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集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愛看電影、電視劇。好的電影、電視劇往往以它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豐滿的人物形象吸引著我們,令人難以忘懷。作者看了一場戲,過后留給他的是什么印象呢?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看戲》。
二、檢查預習
1.出示生字、詞
鏗鏘 顰 婀娜 蜃樓 屏住
2.讀“預習提示”回答下列問題:
、俦疚拿鑼懥耸裁?
明確:描寫了群眾觀看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先生演出《穆桂英掛帥》的場面。
教師補充:京劇堪稱國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以其豐富的內(nèi)容,完美的形式,精湛的技藝,達到了我國戲曲藝術(shù)發(fā)展的高峰,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聲譽。為此,我想同學們和老師有同樣的感受,為生活在擁有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國度感到驕傲、自豪。
、谧髡邉(chuàng)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贊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的熱情觀眾和熱情藝術(shù)家。
三、閱讀、探究
(一)教師范讀全文
要求學生:
1.畫出表現(xiàn)觀眾情緒變化的詞句。
2.畫出揭示本文中心的句子。
集體明確后,板書
。ǘ┮龑W生體味“膨脹”與“漲”,以此強調(diào)“關(guān)鍵詞句的含義”。
明確:“漲”是水位升高,這里比喻觀眾情緒逐漸高漲,呈漸變的狀態(tài)!芭蛎洝眲t有激蕩起伏之勢,呈熱烈歡騰的狀態(tài)。
。ㄈ┱覍W生讀課文1、2段,要求其余學生用一個詞概括出場內(nèi)外的氣氛。
明確:“靜靜的”。
。ㄋ模┧伎加懻摚
為什么突出“暑氣并沒有收斂”,公園和劇場“是靜靜的”?為什么強調(diào)劇場“人擠得非常滿”?
明確:突出“暑氣并沒有收斂”,是為了以氣溫烘托觀眾的心情,人們不顧暑氣炙人,爭相觀看梅蘭芳演戲,說明梅蘭芳的舞臺藝術(shù)在廣大群眾中享有崇高的聲望。
強調(diào)公園和劇場“是靜靜的”,渲染演出之前的氣氛,是為了說明觀眾靜候演出開始,表現(xiàn)觀眾對于欣賞梅蘭芳舞臺藝術(shù)的渴望心情。有這位藝術(shù)大師的演出,劇場就成了藝術(shù)的圣殿。
強調(diào)劇場里“人擠得非常滿”,是為了說明廣大群眾衷心喜愛梅蘭芳的舞臺藝術(shù)。
(五)速讀第三段
要求:
1.畫出兩個比喻句。
2.畫出介紹劇情的句子。
討論兩個比喻句的作用。
明確:“蜃樓”、“彩霞”兩個比喻將京劇舞臺的`美感形容得非常出色。
思考討論:本段關(guān)于劇情的介紹,從文章整體看,寫得詳細,還是簡略?為什么?
明確:寫得簡略。因為本文的中心是贊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里熱情的觀眾和熱情的藝術(shù)家。《穆桂英掛帥》的具體劇情與這個中心意思關(guān)系不大,所以寫得十分概括,免得沖淡了中心。由此,我們大家要注意文章內(nèi)容詳、略的安排取決于中心的需要。
(六)畫出表現(xiàn)女主角上場時觀眾情緒變化的詞句,畫出描寫女主角歌聲的詞句。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一、導入新課
導入:遠古時代,生產(chǎn)力水平低下,知識貧乏,人們對于一些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比如日月出沒、電閃雷鳴、人類自身來源等,不能科學地解釋,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過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類的英雄形象,創(chuàng)造了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一個被幻想加工過的神奇世界便產(chǎn)生了:山川日月風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個專司其職的神靈;開天辟地后的盤古“頭為四岳,目為日月,脂膏為江海,毛發(fā)為草木”,威武的太陽神每天乘坐羲和駕駛的車子繞天巡行……
人,到底從何而來?思索著的遠古人們用他們豐富的想像創(chuàng)造了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今天我們所要學的《女媧造人》。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初讀課文,把握情節(jié)
自由朗讀課文,感知故事情節(jié),并思考下列問題。
1.請你用口頭語言,再現(xiàn)這個生動有趣的故事。
2.女媧為什么要創(chuàng)造人類?(用課文內(nèi)容回答。)
她看到周圍的景象感到十分的孤獨,當她走到池水旁時,照見了自己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靈機一動,就想到了為什么不造和自己一樣的生物呢。于是人類就誕生了。
3.女媧是怎樣創(chuàng)造出人類的?
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用黃泥揉成團狀成人。第二種方法:用一條枯藤伸入泥潭,攪成泥漿,向地面揮灑,泥點濺落的點,就出現(xiàn)了人。
4.女媧怎么樣讓人類繁衍生息?
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婚姻法,讓他們?nèi)?chuàng)造后代。
目標導學二:再讀課文,把握人物
故事中哪些內(nèi)容體現(xiàn)出女媧的“神”性?故事中哪些內(nèi)容體現(xiàn)出女媧的“人”性?
(1)神:一天變化七十二次、揉黃泥造人、揮灑泥漿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獨、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勞、慈祥、聰明、活潑、情感豐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動。
講故事:選擇自己喜歡的情節(jié)講述,盡量投入感情,表述連貫,力求生動。
同位之間合作,互相講述;推薦兩三個同學當眾講述,鼓勵借助肢體語言表現(xiàn)。
目標導學二:分析寫作手法
1.品讀課文,理解夸張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張句子,試著說出它的的作用。
課文15段,用夸張的手法寫出女媧的神通廣大。
2.品讀課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細品味課后練習《風俗通》里兩則短文,看看課文中豐富了哪幾個情節(jié)?
豐富了以下幾個情節(jié):①造人的具體過程;②人造出來后歡欣喜悅場面;③女媧像人一樣具有心理活動和喜怒哀樂等情緒;④作者的評述?梢娮髡吒叱南胂罅。
補充了女媧為什么造人,怎樣確定人的形象,第一個人被造出來后的情形以及女媧怎樣想辦法讓人類自己繁衍生息等內(nèi)容。
。2)女媧造人的具體過程是真的嗎?你怎樣理解這種寫法?
女蝸造人的情節(jié)顯然是想象的,神話是在科學水平不發(fā)達的遠古時代產(chǎn)生的,那時的人們無法對人的誕生做出科學的準確的解釋。但是,人類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來解決這個問題了,而這種大膽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話故事中的亮點。試想,沒有了這種想象,還有神話故事的存在嗎?這種想象體現(xiàn)了遠古時代人們強烈的探求欲望。
這一環(huán)節(jié),解釋什么是“神話”:遠古人民表現(xiàn)對自然及文化現(xiàn)象的理解與想象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神話并非現(xiàn)實生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于遠古時代生產(chǎn)力的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自然現(xiàn)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jīng)驗為基礎(chǔ),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jié)果。
目標導學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神話版的“人類的起源”呢?
生甲:彝族史詩《阿細的先基》中描述阿熱和阿味兩位大神造人時說:“稱八錢白泥,稱九錢黃泥,白泥做女人,黃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氣,泥人就活了。
羅馬神話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類的是普羅米修斯,他還從各種動物中攝取善和惡,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乙:日耳曼神話認為人類是植物變的,它說天神歐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沙洲上長了兩棵樹,其中一棵姿態(tài)雄偉,另一棵姿態(tài)優(yōu)美,于是下令把兩棵樹砍下,分別造成男人和女人。
三、板書設(shè)計
教學反思
可取之處
通過比較閱讀(課文內(nèi)容和課后一則寫《女媧造人》的簡短文章《風俗通》)讓學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寫法,整堂課的環(huán)節(jié)較為流暢,學生也易把握。讓學生把自己了解的有關(guān)造人的故事表述出來。這樣做,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他們的膽量。
不足之處:1、課堂評價不到位。對學生的回答有時沒能給予肯定,在課堂上沒有發(fā)動學生作點評。2、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過渡處理不太好。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一、教學目標
主要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生詞,朗讀課文能做到文通字順,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能用表格對比梳理文章內(nèi)容,體會“我”的感情變化。
能正確分析文章中的動詞,形容詞使用的效果,提高鑒賞文章的能力。同時目標:能分角色表演,體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體味出文中傳達出的深深的母愛和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內(nèi)容
1.形聲字的形旁表示意義,聲旁表示讀音,根據(jù)字形,學會分析字的讀音和含義,如文中的“憔悴”“癱瘓”。
2.線索是貫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渾然一體,結(jié)構(gòu)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對象。找出文章中的線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應學會如何找線索,分析線索。如本文的線索“看花”。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解題,披情入文。
(二)快速讀文,初步感知。
(三)揣摩字詞,走近人物。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讀文本,感受形象。
(六)升華情感,感悟人生。
第二課時
(一)朗讀全文,內(nèi)化情感。
(二)隨文練筆,加深感悟。
(三)背誦語段,豐富積累。
(四)拓展延伸,推薦閱讀。
四、課后思考
1.作者用“艱難”一詞評價“母親”的一生,文中“母親”的艱難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請結(jié)合全文概括歸納。
2.簡要分析文中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
(1)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
(2)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
3.說說你對“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這句話的理解。
4.文中母親說“好好兒活”和“我”說的“要好好兒活”各有什么含義?
