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下數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1
問:你會解這個方程嗎?你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fā)?
這個方程不像例l中的方程(1)那樣容易求出它的解,小敏同學的方法啟發(fā)了我們,可以用嘗試,檢驗的方法找出方程(2)的解。也就是只要將x=1,2,3,4,……代人方程(2)的兩邊,看哪個數能使兩邊的值相等,這個數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一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一下一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一”改為“二分之一”,那么答案是多少?
同學們動手試一試,大家發(fā)現了什么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里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一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么辦?
這正是我們本章要解決的問題。
三、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3頁練習1、2。
2、補充練習:檢驗下列各括號內的數是不是它前面方程的解。
。1)x-3(x+2)=6+x(x=3,x=-4)
。2)2y(y-1)=3(y=-1,y=2)
(3)5(x-1)(x-2)=0(x=0,x=1,x=2)
四、小結。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談談你的學習體會。
五、作業(yè)。教科書第3頁,習題6。1第1、3題。
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簡單變形
教學目的
通過天平實驗,讓學生在觀察、思考的基礎上歸納出方程的兩種變形,并能利用它們將簡單的方程變形以求出未知數的值。
重點、難點
1、重點:方程的兩種變形。
2、難點:由具體實例抽象出方程的兩種變形。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上一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列方程解簡單的應用題,列出的方程有的我們不會解,我們知道解方程就是把方程變形成x=a形式,本節(jié)課,我們將學習如何將方程變形。
二、新授
讓我們先做個實驗,拿出預先準備好的天平和若干砝碼。
測量一些物體的質量時,我們將它放在天干的左盤內,在右盤內放上砝碼,當天平處于平衡狀態(tài)時,顯然兩邊的質量相等。
如果我們在兩盤內同時加入相同質量的砝碼,這時天平仍然平衡,天平兩邊盤內同時拿去相同質量的砝碼,天平仍然平衡。
如果把天平看成一個方程,課本第4頁上的圖,你能從天平上砝碼的變化聯想到方程的變形嗎?
讓同學們觀察圖6.2.1的左邊的天平;天平的左盤內有一個大砝碼和2個小砝碼,右盤上有5個小砝碼,天平平衡,表示左右兩盤的質量相等。如果我們用x表示大砝碼的質量,1表示小砝碼的質量,那么可用方程x+2=5表示天平兩盤內物體的質量關系。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2
課題:1.2.3相反數
教學目標
1,掌握相反數的概念,進一步理解數軸上的點與數的對應關系;
2,通過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所表示的點的特征,培養(yǎng)歸納能力;
3,體驗數形結合的思想。
教學難點歸納相反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知識重點相反數的概念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置情境
引入課題問題1:請將下列4個數分成兩類,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類
4,-2,-5,+2
允許學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說出道理,都要難予鼓勵,但教師要做適當的引導,逐漸得出5和-5,+2和-2分別歸類是具有較特征的分法。
(引導學生觀察與原點的距離)
思考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思考
再換2個類似的數試一試。
歸納結論:教科書第13頁的歸納。以開放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以學生進行討論,并培養(yǎng)分類的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與歸納能力,滲透數形思想
深化主題提煉定義給出相反數的定義
問題2:你怎樣理解相反數定義中的“只有符號不同”和“互為”一詞的含義?零的相反數是什么?為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教師歸納總結。
規(guī)律:一般地,數a的相反數可以表示為-a
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么關系?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一個練習體驗對稱的圖形的特點,為相反數在數軸上的特征做準備。
深化相反數的概念;“零的相反數是零”是相反數定義的一部分。
強化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幾何意義
給出規(guī)律
解決問題問題3:-(+5)和-(-5)分別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化簡它們嗎?
學生交流。
分別表示+5和-5的`相反數是-5和+5
練一練:教科書第14頁第二個練習利用相反數的概念得出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小結與作業(yè)
課堂小結
1,相反數的定義
2,互為相反數的數在數軸上表示的點的特征
3,怎樣求一個數的相反數?怎樣表示一個數的相反數?
