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教案常用(10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jù)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shù)谋匾恼{整。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shù)學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使學生會用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感受數(shù)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基本口算練習
1.看卡片口算。
8+3 7+6 6+5 8+6 8+8
7+5 8+4 7+7 6+6 7+4
2.聽算。
8+2 9+4 9+5 7+3 8+3
9+6 8+7 6+4 10+8 7+5
二、新課
1.出示例4。屏幕顯示:活潑可愛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戲。自然圍成兩圈(如例4圖)。此時,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與聲音同步)
2.分組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
4~6人一組,每個學生都參與討論。教師巡視,及時和學生交換看法,給予點撥。
3.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1)請各組代表發(fā)言。
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教師板書出每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
、冱c數(shù)出小兔的總只數(shù),小學數(shù)學教案《應用題(用數(shù)學)》。1,2,3,...,15;一共15只。
②按左、右兩群計數(shù),用加法算。列出算式8+7=□(只),然后算出得數(shù)。
……
。2)如果學生沒有按顏色把小兔分成兩類計數(shù),再計算。引導學生:看一看圖中有幾種顏色的`小兔?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把小兔分成兩部分?使學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兩部分。
接著,讓學生數(shù)出白兔的只數(shù)(10只)和灰兔的只數(shù)(5只)。然后,由學生口述算式和得數(shù),教師板書:
10+5=15(只)
4.小結
。1)讓學生評議哪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好。
。2)教師結合解決"一共有多少只兔"問題的情況,肯定學生探索的解決方法,同時特別強調:把小兔按群分成兩部分,用8+7計算出結果,按白色、灰色分成兩部分可以用10+5解決問題。對于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分析,尋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
三、獨立運用所學數(shù)學知識解決問題
做練習二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看教科書第108頁上面第1題。同桌互相說說題意,之后,指兩名學生向全班同學說一說題意。
2.獨立填寫算式。[8+4=12(只)]
3.學生之間交流、評議。請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解決的是什么問題,怎樣想的,計算的結果是什么,其余學生評價誰說得清楚、合理、正確。
4.引導學生從另一個角度思考解決方法。
。1)啟發(fā)談話:再認真觀察畫面,雞欄里的雞還可以怎樣分類?想一想,還可以怎樣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的問題?
。2)讓學生尋找另一種解決方法?梢宰约核伎,也可以兩三人討論解決辦法。
。3)交流。
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解決辦法。比如:雞欄有3只白雞、9只花雞。用9加3算出雞的總只數(shù)。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板書9+3=12(只)。
5.強化認識。
讓學生看著8+4=12(只)、9+3=12(只)兩個算式,分別口述出解決"一共有多少只雞"這一問題的思考過程。強化學生對這兩種解決方法的認識。
四、練習
做教科書第108頁上第2題。
1.讓學生直接把得數(shù)填在書上。填完后,集體訂正。有錯誤的及時糾正。若出現(xiàn)把10-3算成10+3的情況,特別要強調:做題時要認真看題,仔細計算,才能算對。千萬不要做"小馬虎"。
應用題(用數(shù)學)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初步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學會利 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2.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在生活中的應用,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能利用方格紙把一個簡單圖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縮小。
教學難點:
使學生在觀察、比較、思考和交流等活動中,感受圖形放大、縮小,初步體會圖形的相似,進一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圖景
看上面的圖片,你們能說一說,圖中反映的是什么現(xiàn)象?哪些是將物體放大?哪些是將物體縮?
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談話導入生活中存在許多放大與縮小的現(xiàn)象,現(xiàn)在我們就來研究圖形的放大與縮小。
例4:按2:1畫出下面三個圖形放大后的圖形。
討論如何解決問題?把圖形按2:1的比放大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圖形的每條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
直角思考:三角形的斜邊不能直接看出是多少格,怎么辦?
是不是只要把兩直角邊放大到原來的2倍,就可以了?
比較兩幅圖的長有什么關系?寬呢?