5.文章中的母親令人難忘,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談談文中母親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2、整體感知詩歌內(nèi)容。
3、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含義,領(lǐng)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4、樹立理想,并培養(yǎng)為實現(xiàn)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
1、朗誦課文。
2、品味重點語句的深層含義。
3、領(lǐng)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三、課前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鋼琴曲《大!)、投影儀。
學生:熟讀課文。
四、教學設(shè)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每個人在童年時代,對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夢想”,對未來,都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孩子,他們又在想些什么呢?他們的想法,給我們又會帶來什么啟示呢?
今天,我們學習詩歌《在山的那邊》,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尋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檢查學生預習字詞(投影出示)
1. 給加點的字注音。
2. 形似字辨析。
3. 解釋詞語。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中品味重點語句含義
1、范讀課文,可播放背景音樂。
學生聽讀時:a.注意老師朗讀的節(jié)奏、停頓及意義重音。
b.理解詩中‘‘山’’與‘‘海’’的意思。
2、組織學生討論“山”與“!痹谠娭械囊馑肌
學生剛剛接觸合作討論的方式,能說對大意就行。老師要以鼓勵為主,即使說的不全面、不深刻也無妨,后面還要引導深入探究。
3、學生練習集體朗讀課文。
[教師指導]
先給詩句劃分朗讀節(jié)奏。b.再挑選意義重音。
以上兩點是教給學生最基本的朗讀方法,掌握了朗讀節(jié)奏與重音,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詩句意義。教師可以以幾個詩句為例,然后讓學生討論、自己劃出節(jié)奏及意義重音即可。
投影出示舉例詩句的重音及節(jié)奏。
c. 學習集體朗讀。
4、結(jié)合朗讀生意,指導學生探究式閱讀,討論。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學習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詞,了解作者。
2.整體感知文章內(nèi)容,明確作者觀點,理清文章脈絡(luò)。(重點)
3.體悟作者偉大的智慧及苦樂觀,培養(yǎng)對他人、對社會、對自己的責任感。(難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小時候,大人們告訴我:黃連最苦,F(xiàn)在,我告訴你們:出去旅游最樂?同學們,你們也來說說,什么最苦,什么最樂。(學生暢所欲言)剛才,我們談了對“最苦”和“最樂”的看法,那么,還有一個人沒有發(fā)言,他就是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文章--《最苦與最樂》,聽聽他認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樂”。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近代資產(chǎn)階級改良主義者、學者。1898年參與“戊戌變法”,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華學校研究院導師。文風流暢、犀利、凝煉。著有《飲冰室合集》。
2.朗讀課文,讀準下面加點字的字音。達觀(dá)安分(fèn)恩惠(huì)賠禮(péi)縱然(zòng)契約(qì)
3.理解詞義。達觀:對不如意的事情看得開。如釋重負: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負擔。形容心情緊張后的輕松愉快。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愛而有節(jié)操的人。任重而道遠:負擔沉重而且路途遙遠。比喻責任重大。悲天憫人:哀嘆時世的艱危,同情人民的困苦。多用來表示對社會的混亂腐敗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憤和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本文可以分為幾部分?各論述了什么?
明確: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1-2自然段)論述“負責任是人生的痛苦”。
二、(3自然段)論述“盡責任是人生的快樂”。
三、(4-5自然段)論述“人生當勇于負責任,而不能逃避責任”。
2.用簡要的語言說說本文論述了什么道理。明確:本文告訴了我們:人生的痛苦是未盡到責任,人生的快樂是盡到了責任。同時告訴人們,人應當勇于擔負責任,而不應該逃避責任。
(二)品讀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使用設(shè)問,“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們是最苦嗎?明確:貧→知足;失意→安分;老死→達觀。作者認為它們可以從心態(tài)上、觀念上去排解。
(2)接著作者順勢提出自己的見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請用原文回答。明確: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3)為什么“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最苦呢?明確:找出論說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間一天,便有應該做的事。(反)該做的事沒有做完,便像是有幾千斤重擔子壓在肩頭。從而推論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責備,無處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議論文,為了增加可信度和說服力,必須適時適度地舉例,請找出有關(guān)事例。舉例:個人對他人的責任(承諾未完、欠人錢、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于對自己。
(2)學生討論在文中找出有關(guān)種種責任的句子。明確:對人的責任: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對事的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我對于這件事便有了責任。對自己的責任:凡屬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便是自己對于自己加一層責任。
(3)找出“不盡責任最苦”的原因。點撥:關(guān)鍵詞句--“良心”的監(jiān)督、時時刻刻,至死不已、這種“苦”,無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書設(shè)計
最苦與最樂中心論點: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分論點一:痛苦--負責任(自己、家庭、社會、國家)五、課外拓展依據(jù)例句,仿寫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說,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著一種未了的責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事最快樂呢?我說,人生最快樂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滿足。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遺憾呢?我說,人生最遺憾的事,莫若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掌握引用論證的作用。(重點)
2.學習本文凝重而輕靈的語言特點。(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作者認為,人生在世,無論對朋友、家庭、社會、國家乃至自己,都有責任,一旦應盡的責任沒有盡,這種痛苦無法解脫。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樂”呢?這一節(jié)我們就來看一看什么是“最樂”。
二、自主預習第3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nèi)容?明確:盡了責任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責任固然給我們帶來痛苦,卻也能帶給我們的快樂。
三、合作探究
(一)品讀第二部分
(1)什么事最快樂呢?
明確:責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樂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語、俗語,由學生找出。
明確:古語--如釋重負俗語--心上一塊石頭落了地孔子--無入而不自得
(3)找出論說的句子,總結(jié)這一段的內(nèi)容。
明確:天下事從苦中得來的樂才算真樂。人生須知道有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有盡責任的樂處。小結(jié):快樂之權(quán),操之在己
(二)品讀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這些話要說明什么。
明確:孟子--君子有終身之憂。曾子--任重而道遠;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學生小組討論后總結(jié):要說明“人生當勇于負責”。
(2)為什么說仁人志士的憂國憂民、諸圣諸佛的悲天憫人是樂而不是苦呢?
明確:從文中找出“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薄叭杖毡M責任,便日日得苦中真樂。”小結(jié):苦中真樂,是樂,不是苦。
(3)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內(nèi)容呢?為什么這樣說?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說明。
明確:說明了“人生不應當逃避責任”。文中句子: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別。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
(4)文章的題目叫做《最苦與最樂》,學生討論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別呼應了“最苦”和“最樂”?
明確:責任是要解除了才沒有,并不是卸了就沒有。--最樂責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別。--最苦盡得大的責任,就得大快樂;盡得小的責任,就得小快樂。--最樂想躲責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遠不能解除。--最苦
(三)論證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話屬哪種論證方法嗎?有什么作用?
明確:主要運用了引證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話,論證人應當敢于負責任,因為責任越大,痛苦越大,快樂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極具說服力。
(四)語言探究
本文語言凝重而輕靈,不死板,不呆滯,你能結(jié)合下面句子具體分析嗎?
1.答應人做一件事沒有辦,欠了人家的錢沒有還,受了人家的恩惠沒有報答,得罪了人沒有賠禮,這就連這個人的面也幾乎不敢見他;縱然不見他的面,睡在夢里,都像有他的影子來纏著我。為什么呢?因為覺得對不住他呀!明確:以排比句列舉種種沒有盡到責任的現(xiàn)象,再用設(shè)問,一問一答來證明“人生的痛苦在于負未了的.責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變得輕松活潑。
2.凡屬我受過他好處的人,我對于他便有了責任。凡屬我應該做的事……那良心便時時刻刻監(jiān)督在后頭。明確:運用排比。在第二個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夠做得到的”,第三個句子中加了“現(xiàn)在的自己和將來的自己立了一種契約”,這樣使句子的表述更準確、更形象。同時,這里用了三個“凡”字來表示這些情況的普遍性,同時也對各種復雜的情況加以仔細分類,可見作者對這個大問題的談論是很審慎的。
四、板書設(shè)計
最苦與最樂中心論點:負責任最苦,盡責任最樂
分論點一:痛苦--負責任(自己、家庭、社會、國家)
分論點二:快樂--盡責任(處處盡責,時時盡責)
結(jié)論:人生當勇于負責,不應逃避
五、課外拓展
“最苦”與“最樂”是截然相反的兩個概念,作者將兩者都與責任聯(lián)系起來,從而提出自己的觀點。請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與“最壞”為例,說一句有內(nèi)在聯(lián)系且觀點鮮明的話。
示例一:我認為最美的是優(yōu)雅的氣質(zhì)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為和骯臟的靈魂。
示例二:我認為尚的是無私的愛心和偉大的奉獻;最卑鄙的是損人利己的自私和過度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認為的是能講出最美的語言、溫暖人心的舌頭;最壞的是挑撥是非、顛倒黑白的舌頭。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6
教學目標:
1、了解三只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
4、形成關(guān)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1、理清了課文敘述的順序及線索,整體感知了課文內(nèi)容。
2、了解三只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教學難點:
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教學方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導入新課。
圖片欣賞:貓
2、作者簡介
鄭振鐸(1898—1958)現(xiàn)代作家、學者、翻譯家。福建省長樂縣人,1920年底,與茅盾、葉圣陶等發(fā)起成立文學研究會,是我國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倡導者。曾創(chuàng)辦我國最早的兒童刊物《兒童世界》,并主編《小說月報》?箲(zhàn)時期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箲(zhàn)勝利后,創(chuàng)辦《民主周刊》,被國民黨當局查禁。解放后歷任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阿聯(lián)酋,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還是著名藏書家,逝世后,其家屬將近十萬冊藏書全部獻給國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有《鄭振鐸文集》。還有《貓》。
3、檢查預習
字詞辨析
慫恿(sngyng):鼓動別人去做。
蜷伏(quán):軀體伏臥。
詛罵(z):惡毒地謾罵;咒罵。
澀(sè):不光滑。
悵(chàng)然:不愉快的樣子。
四、介紹寫作背景
《貓》最初發(fā)表在1925年。在此之前鄭振鐸等人發(fā)起成立了文學創(chuàng)作團體——文學研究會。他們的創(chuàng)作大都以現(xiàn)實人生問題為題材。鄭振鐸主要探究的是自由平等、個性解放等問題。他在小說中毫不諱飾地表達了自己同情弱小、無辜,譴責專制、強權(quán),弘揚公道、民主、博愛的思想和心情。
5、朗讀感知課文
1.這篇課文用第一人稱敘述了“我家”三次養(yǎng)貓的故事。請認真聽課文朗讀錄音,思考文章寫了幾只貓?重點寫哪一只?寫了3只貓,重點寫第3只貓。
2.全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找出有關(guān)起止段落,劃分文章結(jié)構(gòu)。
第一次養(yǎng)貓(1、2)第二次養(yǎng)貓(3—14)第三次養(yǎng)貓(15—34)
六、精讀課文
閱讀課文第一部分
思考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①作者從哪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tài)?
