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2
教學設計:
這是一篇第二次被選進高中教材的課文,有關詞句的理解,教材中有比較詳細的注釋,重點可以放在文意的理解上,從而更好地把握孔子的思想。
教學時間:
一至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99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共同作過一個宣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下去,必須回頭兩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爆F(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孔子以及有關文學常識
孔子,名 ,字 , 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被尊稱為 ,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張 ,鼓勵人們 ,即“出來做事”。
《論語》是 體散文,是 記錄的 的言行。
參考答案:
丘、仲尼、儒、圣人、仁、禮治、入仕;
語錄、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孔子及其弟子。
二、學生齊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清句讀、讀出語氣
俟,音sì 莫,音mù 甫,音fǔ
由也/為之 求也/為之 赤也/為之小
三、學生質(zhì)疑,解決疑難詞義,學生接力翻譯
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疑難問題: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們。
如或知爾——如果有人了解你們 。
則何以哉—— 你們打算做點什么呢?
加之以師旅——有別國軍隊來侵略它!耙浴保樵~,由于。
四、整體把握文意并劃分層次
第一部分(第1段):問
第二部分(“子路率爾”——“吾與點也”):答
第三部分(“三子者出”——文末):評
如果分兩層,將一、二合為一部分也可以。
五、研討性學習
1、 用原文說說四個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子路——治理“千乘之國”,“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國,“可使足民”,不過“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公西華——在“宗廟之事,如會同”時,“愿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詠而歸。”
2、 概括孔子的不同評價并分析四個弟子的性格特征。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謙虛——嘆之
公西華:更謙虛——惜之
曾皙:灑脫——與之
對求、赤兩人的評價及性格的概括,充分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其實并不難。
3、 孔子為什么要“與點”呢?
這是一個很難讓學生理解的問題,因為曾點的“志”從字面上看,不過是和人出去游玩而已(教參就這樣翻譯的),其他三人都是從如何治理國家的角度來回答,而孔子也正希望弟子們回答他們的政治理想,所以“與點”是令人費解的。弄清這個問題,對全文的理解會有一定幫助的。
當然,人們已經(jīng)從積極或消極的角度,對這一問題做過不少分析,這里姑且不論。
讓我們先來剖析曾點的回答吧。
“莫春”,陰歷三月,即陽歷四月,從氣候上看,北方(魯國,現(xiàn)山東境內(nèi))的天氣還是比較冷,怎么能沐浴呢?即便能沐浴,到“舞雩”臺上吹風、乘涼恐怕難以解釋得通吧?
何謂“舞雩”?魯國的祈雨臺!!是能隨便上去的地方嗎?
王充在《論衡》中解釋曾點的所述是一種祭祀儀式,即舞雩的儀式!抖Y記》中也有解釋:“舞雩,祭水旱也!
可以基本得出結(jié)論,曾點講的就是,在春天水旱時,率領人們行祈雨禮,以求得豐年,從而進一步實現(xiàn)他的治國理想。
下面結(jié)合孔子的思想來分析。
孔子政治上主張“禮治”,即以禮治理國家。
針對子路“率爾”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為國以禮,其言不讓”;
針對冉有“如其禮樂,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當時不語,在回答曾皙的詢問時,反問“唯求則非邦也與?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國家,禮樂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針對公西華的觀點,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國大事,你卻只是“愿為小相”,“赤也為之小,孰能為之大?”因為孔子認為他通曉禮樂,可以大用。
看來,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師的意圖,結(jié)合“國情”,既陳述了自己的具體治國措施,又靈活地將老師的“禮治”思想體現(xiàn)出來,這樣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師的贊賞呢?
六、解決課后練習(二)、(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2由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頻道http://m.panasonaic.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教學設2】相關文章:
坐纜車作文必備(2篇)10-31
設“暗器”作文07-28
畢設致謝詞08-20
公租房申請書(匯編2篇)11-11
曾姓的名字03-27
曾走過作文03-19
地理教學論文:精設課堂提問 提高教學效果04-28
因詞設境,讓詞語教學在還原中綻放精彩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