讓學生畫出放大后的圖形,畫直角三角形時,可以引導學生畫完后,可以讓學生通過數(shù)一數(shù)或量一量的方法,發(fā)現(xiàn)放大后的斜邊長度是放大前的2倍。之后讓學生觀察對比原圖形和放大后的圖形,看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結合具體圖形,通過討論、交流,了解到一個圖形按2∶1的比放大后,圖形各邊的長度放大到原來的2倍,但圖形的形狀沒變。(圖形的周長擴大到原來的2倍,面積擴大到原來的4倍。)
問題:如果把放大后的這組圖形的各邊再按1∶3縮小,圖形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得出圖形縮小了,但形狀不變,縮小后的圖形各條邊分別縮小到原來長度的。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出圖形的各邊按相同的比放大或縮小后,只是大小發(fā)生了變化,形狀沒變。
獨立完成做一做,交流是怎樣思考與操作的,并及時糾正錯誤。
2.總結
問題: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相比,大小變了,但形狀沒變。(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長與寬的.比與原來圖形的長和寬的比是完全一樣的。)
二、鞏固練習
讓學生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出縮小后的圖形,再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的,縮小后有關邊的長度是原來的幾分之幾,各應畫幾格?
三、全課小結。
什么是圖形的放大和縮小。要遵循什么原則?放大和縮小后的圖形與原來的圖形有什么關系?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8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
2.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訣,能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
3.通過例題教學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8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獨立寫出8的乘法口訣.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例1圖片,乘法口訣片等.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背誦1-7的乘法口訣.
2.說出得數(shù),并說出所用的乘法口訣.
3.出示準備題.
每次加8,把得數(shù)填在空格里.8
引導學生明確;第一格表示1個8,第二格表示2個8,第八格表示8個8.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1)學習第一句口訣:一八得八.
出示一個正方體,引導學生討論,它表示幾個8,求1個8怎樣列式,怎樣編一句8的乘法口訣.
使學生明確:表示1個8,列式口訣:一八得八
學生讀口訣,說出口訣所表示的意義.
。2)啟發(fā)學生學習第二句口訣
出示2個正方體,使學生明確所乘的數(shù)比第一個算式多1,表示2個8,列式,口訣二八十六,并填書.
(3)分組討論,學習第3~8句乘法口訣,并填書.
、俜纸M討論,探究8的乘法口訣.
、谔顣
2.反饋練習.
。1)讀背誦8的.乘法口訣.
。2)做一做1題.【繼續(xù)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3)做一做2題.【繼續(xù)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三、全課小結.
略
四、隨堂練習.
1.做一做3題.【繼續(xù)演示課件8的乘法口訣】
2.練習二十二2題
(1)6個8相加是多少?(2)8乘4是多少?
分組練習,訂正時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五、布置作業(yè).
練習二十三4題
83488678
58823888
板書設計8的乘法口訣
準備題:每次加8,把得數(shù)填在空格里.1個82個83個84個85個86個87個88個8
探究活動
數(shù)臺階
假如你家住的是樓房,每上一層要走2階,每階樓梯都是8級.你家住八樓,那么你從一樓到八樓一共要上多少級臺階?
活動一、說一說,算一算.
1.分組討論:可以通過計算得出結果嗎?如果可以,又有幾種方法?
2.每個小組選派代表匯報本組討論結果及計算結果.
3.全班評選出最佳計算方法.
活動二、走一走,數(shù)一數(shù).
學生在課后找一座高層樓房(要求與題中一致),從一樓走到八樓.數(shù)一數(shù)一共要上多少級臺階,看是否與活動一中的計算結果相符.
8的乘法口訣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中的例子,理解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的含義。
2.掌握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學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或“億”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它的近似數(shù)。
3.引導學生觀察、體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能正確判斷生活中的近似數(shù)和精確數(shù),會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今年三十五歲了,度過了一萬多個日日夜夜。
想一想:在老師介紹自己的這兩個數(shù)字中,你認為哪個數(shù)字描述得更精確?為什么?
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實時指導,引導學生得出:三十五歲更精確,一萬多個日日夜夜是個近似(大概、大約)的數(shù)。
導入: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和近似數(shù)有關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交流共享
。ㄒ唬┱J識近似數(shù)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6情境圖。
2.初步感知。
讓學生讀一讀兩個情境中的信息,聯(lián)系情境中的內容想一想:如果讓你把劃線的四個數(shù)字分一分,你想怎樣分?為什么?
學生獨立思考后,教師組織交流。
3.加深理解。
(1)思考:你知道上面哪些數(shù)是近似數(shù)嗎?