、诩依锏娜藢@只貓的態(tài)度怎樣?從哪些細節(jié)描寫可以看出來?
③這只貓的結(jié)局怎么樣?家里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
①作者從貓“剛要來的時候”和”后來”兩個時間段來寫貓的形態(tài),主要寫了貓的兩種形態(tài)。
一是自身的形態(tài),剛來時是花白的毛,很活潑,白雪球似的。而后來,光澤的毛也污澀了,毫無生意,懶惰郁悶。二是逗著玩的形態(tài),滾來滾去,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后來卻是不肯出來,不理會。
、诩依锶硕己芟矚g這只貓,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作者則是“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因為小貓活潑可愛,一家人都很喜歡它。
、圻@只貓最終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就已經(jīng)埋下伏筆。
對于這只貓的“病死”,三妹“很難過”,“我”心里也感著一縷的酸辛。
朗讀第二部分。
思考以下問題:①第二只貓的.”更有趣、更活潑”,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的?
從性情和本領(lǐng)等方面來表現(xiàn)。
“園中亂跑”“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墻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現(xiàn)它的性情;
“會爬樹”“捉蝴蝶”“會捉鼠”,這是它的本領(lǐng)。
(2)畫出文段中表現(xiàn)家里的人對它的態(tài)度的詞句,體會家里人對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歡這只貓。主要詞句有“提心吊膽”“查問得好幾次”“笑著罵”“飯后的娛樂;是看它爬樹”等。
、圻@只貓的結(jié)局怎么樣?大家持什么感情?
這只貓最終亡失了。
對于這只貓的“亡失”,三妹“很不高興”,作者也是“悵然”“憤恨”“詛罵”。
④家里人對周家的丫頭,不知名的捉去貓的人所持的態(tài)度,說明了什么?
家里人責怪周家的丫頭,詛罵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
“周家的丫頭”代表著事不關(guān)己、漠不關(guān)心的一類人,“不知名的奪去小貓的人”代表著不顧別人,自私自利的一類人。
作者借第二只貓的失蹤事件,表達了對那種不顧別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為的譴責與鞭撻。
第二課時
研讀課文第三部分
1.默讀第15、16段。
思考:①第三只貓的“可厭”,是從哪些方面來描寫的?
是從形態(tài)和性情等方面來寫的。
“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燒脫了好幾塊”“憂郁”“懶惰”。
、趯Φ谌回埖膮拹海髡邔懥诉@樣幾句話:“大家都不大喜歡它”“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無的動物!边@幾句話在表現(xiàn)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三句話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個別人的角度,足見第三只貓被人厭惡的程度。
2.自由誦讀第17-29段
請將“芙蓉鳥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發(fā)展的過程,給每一情節(jié)擬一個小標題,并說明為什么這樣安排情節(jié)。
有六個情節(jié),小標題可依次擬“買鳥”“凝望”“被疑”“蒙冤”“受罰”“真相”。
這當中前五個情節(jié)是詳細述談第三只貓的不幸遭遇,把讀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個情節(jié),才用寥寥數(shù)語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頓開。這樣安排,不僅使情節(jié)顯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讀者對第三只貓的同情與憐憫。
3.讀第30一34段。
思考,在寫第三只貓的結(jié)局時,用了哪些詞語直接描寫“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細體會這些詞語的含義。
作者用了“難過”一詞表達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對以前兩只貓的亡失的感情,“難過”所表示的痛苦要強烈得多。因為自己的武斷,冤枉了第三只貓;“我”深感內(nèi)疚和自責。越是內(nèi)疚和自責,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強烈。
七、合作探究
1、為什么說“我的良心受傷了”?
因為我犯下了無法補救的過失,它就像針一樣,時時刺痛著我的心。
2、第30段采用了何種人物描寫手法?抒發(fā)了“我”怎樣的感情?
心理活動描寫。抒發(fā)了“我”愧疚、自責之情。
3、“我”的過失是什么?(原文)為什么有這樣的過失?
“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動物”
“我”沒有對鳥亡事件作冷靜的分析,沒有認真地調(diào)查研究便輕率地作出了判斷。
4、為什么“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5、如果這只貓沒死,你認為“我”有改正過失的機會嗎?為什么?
6、選段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是什么?選段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議論、抒情。表達了作者嚴于律己的思想感情。
7、為什么寫兩只可愛的貓的篇幅不如一個丑貓的篇幅長,到底發(fā)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鳥事件”
8、“我”根據(jù)什么判斷是丑貓吃了芙蓉鳥?
、倌侵换ò棕垖τ谶@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
、谒稍诼杜_板上曬太陽,態(tài)度很安詳,嘴里好像還在吃著什么。
9、以上證據(jù)是否確鑿?在這種情況下,“我”是怎樣想、怎么做的?
不確鑿!拔蚁耄欢ㄊ窃诔灾@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瓚崙嵉,以為懲罰得還不夠快意。”被一只黑貓吃了,而不是那只丑貓。
10、從真相大白后,“我”的懺悔中我們能否說說“我”是怎樣的人?
我”是一個善良的、正義的、嚴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
11、對于這樣一個人,針對他使丑貓受冤而遭打而死這件事,你能否給他些忠告?
凡事不能單憑想象,主觀臆斷,重要的是弄清事實;對人對事不存偏見,要寬容、要仁愛。
八、歸納主題:
1、“我”家養(yǎng)的三只貓,無論怎樣,結(jié)局都是不幸的,對于它們的悲劇命運,你有什么感想?
弱小——命運不能自立。在不合理的社會中,它們的悲劇命運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的個性需要自我完善,不受歡迎的人,往往成為冤案的犧牲品。
2、本文主題是什么?(結(jié)合練習一,來談自己的看法)
無論做任何事情,千萬不能憑個人好惡帶著某種私心和偏見,違背客觀實際情況去加以處置,否則就會出偏差,甚至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過失。
主題理解:
1、把“我”看作描寫的側(cè)重點,本文的主題是:
表現(xiàn)“我”嚴于律己的精神。(“我”是一個善良的、正義的、嚴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識分子。)或者“做人的道理”:人們應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觀臆測,妄下斷語,以致傷害無辜。
2、把貓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寫的側(cè)重點,本文的主題是:
揭示了生活中發(fā)生不幸的原因。
九、探究寫法
作者總共寫了三次養(yǎng)貓的經(jīng)歷,哪一次是詳寫?為什么不單寫這一次,而要寫另外兩次呢?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采用這種敘述方式有什么好處?
詳細了第三次鋪墊對比(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
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采用這種敘述方式有什么好處?
作品中虛構(gòu)的“我”,是三只貓的主人,他喜歡前兩只貓,厭惡第三只貓;他就是前兩只貓的悲劇的目擊者,又是第三只貓的悲劇制造者。這樣,作者可以極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借“我”之口,抒發(fā)作者的真情實感,揭示作品的主題思想,引起讀者共鳴,收到強烈的藝術(shù)效果。
體會:“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這句話也是全文的結(jié)尾,它在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作用?
這句話在內(nèi)容上是對全文的總結(jié)。
“我”目睹了前兩只貓的不幸后,又親自制造了第三只貓的悲劇,深感負疚,為了不再看到這樣的悲劇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這句話與文章的開頭遙相呼應,在結(jié)構(gòu)上形成了首尾呼應的特點。
研討與練習二
第二只貓丟失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yǎng)貓。”第三只貓死后,作者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yǎng)貓!痹圀w會這兩句話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貓丟失后,那一種失落感久久縈繞于心。奪人所愛的人太氣人了,叫人恨恨難消。養(yǎng)貓固然快樂,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難受。所以,好久不愿意養(yǎng)貓。
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一種負罪感永遠不能消除,見了貓就會觸發(fā)靈魂的傷痛,永遠愧對這類生命,于是才有永不養(yǎng)貓了的想法。
小結(jié)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后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jié)構(gòu)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十、課堂練習: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消耗(hào)慫恿(Sǒngyǒng)詛罵(zǔ)蜷(quán)
二、作者是怎樣運用“伏筆”來寫前兩只貓的命運的?找出課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濕了”——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勢。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薄芭艿浇稚,在哪里曬太陽”“總看見它在鐵門外邊。”“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吊膽”——暗示了它亡失。
三、簡要分析我家不喜歡第三只貓的原因:
因為它不如前兩只貓好看,性情憂郁、懶惰。
十一、作業(yè):思維拓展
同學們不妨設(shè)想一下,如果養(yǎng)第二只小黃貓時家中也養(yǎng)了一對黃色芙蓉鳥,鳥也被吃了,“我”會怎么想、怎么做?