本課作業(yè)1,必做題教科書第18頁習題1.2第3題
2,選做題教師自行安排
本課教育評注(課堂設計理念,實際教學效果及改進設想)
1,相反數的概念使有理數的各個運算法則容易表述,也揭示了兩個特殊數的特征.這兩個特殊數在數量上具有相同的絕對值,它們的和為零,在數軸上表示時,離開原點的距離相等等性質均有廣泛的應用.所以本教學設計圍繞數量和幾何意義展開,滲透數形結合的思想.
2,教學引人以開放式的問題人手,培養(yǎng)學生的分類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把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并觀察它們的特征,在復習數軸知識的同時,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數與形的相互轉化也能加深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問題2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相反數的概念;問題3實際上給出了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
3,本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觀察歸納,重視學生的思維過程,并給學生留有發(fā)揮的余地.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3
學習目標
1、了解圓周角的概念。
2、理解圓周角的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都等于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圓周角定理的推論: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4、熟練掌握圓周角的定理及其推理的靈活運用。
設置情景,給出圓周角概念,探究這些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系,運用數學分類思想給予邏輯證明定理,得出推導,讓學生活動證明定理推論的正確性,最后運用定理及其推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學習過程
一、溫故知新:
(學生活動)同學們口答下面兩個問題。
1、什么叫圓心角?
2、圓心角、弦、弧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呢?
二、自主學習:
自學教材P90---P93,思考下列問題:
1、什么叫圓周角?圓周角的兩個特征: 。
2、在下面空里作一個圓,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圓心角及圓周角。通過圓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一個弧上所對的圓周角的個數有多少個?
(2)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的度數是否發(fā)生變化?
(3)同弧上的圓周角與圓心角有什么關系?
3、默寫圓周角定理及推論并證明。
4、能去掉"同圓或等圓"嗎?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質成立嗎?
5、教材92頁思考?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周角相等,它們所對的弧一定相等嗎?為什么?
三、典型例題:
例1、(教材93頁例2)如圖, ⊙O的直徑AB為10cm,弦AC為6cm,,∠ACB的平分線交⊙O于D,求BC、AD、BD的長。
例2、如圖,AB是⊙O的直徑,BD是⊙O的弦,延長BD到C,使AC=AB,BD與CD的.大小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四、鞏固練習:
1、(教材P93練習1)
解:
2、(教材P93練習2)
3、(教材P93練習3)
證明:
4、(教材P95習題24.1第9題)
五、 總結反思:
達標檢測
1、如圖1,A、B、C三點在⊙O上,∠AOC=100°,則∠ABC等于( )。
A.140° B。110° C。120° D。130°
(1) (2) (3)
2、如圖2,∠1、∠2、∠3、∠4的大小關系是( )
A.∠4<∠1<∠2<∠3 B。∠4<∠1=∠3<∠2
C.∠4<∠1<∠3∠2 D。∠4<∠1<∠3=∠2
3、如圖3,(中考題)AB是⊙O的直徑,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則∠BCD等于( )
A.100° B。110° C。120° D。130°
4、半徑為2a的⊙O中,弦AB的長為2 a,則弦AB所對的圓周角的度數是________。
5、如圖4,A、B是⊙O的直徑,C、D、E都是圓上的點,則∠1+∠2=_______。
(4) (5)
6、(中考題)如圖5,于,若,則
7、如圖,弦AB把圓周分成1:2的兩部分,已知⊙O半徑為1,求弦長AB。
拓展創(chuàng)新
1、如圖,已知AB=AC,∠APC=60°
(1)求證:△ABC是等邊三角形。
(2)若BC=4cm,求⊙O的面積。
2、教材P95習題24.1第12、13題。
布置作業(yè)教材P95習題24.1第10、11題。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4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使學生會根據一個銳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查出這個銳角的大小。
(二)能力訓練點
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邏輯思維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重點、難點和疑點
1、重點:由銳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這個銳角的大小。
2、難點:由銳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查出這個銳角的大小。
3、疑點:由于余弦是減函數,查表時“值增角減,值減角增”學生常常出錯。
三、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1、銳角的正弦值與余弦值隨角度變化的規(guī)律是什么?
