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1
我們學校開展了國學經(jīng)典誦讀活動。在活動中,我們與《論語》結緣,與孔子相識。孔子是萬世師表,是金聲玉振的集大成者,作為教師的楷模,他令我們仰之彌高,鉆之彌堅。雖然在《論語》的閱讀中我已經(jīng)對孔子有了一些粗淺的了解,但孔子是怎樣當老師的?他的教育原則有哪些?作為老師應該向孔子學什么?這一連串的問題,仍然時時困擾著我。最近,我終于在《跟孔子學當老師》這本書中找到了部分答案。
感謝這本書的作者周勇教授,他悄悄把“圣人”頭上的光環(huán)遮了起來,聊天式地帶我們走進了作為一個教師的孔子的世界。結合著我自己讀《論語》的點滴感悟,一個走過千年風煙的至圣先師那魁梧的身軀,仁厚的心地在我眼前逐漸清晰起來。作為一名老師,從教育、教學工作的角度上來看,《跟孔子學當老師》對我們有什么樣的指導意義呢?本著“反求諸己”的想法,我合上書頁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整理出了幾條心得,與大家共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可以改成:教之者不如好教者,好教者不如樂教者。教學的最高目標就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樂之者”,以學為樂,終身學習。教師的追求難道不是成為一個“樂教者”嗎?世上有什么比快樂還重要的!“工作著并快樂著”的格言不就是讓我們在樂教中追尋職業(yè)的幸福感嗎?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子游問什么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養(yǎng)活父母便足夠了。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yǎng)。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贍養(yǎng)父母與飼養(yǎng)犬馬又有什么區(qū)別呢?”這是孔子告誡世人贍養(yǎng)老人要注重精神贍養(yǎng),在此借用孔子的句式說上一句:“今之教者,是謂能教。至于犬馬,皆能有教;不敬,何以別乎?”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要愛學生、尊重學生,不能想著象訓練犬馬一樣去訓練學生。這種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就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基礎啊。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馬棚失火燒掉了。孔子退朝回來,說:“傷人了嗎?”不問馬的情況怎么樣。由此,我聯(lián)想到以前,教室的玻璃碎了,我們進教室是不是一般先問:誰把玻璃打碎了?學一學孔子吧!我們應該這樣問:玻璃碎了,傷到人沒有?然后你再問玻璃碎的原因,這樣問話的效果,哪一個更好就不言而喻了。千萬不要把這理解成僅僅是育人技巧的`問題,這是師德、是仁愛的體現(xiàn),他體現(xiàn)出一名教師大愛無痕的風范。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弊佑握f:“事奉君主太過煩瑣,就會受到侮辱;對待朋友太煩瑣,就會被疏遠了!弊鳛槔蠋熚矣X得應該為子游這一句的后面綴上:學生數(shù),斯氣矣。對學生要求太瑣碎了,教師就會墜入煩惱與勞累之中,因此千萬不要在學生面前婆婆媽媽的,把握與學生的距離也是一門學問。
子曰:“君子不器。”我看過這樣一則趣聞,人們發(fā)現(xiàn)馬在冰上跑不會摔倒的秘密,就是它在冰上跑時永遠也不把自己的一切交給一條腿?鬃釉诟嬲]我們,君子應多才多藝,否則當我們只能以某種技能謀生時,那就會摔得鼻青臉腫,就像小說中的孔乙己一樣,百無一用。新課改強調(diào)知識的綜合性,我們既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要注重老師自身的一專多能,我們教師應該“不器”,做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教師的課堂提問,甚至是充滿愛意的眼神,千萬不要集中在幾個學生的身上,否則將會影響大多數(shù)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孔子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學生不怕教師嚴厲,就怕教師偏心、不公平。
