知的,求蘋果的'單價。
小結:兩題的數量關系沒變,只是已知數和未各數交換了位置。
思考:你能列方程來解答嗎?學生嘗試用方程解答,匯報。
并根據學生匯報板書解題步驟:
解:設蘋果每千克x 元。
2x +2.8×2=10.4
x =2.4
答:蘋果每千克2.4元。
3.問:除了這樣列方程之外,還可以怎么列?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發(fā)現數量關系:(蘋果的單價+梨的單價)×2=總錢數
并讓學生根據這個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8+x )×2=10.4
(2.8+x )×2÷2=10.4÷2
2.8+x =5.2
2.8+x -2.8=5.2-2.8
x =2.4
解題時引導學生說出把小括號內的“2.8+x “看作一個整體。
4.出示教材第78頁例4。
讓學生觀察信息,信息提供了哪些已知條件?要求什么問題?
學生自主回答:已知條件:地球的表面積為5.1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問題:地球上的海洋面積和陸地面積分別是多少億平方千米?
嘗試寫出等量關系式:海洋面積+陸地面積=地球表面積
思考:這里有兩個未知數,該怎樣設未知數呢?
小組內交流,匯報時,學生可能會說設海洋面積為x,也有可能會設陸地面積為x 。
根據”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是把陸地面積作為標準量,設為x比較方便,因此海洋面積就是2.4x 。
5.讓學生自主列方程解決,教師根據回答板書過程:
解:設陸地面積為x 億平方千米。那么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 億平方千米。
x +2.4x =5.1
(1+2.4)x =5.1
3.4x =5.1
3.4x ÷3.4=5.1÷3.4
x =l.5
解方程過程中,提問學生:(1+2.4)x =5.1是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ǔ朔ǚ峙渎桑
6.求出陸地面積,海洋面積可以怎么求?
學生思考,回答:
可能會用”總面積-陸地面積“來計算,即5.1-1.5=3.6(億平方千米)也可能會用”陸地面積×3“來計算,即2. 4x -2.4×1.5=3.6,這兩種方法都要予以肯定。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77頁”做一做“。讓學生先說說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分別是什么,再列等量關系式,最后列方程解答問題。
2.完成教材第78頁”做一做“。
根據信息先思考誰是標準量,要把誰設為x ,另一個量如何表示,再列方程解答。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有哪些收獲?
引導總結:在含有兩個未知數的方程中,先找到比較標準的量并設標準量為x ,再列出等量關系式,并根據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作業(yè):教材第81頁練習十七第1、4、8、9題。
板書設計:
解:設蘋果每千克x 元。 解:設陸地面積為x 億平方千米。那么
2x +2.8×2=10.4 海洋面積可以表示為2.4x 億平方千米。
2x +5.6=10.4 x +2.4x =5.1
2x +5.6-5.6 =10.4-5.6 (1+2.4)x =5.1
2x =4.8 3.4x =5.1
答:蘋果每千克2.4元。 3.4x ÷3.4=5.1÷3.4
x =1.5
海洋面積:5.1-1.5=3.6(億平方千米)
或2.4x -2.4×1.5=3.6(億平方千米)
答:陸地面積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為3.6億平方千米。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一、教學內容
1.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2.三角形的面積。
3.梯形的面積。
4.組合圖形的面積。
5.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和原實驗教材相比,變化主要是增加方格紙上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估算。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實驗觀察等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
2.讓學生會用面積公式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并能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認識簡單的組合圖形,會把組合圖形分解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并計算出它的面積。
4. 讓學生會用方格紙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三、編排特點
1.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知識的遷移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圖形內在聯系為線索,以未知向已知轉化為基本方法開展學習。安排順序:
2.體現動手操作、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自主探索的過程。
各類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均采用讓學生動手實驗,先將圖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再通過合作學習探索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聯系,發(fā)現新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個過程。同時按照學習的先后順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教材在編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增加了一個小組討論活動:觀察原來的平行四邊形和轉化后的長方形,你能發(fā)現它們之間有哪些等量關系?這是推導面積公式的關鍵,也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教材這里適時給出了相應的引導,幫助學生思考。在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分別增加了轉化過程的示意圖,幫助學生更好地探究和推導面積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滲透估測意識、策略。
教材新增來一個解決問題的例題,教學估算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
在生活實際中,經常會接觸到不規(guī)則圖形,它們的面積無法直接用面積公式計算。那么如何估測它們的面積呢?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紙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樹葉)面積的內容,培養(yǎng)學生估測的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具體編排
。ㄒ唬┲黝}圖
設計了一幅街區(qū)圖。由小精靈提出觀察的要求:“你發(fā)現了哪些圖形?你會計算它們的面積嗎?”引入面積計算的教學。
(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教材分以下三個步驟安排。
(1)從主題圖中的兩個花壇(一個長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引出如何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問題。