教師在學生思考、交流的基礎上明確:220萬和1902萬是近似數(shù);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數(shù)量,有時不需要用精確的數(shù)表示,而只用一個與它比較接近的數(shù)來表示,這樣的數(shù)是近似數(shù)。
。2)讓學生結合具體例子說說生活中的近似數(shù)。
。ǘ┣笠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1.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題7“20xx年某市人口情況統(tǒng)計表”。
讓學生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并讀出這幾個數(shù)。
2.借助直線理解找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
(1)教師出示一條直線:
38萬 39萬
。2)在直線上描出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shù)的點。
提問:表示男性與女性人數(shù)的點大約在直線的.什么位置?分別把它們描出來。
學生嘗試在教材的直線上進行描數(shù)。
教師投影學生完成的結果:
38萬 384204 386685 39萬
。3)觀察直線,探究找近似數(shù)的方法。
提問:觀察直線上384204和386685這兩個數(shù),它們各接近多少萬?
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教師巡視,了解學生的交流情況。
組織全班交流。
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兩種思考方法:
方法一:384204在385000的左邊,接近38萬;386685在385000的右邊,接近39萬。
方法二:384204千位上是4,比385000小,接近38萬;386685千萬位上是6,比385000大,接近39萬。
教師對以上兩種方法都應給予肯定。
3.介紹“四舍五入”的方法。
。1)教師介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
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個數(shù)的近似數(shù),要把這個數(shù)按要求保留到某一位,并把它后面的尾數(shù)省略。尾數(shù)的最高位上的數(shù)如果是4或比4小,就把尾數(shù)的各位都改寫成0;如果是5或比5大,要在尾數(shù)的前一位加1,再把尾數(shù)的各位改寫成0。
。2)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男性和女性人數(shù)的近似數(shù)。
先讓學生獨立寫,再組織匯報交流,交流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來求它們的近似數(shù)的。
教師根據(jù)學生匯報板書:
384204≈380000
386685≈390000
4.完成教材第22頁“試一試”。
。1)課件出示題目。
(2)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匯報。
。3)提問:怎樣將一個數(shù)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近似數(shù)?
學生交流討論,教師歸納。
三、反饋完善
1.完成教材第22頁“練一練”。
這道題是結合生活情境來區(qū)分精確數(shù)和近似數(shù)。其中,56785和1617是準確數(shù),4600000000、2000000和3000000是近似數(shù)。
2.完成教材第24頁“練習四”第5~10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集體匯報。
四、反思總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還有哪些疑問?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5
一、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內容教學之前,學生已經(jīng)比較熟練地掌握了表內乘法,并學會了乘法豎式的寫法,這些都為學習本課內容作了知識上的鋪墊。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乘法是以后學習乘、除法的基礎,也是本單元中重要的學習內容。
這部分內容先教學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為學習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作好算理和方法上的準備,再教學兩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不進位筆算。一位數(shù)乘幾十是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中最容易的,也是最基礎的。教材用圖畫形式呈現(xiàn)的實際問題能很清楚地顯示出求3個20是多少?引起學生對乘法的回憶。列出算式203后,形象直觀的問題情境又能讓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算法,然后組織學生交流算法,使采用連加或形象計算的學生學會比較抽象地思考,從而讓學生經(jīng)歷數(shù)學化的過程。在試一試中,繼續(xù)口算8頭大象能運多少根,把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擴展到幾百幾十,再次引導學生利用表內乘法聯(lián)想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積。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不進位)的教學也充分依靠情境圖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先安排學生自己想口算方法,在此基礎上再介紹筆算方法,這樣安排,便于學生由口算方法聯(lián)想到要把乘數(shù)分別與被乘數(shù)每位上的數(shù)相乘,然后相加,這就有利于學生理解筆算的方法。接著,教材簡化了豎式筆算的中間過程,得出筆算的豎式的一般寫法,使學生明確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乘的順序和每一步積的定位。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探索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算法的過程,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
2、初步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3、使學生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算法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一位數(shù)乘幾十的口算和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
教學難點: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算理
教學準備:電腦、課件
三、設計思路:
1、 讓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為學生提供現(xiàn)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材料,通過教學內容引起學生主動地觀察、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shù)學活動。本節(jié)課中,通過創(chuàng)設森林王國的情境,先引出一系列實際問題,然后依靠森林王國的情境圖來啟發(fā)學生思考多種算法,并通過討論交流,結合情境圖懂得算理,從而使學生在現(xiàn)實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2、 重視筆算與口算相結合,在掌握口算的基礎上理解筆算。
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本節(jié)課在教學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筆算時,先引導學生掌握口算乘法,讓學生講清思考的過程,在此基礎上,結合口算步驟幫助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為什么要從個位起用一位數(shù)依次乘一個數(shù)各位上的數(shù),這樣就揭示了筆算與口算的聯(lián)系,促進了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了筆算乘法的過程與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景導入,提出問題
今天讓我們到森林王國去游玩,高興嗎?好,我們出發(fā)吧!(出示課件1:笛)森林王國到了,森林里真美,有茂密的大樹,野花遍地開放,小動物們在森林里高興地玩耍。
瞧,大象在干什么呢?(有3頭大象在運木頭)每頭大象運了多少根木頭?大象把運來的木頭是怎么放的?(每頭大象運了20根木頭,每10根堆一堆)
小猴在干什么?(有2只小猴在采桃子)每只猴子采了多少個桃子?(每只猴子采了14個桃子)14個桃子怎么放的?(先10個一筐,放了2筐,再4個一筐,也放了2筐)
小朋友們,我們怎么玩呢?老師提議,我們一起來做看物編乘法算式的游戲,
好嗎?