板書設(shè)計:
第一次養(yǎng)貓(1、2)細節(jié)描寫1、表現(xiàn)“我”嚴于律己的精神。
心理活動描寫或者做人的道理。
貓第二次養(yǎng)貓(3—14)細節(jié)描寫
心理活動描寫
第三次養(yǎng)貓(15—34)細節(jié)描寫2、揭示生活中發(fā)生不幸的原因。
心理活動描寫
課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在預習的基礎(chǔ)上,了解有關(guān)寓言的文體常識。
過程與方法
通過續(xù)編或改編寓言,以加深對該體裁特點的理解和把握。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理解寓言主題多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xiàn)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的特點。
【教學重點】
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jié),領(lǐng)悟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難點】
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寓意,嘗試編寫和創(chuàng)作寓意。
【教學方法】
朗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諸子百家著作《莊子》《孟子》《韓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書》,拉?封丹、萊辛、克雷洛夫、謝德林這些世界文學的寓言大師,都為我們留下了獨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營養(yǎng),下面讓我們共同走進寓言的世界:《寓言四則》。
二、作者簡介
伊索(公元前620~前560),希臘寓言家,生活在小亞細亞,弗里吉亞人。他與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萊辛并稱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薩摩斯島雅德蒙家的奴隸,被轉(zhuǎn)賣多次,但因知識淵博,聰穎過人,最后獲得自由。自由后,伊索開始環(huán)游世界,為人們講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臘人民的喜愛。公元前5世紀末,“伊索”這個名字已是古希臘人盡皆知的名字了,當時的古希臘寓言都歸在他的名下,后來被德爾菲人殺害。
三、整體感知
1.朗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讀出人物的語氣。
2.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獅子》的寓意,并說說你是根據(jù)哪些具體情節(jié)概括出這些寓意的。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這則寓言通過天神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觀臆斷而在事實面前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獅子》:寫蚊子在獅子面前夸口,終于戰(zhàn)勝獅子,正當它得意忘形時卻被蜘蛛吃掉了。諷刺了那些能夠戰(zhàn)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zhàn)勝的人。
四、課文精讀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來到人間的動機和目的是什么?
來到人間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間受到多大的尊重,暗示他是一個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神。
2.赫耳墨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錢中的“笑”說明了什么?
一個“笑”字,描寫赫耳墨斯的表情,使形象更顯得真切。赫耳墨斯聽到宙斯的雕像才值一個銀元,他驕矜地“笑”,使他傲然的神情躍然紙上。
3.“后來,赫耳墨斯看見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這個想法表明了什么?
這段著意于赫耳墨斯的心理活動。他心想人們對他會更尊重些,他竟然認為自己的身價能超過父親——作為神的宙斯,赫拉更不在話下,是多么狂妄。他自以為身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護神,而雕像者一定是勢利的,阿諛奉承的,他這樣猜度別人,足見其心靈的卑劣。
《蚊子和獅子》
1.這則寓言是怎樣賦予動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的?
本文的擬人,能抓住蚊子和獅子的自然特征,擬得逼真神似,生動有趣。把蚊子勝利后的叫聲說成“吹著喇叭”、“唱著凱歌”,以狀其戰(zhàn)勝獅子得意忘形之態(tài),十分新鮮、妥帖。
2.這則寓言用動物之間的關(guān)系來概括社會現(xiàn)象,諷喻了什么?
描寫蚊子和獅子“戰(zhàn)斗”的過程,蚊子被蜘蛛網(wǎng)粘住的情景,完全符合自然物的特點,用來概括社會現(xiàn)象,真是兩相妙合。諷刺了那些能夠戰(zhàn)勝強敵卻因得意反被弱者戰(zhàn)勝的人。
3.蚊子臨死前是否有所醒悟,是通過哪個詞語表現(xiàn)出來的?它的悲痛說明了什么?
蚊子的醒悟是通過“嘆息”表現(xiàn)出來的。
“自己同大的動物都較量過,不料被這小小的蜘蛛消滅了”,句中的“大”與“小小”、“較量過”與“消滅了”形成強烈反差,兩相比照,尖銳地諷刺了勝利后驕傲自滿、得意忘形的思想意識。
4.蚊子敢于向獅子挑戰(zhàn),而且能夠取勝,這說明了什么?
蚊子的“挑戰(zhàn)宣言”貌似狂言。實際上包含了智慧,它是以己之長攻敵之短,發(fā)揮了自己的優(yōu)勢,抑制了獅子的優(yōu)勢。它的膽量、信心,是建立在敵我雙方力量進行冷靜分析的基礎(chǔ)上的。啟示人們,世上萬事萬物,各有所長所短。強者有短處,弱者也有長處。弱者如果能揚長避短,就可能以小勝大,以弱勝強。
五、文章脈絡(luò)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第一層:寫赫耳墨斯來到雕像者的店里,打算了解自身價值。
第二層:寫赫耳墨斯詢問諸神雕像的價格。
《蚊子和獅子》:
第一層:寫蚊子向獅子進攻。
第二層:寫蚊子戰(zhàn)勝了獅子,卻喪生在蜘蛛網(wǎng)上。
六、文章主旨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過寫自命不凡的天神赫耳墨斯在雕像者的商店里碰壁的故事,以神喻人,諷刺和批評了那些愛慕虛榮、妄自尊大的人。
《蚊子和獅子》通過蚊子擊敗獅子,卻成了蜘蛛的俘虜?shù)墓适,諷刺了那些取得一點成績就得意忘形,忽視自己短處的人,揭示了即使取得大的勝利也不能驕傲,要始終謹慎行事,否則可能在小處受到挫敗的道理。
七、寫作特點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短小精悍,構(gòu)思精巧。采用三問三答,略有變化,有起有伏。正當赫耳墨斯的虛榮心越來越旺盛時,卻遇到了雕像者如一瓢冷水似的答話,陡轉(zhuǎn)之下便戛然而止。文章的陡轉(zhuǎn),給讀者以巨大的反差,造成了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諷喻之意已暗含其中。短短的一百多字,卻寫得跌宕有致,耐人尋味。
《蚊子和獅子》構(gòu)思尤為精巧,短短的篇幅中,情節(jié)卻大起大落,寫出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轉(zhuǎn)化。人們不常見蚊子戰(zhàn)勝獅子,聽蚊子的“宣言”還以為是吹牛,再一看,還真不假。人們常見蚊子被蜘蛛網(wǎng)粘住,但是蚊子剛剛戰(zhàn)勝獅子,正把自己看得無敵于天下時,它卻被打敗了,這反而讓人覺得出乎意料,再一想,卻又毫不奇怪。作者巧妙地把二者聯(lián)結(jié)起來,構(gòu)成大起大落的.故事情節(jié),寓意深刻,耐人尋味。
八、板書設(shè)計
赫耳墨斯與雕像者
赫耳墨斯來到店里→詢問宙斯雕像的價格(一個銀元)又問赫拉雕像的價格(還要貴一些)再問自己雕像的價格(算“添頭”)諷刺了愛慕虛榮而不被重視的人
蚊子和獅子
蚊子向獅子挑戰(zhàn)(蚊子向獅子沖了過去)獅子氣得把自己的臉都抓破了(蚊子戰(zhàn)勝獅子)蚊子飛走時被蜘蛛網(wǎng)粘住了(它嘆息自己戰(zhàn)勝了強大的獅子,不料被小小的蜘蛛消滅了)諷刺了那些取得成績就得意忘形的人
第二課時
一、新課導入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則《伊索寓言》,其實我們中華民族也有許多優(yōu)秀的寓言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中國古代的寓言故事。
二、作者簡介
1.《呂氏春秋》又稱《呂覽》,先秦雜家代表著作。戰(zhàn)國末秦相呂不韋集合門客共同編寫而成。全書二十六卷,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一百六十篇。
2.《列子》舊題為列御寇所著,據(jù)后人考證,可能是晉代人的作品。內(nèi)容多為民間故事、寓言和神話傳說。列御寇,相傳戰(zhàn)國時的道家人物,鄭國人。
三、整體感知
1.朗讀兩篇短文,讀準字音、停頓。
2.學生對照注釋、利用工具書,翻譯全文,理解大意。教師巡視課堂,解決疑難。
3.重點字詞歸納。
(1)掌握下列字詞。
溉汲:打水澆田。
及:待,等到。
道:講述。
聞之于宋君:使宋國的國君知道這件事。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個人使喚,指得到一個勞動力。
亡:無,沒有。
曉:告知,開導。
若:你。
行止:行動,活動。
奈何:為何,為什么。
只使:縱使,即使。
中傷:傷害。
四虛:四方。
舍然:消除疑慮的樣子。舍,同“釋”。
(2)一詞多義:
之:
宋之丁氏家無井:助詞,的。
有聞而傳之者曰:代詞,指“穿井得一人”。
國人道之:代詞,指“穿井得一人”。
聞之于宋君:代詞,指“穿井得一人”。
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代詞,指“穿井得一人”。
得一人之使:助詞,的。
求聞之若此:定語后置標志。
四、課文精讀
1.學習《穿井得一人》。
(1)宋君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詢問這件事呢?