。2)先用數方格的方法試一試。在方格紙上呈現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長方形讓學生數,說明不滿1格的按半格計算。完成填表后,發(fā)現等底等高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為轉化作準備。
。3)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突出轉化思想,用割補的方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化為一個長方形,教材用直觀圖展示了這一過程,通過觀察兩個圖形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最后結合平行四邊形的圖示,用字母表示面積計算公式。
例1是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應用,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
。ㄈ┤切蔚拿娣e
1. 繼續(xù)用轉化的方法探究。有了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經驗,這里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繼續(xù)滲透轉化思想,幫助學生理解把未知轉化為已知,就能解決問題的思路。也就是把三角形轉化為已經知道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轉化的方法可以割補,也可以拼擺。教材通過拼擺兩個同樣的三角形轉化為平行四邊形的方法,這種方法推導過程簡單,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便于推導公式。
2. 推導過程學生獨立完成。轉化以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寫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特別要強調除以2的理解。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積計算公式。
3.例2同樣是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應用。
。ㄋ模┨菪蔚拿娣e
1.轉化的方式有多種:一種是分割的.方法,把梯形剪成兩個三角形,或將梯形剪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一種是拼擺的方法,用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這些轉化方法都是可以的,但其中用兩個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比較容易推導和理解,另外兩種因為涉及代數式的運算,學生的推導有困難。因此教學時可以以拼擺方法為研究重點,讓學生敘述推導的過程,得出梯形面積計算公式。其他方法可視學生接受能力,進行介紹。
2.例3是梯形面積公式的應用。
3.“你知道嗎?”介紹古代割補的轉化方法,教學中可以適當拓展,豐富學生轉化的方法。
。ㄎ澹┙M合圖形的面積
教材提供了幾個生活中的具體物品,使學生認識組合圖形是由幾個簡單圖形組合而成的。然后要求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組合圖形。例4教學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由于一個組合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分解方法,也就有不同的面積計算方法,教材展示了兩種方法。當然,學生可能還會有其他不同的方法,通過交流要讓學生體會怎樣分解能使計算更簡便。
。┕烙嫴灰(guī)則圖形的面積
例5編排了不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估計。編排意圖主要是:
1.培養(yǎng)估算意識。
教材安排了借助方格紙估計不規(guī)則圖形(樹葉)的面積,這是估算思想在圖形與幾何中的應用。
2.培養(yǎng)估算策略。
不規(guī)則圖形不像規(guī)則圖形,可以找到面積計算公式,我們只能估算出它的面積。而估算策略最重要的是要根據要估計的事物找到一個適合的測量標準,然后利用這個測量標準去估計。比如,前面我們學習的長度的估計,估計學校到家的路程,可以借助步長、單位時間走的距離或者自己熟悉的一個長度等,來進行估計。這里不規(guī)則圖形的面積估算,同樣也要找到一個度量的標準,根據樹葉的大小,我們選擇了每個小方格面積為1cm2的方格紙,當然學生也可以利用其他熟悉的測量標準來估計,比如用一個已知面積的圖形(物品)來估計。
教學中,可以直接出示樹葉,讓學生思考怎樣來估計它的面積,通過交流體會選擇測量標準的重要性。
3.體會估算方法多樣。
借助方格紙估計樹葉的面積,首先可以確定它的面積范圍。如教材所示,分別數出滿格和不是滿格的格子數,就能確定面積的區(qū)間。接下來,學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進行估計,比如取面積區(qū)間的中間值;或者借助前面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時的經驗,把不是滿格的看作半格,估計出面積;或者把超過半格的當一格,不到半格的忽略不計(也就是四舍五入)的方法;等等,只要合理都可以。還可以引導學生:如果想估的更準確一些,可以將方格紙的每個小方格等分成更小的正方形,就能探索更接近實際面積的估計值。也就是說,選擇的測量標準面積越小,得到的估計越精確。
此外,還可以將不規(guī)則圖形近似看作為規(guī)則圖形來估計面積,利用方格紙的刻度,找出計算規(guī)則圖形面積的條件進行估算。教材也呈現了這樣的方法,將樹葉轉化為近似的平行四邊形來估計面積。
(七) 整理和復習
1.突出轉化。
復習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重點是突出轉化的思想。
2.建立聯系。
讓學生發(fā)現梯形和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的內在聯系:當梯形的上、下底相等時就成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梯形的上底為0時就成來三角形面積。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公式。
五、教學建議
1.經歷探究過程,滲透轉化思想。
各類圖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均采用讓學生動手實驗,將圖形轉化為已經學過的圖形,再探索轉化后的圖形與原來圖形的聯系,發(fā)現新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一個過程。按照學習的先后順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
2.注意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公式進行計算的能力。
如計算梯形的面積,不一定要把上底、下底、高都找到才能計算。練習中就有根據上底、下底之和來計算面積的,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公式計算的能力,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案01-22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13
五年級上冊小學數學教案12-29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21
五年級上冊人教版數學教案02-28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7-21
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1-11
小學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10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案05-01
五年級上冊全冊數學教案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