1、學生看圖自編乘法算式,小組交流,再派代表匯報。
2、學生交流:
(1)你們編的哪些算式自己會口算的?
。2)203=這道算式怎樣算呢?142呢?
。3)我們已學過哪些乘法呢?會算的同學將自己的計算方法說給大家聽聽?不會算的同學再想想,看能不能運用已學過的知識和方法把這些題算出來。
【評析】由有趣的編題引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更主要的是富有童趣的畫面,有利于學生探索不同方法,幫助學生在下面的學習中感悟算法。
(二)分組討論,尋找方法
一)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最后組內推薦一人向大家匯報。教師巡回了解學習情況并參與學習比較困難的小組討論、指導。
二)學生匯報交流:
1、匯報口算203這道題的口算思路。(可能會出現(xiàn))
方法一:20+20+20=60
方法二:3個2堆是6堆,6堆木頭就是60根。
方法三: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就是60。
方法四:因為23=6,所以203=60。
2、引導發(fā)現(xiàn)
。1)你喜歡哪種方法?我們現(xiàn)在來想一想,照這樣算,8頭大象一共運了多少根木頭呢
。2)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小組交流,最后選出比較簡單的方法匯報,匯報時,要求相同做法不重復說。
(3)那么口算整十數(shù)乘一位數(shù)時,用哪一種方法比較簡單呢?
(4)歸納小結:口算時,只要想幾乘幾等于幾,那么,幾個十乘幾就等于幾個十。
【評析】這里注意鼓勵學生應用已有經(jīng)驗探索新的計算問題,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念,傾聽同伴的解法,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間的數(shù)學交流,有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
3、鞏固: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師出示卡片,學生口算。
4、匯報142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出現(xiàn)以下口算方法)
方法一:14+14=28
方法二:210=20,24=8,20+8=28
幫助學生看圖理解:這就是把14分成幾和幾?先算幾個10?(2個10)再算幾個4?(2個4)合起來是多少?(28)
【評析】筆算乘法的算理與口算乘法是相通的。這里著重幫助學生理解一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意義及其結果所表示的數(shù),以便通過知識的遷移,使學生理解筆算乘法的計算過程及方法。
這一計算過程我們也可以用豎式來表示。怎樣列豎式計算呢?請同學們打開書看第82頁的中間,看看白菜老師是怎樣用豎式來計算的。
5、學生看書自學。
五、師生交流:
。1)要先寫出橫式,再列豎式算得數(shù)。(板書:142=)
(2)列豎式先寫什么?再寫什么和什么?誰和誰對齊?然后用尺畫上橫線,邊說明邊列出豎式。
。3)想一想剛才口算142是分幾步算的?
引導學生明白為了計算方便,筆算要用2先乘4,再乘10,然后相加。
先算2乘個位上4得多少?
再算2乘多少?為什么這里的1是10?得多少?20的2寫在哪一位上?0呢?