因為宋君不太相信穿井得一人的事情。
(2)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言,萬勿輕信,必須認真地思索,進行實際的考察,否則很容易把事情搞錯。
啟示:凡事都要調(diào)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謠言往往失實,只有細心觀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獲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調(diào)查研究,切不可輕信流言,盲目隨從,人云亦云。
2.學習《杞人憂天》
(1)杞人“憂”什么?“憂”到什么程度?后來杞人的情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無所寄,廢寢食者——舍然大喜
(2)“曉之者”是怎樣解“憂”的?
由表及里、化消極心態(tài)為積極心態(tài)
(3)如何理解“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這句話?
日月星辰,也不過是聚集在一起的有光的氣體,即使墜落,也不會擊中甚至打傷人。這句話揭示了杞人的無根據(jù)的瞎擔心。
(4)從這則故事中你了解到“杞人憂天”這個成語是什么意思?
這是庸人自擾,毫無根據(jù)地瞎擔心,后比喻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憂慮。
(5)如何看待《杞人憂天》中那個熱心人的解釋?
寓言中那位熱心人對天、地、星、月的解釋是不科學的,只能代表當時的認識水平,但他那種關(guān)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誘導的做法,還是值得學習的。
五、寫作特點
1.故事短小精悍,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的啟示。
2.通過對話展現(xiàn)人物性格,揭示主旨。
【課堂小結(jié)】
《穿井得一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對于道聽途說的傳言,萬勿輕信,必須認真地思索,進行實際的考察,否則很容易把事情搞錯。
《杞人憂天》告誡人們不要對沒有根據(jù)或不必要的事表示憂慮,凡事要講科學。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8
《論語》十則
教學目標
、僬莆粘S玫奈难詫嵲~,能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課文。
②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鄯e累成語、格言、警句。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能流暢地朗讀、
課前準備
、 搜集資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學說的概況;了解《論語》的主要內(nèi)容;搜集最能表現(xiàn)松柏品性的詩句。
、 借助工具書,通讀全文,把握內(nèi)容梗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介紹孔子和《論語》,研讀有關(guān)學習的內(nèi)容。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如《論語》、《老子》、《孟子》、《莊子》、《荀子》等。這些著述對中華文化曾產(chǎn)生過深遠影響,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們就來共同探究學習《〈論語〉十則》。
交流有關(guān)孔子、《論語》的知識 :
、賹W生在四人小組內(nèi)交流。
、诎嗌辖涣鳎好總知識點由一個同學介紹,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
、蹘熒涣鳎航處熡枚嗝襟w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資料。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大成至圣”。他對我國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傳播,他的思想和學說,為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貢獻,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他列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論語》是“語言的'論纂”,也就是語錄的意思,是記錄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共20篇,是儒家經(jīng)典著作之一。體例主要是語錄體、對話體、敘事體。內(nèi)容上以教育為主,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經(jīng)濟、藝術(shù)、宗教等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許多當時社會的政治生活情況,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人格修養(yǎng)、治學態(tài)度和處世方法。
二、研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內(nèi)容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學習和個人修養(yǎng)兩方面的內(nèi)容,前五則著重談學習,后五則著重談修養(yǎng)做人。(有的地方內(nèi)容上有交叉,教師應該在分析中給學生講明。)
探究學習課文前五則
1、初讀課文,掃除語言障礙
a.多媒體展示下列詞句,先讓同學讀,其他同學評價,最后教師再打出正確讀音。
人不知而不慍(yùn) 學而不思則罔(wǎng)
思而不學則殆(dài) 不亦說(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誨女(rǔ)知之乎 不知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讓學生結(jié)合對課文的理解說出加點的詞這樣讀的理由。
b.學生朗讀課文,教師小結(jié)朗讀文言文要注意的問題,(或用多媒體展示):
◆結(jié)合具體語言環(huán)境,讀準字音。
◆處理好停頓和語速、語調(diào)。
c.質(zhì)疑交流:就課文字詞句的理解,學習小組間互相質(zhì)疑,提問組有權(quán)指定某組或某同學回答。
(對個別詞句的理解,教師要加以點撥,并加以提煉、補充。)
★探究的詞句摘要:(例)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
2、精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nèi)涵。
a.學生自主閱讀。
教師要求學生思考:課文在學習態(tài)度上強調(diào)什么?學習方法上又強調(diào)什么?學生交流后,教師概述:學習態(tài)度強調(diào)要謙虛,學習方法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
教師再要求學生思考:哪些語句強調(diào)謙虛,哪些語句是強調(diào)獨立思考與復習,并分別說明理由。 (例1:謙虛: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例2:獨立思考、復習:學而不思則罔;溫故而知新;傳不習乎? )
b.班上討論、交流以下兩個問題:
◆在本文論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哪一點?為什么?
◆在學習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夠,今后有何打算?
三、作業(yè)
、 必作:“研討與練習”第一題。
、 選作:課外閱讀《論語》,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研讀有關(guān)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小結(jié)全文,背誦課文。
教學設(shè)計
一、導入
儒家學說是為己之學,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們來研讀文中修身做人的內(nèi)容。
二、探究學習后五則:
、偃嗬首x課文,教師正音。
、谧灾餮凶x,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nèi)容。
、郯嗌辖涣,重點研讀以下幾句:
a.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請同學們講這句話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層含義。交流寫松柏的詩句,學生小組內(nèi)交流后,教師用多媒體展示詩句。
教師要求學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樣的品性?要求學生討論交流這句話的現(xiàn)實意義。
觀點摘要:學習松柏高潔傲岸的品性,要經(jīng)得起時間和環(huán)境的考驗。 (要求學生找一個與這句話意思相近的成語、俗語。)
[探究第二、三句]
請同學翻譯這兩句話,其他同學評價、修正、補充。對重點詞句教師要講解。
請同學介紹儒家學說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學作必要的修正補充,要求點到為止。
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習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怎樣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再由學習小組推舉同學到班上交流。
觀點摘要:
a.這樣的處世之道可取,因為人本來就不應該把自己都不喜歡的東西強加于人;
b.這樣的處世之道不可取,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員組成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東西也許我們都不喜歡,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監(jiān)獄、死刑等。如果什么東西都要去考慮個人的喜好,這個社會的秩序就沒法維持。
c.這樣的處世之道既有可取之處,又有不可取之處,看你用這種處世態(tài)度來對待什么人、什么事。
三、小結(jié)
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另一方面?zhèn)鹘y(tǒng)美德亟待發(fā)揚。現(xiàn)代著名新儒學大師、美國哈佛大學杜維明教授在岳麓書院演講時曾預言,公元20xx年左右,中華文化將全面復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傳統(tǒng)美德的蔚然成風吧!
朗讀全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四、積累、拓展
1、學生自由朗讀,從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成語、格言和警句,并說出理由。教師在學生交流后對本文出現(xiàn)的常用成語作歸結(jié)并板書:死而后已 溫故知新 任重道遠 擇善而從 三人行,必有我?guī)?/p>
2、背誦課文
五、作業(yè)
搜集整理《論語》其他篇章中出現(xiàn)的成語、格言、警句2—3個,要求注明出處、含義,并制作資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覽。
六、教后反思: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儆懈星榈乩首x、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
②聯(lián)系生活實際及個人經(jīng)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蹣淞⑦h大,并為之奮斗
○教學重點
、倮首x訓練。
②理解詩歌的主旨。
、圪p析詩歌的語言。
○課前準備
、偎鸭嘘P(guān)為而奮斗的名人名言及其優(yōu)秀事跡。
、陬A習課文,就自己疑難和感興趣的問題,準備發(fā)言材料。
、劢處煖蕚滗浺舸艓В袟l件的可制作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①反復朗讀這首詩歌。
②把握詩歌的結(jié)構(gòu)。
③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設(shè)計
導入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里,我們研討過現(xiàn)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學們,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的境界呢?人生為什么要有?我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如何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
板書課題。
整體感知
、俜蹲x
最好由教師范讀或放錄音磁帶,學生聽讀、欣賞。教師不必提任何要求,讓學生自行調(diào)動情緒,糾正音準,品味語氣、語調(diào),把握韻律、節(jié)奏。
②正音、正字、釋詞
、勰x
感知課文內(nèi)容:
a,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么?b.詩歌是從哪些方面表現(xiàn)主旨的?c.試著分析詩歌的結(jié)構(gòu)
④集體朗讀,合作探究
小組討論上述問題,教師巡回指導。
、菡n堂發(fā)言
小組代表發(fā)言,解決上述問題,逐漸明確詩歌主旨及結(jié)構(gòu)。
板書:
歷史意義(2、3)
的意義(1){人格意義(4、5、6、?) }鼓勵人們樹立遠大,并為之奮斗(12)
人生意義(8、9、10、11)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0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能力、鑒賞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有關(guān)夏季風景的畫面。
讓學生說一說對夏季的感受,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yǎng)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鑒賞能力。
三、作者簡介。(多媒體出示)
梁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
指名朗讀。
四、檢查預習。
1.讀準字詞的音。
2.解釋詞語。
五、初讀感知。
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僮髡叩难壑,夏天有何特點?
、谧髡呤菑哪膸讉方面描寫夏天景致的?
、畚闹型怀霰憩F(xiàn)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現(xiàn)的?