這一規(guī)律也是本課查表的依據,因此課前還得引導學生回憶。
答:當角度在0°~90°間變化時,正弦值隨著角度的增大(或減小)而增大(或減小);當角度在0°~90°間變化時,余弦值隨角度的增大(或減小)而減小(或增大)。
2、若cos21°30′=0.9304,且表中同一行的修正值是則cos21°31′=______,cos21°28′=______。
3、不查表,比較大。
(1)sin20°______sin20°15′;
(2)cos51°______cos50°10′;
(3)sin21°______cos68°。
學生在回答2題時極易出錯,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敘述思考過程,然后得出答案。
3題的設計主要是考察學生對函數值隨角度的變化規(guī)律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學生估算。
(二)整體感知
已知一個銳角,我們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這個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反過來,已知一個銳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這個角的大小。因為學生有查“平方表”、“立方表”等經驗,對這一點必深信無疑。而且通過逆向思維,可能很快會掌握已知函數值求角的方法。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例8已知sinA=0.2974,求銳角A。
學生通過上節(jié)課已知銳角查其正弦值和余弦值的經驗,完全能獨立查得銳角A,但教師應請同學講解查的過程:從正弦表中找出0.2974,由這個數所在行向左查得17°,由同一數所在列向上查得18′,即0.2974=sin17°18′,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解:查表得sin17°18′=0.2974,所以
銳角A=17°18′。
例9已知cosA=0.7857,求銳角A。
分析:學生在表中找不到0.7857,這時部分學生可能束手無策,但有上節(jié)課查表的經驗,少數思維較活躍的學生可能會想出辦法。這時教師讓學生討論,在探討中尋求辦法。這對解決本題會有好處,使學生印象更深,理解更透徹。
若條件許可,應在討論后請一名學生講解查表過程:在余弦表中查不到0.7857。但能找到同它最接近的數0.7859,由這個數所在行向右查得38°,由同一個數向下查得12′,即0.7859=cos38°12′。但cosA=0.7857,比0.7859小0.0002,這說明∠A比38°12′要大,由0.7859所在行向右查得修正值0.0002對應的角度是1′,所以∠A=38°12′+1′=38°13′。
解:查表得cos38°12′=0.7859,所以:
0.7859=cos38°12′。
值減0.0002角度增1′
0.7857=cos38°13′,即銳角A=38°13′。
例10已知cosB=0.4511,求銳角B。
例10與例9相比較,只是出現余差(本例中的0.0002)與修正值不一致。教師只要講清如何使用修正值(用最接近的值),以使誤差最小即可,其余部分學生在例9的基礎上,可以獨立完成。
解:0.4509=cos63°12′
值增0.0003角度減1′
0.4512=cos63°11′
∴銳角B=63°11′
為了對例題加以鞏固,教師在此應設計練習題,教材P。15中2、3。
2、已知下列正弦值或余弦值,求銳角A或B:
(1)sinA=0.7083,sinB=0.9371,sinA=0.3526,sinB=0.5688;
(2)cosA=0.8290,cosB=0.7611,cosA=0.2996,cosB=0.9931。
此題是配合例題而設置的,要求學生能快速準確得到答案。
(1)45°6′,69°34′,20°39′,34°40′;
(2)34°0′,40°26′,72°34′,6°44′。
3、查表求sin57°與cos33°,所得的值有什么關系?
此題是讓學生通過查表進一步印證關系式sinA=cos(90°-A),cosA=0.8387,∴sin57°=cos33°,或sin57°=cos(90°-57°),cos33°=sin(90°-33°)。
(四)總結、擴展
本節(jié)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已知一個銳角的正弦值或余弦值,可用“正弦和余弦表”查出這個銳角的大小,這也是本課難點,同學們要會依據正弦值和余弦值隨角度變化規(guī)律(角度變化范圍0°~90°)查“正弦和余弦表”。
四、布置作業(yè)
教材復習題十四A組3、4,要求學生只查正、余弦。
五、板書設計
14.1正弦和余弦(五)
例8例9例10
【七年級下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班下數學教案06-23
小班下數學教案15篇02-26
小班下數學教案(15篇)02-26
小班數學教案:上和下02-26
小班下數學教案(通用15篇)02-26
初一下冊數學教案11-24
七年級歷史下教案04-10
七年級下教學反思01-28
語文七年級下教案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