最后要怎樣算?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jīng)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chuàng)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jīng)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于注意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xiàn)在數(shù)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于學習、善于提問、敢于創(chuàng)新的局面。但由于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jīng)驗,所以教學中,我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為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為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布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后,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jīng)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jù)該算式猜出是怎么買的水果。讓學生經(jīng)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后,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游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jié)課,我都竭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shù)學活動空間。
(一)為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guī)砹艘恍┧,大家看,都是什么?/p>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jīng)布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xiàn)在我就要根據(jù)同學們的調查為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為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游戲。
(生很高興。)
師:現(xiàn)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板。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么?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么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xiàn)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才是怎么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xiàn)在誰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匯報。
生1:我是這么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為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才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為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后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后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xù)來玩買水果的游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并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并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后用20減12等于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因為,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后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后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并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xiàn)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么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么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里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踴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fā)言。
(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為,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xiàn)在我宣布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jié)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zhí)岢鰜怼?/p>
(五)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們學會了什么?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布置作業(yè)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游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余(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游戲。教學實踐證明,由于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yōu)檎鎸嵉馁I水果,學生更樂于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于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匯報。在不同算法的匯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后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后算加。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為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于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為,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xiàn)源于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后的延伸作業(yè)是為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fā)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jīng)驗。因為,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jié)課的設計能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jīng)驗的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xiàn)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理解數(shù)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后加減的規(guī)律為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guī)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為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為它更密切了數(shù)學與生活間的聯(lián)系。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shù)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yǎng),并且發(fā)展了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于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后,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增強學生對數(shù)學的體驗和認識。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7
課題: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第八冊)
授課教師:王曉華(六里坪鎮(zhèn)財神廟小學)
教學內容:教材第48、49頁的例1和例2,練習十一的第1、2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在已有加法知識的基礎上,理解并概括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能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歸納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加法交換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自己概括出加法的意義和歸納出加法交換律。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
教學過程
一、課題提示
我們學了幾年數(shù)學,幾乎每天都與加法打交道,誰能說說什么是加法嗎?今天我們學習加法的意義。(板書課題:加法的意義)
二、教學新課
。ㄒ唬、教學加法的意義。
1、出示例1。學生讀題,指名說已知條件和問題,老師畫線段圖。
2、獨立解答。指名學生說自己所列的算式及其得數(shù)(在圖下板書)然后問: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導看線段圖,老師輔以手勢說明,我們用加法把137和357合并成了494這一個數(shù),可見加法是一種運算。加法是一種怎樣的運算呢?
4、說出式中的各部分的名稱。什么是加數(shù)?什么是和?
5、剛才的加法中,加數(shù)中不含0;如果含有0,得多少呢?舉例:7+0=7,0+7=7,0+0=0。…,得出結論,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ǘ┙虒W加法交換律。
1、看例1線段圖,剛才我們求北京到濟南的鐵路長。如果要求濟南到北京的鐵路長還可以怎樣列式?
2、為什么用加法算?
3、比較兩個算式有什么樣的關系?(板書:在兩個算式間畫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如果其他任意兩個數(shù)相加時,交換一下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相加的和是不是也不變呢?
5、出示例2兩組式子,引導學生比較。討論:兩組算式有什么共同點?歸納并板書加法交換律。
6、加法交換律除了用文字語言進行敘述外,還可以用字母寫成的'式子來表示。如果用字母a和b分別表示兩個加數(shù),怎樣表示加法交換律?
說一說a和b分別表示什么?比較一下文字敘述和字母表示的式子,哪一種簡明好記。
7、鞏固練習:教材第49頁的“做一做”。(出示小黑板)
。1)填空。
①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 )個數(shù)的( ),叫著加法;相加的兩個數(shù)叫做( ),加得的數(shù)叫做( )。
、86+124=( )+86 ( )+25=25+a
、蹆蓚數(shù)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它們的( )不變。
④418+382=382+418,這是應用了加法的( )律。
⑤一個數(shù)加上( ),是原數(shù)。
。2)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偃我鈨蓚數(shù)的和,一定比這兩個數(shù)大。( )
、谙旅婺男┧闶椒霞臃ń粨Q律?