盡管這本書寫得深入淺出,但我承認我還遠遠沒有讀懂孔子?鬃泳褪且蛔S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安簧钊胙芯亢蛯W習孔子,就不算入教育之門!蔽蚁耄簩W習,不管從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合上這本書,我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旅程便開始了。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2
最近拜讀了《跟孔子學當老師》,雖然談不上讀精,卻也受益頗豐。因材施教,有教無類,教學相長,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溫故知新,學而時習之這些中國教育大地上的美妙風景,深深卷入了我們的教育生活得美好詞語,蘊涵著一份宗教般虔誠、熾烈、雋永的教學之戀。
書中有兩章的題目最吸引我我們有的,孔子沒有和孔子有的,我們有嗎?帶著疑問,伴著好奇心,我細讀了其中的內(nèi)容,孔子沒有能保障生活的鐵飯碗即工作單位,沒有固定的月薪、職稱、或各種榮譽稱號,更沒有國家以法律來保護他的工作和薪水,最可悲的是連一段唯一的愛情,也因為李逵般的學生子路只知道捍衛(wèi)男女授受不親,認為老師不該有一份丟人的愛情而就此葬送了。正如作者所問,近乎光桿司令的孔子緣何能成為萬人仰慕的先生?孔子究竟有什么呢?在書中我找到了答案:孔子有堅定執(zhí)著的信念,孔子有修養(yǎng)。孔子有的,我們沒有?鬃又灾档脤W習,不僅因為他有我們沒有的東西,更因為他的精神可以成為我們中國教師的根。我們以他的精神為根,不僅可以讓自己的日常做人有一個中心,而且能讓自己的職業(yè)生涯給學生帶去一種文化或精神上的熏陶,使他們將來無論做什么也有源自中國文化的根。是什么使沒有學校的孔子不愁沒有學生?是什么使沒有受過專業(yè)教育的孔子教出如此優(yōu)秀的'學生?是什么使顏淵、子路這樣的學生孜孜不倦、一心一意地向孔子學習?我思來想去,終于明白了,是孔子的人格魅力、人文修養(yǎng)。孔子創(chuàng)立了儒家學說,他一生不懈地教化民眾,要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修身為第一要?鬃诱f: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國。那么,欲誨學生者,先修其身。孔夫子所說的修身,就是學習做人的道理,就是教化和教育,做有文化涵養(yǎng)的文明人。而修身的先決條件是格物、致知、誠意和正心。要努力觀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不斷獲取高深的知識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學問和智慧,就能心誠意實,言行一致,即使無人在時,也照常遵守道德準則,保持情緒平穩(wěn),平常心,沒有憂患,很好地修身。
回想到自己,在從教的道路上雖然曲折蜿蜒,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是一直不斷地在學、不斷地在提高自己。除了做好日常教學工作以外,其他有挑戰(zhàn)性的工作任務,我也從來能樂意接受。因為,我想到,只要我去嘗試了,去努力了,就肯定會有所獲!畢竟,一個人能學有所成、學有所獲、學有所用,這也算是一種所謂為人的樂趣吧!要是時時刻刻都在計算自己的付出與收獲的不成正比,在斤斤計較中對工作敷衍了事、得過且過,既不能滿足自己物質方面的需求,又不能找得精神上的支撐點,學無所成、一無所獲,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也許大部分同行,也像我一樣,還沒有辦法得到像孔子與教學那樣柏拉圖式的愛情,可是我們至少可以做到像孔子那樣,在教學工作中因為自己學得新知識、新方法,或者幫助學生取得新進步,從而令自己活得飽滿、活得充實、活得實在!這種為人師的快樂,往往有時候能使我們克服物質生活上的一些園囿與不足,而令我們更加熱愛生活,從而堅定信念。
很多現(xiàn)代人會這樣覺得:人生在世,就是辛辛苦苦學習十幾年,忙忙碌碌工作幾十年,然后等著年老,等著死去,人啊,就是生活的機器。但或許我們真的要從孔子的身上領悟到這一點:學習就是一盞明燈,失去它我們就很容易失去方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想,擺正了這樣的心態(tài),教書的哪怕還是一輩子的窮教書匠,也可能找到生活的意義和快樂。師者,永懷教學之戀,跟孔子學當老師,這是一段溫暖的旅程,它讓我深深的眷戀和無垠的自我期許,它會伴我快樂的前行著!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3
為提高自身素養(yǎng),暑假里,我特別拜讀了周勇博士的《跟孔子學當老師》,很早就聽同事介紹這本書,說它是一本指導教師很好地進行教學的必讀之書。