2.討論交流。
3.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
六、研討賞析。
重點研討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從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緊張旋律來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2.師生討論交流,在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七、課堂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熱烈、奔放以及農(nóng)民們的辛勞,夏季確實是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jié),是個值得贊美的季節(jié)。
八、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最喜愛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業(yè)。
1.仿照句式,結(jié)合課文或發(fā)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期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
2.收集有關(guān)夏的詩句及散文。
附:板書設(shè)計。
自然景色
13 夏感 金黃色彩 景美 人勤
緊張旋律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
12.樹林和草原
屠格涅夫
教學目標:
1. 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2. 學習寫景的語言特色。
3. 學習寫景順序。
重點難點
重點:課文寫景語言的特色
難點:課文寫景順序的特色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這是一篇自讀課,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在學生自學前提下,結(jié)合“思考與練習”理清景物描寫的順序及景物的特點,品味語言,并把握一些生詞及多音字。
教學過程
一、 整體感知
1. 作家作品簡介
學生交流自己查的資料
教師補充:《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現(xiàn)實主義力作。它是一部形式獨特的寫集。其第一部寫《霍里和卡利內(nèi)奇》最初發(fā)表于《現(xiàn)代人》雜志,1852年,作者將先后刊出的'21篇特寫匯編在一起,外加一篇未曾發(fā)表的新作《兩地主》,以《獵人筆記》為名出版,本文選自最后一篇。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借助工具書,掃除閱讀障礙。
3. 基礎(chǔ)知識訓練。
4. 默讀課文,完成思考與練習
二、賞析課文
1.品味語言
作者以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俄羅斯草原獨特的夏日風光。請你把你認為精彩的修辭句子從文中找出來。
2.課文采取第二人稱寫法,你認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
可拉近讀者與主人公的距離,作者不必現(xiàn)身說法,卻能使讀者在一組組電影鏡頭似的畫面中達到與主人公溝通的目的,具有身臨其境的獨特感受。
3.找出描寫草原的句子
A.“沾滿了露珠的發(fā)白的草原
B.“草地很快變干了”
C.“青草、灌木叢,周圍一切頓時變暗”
--描寫角度:以時間為順序
4.學生質(zhì)疑,合作解答
A.“這是怎么的呀?”有何作用?
B.“二十開外已經(jīng)什么都看不見了,狗在黑暗中隱隱發(fā)白!
三、作業(yè)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2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成長的源頭,感受她對學生時代閱讀文學作品的一片深情。
2、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學作品的興趣。提高他們閱讀文學作品的自覺性。
3、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tài)、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xiàn)精神生活。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閱讀文學作品對少年兒童成長的意義。
難點:學會運用人物的情態(tài)、心理等描寫方法表現(xiàn)精神生活。
三、教具:錄音機
四、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回憶童年讀書生活的散文,淺顯易懂?紤]到它在內(nèi)容上與第一單元“親近文學”有內(nèi)在聯(lián)系。語氣優(yōu)美,飽含深情。作者通過小時侯讀文學作品的幾件十分留戀的往事的回憶,抒寫了她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深情。告訴青少年,要多讀書,讀好書,明白做人之理,做一個志向高尚的人。
五、教學過程:
、、內(nèi)容呈現(xiàn)
1、快速默讀課文,不動唇、不指讀。用一句話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
2、教師配樂(鋼琴曲《秋日私語》)朗讀課文。學生感受作者成長的源頭。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的深情。
⑵、設(shè)置問題情境:
于漪老師是一位才華橫溢充滿人格魅力的語文教育家,在近四十年的從教生涯中,她致力于探索語文教學規(guī)律,教學風格獨特,著述頗豐,成就斐然。這和她青少年時期接受的文學熏陶是分不開的。在我們今天將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中,于漪老師就深情地追憶了自己少年讀書生活中的依依往事,追憶了文學對她深刻的影響。
⑶⑷交流對話:
1、教師與學生對話
話題一作者回憶了幾件往事?往事帶來了哪些好處?
明確:往事
小時侯讀《評注圖像水滸傳》
學生時代讀《千家詩》
聽國文老師講《南鄉(xiāng)子登京口北固亭懷古》
好處
懂得了生動的形象可形成深刻的記憶
給我?guī)砹松顦啡?/p>
使我熱愛自然、獲得美的享受
激發(fā)了我的愛國情懷
是自己的心和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二:第五段所舉事例都是初中國文老師入情入理的講課,有何異同?
明確:
相同:兩位老師講的內(nèi)容都是抒情詩,作者都是愛國詩人。講課時老師都采用誦讀,都入情入理,學生都深受感染“我”都牢記了所講內(nèi)容,且由此激發(fā)了喜讀詩詞,愛好新文學的熱情。
不同:①一個是國文老師,一個是代課的國文老師。
、谒v內(nèi)容是一古一今
、壑v課情狀一個是情溢于胸,頭和身子左右搖晃,一個是情滿雙眸,那深深感動的表情凝注在眼睛里。
、 “我”讀了辛詞每“回顧千古興亡事,總是感慨萬端”,而讀了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則“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
話題三課文第六段引述老師的話的落腳點在哪里?“我”為什么對此“銘記于在心”且“一生受用不盡”?
明確:老師這句話的落腳點在“做人”,在作者看來!爱敃r老師并不說多少大道理,但教我們讀書明理,明做人的道理”(于漪語)作者正是按老師的諄諄教誨去身體力行:數(shù)十年如一日。從中獲益匪淺,所以“我”永遠銘記在心且受用不盡。
2、學生與老師對話:
話題一:勾畫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并思考自己為什么喜歡這些語句。完成后在小組交流。
話題二:全班交流勾畫的好詞好句,暢談自己的感受和所引起的豐富聯(lián)想。
明確:教師要注意適時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并抓住學生的發(fā)言引導學生由課內(nèi)到課外進行拓展延伸。
3、學生與學生對話
話題《千家詩》中引用的詩句能否顛倒?為什么?
明確:不能。課文在引用這類詩句時依次為我們展現(xiàn)了春夏秋冬的風光。這樣寫符合大自然的演化時序。切合人們的感受習慣。如一幅幅美麗的圖畫,似一幕幕特寫的鏡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引導讀者熱愛祖國、熱愛家鄉(xiāng)、熱愛自然。
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
話題課文多處前后照應,這既是結(jié)構(gòu)安排的需要,更是內(nèi)容充實、突出主題的需要。舉例說明。
明確舉例課文的第一段和第七段結(jié)尾相互呼應。首段緊扣標題是為了引起下文,末尾點題是為了深化主題。
舉例第三段說“書給我以廣闊的天地”第五段進一步講“許多有名的中外小說,開闊了眼界,使自己的心與時代更加貼近了”強調(diào)了讀好書能啟迪心智,指點做人。
四遷移閱讀,反饋檢測。
閱讀《書渴》要求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解“書渴”的正確含義
《往事依依》備課資料
一、《往事依依》課文作者鏈接—于漪的學術(shù)境界
于漪,1929年生,現(xiàn)年76歲,江蘇鎮(zhèn)江人。1951年7月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教育系,現(xiàn)任全國中語會閱讀研究中心理事長。長期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1978年被評為語文特級教師。作為中國特級教師群體的優(yōu)秀代表,當代漢語文教育界具有鮮明學術(shù)個性和廣泛影響的標志性人物之一。關(guān)于語文在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性,她這樣作比方:基礎(chǔ)教育是“樹”,語文是“根”。她寄語語文教學:“語文姹紫嫣紅,春色無限:多彩的語言,豐厚的人文,綿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對青春年少的學生而言,能啟心智,長見識,陶冶性情,誘發(fā)不盡的遐想。教師要與學生一起走進語文,激情點擊,心領(lǐng)神會,共同欣賞這無邊春色。”于漪主要著作有:著作有《于漪語文教育論集》、《于漪教育文叢》、《于漪文集》、《追求綜合效應》、《語文教學談藝錄》、《教你寫作文—中學生作文指引》、《學海探珠》、《作文講評五十例》、《語文園地拾穗集》、《語文教苑耕耘錄》、《于漪文體教學教案選》、《于漪教案選》、《明清的故事》、《春秋戰(zhàn)國的故事》等是10余種。她一心著力于學生的發(fā)展,把語言教育和思維鍛煉、情感熏陶、人格培育化為一體,實踐和理論兩手都硬朗,一步一步,趟出了一條承前啟后、溝通中外的宏富之路,站在了中國語文教育研究的.前沿。她的語文教育觀概括為五句話:胸中要有教文育人的藍圖,培養(yǎng)學生語文的好習慣,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進行多種能力訓練,開拓視野,課外延伸。這五句話表述的是以目標、習慣、感情、能力、視野為基本發(fā)展要素的立體的教書育人的思想體系。
二、與課文有關(guān)的四時寫景名句積累(課內(nèi))
春:萬紫千紅總是春,春城無處不飛花。
夏:綠樹濃蔭夏日長,五月榴花照眼明。
秋: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冬: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三、課外寫四季美景名句選萃
春天:
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詠柳》)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夏天: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天: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冬天: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四。從下列寫景詩句“春草嫩綠夏草青,秋草枯黃冬草盡;春雨綿綿夏雨急,秋雨涼爽冬夾雪!敝腥芜x一句,展開想象,擴寫成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字;有興趣的同學可配上一幅畫或音樂。(200字左右)
五、遷移訓練: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很多描寫春夏秋冬、四季風采的詩句,試將下列詩句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排列,將序號填在括號內(nèi)。
A、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B、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C、五月榴花照眼明D。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E、綠樹陰濃夏日長F。梅花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G、春城無處不飛花H。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I、千山鳥飛絕,萬驚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J、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K、天接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L、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M、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N、山舞銀蛇,原弛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春:夏:秋:冬:
春:A G H K L M夏:C E J秋:D冬:B F I N
六。修改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內(nèi)。
。1)厲厲在目()
。2)記憶尤新()
。3)走頭無路()
(4)美不盛收()
。5)明刻心上()
(6)眼花燎亂()
。7)五采繽紛()
。8)興高彩烈()
七、閱讀訓練:閱讀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答題。
《生命之歌》
一位朋友向我講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邊緣發(fā)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臨河的一片草叢起火了,順著風勢游走著的火舌活像一掛紅色的項鏈,開始圍向一個小小的丘陵。這時,明眼的巴西向?qū)蛭覀兘械溃骸耙蝗何浵伇换鸢鼑!”我們隨著他指點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火舌縮小著的包圍圈里已經(jīng)變成了黑壓壓的一片!斑@群可憐的螞蟻肯定要葬身火海了!蔽倚睦锿锵У叵胫,,,,。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著,并不斷發(fā)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后身體爆裂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顯然,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松動線毫,肝膽俱裂也不離開自己的崗位。一會兒,蟻團沖進了河流,隨著向?qū)Π兜臐L動,河面上升騰起一小層薄薄的煙霧……
我聽著這則蟻國發(fā)生的真實故事,像聽著一曲最悲壯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螞蟻,其重不足毫克,真正是比毫毛還要輕上十倍、百倍。然而,在人類往往也要遭到重大傷亡的火災面前,竟然能如此沉著、堅定、團結(jié)一致,不惜犧牲自己,以求得種族的生存,其斗爭的韌性,其脫險方式的機警,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發(fā)人沉思,油然生出敬慕的情感來?