430+270=280+420( ) 28+a=a+28
570+250=250+570( ) 40+30+10=40+10+30( )
、塾米帜福岷停夥謩e表示兩個加數(shù),加法交換律寫成:a+b=a+c。( )
8、想一想,我們以前在哪里曾經(jīng)用加法交換律?(加法驗算)
三、課堂小結
說一說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的含義。
四、作業(yè)布置
練習十一的第1、2題。
附板書:
加法的意義和加法交換律
例1(略) 7+0=7 0+7=7 0+0=0
。ó嬍疽鈭D) 一個數(shù)加上0,還得原數(shù)
137+357=494(千米)
137+357=494(千米) 137+357=357+137
加數(shù) 加數(shù) 和 18+17㈡17+18
答:(略) 兩個數(shù)相加,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這就是加法交換律。
把兩個數(shù)合并成一個數(shù)的運算,叫做加法。 a+b=b+a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體驗數(shù)據(jù)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
2、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jù)統(tǒng)計表的數(shù)據(jù)提出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tǒng)計過程,能根據(jù)統(tǒng)計表中的數(shù)據(jù)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tǒng)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并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么樣?你有什么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shù)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xiàn)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么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范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里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shù)據(jù)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shù)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jié)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tǒng)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shù)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里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shù)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么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shù)據(jù)的方法。 (2)出示統(tǒng)計表。
可以用什么方法來完成這張統(tǒng)計表呢?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范圍的,老師數(shù)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里,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xiàn)在由老師發(fā)布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shù)人數(shù),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tǒng)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出自己的發(fā)現(xiàn)。)
。1)師:從統(tǒng)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shù)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shù)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shù)最多,那么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么?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jù)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tǒng)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里春游。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么辦?
。ㄒ龑W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匯報填寫等)并說出統(tǒng)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shù)據(jù)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采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shù)據(jù)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shù)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shù)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里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tǒng)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jù)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shù)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shù)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tǒng)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里春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9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二單元P19-P2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算式。
3.養(yǎng)成先看運算順序,后進行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并運用小括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
探索“小括號”的應用過程。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師:上新課之前,老師想考考你們。
課件出示復習題:
1.比一比,看誰的眼力好。(說出運算順序)
30+8×4 5×2+3 80-64÷8 29+24÷4
2.把二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
5×3=15 81÷9=9 16+12=28 25+15=40 9-9=0 28÷7=4
(課前復習,為新知識的學習作鋪墊。)
二、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引入
1.談話:小淘氣是個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孩子,在生活中他發(fā)現(xiàn)了許多數(shù)學問題。他很想和同學們挑戰(zhàn),你們愿意和他比一比嗎?
(用談話法為學生引出一個虛擬的競爭對手,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初步的競爭意識)
2.課件出示 “過河”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1)理解圖意,明確問題
學生觀察后教師提問:圖中告訴我們哪信息?要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學生回答)
師:剛才同學們都說得很好,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看圖。
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他們想要過河,現(xiàn)在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幾只船?
(通過創(chuàng)設男、女生過河的情境,使學生將計算生活化,感受數(shù)學就在我們身邊。)
(2)獨立嘗試,合作解決問題
師: 請同學們動腦筋想一想,幫助圖中的小朋友解決問題。
師: 我們先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幾條船?把你的方法告訴大家。
生1:我估計大概需要7條船。我把男生看成30人,女生看成30人,這樣用總人數(shù)60人除以9,大約需要7條船。
生2:我估計大概需要6條船。方法和前面的同學差不多,只是人數(shù)多算了,所以我從7條里減掉1條船,大約需要6條船。
師:那么到底需要幾條船?誰會列式解答?
生:29+25=54(人)
54÷9=6(只)
師:第一步先算什么?
生:先算全班總人數(shù),再除以每條限乘9人。
師:說得好!
師:誰能用我們前面學的知識把分步式列成一個綜合算式?
生:29+25÷9
師: 小組討論:這樣列式行不行?
生1:不行,因為這樣就不是先算加法了
生2:不行,因為這樣就先算女生要幾條船,男生沒算
……
(評析問題的.出現(xiàn)為后面小括號的出現(xiàn)做好鋪墊。)
師:好,你們說得都很有道理,那我們該怎么辦?
要先算29+25,就必須給它加上一個符號表示出來,F(xiàn)在請同學們試著寫一寫。
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試寫 并展示 :
29+25÷9 (29+25)÷9
師:大家仔細觀察,這兩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數(shù)據(jù)和運算符號一樣。
師:觀察的非常認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后一道算式加了小括號。
師:那咱們計算一下,結果怎么樣?
學生計算展示得數(shù)后討論:
為什么兩道題的得數(shù)不同?多讓學生說。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小括號改變了運算順序,導致得數(shù)不同。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一種新符號——“( )”小括號(板書)。每個數(shù)學符號都有它所表示的意義。
小括號的作用可大了,以后,大家看到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現(xiàn)在再來看這道題,應該怎樣做才能符合題意呢?