拿到書本,書的封面印著一行小字:師者,永懷“教學之戀”,永懷生命的恬靜、感動與美好。把本書的寫作當成一次旅程,一次縱觀古今、橫貫中外的關于教育大家的思想的旅行。從他們的酸甜苦辣中印發(fā)自己的酸甜苦辣,從他們的教育思想中生發(fā)自己關于教育的思考。《論語》是一本后書,可惜我們知道的只有簡短的幾句,也很少像作者一樣能擁有無限的感動而潸然淚下,讀書讀《論語》讀到這個份上,不要說距離我們2000多年前的古文突然如此生動起來,就是隨便哪一本現(xiàn)代白話文也很少有人讀到潸然淚下。不過,觀看肥皂劇倒是有不少人被編劇賺取了眼淚。單沖這一點,我們就有許多不足。無論什么事情,當你投入了真情,本身就是一種靈魂的凈化,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把教學當成戀愛來談,可見對教育的深情。
周勇博士的這本書寫法很自由,因此也就很動情地抒發(fā)自己對孔子和與后世孔子般的老師或研究者的贊賞。這種筆法很容易閱讀,本身不是考據(jù)式的評點,很自由,很個性化地解讀,也很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閱歷和經(jīng)歷。這種寫法就是把孔子“人化”而非“神話”。走近孔子、走進孔子的生活和思想,跟隨孔子學當老師才成為可能。
本書中記錄了梁啟超、陳寅恪、章太炎、金岳霖等無論是教育名家還是文化巨人,他們身上多少都具有一些自我張揚的個性,崇尚真理、擯棄世俗的傲氣。今天這樣的教師太少了,可見報道的也就是被成為“民間教改第一人”的王澤釗、南師大附屬中學著名雜文家吳非(王棟生)、復旦附中的黃玉峰老師而已。教育可以供個性張揚的教師生存的空間太少了,而個性張揚的老師大多“有一把刷子”,陳寅恪先生倡導“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為教育的缺乏寬容,窒息了這些有生命力的教師的教育生存環(huán)境,實在太可惜了,又怎能渴望教出有個性的學生!
我最欣賞的是“大教教心”這個教育理念。其實孔子并沒有直接提出這四個字,而是教育家朱熹時常說起。我們知道孔子一直推崇仁義之道,不僅對他的弟子,還對那些古代君王。透過關于他的相關描述,我們可以看到:孔子的一切教學努力最終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會做人”,有一顆“仁心”。這也可以說是他的教育“核心”?鬃硬粌H把自己的“學”傳授給學生,而且將自己通過“學”培育起來的一顆“仁心”教給學生。而這“求仁之教”也便成了令人贊賞并流傳至今的“孔門之教”的特色。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的這番話,我們都非常熟悉,曾經(jīng)有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只在做兩件事:做人和做事。而做事也是人的一種行為表現(xiàn),也就是說,做事也就是做人。我想,陶行知先生的這番話事實上也是對孔子教弟子“學會做人”理念的延續(xù)。教育家朱熹就十分欣賞孔子的“求仁之教”,他不僅將孔子稱為“圣人”,還將“圣人之心”、“圣人之教”與真正偉大的教育視為同一事物,認為教師教學、學生求學都必須“先立大本”,即以圣人或孔子式的“仁心”,來統(tǒng)攝自己的教學活動。
而孔子的`“教心”,并不是教給學生一些毫無生命力的道理,他總是將自己的活生生的對于歷史的鉆研與理解教給學生,是將自己的對“仁心”的體悟傳遞給學生,他傳給學生的是一種精神力量,更是一份真誠的大愛!翱鬃釉峁贰钡挠涊d雖然簡潔,卻說明老師的“仁心”煥化的一個小小的行為已經(jīng)成了學生最好的學習實例。
記得翻看《跟孔子學當老師》的前言時,看到這樣一句話:“當教師的,如果能收獲半點孔子的從教感受來,即可算沒有白當一回教師了。這正是我們‘跟孔子學當老師’的根本意義所在”。我覺得這句話仿佛有股強大的力量,牽引著我去探尋,關于孔子的教學行為,關于孔子與弟子之間真切的教學交流。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相關文章: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08-16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書心得05-14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3篇09-02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4篇09-02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4篇)09-02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4篇08-25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4篇)08-25
跟孔子學當老師讀后感(匯編4篇)09-02
《孔子學琴》讀后感08-24
《孔子學琴》讀后感08-10