漸漸地,我自感到原先那種認為“螻蟻之命,何足掛齒”的想法,實在是太無知、太淺薄了。
【閱讀訓練】
1、請概述這則故事。(不超過25字)
2、第一段中說“外層螞蟻被燒焦”了,可“蟻團卻不見縮小”,這是為什么?
3、第二段有“又是如此感人”一句,作者認為螞蟻的什么地方感人。
4、第一段的橫線上,原文有以下幾句話,你認為怎樣排列才恰當?
、倏扇f萬沒有想到②這區(qū)區(qū)的弱者并沒有束手待斃③火神肆虐的熱浪里已夾雜著螞蟻被夢燒而發(fā)出的焦臭氣味④竟開始迅速地扭成一團⑤突然向河岸的方向突圍滾去
答:恰當?shù)呐帕许樞蚴恰?、 ② 、 、 ⑤ 。
參考答案:
四題、(略)
五題、春:A G H K L M夏:C E J秋:D冬:B F I N
六題、(1)歷(2)猶(3)投(4)勝
(5)銘(6)繚(7)彩(8)采
七。閱讀訓練參考答案:
1、被大火包圍的螞蟻,抱成一團,機警地逃離火海。
2、螞蟻死后仍抱住蟻團,從遠處看,蟻團并不見縮小。
3、斗爭中表現(xiàn)出的韌性,脫險方式的機警。
《往事依依》教學反思
這是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回憶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一篇散文。本文選材精當,內(nèi)容淺顯,學生易懂。對于這樣一篇內(nèi)容較為淺易的文章,如果僅僅解讀文本,了解于漪老師回憶的幾件往事,學生的學習收獲是不大的,也不容易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為初中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具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他們的求知欲望強烈,如果這篇課文沒有一些新的東西,或者沒有一個新的角度,他們往往就會覺得平平淡淡,收獲不多。
怎樣來教這樣一篇課文呢?我反復考慮,數(shù)易其稿,最終定位在把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即用指導學生寫作的方式來閱讀這篇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寫作的方法,受到寫作的啟示。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怎樣把閱讀和寫作組合起來,并有機融合在一起的問題了。如果用寫作的方法來解剖這篇課文,課上起來肯定毫無生氣,也缺乏閱讀教學的韻味。有人形容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雙翼。只有兩個翅膀同時煽動起來,讓閱讀和寫作比翼雙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我主要采用了一下方法加以整合,經(jīng)實踐檢驗,教學效果良好。
教學思路整合。以文章的寫作框架確定閱讀教學的思路,即從結(jié)構(gòu)入手,以“鳳頭、豬肚、豹尾”的篇章結(jié)構(gòu)確定教學板塊,以寫作指導作為貫穿前后的主線,給人以整體感,同時又有所變化,最后引導到讀書積累上來,以一副對聯(lián)作為結(jié)束,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和人生的啟迪,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教學內(nèi)容整合。閱讀教學的精髓在于學生的朗讀,積累,感悟和品味語言的能力,這些內(nèi)容如果分開進行,每一項都有很大的空間,但往往給人一種割裂的感覺,既然我的教學定位在打通閱讀和寫作之路上,所以就大膽取舍,把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引導到文章的選材上來,把語言的品味教學過渡到寫作語言上來,使之有機融合在一起。如首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件事大聲朗讀,之后明確作者圍繞主題,寫到的一些往事:看山水畫、讀千家詩、聽國文老師講課,這些材料能刪去一部分嗎?能顛倒次序嗎?在學生充分思考、討論、回答后,自然得出寫作啟示:選材要豐富,并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和安排的次序。
教學形式的整合。文章是閱讀課,所以要有閱讀的味道,定位在閱讀和寫作融合,以閱讀指導寫作,所以教學的形式很重要。在教學中我采用寫作啟示錄的形式,目的是讓學生樂于接受。在最后從結(jié)構(gòu)、內(nèi)容和語言上總結(jié)成三點,給學生以清晰的印象。如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后,教師提問:你認為本文的開頭符合鳳頭的標準嗎?這樣的問題,既兼顧篇章結(jié)構(gòu)、又能夠品味語言,學生樂于思考回答,在此基礎(chǔ)上,自然得出寫作啟示:文章開頭要緊扣題目,短小而精美。
教學設(shè)想和實際教學效果總是存在差異,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語言品味還不夠到位,由于注重競賽形式,并兼顧寫作啟示,為了趕時間,沒能在語言品味上深入,另外教師預設(shè)的多,而學生雖有發(fā)現(xiàn),因預留時間偏少,而不能充分展示出來。
二是在總結(jié)寫作啟示時,對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發(fā)現(xiàn),應及時關(guān)注并給予鼓勵。
三是作業(yè)的布置,應對學習的內(nèi)容有所延伸和拓展,以鞏固和加深學生印象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3
確實,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書,它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和氣質(zhì),叫人怎樣做一個正直的人。知識就如浩瀚的海洋,一個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書讀完,更何況書也有好書和壞書之分,這就決定了我們讀書要有選擇。(板書課題:讀書要有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如何選擇我們所需要的書籍。
。ǘ、指導學生選擇圖書
1、了解選擇圖書的渠道
(1)過渡:從哪兒可以得到我們所需要的圖書呢?
(2)指導學生看第1頁上面的插圖,說說這些同學在哪兒選擇圖書。
你們平時又是怎樣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圖書的呢?(指名說)
2、指導學生應如何選擇圖書
(1)過渡:應該如何選擇圖書呢?我們來看第1頁最上面的圖,這位同學是根據(jù)什么選擇圖書的呢?
(2)教師講述:為了方便讀者選擇圖書,圖書館(室)或書店的圖書都是分類擺放的,比如《學生辭!肪褪恰白值、辭典”類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類的,《十萬個為什么》就是“科學”類的。我們要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書,首先要確定是屬于哪一類,然后在書架上按類查找。
(3)過渡:確定好自己所需圖書是哪一類后,又應該怎樣在書架上查找我們自己所需要的書呢?
(4)教師出示一排用書夾夾好的書,從中輕輕抽出一本書,邊指邊講述:哪兒是封面,哪兒是書脊,書脊告訴了我們書名,我們可以通過看書脊上的書名確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書,不必一本本拿下來看封面上的書名。
(5)指導學生觀察書上第1頁上面的圓形特寫圖。找到自己需要的書以后,應該怎樣拿書?怎樣放回去?為什么要這樣拿書呢?(指名說)
小結(jié):找到自己需要的書后,要從書架上輕輕抽出來,也要輕輕放回去,防止圖書卷角,保持圖書整潔。
。6)指導學生觀察第1頁下面的圖。
誰來說說圖上這位同學在干什么?(指名說)
小結(jié):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書以后,還要打開看一看內(nèi)容提要或者大致瀏覽一下內(nèi)容,以便最后確定是否購買或借閱,如果不合適可以重新選擇。
。7)教師示范。
教師按剛才講述的方法,示范從講臺上的一排書中選取一本書。
。8)學生練習。
教師提出要求,點名讓學生根據(jù)要求選擇圖書。
(三)、總結(jié)
學生總結(jié),教師適當補充。
(四)、作業(yè)
課后,去書店或圖書館選擇自己需要的書。
板書設(shè)計:
讀書要有選擇
一、確定自己需要的書
二、到圖書館借閱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讀書要做記號
二、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了解讀書要做記號和如何作記號,初步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培養(yǎng)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
幫助學生初步掌握讀書作記號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
上一堂課,我們學習了該如何選擇圖書。讀書不但要有選擇,而且要認真讀,怎樣認真讀書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邊讀邊思考,還要邊讀邊做記號,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板書課題:讀書要做記號)
。ǘ、訓練姿勢
1、請同學們看第3頁上面的圖,說說這位女同學在干什么,這位同學是怎樣坐的,怎樣拿筆的,書擺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說)
小結(jié):讀書做記號的坐姿、執(zhí)筆、放書的位置與寫字時的姿勢完全相同,讀書做記號要有正確的姿勢。
2、指導觀察圓形特寫圖。
教師講述:這是一位同學在一邊讀報一邊做記號,誰來說說這位同學是怎樣握筆的,
左手在干什么?(指名說)
3、請同學們拿起筆和語文書,翻到第3頁,我們一起來向這位同學學習,像她那樣有正確的讀書(報)做記號的姿勢。
學生擺姿勢,教師巡視,及時糾正錯誤姿勢。
(三)、指導學生讀書做記號
1、過渡:讀書時為什么要做記號呢?