(評析結合具體情境,教師將小括號介紹給學生。)
師:同桌之間討論并匯報結果。(引導學生感知小括號在計算中的作用。)
生:(29+25)÷9
=54÷9
=6(只)
答:需要租6只船。
師:通過對“過河”問題的解決,我們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 ,誰來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它的作用?
生1: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
生2: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生3:小括號里的要先算,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師:老師把大家說的編成了一首兒歌,你們想聽嗎?
出示 :小括號,本領大,
算式有你就變化。
改變順序少不了,
先算括號要記牢。
學生齊讀。
(兒歌的編制進一步讓學生認識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加深印象。)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比一比,誰的眼睛亮。(說說不同之處及運算順序)
18-9×2 (18-9)×2
2.比一比,看誰算得對又快。(學生說說算法)
5×(36-29) (83-35)÷8 94-(25+19)
3.我?guī)蛬寢屗阋凰?/p>
每桶方便面4元,每袋大米64元,媽媽帶了100元錢買了一袋大米,剩下的錢可以買幾桶方便面?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巡視指導。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的收獲是什么?
小學數(shù)學教案 篇10
教學過程:
一、積累鋪墊
1.引入:剛才的游戲有意思嗎?我們再來玩?zhèn)游戲好嗎?(課前游戲:你來比劃我來猜)
2.要求:剛剛我們根據(jù)比劃來猜測是什么事物,現(xiàn)在請同學們在紙上畫出題目的意思。
3.出示第一關:中山路小學原有一個花圃是長方形,長4米,寬3米。校園擴建時,長增加了2米。(1)學生畫圖(2)對比交流
4.從圖中你能求出什么?
二、初步感知
1.出示第二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操場是一個長方形,長40米。在擴建校園時,長增加了20米,這樣操場面積就增加了600平方米。原來操場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激需:你能想個辦法讓大部分同學都能理解題意順利闖關呢?(畫圖)
3.看誰能把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都在圖中表示出來?(1)學生畫圖, (2)對比交流:
4.現(xiàn)在圖有了,你能根據(jù)圖來求出原來操場的面積嗎?
。1)學生嘗試,教師巡視。(2)討論交流:
5.小結:從開始審題我們覺得有點困難,至現(xiàn)在大部分同學都能做出來,你有什么感受?(畫圖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畫圖能幫助我們思考……)
三、再次體驗
1.出示第三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寬30米的前操場。因為要造“牡丹公寓”,寬減少了10米,這樣前操場面積就減少了400平方米,F(xiàn)在前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審題后問:長方形操場是怎樣變化的`?(寬減少)你能把寬減少在圖上表示出來嗎?
3.學生畫圖,嘗試解答后交流:把題意表示清楚了嗎?能指著圖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想的嗎?(可能會有幾種方法,重點指出寬減少了,長不變,減少的長方形的長就是現(xiàn)在長方形的長。)
4.小結揭題:我們順利闖過了第三關,你能談談畫圖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什么幫助嗎?(清楚地找到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之一畫圖(板書)。
四、深入體驗
。ㄒ唬┑谒年P:
1.引入:應用畫圖的策略,我們來闖第四關。
2.分層出示:
。1)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2)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學生口答,再出圖列式)
(3)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長40米,寬30米。擴建校園時,操場長增加了20米,寬增加了15米。這個操場面積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學生猜測。先獨立畫圖,再討論驗證。(得出不是增加1200平方米,應該大于1200平方米)
到底增加了多少?學生解答后交流。(交流“整體”和“分塊”兩種思路)
3.反思小結:從用經(jīng)驗猜測,到畫圖驗證,最后到解決問題,你有什么啟發(fā)嗎?
。ǘ┑谖尻P:
1.引入:第四關我們都闖過了,下面我們要挑戰(zhàn)——第五關!
2.出示第五關:中山路小學原來有一個長方形操場。如果這個操場的長增加20米,或者寬增加15米,面積都比原來增加600平方米。你知道原來操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嗎?
。1)審題后問:與第四關有什么區(qū)別?(一個是“同時”,一個是“或者”)
。2)學生畫圖解答后交流:(讓學生指了圖來說思路。重點交流長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原來長方形的寬;寬增加出來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來長方形的長)
五、全課總結
今天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你有什么收獲?
【小學數(shù)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的數(shù)學教案03-24
小學數(shù)學教案11-04
小學數(shù)學教案08-29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精選)07-05
(精選)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5
小學數(shù)學教案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