教師講述:讀書做記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文字內(nèi)容,突出理解重點,增強記憶效果,還便于今后查找、運用有關(guān)知識。
2、應該在哪些地方做記號,怎樣做記號呢?我們一起來觀察第2頁的文字插圖。
。1)誰來說說是在什么地方做記號的,是什么樣的記號?指名把做記號的地方讀一讀。
。2)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做記號?(同桌討論)
指名說,教師加以適當點撥。
3、小結(jié)學法:剛才我們觀察了第2頁《“東方之珠”》這篇課文的文字和記號,圍繞“在什么地方做記號,做了哪些記號,為什么要在這些地方做記號”等問題進行了討論,還把做記號的地方朗讀了一遍。下面我們四人一組,按照剛才的方法來觀察第2頁的背景文字和第3頁下面的文字畫面。
4、分組討論,指名說,指名朗讀做記號的地方。
5、小結(jié):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初步了解了讀書做記號的方法。但讀書時該在哪些地方做記號,要因文因人而異,常用的記號有哪些,我們將在第16課學習這些知識。讀書做記號時,除了要注意有正確的讀寫姿勢外,在書上做記號落筆要輕,要保持書頁整潔,如果不是自己的書,就不要在上面做記號。
。ㄋ模、按要求閱讀《語文補充閱讀》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記號
1、學生練習做記號,教師巡視,糾正錯誤姿勢。
2、交流。
板書設(shè)計
什么地方
讀書要做記號怎樣做
什么樣的記號
第三課時
一、教學內(nèi)容:留心觀察事物
二、教學目標:
通過指導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使學生初步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難點:讓學生了解留心觀察事物的方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學會查“無字詞典”》這篇課文嗎?聰聰?shù)陌职謱λf:“不僅要學會查有字的詞典,而且要學會查身邊的無字詞典!辈椤盁o字詞典”就是要求我們要留心觀察事物。(板書課題)
。ǘW習觀察靜態(tài)物體的方法
1、我們一起來看第5頁下面的圖,誰愿意說一說,圖上有什么人,他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園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指名說)
2、圖上的同學觀察得十分認真,留心觀察事物有什么益處呢?(指名說,教師相機補充)
3、總結(jié)觀察靜態(tài)物體的方法。
校園一角的景物是靜態(tài)的,應該怎樣留心觀察靜物呢?
。1)同桌討論。
。2)指名說。
。3)教師小結(jié)。
觀察靜物要注意以下四點:(板書)
1、要按一定順序
2、要有重點
3、觀察以后要展開想象
4、觀察以后要動筆
5、下面請同學們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一起來留心觀察圖中校園的一角,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說。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4
重點:
1. 理解通過傳神有趣的細節(jié),表現(xiàn)一家人互敬互愛、相處和睦的生活情趣的寫法 。
2. 通過朗讀,體會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和曉暢素雅的語言美,加強學生對文字的感悟能力。
難點:
1:文中僅有的兩處景物描寫所提供的美妙背景。
2:對寓意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輕聲讀《散步》。
用橫線畫出不認識的或讀不準音的字,注音。(具體操作參照教法建議1)能把課文順暢地讀下 來之后,放聲朗讀。
二、請一位同學朗讀一遍課文。
大家從兩方面評議:
1.有沒有讀錯字音的情 況。
2.有沒有讀破句子的情況。
三、分組討論:朗讀這篇課文時該怎樣把握語氣、語調(diào)?
說明:要邊討論,邊練習朗讀,邊評議。
1.明確本文朗誦的感情基調(diào):歡愉而深沉
2.明確我的語氣、語調(diào):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
、谠谶@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③散步中,處處表現(xiàn)了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3.完成討論之后,練習朗讀。每組推舉一位代表,在班上朗讀,大家評議。評議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注意把握語速、重音。
4.再請幾位同學朗讀課文,然后全班根據(jù)前面所明確的朗讀的方法進行評議,選出一名朗讀最好的同學。
四、交流本文的心得。
下面題目供參考,可以選擇其中一兩個題目談。(可用幻燈演示題目)
1.這篇課文哪些描寫最令你感動?舉一兩處為例談談。(人物描寫、景物描寫等)
2.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整體感知)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這篇課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整體感知)
5. 你最喜歡課文中哪些語言?為什么?(對語言的品味)
說明:這些問題,不要求都回答,更不宜規(guī)定統(tǒng)一答案。學生只要能對其中一兩個問題有所認識就可以了。注意讓學生發(fā)言時不要脫離課文。教師仍然需要注意自己導的地位,注意傾聽學生發(fā)言,及時給予點撥和激勵評價。這項練習中1、2、4小題可在課堂討論的基礎(chǔ)上落實 在作業(yè)本上,以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
五、比較閱讀。
手段:以朗讀訓練為基本形式
設(shè)計思想: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 感情,領(lǐng)悟課文蘊含的道理。同時,重視識字、寫字、積累詞語的訓練。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5
教學目的: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后揚的表現(xiàn)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贊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材,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教學重點:目的3、4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魯迅,大家并不陌生,誰來說說你了解的魯迅的相關(guān)知識?(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fā)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那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親人懷有一種什么樣的情感?(深深的眷戀、無盡的思念)
3、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秘莫測的美好蛇的故事嗎?(指名復述故事)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
4、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范讀課文。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蘊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并思考:作者是懷著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代阿長的來歷;
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tài);
C、她懂得許多規(guī)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jīng)》。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jīng)》一事是重點。
四、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設(shè)置問題情景一: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jù)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說話?梢杂谜n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jié)、性格等各方面說,從而全方位感知阿長。
學生可能會這樣說: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lǐng)著我的人;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guī)矩的人;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著想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jié):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點,但更有著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設(shè)置問題情景二:
教師:總之,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復雜的人。那么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試從課文中標出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討論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教師補充: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懷念嗎?
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著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里,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包含同情。
設(shè)置問題情景三: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參考: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guān)心愛護的品質(zhì):從她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鉆過去的道理和后來買《山海經(jīng)》中都充分體現(xiàn)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guī)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于助人、關(guān)心愛護孩子。
設(shè)置問題情景四:
你認為本文的題目好不好為什么
對于買《山海經(jīng)》,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jié)描寫,作者只是隨意的告訴阿長《山海經(jīng)》的事,他卻真的買了回來,這令作者對他產(chǎn)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xiàn)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guān)心、愛護。
五、作業(yè)、練習
第二課時
一、語言品味,方法借鑒。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著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并說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jié)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于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占領(lǐng)全床,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于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guān)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的歌頌。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采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偌毠(jié)描寫:
、诒疚闹袑θ宋锏恼Z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坌睦砻鑼,突出中心。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guān)心,《山海經(jīng)》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jīng)》的`內(nèi)容為寶。
C、先抑后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嘆,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二、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我們假設(shè)阿長現(xiàn)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說什么?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nèi)容與人物性格特征,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
代長媽媽說的話: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jīng)你一寫,現(xiàn)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說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么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說我規(guī)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么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后,讓我們脫下褲子站在墻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寫阿長買《山海經(jīng)》的筆墨并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組交流,并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三、交流心得,課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學了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呢?
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盡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渡胶=(jīng)》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從整體說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tài),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后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jīng)》后,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2、課外延伸:
、佼斢幸惶彀㈤L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jīng)》時,如果我想對她說句話,會是什么話請寫幾句話表達一下。
②課外可推薦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散文詩集《野草》讓學生閱讀。下面是選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讀后思考:好的故事是否記敘了一個故事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好的故事魯迅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已經(jīng)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靠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蓋上。
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
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片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我仿佛記得曾經(jīng)坐小船經(jīng)過山陰道,兩岸邊的烏桕,新禾,野花,雞,狗,叢樹和枯樹,茅屋,塔,伽藍,農(nóng)夫和農(nóng)婦,村女,曬著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各夾帶了閃爍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魚,一同蕩漾。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合;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fā)出水銀色焰。凡是我所經(jīng)過的河,都是如此。
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tǒng)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水是生動,水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jié)束。
河邊的枯柳樹下的幾株瘦削的一丈紅,該是村女種的罷。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浮動,忽而碎散,拉長了,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動著。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帶織入狗中,狗織入白云中,白云織入村女中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典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shù)美的人和美的故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視他們我正要凝視他們時,驟然一驚,睜開眼,云錦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無意識地趕忙捏住幾乎墜地的《初學記》,眼前還剩著幾點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但我總記得見過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附:板書設(shè)計阿長與《山海經(jīng)》
阿長煩瑣、愚昧、迷信善良、樸實、真誠
情感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細節(jié)豎手指、睡覺姿態(tài)、古怪儀式、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七年級上冊教案01-17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9
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理想》06-12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7-06
七年級上冊語文《秋天》教案11-02
七年級上冊語文《童趣》的教案11-05
初中七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6-15
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2-17
七年級上冊語文《理想》教案12-24
七年級上冊語文《風箏》的教案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